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HR如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而不能采取正确行动的原因,又往往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动。因此,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求一下:人力资源部门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到底应该做什么?这些行为又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探究“战略合作伙伴”的内涵

要实现一个目标,首要的前提是什么?没错。是了解目标本身!所以,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战略合作伙伴”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战略合作伙伴”其实包括了三个关键词:战略、合作、伙伴。它的核心是“伙伴”,而这个伙伴又是有要求的:首先,它必须是“合作”的伙伴,其次,这个合作伙伴还是“战略性”的。因此,“战略性”与“合作”就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两大前提。

为了更好的明白我们凭什么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让我们先来一一解读一下这三个关键词。

“战略”。战略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应该知道企业发展的目标,而且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老板的高度、企业家的高度、最高管理者的高度)去看待这个目标。如果想在这个高度看企业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你对行业的发展、对行业与人才的关系、对行业人才的特性等宏观性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战略对应的要求是“洞察行业”。

“合作”。有效达成合作的最根本的前提是什么?是“了解”。没有深刻的了解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与我们的“伙伴”开展有效的合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工作特点,以及履行这些职责、开展这些流程、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组织资源、制度资源、政策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合作对应的要求是“熟悉业务”。

“伙伴”。伙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们是一起的。你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一起来完成目标,实现业绩。所以,伙伴对应的要求是“提供有效的帮助”。

当然,提到伙伴,我们自然就不免会问:谁是我们的伙伴?答案很明确:就是企业中的“人”。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使命就是通过对企业中的“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因此,企业中的所有的人,上至老板、各级管理者,下至员工,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这样看来,“战略性合作伙伴”,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洞悉、理解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人才特点的基础上,为所有这些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和帮助。而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就必须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伙伴”们提供“战略性”的“合作”。因此,下面,我们就对成就“战略性合作伙伴”的

两大前提:“战略性”与“合作”做一个讨论。

与老板“牵手”,在“战略”上合作

平常的工作中,经常听到有做HR的朋友向我诉苦,说最近又被老板批评了,还说,做HR的就是命苦,不管哪个部门、哪个领域出了事情,打板子的时候总是少不了人力资源部。因为老板说了,工作没做好,就是你们人力资源部没有把人管好。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不到位,才会使工作不到位。

作为HR管理者,你能清楚地描述出公司的核心战略、年度目标、季度重点、月度工作重心吗?

作为HR管理者,你知道老板最近最关切的事情是什么吗?你知道他为什么关切吗?你知道老板关注重点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着力点的调整提出了哪些要求吗?

作为HR管理者,你知道你们所处行业的竞争特点吗?你知道这种竞争特点对人才的招聘、配置、使用、激励的要求是什么吗?

你知道你们公司的战略重点的调整对你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的变动提出了哪些要求吗?你知道你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哪些职能领域的工作特点和人才供求情况吗?

你知道公司所在的行业或关联行业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吗?你知道这些事情会对公司运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吗?

你能清楚地说出公司产品/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吗? 你了解行业内最新的人力资源动态和变化趋势吗?你知道自己要事先做些什么工作,从而能够化解困境或未雨绸缪吗?

说实话,如果你不能回答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认真想过上述这些问题,你就不可能想老板所想、急老板所急,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就不可能成为“战略”合伙伙伴。而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你不断地被老板批评,而自己还总是不明就里地在那里重复纠结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实际上,在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中处于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它的关键成功因素都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是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上就需要注重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需要提高流程设计、岗位分析、岗位设计的精确性,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而其薪酬设计上,就需要尽量提高可变工资的比例,提高激励性并减少固定成本支出。而对于创新型企业或部门来说,则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激发创意、尽快推陈出新。因此,灵活的工作描述、项目式的经常变换的团队工作方式,就成为其组织设计的重点。

比如,对于很多新型民营性创新企业来说,它们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行业是“先瞄准,后开枪”,创新型企业则由于要及时捕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所以他们往往是是“先开枪,后瞄准”。它们首先在意的是创新和创意,而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在这种企业中,传统的PDCA模式已经被“DCAP”模式取代。Do被放在了第一位,它们需要的是首先鼓励员工去尝试、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规划,从而形成可以实施的、可以固化下来并创造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最终形成P(Plan)。因此,在这种企业中做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教条地照搬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必须顺应创新企业的特点。

事实上,很多外企的优秀HR经理人“空降”到民营企业常常出现“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在成熟、规范的企业中适应了“螺丝钉”式的角色和“正规化”的打法,而不能完成向国内民企机会导向型发展模式下要求的“发动机”式的角色和“游击战”打法的转变。

掌握“业务”,成为直线管理者的好帮手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推行一些管理举措的时候总是得不到其它部门,特别是一线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还常常招来非议和反对呢?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你不能帮助他们创造价值,反而常常给他们“添乱”、“找事”、“惹麻烦”。如果你想真正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尊重,你就必须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从你的专业角度提供有价值的支持和帮助。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就需要你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熟悉他们的业务特点,知道他们的苦难、疾苦和诉求。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你深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去。

了解各部门业务的第一步是了解公司的业务。特别是公司的价值创造的链条和价值创造体系。正如招行行长马蔚华在清华MBA班上讲的“不知宏观者无以知微观”。你只有了解了公司业务的核心价值创造过程,知道公司的主价值创造链条和辅助价值创造环节分别是什么,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每个部门在整个公司的价值创造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知道他们的职责应该如何设置和开展才是对整个企业有效的。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和提升时,首先要梳理和分析他们的一、二级核心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各部门具体业务的深入了解、理解、领会和把握了。这样,你才可能对他们的工作有深刻了解,才能对他们的管理诉求感同身受。也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实现业绩。也正因如此,像麦当劳、海底捞这样一些优秀的企业才会要求他的经理们(包括HR经理们)都必须从服务组员工这种基层业务岗位做起。

当然,对业务的了解绝不仅仅是“亲自干”/轮岗体验这一种方法。HR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会议、报告、报表、产品说明、业务推广活动等多种渠道来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但是,我经常见到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的同行要么不愿意参加企业的经营分析会和绩效改进会,要么是对公司的业务促销活动“不感兴趣”,觉得和自己没关系,白白浪费了大量了解业务部门工作、同业务部门管理者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事实上,参加企业的各种经营会议、参与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不但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大有关系,而且还事关自己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为,如果没有对业务部门业务特点、人员状况的深入了解,制定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制度、工具、方法就难免会和现实脱节,进而招致直线部门的反感和抵制。比如,我们在对一些客户进行绩效管理辅导时就发现,他们的人力资源部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层级员工工作特点的不同,“一刀切”式地一律强制要求各部门、各员工都要签绩效合约、写工作日志,结果招来大家的一致不满。后来,我们建议他们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员工的工作特点进行改进,对那些工作内容不好量化、工作成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部门和员工实行合约制;对那些工作内容可以容易量化、工作成果当天就有显现的部门和员工实行计件制;并且,对不同层级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果的产出时间采用不同的绩效管理周期进行管理等改进建议。经过调整之后,大家发现绩效管理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帮助自己进

行自我管理、提升业绩的有效工作,不但怨言消失了,而且不少部门还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辅导下,摸索出了更多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小窍门”。

事实上,在优秀的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必须了解业务、参与业务,必须围绕业务开展工作早已内化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比如,华为的任职资格小组为了制订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他们会深入各办事处,和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的20名优秀销售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看他们怎么拜访客户,怎样谈判,最后订出一到五级的任职资格标准。不仅自觉付诸行动,这些优秀的企业还为人力源管理与业务密切结合,做出了制度规定和组织保障。比如,华为总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部和各系统的干部部之间实行的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的管理模式。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各系统的干部部只是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规范。各级干部部在行政上隶属与其所属的事业部或职能部门,本系统的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由该系统自行确定。因此,其人力资源实践就更加符合各业务系统的特点,也各切合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因而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语:脚踏实地创造价值

全球化、技术进步、消费者的变化,都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竞争对手可以模仿你的业务模式、照搬你的融资渠道、战略和技术,却不能复制你的组织能力。而帮助企业建立、维护和提高组织能力正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戴维?尤里奇教授07年在清华大学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时说,“只有大约50%的企业绩效处于管理层的控制之内,其他50%可能是源自政府、天气等不可控的因素。而在可控的企业绩效里,19%取决于HR人员的素质。”

在他看来,为了帮助企业塑造组织能力,优秀的HR管理者必须具备六种素质:可靠的实践家、文化的引导者、战略变革的建筑师、日常工作的战术家、业务的盟友,以及人才管理和组织的设计者。不难看出,这六大素质要求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了解你的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戴维教授的研究还是优秀企业的实践,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你只有立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了解企业、了解业务、了解各级“伙伴”的现实需求,脚踏实地地为他们完成工作、实现业绩提供切实有效的专业帮助,你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别无它途!别无捷径!

HR如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而不能采取正确行动的原因,又往往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动。因此,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求一下:人力资源部门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到底应该做什么?这些行为又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探究“战略合作伙伴”的内涵

要实现一个目标,首要的前提是什么?没错。是了解目标本身!所以,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战略合作伙伴”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战略合作伙伴”其实包括了三个关键词:战略、合作、伙伴。它的核心是“伙伴”,而这个伙伴又是有要求的:首先,它必须是“合作”的伙伴,其次,这个合作伙伴还是“战略性”的。因此,“战略性”与“合作”就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两大前提。

为了更好的明白我们凭什么才能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让我们先来一一解读一下这三个关键词。

“战略”。战略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应该知道企业发展的目标,而且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老板的高度、企业家的高度、最高管理者的高度)去看待这个目标。如果想在这个高度看企业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你对行业的发展、对行业与人才的关系、对行业人才的特性等宏观性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战略对应的要求是“洞察行业”。

“合作”。有效达成合作的最根本的前提是什么?是“了解”。没有深刻的了解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与我们的“伙伴”开展有效的合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工作特点,以及履行这些职责、开展这些流程、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的组织资源、制度资源、政策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合作对应的要求是“熟悉业务”。

“伙伴”。伙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们是一起的。你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一起来完成目标,实现业绩。所以,伙伴对应的要求是“提供有效的帮助”。

当然,提到伙伴,我们自然就不免会问:谁是我们的伙伴?答案很明确:就是企业中的“人”。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使命就是通过对企业中的“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因此,企业中的所有的人,上至老板、各级管理者,下至员工,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这样看来,“战略性合作伙伴”,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洞悉、理解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人才特点的基础上,为所有这些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支持、服务和帮助。而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就必须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伙伴”们提供“战略性”的“合作”。因此,下面,我们就对成就“战略性合作伙伴”的

两大前提:“战略性”与“合作”做一个讨论。

与老板“牵手”,在“战略”上合作

平常的工作中,经常听到有做HR的朋友向我诉苦,说最近又被老板批评了,还说,做HR的就是命苦,不管哪个部门、哪个领域出了事情,打板子的时候总是少不了人力资源部。因为老板说了,工作没做好,就是你们人力资源部没有把人管好。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不到位,才会使工作不到位。

作为HR管理者,你能清楚地描述出公司的核心战略、年度目标、季度重点、月度工作重心吗?

作为HR管理者,你知道老板最近最关切的事情是什么吗?你知道他为什么关切吗?你知道老板关注重点的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着力点的调整提出了哪些要求吗?

作为HR管理者,你知道你们所处行业的竞争特点吗?你知道这种竞争特点对人才的招聘、配置、使用、激励的要求是什么吗?

你知道你们公司的战略重点的调整对你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的变动提出了哪些要求吗?你知道你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哪些职能领域的工作特点和人才供求情况吗?

你知道公司所在的行业或关联行业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吗?你知道这些事情会对公司运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吗?

你能清楚地说出公司产品/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吗? 你了解行业内最新的人力资源动态和变化趋势吗?你知道自己要事先做些什么工作,从而能够化解困境或未雨绸缪吗?

说实话,如果你不能回答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认真想过上述这些问题,你就不可能想老板所想、急老板所急,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就不可能成为“战略”合伙伙伴。而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你不断地被老板批评,而自己还总是不明就里地在那里重复纠结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实际上,在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中处于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它的关键成功因素都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是其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上就需要注重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需要提高流程设计、岗位分析、岗位设计的精确性,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而其薪酬设计上,就需要尽量提高可变工资的比例,提高激励性并减少固定成本支出。而对于创新型企业或部门来说,则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激发创意、尽快推陈出新。因此,灵活的工作描述、项目式的经常变换的团队工作方式,就成为其组织设计的重点。

比如,对于很多新型民营性创新企业来说,它们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行业是“先瞄准,后开枪”,创新型企业则由于要及时捕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所以他们往往是是“先开枪,后瞄准”。它们首先在意的是创新和创意,而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在这种企业中,传统的PDCA模式已经被“DCAP”模式取代。Do被放在了第一位,它们需要的是首先鼓励员工去尝试、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规划,从而形成可以实施的、可以固化下来并创造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最终形成P(Plan)。因此,在这种企业中做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教条地照搬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必须顺应创新企业的特点。

事实上,很多外企的优秀HR经理人“空降”到民营企业常常出现“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在成熟、规范的企业中适应了“螺丝钉”式的角色和“正规化”的打法,而不能完成向国内民企机会导向型发展模式下要求的“发动机”式的角色和“游击战”打法的转变。

掌握“业务”,成为直线管理者的好帮手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推行一些管理举措的时候总是得不到其它部门,特别是一线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还常常招来非议和反对呢?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你不能帮助他们创造价值,反而常常给他们“添乱”、“找事”、“惹麻烦”。如果你想真正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赢得他们的认可与尊重,你就必须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从你的专业角度提供有价值的支持和帮助。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就需要你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熟悉他们的业务特点,知道他们的苦难、疾苦和诉求。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你深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去。

了解各部门业务的第一步是了解公司的业务。特别是公司的价值创造的链条和价值创造体系。正如招行行长马蔚华在清华MBA班上讲的“不知宏观者无以知微观”。你只有了解了公司业务的核心价值创造过程,知道公司的主价值创造链条和辅助价值创造环节分别是什么,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每个部门在整个公司的价值创造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知道他们的职责应该如何设置和开展才是对整个企业有效的。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和提升时,首先要梳理和分析他们的一、二级核心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各部门具体业务的深入了解、理解、领会和把握了。这样,你才可能对他们的工作有深刻了解,才能对他们的管理诉求感同身受。也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实现业绩。也正因如此,像麦当劳、海底捞这样一些优秀的企业才会要求他的经理们(包括HR经理们)都必须从服务组员工这种基层业务岗位做起。

当然,对业务的了解绝不仅仅是“亲自干”/轮岗体验这一种方法。HR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会议、报告、报表、产品说明、业务推广活动等多种渠道来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但是,我经常见到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的同行要么不愿意参加企业的经营分析会和绩效改进会,要么是对公司的业务促销活动“不感兴趣”,觉得和自己没关系,白白浪费了大量了解业务部门工作、同业务部门管理者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事实上,参加企业的各种经营会议、参与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不但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大有关系,而且还事关自己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为,如果没有对业务部门业务特点、人员状况的深入了解,制定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制度、工具、方法就难免会和现实脱节,进而招致直线部门的反感和抵制。比如,我们在对一些客户进行绩效管理辅导时就发现,他们的人力资源部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层级员工工作特点的不同,“一刀切”式地一律强制要求各部门、各员工都要签绩效合约、写工作日志,结果招来大家的一致不满。后来,我们建议他们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员工的工作特点进行改进,对那些工作内容不好量化、工作成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部门和员工实行合约制;对那些工作内容可以容易量化、工作成果当天就有显现的部门和员工实行计件制;并且,对不同层级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果的产出时间采用不同的绩效管理周期进行管理等改进建议。经过调整之后,大家发现绩效管理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帮助自己进

行自我管理、提升业绩的有效工作,不但怨言消失了,而且不少部门还在人力资源部门的辅导下,摸索出了更多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小窍门”。

事实上,在优秀的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必须了解业务、参与业务,必须围绕业务开展工作早已内化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比如,华为的任职资格小组为了制订销售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他们会深入各办事处,和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的20名优秀销售人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看他们怎么拜访客户,怎样谈判,最后订出一到五级的任职资格标准。不仅自觉付诸行动,这些优秀的企业还为人力源管理与业务密切结合,做出了制度规定和组织保障。比如,华为总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部和各系统的干部部之间实行的是“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的管理模式。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各系统的干部部只是进行专业的指导和规范。各级干部部在行政上隶属与其所属的事业部或职能部门,本系统的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由该系统自行确定。因此,其人力资源实践就更加符合各业务系统的特点,也各切合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因而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语:脚踏实地创造价值

全球化、技术进步、消费者的变化,都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竞争对手可以模仿你的业务模式、照搬你的融资渠道、战略和技术,却不能复制你的组织能力。而帮助企业建立、维护和提高组织能力正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戴维?尤里奇教授07年在清华大学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时说,“只有大约50%的企业绩效处于管理层的控制之内,其他50%可能是源自政府、天气等不可控的因素。而在可控的企业绩效里,19%取决于HR人员的素质。”

在他看来,为了帮助企业塑造组织能力,优秀的HR管理者必须具备六种素质:可靠的实践家、文化的引导者、战略变革的建筑师、日常工作的战术家、业务的盟友,以及人才管理和组织的设计者。不难看出,这六大素质要求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了解你的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戴维教授的研究还是优秀企业的实践,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你只有立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了解企业、了解业务、了解各级“伙伴”的现实需求,脚踏实地地为他们完成工作、实现业绩提供切实有效的专业帮助,你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别无它途!别无捷径!


相关文章

  • 战略管理重点
  • 第1章 战略管理和竞争力 1.什么是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以及战略管理过程? ①当公司成功制定并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时,它就可以获得战略竞争力. ②超额利润是指超出投资者期望的可以在其他相同分险投资项目中获取的利润. ③战略就是用 ...查看


  • 谈谈你对如何构建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 如何构建未来中美关系 在2012可以说是世界大选年的时间里,中国也更换了新的领导集体,面对新的领导集体,一个关注的焦点自然是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美国作为头号强国也不得不考虑与之的关系.而 ...查看


  • [中国-东盟]未来十年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广西战略功能[北部湾特区]
  • [中国-东盟]未来十年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广西战略功能[北部湾特区] 2014-04-04 北部湾特区 更多北部湾内容请添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部湾特区] 过去10年,广西勇于担当起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角色与功能,走出了一条全方位开放驱动 ...查看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2005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9580-2004 2004-08-30 发布 2005-01-01 实施 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 ...查看


  • 论21世纪的企业战略管理
  • <经济问题>2006年第4期 Apr1,2006 No14 论21世纪的企业战略管理 赵延 ,雷 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合肥 230026) 摘 要:以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改变了战略管理的背景和范式.以工业经济时代 ...查看


  • 华为优秀实践:HRBP工作方法与实践
  • 华为优秀实践:HRBP 工作方法与实践 ---- 人力资源成为业务合作伙伴 [课程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和公司经营的日趋复杂,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定位和价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不仅希望人力资源能够做好现有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还希望 ...查看


  • 大客户如何分类
  • 大客户如何分类 http://www.chinacrane.net 2008-11-5 中国起重机械网 浏览: 1782 大客户:其一客户范围大,包括企业的分销商.经销商.批发商和代理商:其二指客户的价值大,不同的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差异很 ...查看


  • 长江经济带如何与"一带一路"贯通
  •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自然区位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条件,是我国贯通战略的"一带一路"的交会点.也是贯通战略中的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 ...查看


  • "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中国成功让美国告别世界霸主地位
  • 祖国的兴起,让我们成了新的挑战者.2012年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就是美国成功打压挑战者的最新尝试.这两个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事件,虽没能造成资本从中国大量外流,但却起码部分达到了美国人的目标,直接导致两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