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31_35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世界是自我生长的,不是神为人类建造的。神在安静的平和中过着无忧的岁月,根本不需要人类。他们自身极其富足强大,根本不需要人的供奉。他们既不会因为人类的侍奉而高兴,也不会因为人类的漠视而激怒。卢克莱修说:“只有讨厌旧东西的人才会喜欢新东西,但是神在过去的岁月中从来不感到厌烦。在无比福祉中快乐地生活着,你拿什么来激起他喜爱新东西的渴望呢?”②所以说神是不会为人类创造世界的。现存世界有着太多的缺陷,全能的神是不会造出如此多的缺陷的世界的。这种关于神的看法与当时普遍的宗教神话不一样,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 ①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65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99

2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伊壁鸠鲁虽然承认神灵的存在,把神灵定位为极其美好幸福的典范,但这种神与我们人类毫不相干,在具体的事情上,他们的存在与否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既不会奖赏人的任何善行,也不会对人的任何罪恶施行惩罚,生前不会,死后也不会。伊壁鸠鲁关于神的这种看法与当时的普遍观念不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神时时处处都观察人的行为,对人作出奖惩裁判。

伊壁鸠鲁认为人的恐惧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恐惧神的惩罚,二是害怕死亡。这两种恐惧是由宗教神话造成的,宗教神话破坏了心灵的宁静,是人生不幸的根源。伊壁鸠鲁非常反对当时流行的人们对于神灵宗教的看法。一般认为伊壁鸠鲁关于神灵宗教的看法来自于德谟克里特的宗教观。德谟克里特认为神灵宗教的起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后,为了维护风俗习惯等不成文的习惯法而臆造出宗教神灵,宗教神灵有助于维持法律和社会稳定;另一种是宗教神灵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的恐惧。①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就概述了原始人类凭本能生活,没有思考原因和结果的意识。人类随着语言和各种技能的发展,开始关注自然,产生思考的意识。他们看见一年四季和天文现象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往复,不明白其中的自然原理,就把一切归之于神灵,认为有万能的神灵在支配着一切。天文现象并不全是按固定次序出现,有时会有电闪、雷鸣、日蚀或者彗星的出现,人们对这些变化感到恐惧,以为是神灵在愤怒,以为这预示着神灵要惩罚人类所做的不当之事。人们害怕极了,跪拜祈求神灵息怒,各种宗教仪式渐渐出现。自然界还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滔天洪水或者持久干旱引发大火等等破坏力极强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使人们以为有世界末日,更加恐惧害怕,进一步支持对宗教神灵的信仰。另外,人们不了解身体灵魂的特性,不明白死亡是自然解体,想往着不朽,相信冥世生活,就一辈子虚构着关于死后的来世生活的荒唐神话。多数人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恶行,烦恼和恐惧冥世的折磨。随着契约、法律的产生,政治社会出现,人们发现政治、社会与宗教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本质的联系是两者的性格都是全然由对惩罚的恐惧所铸就的。”②宗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政治社会的法律。于是,一部分宗教得到了官方的支持。

恐惧产生了宗教,宗教不仅不能解脱人类的恐惧,反而加重了恐惧。伊壁鸠鲁用原子论取消了神创世的伟大功绩,他用身体灵魂自然而死排除了人们对死后地狱生活的恐惧,他揭露宗教的欺骗言论,让人从宗教神话的幻梦中清醒过来。他否定宗教,只为了让人灵魂不再恐惧,享受心灵平静安详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伦理学上的人道主义。那为什么伊壁鸠鲁还要认为神是存在的,是不朽的幸福的呢?他为什么不彻底的坚持唯物论呢?我们知道伊壁鸠鲁非常重视感觉的论证。他认为灵魂的内容是由原子组成的。人在梦中经常梦到神,所以神是存在的。再说,那个时代广泛流行着神的观念,大众都相信神是存在的。伊壁鸠鲁也就认为神确实是存在的,要不然怎么到处都有关于神的言论呢?不过,这样的神的存在对人的生活没有实质的影响,神从来不管人的善恶祸福。因此,人不应该把精力放在祈求神灵赐福避祸上,而应该只相信人自己的努力。因为,向①

②吕大吉著,《西方宗教学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p34 【意大利】詹姆斯·尼古拉斯著,溥林译,《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p93

27

神祈求不朽的生命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办不到的事,神一样是不会帮人办的;向神祈求人自己可以办到的事,则是毫无意义的蠢事。伊壁鸠鲁认为人又不应该对神不敬,因为伊壁鸠鲁派把幸福分成两类,一类是最高的,是神的那种幸福,它十分完满,不可能再有任何添加,另一类是人的快乐,快乐的程度不确定,可以添加和减少。由此可见,伊壁鸠鲁让神担任了安静平和的幸福的楷模,敬神就是希望人们向往追求伊壁鸠鲁式的幸福。一个人若能做到任何时候都心灵无扰,则不亚于神了,就是生活在人间的神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伊壁鸠鲁敌视宗教不是针对神而是针对当时广为流传的关于神的错误意见。

希腊化时代,一方面动荡的社会,苦难的人生使人们幻想从宗教中获取精神安慰和麻醉;另一方面东方宗教趁势浸透进希腊文化。希腊人主要接受了东方的占星术和巫术,大多数人都以为天空的星辰能预示人的命运,人的未来。占星术像瘟疫一样流行,甚至于很多哲学家也信仰占星术。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神的权威和死后生活的恐惧。伊壁鸠鲁以及他的学派坚定的反对宗教,要把人从宗教恐惧中解救出来。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歌颂伊壁鸠鲁“当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而她则在天际昂然露出头来,用她凶恶的脸孔怒视人群的时候——是一个希腊人(伊壁鸠鲁)首先敢于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个恐怖。……由于这样,宗教现在就被打倒,而他的胜利就把我们凌霄举起。”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重称赞伊壁鸠鲁,“他(伊壁鸠鲁)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因此,卢克莱修歌颂伊壁鸠鲁是最先打倒众神和脚踹宗教的英雄。”②历代进步思想家对伊壁鸠鲁反宗教大力赞颂。说明伊壁鸠鲁哲学给予西方启蒙思想很大启示,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很重要地位。

伊壁鸠鲁是一个坚决的反宗教的斗士,与宗教无论在何时都不妥协,他的个人主义哲学与宗教一直尖锐对抗着。因此从反对宗教,为哲学、科学占据阵地的角度来讲意义重大。伊壁鸠鲁虽然用他的原子论论证了神话宗教迷信的虚假性,以及死亡恐惧的虚幻性,但是人并不是很容易就从恐惧宗教、恐惧死亡中解脱出来。因为神话宗教迷信一方面给了人恐惧,但另一方面又给了人精神慰籍,宗教神话也给人描画了美好的彼世界。人们期盼着通过自己的勤勉侍奉神灵,无条件的服从宗教指示,以期换得永恒的幸福。在伊壁鸠鲁抨击宗教的观点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论述。

他并没有彻底地否定神的存在,给神留有一定的位置。这使他的唯物观不彻底。用自然哲学的理论反宗教,对于社会下层民众太过深奥、不易接受。民众发现乱世之中与其通过探索复杂哲理,不如求诸简单宗教信仰,来填补精神的空白,重建心理的平衡,所以伊壁鸠鲁在希腊化时代并未消除社会大众对宗教的恐惧,当然不可能阻止越来越多人陷入宗教。

① 【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3-4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p37

28

4.2死亡与人毫不相干

伊壁鸠鲁认为人的许多烦恼痛苦都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干扰灵魂的最主要部分。因此,为了使人获得心灵宁静的快乐生活,必须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人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是出于这几个原因:一,人们害怕死亡过程中身体会受到极其痛苦的煎熬,人们不愿经受这样的痛苦。二,人们害怕死后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人不愿舍弃美食、美貌、乐趣、权力、荣誉等东西,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换句话说,人不愿因为死亡失去更长时间的更多快乐。三,人们受到宗教迷信的欺骗,认为灵魂是不死的,人们担心由于他们生前的一些罪恶,死后灵魂会坠入所谓的地狱遭受种种酷刑的折磨,永世不得超生。四、人们担心死后其肉体会被虫咬水泡而腐烂,或者被烧成灰,或者是葬身于野兽之口等等。人们想到这些方面,就极为害怕死亡的到来。

伊壁鸠鲁认为这些原因并不是出于人们真实的感觉,而是由虚幻的意见造成的,本身并不正确。当生命即将终结时,人并不会觉得痛苦难堪。因为强烈的痛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持续得长久的身体痛苦又不会太强烈,当痛苦达到一定程度时,身体就会对痛苦麻木而忽略痛苦了。人在死后是不会遗失任何东西的,因为已经不存在能够遗失东西的主体了。再说快乐也不会因死亡而减少,因为快乐并不是用时间来累加的。伊壁鸠鲁说过:“无限的时间与有限的时间所具有的快乐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知道用理性来量度快乐的界限的话。”①所以,人死时,是不会失去更多的快乐。人的死亡是肉体和灵魂同时死去,死后没有灵魂去经受惩罚。世界上也没有地狱的存在,地狱是宗教迷信编造出来恐吓人的。所以人死后不存在灵魂被打入地狱的。“但在这个人世间里,存在着由于犯罪而对所要受的惩罚的恐惧。罪行有多么深重,恐惧也就有多么沉重,还有为罪行所付出的赎罪代价——监狱,从可怕的‘罪恶之石’被抛下、鞭笞、死刑的执行者、处以极刑的地牢密室、淋沥青、烙铁片、用火炬烧身,等等。而且即使没有这些东西,良心也还感觉有罪,由此而感到极度的恐惧,用针刺刺自己,用鞭子抽自己,看不到何处才是悲惨境地的终点,看不到何时才是深重惩罚的尽头,并且害怕这些苦难在死后还将变得更为深重。愚蠢之人的生命最终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②

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有灭的。因为诞生新东西需要质料,而这些质料应由死亡的旧东西经分解而提供的。所以说旧的事物总是会让开,被新的事物所取代,一物的出现永远都是以他物的死亡为代价的。因为物质是必需的,后人的成长需要前人作质料,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由前人所提供的质料而成长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关注死后的躯体会经由什么途径分解,因为那躯体已不属于我们。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死亡与人类无关。因为死后,身体消解为原子,灵魂也已消亡,那就不再有感觉,而不再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毫无关系。在伊壁鸠鲁哲学中,判断好坏的标准是感觉。感觉的产生是身体和灵魂共同作用的结果。灵魂是感觉的重大原因,灵魂被身体包住,是存在在整个身体之内,是身体的“领导者及其存在的源泉”③灵魂离①

③【德】黑格尔著,贺麟 .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40 【德】黑格尔著,贺麟 .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154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34

29

开了身体会死,身体没有了灵魂也会死,两者相互被撕开之后就会一起灭亡。所以灵魂和身体是一同诞生一起成长,最终一起灭亡。灵魂具有产生感觉的潜能,它通过运动使自己的潜能成为事实,立刻就获得感觉能力。由于灵魂与身体由共同的根紧紧连在一起,所以二者是相通的。灵魂把感觉传给身体,身体就有了对事物的感觉,才能判断事物的好坏。所以,当死亡发生时,灵魂和身体均已消解为原子,失去感觉,死亡本身就与死去的这个人没有关系。如此说来,每个人在去世时都显得像是刚刚出生一样,只不过出生的是一个与原来那个不相关的生命。

人要习惯于相信所有坏事中最大的那个——死亡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些人说自己之所以害怕死亡,不是死亡本身令他害怕,而是想到死亡离他越来越近而感到伤心。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人是十分愚蠢的。因为所有实际来临后并不会使人痛苦烦恼的事情,在人们的事前展望中引起的悲伤都是空洞不实的。再者,惧怕死亡的临近是否是指望死亡永不来临?如果是这样,那更是愚蠢,须知防范其他的侵害还是可能的,但是说到死亡,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没有护墙的城市里,所以,人是不可能拥有不朽的生命,期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本身就是不明智的。总之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死亡既与活着的人无关,又与死去的人无关;因为对于生者,死还不存在;至于死者,他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①人们不能逃避死亡,但是如果按照伊壁鸠鲁的箴言审慎地生活下去,或许就能一定程度的免于痛苦,如此就能“享受生命的有死性一面——这不是依靠给自己添加无穷的时间,而是依靠消除对于永生不死的渴望。对于彻底地、真正地理解了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什么坏事的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惧怕。”②“伊壁鸠鲁的时代是一个劳苦倦极的时代,甚至于连死灭也可以成为一种值得欢迎的、能解除精神苦痛的安息。”③有些人把死亡看成是生活中悲惨遭遇的避难所,选择自杀,及早了结自己的生命,伊壁鸠鲁虽然教导人们勇敢面对死亡,但却鄙视自杀的人,他认为一个有多种理由一定要自杀的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他欣赏的是既不苦苦求生、也不惧怕生活的终止的人。这样的人即使眼睛瞎了,也不会轻生。生命对人不是一种障碍,想要自杀的人显然对过去曾经有过的幸福回忆不够珍惜。还有些人甚至说最好不要出世到人间,“一旦出生了,就尽快进入冥府之门”。④伊壁鸠鲁认为说这样话的人实在太差劲了。如果他真相信自己的观点,他怎么没有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真的相信这点,别人也不应该被他愚弄。

怕死在人的本能里根深蒂固,有观点认为伊壁鸠鲁关于死亡的理论对于摒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伊壁鸠鲁从唯物主义角度对死亡作出的分析很理性,很透彻。在那个战乱时代里,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到人的身上,对于被死神阴影笼罩的人们,伊壁鸠鲁关于死亡的观点给了他们许多的慰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痛苦感。人虽然怕死,但是伊壁鸠鲁让人意识到生与死只是自然过程,当死亡来临时,人对①

②【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1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1 ③【英】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318

④【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2 30

第四章 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幸福是非常美好的,人用整个一生都在追寻着幸福,不管是年青时还是年老时,都不应放弃追寻幸福,享受幸福的要求。伊壁鸠鲁告诉我们“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所以一个人思考到产生幸福的事物,是应该的。”①伊壁鸠鲁派感受幸福应是享受快乐时,快乐要求我们心灵宁静无扰,然而,扰乱我们心灵的事情却很多。尽管自然已经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东西,人类自己也已经尽其所能获得安全保障,但是人类仍然忧心忡忡,焦虑不安,无止境的欲望一点一点地将人类的生命消磨掉。人类盲目地把年华消磨在虚幻的焦虑中,这种焦虑恶毒地折磨着他们的生命,一刻都不停息,以至于他们被压抑得无法忍受,愤怒而痛苦地抱怨。伊壁鸠鲁认识到人类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心灵被一些错误意见占据、污染了,心灵好比容器,容器被污染弄脏了,进入容器的东西不管好坏都会被污染坏。心灵如被污染了,则对一切事情的看法就都不正确,心灵则沉浸在恐惧中,而人类没有理由花大部分时间沉浸在内心烦扰的悲伤中。因此,伊壁鸠鲁为了净化心灵,为心灵确立了一些根本原则。针对世人生活在宗教神话造成的惧怕中,恐惧死亡,伊壁鸠鲁确立的原则一:相信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原则二:相信死亡是和人毫不相干的事。这两个原则是幸福生活实现的前提,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则。

4.1神是与人无关的幸福实体

伊壁鸠鲁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从宇宙中切划出来的一团东西,其中包围着星球、土地以及所有的其他可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有无数个。神是存在的,居住在这些世界之间的地方,而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神的本性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的物质,他们是极为精细的,人类的感官是感觉不出的,人的心灵理智也察觉不到神。神由于其本性十分精细,因此不会像灵魂似的会死、消失,而是会永恒存在,神在他居住的地方无忧无虑,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在最平和的状态下享受着不朽的生命。他们的资源极为富足强大,他们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危险,因此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永远幸福的生活着。

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世界是自我生长的,不是神为人类建造的。神在安静的平和中过着无忧的岁月,根本不需要人类。他们自身极其富足强大,根本不需要人的供奉。他们既不会因为人类的侍奉而高兴,也不会因为人类的漠视而激怒。卢克莱修说:“只有讨厌旧东西的人才会喜欢新东西,但是神在过去的岁月中从来不感到厌烦。在无比福祉中快乐地生活着,你拿什么来激起他喜爱新东西的渴望呢?”②所以说神是不会为人类创造世界的。现存世界有着太多的缺陷,全能的神是不会造出如此多的缺陷的世界的。这种关于神的看法与当时普遍的宗教神话不一样,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 ①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65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99

2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伊壁鸠鲁虽然承认神灵的存在,把神灵定位为极其美好幸福的典范,但这种神与我们人类毫不相干,在具体的事情上,他们的存在与否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既不会奖赏人的任何善行,也不会对人的任何罪恶施行惩罚,生前不会,死后也不会。伊壁鸠鲁关于神的这种看法与当时的普遍观念不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神时时处处都观察人的行为,对人作出奖惩裁判。

伊壁鸠鲁认为人的恐惧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恐惧神的惩罚,二是害怕死亡。这两种恐惧是由宗教神话造成的,宗教神话破坏了心灵的宁静,是人生不幸的根源。伊壁鸠鲁非常反对当时流行的人们对于神灵宗教的看法。一般认为伊壁鸠鲁关于神灵宗教的看法来自于德谟克里特的宗教观。德谟克里特认为神灵宗教的起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后,为了维护风俗习惯等不成文的习惯法而臆造出宗教神灵,宗教神灵有助于维持法律和社会稳定;另一种是宗教神灵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力的恐惧。①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就概述了原始人类凭本能生活,没有思考原因和结果的意识。人类随着语言和各种技能的发展,开始关注自然,产生思考的意识。他们看见一年四季和天文现象按一定的次序循环往复,不明白其中的自然原理,就把一切归之于神灵,认为有万能的神灵在支配着一切。天文现象并不全是按固定次序出现,有时会有电闪、雷鸣、日蚀或者彗星的出现,人们对这些变化感到恐惧,以为是神灵在愤怒,以为这预示着神灵要惩罚人类所做的不当之事。人们害怕极了,跪拜祈求神灵息怒,各种宗教仪式渐渐出现。自然界还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滔天洪水或者持久干旱引发大火等等破坏力极强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使人们以为有世界末日,更加恐惧害怕,进一步支持对宗教神灵的信仰。另外,人们不了解身体灵魂的特性,不明白死亡是自然解体,想往着不朽,相信冥世生活,就一辈子虚构着关于死后的来世生活的荒唐神话。多数人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恶行,烦恼和恐惧冥世的折磨。随着契约、法律的产生,政治社会出现,人们发现政治、社会与宗教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本质的联系是两者的性格都是全然由对惩罚的恐惧所铸就的。”②宗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政治社会的法律。于是,一部分宗教得到了官方的支持。

恐惧产生了宗教,宗教不仅不能解脱人类的恐惧,反而加重了恐惧。伊壁鸠鲁用原子论取消了神创世的伟大功绩,他用身体灵魂自然而死排除了人们对死后地狱生活的恐惧,他揭露宗教的欺骗言论,让人从宗教神话的幻梦中清醒过来。他否定宗教,只为了让人灵魂不再恐惧,享受心灵平静安详的幸福生活。这是一种伦理学上的人道主义。那为什么伊壁鸠鲁还要认为神是存在的,是不朽的幸福的呢?他为什么不彻底的坚持唯物论呢?我们知道伊壁鸠鲁非常重视感觉的论证。他认为灵魂的内容是由原子组成的。人在梦中经常梦到神,所以神是存在的。再说,那个时代广泛流行着神的观念,大众都相信神是存在的。伊壁鸠鲁也就认为神确实是存在的,要不然怎么到处都有关于神的言论呢?不过,这样的神的存在对人的生活没有实质的影响,神从来不管人的善恶祸福。因此,人不应该把精力放在祈求神灵赐福避祸上,而应该只相信人自己的努力。因为,向①

②吕大吉著,《西方宗教学说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p34 【意大利】詹姆斯·尼古拉斯著,溥林译,《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p93

27

神祈求不朽的生命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办不到的事,神一样是不会帮人办的;向神祈求人自己可以办到的事,则是毫无意义的蠢事。伊壁鸠鲁认为人又不应该对神不敬,因为伊壁鸠鲁派把幸福分成两类,一类是最高的,是神的那种幸福,它十分完满,不可能再有任何添加,另一类是人的快乐,快乐的程度不确定,可以添加和减少。由此可见,伊壁鸠鲁让神担任了安静平和的幸福的楷模,敬神就是希望人们向往追求伊壁鸠鲁式的幸福。一个人若能做到任何时候都心灵无扰,则不亚于神了,就是生活在人间的神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伊壁鸠鲁敌视宗教不是针对神而是针对当时广为流传的关于神的错误意见。

希腊化时代,一方面动荡的社会,苦难的人生使人们幻想从宗教中获取精神安慰和麻醉;另一方面东方宗教趁势浸透进希腊文化。希腊人主要接受了东方的占星术和巫术,大多数人都以为天空的星辰能预示人的命运,人的未来。占星术像瘟疫一样流行,甚至于很多哲学家也信仰占星术。这样一来,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神的权威和死后生活的恐惧。伊壁鸠鲁以及他的学派坚定的反对宗教,要把人从宗教恐惧中解救出来。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歌颂伊壁鸠鲁“当人类在大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而她则在天际昂然露出头来,用她凶恶的脸孔怒视人群的时候——是一个希腊人(伊壁鸠鲁)首先敢于抬起凡人的眼睛抗拒那个恐怖。……由于这样,宗教现在就被打倒,而他的胜利就把我们凌霄举起。”①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重称赞伊壁鸠鲁,“他(伊壁鸠鲁)是古代真正激进的启蒙者,他公开地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因此,卢克莱修歌颂伊壁鸠鲁是最先打倒众神和脚踹宗教的英雄。”②历代进步思想家对伊壁鸠鲁反宗教大力赞颂。说明伊壁鸠鲁哲学给予西方启蒙思想很大启示,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很重要地位。

伊壁鸠鲁是一个坚决的反宗教的斗士,与宗教无论在何时都不妥协,他的个人主义哲学与宗教一直尖锐对抗着。因此从反对宗教,为哲学、科学占据阵地的角度来讲意义重大。伊壁鸠鲁虽然用他的原子论论证了神话宗教迷信的虚假性,以及死亡恐惧的虚幻性,但是人并不是很容易就从恐惧宗教、恐惧死亡中解脱出来。因为神话宗教迷信一方面给了人恐惧,但另一方面又给了人精神慰籍,宗教神话也给人描画了美好的彼世界。人们期盼着通过自己的勤勉侍奉神灵,无条件的服从宗教指示,以期换得永恒的幸福。在伊壁鸠鲁抨击宗教的观点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论述。

他并没有彻底地否定神的存在,给神留有一定的位置。这使他的唯物观不彻底。用自然哲学的理论反宗教,对于社会下层民众太过深奥、不易接受。民众发现乱世之中与其通过探索复杂哲理,不如求诸简单宗教信仰,来填补精神的空白,重建心理的平衡,所以伊壁鸠鲁在希腊化时代并未消除社会大众对宗教的恐惧,当然不可能阻止越来越多人陷入宗教。

① 【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3-4

② 【德】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p37

28

4.2死亡与人毫不相干

伊壁鸠鲁认为人的许多烦恼痛苦都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干扰灵魂的最主要部分。因此,为了使人获得心灵宁静的快乐生活,必须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人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是出于这几个原因:一,人们害怕死亡过程中身体会受到极其痛苦的煎熬,人们不愿经受这样的痛苦。二,人们害怕死后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人不愿舍弃美食、美貌、乐趣、权力、荣誉等东西,因为人们认为这些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换句话说,人不愿因为死亡失去更长时间的更多快乐。三,人们受到宗教迷信的欺骗,认为灵魂是不死的,人们担心由于他们生前的一些罪恶,死后灵魂会坠入所谓的地狱遭受种种酷刑的折磨,永世不得超生。四、人们担心死后其肉体会被虫咬水泡而腐烂,或者被烧成灰,或者是葬身于野兽之口等等。人们想到这些方面,就极为害怕死亡的到来。

伊壁鸠鲁认为这些原因并不是出于人们真实的感觉,而是由虚幻的意见造成的,本身并不正确。当生命即将终结时,人并不会觉得痛苦难堪。因为强烈的痛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持续得长久的身体痛苦又不会太强烈,当痛苦达到一定程度时,身体就会对痛苦麻木而忽略痛苦了。人在死后是不会遗失任何东西的,因为已经不存在能够遗失东西的主体了。再说快乐也不会因死亡而减少,因为快乐并不是用时间来累加的。伊壁鸠鲁说过:“无限的时间与有限的时间所具有的快乐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知道用理性来量度快乐的界限的话。”①所以,人死时,是不会失去更多的快乐。人的死亡是肉体和灵魂同时死去,死后没有灵魂去经受惩罚。世界上也没有地狱的存在,地狱是宗教迷信编造出来恐吓人的。所以人死后不存在灵魂被打入地狱的。“但在这个人世间里,存在着由于犯罪而对所要受的惩罚的恐惧。罪行有多么深重,恐惧也就有多么沉重,还有为罪行所付出的赎罪代价——监狱,从可怕的‘罪恶之石’被抛下、鞭笞、死刑的执行者、处以极刑的地牢密室、淋沥青、烙铁片、用火炬烧身,等等。而且即使没有这些东西,良心也还感觉有罪,由此而感到极度的恐惧,用针刺刺自己,用鞭子抽自己,看不到何处才是悲惨境地的终点,看不到何时才是深重惩罚的尽头,并且害怕这些苦难在死后还将变得更为深重。愚蠢之人的生命最终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②

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有灭的。因为诞生新东西需要质料,而这些质料应由死亡的旧东西经分解而提供的。所以说旧的事物总是会让开,被新的事物所取代,一物的出现永远都是以他物的死亡为代价的。因为物质是必需的,后人的成长需要前人作质料,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由前人所提供的质料而成长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关注死后的躯体会经由什么途径分解,因为那躯体已不属于我们。

伊壁鸠鲁告诉我们,死亡与人类无关。因为死后,身体消解为原子,灵魂也已消亡,那就不再有感觉,而不再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毫无关系。在伊壁鸠鲁哲学中,判断好坏的标准是感觉。感觉的产生是身体和灵魂共同作用的结果。灵魂是感觉的重大原因,灵魂被身体包住,是存在在整个身体之内,是身体的“领导者及其存在的源泉”③灵魂离①

③【德】黑格尔著,贺麟 .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40 【德】黑格尔著,贺麟 . 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154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34

29

开了身体会死,身体没有了灵魂也会死,两者相互被撕开之后就会一起灭亡。所以灵魂和身体是一同诞生一起成长,最终一起灭亡。灵魂具有产生感觉的潜能,它通过运动使自己的潜能成为事实,立刻就获得感觉能力。由于灵魂与身体由共同的根紧紧连在一起,所以二者是相通的。灵魂把感觉传给身体,身体就有了对事物的感觉,才能判断事物的好坏。所以,当死亡发生时,灵魂和身体均已消解为原子,失去感觉,死亡本身就与死去的这个人没有关系。如此说来,每个人在去世时都显得像是刚刚出生一样,只不过出生的是一个与原来那个不相关的生命。

人要习惯于相信所有坏事中最大的那个——死亡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些人说自己之所以害怕死亡,不是死亡本身令他害怕,而是想到死亡离他越来越近而感到伤心。伊壁鸠鲁认为这样的人是十分愚蠢的。因为所有实际来临后并不会使人痛苦烦恼的事情,在人们的事前展望中引起的悲伤都是空洞不实的。再者,惧怕死亡的临近是否是指望死亡永不来临?如果是这样,那更是愚蠢,须知防范其他的侵害还是可能的,但是说到死亡,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没有护墙的城市里,所以,人是不可能拥有不朽的生命,期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本身就是不明智的。总之死亡与我们无关,“因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死亡既与活着的人无关,又与死去的人无关;因为对于生者,死还不存在;至于死者,他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①人们不能逃避死亡,但是如果按照伊壁鸠鲁的箴言审慎地生活下去,或许就能一定程度的免于痛苦,如此就能“享受生命的有死性一面——这不是依靠给自己添加无穷的时间,而是依靠消除对于永生不死的渴望。对于彻底地、真正地理解了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什么坏事的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惧怕。”②“伊壁鸠鲁的时代是一个劳苦倦极的时代,甚至于连死灭也可以成为一种值得欢迎的、能解除精神苦痛的安息。”③有些人把死亡看成是生活中悲惨遭遇的避难所,选择自杀,及早了结自己的生命,伊壁鸠鲁虽然教导人们勇敢面对死亡,但却鄙视自杀的人,他认为一个有多种理由一定要自杀的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他欣赏的是既不苦苦求生、也不惧怕生活的终止的人。这样的人即使眼睛瞎了,也不会轻生。生命对人不是一种障碍,想要自杀的人显然对过去曾经有过的幸福回忆不够珍惜。还有些人甚至说最好不要出世到人间,“一旦出生了,就尽快进入冥府之门”。④伊壁鸠鲁认为说这样话的人实在太差劲了。如果他真相信自己的观点,他怎么没有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真的相信这点,别人也不应该被他愚弄。

怕死在人的本能里根深蒂固,有观点认为伊壁鸠鲁关于死亡的理论对于摒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伊壁鸠鲁从唯物主义角度对死亡作出的分析很理性,很透彻。在那个战乱时代里,死亡随时都会降临到人的身上,对于被死神阴影笼罩的人们,伊壁鸠鲁关于死亡的观点给了他们许多的慰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痛苦感。人虽然怕死,但是伊壁鸠鲁让人意识到生与死只是自然过程,当死亡来临时,人对①

②【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1 【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1 ③【英】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p318

④【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32 30


相关文章

  • 幸福心理学考试
  • 1. 下列对社会心理学描述正确的有: D.以上都有 2. 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因素不包括: D.自我要求 3. 社会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 C.生理心理学 4.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是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1992年11月0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 ...查看


  • 幸福心理学
  • 1.塞利格曼是(A)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丹尼尔•卡尔曼是2002年诺贝尔(A)奖获得者. A.经济学 B.教育学 C.哲学 D.心理学 3.&q ...查看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海市奉贤中学
  •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1-12期目录 第1期 1 浅论钢琴演奏中的"Legato"技巧/龚航宇//1-40-41 2 城里来的小哥哥/李霞霞//1-47 3 把爱洒向每个角落/尤丽君//1-23-24 ...查看


  • 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II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美国历史 ...查看


  • [新伦理学]2016期末考试王海明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对异化说法有误的是:A.异化常常具有正价值. B.全局的看异化具有巨大的负价值. C.异化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D.好人发生的异化一定是坏事. 正确答案: D2 哪一项不属于目的利他的类型?A. ...查看


  • 幸福心理学--答案
  • 选择题 1. 塞利格曼是(A)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丹尼尔?卡尔曼是2002年诺贝尔(A)奖获得者. A.经济学 B.教育学 C.哲学 D.心理学 ...查看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 日志 [置顶] [情感人生]你是叶我是花 2013-4-19 9:58:54 阅读533 评论31 [置顶] [情感人生]高山流水缘知音 20 ...查看


  • 春节祝福语大全2017
  • 春节祝福语短信一 1. 你欢我笑迎佳节,合家团圆情切切.男女老少换新装,天地之间新气象.福禄双至到身旁,万事顺利心荡漾.温暖情意永流淌,化作红梅来绽放.愿友生活添芬芳,永远幸福又安康.春节快乐. 2. 狮子高跷舞门前,鞭炮声声来拜年.雄狮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