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

2007年2月第4卷第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Feb.2007Vol.4No.2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要:文章介绍了话轮转换机制中的几个概念:话轮,话轮转换,相邻话对,反馈项目等,探讨了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话语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和方式,认为电视主持话语是围绕既定的话题展开,并主要是通过诱发类的发问和附和类的反馈来巧妙地转换话轮的。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

一、引言

,是以日常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的脱口秀“talkshow”谈话方式为节目表现形态的一种言论节目。一期谈话节目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text),有主题(话题),有层次,是一种正式的口语篇。节目主持人就是这个语篇的设计者,他运用一定的语篇手段,诱导着嘉宾和观众共同完成这个语篇的创作,(盛永生,2004)谈话节目主持人虽然居于谈话的主导地位,但他但主不是谈话的主体,其话语篇幅只占谈话语篇的一小部分。持人是怎样用简短的发问和及时的回应来巧妙完成节目主持的呢?为了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话语的规律,本文运用了话轮转换机制及其理论,来分析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话语,旨在揭示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运用规律。

二、关于会话中的话轮转换理论(一)话轮,话轮转换规律

话轮(turn)是Sacks等提出的理论概念,它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刘虹认为,话轮是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在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speakerchange),或者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话。根据Sacksetal(1978:12-13)和Psathas

成不是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受一定的结构格式支配的。相邻话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会话参与者双方分别发出的一前一后紧密邻接的话段。在会话中,有些话段在前后次序上较为固定,且互相依存。也就是说,会话参与者双方通过一前一后的发话与应答完成一轮发话。前面的话段叫始发语(firstpart),后面的话段叫应答语(second-pair——问候(greeting),邀请(invitation)part)。如:问候(greeting)————接受/拒绝(acceptance/refusal)。

(三)反馈项目(backchannelitem)

会话中的反馈项目通常是由听话者发出的,用来表明对说话者的注意、关切等等。如果说话轮的作用在于不断发出“我说,你听”信号,反馈项目的作用则在于不断发出“我听,你说”的信号。从会话内容的角度来看,反馈项目所传达的信息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从会话各方关系的角度来看,反馈项目的信息值却是很高的。会话中如果缺少反馈项目,说话者就无法知道他所要传递的信息是否已被对方接受,会话也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日常会话中经常出现的反馈项目包括非言语性反馈项目和言语性反馈项目两大部分。非言语性反馈项目通常指手势、点头、眼睛的注视、面部表情等等。言语性反馈项目,如:m,hm,aha,yeah,Isee,Iknow,God,Jesus,what,isit等等。

三、从话轮转换的角度看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特点

文章收集的语料来自央视国际网站的节目记录,选取的是央视一套播出的《实话实说》栏目中2006年6月5日4点意外成长》篇。39分播出的《

(一)话题的选择

话题是人们交谈的实质内容。话题的选择,引入以及在谈话中的发展和改变话题的策略是会话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王得杏,1988)。在日常的会话中话题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两种,比如寒暄式会话,话题往往是随意的,不一定要达成会话而电人的某种目的,话题常常牵扯到天气等一些轻松的话题。视谈话节目是一种正式的口语篇,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主持人

(1995:37)的观点,在话轮分配的规则下,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

有三条可循的基本规律,即:

1.在话轮形成后,当前发话人便可挑选下一发话人,那么

这个被选的人自然有资格作为下一话轮的发话人。

2.如果在当前话轮已形成,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

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则受话人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

3.如果在当前发话人不能有效的利用选择技巧选择下一

发话人,而受话人又不主动争取发话时,则当前发话人只得继续发话。

(二)相邻话对

会话是在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中进行的,但会话的构

・162・

希望在话轮的交替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希望观众了解嘉宾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性格品质,使观众更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他们,所以主持人话题的选择是紧紧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如果谈话太偏离主题,主持人会想—意外成长》篇中主持人办法巧妙的引回话题。《实话实说——始终围绕嘉宾马月的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来控制话题及话轮的转换,即曾经被叫着傻子,呆子,疯子的她,是真病还是假病?是真疯还是装疯?是什么让她从困境中走出来?她带给家长和老师什么样的启示?

特点(二)话轮的控制策略、

话轮的控制策略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会话者选择下一个谈话人或让出话题控制权的策略,另一类是会话者抢夺话题控制权并延续自己话轮的策略(李华东,俞东明,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谈话节目Q—R”

中,主要是主持人围绕话题进行提问,嘉宾,现场观众回答,这样轮流发话,达成互动,以实现电视节目预期的目的。

(2)Q—(R! +R" +R#…)一问多答结构

当主持人或现场观众提出某一个问题后,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嘉宾或现场的观众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有时候就需要他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独到的观点亮出来。这时候嘉宾和现场观众就可以轮流发言,深入的讨论某一话题。这是电视谈话节目互动话语的一大特征。例如:

主持人:如果你的孩子是马月这样的小朋友,还有超常的表演能力,很聪明的思维,装疯也成功了,你作为父母或者你作为他的亲人你怎么做。

因为我觉得中国观众:我觉得我会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

获得诺贝尔奖有希望了。因为从书上看到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侯都这样。

主持人:是吗?

观众:他们好象都跟正常人不是怎么一样。好象爱迪生七八岁才学会说话。那样人才是天才呢…

主持人:你是这么想的,你也把我打击的够呛,我从小就特正常,还有别的想法吗?

观众:我觉得可能更多跟家庭有关系,……主持人:她问的很好,可以回答一下。

在这段多人回答过程中,主持人巧妙地利用插入语来转换话轮,邀请下一位谈话者发表看法。同时,主持人在放弃发话,诱发嘉宾或观众发言的过程中,亦可使用停顿给对方获得话轮提供机会,通过面部表情或手势来暗示话轮已经结束,放慢话语的结尾音节增加音调变化来表示话轮的结束。

2001)。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又是怎样围绕既定的话题

来控制话轮的呢?笔者通过分析语料得出结论:主持人的话轮控制策略主要是属于第一类,即选择下一个谈话人和出让话题控制权的策略。在《意外成长》篇中,主持人仅在片头和结尾两处使用一些过渡词来保持话轮,其余各处主持人皆采用了放弃话轮,出让话题的策略。

盛永生(2004)根据主持人谈话话语的功能将其归纳为三个类别:诱发类,应答类,和附和类。通过实证研究,他发现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的篇幅只占谈话语篇的一小部分,但是整个谈话语篇中诱发类话语的几近全部和附和类的大部分却是由主持话语完成的。在电视谈话节目话语中,主持人和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是怎样通过话轮转换来实现的?余赞(2005)通过收集语料,把电视谈话节目问答互动分为如下对应结构:(注:Q表示问话,R表示答语,F表示后续行为)(1)

Q—R—一问一答对称结构,(2)Q—(R! +R" +R#…)一问

多答结构,

(3)Q—R—F—三步结构,(4)Q—R—F! +r—F" 2.附和类话轮反馈

会话是交际双方或多方积极参与的结果,当一方成为说话者时,另一方受话者要表现出一种合作的态度,他必须对说这种反话者的言语作出积极的反应,否则会话有可能会中断。应可表现在言语上,还可表现在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言语上。主持人作为说话者作出的言语反应便是我们所说的附和类话轮反馈。

附和类反馈主要出现在谈话节目的现场采访话段和嘉宾,观众的评议话段,可以占用一个话轮,也可以不占用一个话轮(如反馈)。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简短,最短的只有一个语气词,最长的是一个短句,个别情况是由多个短句构成;二是不影响嘉宾或观众谈话的延续性,嘉宾或观众可以回应也可等。以不回应。三是后面不能加附加问“是吧,是吗,是不是”

(1)Q-R-F-三步结构

这种结构由一个问答对应加一个后续行为构成。在电视谈话节目中,这个后续行为多为主持人对嘉宾或现场观众的回答所接应的话语。这种后续结构有如下几种实现形式。

问答加后续来回结构。下面笔者借助以上几种互动结构,应用—成长意外》中的具体的语料,对主持人话语中《实话实说——

具有诱发功能,和附和功能的话轮转换技巧加以说明。

1.诱发类话轮转换技巧

主持人诱发类话语是一个话论的起始。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处于主导的地位,他控制着话语的进程,其他参与者则处于被动地位。

(1)Q—R—一问一答对称结构,一方提问后,另一方给予合适的回答,这样问题就得以解决。它属于典型的相邻对,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相邻对的第二部分来放弃话轮,或使用呼语(vocative),直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让听话人进入会话互动中来。例如:

主持人:我们先来看马月小时侯的照片,这是几岁时候的,还记得吗?

马月:三四岁。

主持人:三四岁的时候,特招人喜欢,小甜甜的感觉,阳光灿烂,到哪都受人疼爱,是不是?

马月:是。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间。主持人:这段时间有多长?马月:大约六岁以前吧。

1)F对R的重复

主持人:说你傻这个词语,最早是从同学嘴里说出来,还是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的。

马月:从同学。

・163・

主持人:同学的嘴里说出来的。回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并对话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四、结论

话轮转换理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规律。作为节目主持人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串联作用,不能为了自己既定的思路,而放弃当下的倾听,最重要的是要对现场的交流把握的张驰有度。一个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要选择适当的话题,在不偏离话题的情况下,巧妙地进行话轮转换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大家畅所欲言,不断丰富谈话的内容,挖掘话题的深度,从而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2)F对R的重述

主持人:他们怎么会给你取这个外号呢?

马月:因为我经常发愣呀,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交流。主持人:不会跟同伴玩儿。

3)F对R的解释

主持人:然后那个时候你妈妈冲进去打了你两耳光是不是。

马月:我妈当时可能是发脾气,心理受不了。主持人:自尊受不了。

4)F对R的确认

主持人:我们听一下马月装病五星级。我们从一星级先说起,最早装什么?

马月:最早我也没装。主持人:是真的。

[1]Psathas,G.ConversationAnalysis[M].London:SAGEPublications,

Inc,1995.

[2]Sacks,H.,Schegloil,E.A.G.Jefferson,1978,Asimplestsystematics

fortheorganizationofturn-takinginconversation.In:Schenkein,J.(ed),1978,7-55.

[3]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5)F对R的归纳总结

主持人:然后就想起以后不想上学就可以生病。马月:对,……,象我逃避困难可能是用生病,可能有的孩子是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前爸爸妈妈对你生气,出走后爸爸妈妈找你,急还来不及呢?找到以后高兴还来不及。

主持人:就是威胁。

在这三步结构中,不论主持人是对上轮谈话者的话语表示认同,进行解释,还是归纳总结,都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Q-R-F! +r-F" 问答加后续来回结构

这种结构包括Q-R-一问一答的主位结构和F! +r-F" 后续结构。虽然是两个来回,但第二个来回没有独立的地位,是由前面的主问答引出的,因此与其同属于一个对应单位。其中F! +r和F" 各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本文研究的是主持人话语中话轮的转换特点,F! +r部分仍可归纳为上面的这几种附和结构,对F" 部分文章不作说明。但这种后续行为的来

[4]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5]盛永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语分析[J].暨南学报

2004,(4).

[6]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1998.

[7]杨连瑞,高国栋.话轮转换机制与英语会话能力[J].基础教育外语

教学研究,2005,(3).

[8]余赞.浅析电视谈话节目的互动话语结构,[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2).

[9]张廷国.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J],外语教学,2003,(4).[10]庄宇梅,廖瑛.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J],

邵阳学院学报,2005,(4).

・164・

2007年2月第4卷第2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Feb.2007Vol.4No.2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要:文章介绍了话轮转换机制中的几个概念:话轮,话轮转换,相邻话对,反馈项目等,探讨了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话语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和方式,认为电视主持话语是围绕既定的话题展开,并主要是通过诱发类的发问和附和类的反馈来巧妙地转换话轮的。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

一、引言

,是以日常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的脱口秀“talkshow”谈话方式为节目表现形态的一种言论节目。一期谈话节目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text),有主题(话题),有层次,是一种正式的口语篇。节目主持人就是这个语篇的设计者,他运用一定的语篇手段,诱导着嘉宾和观众共同完成这个语篇的创作,(盛永生,2004)谈话节目主持人虽然居于谈话的主导地位,但他但主不是谈话的主体,其话语篇幅只占谈话语篇的一小部分。持人是怎样用简短的发问和及时的回应来巧妙完成节目主持的呢?为了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话语的规律,本文运用了话轮转换机制及其理论,来分析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话语,旨在揭示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运用规律。

二、关于会话中的话轮转换理论(一)话轮,话轮转换规律

话轮(turn)是Sacks等提出的理论概念,它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刘虹认为,话轮是在会话的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在会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speakerchange),或者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话。根据Sacksetal(1978:12-13)和Psathas

成不是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受一定的结构格式支配的。相邻话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会话参与者双方分别发出的一前一后紧密邻接的话段。在会话中,有些话段在前后次序上较为固定,且互相依存。也就是说,会话参与者双方通过一前一后的发话与应答完成一轮发话。前面的话段叫始发语(firstpart),后面的话段叫应答语(second-pair——问候(greeting),邀请(invitation)part)。如:问候(greeting)————接受/拒绝(acceptance/refusal)。

(三)反馈项目(backchannelitem)

会话中的反馈项目通常是由听话者发出的,用来表明对说话者的注意、关切等等。如果说话轮的作用在于不断发出“我说,你听”信号,反馈项目的作用则在于不断发出“我听,你说”的信号。从会话内容的角度来看,反馈项目所传达的信息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从会话各方关系的角度来看,反馈项目的信息值却是很高的。会话中如果缺少反馈项目,说话者就无法知道他所要传递的信息是否已被对方接受,会话也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日常会话中经常出现的反馈项目包括非言语性反馈项目和言语性反馈项目两大部分。非言语性反馈项目通常指手势、点头、眼睛的注视、面部表情等等。言语性反馈项目,如:m,hm,aha,yeah,Isee,Iknow,God,Jesus,what,isit等等。

三、从话轮转换的角度看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特点

文章收集的语料来自央视国际网站的节目记录,选取的是央视一套播出的《实话实说》栏目中2006年6月5日4点意外成长》篇。39分播出的《

(一)话题的选择

话题是人们交谈的实质内容。话题的选择,引入以及在谈话中的发展和改变话题的策略是会话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王得杏,1988)。在日常的会话中话题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两种,比如寒暄式会话,话题往往是随意的,不一定要达成会话而电人的某种目的,话题常常牵扯到天气等一些轻松的话题。视谈话节目是一种正式的口语篇,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主持人

(1995:37)的观点,在话轮分配的规则下,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

有三条可循的基本规律,即:

1.在话轮形成后,当前发话人便可挑选下一发话人,那么

这个被选的人自然有资格作为下一话轮的发话人。

2.如果在当前话轮已形成,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

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则受话人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

3.如果在当前发话人不能有效的利用选择技巧选择下一

发话人,而受话人又不主动争取发话时,则当前发话人只得继续发话。

(二)相邻话对

会话是在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中进行的,但会话的构

・162・

希望在话轮的交替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希望观众了解嘉宾生活或事业的某些方面,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性格品质,使观众更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他们,所以主持人话题的选择是紧紧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如果谈话太偏离主题,主持人会想—意外成长》篇中主持人办法巧妙的引回话题。《实话实说——始终围绕嘉宾马月的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来控制话题及话轮的转换,即曾经被叫着傻子,呆子,疯子的她,是真病还是假病?是真疯还是装疯?是什么让她从困境中走出来?她带给家长和老师什么样的启示?

特点(二)话轮的控制策略、

话轮的控制策略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的会话者选择下一个谈话人或让出话题控制权的策略,另一类是会话者抢夺话题控制权并延续自己话轮的策略(李华东,俞东明,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谈话节目Q—R”

中,主要是主持人围绕话题进行提问,嘉宾,现场观众回答,这样轮流发话,达成互动,以实现电视节目预期的目的。

(2)Q—(R! +R" +R#…)一问多答结构

当主持人或现场观众提出某一个问题后,却又不具备当前发话人选择下一发话人的条件时,嘉宾或现场的观众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有时候就需要他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独到的观点亮出来。这时候嘉宾和现场观众就可以轮流发言,深入的讨论某一话题。这是电视谈话节目互动话语的一大特征。例如:

主持人:如果你的孩子是马月这样的小朋友,还有超常的表演能力,很聪明的思维,装疯也成功了,你作为父母或者你作为他的亲人你怎么做。

因为我觉得中国观众:我觉得我会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

获得诺贝尔奖有希望了。因为从书上看到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侯都这样。

主持人:是吗?

观众:他们好象都跟正常人不是怎么一样。好象爱迪生七八岁才学会说话。那样人才是天才呢…

主持人:你是这么想的,你也把我打击的够呛,我从小就特正常,还有别的想法吗?

观众:我觉得可能更多跟家庭有关系,……主持人:她问的很好,可以回答一下。

在这段多人回答过程中,主持人巧妙地利用插入语来转换话轮,邀请下一位谈话者发表看法。同时,主持人在放弃发话,诱发嘉宾或观众发言的过程中,亦可使用停顿给对方获得话轮提供机会,通过面部表情或手势来暗示话轮已经结束,放慢话语的结尾音节增加音调变化来表示话轮的结束。

2001)。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又是怎样围绕既定的话题

来控制话轮的呢?笔者通过分析语料得出结论:主持人的话轮控制策略主要是属于第一类,即选择下一个谈话人和出让话题控制权的策略。在《意外成长》篇中,主持人仅在片头和结尾两处使用一些过渡词来保持话轮,其余各处主持人皆采用了放弃话轮,出让话题的策略。

盛永生(2004)根据主持人谈话话语的功能将其归纳为三个类别:诱发类,应答类,和附和类。通过实证研究,他发现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的篇幅只占谈话语篇的一小部分,但是整个谈话语篇中诱发类话语的几近全部和附和类的大部分却是由主持话语完成的。在电视谈话节目话语中,主持人和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是怎样通过话轮转换来实现的?余赞(2005)通过收集语料,把电视谈话节目问答互动分为如下对应结构:(注:Q表示问话,R表示答语,F表示后续行为)(1)

Q—R—一问一答对称结构,(2)Q—(R! +R" +R#…)一问

多答结构,

(3)Q—R—F—三步结构,(4)Q—R—F! +r—F" 2.附和类话轮反馈

会话是交际双方或多方积极参与的结果,当一方成为说话者时,另一方受话者要表现出一种合作的态度,他必须对说这种反话者的言语作出积极的反应,否则会话有可能会中断。应可表现在言语上,还可表现在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言语上。主持人作为说话者作出的言语反应便是我们所说的附和类话轮反馈。

附和类反馈主要出现在谈话节目的现场采访话段和嘉宾,观众的评议话段,可以占用一个话轮,也可以不占用一个话轮(如反馈)。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简短,最短的只有一个语气词,最长的是一个短句,个别情况是由多个短句构成;二是不影响嘉宾或观众谈话的延续性,嘉宾或观众可以回应也可等。以不回应。三是后面不能加附加问“是吧,是吗,是不是”

(1)Q-R-F-三步结构

这种结构由一个问答对应加一个后续行为构成。在电视谈话节目中,这个后续行为多为主持人对嘉宾或现场观众的回答所接应的话语。这种后续结构有如下几种实现形式。

问答加后续来回结构。下面笔者借助以上几种互动结构,应用—成长意外》中的具体的语料,对主持人话语中《实话实说——

具有诱发功能,和附和功能的话轮转换技巧加以说明。

1.诱发类话轮转换技巧

主持人诱发类话语是一个话论的起始。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处于主导的地位,他控制着话语的进程,其他参与者则处于被动地位。

(1)Q—R—一问一答对称结构,一方提问后,另一方给予合适的回答,这样问题就得以解决。它属于典型的相邻对,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相邻对的第二部分来放弃话轮,或使用呼语(vocative),直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让听话人进入会话互动中来。例如:

主持人:我们先来看马月小时侯的照片,这是几岁时候的,还记得吗?

马月:三四岁。

主持人:三四岁的时候,特招人喜欢,小甜甜的感觉,阳光灿烂,到哪都受人疼爱,是不是?

马月:是。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间。主持人:这段时间有多长?马月:大约六岁以前吧。

1)F对R的重复

主持人:说你傻这个词语,最早是从同学嘴里说出来,还是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的。

马月:从同学。

・163・

主持人:同学的嘴里说出来的。回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并对话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

四、结论

话轮转换理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规律。作为节目主持人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串联作用,不能为了自己既定的思路,而放弃当下的倾听,最重要的是要对现场的交流把握的张驰有度。一个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要选择适当的话题,在不偏离话题的情况下,巧妙地进行话轮转换并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大家畅所欲言,不断丰富谈话的内容,挖掘话题的深度,从而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2)F对R的重述

主持人:他们怎么会给你取这个外号呢?

马月:因为我经常发愣呀,我不知道怎么跟他们交流。主持人:不会跟同伴玩儿。

3)F对R的解释

主持人:然后那个时候你妈妈冲进去打了你两耳光是不是。

马月:我妈当时可能是发脾气,心理受不了。主持人:自尊受不了。

4)F对R的确认

主持人:我们听一下马月装病五星级。我们从一星级先说起,最早装什么?

马月:最早我也没装。主持人:是真的。

[1]Psathas,G.ConversationAnalysis[M].London:SAGEPublications,

Inc,1995.

[2]Sacks,H.,Schegloil,E.A.G.Jefferson,1978,Asimplestsystematics

fortheorganizationofturn-takinginconversation.In:Schenkein,J.(ed),1978,7-55.

[3]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

5)F对R的归纳总结

主持人:然后就想起以后不想上学就可以生病。马月:对,……,象我逃避困难可能是用生病,可能有的孩子是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前爸爸妈妈对你生气,出走后爸爸妈妈找你,急还来不及呢?找到以后高兴还来不及。

主持人:就是威胁。

在这三步结构中,不论主持人是对上轮谈话者的话语表示认同,进行解释,还是归纳总结,都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Q-R-F! +r-F" 问答加后续来回结构

这种结构包括Q-R-一问一答的主位结构和F! +r-F" 后续结构。虽然是两个来回,但第二个来回没有独立的地位,是由前面的主问答引出的,因此与其同属于一个对应单位。其中F! +r和F" 各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本文研究的是主持人话语中话轮的转换特点,F! +r部分仍可归纳为上面的这几种附和结构,对F" 部分文章不作说明。但这种后续行为的来

[4]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5]盛永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语分析[J].暨南学报

2004,(4).

[6]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1998.

[7]杨连瑞,高国栋.话轮转换机制与英语会话能力[J].基础教育外语

教学研究,2005,(3).

[8]余赞.浅析电视谈话节目的互动话语结构,[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2).

[9]张廷国.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J],外语教学,2003,(4).[10]庄宇梅,廖瑛.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的语言特点,[J],

邵阳学院学报,2005,(4).

・164・


相关文章

  • _康熙来了_与_鲁豫有约_之比较_以采访璩美凤为例_林梅
  • <康熙来了>与<鲁豫有约>之比较 --以采访璩美凤为例 林 梅 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和中天电视台的<康熙来了>在不同时期分别采访了台湾性爱光碟的主人公--璩美凤,这位曾经台湾政坛的白雪公主. ...查看


  • 嘉宾主持在电视节目中的功能和话语空间--从[精彩中国]说起
  • 2006 年 4 月 第 2 期 嘉宾主 持在电 视节目中 的功能和话 语空问 嘉宾主持在电视节目中的功能和话语空间 - 从< 精彩中国> 说起 张春 煌 (福建省广 播影 视集团 广 播电 视祈闻中 福建 福州 心, 3500 ...查看


  • 不同类型谈话节目对主持人的基本要求
  • 电视谈话类节目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发展到现在,全国成型的谈话类节目不下200个.最有影响力的要数央视的<实话实说>.虽然我国的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里,谈话节目已势头不可抵挡. 然而,同为谈话 ...查看


  •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
  •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本文选取<杨澜访谈录>为个案研究对象,并且从传播学这个独特的视角解构这档节目的现状.优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探索之路.着重从传播学的5W模式.传播中的符号特色.大众传 ...查看


  •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
  •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 Sep te mber 2006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 邱春安 ...查看


  • 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 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将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划分为传统的谈话节目和新式的谈话节目两个阶段. "传统的谈话节目"是指作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萌芽.雏形的节目形态.它把镜头对准社会精英,采用"独白"或& ...查看


  • 中国脱口秀节目的未来走向
  • 提 要:我国脱口秀节目面临泛娱乐化.苛求直播和旨趣低俗三大问题,为使脱口秀节目走的更远,需要在节目实体.节目包装.节目个性化倾向以及新闻娱乐联姻四大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以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中国脱口秀节目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脱口秀 发展现状 ...查看


  • 鲁豫有约电视栏目解析
  • <鲁豫有约>电视栏目解析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咨询的快速传播,访谈类电视栏节日益丰富和多元化,观众的收视需求及同类节目急剧增多,曾热闹喧嚣器一时的访谈类节目遇到了瓶颈.凤凰卫视于2002年1月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了 ...查看


  •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 目录 摘要„„„„„„„„„„„„„„„„„„„„„„„„„„„„1 绪论„„„„„„„„„„„„„„„„„„„„„„„„„„„„2 第一章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阶段之主持人的语言变化„„„„„„„3 1.1从<实话实说>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