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度尼西亚被允许经营外汇业务的五大国有银行之一,它主要为农村和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印尼人民银行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乡村银行,它的小额信贷部有效地向印尼农村的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了可持续性的信贷服务,同时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纷纷倒闭,印尼人民银行也面临着危机,但其农村小额信贷部始终保持着盈利,因此被认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挽救了印尼人民银行。其在小额信贷商业化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运行提供借鉴。
印尼人民银行概况
印尼人民银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是从1969年开始的,并且可分为两个阶段:1969~1983年和1984年以后。
1969年,印尼政府为了鼓励水稻生产者使用化肥等现代生产投入品,在村一级成立了人民银行营业所,为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者提供贴息贷款。在1969~1983年期间,村营业所主要作为上级银行的代理机构,没有独立的经营权,贷款对象也是由政府的农业推广人员选定的。尽管农业推广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水稻单产提高了三倍,但信贷项目回收率低,亏损严重。
1984年,印尼政府对人民银行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使印尼人民银行从一个需要大量国家财政补贴、亏损严重的国家银行变为一个成功的商业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将3000多个村级营业所由业务代理机构变为在财务上不依靠政府补贴、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政府还对一些重大政策进行了调整,要求村营业所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储蓄,因此信贷资金的实际利息必须是正的并能覆盖所有经营成本。同时,银行自身也建立起一套良好的信息反馈、激励和监督机制。
印尼人民银行的改革取得了成功。1984年后其业务量迅速扩大,利润不断增加,大量的低收入和贫困人口从该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中受益,存款客户从1987年的400万增加到2004年的3000多万,借款客户从1987年的130万增长到2004的310多万。2004年,其存款户和借款户之比约为10∶1,存贷比从1987年的0.67扩大到当年的1.67。
2004年,印尼人民银行盈利2.33亿美元,管理成本仅占贷款余额的8.4%。而在1984年其亏损为2300万美元。
截至2004年,印尼人民银行拥有4046个村银行,其中96%的村银行盈利。而在改革初期的1984年只有14%的村银行盈利。村银行体系(Unit System)发放的贷款只占印尼人民银行总贷款的15%,却创造了大部分的利润。印尼人民银行(包括村银行体系)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约占印尼所有中小企业贷款的一半。
2003年11月,印尼人民银行在印尼上市,并同时在美国证券柜台交易市场(OTC)挂牌交易,超额认购16倍,外国投资者持有40%左右的股份。2003年以来,印尼人民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股本回报率都大大超过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7%和38%。
主要成功经验
印尼人民银行的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
建立了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体制。1998年,为应对金融风险,印尼人民银行分成三个部门:一是法人业务部,负责3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贷款;二是零售业务部,有323个分支机构提供储蓄服务、额度为2500美元至30万美元之间的商业贷款以及贴息贷款项目;三是小额贷款业务部,下设地区办公室、分行和村银行。截至2004 年9月,印尼人民银行共有13个地区办公室, 13 个地方审计办公室, 324 个分支, 163 个次级分支和4046 个村级银行,遍及印度尼西亚全国。
在2003年实行股份制改革之前,印尼人民银行的主管部门是印尼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银行董事会直接向财政部负责,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监督。其村级银行是基本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尽管要受上级部门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村银行能自主决定贷款数量、期限和抵押,同时要尽力增加储蓄和保证贷款的收回。
每个基层银行负责管理10个左右的村银行。基层银行经理有权解释上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决定每个村银行能自主决定的最高贷款限额。基层银行的监督和管理费用由村银行负担。
对村级银行和贷款客户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印尼的村级银行类似于我国的乡镇信用社,是独立核算的基本经营单位,每个村银行都成为一个利润中心。为了鼓励职员,村银行推行利润分享计划,即每年经营利润的10%在下年初分配给职员,约为月薪的2.5倍。职员的大部分工资是由村银行所创造的利润决定的,业绩突出还可获得半年的现金激励。职员的工资和奖金与当地标准比很高,因此他们有很强的激励经营好村银行。
对于贷款客户,如果其在6个月内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将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为奖励。例如,一笔期限12个月、分月偿还的贷款,6个月累积的奖励金相当于每月还款数的30%。获得奖励还说明客户有良好的信誉,预期能获得更多的贷款。贷款利率不论期限长短均为32%,但如果客户不按期偿还,利率将提高到42%。
鼓励储蓄和适当拉大存贷利差,扩大盈余空间。1983年开始印尼政府允许商业银行自己确定利息率。印尼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根据存款数额决定的,数额越大,利息越高。比如,1万盾(约合5美元)以下为0,1万~100万(5~500美元)为10%,100万~500万(500~2500美元)为11.5%,500万以上为13%。而且,银行按照存款的流动性不同设置不同的储蓄产品,被誉为“灵活的标准化”。利息根据账户上最小余额每月计算一次,这对储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储蓄账户可用于贷款评分和贷款抵押。此外,储户根据账户上每月最小余额还可以得到彩票,半年摇一次奖。
村银行的资金可以通过人民银行系统流动,但这种资金转移对借入方的利息率较高而对借出方利率较低。村银行靠自己吸收储蓄增加可借贷资金的成本约为13%,而从基层银行拆借资金的利率为17%。这种利率安排会大大增加村银行吸收储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村银行发放贷款可获得32%的利息,而将资金存入基层银行只能得到17%的利息,这又极大地刺激了村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和管理好贷款。
自由的贷款定价机制。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成本、利润、损失和通货膨胀率。对银行来说,获得利润才能使其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得以长期提供贷款服务,这比短期的低利率贷款更重要。贷款利率较高,使得较富裕的非目标群体没有动机排挤目标群体,低收入者和小企业才有机会获得贷款。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抵押和担保,简化了贷款手续,降低了贷款的交易成本。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印尼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为33%左右。到2003年,平均贷款利率已经降到20%以内。
较低的单笔贷款限额确保贷款瞄准中低收入者和小企业主。印尼人民银行改革初期发放的单笔贷款最高额度为1000美元,以后逐步调整到5400美元。贷款限额较低有效地降低了政治权力干预的可能性,瞄准了中低收入阶层。具体贷款数量取决于贷款者的需求、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以及预计的还款意愿和能力。贷款对象主要是挣固定工资和能提供抵押品的人。这是印尼人民银行能够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扩大贷款覆盖率的主要因素。
580美元以下的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但有些村银行要求抵押,可用的抵押品范围很广,可以是土地、固定资产、储蓄、工资单和动产,如自行车和电视等。村银行非常接近客户,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努力降低贷款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效率。借款人从第一次贷款申请到获得审批通常只需要一个星期,老客户的审批时间更短。为了充分体现成本最小化原则,保持最少的日常账簿,在业务量相对较少的地方采用流动服务方式,每周一至两次造访边远地区客户。与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如孟加拉的格莱明银行不同,印尼人民银行不发放小组贷款,只针对个人。
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另一方面,印尼人民银行规定了每个岗位职员的服务定额:每名信贷员负责400名贷款客户(不包括固定收入贷款),每名出纳员每天办理200笔现金交易,每个会计每天记录150笔交易。
重视人员培训。印尼人民银行有5个地区培训中心,85名专职教师。所有的雇员都需要定期接受短期培训,以使他们能了解银行的最新进展和变化,增强其对银行的责任心。
简明的信息上报和监督体制。为及时了解银行的运行状况,每个村银行每天上报试算表,每周上报现金流入流出表,每月上报进展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每季度上报职员表,半年上报业绩指标表,年终上报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从报表上,基层银行(相当于联社)可以判断每个村银行当月的经营情况。基层银行的职员每星期要去一次村银行,以便交换信息、了解情况和检查报告的真实性。
为了防止腐败,银行职员定期轮换。基层银行设有监督员,人民银行设有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
分离政策行业务,减少政府干预。在如何减少政府干预的影响方面印尼人民银行也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其在上市之前是国有银行,承担了部分农村政策性贷款业务。发放贴息贷款等农村政策性贷款业务由印尼人民银行分行直接负责,与村银行体系无关,这样村银行系统就不会因为政策性业务而扭曲自己的经营行为和混淆经营业绩。印尼的经验表明:如果政府干预和政策性业务不能避免,那么应该由银行的特设部门负责,主要的业务部门一定不能参与。
启示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在基层经营机构中没有分开,基层经营机构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等。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认真借鉴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可靠的信用关系,充分发挥贷款者和银行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贷款的质量和减少借贷风险,保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启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好的制度和激励下,农民(即使是贫困农户)是负责任和有效益的借贷者。农村金融机构不是必须向城市发展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其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责任在金融机构本身,因为其没有创造出适合小农的经营机制和产品。
在较高的利率下,农户(包括贫困农户)也有能力储蓄。从长远看,农户储蓄的需求高于借贷的需求。储蓄动员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和低成本资金的来源。
无论是对储户还是借贷客户,银行都应提供便利的服务和灵活的产品,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农户不能或不愿意与正规金融机构打交道往往是因为金融机构的门槛太高,直接和隐性的交易成本使客户对银行望而怯步。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应该使最基层的银行成为经营和盈利中心,同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重点是要保证基层经营单位的员工的利益直接与经营业绩挂钩。
对客户的激励至关重要,它是保证高还款率的重要条件。而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目前的许多做法是负向激励,金融机构自己的一些行为(如结息转贷)是在制造不讲信用的环境。
尽可能使银行的报告和运作体系透明和简化,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严格分离银行的社会职能和盈利职能。以贴息贷款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在许多国家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其经济和社会效率都值得怀疑。即使政府需要金融机构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如我国农业银行承担的扶贫贴息贷款业务),也应该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业务严格分开,并由独立的部门来管理。
责任编辑:王 玮
编者按: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度尼西亚被允许经营外汇业务的五大国有银行之一,它主要为农村和农业提供金融服务。印尼人民银行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乡村银行,它的小额信贷部有效地向印尼农村的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了可持续性的信贷服务,同时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纷纷倒闭,印尼人民银行也面临着危机,但其农村小额信贷部始终保持着盈利,因此被认为农村小额信贷体系挽救了印尼人民银行。其在小额信贷商业化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运行提供借鉴。
印尼人民银行概况
印尼人民银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是从1969年开始的,并且可分为两个阶段:1969~1983年和1984年以后。
1969年,印尼政府为了鼓励水稻生产者使用化肥等现代生产投入品,在村一级成立了人民银行营业所,为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者提供贴息贷款。在1969~1983年期间,村营业所主要作为上级银行的代理机构,没有独立的经营权,贷款对象也是由政府的农业推广人员选定的。尽管农业推广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水稻单产提高了三倍,但信贷项目回收率低,亏损严重。
1984年,印尼政府对人民银行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使印尼人民银行从一个需要大量国家财政补贴、亏损严重的国家银行变为一个成功的商业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将3000多个村级营业所由业务代理机构变为在财务上不依靠政府补贴、自负盈亏的经营单位。政府还对一些重大政策进行了调整,要求村营业所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储蓄,因此信贷资金的实际利息必须是正的并能覆盖所有经营成本。同时,银行自身也建立起一套良好的信息反馈、激励和监督机制。
印尼人民银行的改革取得了成功。1984年后其业务量迅速扩大,利润不断增加,大量的低收入和贫困人口从该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中受益,存款客户从1987年的400万增加到2004年的3000多万,借款客户从1987年的130万增长到2004的310多万。2004年,其存款户和借款户之比约为10∶1,存贷比从1987年的0.67扩大到当年的1.67。
2004年,印尼人民银行盈利2.33亿美元,管理成本仅占贷款余额的8.4%。而在1984年其亏损为2300万美元。
截至2004年,印尼人民银行拥有4046个村银行,其中96%的村银行盈利。而在改革初期的1984年只有14%的村银行盈利。村银行体系(Unit System)发放的贷款只占印尼人民银行总贷款的15%,却创造了大部分的利润。印尼人民银行(包括村银行体系)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约占印尼所有中小企业贷款的一半。
2003年11月,印尼人民银行在印尼上市,并同时在美国证券柜台交易市场(OTC)挂牌交易,超额认购16倍,外国投资者持有40%左右的股份。2003年以来,印尼人民银行的资产回报率、股本回报率都大大超过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7%和38%。
主要成功经验
印尼人民银行的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
建立了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体制。1998年,为应对金融风险,印尼人民银行分成三个部门:一是法人业务部,负责3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贷款;二是零售业务部,有323个分支机构提供储蓄服务、额度为2500美元至30万美元之间的商业贷款以及贴息贷款项目;三是小额贷款业务部,下设地区办公室、分行和村银行。截至2004 年9月,印尼人民银行共有13个地区办公室, 13 个地方审计办公室, 324 个分支, 163 个次级分支和4046 个村级银行,遍及印度尼西亚全国。
在2003年实行股份制改革之前,印尼人民银行的主管部门是印尼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银行董事会直接向财政部负责,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监督。其村级银行是基本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尽管要受上级部门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村银行能自主决定贷款数量、期限和抵押,同时要尽力增加储蓄和保证贷款的收回。
每个基层银行负责管理10个左右的村银行。基层银行经理有权解释上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决定每个村银行能自主决定的最高贷款限额。基层银行的监督和管理费用由村银行负担。
对村级银行和贷款客户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印尼的村级银行类似于我国的乡镇信用社,是独立核算的基本经营单位,每个村银行都成为一个利润中心。为了鼓励职员,村银行推行利润分享计划,即每年经营利润的10%在下年初分配给职员,约为月薪的2.5倍。职员的大部分工资是由村银行所创造的利润决定的,业绩突出还可获得半年的现金激励。职员的工资和奖金与当地标准比很高,因此他们有很强的激励经营好村银行。
对于贷款客户,如果其在6个月内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将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为奖励。例如,一笔期限12个月、分月偿还的贷款,6个月累积的奖励金相当于每月还款数的30%。获得奖励还说明客户有良好的信誉,预期能获得更多的贷款。贷款利率不论期限长短均为32%,但如果客户不按期偿还,利率将提高到42%。
鼓励储蓄和适当拉大存贷利差,扩大盈余空间。1983年开始印尼政府允许商业银行自己确定利息率。印尼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根据存款数额决定的,数额越大,利息越高。比如,1万盾(约合5美元)以下为0,1万~100万(5~500美元)为10%,100万~500万(500~2500美元)为11.5%,500万以上为13%。而且,银行按照存款的流动性不同设置不同的储蓄产品,被誉为“灵活的标准化”。利息根据账户上最小余额每月计算一次,这对储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储蓄账户可用于贷款评分和贷款抵押。此外,储户根据账户上每月最小余额还可以得到彩票,半年摇一次奖。
村银行的资金可以通过人民银行系统流动,但这种资金转移对借入方的利息率较高而对借出方利率较低。村银行靠自己吸收储蓄增加可借贷资金的成本约为13%,而从基层银行拆借资金的利率为17%。这种利率安排会大大增加村银行吸收储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村银行发放贷款可获得32%的利息,而将资金存入基层银行只能得到17%的利息,这又极大地刺激了村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和管理好贷款。
自由的贷款定价机制。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成本、利润、损失和通货膨胀率。对银行来说,获得利润才能使其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得以长期提供贷款服务,这比短期的低利率贷款更重要。贷款利率较高,使得较富裕的非目标群体没有动机排挤目标群体,低收入者和小企业才有机会获得贷款。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抵押和担保,简化了贷款手续,降低了贷款的交易成本。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印尼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通常为33%左右。到2003年,平均贷款利率已经降到20%以内。
较低的单笔贷款限额确保贷款瞄准中低收入者和小企业主。印尼人民银行改革初期发放的单笔贷款最高额度为1000美元,以后逐步调整到5400美元。贷款限额较低有效地降低了政治权力干预的可能性,瞄准了中低收入阶层。具体贷款数量取决于贷款者的需求、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以及预计的还款意愿和能力。贷款对象主要是挣固定工资和能提供抵押品的人。这是印尼人民银行能够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扩大贷款覆盖率的主要因素。
580美元以下的贷款一般不需要抵押,但有些村银行要求抵押,可用的抵押品范围很广,可以是土地、固定资产、储蓄、工资单和动产,如自行车和电视等。村银行非常接近客户,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努力降低贷款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效率。借款人从第一次贷款申请到获得审批通常只需要一个星期,老客户的审批时间更短。为了充分体现成本最小化原则,保持最少的日常账簿,在业务量相对较少的地方采用流动服务方式,每周一至两次造访边远地区客户。与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如孟加拉的格莱明银行不同,印尼人民银行不发放小组贷款,只针对个人。
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另一方面,印尼人民银行规定了每个岗位职员的服务定额:每名信贷员负责400名贷款客户(不包括固定收入贷款),每名出纳员每天办理200笔现金交易,每个会计每天记录150笔交易。
重视人员培训。印尼人民银行有5个地区培训中心,85名专职教师。所有的雇员都需要定期接受短期培训,以使他们能了解银行的最新进展和变化,增强其对银行的责任心。
简明的信息上报和监督体制。为及时了解银行的运行状况,每个村银行每天上报试算表,每周上报现金流入流出表,每月上报进展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每季度上报职员表,半年上报业绩指标表,年终上报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从报表上,基层银行(相当于联社)可以判断每个村银行当月的经营情况。基层银行的职员每星期要去一次村银行,以便交换信息、了解情况和检查报告的真实性。
为了防止腐败,银行职员定期轮换。基层银行设有监督员,人民银行设有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
分离政策行业务,减少政府干预。在如何减少政府干预的影响方面印尼人民银行也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其在上市之前是国有银行,承担了部分农村政策性贷款业务。发放贴息贷款等农村政策性贷款业务由印尼人民银行分行直接负责,与村银行体系无关,这样村银行系统就不会因为政策性业务而扭曲自己的经营行为和混淆经营业绩。印尼的经验表明:如果政府干预和政策性业务不能避免,那么应该由银行的特设部门负责,主要的业务部门一定不能参与。
启示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在基层经营机构中没有分开,基层经营机构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等。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认真借鉴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起良好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可靠的信用关系,充分发挥贷款者和银行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贷款的质量和减少借贷风险,保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启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在好的制度和激励下,农民(即使是贫困农户)是负责任和有效益的借贷者。农村金融机构不是必须向城市发展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其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责任在金融机构本身,因为其没有创造出适合小农的经营机制和产品。
在较高的利率下,农户(包括贫困农户)也有能力储蓄。从长远看,农户储蓄的需求高于借贷的需求。储蓄动员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和低成本资金的来源。
无论是对储户还是借贷客户,银行都应提供便利的服务和灵活的产品,以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农户不能或不愿意与正规金融机构打交道往往是因为金融机构的门槛太高,直接和隐性的交易成本使客户对银行望而怯步。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应该使最基层的银行成为经营和盈利中心,同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重点是要保证基层经营单位的员工的利益直接与经营业绩挂钩。
对客户的激励至关重要,它是保证高还款率的重要条件。而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目前的许多做法是负向激励,金融机构自己的一些行为(如结息转贷)是在制造不讲信用的环境。
尽可能使银行的报告和运作体系透明和简化,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严格分离银行的社会职能和盈利职能。以贴息贷款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在许多国家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其经济和社会效率都值得怀疑。即使政府需要金融机构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如我国农业银行承担的扶贫贴息贷款业务),也应该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业务严格分开,并由独立的部门来管理。
责任编辑: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