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一个有心人的性情书写

一个有心人的性情书写

——王玉水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随议

阚小琴

[摘要]王玉水的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是作者慧眼察识生活的结果,表达了他对生活由衷赤诚的热爱,闪现的是物质疲惫中的心灵之光。散文集也是作者真情相拥人生的结晶,描绘着作者满腔的英雄情结,捧献出精神浮泛中的真挚之心。散文集更是作者智性感悟生命的深切思考,勾画作者执著的家园追寻路程,书写出人文浮躁中的沉静人格。

[关键词]《云之南 河之北》;心灵之光;英雄情结;家园追寻

如篇名所导引,王玉水的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让我感受云之南的秀美和神妙,领略河之北的崇高与豪情。集子篇什并不多,共计14篇,但随作者一路走来,我深深为作品所吸引。说出心中所感,和大家一起分享。

慧眼察识生活

第一点感受是,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是作者慧眼察识生

活的结果,表达了他对生活由衷赤诚的热爱,闪现的是物质疲惫中的心灵之光。

《西双版纳行》中传达给我们的首先是作者对美的喜爱之心。他欣赏傣族少女的美丽,称赞景洪市是一个秀美的小城。《洪洞有棵大槐树》中认为对苏三有情有意的王景隆,成就了一段千古良缘,可敬可佩!在这些只是作者很随意的笔触中流淌出的是极自然的誉美之情。《三晋名院数王家》表达的是作者对文化的热爱。《涌动的岱海》激荡的则是炽烈的家园之爱。《蛮汉山风姿》,更是一曲让天下都要听得见的高歌:蛮汉山是一座古老雄浑的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对故乡的情意,让作者在《古虢崤函听鸡鸣》里那么骄傲地向人们娓娓讲述中原的故事。„„

为什么作者所行之处都能够这么充溢地表达着他对生活不尽的赞美之情?作者称自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只要有隙,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哪怕是蓝天上的一抹云彩都能勾起一丝遐想。”[1](p1)作者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情、心中有梦的人。同时,这也是作者对生活只有怀着欣赏的眼光才能拥有的情怀。这种欣赏的眼光随处拂照着我们,你听作者对蛮汉山的介绍就会有切实的感受:“人们在走近蛮汉山,面带微笑地亲近和审视,怀着敬慕希冀去欣赏和解读她的每一条纹理和褶皱。”[1](p342)怀有这么平易亲和的心态去接触和体会人生和大自然,流露的能不是溢美之言!

当然作者不只是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赞美。人们都有感觉,今天的我们享受着文明发展带来的一切成果,尤其是物质成果,但疲惫

了的身心常常麻木漠然。作者则给我们活跃的、反省的机会。比如,对人间避之不开的爱情故事,作者推崇“那些充满人情真味和对情感进行美化和虚化”

开阔豁达的看法。[1](p333)的内容。对故园家乡,作者有自己的一种[1](p247)作者让我们扪心自问:在真情基因的链条上,对家园的热爱达到一种文化酷爱的高度,这是该做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而对大自然,作者的雄健开朗又让我们为之一振。他说:“蛮汉山的巍峨雄姿,使他脚下一泓岱海,显得温柔、平静和渺小,她的每一条沟沟岔岔都印着从远古走到今天的英雄们的足迹”[1](p311)„„这哪里是自然景致,分明是作者心中的家园之歌,历史在这里注入了活力,远古和今天的英雄们在这里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所到之处,尤其是岱海、蛮汉山、凉城县的抒写,打开了一扇向外的窗户。让世人,尤其是内蒙古人自己,了解内蒙古。突然生发一种感觉:原来内蒙古还有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这么有文化的地方,还有这么英雄的人们,因而更加热爱内蒙古。

因为转了地球,访了世界,所以作者心情复杂起来:“带着几分苦涩,带着几分骄傲,带着几分反省,甚至还夹带着几分神往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殷切之情。”[1](p78)因此也就有了这天问:“我们这些后来人,在前辈与后人,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该想点什么,该说点什么,该做点什么呢?”

真情相拥人生

[1](p75)

读《云之南 河之北》的最突出感受是,散文集是作者真情相拥人生的结晶,描绘着作者满腔的英雄情结,捧献出的是精神浮泛中的一颗真挚之心。

其实从西双版纳开始,就有这种感觉,只是从西柏坡便清晰明朗,又经虎头山,洪洞,王家大院,中原大地,一直到岱海,凉城,作者豪情满怀一路唱响,让你的心也跟着受到激励,一同震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作者一路走来,高歌的是他那铭心刻骨的英雄之歌。

《走上西柏坡》,作者说:来到心中期盼的拜谒之地,却是朴实无华的院落,“让我们这些清一色的共产党员不由产生一缕浓重的对精神家园的朝觐,那种前所未有的庄严和肃穆,那种精神深处的返回和回归,时时在胸中蒸腾和升扬。”[1](p58)为何能有如此虔诚的感受?因为就是这些“土包子将军们,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武装革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罕见的战争烟云。”[1](p59)也因为就是他们,这些让蒋介石都胆战心惊的大人们,和“平头百姓之间居然亲如一家。他们是伟人,但他们的言谈笑语,举手投足却都那样真切实在,那样的普通平常,那样的和村里人相差无几,因而平民百姓们也就从伟人们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动力,当然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1](p69)作者感

这叹:“在西柏坡,你每到一处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和净化。”

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讴歌!

[1](p70)

《虎头山绝唱》是那个特殊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一首英雄之歌。作者倔强地认为:陈永贵,“这是个标标准准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子,一个特殊时代的杰出代表和不乏畸形的产儿。但他却鼓舞着中国一代农民,用最原始的劳动方式,与自己头顶上的那片苍天摽劲,与自己脚下的那块热土叫板。”[1](p79)作者满怀豪情地说:大寨人,“他们给中国人,也给中国历史留下来古铜色面目,划满褶皱的额头,还有那贫瘠的山头上一柄柄沉重的镢头和那力抗千钧的脊梁,留下来整齐的梯田和那一排排巍然不倒的玉米和高粱。也留下了一曲千古绝唱。”[1](p80)作者动情地强调:这是一首贴心贴肺的英雄赞歌! 《涌动的岱海》等篇目,则表达了作者对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的无限深情,特别是作为地方父母官的雄心壮志。[1](p2) 满怀英武豪情,化作笔底历史风云,在作者看来,“每一处战斗遗址都是一个气壮山河的故事,都是一幅血与火的图画,都是一首让凉城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的史诗,包括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平民百姓。”[1](p286)而刚劲有力的笔锋,让我不由想起梁衡一篇散文《西北啊 西北》中的一段话:“这几年旅游之风大盛, 有人向往国外的现代文明,有人留恋江南的名山秀水,我却愿中华儿女都到西北一行,那里会给你思考,给你鼓舞,催你奋进。”为什么?因为那是一条英雄之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云之南 河之北》的作者也在追寻,面对社会发展过程自然相伴的躁动心气,他找到了神魂所在,并坚信和守卫着她。作者不懈努力的是一种英雄精神的弘扬!

[2]

智性感悟生命

读《云之南 河之北》,再有的一个感受是,散文集是作者智性感悟生命的深切思考,勾画作者执著的家园追寻路程,书写出人文浮躁中的沉静人格。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感叹:“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梁衡在他的《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指出:描写美的艺术力是暂时的,意境美才有长久的艺术力,哲理美则会使人们永远地折服。《云之南 河之北》在慧眼察识生活、真情相拥人生中,致力于追求的是在历史文化的氛围中,挖掘生命的哲理之美。

作者说:“在近年来的创作中,笔者有意识地从儿时的乡野情怀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写城市喧嚣的纷扰,写山川原生态的壮美,写文化层面的思考,写现代文明的遐想,当然免不了谈古论今。在古今文化、东西文化的比较和抑扬中去寻觅撞击后的火花,而不仅仅是山水游记和单纯的名胜随感之类。”[1](p1)[3]于是在理性的层面上,作者“走出了乡野童趣的天地,闯入了另一片沉重冷寂的原野。”[1](p2)这就是这个散文集!“整部著作都是对自然的崇尚和尊重,对原生态困扰的担忧和疑虑,以及对古今文化力所能及的甄辨和思考,意在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的文化意蕴,让文化不仅成为自然的灵性,也让文化成为整部著作的灵魂和统帅。”(p3)[1]因此,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就像作者所言:“茶道与文化,

人类与自然,古往与今来,意象和心灵似乎都在发生碰撞,都在得以净化,都在相依相存,都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对话。”[1](p3)

作者执迷地是精神家园的找寻。他说:“浓郁的故乡情结,让我寻觅我这个多年漂泊于塞外漠南的中原之子的“根”之所在。”[1](p193)作者不仅有着个人之根的情结,更扩展为对华夏子孙根之所在的关注。作者认定“大槐树祭祖园,是华夏移民根之所在,是那些迁至五湖四海的流民及其后代的牵挂和念想,是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1](p136)

找寻的过程作者有着清醒的问题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尖锐地指出:人类活动,总是以牺牲动植物的生存秩序为代价,连原始古朴的西双版纳动植物也不能幸免。对于人妖现象,作者明确倡导:“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真该给他们以善意和尊重。”[1](p24)对于阿诗玛景观,作者不无担忧,因为当地人“她们以阿诗玛为荣和自诩,也把阿诗玛的形象涂上了五颜六色和粘着金钱气息的现代化色彩。”[1](p39)同时,作者也愤慨,在《帝王之乡——凉城县》、《与佛有缘话凉城》等篇子中,作者慨叹:无知和愚昧造成了多少历史的、文化的、人生的悲剧!

冷静思考的结果,作者给我们建议:“大寨,的确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不是为了猎奇,而是去感受那些与其他农村相同又不同之处;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向前,看大寨的过去和今天,那将不仅仅是一种对大寨风光的领略,而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悟,是对续写中国农村历史的一种启迪。”

[1](p107)而对陈永贵,作者说:“直到今

天,我们这些经历了划时代变迁的人,无论谁都没有资格去诋毁、去嘲笑那曾经最实诚、最厚道、最肯干的庄稼汉,何况那个曾一度是全国八九亿农民的领军人物呢?”[1](p82)而对于中原文化,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籍的作者,他骄傲地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南人该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族群之一。„„一部中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神州大地为主轴的文明发展史。”[1](p175)对于历史古迹,作者在王家大院看出的,是“王家并非仅要表达王家大院的神秘和那大自然以外神力的护佑,更重要的是要向世人宣示王家对生活和人与人之间作为准则的一种理解,一种人生的超拔自然的洒脱和心境,”[1](p1742)

虽然作者也困惑“是衰老的见证,是幼年生活的向往,还是精神家园的又一轮回?稀里糊涂,说也说不清楚。”[1](p1)实则就是人心灵的永恒向往和不倦追求。也正如此,感受到了作者所承载的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作者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好官,一个百姓拥护的好官,一个平民意识十足的好官。多年来也是这样做的。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散文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之心。这是浮躁的年代中一颗沉静之心的肺腑之言。对比来讲,如果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绿茶的品味,是精致的,含蕴厚实;《云之南 河之北》则是奶茶的享受,滚烫浓酽,令人神通气爽,精神倍增。

总之,感受是不尽的。作者以真诚率性的笔触,抒写了对生活、人生、生命的深切领悟,让我们在聆听这样一首素朴而赤诚的心中

之歌的同时,也获得别具一格的美的享受。

[注释]

[1] 王玉水.云之南 河之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 梁衡.名山大川[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47.

[3]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030.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 宋生贵.塞上风景[M].北京:中文文联出版社,2005.

[3] 耿瑞. 凝眸文学内蒙古[N].文艺报,2006_11_7(8).

[4] 尚桂荣.冰庐文钞[M]. 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06.

作 者 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

网 址:E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个有心人的性情书写

——王玉水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随议

阚小琴

[摘要]王玉水的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是作者慧眼察识生活的结果,表达了他对生活由衷赤诚的热爱,闪现的是物质疲惫中的心灵之光。散文集也是作者真情相拥人生的结晶,描绘着作者满腔的英雄情结,捧献出精神浮泛中的真挚之心。散文集更是作者智性感悟生命的深切思考,勾画作者执著的家园追寻路程,书写出人文浮躁中的沉静人格。

[关键词]《云之南 河之北》;心灵之光;英雄情结;家园追寻

如篇名所导引,王玉水的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让我感受云之南的秀美和神妙,领略河之北的崇高与豪情。集子篇什并不多,共计14篇,但随作者一路走来,我深深为作品所吸引。说出心中所感,和大家一起分享。

慧眼察识生活

第一点感受是,散文集《云之南 河之北》,是作者慧眼察识生

活的结果,表达了他对生活由衷赤诚的热爱,闪现的是物质疲惫中的心灵之光。

《西双版纳行》中传达给我们的首先是作者对美的喜爱之心。他欣赏傣族少女的美丽,称赞景洪市是一个秀美的小城。《洪洞有棵大槐树》中认为对苏三有情有意的王景隆,成就了一段千古良缘,可敬可佩!在这些只是作者很随意的笔触中流淌出的是极自然的誉美之情。《三晋名院数王家》表达的是作者对文化的热爱。《涌动的岱海》激荡的则是炽烈的家园之爱。《蛮汉山风姿》,更是一曲让天下都要听得见的高歌:蛮汉山是一座古老雄浑的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对故乡的情意,让作者在《古虢崤函听鸡鸣》里那么骄傲地向人们娓娓讲述中原的故事。„„

为什么作者所行之处都能够这么充溢地表达着他对生活不尽的赞美之情?作者称自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只要有隙,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哪怕是蓝天上的一抹云彩都能勾起一丝遐想。”[1](p1)作者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情、心中有梦的人。同时,这也是作者对生活只有怀着欣赏的眼光才能拥有的情怀。这种欣赏的眼光随处拂照着我们,你听作者对蛮汉山的介绍就会有切实的感受:“人们在走近蛮汉山,面带微笑地亲近和审视,怀着敬慕希冀去欣赏和解读她的每一条纹理和褶皱。”[1](p342)怀有这么平易亲和的心态去接触和体会人生和大自然,流露的能不是溢美之言!

当然作者不只是一味地、一厢情愿地赞美。人们都有感觉,今天的我们享受着文明发展带来的一切成果,尤其是物质成果,但疲惫

了的身心常常麻木漠然。作者则给我们活跃的、反省的机会。比如,对人间避之不开的爱情故事,作者推崇“那些充满人情真味和对情感进行美化和虚化”

开阔豁达的看法。[1](p333)的内容。对故园家乡,作者有自己的一种[1](p247)作者让我们扪心自问:在真情基因的链条上,对家园的热爱达到一种文化酷爱的高度,这是该做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而对大自然,作者的雄健开朗又让我们为之一振。他说:“蛮汉山的巍峨雄姿,使他脚下一泓岱海,显得温柔、平静和渺小,她的每一条沟沟岔岔都印着从远古走到今天的英雄们的足迹”[1](p311)„„这哪里是自然景致,分明是作者心中的家园之歌,历史在这里注入了活力,远古和今天的英雄们在这里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所到之处,尤其是岱海、蛮汉山、凉城县的抒写,打开了一扇向外的窗户。让世人,尤其是内蒙古人自己,了解内蒙古。突然生发一种感觉:原来内蒙古还有这么美的地方,还有这么有文化的地方,还有这么英雄的人们,因而更加热爱内蒙古。

因为转了地球,访了世界,所以作者心情复杂起来:“带着几分苦涩,带着几分骄傲,带着几分反省,甚至还夹带着几分神往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殷切之情。”[1](p78)因此也就有了这天问:“我们这些后来人,在前辈与后人,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的对话中,我们该想点什么,该说点什么,该做点什么呢?”

真情相拥人生

[1](p75)

读《云之南 河之北》的最突出感受是,散文集是作者真情相拥人生的结晶,描绘着作者满腔的英雄情结,捧献出的是精神浮泛中的一颗真挚之心。

其实从西双版纳开始,就有这种感觉,只是从西柏坡便清晰明朗,又经虎头山,洪洞,王家大院,中原大地,一直到岱海,凉城,作者豪情满怀一路唱响,让你的心也跟着受到激励,一同震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作者一路走来,高歌的是他那铭心刻骨的英雄之歌。

《走上西柏坡》,作者说:来到心中期盼的拜谒之地,却是朴实无华的院落,“让我们这些清一色的共产党员不由产生一缕浓重的对精神家园的朝觐,那种前所未有的庄严和肃穆,那种精神深处的返回和回归,时时在胸中蒸腾和升扬。”[1](p58)为何能有如此虔诚的感受?因为就是这些“土包子将军们,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武装革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罕见的战争烟云。”[1](p59)也因为就是他们,这些让蒋介石都胆战心惊的大人们,和“平头百姓之间居然亲如一家。他们是伟人,但他们的言谈笑语,举手投足却都那样真切实在,那样的普通平常,那样的和村里人相差无几,因而平民百姓们也就从伟人们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动力,当然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1](p69)作者感

这叹:“在西柏坡,你每到一处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和净化。”

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讴歌!

[1](p70)

《虎头山绝唱》是那个特殊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一首英雄之歌。作者倔强地认为:陈永贵,“这是个标标准准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子,一个特殊时代的杰出代表和不乏畸形的产儿。但他却鼓舞着中国一代农民,用最原始的劳动方式,与自己头顶上的那片苍天摽劲,与自己脚下的那块热土叫板。”[1](p79)作者满怀豪情地说:大寨人,“他们给中国人,也给中国历史留下来古铜色面目,划满褶皱的额头,还有那贫瘠的山头上一柄柄沉重的镢头和那力抗千钧的脊梁,留下来整齐的梯田和那一排排巍然不倒的玉米和高粱。也留下了一曲千古绝唱。”[1](p80)作者动情地强调:这是一首贴心贴肺的英雄赞歌! 《涌动的岱海》等篇目,则表达了作者对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的无限深情,特别是作为地方父母官的雄心壮志。[1](p2) 满怀英武豪情,化作笔底历史风云,在作者看来,“每一处战斗遗址都是一个气壮山河的故事,都是一幅血与火的图画,都是一首让凉城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的史诗,包括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平民百姓。”[1](p286)而刚劲有力的笔锋,让我不由想起梁衡一篇散文《西北啊 西北》中的一段话:“这几年旅游之风大盛, 有人向往国外的现代文明,有人留恋江南的名山秀水,我却愿中华儿女都到西北一行,那里会给你思考,给你鼓舞,催你奋进。”为什么?因为那是一条英雄之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云之南 河之北》的作者也在追寻,面对社会发展过程自然相伴的躁动心气,他找到了神魂所在,并坚信和守卫着她。作者不懈努力的是一种英雄精神的弘扬!

[2]

智性感悟生命

读《云之南 河之北》,再有的一个感受是,散文集是作者智性感悟生命的深切思考,勾画作者执著的家园追寻路程,书写出人文浮躁中的沉静人格。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感叹:“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梁衡在他的《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指出:描写美的艺术力是暂时的,意境美才有长久的艺术力,哲理美则会使人们永远地折服。《云之南 河之北》在慧眼察识生活、真情相拥人生中,致力于追求的是在历史文化的氛围中,挖掘生命的哲理之美。

作者说:“在近年来的创作中,笔者有意识地从儿时的乡野情怀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写城市喧嚣的纷扰,写山川原生态的壮美,写文化层面的思考,写现代文明的遐想,当然免不了谈古论今。在古今文化、东西文化的比较和抑扬中去寻觅撞击后的火花,而不仅仅是山水游记和单纯的名胜随感之类。”[1](p1)[3]于是在理性的层面上,作者“走出了乡野童趣的天地,闯入了另一片沉重冷寂的原野。”[1](p2)这就是这个散文集!“整部著作都是对自然的崇尚和尊重,对原生态困扰的担忧和疑虑,以及对古今文化力所能及的甄辨和思考,意在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的文化意蕴,让文化不仅成为自然的灵性,也让文化成为整部著作的灵魂和统帅。”(p3)[1]因此,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想,就像作者所言:“茶道与文化,

人类与自然,古往与今来,意象和心灵似乎都在发生碰撞,都在得以净化,都在相依相存,都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对话。”[1](p3)

作者执迷地是精神家园的找寻。他说:“浓郁的故乡情结,让我寻觅我这个多年漂泊于塞外漠南的中原之子的“根”之所在。”[1](p193)作者不仅有着个人之根的情结,更扩展为对华夏子孙根之所在的关注。作者认定“大槐树祭祖园,是华夏移民根之所在,是那些迁至五湖四海的流民及其后代的牵挂和念想,是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1](p136)

找寻的过程作者有着清醒的问题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尖锐地指出:人类活动,总是以牺牲动植物的生存秩序为代价,连原始古朴的西双版纳动植物也不能幸免。对于人妖现象,作者明确倡导:“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真该给他们以善意和尊重。”[1](p24)对于阿诗玛景观,作者不无担忧,因为当地人“她们以阿诗玛为荣和自诩,也把阿诗玛的形象涂上了五颜六色和粘着金钱气息的现代化色彩。”[1](p39)同时,作者也愤慨,在《帝王之乡——凉城县》、《与佛有缘话凉城》等篇子中,作者慨叹:无知和愚昧造成了多少历史的、文化的、人生的悲剧!

冷静思考的结果,作者给我们建议:“大寨,的确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不是为了猎奇,而是去感受那些与其他农村相同又不同之处;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向前,看大寨的过去和今天,那将不仅仅是一种对大寨风光的领略,而是对历史的一种感悟,是对续写中国农村历史的一种启迪。”

[1](p107)而对陈永贵,作者说:“直到今

天,我们这些经历了划时代变迁的人,无论谁都没有资格去诋毁、去嘲笑那曾经最实诚、最厚道、最肯干的庄稼汉,何况那个曾一度是全国八九亿农民的领军人物呢?”[1](p82)而对于中原文化,作为一个地道的河南籍的作者,他骄傲地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南人该是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族群之一。„„一部中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神州大地为主轴的文明发展史。”[1](p175)对于历史古迹,作者在王家大院看出的,是“王家并非仅要表达王家大院的神秘和那大自然以外神力的护佑,更重要的是要向世人宣示王家对生活和人与人之间作为准则的一种理解,一种人生的超拔自然的洒脱和心境,”[1](p1742)

虽然作者也困惑“是衰老的见证,是幼年生活的向往,还是精神家园的又一轮回?稀里糊涂,说也说不清楚。”[1](p1)实则就是人心灵的永恒向往和不倦追求。也正如此,感受到了作者所承载的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作者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好官,一个百姓拥护的好官,一个平民意识十足的好官。多年来也是这样做的。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散文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之心。这是浮躁的年代中一颗沉静之心的肺腑之言。对比来讲,如果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绿茶的品味,是精致的,含蕴厚实;《云之南 河之北》则是奶茶的享受,滚烫浓酽,令人神通气爽,精神倍增。

总之,感受是不尽的。作者以真诚率性的笔触,抒写了对生活、人生、生命的深切领悟,让我们在聆听这样一首素朴而赤诚的心中

之歌的同时,也获得别具一格的美的享受。

[注释]

[1] 王玉水.云之南 河之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 梁衡.名山大川[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47.

[3] 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030.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2] 宋生贵.塞上风景[M].北京:中文文联出版社,2005.

[3] 耿瑞. 凝眸文学内蒙古[N].文艺报,2006_11_7(8).

[4] 尚桂荣.冰庐文钞[M]. 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06.

作 者 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批评。

网 址:Email:[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小学生成绩报告册评语
  • 于嘉颖: 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位很乖巧可爱的女孩,老师真的很喜欢你! 你是我们班上的小才女,你真是太棒了!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在课堂上精彩的回答,流利的谈吐,优美的文笔,一手漂亮的好字,你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是老师得力的助手,令老师赞叹,同 ...查看


  • 小学生操行评语大全
  • 萧俊玲同学: 你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尊敬和爱戴老师,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值日工作认真负责,与同学相处融洽,懂得谦让,不计较个人得失,意志力强,能吃苦耐劳,爱劳动,讲卫生,学习认真自觉,上课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学习成绩优秀 ...查看


  • 猫和老鼠教案 1
  • <猫和老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随文识记"鼠.眯.糊.迷.谜.咪.抓.刚.须.慢.胡."这几个 ...查看


  • 华文版四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书 法 教 案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中,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提出了"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的总的培养目标,而五年级书 ...查看


  • 小学二年级学生评语(二)
  • 26,**,你还记得吗?当你刚进老师这个班时,你老说自己听不懂普通话,连"垃圾"一词也说不清楚.刚开始,我鼓励你当班长,你却毫无信心.在开学的班干部竞选中,你一鸣惊人.记得当时你是最后一个上场的,你用你那洪亮的声音盖过了 ...查看


  • 小学生评语范文
  • 小学生评语范文 你有礼貌,爱劳动,发言积极.瞧,老师一连串数出你这么多优点,看来这学期你进步不小,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你有时仍贪玩,爱调皮同学,作业马虎,纪律松懈,也让老师失望.你是聪明的,要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你会更棒.努力 ...查看


  • 期末评语集锦
  • 初中学生期末班主任评语集锦 ★★老师很喜欢你,不仅是因为你的成绩好,更重要的你做任何事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在班级工作中,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在学习生活中,你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一切都是你的可贵的之处. ★★老师是很喜欢你的 ...查看


  • 初中学生评语集锦
  • 1,白净,小个"的你是那样的活泼,可爱,经过两个学年的学习,活泼的你更添了一份老练与才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上课精彩的发言都让大家忍不住喜欢你.只是为什么不把字坚持写好呢?上课有时候你在想什么呢?真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更出 ...查看


  • 从笔迹看性格
  • 如今,一个电脑横行的时代,不知有多少人还在用笔写字呢?除去了学生时代,当我们参加工作后,经常有机会写到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很多事情已经被电脑替代了!比如要起草一份文件,写一篇书稿,你会用笔来完成吗?有个成语叫做"字如其人&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