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教师工作感悟

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2013年我开始在旅游部担任心理健康老师。 二年过去了,有苦恼,有迷茫,其中更多的是收获。回顾这段经历,我感到充实,付出的心血有丰硕的回报。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对心理辅导课的渴盼之情、学生走出心理辅导室的轻松表情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读懂学生

就说上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吧。在学生的期盼和迷茫的眼神中,开始上了我的第一堂课:“真正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结果那节课上得“震撼人心”,因为学生没上过这样的课,都感觉很新奇。但逐渐的我发现学生好像对我的课不再那么感兴趣了,甚至越来越不欢迎了。课堂上仍是热热闹闹,“曲终人散”后学生也就很快把它忘了。我当时心里有一种很空的感觉:学生到底要什么?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后来,我逐渐的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课堂辅导方式上。我上课仍采取那种传统的讲授式,教师高高在上,理论讲授的多,学生被动接受,这尤其有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助人自助。

我开始琢磨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第一次撇开常规教学模式,不再正经八百的给学生讲课,而是尝试着以座谈形式,整节课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随便谈谈话,聊聊天。我一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说你想听的,听你想说的”这句话,然后转过身来,在学生诧异的目光中,道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带你走进我的世界。希望每个人都能打消顾虑,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当然最初学生是放不开的,班级里一片寂静,谁也不肯先开口。于是我首先讲述了我的人生挫折故事——“高考不如愿”,在我动情的讲述感染下,开始有学生跃跃欲试了,学生们敞开心扉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使我感到震动,以前从没听他们说过这样的话,从没见过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快乐和悲伤像现在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结果那节课上得非常真实,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课的气氛,尤其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一下课后,就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跟在我身后:“老师,我能跟你说点事么?”,我当时心里真的有点感动:终于有学生相信我了!

“出租”自己的一双耳朵

我们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给学生一个不良情绪的发泄机会。作为老师,要学会有耐性“倾听”,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一次,一个学生被班主任老师冤枉了,他特难受,也不敢回家说,因为他觉得父母不会相信他,不会听他说话的。晚上我刚要回家,这个学生敲开我的办公室门,哭着跟我诉说了他心里的委屈。事后,学生家长才了解到这回事。他妈妈给我打电话,很感激地说:要不是有你,这孩子可能又会像以前那样不敢回家,不愿意回家,说不定得在大街上游逛多长时间。而这次放学回来,我们都没看出他有事,一定是跟你说了以后,他心里轻松了。

其实,有很多时候,学生来找你,他们并不需要你帮什么忙,他只是来说说,说出来,心里就放松,就舒服了。我的作用只是听,他们便满足。所以一位家长给我写信中说:在你这里,你使孩子早日、及时走出困境,轻装上阵,在一个快乐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成功的起步

学校中,“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正处于情感萌动期,对某个学生产生好感,偷偷的“暗恋”对方的现象很普遍。

一个名叫“天天”的女生,给我写信,说她单相思一个男生。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还胡思乱想的,弄得整天没心思学习。这样自己既自责,又心烦。总之,苦恼得很,问我该怎么办?

我给这位“天天”学生回了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我首先对她作了心理分析,帮她认识到,此时的情绪变化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很正常的,以此先打消她的顾虑。然后我以移情换位、现身说法的方法,表述了我自己也有过和她同样的经历,当时我是怎么过来的。这样说是为了在双方达到一种通情的基础上,利于博得学生对我的信赖。接下来我再给她点明一些道理,她就易于接受了。在信的结尾我送给她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节“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心理辅导课,讨论中学生“早恋”问题,以此引导她及其他学生认识到:在这个时期如果过早的涉入“爱河”,会带来哪些伤害;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早恋”;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等等。

结果,通过书信的引导和心理课的启发,这位学生很明显地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在人生关键的时期,适时的引导多么重要。一封简单的回信,一堂平常的课,竟对她有这么大的作用。就像一位家长对我说的一句话:“韩老师,你给我家孩子心理上的理解,精神上的鼓励和关键时期的引导,可能这些会影响他的一生,也可能就是他一生的转折!”。

看到学生能顺利穿越情感的风暴,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同时心里不免滋生隐隐的担忧,正值朦胧的青春时段,我不知道她们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不测,还会有什么事发生,但我由衷地希望并且祝愿她们能够谨慎地、珍重地、顺利地、成功地渡过青春之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她们真的需要不被忽视,真的需要有人引导!

这也是我做心理辅导工作一个成功的起步。

我越来越感到工作的艰辛与责任的重大!在付出很多的同时,从学生身上我更真切地的体会是充实和安慰。每当我看到烦恼的学生来找我时,我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牵动;而当我看到由于我使他们换一副转悲为喜的满脸阳光时,我的心自然也就随着明媚起来。我最愿意听到学生说“谢谢老师!”,这时心里总有一股温暖和激荡涌过,虽然这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我知道,那是真心的,发自心底的,那一双双真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我为学生找回了快乐。学生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学生对我的信赖、需要和期待,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最宝贵的财富!

心理辅导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但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撑起一方心灵的晴空,给学生播种快乐的种子,让那快乐的种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成长,而我也将随着从中获得的诸多快乐中一同成长。

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2013年我开始在旅游部担任心理健康老师。 二年过去了,有苦恼,有迷茫,其中更多的是收获。回顾这段经历,我感到充实,付出的心血有丰硕的回报。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对心理辅导课的渴盼之情、学生走出心理辅导室的轻松表情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读懂学生

就说上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吧。在学生的期盼和迷茫的眼神中,开始上了我的第一堂课:“真正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结果那节课上得“震撼人心”,因为学生没上过这样的课,都感觉很新奇。但逐渐的我发现学生好像对我的课不再那么感兴趣了,甚至越来越不欢迎了。课堂上仍是热热闹闹,“曲终人散”后学生也就很快把它忘了。我当时心里有一种很空的感觉:学生到底要什么?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后来,我逐渐的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课堂辅导方式上。我上课仍采取那种传统的讲授式,教师高高在上,理论讲授的多,学生被动接受,这尤其有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助人自助。

我开始琢磨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我第一次撇开常规教学模式,不再正经八百的给学生讲课,而是尝试着以座谈形式,整节课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随便谈谈话,聊聊天。我一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说你想听的,听你想说的”这句话,然后转过身来,在学生诧异的目光中,道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带你走进我的世界。希望每个人都能打消顾虑,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当然最初学生是放不开的,班级里一片寂静,谁也不肯先开口。于是我首先讲述了我的人生挫折故事——“高考不如愿”,在我动情的讲述感染下,开始有学生跃跃欲试了,学生们敞开心扉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使我感到震动,以前从没听他们说过这样的话,从没见过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快乐和悲伤像现在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结果那节课上得非常真实,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课的气氛,尤其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拉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一下课后,就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跟在我身后:“老师,我能跟你说点事么?”,我当时心里真的有点感动:终于有学生相信我了!

“出租”自己的一双耳朵

我们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给学生一个不良情绪的发泄机会。作为老师,要学会有耐性“倾听”,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一次,一个学生被班主任老师冤枉了,他特难受,也不敢回家说,因为他觉得父母不会相信他,不会听他说话的。晚上我刚要回家,这个学生敲开我的办公室门,哭着跟我诉说了他心里的委屈。事后,学生家长才了解到这回事。他妈妈给我打电话,很感激地说:要不是有你,这孩子可能又会像以前那样不敢回家,不愿意回家,说不定得在大街上游逛多长时间。而这次放学回来,我们都没看出他有事,一定是跟你说了以后,他心里轻松了。

其实,有很多时候,学生来找你,他们并不需要你帮什么忙,他只是来说说,说出来,心里就放松,就舒服了。我的作用只是听,他们便满足。所以一位家长给我写信中说:在你这里,你使孩子早日、及时走出困境,轻装上阵,在一个快乐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成功的起步

学校中,“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正处于情感萌动期,对某个学生产生好感,偷偷的“暗恋”对方的现象很普遍。

一个名叫“天天”的女生,给我写信,说她单相思一个男生。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还胡思乱想的,弄得整天没心思学习。这样自己既自责,又心烦。总之,苦恼得很,问我该怎么办?

我给这位“天天”学生回了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我首先对她作了心理分析,帮她认识到,此时的情绪变化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很正常的,以此先打消她的顾虑。然后我以移情换位、现身说法的方法,表述了我自己也有过和她同样的经历,当时我是怎么过来的。这样说是为了在双方达到一种通情的基础上,利于博得学生对我的信赖。接下来我再给她点明一些道理,她就易于接受了。在信的结尾我送给她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节“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心理辅导课,讨论中学生“早恋”问题,以此引导她及其他学生认识到:在这个时期如果过早的涉入“爱河”,会带来哪些伤害;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早恋”;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等等。

结果,通过书信的引导和心理课的启发,这位学生很明显地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在人生关键的时期,适时的引导多么重要。一封简单的回信,一堂平常的课,竟对她有这么大的作用。就像一位家长对我说的一句话:“韩老师,你给我家孩子心理上的理解,精神上的鼓励和关键时期的引导,可能这些会影响他的一生,也可能就是他一生的转折!”。

看到学生能顺利穿越情感的风暴,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同时心里不免滋生隐隐的担忧,正值朦胧的青春时段,我不知道她们以后还会遇到什么不测,还会有什么事发生,但我由衷地希望并且祝愿她们能够谨慎地、珍重地、顺利地、成功地渡过青春之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她们真的需要不被忽视,真的需要有人引导!

这也是我做心理辅导工作一个成功的起步。

我越来越感到工作的艰辛与责任的重大!在付出很多的同时,从学生身上我更真切地的体会是充实和安慰。每当我看到烦恼的学生来找我时,我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牵动;而当我看到由于我使他们换一副转悲为喜的满脸阳光时,我的心自然也就随着明媚起来。我最愿意听到学生说“谢谢老师!”,这时心里总有一股温暖和激荡涌过,虽然这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我知道,那是真心的,发自心底的,那一双双真切的目光中我感受到我为学生找回了快乐。学生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学生对我的信赖、需要和期待,是我最大的欣慰和最宝贵的财富!

心理辅导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但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撑起一方心灵的晴空,给学生播种快乐的种子,让那快乐的种子在明媚的阳光下成长,而我也将随着从中获得的诸多快乐中一同成长。


相关文章

  • 何玉芬:谈工作感悟喜迎教师节
  • 何玉芬:谈工作感悟喜迎教师节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在我们喜迎祖国60华诞之际又迎来了我们人民教师的第25个节日,在此,我仅代表计算机工程系的所有同仁们祝福我们文达学院的所有领导身体健康,教职员工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60年来祖国变化巨 ...查看


  • 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必备档案资料(表格.记录单)等文档(1)
  • 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必备档案资料 目 录 1.学生心理档案. 2.心理咨询室台帐. 3.班级心理辅导记录. 4.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5.心理咨询记录(面询). 6.心理咨询记录(电话). 7.高危学生情况记录. 8.与家长沟通记录. 9.与 ...查看


  • 西部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中的感悟
  • 西部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中的感悟 近年来,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校内辅助教育机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纳.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援助下,国家一年在一个县建设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并投入使用,这给广大少年儿童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使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心 ...查看


  • 各年级语文教师经验交流内容
  • 乌图布拉格中心学校各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时间:2015年6月16日 记录人:王萍 宋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 ...查看


  • 教师教学工作小结
  • 教师教学工作小结 门台小学 马如广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的是六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 ...查看


  • 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 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牟平教科所 谭安龙(2007烟台教育)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开设的一门新型活动课,它与学科教学不同,既没有教材的依托,也 ...查看


  • 心理健康简报11
  • 李家埠初中心理健康 简报(第2014年11期) 主 编: 刘星华 监 制: 刘广信 总监制: 刘永军 时 间: 2014.11.16 教研动态........................ 3 课例分享.................. ...查看


  • 师德讲座最精彩
  • 这样的师德讲座最精彩--听李晓凡<内化师德>报告有感 李晓凡人物档案:(摘自网络 ) 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 ...查看


  • 教师成长中的点滴感悟
  • 教师成长中的点滴感悟 作者:高晓姝 来源:<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75-02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己职业生命的萌发点理所当然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