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
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3.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第一课时
谜语引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与探究
出示一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该气体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何气味。
结论: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问题与情境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实验6-4:向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讨论与归纳: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倾倒。
讨论与交流: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讨论与交流:
①向两端均有纸筒的平衡的天平的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课件演示)
②同体积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
③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④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子上„„
贴近生活:
在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大,进入这些地方前,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呢?(课件演示)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上述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
问题与情境:
实验6-5: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讨论与归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联想与应用: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事实或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等)
问题与情境
①实验中,塑料瓶为何会变瘪?说明理由。
②哪些同学对上述理由提出质疑?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补充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塑料瓶中液体,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塑料瓶中液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活动与探究
预备实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 结论:溶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6-6:①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稀醋酸,观察有何现象?
②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水,观察有何现象?
③将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④将纸花先喷水,再将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问题:从以上实验,你能获取什么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 CO2↑ + H2O
问题与讨论:我们以前还学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小结: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联想与应用
1、实验室里长期存放澄清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物质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2、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何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何开
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甚至有水珠流下,俗称流汗。
反思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能不能谈一谈。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练习与巩固
1、课堂练习(见课件)
2、巩固 课书 P119-120页 4、5、8、9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请说出来,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问题与情境
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冰”的物质。
干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关系呢?它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 观察思考
①观察课本P116页图1-16分别说出二氧化碳用途,并指出是利用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②由此,你可以获取什么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植物的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干冰作制冷剂;气
体肥料。
提问: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气体越多越好呢?
①阅读课本P115-116页表6-1,二氧化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吗?
②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变化?如何测定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
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与思考
观察课本P117页图6-17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⑵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活动与探究:一氧化碳的燃烧
观察煤气燃烧现象,把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点燃 2CO + O2 ======2CO2
问题与情境
①在煤炉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
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或用燃气热水洗澡时,若室内不通气,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
讨论与交流:P118 讨论
一氧化碳有毒,我们就认为它可恶,不能存在,它真是一无是处吗?请大家看一组实验。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氧化铜粉末的变化情况(注:一氧化碳有毒性,尾气处理)
结论:实验说明,CO与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 CuO + CO ==== Cu + CO2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冶炼生铁。
问题:①在上述反应中,什么物质是还原剂?什么物质是氧化剂?
②举例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用途。
小结:①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启示?
练习与巩固
①课本P119-120页 1、2、3、5题
②调查与研究 课本P119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
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3.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第一课时
谜语引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与探究
出示一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该气体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何气味。
结论: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问题与情境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狗、猫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钟就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面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实验6-4:向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讨论与归纳: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倾倒。
讨论与交流: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讨论与交流:
①向两端均有纸筒的平衡的天平的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课件演示)
②同体积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
③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④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子上„„
贴近生活:
在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较大,进入这些地方前,如何保证人身安全呢?(课件演示)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上述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
问题与情境:
实验6-5: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盖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讨论与归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联想与应用: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事实或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集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等)
问题与情境
①实验中,塑料瓶为何会变瘪?说明理由。
②哪些同学对上述理由提出质疑?
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补充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塑料瓶中液体,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塑料瓶中液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①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活动与探究
预备实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 结论:溶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6-6:①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稀醋酸,观察有何现象?
②向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上喷水,观察有何现象?
③将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④将纸花先喷水,再将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问题:从以上实验,你能获取什么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 CO2↑ + H2O
问题与讨论:我们以前还学过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小结: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联想与应用
1、实验室里长期存放澄清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物质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2、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何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何开
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甚至有水珠流下,俗称流汗。
反思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能不能谈一谈。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练习与巩固
1、课堂练习(见课件)
2、巩固 课书 P119-120页 4、5、8、9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请说出来,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 H2O = H2CO3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问题与情境
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冰”的物质。
干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关系呢?它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 观察思考
①观察课本P116页图1-16分别说出二氧化碳用途,并指出是利用二氧化碳什么性质?
②由此,你可以获取什么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植物的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干冰作制冷剂;气
体肥料。
提问: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气体越多越好呢?
①阅读课本P115-116页表6-1,二氧化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吗?
②讨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变化?如何测定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
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与思考
观察课本P117页图6-17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⑵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活动与探究:一氧化碳的燃烧
观察煤气燃烧现象,把一个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点燃 2CO + O2 ======2CO2
问题与情境
①在煤炉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
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或用燃气热水洗澡时,若室内不通气,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
讨论与交流:P118 讨论
一氧化碳有毒,我们就认为它可恶,不能存在,它真是一无是处吗?请大家看一组实验。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氧化铜粉末的变化情况(注:一氧化碳有毒性,尾气处理)
结论:实验说明,CO与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 CuO + CO ==== Cu + CO2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冶炼生铁。
问题:①在上述反应中,什么物质是还原剂?什么物质是氧化剂?
②举例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用途。
小结:①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启示?
练习与巩固
①课本P119-120页 1、2、3、5题
②调查与研究 课本P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