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观质量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

能够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因素概括地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外因主要指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风力大小以及时间等。

但应值得重视和了解的因素是在构成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点及其配合比等内因上,其中包括原材料特性、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等方面。

4 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问题主要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烂根、缺棱掉角、错台、裂缝、施工缝夹层等现象。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因素有,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等,导致混凝土出现缺陷有以下几个原因: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连续;

(2)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

(3)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4)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造成漏振,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5)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6)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7)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

(8)钢筋过密、缺保护层垫块;

(9)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

(10)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

(11)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 5 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措施

5.1水泥

水泥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的需水量和泌水性。需水量大的水泥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小,但一般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而泌水性大的水泥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差。

5.2集料

集料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主要是集料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特征及最大粒径。一般来说,级配好的集料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黏聚性和保水

性也较好。集料中针、片、长颗粒较多时,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易产生离析现象。表面光滑的集料(如河砂、卵石)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总表面积减小,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

5.3外加剂和掺和料

在新拌混凝土中,加入少量减水剂,能使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加入引气剂,能增强流动性,改善黏聚性,降低泌水性;加入增稠剂,能增加大流动性混凝土的黏聚性,减少泌水。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减少离析和泌水现象发生。同时加入优质粉煤灰、硅灰等超细微粒掺和料还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5.4钢筋制安

(1)钢筋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应按《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DL/T5169-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和设计要求进行。

(2)钢筋应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挂牌以便识别,标牌上须注明厂标、钢号、产品批号、规格尺寸等项目。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和遗失标牌。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3)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表面有严重锈蚀、麻坑、斑点等的钢筋,应经鉴定后视损坏情况确定降低使用或剔除不用。

(4)钢筋加工应在调直后进行,保证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DL/T5169-2002中表

5.4.1规定的数值。

钢筋的端头加工应符合下述规定:

(1)光圆钢筋的端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时,所有受拉光圆钢筋的端头应做180度的半圆弯钩,弯钩的内直径不得小于2.5d。

(2)Ⅱ级及其以上钢筋的端头,当设计要求弯转90度时,对于ф

(1)钢筋接头加工应按所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要求进行。当采用绑扎接头、帮条焊、单面(或双面)搭接焊的接头时,宜用机械切割,也可选用其他方式切割;当采用机械连接时,钢筋端头宜采用砂轮锯或钢锯片切割,不得使用电气焊切割。

(2)钢筋端头切割后若有弯曲,应予以矫直。

(3)钢筋机械连接件(套筒)应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供应并有出厂质检证明。所有连接件的尺寸、材质、强度等均应满足JGJ107~109、JG/T3057的有关规定。 手工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钢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2)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对于Ⅰ级钢筋应不小于8d,对于Ⅱ、Ⅲ级钢筋应不小于10d。

(3)帮条焊的帮条总面积,对于Ⅰ级钢筋应不小于主筋截面积的1.2倍,对于Ⅱ、Ⅲ级钢筋应不小于1.5倍。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

(4)对于搭接焊,其焊缝高度应为被焊筋直径的0.25倍,且不小于4mm;焊缝度应为被焊筋直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

(5)手工电弧焊用焊条,应按设计规定采用或按DL/T5169-2002表6.2.4-1选用。

(6)手工电弧焊的钢筋接头焊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焊缝表面平顺,没有明显的咬边、凹陷、气孔,不允许有裂缝、脱焊和漏焊,钢筋不得有明显烧伤。

机械连接的钢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直径在16mm~40mm范围内的Ⅱ、Ⅲ级钢筋接头,可采用机械连接,但应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2)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时,所连接的钢筋端部应事先做好伸入套筒长度的标记; 采用直螺纹连接时,要注意使相连两钢筋的螺纹旋入套筒的长度相等。

(3)钢筋接头的性能指标应达到A级标准。机械连接件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4)机械连接接头外观质量应满足DL/T5169-2002中第6.2.9款要求。即: 对于套筒挤压型,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或压痕处套筒外径应为原套筒外径的0.8~0.9倍,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裂纹;对于直螺

纹连接型,接头拼接时应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1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受拉钢筋直径≤22mm,或受压钢筋直径≤32mm,其他钢筋直径≤25mm。

(2)钢筋接头的绑扎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控制,满足

DL/T5169-2002表6.2.6的规定值。

(3)受拉区域内的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下述受力钢筋,其接头数量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宜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中不宜超过25%;在受压区不宜超过50%。

(3)机械连接接头,其接头分布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执行。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在受压区A级接头不受限制。机械连接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钢筋安装应经测量放线定位、

拉线及等分间距等步骤规范有序进行。

钢筋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钢筋安装的偏差不得超过DL/T5169-2002表7.1.2的规定。

(2)现场焊接或绑扎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按50%的间隔绑扎,但楼板和墙体外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梁柱的主筋与箍筋的交叉点,在拐角处应全部绑扎,在中间部分可间隔绑扎。

(3)对于Ⅰ、Ⅱ级直径≥16mm的钢筋,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来代替绑扎。

(4)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强度不低于该部位混凝土强度的垫块,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

(5)钢筋安装前应设架立筋,架立筋宜选用直径≥22mm的钢筋。架立筋安装后,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6)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和DL/T5169-2002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后的钢筋,如长期暴露,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重新复验,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钢筋的代换必须征得设计或监理的书面同意,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当不同钢号或直径的钢筋之间代换时,应按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且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直径等构造要求。

(2)当以高一级钢筋代换低一级钢筋时,宜采用改变钢筋直径的方法,而不宜采用改变钢筋根数的方法来减少钢筋截面积。

(3)当同钢号不同直径的钢筋之间代换时,应按钢筋总截面积相等(即代换截面面积之比不得小于98%或大于103%)的原则进行,且两者钢筋直径变化范围不宜超过4mm。

(4)当设计主筋以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以采用直径比设计钢筋直径大一级和小一级的两种型号钢筋间隔配置的方法,并保持钢筋间距不变。

5.5

模板

(1) 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应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规定;还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浆。

(2)模板选用应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型式的模板。对于岩锚梁、电站进水塔、机墩外壁、主厂房发电机层及以上外露部位设计采用镜面混凝土,应采用芬兰维萨板表面粘贴PVC板或定型钢悬臂模板或多卡模板;对于尾水洞、压力钢管上下平段混凝土,应采用钢模台车或翻转移置模板或定型钢模板;对于斜井、竖井混凝土,应采用液压滑升模板;对于蜗壳、尾水管、母线洞、主变室、尾水出口明渠和其他部位混凝土,应 优先采用组合钢模板,外形复杂处采用异形模板;对于副厂房、开关站的板梁柱结构混凝土,宜采用建筑模板。

模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板设计方案必须满足建筑物的体型、构造和混凝土浇筑分层分块等要求。

(2)模板设计应提出对材料、制作、安装、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设计图纸应标明设计荷载的变形控制要求。模板设计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措施中确定的控制条件,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筑速度、浇筑方式、施工荷载等。

(3)计算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时,根据模板种类及施工具体情况,一般按《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表6.0.5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

(4)当验算模板刚度时,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IQ50。

(5)当计算承重模板抗倾覆稳定性时,应核算风荷载和作用于承重模板边缘150Kg/m水平力的倾覆力矩,应按抗倾覆稳定性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计算稳定力矩,抗倾覆稳定系数应大于14。

(6)模板附件的安全系数应满足DL/T5110-2000表6.0.11的要求。

(7)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不应超过DL/T5110-2000表7.0.1的规定。对于异形模板(如蜗壳、尾水管)、滑升模板、移置模板、永久模板等特种模板的允许偏差,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模板设计文件中的规定执行。

模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模板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于检查校正。

(2)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3)支架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老混凝土面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斜撑应防止滑动。

(4)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梁,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5)模板的钢拉杆不得弯曲,其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端部宜采用可拆卸结构型式。拉杆与锚环的连接必须牢固,预埋在下层混凝土中的锚固件应有足够的锚固强度。

(6)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模板间接缝处,必须平整密合,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

(7)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应有错台。

(8)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根据结构物的安全、运行条件、经济美观等要求确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DL/T5110-2000表8.0.9.1的规定;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以外的一般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DL/T5110-2000表8.0.9.2的规定;

对于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板梁柱及地下洞室衬砌混凝土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2.3.9和第

2.3.10条的规定。

(9)特殊模板(本工程包括滑模、钢模台车、镜面模板)施工中,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于滑模,要求每段模板沿滑动方向的长度必须与平均滑动速度和混凝土脱模时间相适应,滑模支承构件和提升设备应能保证滑模结构均衡滑动,导向构件应能保证滑模准确地沿设计方向滑动。滑模施工时,其滑动速度必须与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度相适应。要求混凝土脱模时不坍落、不拉裂。滑模沿竖直方向滑升时,混凝土脱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

对于钢模台车,要求液压设备必须密封、不漏油,导向设备(如轨道、针梁)必须导向精确可靠,顶拱混凝土浇筑必须采用封拱器。端模必须牢固、密实,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跑模,不漏浆。

对于镜面模板,在模板加工后现场安装前应进行预拼,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使用。模板安装时,要求模板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应有可靠防漏浆措施。拉杆筋应采用可调节、可拆卸的对拉螺栓,混凝土外露面的螺栓眼应整齐、匀称。应加强对镜面模板面板、边角、阴阳角的保护,加强对已浇成型混凝土表面的保护。 模板的清洗和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钢模面板应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已浇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清除。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使其与设计线的偏差不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绝对值的2.5倍,并每班做好记录。 对承重模板,必须加强检查、维护;对重要部位的模板,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测。模板如有变形、位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视混凝土下料情况,不得过于靠近模板下料直接冲击模板;混凝土罐等机具不得撞击模板。

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结构的模板拆除时限,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DL/T5110-2000相关规定控制: 对于不承重的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对于墩、墙、柱等部位模板,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3.5MPa; 对于底模,混凝土强度应达到DL/T5110-2000表9.0.1的规定; 对于隧洞衬砌钢模台车,直立面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0.5MPa,洞径小于11m的顶拱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5.0MPa,洞径大于11m的顶拱混凝土强度需专门论证;

对于滑模,脱模混凝土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

对于滑框倒模,脱模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0.4MPa。

(2)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应及时清理、维护。暂时不用的模板应分类堆存、妥善保管。

5.6

混凝土搅拌、浇筑

混凝土拌制配料时,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称量允许偏正负 1%。混凝土拌制时,试验人员应全过程跟踪并按规定进行检测,以保证混凝土拌和均匀性,

5.7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养护温度对水泥的水化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养护温度高水泥的初期水化速度快,混凝土早期强度高。但是,早期的快速水化会导致水化物分布不均匀, 在水泥石中形成密实度低的薄弱区,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养护温度降低时,水泥的时候速度减慢,水化物有充分时间扩散,从而在水泥石中分布均匀,有利

于后期强度的发展。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容易破坏。所以,应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6 结语

(1)在评价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方面,坍落度是重要指标之一。对流态混凝土,用坍落扩展度来评价其稠度。其他评价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指标有:棍度、含砂情况、黏聚性和保水性。这些指标内容难以定量描述,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辅助判断。

(2)坍落筒中的装填插捣操作,是将捣棒垂直压下,而不能采用冲击的方式进行, 对于衬砌泵送混凝土宜采用5mm~31.5mm的连续级配。

(3)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仅靠拌合、模板、浇捣、养护等工艺来完善,更重要的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水平, 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员工素质,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创品牌,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

能够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因素概括地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外因主要指施工环境条件,包括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风力大小以及时间等。

但应值得重视和了解的因素是在构成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特点及其配合比等内因上,其中包括原材料特性、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等方面。

4 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的常见问题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问题主要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烂根、缺棱掉角、错台、裂缝、施工缝夹层等现象。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因素有,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素质、机械设备等,导致混凝土出现缺陷有以下几个原因: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连续;

(2)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

(3)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4)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造成漏振,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5)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6)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7)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

(8)钢筋过密、缺保护层垫块;

(9)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

(10)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

(11)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 5 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措施

5.1水泥

水泥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的需水量和泌水性。需水量大的水泥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小,但一般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而泌水性大的水泥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差。

5.2集料

集料对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主要是集料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特征及最大粒径。一般来说,级配好的集料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黏聚性和保水

性也较好。集料中针、片、长颗粒较多时,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易产生离析现象。表面光滑的集料(如河砂、卵石)拌制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总表面积减小,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

5.3外加剂和掺和料

在新拌混凝土中,加入少量减水剂,能使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加入引气剂,能增强流动性,改善黏聚性,降低泌水性;加入增稠剂,能增加大流动性混凝土的黏聚性,减少泌水。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减少离析和泌水现象发生。同时加入优质粉煤灰、硅灰等超细微粒掺和料还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

5.4钢筋制安

(1)钢筋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应按《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DL/T5169-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和设计要求进行。

(2)钢筋应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挂牌以便识别,标牌上须注明厂标、钢号、产品批号、规格尺寸等项目。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和遗失标牌。钢筋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3)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鳞锈等清除干净。表面有严重锈蚀、麻坑、斑点等的钢筋,应经鉴定后视损坏情况确定降低使用或剔除不用。

(4)钢筋加工应在调直后进行,保证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DL/T5169-2002中表

5.4.1规定的数值。

钢筋的端头加工应符合下述规定:

(1)光圆钢筋的端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未作规定时,所有受拉光圆钢筋的端头应做180度的半圆弯钩,弯钩的内直径不得小于2.5d。

(2)Ⅱ级及其以上钢筋的端头,当设计要求弯转90度时,对于ф

(1)钢筋接头加工应按所采用的钢筋接头方式要求进行。当采用绑扎接头、帮条焊、单面(或双面)搭接焊的接头时,宜用机械切割,也可选用其他方式切割;当采用机械连接时,钢筋端头宜采用砂轮锯或钢锯片切割,不得使用电气焊切割。

(2)钢筋端头切割后若有弯曲,应予以矫直。

(3)钢筋机械连接件(套筒)应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供应并有出厂质检证明。所有连接件的尺寸、材质、强度等均应满足JGJ107~109、JG/T3057的有关规定。 手工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钢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2)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对于Ⅰ级钢筋应不小于8d,对于Ⅱ、Ⅲ级钢筋应不小于10d。

(3)帮条焊的帮条总面积,对于Ⅰ级钢筋应不小于主筋截面积的1.2倍,对于Ⅱ、Ⅲ级钢筋应不小于1.5倍。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

(4)对于搭接焊,其焊缝高度应为被焊筋直径的0.25倍,且不小于4mm;焊缝度应为被焊筋直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

(5)手工电弧焊用焊条,应按设计规定采用或按DL/T5169-2002表6.2.4-1选用。

(6)手工电弧焊的钢筋接头焊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焊缝表面平顺,没有明显的咬边、凹陷、气孔,不允许有裂缝、脱焊和漏焊,钢筋不得有明显烧伤。

机械连接的钢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直径在16mm~40mm范围内的Ⅱ、Ⅲ级钢筋接头,可采用机械连接,但应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2)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时,所连接的钢筋端部应事先做好伸入套筒长度的标记; 采用直螺纹连接时,要注意使相连两钢筋的螺纹旋入套筒的长度相等。

(3)钢筋接头的性能指标应达到A级标准。机械连接件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4)机械连接接头外观质量应满足DL/T5169-2002中第6.2.9款要求。即: 对于套筒挤压型,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或压痕处套筒外径应为原套筒外径的0.8~0.9倍,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裂纹;对于直螺

纹连接型,接头拼接时应用管钳扳手拧紧,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1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受拉钢筋直径≤22mm,或受压钢筋直径≤32mm,其他钢筋直径≤25mm。

(2)钢筋接头的绑扎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控制,满足

DL/T5169-2002表6.2.6的规定值。

(3)受拉区域内的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下述受力钢筋,其接头数量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宜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中不宜超过25%;在受压区不宜超过50%。

(3)机械连接接头,其接头分布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执行。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在受压区A级接头不受限制。机械连接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钢筋安装应经测量放线定位、

拉线及等分间距等步骤规范有序进行。

钢筋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钢筋安装的偏差不得超过DL/T5169-2002表7.1.2的规定。

(2)现场焊接或绑扎的钢筋网,其钢筋交叉点按50%的间隔绑扎,但楼板和墙体外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梁柱的主筋与箍筋的交叉点,在拐角处应全部绑扎,在中间部分可间隔绑扎。

(3)对于Ⅰ、Ⅱ级直径≥16mm的钢筋,可采用手工电弧焊来代替绑扎。

(4)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强度不低于该部位混凝土强度的垫块,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

(5)钢筋安装前应设架立筋,架立筋宜选用直径≥22mm的钢筋。架立筋安装后,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6)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和DL/T5169-2002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后的钢筋,如长期暴露,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重新复验,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钢筋的代换必须征得设计或监理的书面同意,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当不同钢号或直径的钢筋之间代换时,应按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且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直径等构造要求。

(2)当以高一级钢筋代换低一级钢筋时,宜采用改变钢筋直径的方法,而不宜采用改变钢筋根数的方法来减少钢筋截面积。

(3)当同钢号不同直径的钢筋之间代换时,应按钢筋总截面积相等(即代换截面面积之比不得小于98%或大于103%)的原则进行,且两者钢筋直径变化范围不宜超过4mm。

(4)当设计主筋以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以采用直径比设计钢筋直径大一级和小一级的两种型号钢筋间隔配置的方法,并保持钢筋间距不变。

5.5

模板

(1) 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应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动力,防止产生移位,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规定;还要有足够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浆。

(2)模板选用应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型式的模板。对于岩锚梁、电站进水塔、机墩外壁、主厂房发电机层及以上外露部位设计采用镜面混凝土,应采用芬兰维萨板表面粘贴PVC板或定型钢悬臂模板或多卡模板;对于尾水洞、压力钢管上下平段混凝土,应采用钢模台车或翻转移置模板或定型钢模板;对于斜井、竖井混凝土,应采用液压滑升模板;对于蜗壳、尾水管、母线洞、主变室、尾水出口明渠和其他部位混凝土,应 优先采用组合钢模板,外形复杂处采用异形模板;对于副厂房、开关站的板梁柱结构混凝土,宜采用建筑模板。

模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板设计方案必须满足建筑物的体型、构造和混凝土浇筑分层分块等要求。

(2)模板设计应提出对材料、制作、安装、使用及拆除工艺的具体要求。设计图纸应标明设计荷载的变形控制要求。模板设计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措施中确定的控制条件,如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浇筑速度、浇筑方式、施工荷载等。

(3)计算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时,根据模板种类及施工具体情况,一般按《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表6.0.5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

(4)当验算模板刚度时,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IQ50。

(5)当计算承重模板抗倾覆稳定性时,应核算风荷载和作用于承重模板边缘150Kg/m水平力的倾覆力矩,应按抗倾覆稳定性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计算稳定力矩,抗倾覆稳定系数应大于14。

(6)模板附件的安全系数应满足DL/T5110-2000表6.0.11的要求。

(7)模板的制作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其制作允许偏差不应超过DL/T5110-2000表7.0.1的规定。对于异形模板(如蜗壳、尾水管)、滑升模板、移置模板、永久模板等特种模板的允许偏差,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模板设计文件中的规定执行。

模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模板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于检查校正。

(2)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3)支架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老混凝土面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斜撑应防止滑动。

(4)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梁,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5)模板的钢拉杆不得弯曲,其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端部宜采用可拆卸结构型式。拉杆与锚环的连接必须牢固,预埋在下层混凝土中的锚固件应有足够的锚固强度。

(6)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模板间接缝处,必须平整密合,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

(7)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应有错台。

(8)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根据结构物的安全、运行条件、经济美观等要求确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DL/T5110-2000表8.0.9.1的规定;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以外的一般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DL/T5110-2000表8.0.9.2的规定;

对于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板梁柱及地下洞室衬砌混凝土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2.3.9和第

2.3.10条的规定。

(9)特殊模板(本工程包括滑模、钢模台车、镜面模板)施工中,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于滑模,要求每段模板沿滑动方向的长度必须与平均滑动速度和混凝土脱模时间相适应,滑模支承构件和提升设备应能保证滑模结构均衡滑动,导向构件应能保证滑模准确地沿设计方向滑动。滑模施工时,其滑动速度必须与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度相适应。要求混凝土脱模时不坍落、不拉裂。滑模沿竖直方向滑升时,混凝土脱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

对于钢模台车,要求液压设备必须密封、不漏油,导向设备(如轨道、针梁)必须导向精确可靠,顶拱混凝土浇筑必须采用封拱器。端模必须牢固、密实,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跑模,不漏浆。

对于镜面模板,在模板加工后现场安装前应进行预拼,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使用。模板安装时,要求模板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应有可靠防漏浆措施。拉杆筋应采用可调节、可拆卸的对拉螺栓,混凝土外露面的螺栓眼应整齐、匀称。应加强对镜面模板面板、边角、阴阳角的保护,加强对已浇成型混凝土表面的保护。 模板的清洗和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模板在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钢模面板应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若发现已浇混凝土面沾染污迹,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清除。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使其与设计线的偏差不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绝对值的2.5倍,并每班做好记录。 对承重模板,必须加强检查、维护;对重要部位的模板,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测。模板如有变形、位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视混凝土下料情况,不得过于靠近模板下料直接冲击模板;混凝土罐等机具不得撞击模板。

模板拆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结构的模板拆除时限,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按DL/T5110-2000相关规定控制: 对于不承重的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

对于墩、墙、柱等部位模板,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3.5MPa; 对于底模,混凝土强度应达到DL/T5110-2000表9.0.1的规定; 对于隧洞衬砌钢模台车,直立面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0.5MPa,洞径小于11m的顶拱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5.0MPa,洞径大于11m的顶拱混凝土强度需专门论证;

对于滑模,脱模混凝土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

对于滑框倒模,脱模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0.4MPa。

(2)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应及时清理、维护。暂时不用的模板应分类堆存、妥善保管。

5.6

混凝土搅拌、浇筑

混凝土拌制配料时,水泥、掺合料、水、冰、外加剂溶液,称量允许偏正负 1%。混凝土拌制时,试验人员应全过程跟踪并按规定进行检测,以保证混凝土拌和均匀性,

5.7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养护温度对水泥的水化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养护温度高水泥的初期水化速度快,混凝土早期强度高。但是,早期的快速水化会导致水化物分布不均匀, 在水泥石中形成密实度低的薄弱区,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养护温度降低时,水泥的时候速度减慢,水化物有充分时间扩散,从而在水泥石中分布均匀,有利

于后期强度的发展。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容易破坏。所以,应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6 结语

(1)在评价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方面,坍落度是重要指标之一。对流态混凝土,用坍落扩展度来评价其稠度。其他评价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指标有:棍度、含砂情况、黏聚性和保水性。这些指标内容难以定量描述,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辅助判断。

(2)坍落筒中的装填插捣操作,是将捣棒垂直压下,而不能采用冲击的方式进行, 对于衬砌泵送混凝土宜采用5mm~31.5mm的连续级配。

(3)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仅靠拌合、模板、浇捣、养护等工艺来完善,更重要的是: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水平, 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只有不断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员工素质,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创品牌,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相关文章

  • 混凝土结构工程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 1 - 2. 编制依据.目的及范围 .......................... ...查看


  •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金汉王云计算运营中心工程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措施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制日期: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工程概况: ............... ...查看


  • 忻保高速质量目标细化分解方案_secret
  •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第五合同段 质量目标细化分解方案 忻保高速公路路基五合同段项目部 二00九年四月十日 目 录 一. 编制依据------------------------1 二. 工程质量评分方法------------------- ...查看


  •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要点(新)
  • 桥梁构造物外观质量控制要点 一.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管理办法,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环境.施工 设备.施工工艺.原材料等(详见下表). 二.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 1.把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关 (1 ...查看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原因与防治措施
  •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分析了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及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归纳了处理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的出现,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原因,防治措施 A ...查看


  •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 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鉴于目前混凝土外观质量差的问题,我们准备从模板质量.施工工艺和养生工艺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良和控制. 一.模板质量的控制 结构砼的施工,能否达到工程整体美观的要求,首先取决于模板 质量的控制.砼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 ...查看


  • 公路检测评定标准
  • 1 说明 1.0.1 目的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评定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其环保.机电工程部分按相应具体规定执行. ...查看


  • 3-1工程质量管理2015年度工作计划
  • 沿海高速公路曹妃甸支线 工程质量管理2015年度工作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建路桥集团沿海高速公路曹妃甸支线一合同项目部 2015年1月19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沿海高速公路曹妃甸支线为迁曹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共分两个施工标 ...查看


  • 道路检测内容
  •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能力基本要求 综合甲级 1. 土:颗粒级配.液限塑限.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粗粒土最大干密度.回弹模量.凝聚力.内摩擦角.自由膨胀率 2. 集料:颗粒级配.压碎值.磨耗值.磨光值.冲击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砂当量.含 ...查看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Normal Concrete small hollow block GB8239-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5-06批准 1997-1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在GB8239-8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