赴澳大利亚棉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棉业考察报告
(中国赴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种子加工及质量标准考察团)
一、考察基本情况
按照中澳农业联委会第八次会议确定的农业科技合作协订(谅解备忘录),农业部组团于2004年3月19日至4月3日对澳大利亚棉业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访问。主要学习考察澳大利亚棉花种植、品种布局、种子加工、质量标准、管理体制、棉农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模式和经验,以及棉花和棉种加工贸易情况。
考察团由5人组成,团长田俊兰(河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处长),成员分别是蔡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任科员)、刘孝峰(河南省农业厅豫棉公司经理)、赵洪亮(山东省农业厅棉花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徐猛(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翻译)。澳方陪同人员分别是Brian Mills(农业部负责亚太地区的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政策官员) 和Tamara Keys (农业部负责田间作物方面的政策官员)。
考察团首先会见了澳大利亚棉业首席执行官Philip Russell 先生,并重点考察了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个产棉州。在新南威尔士州,主要考察了位于纳拉布里(Narrabri )附近的澳大利亚棉花研究中心( Cotton CRC)、岱字
棉种公司、澳棉有限公司(AUSCOTT )、轧棉厂、棉种推广有限公司(CSD )、澳大利亚棉花中心等单位;在昆士兰州,会见了昆士兰棉花出口和贸易经理Phill Ryan先生,访问了位于图文巴(Toowoomba)的昆士兰州第一产业部,会见了棉花生产系统研究所首席推广官员Geoff Mclntyre 先生,并与首席昆虫学家Dave Murray 博士和首席植物病理学家Joe Kochman 博士进行了座谈,考察了昆士兰棉业棉花纤维质量检测中心、Fusarium 棉花新品种试验和抗病育种基地、多尔比(Dalby)棉种推广分中心、Janarin 农场、Cecil 平原轧花厂;访问了昆士兰大学农艺和园艺学院(位于Gatton) ,会见了Doug George 博士,参观了农药喷洒风洞试验研究中心并与David Toyer 博士(从事棉花产业链研究) 和孙西铭博士进行了座谈交流。
考察团先后安排座谈交流16次,参观棉花生产采收机械、农场设施、仓贮设施、排灌系统、棉花装运机械、棉花加工生产线、棉种加工生产线、转基因研究实验室、温棚设施、种子检测、棉花质量检测等现场12个,深入田间实地考察棉田8次。取得了大量的照片、录像、录音和文字资料,对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加工、质量检测、贸易和产业运行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增进了中澳双方棉花同行的了解和友谊,全方位交流了棉花生产、科研、技术推广信息,为双方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二、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特点
概括起来,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具有以下九个显著特点:
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生长。澳大利亚棉区候温暖至炎热,终年没有霜冻,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生产发育,是澳大利亚棉花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昆士兰棉区棉花适宜生长期300天以上。
棉花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万公顷,皮棉总产300万包。而棉花农场只有1500个,平均一个农场400公顷(6000亩),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3亩的2000倍,规模生产就会带来规模效益。由于农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高,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从整地、播种、浇水、施肥、喷药,到采收、运输、加工、包装都实现了机械化,人力投入少,生产效率高,这是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3、棉花单产水平高、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棉花平均单产在1500-1600公斤/公顷(100公斤/亩以上),由于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因此质量一致性很强,适合纺织工业需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4、企业规模大,市场运作规范。澳大利亚棉花加工和贸易企业都很少,企业规模大,而且由于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运作非常规范,有不少企业是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实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5、棉农协作组织健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全部为私人经营,国家对棉花生产没有任何扶持政策,棉农只有联合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才能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所以,棉农协作组织非常健全,全澳有15个棉农协会,还有联合各协会和各产业组织的澳大利亚棉业,棉农协作组织都是
自愿加入的,也都能按要求缴会费。
6、政府重视棉花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生产与科研结合紧密。棉花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有一半由棉农出,政府给予“一对一”配套,科研成果归棉农所有,政府在各产棉区都有专门负责棉花技术推广的官员,所以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很快在棉花生产上得到应用。
7、棉花产业高度依赖出口市场。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棉花纺织能力非常有限,有95%的棉花都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质量标准体系必须与国际接轨。
8、纤维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澳大利亚棉花采用HVI 大容量测试仪逐包检验,其检测结果通过电脑网络联系棉农和棉商,便于棉花销售、储运和使用。
9、转基因管理办法科学有效。澳大利亚对转基因作物实行的基因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释放是针对基因的,某个基因只要在一个作物的一个品种上通过了安全性评价,由此所育成的同一作物的其它品种就不需要再作安全性评价了,这种办法避免了重复劳
动,效率高,效果好。
三、感受和建议
通过这次赴澳考察,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中澳两国的国情不同,棉花生产管理和产业运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正常的。国外有不少东西虽然非常
先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与我国目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现实是很不适应的,至少在黄淮棉区还无法得到实际应用;而先进的管理模式、市场经营理念和棉花质量控制体系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有些还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的棉花生产实际引进、消化、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棉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提出如下七点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人多地少,棉花种植分散,生产水平不高,比较效益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把科技兴棉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从良种繁育、适用技术、采摘加工、质量检测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国棉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改革我国转基因管理办法,加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是针对每个品种进行的,管理办法不够科学,且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投入大、收效慢等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棉农合作组织,加快棉花产业化进程。澳大利亚的棉农合作组织是棉农自己的组织,棉花生产者在争取一定的权力,获得更好的服务,参与市场运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因此棉农都积极参加。把千家万户的棉农组织起来,培育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棉农合作组织,对促进棉花的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实现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棉花供求形势长期以来以短缺为主,而土地资源又十分缺乏,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往往采取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用地养地不能兼顾,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推广最佳生产模式,并通过立法形式保护生态环境,特别应注意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引导农民处理好提高复种指数与保护地力的关系,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棉农利益。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我国棉花产业受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棉花价
格忽高忽低,种植面积大起大落,对棉农的植棉效益和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如何预测和把握市场变化,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根据市场供求形势预测,及时向棉农提供市场信息,并制定合理的市场保护价格非常必要。 采用国际棉花质量标准,推行逐包检验。为了使我国棉花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HVI 质量检测试点,重点在新疆等外调和出口为主的棉区进行试点,逐步以客观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对棉花定级的影响。 规范市场运作,扩大中澳合作。中澳棉业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棉花深加工和双基因棉种推广方面合作领域相当广阔。但由于我国棉花和种子市场都存在着市场主体多、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企业信誉度低
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对中澳进一步合作开发构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中澳棉业的全面合作。
四、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和行政区划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部,地处南纬10-44度之间。除大陆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属温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干热,大陆性显著。年均降水量470毫米,且分布不均。西部为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低平,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所辖六个州,两个领地,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70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海附近地区,城市人口占90%以上。
澳大利亚棉花发展历史和现状
1788年,棉花引入澳大利亚。1830年第一次向英国出口,仅3个棉包。1934年棉花产量提高到17000包(1包=227公斤)。1975年棉花总产达到11万包。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棉花总产达到110万包。1998年总产达到300万包。近20年来,由于新品种推广和科技进步,皮棉产量提高了50-60%,目前平均单产达到1600公斤/公顷,是世界上棉花单产最高的国家之一。到1991年,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三大棉花出口国,棉花总产量占世界的3%。2000/01年度棉花收获面积达52.7万公顷(791万亩),皮棉总产355万包(80.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澳大利亚常年棉花收获面积为50万公顷,皮棉总
产300万包,棉花是澳洲第五大农业产业,棉花年总产值高达15亿澳元,棉籽产值2亿澳元,棉花产业直接雇用固定全职人员6000人,包括棉产区服务业在内,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总产值约为30亿澳元。棉花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农产品,有95%的棉花销往国际市场。但是,近三年来由于严重干旱
等原因,澳大利亚植棉面积快速下滑,总产下锐减, 2003/04年度棉花收获面积仅为18万公顷(约270万亩),预计总产130万包(30万吨)左右,不及2000/01年度的40%(见附表1)。 附表1 近年来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和出口情况
年 份 面积
万吨
总产 单产 出口量 万吨 万包 公斤/公顷 公斤/亩 2000/01 千公顷 万亩 1999/00 80.6 464 696 74 326 1595 106 70.3 2001/02 527 791328 1821355 1529 102 83.4 2002/03 409 630 74.5 121 71.8 2003/04 203 613 34.1 150 1679 112 59.6 五年平均 356 600 59180 270 30 130 1666 111 258 1658 110 71 注:资料来源于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At a Glance 2003》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布局
澳大利亚棉花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多种植在沿河谷地。
大约80%的棉田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具体分布在Macquarie 谷、Namoi 谷、Gwydir 谷和Bourke 谷;其余20%的棉田在昆士兰州,具体分布在Macintyre 谷、Darling Downs、St George、Theodore 、Biloela 和Emerald 地区。全国85%的水浇棉田,总产占92%左右。澳大利亚约有1500个农场种植棉花,大多数棉花农场由家庭农场主所有和运作,在新南威尔士州也有不少专业公司从事棉花生产,所有的棉花农场主既种植棉花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等其它作物,还有一些农场同时喂养绵羊和养牛。一般规模的棉花农场每年种植棉花约400公顷(6000亩),也有一些大的棉花公司和农场植棉面积在6000公顷(约10万亩)以上。
土壤状况与耕作制度
澳大利亚土质大多为粘土,PH 值在8以上,棕红土占25%,其它土质占5%。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单作,或隔年种植(休耕一年)同一种作物;主要的轮作作物是小麦、鹰嘴豆、大豆和高梁等,其中小麦是最佳的轮作作物,豆类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改良土壤稳定性,对提高地力也很有效。农户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固定的轮作方式,也可以随机种植作物。而在耕作方法上,提倡尽可能的少耕地,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一般在作物收获后不灭茬,而是把根茬留在原地接受风吹日晒,经过半年后再进行粉碎掩埋,这种方法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病虫害发生,又可促进根茬分解和培肥地力,但唯一的缺点是不利于机械作业,这可以通过改进播种技术,先开沟再播种加以解决。由于采取了休耕、轮作和秸杆还田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各种营养元素都相当充足。据介绍,一般土壤总氮含量为1.2%,磷含量是1.1-1.5 C mol/kg,
钾含量为20-100ppm ,碳含量为1%,在棉花播种时一般只施一些氨水,就能满足棉花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获得较高的产量。
农场经营与效益情况
澳大利亚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很
高。在农场里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农机厂房和谷仓,厂房里各种农机、农具应有尽有,从棉田整地、棉花播种、施肥、喷药到棉花采收,都离不开机械。农场在机械方面的投资是很大的,如一台4行采棉机需投资37万澳元,折合人民币250万元左右。同时,信息系统也都应用到棉花生产上,农田耕作是根据 GPS 定位系统指挥拖拉机在田间作业的,棉花播种机为联合作业机械,起垄、播种、施肥、覆土同时进行,一次8行,行距1米,精量播种一次完成;棉田喷药机械一次可喷洒12米宽;棉花采摘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台采棉机一次可采摘4行,每天可采收50公顷棉田。棉花采收后经过棉垛成型机在田间就地堆成10米×2米×2米的棉垛,并盖上防雨布,待收获结束后,成批的籽棉被专用装载机运到棉花加工厂进行轧花加工。
据了解,澳大利亚植棉效益比种植豆类和谷物高。一般每公顷棉花产值3200-3500澳元,生产成本2500澳元左右(约合45-50美分/磅)。每公顷的成本构成大体是:病虫害防治费300澳元,种子和基因使用费230澳元,灌溉费用300澳元,用工费用200澳元,其余为耕地和机械费用等。每公
顷纯利润在1000-1200澳元左右。如果棉花价格在450-500澳元/包(约合70美分/磅),棉农就有利可图,今年棉花价格在470澳元/包左右,对棉农来说效益是可观的。棉花农场主要靠规模种植取得效益,一个400公顷的小农场年植棉利润约40万澳元,如果把种棉规模扩大到6000公顷,每年的效益就达到600万澳元。由于澳大利亚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税率较高,因此绝大多数农场都是以公司的形式经营的。
棉花品种与转基因品种的管理
过去,澳大利亚棉花品种多为不抗虫的鸡脚叶类型。从1996/97年度开始,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开始商业化生产并得到迅速推广,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3/04年度,抗虫棉品种约占45%,其中单基因抗虫棉品种占15%,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占30%。据了解,单基因抗虫棉品种含有一个BT 抗虫基因(Cry 1Ac ),在棉花生育期内有效抗虫时间一般只有100天左右,可节约化学农药用量50%,但田间残虫量较大,效果一般;而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含有两个BT 基因(+Cry 2Ab) ,能够实现全生育期抗虫,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田间基本见不到残虫,效果很好。因此,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双基因抗虫棉品种,预计明年基本不用单基因品种,90%以上为双基因抗虫棉品种。澳大利亚在转BT 基因抗虫棉的抗性研究方面也相当深入。研究表明,单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一般可保持30-40代,也就是10年左右的时间;而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可保持100代以上,也就是30年左右的时间。为
了保持抗虫棉的抗虫效果,澳大利亚严格控制抗虫棉种植比例,规定单基因抗虫棉面积必须控制在30%以下,今后不再种植单基因品种,双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也必须控制在92.9%以下,其余
7.1%的面积要种植非抗虫棉品种。澳大利亚目前主要推广的适于水浇地的常规棉品种有:Sicot71、Sicot80、Sicot189、Sicala45 、Siokra V-18;适于旱作的品种是:Siokra V-16;转基因品种有:Sicala V-2RR 、Sicala V-3RRi、 Sicot 289RRi 等。国家棉花科学研究中心(CSIRO )培育的抗虫棉品种已有三个在澳洲进行商业化生产,它们分别是单基因(Ingard )、快能达(Roundup ready )和双基因(Bollgard Ⅱ),另外还有一种含有BT 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棉花品种也即将进入商业化生产。
具有育种资格的科研单位或棉种公司培育的转基因品种如果申请种植,政府就必须进行4-5年的试验鉴定,澳大利亚通常委托德国贝尔公司进行田间试验和安全性评价,一旦通过检测就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同一种基因一旦在棉花上通过安全性评价,如果再转育成别的品种就不需要再做类似的安全性评价了,但是单基因通过安全性评价,双基因也需做安全性评价。 棉花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澳大利亚棉花品种的推广全部实行企业化运作。目前全国只有两家棉种公司,一个是棉种分销公司(CSD),经营棉种量占全国的85%;另一个是美国岱字棉种公司,经营棉种量占15%。棉种分销公司是1965年建立的私营公司,目前有几百个棉农加入该公司,但与一般性公司不同的是,所有加入公司的成员只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并能以一定形式参与公司的决策,
而不参加直接分享经营利润,公司全部的经营利润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产、繁育、加工、经营条件,公司的职能是繁育、加工由联邦科学技术研究组织(CSIRO )确定推广的棉花新品种,并以较低和稳定的价格供应给签约棉农。目前,该公司共聘用50人,其中只有4个管理人员,1985年该公司建立了新的棉种加工中心,负责全国的棉种生产、加工和供应,每年繁育加工棉种量6000-7000吨,可保证45-50万公顷棉田的用种需要。棉种分销公司(CSD)每年都与棉农签订供种合同,确定所供应品种的数量和价格,棉种经过硫酸脱绒、药剂包衣和包装后由棉种供应分中心供应给棉农。棉种质量由企业控制,发芽率达到93%以上,远远高于官方制定的80%的标准(见附表2),保证质量可靠。棉种的价格是由公司董事会确定的,而董事会成员主要就是棉农,所以保证棉种价格是合理的,一般每公顷棉种价格在20-30澳元(约每公斤2-3澳元),相当便宜。全国各地的棉农不论是否加入该公司,都以同样价格
购买棉种。但是,棉种价格是不包含基因使用费的,澳大利亚转基因抗虫棉所采用基因的知识产权大部分属于美国孟山都公司,抗虫棉品种的基因使用费由棉农按照所种植的面积向孟山都公司交纳,种植面积由GPS 定位测量,今年每公顷棉种的基因使用费为195澳元。 附表2 澳大利亚CSD 棉种质量标准
4天标准发芽率(%)
>
>
>
> 7天标准发芽率(%) 7天低温发芽率(%) 活力指数(%) 净度(%)
≥ 纯度(?转基因) (%)
≥ 50 80 50 140 98 98 (八)棉花产量结构和田间管理技术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常年是9月份播种4月份收获。每公顷播种量12公斤左右,水浇棉田通常采用1米宽的等行距种植方式,株距8-12厘米,每公顷9万株左右(6000-7000株/亩),一般株高在80-90厘米,棉花不整枝、不打顶心,留1-3个叶枝,单株果枝10-12个,单株成铃8-10个,亩总铃6万左右,单铃重5-6克,产量一般为每公顷8-12包(折合亩产皮棉约120公斤);而没有水浇条件的雨养地,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和降雨情况选择空一行种两行或空两行种两行的种植方式,每公顷产量只有4-6包。由于土壤养份充足,一般仅在播种时施一些氨态氮肥。在棉田灌溉方面差异较大,黑土地水分利用率高,一般一年灌两次水就够了,每公顷年用水量5000立方米,而疏松的土壤一年需要灌5次水,每公顷需水8000立方米,棉田灌溉多利用虹吸管自流沟灌。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病虫害是澳洲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澳洲特有的黄萎病(Fusarium Wilt),还有一种小白虫(Silver leaf whitefly)也不好防治。棉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觉采用综合防治技术(IPM ),对害虫主要采用翻土灭蛹,喷洒BT 制剂、NPV 病毒、石油合剂,生物防治,转基因品种等方法;防治病害主要采取合理轮作、增强营养抗性等办法。在棉花采收前要喷洒落叶剂,正常年份一般
在棉花采收前3周喷洒落叶剂,此时有60-80%的棉铃正常吐絮(从上向下数第4果枝的棉铃开始吐絮),待绝大部分棉铃成熟吐絮后就可以进行一次性机械采摘了。
(九)棉花加工情况
棉花收获后,棉农就会根据合同把籽棉运送到指定的轧花厂。棉农出售棉花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就是把籽棉直接卖给轧花厂,但多数棉农选择由轧花厂代为加工,然后再出售皮棉,以取得更高的收益。轧花厂有的属于棉花公司,有的是一个独立企业,有的则属于专业合作社。对于代加工的棉花,轧花厂每包收取50-60澳元的加工费,加工量越大,每包收取的费用越低。全澳洲有30多家轧花厂,加工设备都很先进,加工能力也很大,由于近两年澳大利亚棉花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轧花厂竞争
很激烈,有些企业还出现了亏损。在轧花厂里,籽棉被专用车辆整垛运送到加工生产线上,自动喂花,风力输棉,经过多道除尘、调湿环节,籽棉被输送到轧花机,通常一个车间有158-161片的锯齿轧花机8台,每小时可加工15包棉花,皮棉经过清理机后被输送到打包机,全部是700吨压力的大型打包机,每包皮棉227公斤左右,在打包的同时从棉包的上下各切下一块棉样,(切刀尺寸大约长30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两份重约114克),作为该包棉花的样品,棉样经过编号后一份挂在棉包上随棉花运输,一份集中用塑料袋包装成棉样卷,由棉
检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分级。打成的棉包挂上与棉样相同号的条形码被运送到临时仓库,经过48小时降温后就可以贮存到专用仓库待售。而加工后的棉籽一些用来榨油,一些直接当作喂牛的饲料,棉短绒基本不再利用。
(十)棉花质量检测、分级情况
澳大利亚没有制定国家棉花质量标准,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棉花分级检验机构,所有的棉花质量问题都由各棉花公司负责。过去棉花公司参照美棉标准制定自己的棉样标准,质量差距不大,标准级皮棉是SM 级,相当于我国的二级29毫米。大容量测试仪(HVI )引进以后,建立了棉花分级的客观标准,提高了棉花质量检验的水平和效率,目前澳大利亚采用HVI 分级的比例占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昆士兰棉业的分级中心先后从美国引进四台HVI 系列的检测仪。其中两台USTER HVI 900检测仪,手工取样,速度较快,每小时可检200个棉样;两台 SPINLAB HVI 900A检测仪是自动取样,对棉花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同时进行两次检测,每小时可检60个棉样。该中心每天可检测2000多吨棉花的上万个棉样,效率相当高。成捆的棉样包先按其条码编号摆入棉样盘,再通过全自动温湿度平衡机10分钟后,棉样就可达到检测所需的温湿度,整个检测室温度稳定在20℃,相对湿度稳定在65%左右,由自动记录仪记录。HVI 检测结果由电脑网络通过Create Visual Classing-Buy Grade 系统汇集在一起,内容包括棉花生产年份、农场主、田块、品种、轧花厂、检测员、经销商、批号、包号和长度、比强度、马克隆等各项质量指标,不论是棉农还是经销商、购棉商都可以查到,便于以质定价和销售。据了解,澳大利亚棉花纤维质量大体是长度28-30mm ,
比强度30-32cN/tex,马克隆值3.7-4.2(HVIICC标准) 。
(十一)棉花的储运和市场运作
加工过的成包皮棉(每包227公斤并用钢丝扎紧)被运往仓库、当地纺纱厂或海港用于出口。澳大利亚几个大的棉花加工企业在悉尼和布里斯班这两大棉花装运港都有货仓,而其他公司也在棉花产区建有自己
的仓库。储存在仓库里的棉花由电脑系统分品种、分等级管理,以便接到订单后很快就可以供货。出口的棉花装入集装箱(每个40英尺的集装箱有67.6立方米的容积,大概可装90个棉包)从悉尼或布里斯班港出海,而供应当地的棉花则由陆路运输。
澳大利亚棉花种植者根据合同可选择由轧花厂代加工,并自己销售原棉,或委托独立棉商经销自己的棉花,这些棉商一般是直接从棉农手中买籽棉进行加工销售。澳大利亚棉花经营完全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从不进行干预,因此吸引了不少国际棉商参与市场运作,卖方多(约900个棉农参与卖棉)买方少(有15个棉商参与市场运作)是其主要特点,国内外棉花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棉花的销售方式有多种。一是现金交易(cash sale),即在棉花收获后马上买出,现金结算,比较简单。二是季节交易(seasonal pool),棉农把棉花送到交易市场,可以得到整个销售季节的平均价。三是报价交易(call pool) ,与季节交易相似,只是市场运作商可以帮助棉农利用期货和期权,对棉花
或货币双向报价。四是最低保护价交易(minimum price pool ),运作商先给棉农定一个最低担保价,如果棉价上涨,棉农还能从中获益。五是订单合同(forward contract),是以合同的形式把棉花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交货日期都预订下来,保证兑现。除现金交易外,其它几种交易方式都是在棉花收获前事先签订合同的,利弊风险各不相同,因此棉农一般选择将棉花分成几份,以几种方式进行交易,以分散市场风险。
(十二)环境和资源保护
虽然澳大利亚土地广阔,资源丰富,联邦政府仍非常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国家在土地耕种、化学农药喷洒、生物安全方面严格管理,提倡最佳生产方式(BMP ),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实行配额管理制度,农民经营农场首先要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用水配额,不论是用水库里的水还是自己打井用水都在配额以内,且要缴费,农民节约用水已形成习惯,大多数农户都建有自己的小型水库,在雨天把降水抽到水库里储存起来以供生产需要,在灌溉时漫到路沟里的水又被抽回水库重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另外,澳大利亚还严格限制土地开垦,我们所到之处看到很多茂密的树林和草原仍保持原始状态未被破坏,也是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今年,澳大利亚国家棉花研究与发展合作社(CRDC )开展了全国第二轮棉花产业的环境评估(第一次评估是在1991年),内容包括从整地到棉花种植、管理、收摘、轧花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河流污染监测、杀虫剂残
留检测和最佳管理措施(BMP )的考核,近期发布的评估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可以确认澳大利亚棉业在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十三)产业组织
1996-1997年度,澳大利亚成立了棉花产业理事会(ACIC ),理事会包括12个成员实体,代表棉花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棉农、研究者、加工者、运输者、纺织者和相关设备和服务的提供者等,每个实体有2个代表参加董事会。棉花产业理事会主要是协调各产业实体的关系,对外一个声音说话,同时还承担对分支机构提供信息的职能。澳大利亚是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 )的成员国。
另外,澳大利亚还有两个具有产业政策责任的产业实体,其服务职能各有不同。
一个是澳大利亚棉业(CA ):是由棉农创建的非盈利性组织,棉农自愿加入,费用由棉农负担。棉农每生产销售一包棉花要交纳2澳元的费用给澳大利亚棉业。该组织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保护和促进棉花产业发展;二是通过组织棉农实行最佳生产方式(BMP ),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三是协调棉花产业与政府决策的关系。目前,澳大利亚棉业(CA )有1100户棉农参加,下属15个棉农协会,13个轧棉企业,37个轧花厂和12个棉花贸易企业,99%的棉花都是出口的。澳大利亚棉业共有12个董事,15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另一个是原棉市场咨询委员会(RCMAC ),该组织1970年代初曾在开拓澳
洲棉花出口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继续为轧棉者、国内纺织者、棉花经销商和联邦政府(ACIC 的一个分支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十四)澳大利亚政府对棉花产业发展的支持
澳大利亚农业部是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主管部门,由于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主要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在水资源、化肥、农药和环保等方面进行控制。
澳大利亚棉花研究和发展组织(CRDC )是澳大利亚联邦管理棉花研究的主要产业实体。在2002-2003财政年度,CRDC 在棉花研究方面的直接投资有1420万澳元,其中47%的预算直接投向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以保持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8%的预算用于提高棉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15%用于帮助棉花产业的人员和社区的发展上。联邦政府对棉花研究方面的投资实行“一对一”匹配。即棉农每生产销售一包棉花,向科研机构提供2.25澳元资金,政府也投入相同的配套资金,相当于棉花总产值的0.5%。
(十五)棉花科研机构
澳大利亚棉花科研工作主要由联邦科学技术研究组织(CSIRO )承担,该研究组织成立于1926年,是国家综合研究机构,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矿产、制造、通信、信息技术、卫生和环境
等方面,CSIRO 的棉花田间试验站在新南威尔士州
纳拉布里附近。
澳大利亚棉花合作研究中心(Cotton CRC )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系列合作研究中心项目建立的中心之一,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纳拉布里附近。1958年建立中心,最早为州政府的官方研究机构;197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在此设置棉花研究中心;1994年两机构开始合作研究;1999年合作研究进一步深化。该所主要研究棉花生物学特性、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环境保护、农田灌溉施肥、决策支持等6个方面,同时进行技术推广工作。选育的棉花品种在澳大利亚占80%。科研经费由联邦政府和棉农共同担,每包棉花4.5澳元,也有一些涉棉企业或团体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研究成果归棉农所用,充分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十六)技术推广
澳大利亚在全国棉产区建立了11个棉花技术推广中心,聘任了11个推广官员,并建立了5个分支机构分别负责杂草、病虫、环境、农场、水利等方面工作。推广中心主要开展涉及全局的技术宣传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所有的推广官员都是政府雇员,其中有3个由政府提供资金,8个由其他机构提供资金,所有的服务和宣传都是免费的。另外还有两种服务机构:一种是私人技术服务公司,可为棉农提供诸如防病、治虫、除草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指导,通常一个或几个专家组成私人服务公司,全国大约有100多家,一个公司可为几户棉农提供服务,每公顷通常收取30澳元的服务费;另一种是一些涉棉企业为棉农提供的技术服务,有的负责农场技术指导,有的是结合生产资料供应进行技术服务,一般都是免费的。一些科研单位或大学也可通过技术软件和培训等形式对棉农开展服务,各种服务
机构之间经常沟通,相互补充,对技术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七)产业公司情况
澳大利亚棉花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棉花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的公司,如澳棉公司(Auscott) 和一些大的棉花农场;一类是专门从事棉花加工、销售、贸易的公司,如昆士兰棉业;一类是单纯的棉花贸易公司,如Colly Cotton Marketing。
澳棉公司(Auscott)成立于1963年,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所属3个大型棉花农场,面积2万公顷,年产棉花12-15万包,轧花厂的年加工能力70万包,包括从别的农场购进的棉花,年加工出口棉花35万包,主要出口到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全公司共有60个职工,其中管理人员10人,从事田间操作的50人。
昆士兰棉业(Queensland Cotton)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棉花贸易公司,主要从事棉花运输、加工、仓储、贸易业务,是澳大
利亚最大的棉花贸易公司,也是世界上十大棉花贸易公司之一,已在股票市场上市,有很多棉农都是公司的股东。昆士兰棉业在澳大利亚有8个棉花加工厂,在美国还有16个轧花厂,每年经营棉花进出口业务100万包,除澳大利亚以外,业务扩展到美国和巴西市场。
二○○四年四月十五日
PAGE 1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赴澳大利亚棉业考察报告
赴澳大利亚棉业考察报告
(中国赴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种子加工及质量标准考察团)
一、考察基本情况
按照中澳农业联委会第八次会议确定的农业科技合作协订(谅解备忘录),农业部组团于2004年3月19日至4月3日对澳大利亚棉业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访问。主要学习考察澳大利亚棉花种植、品种布局、种子加工、质量标准、管理体制、棉农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的技术模式和经验,以及棉花和棉种加工贸易情况。
考察团由5人组成,团长田俊兰(河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处长),成员分别是蔡派(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任科员)、刘孝峰(河南省农业厅豫棉公司经理)、赵洪亮(山东省农业厅棉花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徐猛(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翻译)。澳方陪同人员分别是Brian Mills(农业部负责亚太地区的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政策官员) 和Tamara Keys (农业部负责田间作物方面的政策官员)。
考察团首先会见了澳大利亚棉业首席执行官Philip Russell 先生,并重点考察了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个产棉州。在新南威尔士州,主要考察了位于纳拉布里(Narrabri )附近的澳大利亚棉花研究中心( Cotton CRC)、岱字
棉种公司、澳棉有限公司(AUSCOTT )、轧棉厂、棉种推广有限公司(CSD )、澳大利亚棉花中心等单位;在昆士兰州,会见了昆士兰棉花出口和贸易经理Phill Ryan先生,访问了位于图文巴(Toowoomba)的昆士兰州第一产业部,会见了棉花生产系统研究所首席推广官员Geoff Mclntyre 先生,并与首席昆虫学家Dave Murray 博士和首席植物病理学家Joe Kochman 博士进行了座谈,考察了昆士兰棉业棉花纤维质量检测中心、Fusarium 棉花新品种试验和抗病育种基地、多尔比(Dalby)棉种推广分中心、Janarin 农场、Cecil 平原轧花厂;访问了昆士兰大学农艺和园艺学院(位于Gatton) ,会见了Doug George 博士,参观了农药喷洒风洞试验研究中心并与David Toyer 博士(从事棉花产业链研究) 和孙西铭博士进行了座谈交流。
考察团先后安排座谈交流16次,参观棉花生产采收机械、农场设施、仓贮设施、排灌系统、棉花装运机械、棉花加工生产线、棉种加工生产线、转基因研究实验室、温棚设施、种子检测、棉花质量检测等现场12个,深入田间实地考察棉田8次。取得了大量的照片、录像、录音和文字资料,对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加工、质量检测、贸易和产业运行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增进了中澳双方棉花同行的了解和友谊,全方位交流了棉花生产、科研、技术推广信息,为双方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二、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特点
概括起来,澳大利亚棉花产业具有以下九个显著特点:
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生长。澳大利亚棉区候温暖至炎热,终年没有霜冻,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生产发育,是澳大利亚棉花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昆士兰棉区棉花适宜生长期300天以上。
棉花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万公顷,皮棉总产300万包。而棉花农场只有1500个,平均一个农场400公顷(6000亩),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3亩的2000倍,规模生产就会带来规模效益。由于农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高,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从整地、播种、浇水、施肥、喷药,到采收、运输、加工、包装都实现了机械化,人力投入少,生产效率高,这是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的。
3、棉花单产水平高、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棉花平均单产在1500-1600公斤/公顷(100公斤/亩以上),由于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因此质量一致性很强,适合纺织工业需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4、企业规模大,市场运作规范。澳大利亚棉花加工和贸易企业都很少,企业规模大,而且由于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运作非常规范,有不少企业是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实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5、棉农协作组织健全。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全部为私人经营,国家对棉花生产没有任何扶持政策,棉农只有联合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才能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所以,棉农协作组织非常健全,全澳有15个棉农协会,还有联合各协会和各产业组织的澳大利亚棉业,棉农协作组织都是
自愿加入的,也都能按要求缴会费。
6、政府重视棉花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生产与科研结合紧密。棉花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有一半由棉农出,政府给予“一对一”配套,科研成果归棉农所有,政府在各产棉区都有专门负责棉花技术推广的官员,所以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很快在棉花生产上得到应用。
7、棉花产业高度依赖出口市场。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棉花纺织能力非常有限,有95%的棉花都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其生产经营活动和质量标准体系必须与国际接轨。
8、纤维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澳大利亚棉花采用HVI 大容量测试仪逐包检验,其检测结果通过电脑网络联系棉农和棉商,便于棉花销售、储运和使用。
9、转基因管理办法科学有效。澳大利亚对转基因作物实行的基因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释放是针对基因的,某个基因只要在一个作物的一个品种上通过了安全性评价,由此所育成的同一作物的其它品种就不需要再作安全性评价了,这种办法避免了重复劳
动,效率高,效果好。
三、感受和建议
通过这次赴澳考察,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中澳两国的国情不同,棉花生产管理和产业运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正常的。国外有不少东西虽然非常
先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与我国目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现实是很不适应的,至少在黄淮棉区还无法得到实际应用;而先进的管理模式、市场经营理念和棉花质量控制体系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有些还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的棉花生产实际引进、消化、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棉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提出如下七点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人多地少,棉花种植分散,生产水平不高,比较效益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把科技兴棉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从良种繁育、适用技术、采摘加工、质量检测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国棉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改革我国转基因管理办法,加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是针对每个品种进行的,管理办法不够科学,且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投入大、收效慢等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棉农合作组织,加快棉花产业化进程。澳大利亚的棉农合作组织是棉农自己的组织,棉花生产者在争取一定的权力,获得更好的服务,参与市场运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因此棉农都积极参加。把千家万户的棉农组织起来,培育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棉农合作组织,对促进棉花的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实现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棉花供求形势长期以来以短缺为主,而土地资源又十分缺乏,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往往采取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用地养地不能兼顾,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推广最佳生产模式,并通过立法形式保护生态环境,特别应注意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引导农民处理好提高复种指数与保护地力的关系,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制定有效措施,保护棉农利益。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我国棉花产业受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几年棉花价
格忽高忽低,种植面积大起大落,对棉农的植棉效益和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如何预测和把握市场变化,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根据市场供求形势预测,及时向棉农提供市场信息,并制定合理的市场保护价格非常必要。 采用国际棉花质量标准,推行逐包检验。为了使我国棉花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HVI 质量检测试点,重点在新疆等外调和出口为主的棉区进行试点,逐步以客观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对棉花定级的影响。 规范市场运作,扩大中澳合作。中澳棉业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尤其是在棉花深加工和双基因棉种推广方面合作领域相当广阔。但由于我国棉花和种子市场都存在着市场主体多、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企业信誉度低
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对中澳进一步合作开发构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市场运作体系,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中澳棉业的全面合作。
四、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和行政区划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部,地处南纬10-44度之间。除大陆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属温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干热,大陆性显著。年均降水量470毫米,且分布不均。西部为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低平,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所辖六个州,两个领地,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70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海附近地区,城市人口占90%以上。
澳大利亚棉花发展历史和现状
1788年,棉花引入澳大利亚。1830年第一次向英国出口,仅3个棉包。1934年棉花产量提高到17000包(1包=227公斤)。1975年棉花总产达到11万包。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花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棉花总产达到110万包。1998年总产达到300万包。近20年来,由于新品种推广和科技进步,皮棉产量提高了50-60%,目前平均单产达到1600公斤/公顷,是世界上棉花单产最高的国家之一。到1991年,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第六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三大棉花出口国,棉花总产量占世界的3%。2000/01年度棉花收获面积达52.7万公顷(791万亩),皮棉总产355万包(80.6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澳大利亚常年棉花收获面积为50万公顷,皮棉总
产300万包,棉花是澳洲第五大农业产业,棉花年总产值高达15亿澳元,棉籽产值2亿澳元,棉花产业直接雇用固定全职人员6000人,包括棉产区服务业在内,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总产值约为30亿澳元。棉花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出口农产品,有95%的棉花销往国际市场。但是,近三年来由于严重干旱
等原因,澳大利亚植棉面积快速下滑,总产下锐减, 2003/04年度棉花收获面积仅为18万公顷(约270万亩),预计总产130万包(30万吨)左右,不及2000/01年度的40%(见附表1)。 附表1 近年来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和出口情况
年 份 面积
万吨
总产 单产 出口量 万吨 万包 公斤/公顷 公斤/亩 2000/01 千公顷 万亩 1999/00 80.6 464 696 74 326 1595 106 70.3 2001/02 527 791328 1821355 1529 102 83.4 2002/03 409 630 74.5 121 71.8 2003/04 203 613 34.1 150 1679 112 59.6 五年平均 356 600 59180 270 30 130 1666 111 258 1658 110 71 注:资料来源于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At a Glance 2003》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布局
澳大利亚棉花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多种植在沿河谷地。
大约80%的棉田集中在新南威尔士州,具体分布在Macquarie 谷、Namoi 谷、Gwydir 谷和Bourke 谷;其余20%的棉田在昆士兰州,具体分布在Macintyre 谷、Darling Downs、St George、Theodore 、Biloela 和Emerald 地区。全国85%的水浇棉田,总产占92%左右。澳大利亚约有1500个农场种植棉花,大多数棉花农场由家庭农场主所有和运作,在新南威尔士州也有不少专业公司从事棉花生产,所有的棉花农场主既种植棉花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等其它作物,还有一些农场同时喂养绵羊和养牛。一般规模的棉花农场每年种植棉花约400公顷(6000亩),也有一些大的棉花公司和农场植棉面积在6000公顷(约10万亩)以上。
土壤状况与耕作制度
澳大利亚土质大多为粘土,PH 值在8以上,棕红土占25%,其它土质占5%。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单作,或隔年种植(休耕一年)同一种作物;主要的轮作作物是小麦、鹰嘴豆、大豆和高梁等,其中小麦是最佳的轮作作物,豆类作物可以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机质,改良土壤稳定性,对提高地力也很有效。农户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固定的轮作方式,也可以随机种植作物。而在耕作方法上,提倡尽可能的少耕地,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一般在作物收获后不灭茬,而是把根茬留在原地接受风吹日晒,经过半年后再进行粉碎掩埋,这种方法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病虫害发生,又可促进根茬分解和培肥地力,但唯一的缺点是不利于机械作业,这可以通过改进播种技术,先开沟再播种加以解决。由于采取了休耕、轮作和秸杆还田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各种营养元素都相当充足。据介绍,一般土壤总氮含量为1.2%,磷含量是1.1-1.5 C mol/kg,
钾含量为20-100ppm ,碳含量为1%,在棉花播种时一般只施一些氨水,就能满足棉花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获得较高的产量。
农场经营与效益情况
澳大利亚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很
高。在农场里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农机厂房和谷仓,厂房里各种农机、农具应有尽有,从棉田整地、棉花播种、施肥、喷药到棉花采收,都离不开机械。农场在机械方面的投资是很大的,如一台4行采棉机需投资37万澳元,折合人民币250万元左右。同时,信息系统也都应用到棉花生产上,农田耕作是根据 GPS 定位系统指挥拖拉机在田间作业的,棉花播种机为联合作业机械,起垄、播种、施肥、覆土同时进行,一次8行,行距1米,精量播种一次完成;棉田喷药机械一次可喷洒12米宽;棉花采摘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台采棉机一次可采摘4行,每天可采收50公顷棉田。棉花采收后经过棉垛成型机在田间就地堆成10米×2米×2米的棉垛,并盖上防雨布,待收获结束后,成批的籽棉被专用装载机运到棉花加工厂进行轧花加工。
据了解,澳大利亚植棉效益比种植豆类和谷物高。一般每公顷棉花产值3200-3500澳元,生产成本2500澳元左右(约合45-50美分/磅)。每公顷的成本构成大体是:病虫害防治费300澳元,种子和基因使用费230澳元,灌溉费用300澳元,用工费用200澳元,其余为耕地和机械费用等。每公
顷纯利润在1000-1200澳元左右。如果棉花价格在450-500澳元/包(约合70美分/磅),棉农就有利可图,今年棉花价格在470澳元/包左右,对棉农来说效益是可观的。棉花农场主要靠规模种植取得效益,一个400公顷的小农场年植棉利润约40万澳元,如果把种棉规模扩大到6000公顷,每年的效益就达到600万澳元。由于澳大利亚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税率较高,因此绝大多数农场都是以公司的形式经营的。
棉花品种与转基因品种的管理
过去,澳大利亚棉花品种多为不抗虫的鸡脚叶类型。从1996/97年度开始,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开始商业化生产并得到迅速推广,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3/04年度,抗虫棉品种约占45%,其中单基因抗虫棉品种占15%,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占30%。据了解,单基因抗虫棉品种含有一个BT 抗虫基因(Cry 1Ac ),在棉花生育期内有效抗虫时间一般只有100天左右,可节约化学农药用量50%,但田间残虫量较大,效果一般;而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含有两个BT 基因(+Cry 2Ab) ,能够实现全生育期抗虫,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田间基本见不到残虫,效果很好。因此,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双基因抗虫棉品种,预计明年基本不用单基因品种,90%以上为双基因抗虫棉品种。澳大利亚在转BT 基因抗虫棉的抗性研究方面也相当深入。研究表明,单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一般可保持30-40代,也就是10年左右的时间;而双基因抗虫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可保持100代以上,也就是30年左右的时间。为
了保持抗虫棉的抗虫效果,澳大利亚严格控制抗虫棉种植比例,规定单基因抗虫棉面积必须控制在30%以下,今后不再种植单基因品种,双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也必须控制在92.9%以下,其余
7.1%的面积要种植非抗虫棉品种。澳大利亚目前主要推广的适于水浇地的常规棉品种有:Sicot71、Sicot80、Sicot189、Sicala45 、Siokra V-18;适于旱作的品种是:Siokra V-16;转基因品种有:Sicala V-2RR 、Sicala V-3RRi、 Sicot 289RRi 等。国家棉花科学研究中心(CSIRO )培育的抗虫棉品种已有三个在澳洲进行商业化生产,它们分别是单基因(Ingard )、快能达(Roundup ready )和双基因(Bollgard Ⅱ),另外还有一种含有BT 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棉花品种也即将进入商业化生产。
具有育种资格的科研单位或棉种公司培育的转基因品种如果申请种植,政府就必须进行4-5年的试验鉴定,澳大利亚通常委托德国贝尔公司进行田间试验和安全性评价,一旦通过检测就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同一种基因一旦在棉花上通过安全性评价,如果再转育成别的品种就不需要再做类似的安全性评价了,但是单基因通过安全性评价,双基因也需做安全性评价。 棉花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澳大利亚棉花品种的推广全部实行企业化运作。目前全国只有两家棉种公司,一个是棉种分销公司(CSD),经营棉种量占全国的85%;另一个是美国岱字棉种公司,经营棉种量占15%。棉种分销公司是1965年建立的私营公司,目前有几百个棉农加入该公司,但与一般性公司不同的是,所有加入公司的成员只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并能以一定形式参与公司的决策,
而不参加直接分享经营利润,公司全部的经营利润都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产、繁育、加工、经营条件,公司的职能是繁育、加工由联邦科学技术研究组织(CSIRO )确定推广的棉花新品种,并以较低和稳定的价格供应给签约棉农。目前,该公司共聘用50人,其中只有4个管理人员,1985年该公司建立了新的棉种加工中心,负责全国的棉种生产、加工和供应,每年繁育加工棉种量6000-7000吨,可保证45-50万公顷棉田的用种需要。棉种分销公司(CSD)每年都与棉农签订供种合同,确定所供应品种的数量和价格,棉种经过硫酸脱绒、药剂包衣和包装后由棉种供应分中心供应给棉农。棉种质量由企业控制,发芽率达到93%以上,远远高于官方制定的80%的标准(见附表2),保证质量可靠。棉种的价格是由公司董事会确定的,而董事会成员主要就是棉农,所以保证棉种价格是合理的,一般每公顷棉种价格在20-30澳元(约每公斤2-3澳元),相当便宜。全国各地的棉农不论是否加入该公司,都以同样价格
购买棉种。但是,棉种价格是不包含基因使用费的,澳大利亚转基因抗虫棉所采用基因的知识产权大部分属于美国孟山都公司,抗虫棉品种的基因使用费由棉农按照所种植的面积向孟山都公司交纳,种植面积由GPS 定位测量,今年每公顷棉种的基因使用费为195澳元。 附表2 澳大利亚CSD 棉种质量标准
4天标准发芽率(%)
>
>
>
> 7天标准发芽率(%) 7天低温发芽率(%) 活力指数(%) 净度(%)
≥ 纯度(?转基因) (%)
≥ 50 80 50 140 98 98 (八)棉花产量结构和田间管理技术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常年是9月份播种4月份收获。每公顷播种量12公斤左右,水浇棉田通常采用1米宽的等行距种植方式,株距8-12厘米,每公顷9万株左右(6000-7000株/亩),一般株高在80-90厘米,棉花不整枝、不打顶心,留1-3个叶枝,单株果枝10-12个,单株成铃8-10个,亩总铃6万左右,单铃重5-6克,产量一般为每公顷8-12包(折合亩产皮棉约120公斤);而没有水浇条件的雨养地,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和降雨情况选择空一行种两行或空两行种两行的种植方式,每公顷产量只有4-6包。由于土壤养份充足,一般仅在播种时施一些氨态氮肥。在棉田灌溉方面差异较大,黑土地水分利用率高,一般一年灌两次水就够了,每公顷年用水量5000立方米,而疏松的土壤一年需要灌5次水,每公顷需水8000立方米,棉田灌溉多利用虹吸管自流沟灌。澳大利亚棉花的主要病虫害是澳洲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澳洲特有的黄萎病(Fusarium Wilt),还有一种小白虫(Silver leaf whitefly)也不好防治。棉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觉采用综合防治技术(IPM ),对害虫主要采用翻土灭蛹,喷洒BT 制剂、NPV 病毒、石油合剂,生物防治,转基因品种等方法;防治病害主要采取合理轮作、增强营养抗性等办法。在棉花采收前要喷洒落叶剂,正常年份一般
在棉花采收前3周喷洒落叶剂,此时有60-80%的棉铃正常吐絮(从上向下数第4果枝的棉铃开始吐絮),待绝大部分棉铃成熟吐絮后就可以进行一次性机械采摘了。
(九)棉花加工情况
棉花收获后,棉农就会根据合同把籽棉运送到指定的轧花厂。棉农出售棉花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就是把籽棉直接卖给轧花厂,但多数棉农选择由轧花厂代为加工,然后再出售皮棉,以取得更高的收益。轧花厂有的属于棉花公司,有的是一个独立企业,有的则属于专业合作社。对于代加工的棉花,轧花厂每包收取50-60澳元的加工费,加工量越大,每包收取的费用越低。全澳洲有30多家轧花厂,加工设备都很先进,加工能力也很大,由于近两年澳大利亚棉花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轧花厂竞争
很激烈,有些企业还出现了亏损。在轧花厂里,籽棉被专用车辆整垛运送到加工生产线上,自动喂花,风力输棉,经过多道除尘、调湿环节,籽棉被输送到轧花机,通常一个车间有158-161片的锯齿轧花机8台,每小时可加工15包棉花,皮棉经过清理机后被输送到打包机,全部是700吨压力的大型打包机,每包皮棉227公斤左右,在打包的同时从棉包的上下各切下一块棉样,(切刀尺寸大约长30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两份重约114克),作为该包棉花的样品,棉样经过编号后一份挂在棉包上随棉花运输,一份集中用塑料袋包装成棉样卷,由棉
检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分级。打成的棉包挂上与棉样相同号的条形码被运送到临时仓库,经过48小时降温后就可以贮存到专用仓库待售。而加工后的棉籽一些用来榨油,一些直接当作喂牛的饲料,棉短绒基本不再利用。
(十)棉花质量检测、分级情况
澳大利亚没有制定国家棉花质量标准,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棉花分级检验机构,所有的棉花质量问题都由各棉花公司负责。过去棉花公司参照美棉标准制定自己的棉样标准,质量差距不大,标准级皮棉是SM 级,相当于我国的二级29毫米。大容量测试仪(HVI )引进以后,建立了棉花分级的客观标准,提高了棉花质量检验的水平和效率,目前澳大利亚采用HVI 分级的比例占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昆士兰棉业的分级中心先后从美国引进四台HVI 系列的检测仪。其中两台USTER HVI 900检测仪,手工取样,速度较快,每小时可检200个棉样;两台 SPINLAB HVI 900A检测仪是自动取样,对棉花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同时进行两次检测,每小时可检60个棉样。该中心每天可检测2000多吨棉花的上万个棉样,效率相当高。成捆的棉样包先按其条码编号摆入棉样盘,再通过全自动温湿度平衡机10分钟后,棉样就可达到检测所需的温湿度,整个检测室温度稳定在20℃,相对湿度稳定在65%左右,由自动记录仪记录。HVI 检测结果由电脑网络通过Create Visual Classing-Buy Grade 系统汇集在一起,内容包括棉花生产年份、农场主、田块、品种、轧花厂、检测员、经销商、批号、包号和长度、比强度、马克隆等各项质量指标,不论是棉农还是经销商、购棉商都可以查到,便于以质定价和销售。据了解,澳大利亚棉花纤维质量大体是长度28-30mm ,
比强度30-32cN/tex,马克隆值3.7-4.2(HVIICC标准) 。
(十一)棉花的储运和市场运作
加工过的成包皮棉(每包227公斤并用钢丝扎紧)被运往仓库、当地纺纱厂或海港用于出口。澳大利亚几个大的棉花加工企业在悉尼和布里斯班这两大棉花装运港都有货仓,而其他公司也在棉花产区建有自己
的仓库。储存在仓库里的棉花由电脑系统分品种、分等级管理,以便接到订单后很快就可以供货。出口的棉花装入集装箱(每个40英尺的集装箱有67.6立方米的容积,大概可装90个棉包)从悉尼或布里斯班港出海,而供应当地的棉花则由陆路运输。
澳大利亚棉花种植者根据合同可选择由轧花厂代加工,并自己销售原棉,或委托独立棉商经销自己的棉花,这些棉商一般是直接从棉农手中买籽棉进行加工销售。澳大利亚棉花经营完全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从不进行干预,因此吸引了不少国际棉商参与市场运作,卖方多(约900个棉农参与卖棉)买方少(有15个棉商参与市场运作)是其主要特点,国内外棉花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棉花的销售方式有多种。一是现金交易(cash sale),即在棉花收获后马上买出,现金结算,比较简单。二是季节交易(seasonal pool),棉农把棉花送到交易市场,可以得到整个销售季节的平均价。三是报价交易(call pool) ,与季节交易相似,只是市场运作商可以帮助棉农利用期货和期权,对棉花
或货币双向报价。四是最低保护价交易(minimum price pool ),运作商先给棉农定一个最低担保价,如果棉价上涨,棉农还能从中获益。五是订单合同(forward contract),是以合同的形式把棉花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交货日期都预订下来,保证兑现。除现金交易外,其它几种交易方式都是在棉花收获前事先签订合同的,利弊风险各不相同,因此棉农一般选择将棉花分成几份,以几种方式进行交易,以分散市场风险。
(十二)环境和资源保护
虽然澳大利亚土地广阔,资源丰富,联邦政府仍非常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国家在土地耕种、化学农药喷洒、生物安全方面严格管理,提倡最佳生产方式(BMP ),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实行配额管理制度,农民经营农场首先要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用水配额,不论是用水库里的水还是自己打井用水都在配额以内,且要缴费,农民节约用水已形成习惯,大多数农户都建有自己的小型水库,在雨天把降水抽到水库里储存起来以供生产需要,在灌溉时漫到路沟里的水又被抽回水库重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另外,澳大利亚还严格限制土地开垦,我们所到之处看到很多茂密的树林和草原仍保持原始状态未被破坏,也是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今年,澳大利亚国家棉花研究与发展合作社(CRDC )开展了全国第二轮棉花产业的环境评估(第一次评估是在1991年),内容包括从整地到棉花种植、管理、收摘、轧花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河流污染监测、杀虫剂残
留检测和最佳管理措施(BMP )的考核,近期发布的评估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可以确认澳大利亚棉业在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十三)产业组织
1996-1997年度,澳大利亚成立了棉花产业理事会(ACIC ),理事会包括12个成员实体,代表棉花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棉农、研究者、加工者、运输者、纺织者和相关设备和服务的提供者等,每个实体有2个代表参加董事会。棉花产业理事会主要是协调各产业实体的关系,对外一个声音说话,同时还承担对分支机构提供信息的职能。澳大利亚是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 )的成员国。
另外,澳大利亚还有两个具有产业政策责任的产业实体,其服务职能各有不同。
一个是澳大利亚棉业(CA ):是由棉农创建的非盈利性组织,棉农自愿加入,费用由棉农负担。棉农每生产销售一包棉花要交纳2澳元的费用给澳大利亚棉业。该组织主要有三个职能:一是保护和促进棉花产业发展;二是通过组织棉农实行最佳生产方式(BMP ),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三是协调棉花产业与政府决策的关系。目前,澳大利亚棉业(CA )有1100户棉农参加,下属15个棉农协会,13个轧棉企业,37个轧花厂和12个棉花贸易企业,99%的棉花都是出口的。澳大利亚棉业共有12个董事,15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另一个是原棉市场咨询委员会(RCMAC ),该组织1970年代初曾在开拓澳
洲棉花出口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继续为轧棉者、国内纺织者、棉花经销商和联邦政府(ACIC 的一个分支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十四)澳大利亚政府对棉花产业发展的支持
澳大利亚农业部是澳大利亚棉花产业的主管部门,由于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主要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在水资源、化肥、农药和环保等方面进行控制。
澳大利亚棉花研究和发展组织(CRDC )是澳大利亚联邦管理棉花研究的主要产业实体。在2002-2003财政年度,CRDC 在棉花研究方面的直接投资有1420万澳元,其中47%的预算直接投向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以保持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8%的预算用于提高棉业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15%用于帮助棉花产业的人员和社区的发展上。联邦政府对棉花研究方面的投资实行“一对一”匹配。即棉农每生产销售一包棉花,向科研机构提供2.25澳元资金,政府也投入相同的配套资金,相当于棉花总产值的0.5%。
(十五)棉花科研机构
澳大利亚棉花科研工作主要由联邦科学技术研究组织(CSIRO )承担,该研究组织成立于1926年,是国家综合研究机构,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矿产、制造、通信、信息技术、卫生和环境
等方面,CSIRO 的棉花田间试验站在新南威尔士州
纳拉布里附近。
澳大利亚棉花合作研究中心(Cotton CRC )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系列合作研究中心项目建立的中心之一,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纳拉布里附近。1958年建立中心,最早为州政府的官方研究机构;197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在此设置棉花研究中心;1994年两机构开始合作研究;1999年合作研究进一步深化。该所主要研究棉花生物学特性、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环境保护、农田灌溉施肥、决策支持等6个方面,同时进行技术推广工作。选育的棉花品种在澳大利亚占80%。科研经费由联邦政府和棉农共同担,每包棉花4.5澳元,也有一些涉棉企业或团体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研究成果归棉农所用,充分体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十六)技术推广
澳大利亚在全国棉产区建立了11个棉花技术推广中心,聘任了11个推广官员,并建立了5个分支机构分别负责杂草、病虫、环境、农场、水利等方面工作。推广中心主要开展涉及全局的技术宣传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所有的推广官员都是政府雇员,其中有3个由政府提供资金,8个由其他机构提供资金,所有的服务和宣传都是免费的。另外还有两种服务机构:一种是私人技术服务公司,可为棉农提供诸如防病、治虫、除草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指导,通常一个或几个专家组成私人服务公司,全国大约有100多家,一个公司可为几户棉农提供服务,每公顷通常收取30澳元的服务费;另一种是一些涉棉企业为棉农提供的技术服务,有的负责农场技术指导,有的是结合生产资料供应进行技术服务,一般都是免费的。一些科研单位或大学也可通过技术软件和培训等形式对棉农开展服务,各种服务
机构之间经常沟通,相互补充,对技术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七)产业公司情况
澳大利亚棉花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棉花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的公司,如澳棉公司(Auscott) 和一些大的棉花农场;一类是专门从事棉花加工、销售、贸易的公司,如昆士兰棉业;一类是单纯的棉花贸易公司,如Colly Cotton Marketing。
澳棉公司(Auscott)成立于1963年,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所属3个大型棉花农场,面积2万公顷,年产棉花12-15万包,轧花厂的年加工能力70万包,包括从别的农场购进的棉花,年加工出口棉花35万包,主要出口到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全公司共有60个职工,其中管理人员10人,从事田间操作的50人。
昆士兰棉业(Queensland Cotton)是一个具有80年历史棉花贸易公司,主要从事棉花运输、加工、仓储、贸易业务,是澳大
利亚最大的棉花贸易公司,也是世界上十大棉花贸易公司之一,已在股票市场上市,有很多棉农都是公司的股东。昆士兰棉业在澳大利亚有8个棉花加工厂,在美国还有16个轧花厂,每年经营棉花进出口业务100万包,除澳大利亚以外,业务扩展到美国和巴西市场。
二○○四年四月十五日
PAGE 1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