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编制说明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加快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依据部颁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

一、指导思想

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各级各类小学。标准设置了三种配备方案,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各级各类小学应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提高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三、装备项目

1、本标准涵盖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探究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生物园地、小气象站、图书馆(室)、运动场所及校园网络系统装备标准。

2、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要与学校建设同步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四、技术依据

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和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037号)、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 规程(修订) 》(教基(2003)5号)、《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3、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按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的通知》(教基[2001]347号)、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2002]353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网络信息过滤系统安装工作的通知》(教办技装[2006]146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五、装备要求

1、同一学科实验室、仪器室和准备室应设置在同一楼层,相通相连,便于管理和使用。 2、数学科学仪器按照《河南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备。

3、“配备数量”中带“( )”的为选配。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选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等实际情况,选配相应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六、省教育厅将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适时对《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加以完善、补充,以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领导小组成员:景泽强 朱荣甫 乔景兰 樊爱民 工作小组成员:仝志贤 王俊柯 张建松 张爱平 郑宏亮

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指标及设置分类表

说明:1、2轨(每年级2个平行班)以下参照2轨,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 7~8 轨参照8轨。8轨以上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实验室和功能教室数量。2、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与电子备课室可合并设置。3、语音教室可由具备视听功能的其它室(如计算机教室 )代替。4、4轨以下的学校科学探究室可选配。 5、设置分类栏目一、二、三分别为配备方案一、配备方案二、配备方案三分别提出的配备要求,其中基本配置为必配,规划建议为选配。 6、多媒体教室使用面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1、采光:应保证实验室(楼) 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 2、照明:

(1)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

(2)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300 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500 Lx,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 (3)实验室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平均照度的要求。灯具悬挂高

度距实验台面不应低于1700mm ,不得用裸灯。 3、遮光:窗户宜安装窗帘。

4、温度:室内温度16~28℃为宜,应因地制宜地设置采暖和降温设施。

5、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或排气扇强制排风,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采用排风扇换气,换气次数应不低于4次/小时。

6、噪声: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5分贝。

7、供电指标:执行教育部《实验室设备 电源》标准。 8、供水: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 。 9、安全: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10、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一、科学实验室/探究室

科学(3~6年级)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科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科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科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科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科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它包含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办公室)等配套设施。

(一) 科学实验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置供排水系统。教师演示台设置供排水;学生部分有两种方式:一种设置在学生实验桌(台)、一种设置在教室内周边。

② 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 ,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mm 。 ③ 实验室教师讲台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 、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

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科学探究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水槽若干。

②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科学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宜设计一处水源,置于准备台侧或室角,室内有控制水源总开关。 ② 仪器准备室宜与相应实验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研究。 ③ 仪器准备室地面应铺设防潮砖。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二、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教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应用及训练的场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个平台。含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一)计算机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宜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 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③ 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底层和顶层。

④ 学生计算机台若采用纵向排列,列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 ;若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

⑤ 计算机室的台凳摆设可采用环岛形组合平面布局。 ⑥ 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 ⑦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计算机辅房 环境设计要求

1、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控制环境温度,使稳压电源正常工作。

2、计算机辅房宜紧靠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之前在此换鞋。应设置鞋柜,同时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电源、灭火器材等,为方便监控,可用防静电透明门窗与计算机室间隔。 (三)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1、环境设计要求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语音教室

为学校提供语言教学与训练的设备和场地。 (一)环境设计要求

1、语言教室宜设计在教学楼的上层,应相对远离运动场、音乐教室、街道等场所, 避免噪声干扰。 2、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设备目录

注:宜采用数字语言学习系统,能满足人机对话的英语考试要求。 四、音乐教室

音乐教室是音乐学科中进行声乐、器乐的学习和欣赏,实践和彩排的场所。音乐教室应给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的天地,给人以美的感受。学校可根据不同阶段教学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有所侧重。它包含音乐教室、舞蹈室、音乐器材室等设施。

(一)音乐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教室四面墙上应设有二孔、三孔的电源插座。

② 音乐教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舞蹈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③ 音乐教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座位可设计成阶梯式或活动积木式(能组合成合唱或器乐演奏平台) 。 ④ 宜做音效、吸音处理。

⑤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舞蹈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宜安装吸顶灯。

② 舞蹈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音乐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③ 舞蹈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800㎜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

④ 地面设计应适合学生舞蹈,宜铺设木地板。 ⑤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音乐器材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保持通风干燥。

② 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音乐器材。 ③ 音乐教室、舞蹈室可共用。 2、设备配置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按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 五、美术教室(含书法室)

美术教室是学生进行绘画、书法练习、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美术教室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世界,从感性上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功能上有所侧重。 (一)美术教室(含书法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教室四面墙上应各设二孔和三孔的电源插座。 ② 宜设水槽若干。

③ 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④ 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⑤ 教室两侧墙壁1.5米以下宜贴瓷砖处理,便于学生涂画和擦拭。 ⑥ 教室后墙宜设计学生作品展示园地,顶部宜设置射灯,便于观赏作品。 ⑦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美术器材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保持通风干燥。

② 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美术器材。 2、设备配置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按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 六、多媒体教室

学校教育教学、小型会议和文艺排演场所,应具有较为良好的通风、调光和音、视频效果。 (一)多媒体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使用面积见“河南省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面积和间数指标表”。 ② 讲台集中控制电源、信号传输和调光调温等。

③ 宜设计成前面摆放学生课桌椅,后面是排椅的方式。后半部分宜设计成阶梯式。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电教器材室 环境设计要求 1、保持通风干燥。

2、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各类电教器材。 七、综合实践活动室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能训练、科技小制作和探索实践活动的场所,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 (一)综合实践活动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水槽若干。

② 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5分贝,机械运作时可适当超标。 ③ 配备小型的外伤急救箱。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注:1、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金工、钳工、木工、烹饪等其中的1~2种进行配备。 2、可配备部分有科技含量的设备和工具。 (二)综合实践活动器材室 环境设计要求 1、保持通风干燥。

2、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教学器材。 八、电子备课室 (一)环境设计要求 1、宜配UPS 电源。

2、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防静电地板,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3、电子备课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4、湿度适宜,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底层和顶层。 5、计算机台可采用条案式设计。

6、所有计算机联网,与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联接。

7、附设计算机软件资料室。

8、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九、生物园地 进行种植、饲养。 环境设计要求

1、面积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0m2。 2、温度和湿度应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3、生物园地是校园绿化的一部分,应有机结合,能美化校园环境。 4、可设计在校园空地或楼顶。对园内动植物都挂上说明标签。 5、园地可分植物区、动物区、实验区,也可有机结合。

6、园地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用电系统,玻璃温室、阴棚、花架、水池、水箱、铁笼、无土栽培室、培养室、工具房等。还应有安全、保护设施。 十、小气象站

进行气象的观测、记录。

1、环境设计要求:可设计在校园空地或楼顶。

十一、图书馆(室) (一)图书馆(室)

(二)电子阅览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有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 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阅览各种资料,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1.9 ㎡。已建城域网的地区,可以将软件资料放在城域网上,供已建计算机校园网的学校共享(如设立视听服务器)。

十二、运动场所

按照国家和省定的有关标准配备体育器材,并建有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专用教室和体育场馆。

十三、校园网 (一)基本要求

校园网络以联网为原则,通过学校中心机房的一个或几个普通交换机把学校的信息点连接到一起,使学校的资源得以共享,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路由设备)使全校的计算机可以上因特网。可以把学校发布的文件、信息共享到服务器上,师生能及时了解。

学校还可以在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经宽带连到因特网或城域网。 (二)设计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因素。网络应采用星型或星型与树型综合的拓扑结构。

一般宜采用千兆以太网,校园主干线路100BASE (FX ),校园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也可用1000BASE-TX ,一般线路100BASE-TX ,全双工。100MBPS 到桌。 (三)基本配置

校园网络所选设备应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优先选择技术、质量可靠的主流产品。

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编制说明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日前发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加快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依据部颁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

一、指导思想

1、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建设,应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有配套的教学仪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2、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各种媒体信息的传播、收集和运用,实现资源共享。 3、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设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4、体现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5、突出环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各级各类小学。标准设置了三种配备方案,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各级各类小学应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提高配备的规格和档次。

三、装备项目

1、本标准涵盖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它们分别是:科学实验室/探究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生物园地、小气象站、图书馆(室)、运动场所及校园网络系统装备标准。

2、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要与学校建设同步发展,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规划应有一定的前瞻性,设计方案应便于分步建设;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设备。

四、技术依据

1、按教育部规定,小学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

2、学校实验室及各功能室的内部设施与布局等均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和原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教备厅[1990]037号)、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 规程(修订) 》(教基(2003)5号)、《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基[2006]16号)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实际作了部分调整。 3、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按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的通知》(教基[2001]347号)、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2002]353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网络信息过滤系统安装工作的通知》(教办技装[2006]146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五、装备要求

1、同一学科实验室、仪器室和准备室应设置在同一楼层,相通相连,便于管理和使用。 2、数学科学仪器按照《河南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备。

3、“配备数量”中带“( )”的为选配。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选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等实际情况,选配相应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六、省教育厅将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适时对《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加以完善、补充,以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领导小组成员:景泽强 朱荣甫 乔景兰 樊爱民 工作小组成员:仝志贤 王俊柯 张建松 张爱平 郑宏亮

河南省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指标及设置分类表

说明:1、2轨(每年级2个平行班)以下参照2轨,3~4轨参照4轨,5~6轨参照6轨, 7~8 轨参照8轨。8轨以上的学校应适当增加实验室和功能教室数量。2、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与电子备课室可合并设置。3、语音教室可由具备视听功能的其它室(如计算机教室 )代替。4、4轨以下的学校科学探究室可选配。 5、设置分类栏目一、二、三分别为配备方案一、配备方案二、配备方案三分别提出的配备要求,其中基本配置为必配,规划建议为选配。 6、多媒体教室使用面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1、采光:应保证实验室(楼) 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 2、照明:

(1)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

(2)教师演示台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300 Lx,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500 Lx,书写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 (3)实验室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平均照度的要求。灯具悬挂高

度距实验台面不应低于1700mm ,不得用裸灯。 3、遮光:窗户宜安装窗帘。

4、温度:室内温度16~28℃为宜,应因地制宜地设置采暖和降温设施。

5、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或排气扇强制排风,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采用排风扇换气,换气次数应不低于4次/小时。

6、噪声: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5分贝。

7、供电指标:执行教育部《实验室设备 电源》标准。 8、供水: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 。 9、安全: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10、环保: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一、科学实验室/探究室

科学(3~6年级)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科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科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科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科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科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它包含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办公室)等配套设施。

(一) 科学实验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置供排水系统。教师演示台设置供排水;学生部分有两种方式:一种设置在学生实验桌(台)、一种设置在教室内周边。

② 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 ,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9500mm 。 ③ 实验室教师讲台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 、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

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科学探究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水槽若干。

②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科学仪器准备室(含实验员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宜设计一处水源,置于准备台侧或室角,室内有控制水源总开关。 ② 仪器准备室宜与相应实验室毗邻设置,以方便教学和实验研究。 ③ 仪器准备室地面应铺设防潮砖。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二、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教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应用及训练的场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一个平台。含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房、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一)计算机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计算机室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宜专线供电,地板防静电,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② 计算机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③ 计算机室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底层和顶层。

④ 学生计算机台若采用纵向排列,列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 ;若采用传统的横向排列,桌间距离不小于600mm 。

⑤ 计算机室的台凳摆设可采用环岛形组合平面布局。 ⑥ 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 ⑦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计算机辅房 环境设计要求

1、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控制环境温度,使稳压电源正常工作。

2、计算机辅房宜紧靠计算机室,师生进入计算机室之前在此换鞋。应设置鞋柜,同时可兼作配电房,放置稳压电源、灭火器材等,为方便监控,可用防静电透明门窗与计算机室间隔。 (三)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 1、环境设计要求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语音教室

为学校提供语言教学与训练的设备和场地。 (一)环境设计要求

1、语言教室宜设计在教学楼的上层,应相对远离运动场、音乐教室、街道等场所, 避免噪声干扰。 2、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设备目录

注:宜采用数字语言学习系统,能满足人机对话的英语考试要求。 四、音乐教室

音乐教室是音乐学科中进行声乐、器乐的学习和欣赏,实践和彩排的场所。音乐教室应给学生营造一个音乐的天地,给人以美的感受。学校可根据不同阶段教学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有所侧重。它包含音乐教室、舞蹈室、音乐器材室等设施。

(一)音乐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教室四面墙上应设有二孔、三孔的电源插座。

② 音乐教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舞蹈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③ 音乐教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座位可设计成阶梯式或活动积木式(能组合成合唱或器乐演奏平台) 。 ④ 宜做音效、吸音处理。

⑤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舞蹈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宜安装吸顶灯。

② 舞蹈室应设在离其他教室较远的地方,与音乐室、音乐器材室自成一区,以方便教学和活动。 ③ 舞蹈室的设计应兼顾教学和排练的功能要求,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上,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包括镜座)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内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800㎜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

④ 地面设计应适合学生舞蹈,宜铺设木地板。 ⑤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2

(三)音乐器材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保持通风干燥。

② 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音乐器材。 ③ 音乐教室、舞蹈室可共用。 2、设备配置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按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 五、美术教室(含书法室)

美术教室是学生进行绘画、书法练习、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美术教室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世界,从感性上吸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功能上有所侧重。 (一)美术教室(含书法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教室四面墙上应各设二孔和三孔的电源插座。 ② 宜设水槽若干。

③ 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④ 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⑤ 教室两侧墙壁1.5米以下宜贴瓷砖处理,便于学生涂画和擦拭。 ⑥ 教室后墙宜设计学生作品展示园地,顶部宜设置射灯,便于观赏作品。 ⑦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美术器材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保持通风干燥。

② 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美术器材。 2、设备配置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按2002年教育部《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备。 六、多媒体教室

学校教育教学、小型会议和文艺排演场所,应具有较为良好的通风、调光和音、视频效果。 (一)多媒体教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使用面积见“河南省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使用面积和间数指标表”。 ② 讲台集中控制电源、信号传输和调光调温等。

③ 宜设计成前面摆放学生课桌椅,后面是排椅的方式。后半部分宜设计成阶梯式。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电教器材室 环境设计要求 1、保持通风干燥。

2、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各类电教器材。 七、综合实践活动室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能训练、科技小制作和探索实践活动的场所,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 (一)综合实践活动室 1、环境设计要求 ① 设水槽若干。

② 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5分贝,机械运作时可适当超标。 ③ 配备小型的外伤急救箱。

④ 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注:1、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金工、钳工、木工、烹饪等其中的1~2种进行配备。 2、可配备部分有科技含量的设备和工具。 (二)综合实践活动器材室 环境设计要求 1、保持通风干燥。

2、配备若干仪器柜,放置教学器材。 八、电子备课室 (一)环境设计要求 1、宜配UPS 电源。

2、应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防静电地板,并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 3、电子备课室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 4、湿度适宜,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底层和顶层。 5、计算机台可采用条案式设计。

6、所有计算机联网,与国际互联网和校园网联接。

7、附设计算机软件资料室。

8、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的基本要求”。

九、生物园地 进行种植、饲养。 环境设计要求

1、面积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0m2。 2、温度和湿度应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3、生物园地是校园绿化的一部分,应有机结合,能美化校园环境。 4、可设计在校园空地或楼顶。对园内动植物都挂上说明标签。 5、园地可分植物区、动物区、实验区,也可有机结合。

6、园地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用电系统,玻璃温室、阴棚、花架、水池、水箱、铁笼、无土栽培室、培养室、工具房等。还应有安全、保护设施。 十、小气象站

进行气象的观测、记录。

1、环境设计要求:可设计在校园空地或楼顶。

十一、图书馆(室) (一)图书馆(室)

(二)电子阅览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有电子阅览室(视听阅览室), 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阅览各种资料,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1.9 ㎡。已建城域网的地区,可以将软件资料放在城域网上,供已建计算机校园网的学校共享(如设立视听服务器)。

十二、运动场所

按照国家和省定的有关标准配备体育器材,并建有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专用教室和体育场馆。

十三、校园网 (一)基本要求

校园网络以联网为原则,通过学校中心机房的一个或几个普通交换机把学校的信息点连接到一起,使学校的资源得以共享,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路由设备)使全校的计算机可以上因特网。可以把学校发布的文件、信息共享到服务器上,师生能及时了解。

学校还可以在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经宽带连到因特网或城域网。 (二)设计原则

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因素。网络应采用星型或星型与树型综合的拓扑结构。

一般宜采用千兆以太网,校园主干线路100BASE (FX ),校园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也可用1000BASE-TX ,一般线路100BASE-TX ,全双工。100MBPS 到桌。 (三)基本配置

校园网络所选设备应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优先选择技术、质量可靠的主流产品。


相关文章

  • 教科室三年规划
  • 淇县教科室工作三年规划 教育科研规划 一.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层学校校长.教师的艰苦努力下,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在稳步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了全县素质教育的实施. 1.教育科研 ...查看


  • 学校自评计分标准细则(打分标准)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自评计分 标 准 细 则 本标准细则是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制定的,以下简称<评估表>. <评估表>(一)1.学校设置(5分):方便就近入学:服务半径适宜 ...查看


  •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 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试行) 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豫政„2007‟2号)的要求,由省教育厅制订的<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经有关部门会审 ...查看


  •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件 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附 目 录 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 1 (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查看


  • 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专家名单
  • 附 件 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专家名单 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高校实验室建设.实训室建设 - 9 - - 10 - - 11 - 图 ...查看


  • 云南省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
  • 云南省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强一堡"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基础支撑和导向作用提出了更新更 ...查看


  • 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 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对我市矿用机电行业的调查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领导关于做好我市矿用机电加工产业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12月初,我局成立了专门调研小组,对全市矿用机电加工行业进行了普遍性调查,并在2010年的1月2 ...查看


  • 合格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 2015年合格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的文件要求,顺利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根据本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今年我镇有14所学校(教学点)的建设任务,其中实事项目学校2所,即湖泉中学.双栗学校: ...查看


  • 野鹿小学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 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交口乡野鹿小学 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的精神和规定标准,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开展自查.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设置和班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