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参考教案1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二、新课教学

引言: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三)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

演示:从“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投影片中拿出一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并把“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放完,简介安培事迹。补充: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钻研科学的忘我精神,但不能学习在大街上思考问题,被车撞到可就麻烦了(玩笑)。

简介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并让学生做成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五)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树,教师再板书归纳。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2.课后实践与思考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用分离原理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二、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

2.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会聚作用)。

二、新课教学

引言: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对照投影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出示做好的模拟照相机,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1.和2.比较直观,对于3.可以让学生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三)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

演示:从“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投影片中拿出一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并把“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放完,简介安培事迹。补充: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钻研科学的忘我精神,但不能学习在大街上思考问题,被车撞到可就麻烦了(玩笑)。

简介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仪是一样的。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介水滴放大镜、水瓶放大镜、冰透镜,并让学生做成水滴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

(五)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树,教师再板书归纳。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2.课后实践与思考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用分离原理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 ____八___年级____物理__学科 课题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师 年_____月_____日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的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查看


  • 3115.人教版初中物理透镜说课稿1教案
  • 一.<透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任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之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 ...查看


  • 常见的光学仪器复习教案
  •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4.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 ...查看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 案 平顶山市第六中学 刘永新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活动权交给 ...查看


  • 透镜教案及说课稿
  • <透镜>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先任中学 潘亚飞 一.教材分析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所以这节是本章的核 ...查看


  • 神奇的眼睛(1)教案
  • §4.6 神奇的眼睛(1) 鹤壁市第二中学 杨宁慧 [学习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人眼成像的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尝试解释根 ...查看


  •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教案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 ...查看


  •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年级 初二年级 科目 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内容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查看


  • 4.4 照相机与眼睛(教案)
  •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与眼睛的相似之处,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影放映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视觉暂留在电影放映中的应用 3.知道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缺陷原因,能尝试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4.对周围生活中透镜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