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有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一文,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你想进入儿童世界这座奇异的宫殿,摸清宫殿里种种独特的规律,那你就首先要掌握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这条真理。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两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
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学校每天都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评比(晨检、间操、眼操、卫生等),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卫生总出现扣分情况,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是卫生小组极个别学生贪玩,要么忘记按时打扫卫生,要么草草应付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情况我看在眼里,但没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了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值日当天组员相互提醒避免忘记;完成自己的卫生区后请组长检查,检查合格后再出去活动;卫生小组值日完毕,同学们协助保持环境的整洁……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
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青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想到曾经我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直截了当地把学生的弱点、问题公诸于众,希望学生自己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行为,然后努力改正,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可谓简单粗暴。孩子干一些不好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并非出于本意。因为缺点对孩子来说并不光彩,他不希望受到指责,所以教师在这种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谨慎,认真地帮助孩子分析做错事的原因,在小事中锻炼修正孩子的问题,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
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逐渐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的进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总而言之,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相信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教师时常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么才能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的行为作为一种需要?怎么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传授给儿童?也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不守纪律、懒散、不听话、任性的的孩子束手无策,而有些孩子对老师的规劝、教诲、严厉申斥、惩罚,甚至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对此,我们教师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不可救药,而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是错误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的实践告诉我们:
第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的学生,“教师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
采取的措施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当然,对于范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而是,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3、对于受处分的学生,一方面对发生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要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学生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要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谅解的。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
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
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第三、 教师要引导孩子自己自觉改正错误
孩子的缺点原因很多,也许是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讷讷感够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创造两种不同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第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
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
(本书49页)苏霍姆林斯基想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进一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
子》这本书,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两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
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学校每天都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评比(晨检、间操、眼操、卫生等),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卫生总出现扣分情况,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是卫生小组极个别学生贪玩,要么忘记按时打扫卫生,要么草草应付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情况我看在眼里,但没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了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值日当天组员相互提醒避免忘记;完成自己的卫生区后请组长检查,检查合格后再出去活动;卫生小组值日完毕,同学们协助保持环境的整洁……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青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想到曾经我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直截了当地把学生的弱点、问题公诸于众,希望学生自己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行为,然后努力改正,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可谓简单粗暴。孩子干一些不好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并非出于本意。因为缺点对孩子来说并不光彩,他不希望受到指责,所以教师在这种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谨慎,认真地帮助孩子分析做错事的原因,在小事中锻炼修正孩子的问题,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逐渐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
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的进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有感
城阳区环城路小学 李妮妮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一文,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你想进入儿童世界这座奇异的宫殿,摸清宫殿里种种独特的规律,那你就首先要掌握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这条真理。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三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
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3、对于受处分的学生,一方面对发生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要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学生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
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去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
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总而言之,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让我们朝着这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努力吧!
读《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有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一文,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你想进入儿童世界这座奇异的宫殿,摸清宫殿里种种独特的规律,那你就首先要掌握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这条真理。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两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
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学校每天都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评比(晨检、间操、眼操、卫生等),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卫生总出现扣分情况,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是卫生小组极个别学生贪玩,要么忘记按时打扫卫生,要么草草应付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情况我看在眼里,但没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了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值日当天组员相互提醒避免忘记;完成自己的卫生区后请组长检查,检查合格后再出去活动;卫生小组值日完毕,同学们协助保持环境的整洁……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
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青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想到曾经我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直截了当地把学生的弱点、问题公诸于众,希望学生自己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行为,然后努力改正,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可谓简单粗暴。孩子干一些不好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并非出于本意。因为缺点对孩子来说并不光彩,他不希望受到指责,所以教师在这种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谨慎,认真地帮助孩子分析做错事的原因,在小事中锻炼修正孩子的问题,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
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逐渐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的进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总而言之,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要相信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教师时常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么才能让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占优势?沿着什么道路才能使培养对象把高尚的行为作为一种需要?怎么才能把人类在道德方面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传授给儿童?也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不守纪律、懒散、不听话、任性的的孩子束手无策,而有些孩子对老师的规劝、教诲、严厉申斥、惩罚,甚至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态度,对此,我们教师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不可救药,而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是错误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的实践告诉我们:
第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的学生,“教师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
采取的措施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当然,对于范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而是,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3、对于受处分的学生,一方面对发生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要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学生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要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谅解的。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
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
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第三、 教师要引导孩子自己自觉改正错误
孩子的缺点原因很多,也许是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讷讷感够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创造两种不同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第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
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
(本书49页)苏霍姆林斯基想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进一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
子》这本书,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每个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两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
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学校每天都对各班进行量化考核评比(晨检、间操、眼操、卫生等),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卫生总出现扣分情况,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是卫生小组极个别学生贪玩,要么忘记按时打扫卫生,要么草草应付没有认真对待,这一情况我看在眼里,但没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了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值日当天组员相互提醒避免忘记;完成自己的卫生区后请组长检查,检查合格后再出去活动;卫生小组值日完毕,同学们协助保持环境的整洁……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青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想到曾经我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直截了当地把学生的弱点、问题公诸于众,希望学生自己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行为,然后努力改正,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可谓简单粗暴。孩子干一些不好的事情,绝大多数时候并非出于本意。因为缺点对孩子来说并不光彩,他不希望受到指责,所以教师在这种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谨慎,认真地帮助孩子分析做错事的原因,在小事中锻炼修正孩子的问题,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我们应该让他们逐渐独立学步,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的。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而我们教师的缺点之
一是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能力、潜在的力量和才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们的进言:“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有感
城阳区环城路小学 李妮妮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一文,从中略悟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你想进入儿童世界这座奇异的宫殿,摸清宫殿里种种独特的规律,那你就首先要掌握儿童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这条真理。见识到了其理论知识的精湛,文笔的优美。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不要轻易惩罚孩子。
大多数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采取的措施多是批评与惩罚,但有时未必有好的效果。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孩子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是不批评,可以尝试着做到以下三点:
1.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惩罚是一种敏感性很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自己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被公开批评的孩子,往往会沉默寡言,不愿融入集体或缺乏了原有的热情,看似比以前收敛了,其实是争取做一个高尚道德的人的愿望和热情的消退。所以,对于那些不是故意干坏事的孩子是可以谅解的,在有些情况下,谅解对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2.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但不要立即进行。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为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作出不恰当
的决定,而且也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3、对于受处分的学生,一方面对发生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要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学生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重视集体的威力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集体所具有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的教育力量“表现在他把一切好的和坏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并且对一切不好的行为承担责任。”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班会时间,我总结班级卫生整体情况,并让学生们出谋划策,学生看到了本班存在的差距,集体荣誉感一下子激发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为班级开“药方”。我没有批评某一个学生,同学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指责,通过集体舆论,集体和个人都受到教育,从此,我班卫生一直保持良好,他们都明白集体荣誉的获得决不能把自己臵身事外。
三、爱护孩子敏感的心灵,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们对于老师冷若冰霜的、不动感情的态度和冗长的说教,对他们总想站得比孩子高一头,而不为他们的事情动心的态度是从来不会谅解的。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如果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会像直接的侮辱一样刺
伤儿童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不仅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也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地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才能使孩子身上好的东西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去逐渐战胜不好的东西而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提高高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四、引导孩子自觉改正错误
引发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故意犯错误往往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有的只是冷漠与隔离,有的往往是“这种事你不会做好的”或“你终于能交作业了”等。 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采取制止或警告的方法,那么当他走出校门时,必将是缺乏意志力的人。教师可适时地创造两种不同的行为环境,让他们作出选择,让他们在集体的氛围里自己判断,并抉择。
五、善于发现、巩固和发展孩子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去呵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积极性,都有某种
特殊的禀赋、某种自然的素质和某一方面的倾向性。我们应该发展孩子们身上的这一切,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最充分的、最理想的施展。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总而言之,爱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质,而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诠释。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信任与赏识,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们信任的好朋友,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做一个培养儿童优秀品质的创新者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顾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让我们朝着这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