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企业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物流企业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2010年10月18日国家“十二五”规划正是通过,将发展物流产业链作

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物流产业即将借着国家的政策

支持走上新的发展阶段。但令我们担忧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化背景下,我国

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必将是风险的增大。如何预防和规避物流风险,

使我国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虽然前面有关风险的研究已有许多,但他们大都

从某个局部研究,缺乏整体性,本文主要是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从客户管理,

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企业之间的合作,三个方面来说明。文章先是引出要研究的

话题,然后就三个方面分别对物流企业运营风险作了说明,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用

的结论和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Abstruct: As the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 saying: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is one of our country ’s ten pillar industries. That means our country’s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go on a new developing period. What worries us most is that

logistics industry’s developing will company with the extend of risk. But how to

predicting and avoiding the logistics risk , giving our logistics industry a quick

developing session . There exist some explore on logistics risk , though ,but

most of which are exploded from a part., lacking of entire points. This article

aimed at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inside workers management

and the co operate between companies. At first , let out the topic from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s. Then, analysis the logistics operating risk from three

aspects. Finally, put out some conclusions and get some new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关键词: 物流 风险 管理

一 客户管理

置身于知济浪潮.电于商务遥渐成为企业通用的经营模式。而这种经营模式

的变迁,无时不刻不在召唤着管理经营或者说理念的飞跃。以客户为核心,新的

时代对企业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

要求。所谓CRM,简单的说就是吸引井保持有经济价值的客户[1]。

企业只有关注客户服务的目的才能制定衡量基本服务绩效的内部标准。在供

应链背景下,物流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在第一时间将事情做完做好,这是企业全面

质量管理(TQM)[2]的延伸。基本物流服务的最高层次是实现完美订单,这种

完美订单模式将数量准确、型号无误、与发票相符的产品及时地、完好无损地发

送到正确的地点并被客户妥善接收,这需要企业实现零缺陷承诺的物流运作。一

个完美的订单可以评估企业全部整合的物流绩效的有效性,衡量一张订单是否准

确无误地通过了订单管理程序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订单进入、信用清算、库存可

用性、精确的分拣、准时装货以及不折不扣地付款等等。实际上,客户也许可以

通过十多种不同的物流服务衡量标准来评估一个完美订单,如表1 所示。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物流服务的理念就是令顾客满意

[4]。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优质服务源于客户的满意,或者说,源

于对客户不满意结果的避免。与客户满意紧密相关的是客户认同的服务质量。客

户对服务质量的理解常常基于其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认同,不同的客户会产生不

同的感知服务质量,因此,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是由客户的认同服务质量决定

的,而认同服务质量是由服务过程中的客户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决定的。

服务提供者构想的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来源

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主观看法、客户间个体差异等等。如图1[5] 所示,服务质

量是

由客户来衡量和评估的。

显然,当客户与供应商进行交易时,客户都有许多期望,不仅包括一般的对

物流运作的期望,还包括对沟通、可信度、安全性、详细了解客户以及供应商运

作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期望。从供应链物流的角度而言,客户期望

的含义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客户通常是由多个功能部门和个体组成的商业机构,

他们对服务绩效评估标准的优先顺序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说对这些标准有着各不

相同的期望。例如,有人可能注重供应商的反应性,期望供应商能快速地处理订

购货物状况的查询;而有的人则可能更关心供应商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交货要求,

能否做到按时交货。供应商要满足客户的期望,就必须对这些期望的形成过程进

行深入研究。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物流企业不

可能在服务上做得尽善尽美,所以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即使已得

到满意服务的客户并不一定忠诚于该企业,他们仍然可以选择与企业的竞争对手

做生意。这是因为,他们希望竞争对手能够提供同这个企业相同甚至比这个企业

更高水平的服务。长久以来,企业一直认为满意的客户就是对其忠诚的客户,然

而,事实上,许多期望已得到满足并获得满意服务的客户仍然有可能光顾企业的

竞争对手。因此物流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增强自己吸引并留住行业中最

忠诚客户的能力,并不断预测顾客需求的潜在变化和改善企业的服务性价水平。

二.企业内部员工管理

1. 组织结构不合理

混合组织是当今社会新近诞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

了新的机遇[6],它虽有有可能克服单一型组织(传统组织)在经营效率、资源

稀缺和设施不足等方面的劣势,进而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风险分担等优势[7]

但在一个混合组织中,一方面来自不同母体的技术之间很难完全契合,可能重叠、

交叉甚至反向;同时,技术与新组织的其他要素短期内也难以产生较强的亲合力。

于是,技术的作用方向就会表现出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混合组织成长中,技术

可能是一个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因此,实践中必须针对混合组织的目

标和功能,对技术进行鉴别和重构。

一般认为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技术子系统、系统环境、组织规

模和作业复杂性[8]。技术作为组织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为一定的目标和价值服

务的,同时又对组织结构和社会心理产生影响。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组织中,通过不

断的适应、调整和改造,技术在组织中发生作用的方向、方式、程度、范围等都

演变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并与组织中的其他要素(子系统)产生了适应—依赖

关系[9]。但在一个混合组织中,一方面来自不同母体的技术之间很难完全契合,

可能重叠、交叉甚至反向;同时,技术与新组织的其他要素短期内也难以产生较强

的亲合力。于是,技术的作用方向就会表现出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混合组织成

长中,技术可能是一个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因此,实践中必须针对混

合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对技术进行鉴别和重构。系统环境即使差异不大也至少不

会比单一的组织环境简单。至于组织规模和作业复杂性无疑远大于单一组织。这

必将促使混合组织的结构向多维性和复杂性演进,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

一,更多的行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组织结构从而表现出多元性;第二,更大的规

模使组织活动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决策、指挥、监督、协调都更耗费成本;第三,

更复杂的作业使组织产生更多的管理者和参谋人员,进而导致协调困难,并总是

通过增加组织层次或部门等结构差异化策略去化解,于是混合组织的结构复杂性

不言而喻[10]。

治理问题在混合组织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很多文献对此都有所涉及。有的学者

强调混合组织治理结构的特殊性[11],也有学者更加重视治理机制问题[12]~[13], 还

有的专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合组织的绩效与治理的关系方面[14]~[15]不过,仅就现

有的文献看,与其说混合组织治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如说是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

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2. 员工激励机制不合理

知识型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建立健全一个能够有效吸引、留

住、培养和激励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国内

外不少学者研究知识型人才与非知识型人才差异性,总体而言,与非知识型人才

相比,知识型人才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

的特殊性。创新能力是知识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知识型人才兼具知识性、创造

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16]。我国物流高端人才缺口大,许多物流人士大多

是半路出家,因此做好高端物流人才管理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非常重要。我认为

在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之前要做好以下两点;

①为了减少人才流失率,在引进新知识型人才时就应严格挑选程序,制订合理

挑选标准,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气质、性格、能力、态度、兴趣和行为与组织是否

匹配,进行基于组织文化的知识型人才招聘过程,因为调查研究表明,几乎80 %

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招募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流失的人才不能

适应工作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该组织的文化。

②建设良好地育才环境,加强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知识人才的激励原则。上个世纪中

叶,西方出现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17],对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最为广泛,这些理论通常被称为“西方传

统的激励理论”。 中外管理学家基于不同的激励理论都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模型,

如波特和劳勒模型等,在国内有管理学家提出人的行为与动力模型[18]等,结合

知识型人才特征,提出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如图2 [19]所示。

图2 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

根据激励模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人才进行激励,如尊重信任激励、

个性差异激励、全面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激励和组织文化激励等。

三.企业合作风险

在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中,信息和市场是不完全的,在这种

情况下缔结的合约也是不完全的。不完全合约存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语

言的限制;2)疏忽;3)解决契约纠纷的高成本;4)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弱或强的不

可缔约性;5)喜欢合作的倾向[20]。

如果合约是不完全的,就暗含了合约纠纷和违约的契机。经济学家将前3 种

原因引发的不完全合约称为“通常意义上的”不完全合约。如果假定存在一个公

正的法律体系,能便利私人定约,并运用通用政治原则,那么,法庭可以完善这类

不完全合约,或者可以通过再协商及一些其他方法来完善此合约。但对于后2 种

原因引发的不完全合约,即“注定不完全”合约,法庭无法判断,经济理论和法理

对其均没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或解决方案。当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太高所产生的信

息不完全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

一个“注定不完全合约”就产生了。银行和企业间签定的贷款合约就是典型的“注

定不完全合约”,这一点可以从合约的一些特点中明显的看出来[21]。由于和

作不善等原因而产生信用危机[22],它会给企业间的合作带来风险,使企业蒙

受损失,我们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23]~[24]。

一般地,企业信用危机可分为开始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管理评价等

几个阶段 (图3)。不同阶段的损害程度不同,管理内容也不一样[25]。 1 信用危机开始阶段的管理。信用危机开始阶段指出现企业信用危机征兆

到感知到信用危机产生损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信用问题缺乏警

惕性和敏感性,通常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能在这个阶段感知到信用危

机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防止信用危机的发生或使损失降到最低的

程度。此阶段管理的重点是设法阻止信用危机的发生或控制危机发生的强度,或

者延缓信用危机发生的时间。要增强企业信用危机的意识,充分利用信用危机预

警系统,监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征兆,防止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图3 企业信用危机管理的阶段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设法防止信用危机的爆发。

(2)延迟信用危机爆发。 (3)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信用危机造成的损失。

2 信用危机反应阶段的管理。当信用危机爆发后,企业就应进入信用危机反应阶

段的管理,即对信用危机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

在这个阶段可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迅速建立有效的信用危机反应机构。

(2)果断隔离信用危机。 (3)分析信用危机的关键原因,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取解

决行动。 (4)综合运用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并将其投入到解决信用危机中去。

3 信用危机恢复阶段的管理。信用危机恢复阶段指经过信用危机反应阶段的行

动,企业有效地控

制了信用危机的负面影响,信用状况得以改善并逐步恢复正常的过程。

此阶段应着重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明确信用危机恢复的目的在于重新构

建信用,恢复公众对企业的信任,重新树立信誉,使企业得以生存和永续发展;(2)

成立信用危机恢复机构,负责制订信用危机恢复计划,组织信用危机恢复计划的

实施与控制;(3)收集相关信息并统一对外公布,防止有害信息干扰危机恢复过

程。

4 信用危机管理评价。企业还应该对信用危机管理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将信用

危机管理的结果与信用危机管理的目标加以比较,找出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提

高企业预防和处理信用危机的能力,防止信用危机的重演。

虽然信用危机危害很大,但它是可以预见并可以控制的。因此,建立企业信用

危机的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企业领导人员应十分重视信用

建设,一旦出现了信用危机,应及时分析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因素,把信用危机问题

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防止信用危机失控而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四.结论及展望

从上面的一系列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企业的风险同时来自内部和外

部,但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很大部分来自身,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重视从企业内

部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物流物流企业

更好地发挥作用。虽然本次学习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但在风险研究过程中没

考虑整个供应链等其他方面,这将是另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五.参考文献

[1] Romano N C.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A].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IS 2000)[c].Long beach,California.USA.2000:811~819.

[2] 魏延军.权变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版.

[3]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供应链物流管理.

[4] Sharma,Arun, Dhruv Grewal ;and Michael Levy.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Logistics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6,no.2,1995

[5] 单宝玲,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 天津工业大学工商

学院,天津市300384

[6] Mitronen ,Lasse .Management of hybrid organizations :a case study

inretailing[J] .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 003 ,32( 5) :4 19-429

[7] Koppell J G S .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alignment of interests: the case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1 ,6

1(4):468-482 .

[8] 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J]. .社会

学研究,2001,(1):89-100.

[9] Perrow C . Complex organizations : a critical essay[M].Glenview ,Illinois :

Scott ,1979 .

[10]Koppell J G S .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alignment of interests:the case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J]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1, 6

1(4):468-482 .

[11]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

[12]Steier L . Confounding market and hierarchy in venture capital governance:

the canadian 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 , 35 (4): 511-535 .

[13]Cuervo A .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 plea for less code of good

governance and more market control [C].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 2 002 .

[14]Coles JW, McWilliams VB, Sen N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2 007 ,

27:23-50 .

[15]Ho S S M,Wong K S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 2001 ,10 :139-156 .

[16]彼得·F·德鲁克,等. 知识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 赵文明.黄成儒. 百年管理思想精要[M] .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

社,2003.

[18]席酉民.管理研究[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

[19]张向前.知识型人才及其激励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20] 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

究,2003,(4):22~30.

[21]彭丹.不完全合约下的企业违约行为剖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22]韩国丽.企业信用危机的预警及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3]朱德武. 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

社,2002 .

[24]苏伟论. 危机管理———现代企业实务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纺织出

版社,2000 .

[25]高民杰,袁兴林. 企业危机预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

关于物流企业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2010年10月18日国家“十二五”规划正是通过,将发展物流产业链作

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物流产业即将借着国家的政策

支持走上新的发展阶段。但令我们担忧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化背景下,我国

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必将是风险的增大。如何预防和规避物流风险,

使我国物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虽然前面有关风险的研究已有许多,但他们大都

从某个局部研究,缺乏整体性,本文主要是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从客户管理,

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企业之间的合作,三个方面来说明。文章先是引出要研究的

话题,然后就三个方面分别对物流企业运营风险作了说明,最后得出了一些有用

的结论和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Abstruct: As the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 saying: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is one of our country ’s ten pillar industries. That means our country’s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go on a new developing period. What worries us most is that

logistics industry’s developing will company with the extend of risk. But how to

predicting and avoiding the logistics risk , giving our logistics industry a quick

developing session . There exist some explore on logistics risk , though ,but

most of which are exploded from a part., lacking of entire points. This article

aimed at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inside workers management

and the co operate between companies. At first , let out the topic from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s. Then, analysis the logistics operating risk from three

aspects. Finally, put out some conclusions and get some new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关键词: 物流 风险 管理

一 客户管理

置身于知济浪潮.电于商务遥渐成为企业通用的经营模式。而这种经营模式

的变迁,无时不刻不在召唤着管理经营或者说理念的飞跃。以客户为核心,新的

时代对企业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

要求。所谓CRM,简单的说就是吸引井保持有经济价值的客户[1]。

企业只有关注客户服务的目的才能制定衡量基本服务绩效的内部标准。在供

应链背景下,物流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在第一时间将事情做完做好,这是企业全面

质量管理(TQM)[2]的延伸。基本物流服务的最高层次是实现完美订单,这种

完美订单模式将数量准确、型号无误、与发票相符的产品及时地、完好无损地发

送到正确的地点并被客户妥善接收,这需要企业实现零缺陷承诺的物流运作。一

个完美的订单可以评估企业全部整合的物流绩效的有效性,衡量一张订单是否准

确无误地通过了订单管理程序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订单进入、信用清算、库存可

用性、精确的分拣、准时装货以及不折不扣地付款等等。实际上,客户也许可以

通过十多种不同的物流服务衡量标准来评估一个完美订单,如表1 所示。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物流服务的理念就是令顾客满意

[4]。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优质服务源于客户的满意,或者说,源

于对客户不满意结果的避免。与客户满意紧密相关的是客户认同的服务质量。客

户对服务质量的理解常常基于其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认同,不同的客户会产生不

同的感知服务质量,因此,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是由客户的认同服务质量决定

的,而认同服务质量是由服务过程中的客户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决定的。

服务提供者构想的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的服务质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来源

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主观看法、客户间个体差异等等。如图1[5] 所示,服务质

量是

由客户来衡量和评估的。

显然,当客户与供应商进行交易时,客户都有许多期望,不仅包括一般的对

物流运作的期望,还包括对沟通、可信度、安全性、详细了解客户以及供应商运

作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期望。从供应链物流的角度而言,客户期望

的含义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客户通常是由多个功能部门和个体组成的商业机构,

他们对服务绩效评估标准的优先顺序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说对这些标准有着各不

相同的期望。例如,有人可能注重供应商的反应性,期望供应商能快速地处理订

购货物状况的查询;而有的人则可能更关心供应商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交货要求,

能否做到按时交货。供应商要满足客户的期望,就必须对这些期望的形成过程进

行深入研究。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由于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物流企业不

可能在服务上做得尽善尽美,所以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存在很大风险,即使已得

到满意服务的客户并不一定忠诚于该企业,他们仍然可以选择与企业的竞争对手

做生意。这是因为,他们希望竞争对手能够提供同这个企业相同甚至比这个企业

更高水平的服务。长久以来,企业一直认为满意的客户就是对其忠诚的客户,然

而,事实上,许多期望已得到满足并获得满意服务的客户仍然有可能光顾企业的

竞争对手。因此物流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增强自己吸引并留住行业中最

忠诚客户的能力,并不断预测顾客需求的潜在变化和改善企业的服务性价水平。

二.企业内部员工管理

1. 组织结构不合理

混合组织是当今社会新近诞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

了新的机遇[6],它虽有有可能克服单一型组织(传统组织)在经营效率、资源

稀缺和设施不足等方面的劣势,进而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风险分担等优势[7]

但在一个混合组织中,一方面来自不同母体的技术之间很难完全契合,可能重叠、

交叉甚至反向;同时,技术与新组织的其他要素短期内也难以产生较强的亲合力。

于是,技术的作用方向就会表现出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混合组织成长中,技术

可能是一个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因此,实践中必须针对混合组织的目

标和功能,对技术进行鉴别和重构。

一般认为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技术子系统、系统环境、组织规

模和作业复杂性[8]。技术作为组织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为一定的目标和价值服

务的,同时又对组织结构和社会心理产生影响。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组织中,通过不

断的适应、调整和改造,技术在组织中发生作用的方向、方式、程度、范围等都

演变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并与组织中的其他要素(子系统)产生了适应—依赖

关系[9]。但在一个混合组织中,一方面来自不同母体的技术之间很难完全契合,

可能重叠、交叉甚至反向;同时,技术与新组织的其他要素短期内也难以产生较强

的亲合力。于是,技术的作用方向就会表现出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混合组织成

长中,技术可能是一个积极因素,也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因此,实践中必须针对混

合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对技术进行鉴别和重构。系统环境即使差异不大也至少不

会比单一的组织环境简单。至于组织规模和作业复杂性无疑远大于单一组织。这

必将促使混合组织的结构向多维性和复杂性演进,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

一,更多的行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组织结构从而表现出多元性;第二,更大的规

模使组织活动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决策、指挥、监督、协调都更耗费成本;第三,

更复杂的作业使组织产生更多的管理者和参谋人员,进而导致协调困难,并总是

通过增加组织层次或部门等结构差异化策略去化解,于是混合组织的结构复杂性

不言而喻[10]。

治理问题在混合组织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很多文献对此都有所涉及。有的学者

强调混合组织治理结构的特殊性[11],也有学者更加重视治理机制问题[12]~[13], 还

有的专家将注意力集中在混合组织的绩效与治理的关系方面[14]~[15]不过,仅就现

有的文献看,与其说混合组织治理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不如说是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该

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2. 员工激励机制不合理

知识型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建立健全一个能够有效吸引、留

住、培养和激励知识型人才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国内

外不少学者研究知识型人才与非知识型人才差异性,总体而言,与非知识型人才

相比,知识型人才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

的特殊性。创新能力是知识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知识型人才兼具知识性、创造

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16]。我国物流高端人才缺口大,许多物流人士大多

是半路出家,因此做好高端物流人才管理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非常重要。我认为

在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之前要做好以下两点;

①为了减少人才流失率,在引进新知识型人才时就应严格挑选程序,制订合理

挑选标准,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气质、性格、能力、态度、兴趣和行为与组织是否

匹配,进行基于组织文化的知识型人才招聘过程,因为调查研究表明,几乎80 %

的知识型人才流动与招募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流失的人才不能

适应工作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该组织的文化。

②建设良好地育才环境,加强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知识人才的激励原则。上个世纪中

叶,西方出现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17],对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最为广泛,这些理论通常被称为“西方传

统的激励理论”。 中外管理学家基于不同的激励理论都提出了不同的激励模型,

如波特和劳勒模型等,在国内有管理学家提出人的行为与动力模型[18]等,结合

知识型人才特征,提出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如图2 [19]所示。

图2 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

根据激励模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人才进行激励,如尊重信任激励、

个性差异激励、全面薪酬激励、职业发展激励和组织文化激励等。

三.企业合作风险

在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中,信息和市场是不完全的,在这种

情况下缔结的合约也是不完全的。不完全合约存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语

言的限制;2)疏忽;3)解决契约纠纷的高成本;4)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弱或强的不

可缔约性;5)喜欢合作的倾向[20]。

如果合约是不完全的,就暗含了合约纠纷和违约的契机。经济学家将前3 种

原因引发的不完全合约称为“通常意义上的”不完全合约。如果假定存在一个公

正的法律体系,能便利私人定约,并运用通用政治原则,那么,法庭可以完善这类

不完全合约,或者可以通过再协商及一些其他方法来完善此合约。但对于后2 种

原因引发的不完全合约,即“注定不完全”合约,法庭无法判断,经济理论和法理

对其均没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或解决方案。当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太高所产生的信

息不完全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

一个“注定不完全合约”就产生了。银行和企业间签定的贷款合约就是典型的“注

定不完全合约”,这一点可以从合约的一些特点中明显的看出来[21]。由于和

作不善等原因而产生信用危机[22],它会给企业间的合作带来风险,使企业蒙

受损失,我们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23]~[24]。

一般地,企业信用危机可分为开始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管理评价等

几个阶段 (图3)。不同阶段的损害程度不同,管理内容也不一样[25]。 1 信用危机开始阶段的管理。信用危机开始阶段指出现企业信用危机征兆

到感知到信用危机产生损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信用问题缺乏警

惕性和敏感性,通常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能在这个阶段感知到信用危

机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防止信用危机的发生或使损失降到最低的

程度。此阶段管理的重点是设法阻止信用危机的发生或控制危机发生的强度,或

者延缓信用危机发生的时间。要增强企业信用危机的意识,充分利用信用危机预

警系统,监测企业信用危机的征兆,防止其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图3 企业信用危机管理的阶段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设法防止信用危机的爆发。

(2)延迟信用危机爆发。 (3)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信用危机造成的损失。

2 信用危机反应阶段的管理。当信用危机爆发后,企业就应进入信用危机反应阶

段的管理,即对信用危机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

在这个阶段可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迅速建立有效的信用危机反应机构。

(2)果断隔离信用危机。 (3)分析信用危机的关键原因,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取解

决行动。 (4)综合运用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并将其投入到解决信用危机中去。

3 信用危机恢复阶段的管理。信用危机恢复阶段指经过信用危机反应阶段的行

动,企业有效地控

制了信用危机的负面影响,信用状况得以改善并逐步恢复正常的过程。

此阶段应着重采取的管理措施有:(1)明确信用危机恢复的目的在于重新构

建信用,恢复公众对企业的信任,重新树立信誉,使企业得以生存和永续发展;(2)

成立信用危机恢复机构,负责制订信用危机恢复计划,组织信用危机恢复计划的

实施与控制;(3)收集相关信息并统一对外公布,防止有害信息干扰危机恢复过

程。

4 信用危机管理评价。企业还应该对信用危机管理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将信用

危机管理的结果与信用危机管理的目标加以比较,找出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提

高企业预防和处理信用危机的能力,防止信用危机的重演。

虽然信用危机危害很大,但它是可以预见并可以控制的。因此,建立企业信用

危机的预警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企业领导人员应十分重视信用

建设,一旦出现了信用危机,应及时分析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因素,把信用危机问题

解决在萌芽状态中,防止信用危机失控而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四.结论及展望

从上面的一系列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物流企业的风险同时来自内部和外

部,但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很大部分来自身,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重视从企业内

部加强风险管理,增强企业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物流物流企业

更好地发挥作用。虽然本次学习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但在风险研究过程中没

考虑整个供应链等其他方面,这将是另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

五.参考文献

[1] Romano N C.Customer relations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A].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IS 2000)[c].Long beach,California.USA.2000:811~819.

[2] 魏延军.权变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版.

[3]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供应链物流管理.

[4] Sharma,Arun, Dhruv Grewal ;and Michael Levy.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Logistics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6,no.2,1995

[5] 单宝玲,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 天津工业大学工商

学院,天津市300384

[6] Mitronen ,Lasse .Management of hybrid organizations :a case study

inretailing[J] .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 003 ,32( 5) :4 19-429

[7] Koppell J G S .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alignment of interests: the case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1 ,6

1(4):468-482 .

[8] 熊跃根.转型经济国家中“第三部门”发展对中国现实的解释[J]. .社会

学研究,2001,(1):89-100.

[9] Perrow C . Complex organizations : a critical essay[M].Glenview ,Illinois :

Scott ,1979 .

[10]Koppell J G S .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alignment of interests:the case

of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J] .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1, 6

1(4):468-482 .

[11]席恒.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

[12]Steier L . Confounding market and hierarchy in venture capital governance:

the canadian 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 , 35 (4): 511-535 .

[13]Cuervo A .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 plea for less code of good

governance and more market control [C].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 2 002 .

[14]Coles JW, McWilliams VB, Sen N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2 007 ,

27:23-50 .

[15]Ho S S M,Wong K S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 2001 ,10 :139-156 .

[16]彼得·F·德鲁克,等. 知识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7] 赵文明.黄成儒. 百年管理思想精要[M] . 北京: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

社,2003.

[18]席酉民.管理研究[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

[19]张向前.知识型人才及其激励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20] 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以订单农业为例[J].经济研

究,2003,(4):22~30.

[21]彭丹.不完全合约下的企业违约行为剖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22]韩国丽.企业信用危机的预警及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3]朱德武. 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

社,2002 .

[24]苏伟论. 危机管理———现代企业实务管理手册[M]. 北京:中国纺织出

版社,2000 .

[25]高民杰,袁兴林. 企业危机预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


相关文章

  • 物流地产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物流地产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 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2030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 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导读: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农村物流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市场化转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与城市物流不同,农村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发展 ...查看


  • 2016年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研究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5870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 ...查看


  • 2017年北京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2017年中国北京物流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 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205955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北京物流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北京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现状及发展前景报告 凯德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www.cnkaide.com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 ...查看


  • 2016年港口物流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9918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2010届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XXXX的物流政策分析--以深圳物流 ...查看


  • 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咨询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6年食品电子商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食品电子商务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 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2807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