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开放2011年7月刊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
黄志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518055)
摘要:文章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佐证,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在走向
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做到: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坚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熟练掌握国际游戏规则,正确处理民族尊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Abstract:Thepaperusestypicalhistoricaleventsasitsbackupmaterial,summarizesanumberofrevelationsthatChinese
srejuvenation.ThepaperconcludesthatintheprocessofChina’srejuvenation,modernhistorybringstousinrelationwithChina’
Chinamust:Insisttheopenpolicy,andfollowthepacesofmodernization.Payhighattentiononthedevelopmentofcreativeindustry,andgraspcutting-edgetechnologies.Insistfullreformationinthedomainsofpoliticalsystem,economy,culturedevelopment,andeducation.Understandsinternationallawsandpolicies,andbalancesnation’sdignityandnation’sdevelopmentappropriately.InsisttoexploreChina’sowndevelopmentpath,andcreat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民族复兴
Keywords:ModernChineseHistory,revelations,nationsrejuvenation
作者简介:黄志坚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
职务:党总支书记行政级别:正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7-0040-02
百年耻辱命运多艰,岁月峥嵘上下求索。自1840年鸦片战争技”,对世界的新认识被视为异端。即使民间刚刚出现一点新见识至今170年来,经历了从“天朝王国”到“劣等民族”的失落与迷茫,的萌芽,也在统治者的高压和文化钳制下被扼杀。缺乏创新与创从“东亚病夫”向“少年中国”的拼搏与奋进,从“站起来”到“福起造,势必导致科学技术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势必导致战场上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与巨变,中华民族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的被动与挨打。近代史上,当清军还习惯于在战场上挥动大刀长矛自强不息的近现代史。一代代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上下求时,西方国家已发明了枪支炮弹;当清军还习惯于靠两条腿行军、索、前仆后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跨省调兵需要三四个月时,西方国家已发明蒸汽轮船跨越海洋、从启示发人深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从不同的角印度调兵到中国也只须二十天[1]。科学技术的巨大差距使清军完度进行归纳和总结。全不堪一击。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科学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古代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求创新与创造、不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就只有死路一条。流与合作十分匮乏,各国均是关起国门搞建设。这种状况在1500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
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坚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1688年,英国发生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班牙扬帆而下,从此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大潮,许多国家开始在全“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此君权不再是神授而是民球范围内谋求兴盛发展之路,唯独中国例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授,而此时中国正忙于又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1789年,法国发表久历史,自盛唐时期起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并将这种民族的辉了《人权与公民权公约》,高呼自由、平等、博爱,而此时的中国知识煌一直延续到康熙盛世时期。辉煌的历史为国人留下了许多宝贵分子正小心翼翼地审视自己的文字,生怕掉进文字狱的罗网中。19的财富,但也为近代中国的落伍埋下了隐患: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皇世纪末,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推行君主立宪制,建国会、举行帝和官员们始终陶醉在已有的辉煌上,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富众议员选举、迅速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而此时中国科举制度选出有四海,其他国家都要仰“中华上国”的鼻息,都要向中国学习,而的大多数官员仍然奉行着“多磕头、少说话”的官场秘诀并通过揣中国没有必要去了解其他国家,于是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摩上意、行贿受贿来建功立业。鸦片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清军的前始终紧紧地关闭着了解世界、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国门。节节败退,许多清朝重臣竟然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就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里,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2],提出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清而导致了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与政府开始全力造船、造炮以对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然而在世界疏离、盲目自大是民族发展的最大危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当清军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也不乏以身只会导致无知和落后。殉国的统帅、视死如归的勇士时,却依然一败涂地,而且还是败于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日本这个同样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弹丸小国。中国
的落后仅仅在于火器吗?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15世纪以来,欧到底如何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呢?
洲各国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力倡导创新与创维新派提出要从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中国造,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然而当时的中人用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只是西国皇帝和官员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存天理,灭人欲”,力方的坚船利炮,仅仅“师夷长技”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需要从政治、图使人消融于对伦理纲常的道德追求中,人的创新与和创造力在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
四书五经中消耗殆尽,许多发明创造被视为有悖伦常的“奇巧淫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
思政探讨政治
熟练掌握国际游戏规则,正确处理民族尊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近差别,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到中国全变了样,不代史上,国人所承受的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晚清政府的无能、虚荣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反而导致中国很快就陷入了军阀割以及对国际游戏规则的极度无知。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据的混乱局面;1930年至1933年期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红条约《南京条约》签署之后第三天,晚清王朝为了挽回一些颜面,责军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采用毛泽东成相关官员主动与英军交涉并送出一份涉及12项内容的照会。其提出的“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等中,关于英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的问题,为了避免引发外交事端,一系列符合当时局势的作战方针,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第五次清政府主动建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反围剿”中,由于王明、李德等人机械套用苏联的经验,用“阵地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这就是贻害中国百年的领事裁判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权的开始。对于逃入英国船的中国犯人,清政府要求“英方应主动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局面,伤亡惨重并被迫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交出”,这实际上是将在国土内到英国船上搜查、逮捕中国犯人的革命前期,我党参照苏联的做法,希望先攻占城市、后攻占农村,结权利拱手相送。[3]英军收到照会后如获至宝,认为这是清朝政府主果节节败退,后来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党内统一了思想,采纳了动送来的更大的利益。美国紧随英国之后以战舰耀武,并以觐见晚毛泽东等同志根据国情提出的“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清皇帝相要挟。晚清政府刚摆脱与英国的战争,按传统又不愿拉下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作战方针,从此革命战争局势迅速扭转。历史面子接见一个既不为朝贡而来,又不跪不拜的“蛮夷”,于是清政府一再告诫国人: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许多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的谈判代表的底线是只要美国人不动武力、不去北京觐见,那么万做法在中国未必能奏效,不顾国情全盘照搬他国的经验往往会给事好商量。于是美国不动枪炮、用一纸觐见晚清皇帝的国书就换来一切都必须根植中华大地,与历史中国和现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了比英国更多的利益。中国政府的软弱、虚荣和对国际游戏规则的实中国相结合,如此才能使我们破围而出、走向辉煌。
无知很快就被其他西方列强所周知,于是法国、德国、瑞典、挪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国泰民安、日益强盛,甚至比利时、荷兰这样的弹丸小国都纷纷效法,不动一兵一卒就轻但是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还十分复杂,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还而易举地从皇皇“天朝”获得令他们自己都难以致信的权益。晚清十分尖锐,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王朝在数十年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自己为后世子孙到底留下了点什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时刻不忘过去那长达一么:由于对国际游戏规则的无知,由于要坚持镜花水月般的尊严,百年的耻辱历史,居安思危、不断进取,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轻易就放弃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根本。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参考文献: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近代史[1]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编著.复兴之路.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上,许多仁人志士曾经试图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来解救中国,但结2008.3,22-23
果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于《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大国崛起.北京:[2]中央电视台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提出三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35-36
主义,实行三权分立,实行普选制、议会制和多党制,然而由于中国上海[3]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以及文化传统均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书店出版社,2000.5,102-103
(上接第172页)
第四,走产学结合道路,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必然要
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了
突破性进展。但是,有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
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自身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教育培
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多下功夫,依靠养目标的特点和优势,
企业支持,一方面通过专业优势来组织进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
参与企业经济活动,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推进专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办学水平
与效益,实现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实习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形成
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职教育特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
发展。
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产学结合的新渠道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根据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实际,
巩固和发展传统的产学结合模式。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
展产学结合的新渠道,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一个新
台阶。
第一,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创造产学结合的教学环境。
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指高职院校通过计算机辅助教
学手段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接近甚至超过行业水平的实训
室。努力使这样的仿真系统成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使
学生亲自体验,了解本专业现代化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得到全程的、真实的专业训练,使之毕业生及早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第二,建立和完善强势专业工厂,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特点。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有具备比较优势的看家专业,院校可以凭借品牌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团队优势,建立校办企业,形成产学一体化的教学工厂。这样的工厂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生产流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生产的产品可以出售,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学生能直接参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使自己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与时俱进,缩短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过程。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夯实产学合作的基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产学合作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要按照专业对口、工艺技术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上乘、企业文化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完善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发展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满足实训要求和实训质量。要努力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学校要发挥理论支持和科学研究的优势,开拓创新,为企业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训,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和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
改革与开放2011年7月刊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
黄志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518055)
摘要:文章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佐证,从民族复兴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在走向
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做到: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坚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熟练掌握国际游戏规则,正确处理民族尊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Abstract:Thepaperusestypicalhistoricaleventsasitsbackupmaterial,summarizesanumberofrevelationsthatChinese
srejuvenation.ThepaperconcludesthatintheprocessofChina’srejuvenation,modernhistorybringstousinrelationwithChina’
Chinamust:Insisttheopenpolicy,andfollowthepacesofmodernization.Payhighattentiononthedevelopmentofcreativeindustry,andgraspcutting-edgetechnologies.Insistfullreformationinthedomainsofpoliticalsystem,economy,culturedevelopment,andeducation.Understandsinternationallawsandpolicies,andbalancesnation’sdignityandnation’sdevelopmentappropriately.InsisttoexploreChina’sowndevelopmentpath,andcreat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民族复兴
Keywords:ModernChineseHistory,revelations,nationsrejuvenation
作者简介:黄志坚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
职务:党总支书记行政级别:正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7-0040-02
百年耻辱命运多艰,岁月峥嵘上下求索。自1840年鸦片战争技”,对世界的新认识被视为异端。即使民间刚刚出现一点新见识至今170年来,经历了从“天朝王国”到“劣等民族”的失落与迷茫,的萌芽,也在统治者的高压和文化钳制下被扼杀。缺乏创新与创从“东亚病夫”向“少年中国”的拼搏与奋进,从“站起来”到“福起造,势必导致科学技术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势必导致战场上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与巨变,中华民族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的被动与挨打。近代史上,当清军还习惯于在战场上挥动大刀长矛自强不息的近现代史。一代代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上下求时,西方国家已发明了枪支炮弹;当清军还习惯于靠两条腿行军、索、前仆后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经验和跨省调兵需要三四个月时,西方国家已发明蒸汽轮船跨越海洋、从启示发人深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从不同的角印度调兵到中国也只须二十天[1]。科学技术的巨大差距使清军完度进行归纳和总结。全不堪一击。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科学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了一个国家的实力;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古代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求创新与创造、不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就只有死路一条。流与合作十分匮乏,各国均是关起国门搞建设。这种状况在1500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
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坚持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1688年,英国发生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班牙扬帆而下,从此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大潮,许多国家开始在全“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从此君权不再是神授而是民球范围内谋求兴盛发展之路,唯独中国例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授,而此时中国正忙于又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1789年,法国发表久历史,自盛唐时期起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并将这种民族的辉了《人权与公民权公约》,高呼自由、平等、博爱,而此时的中国知识煌一直延续到康熙盛世时期。辉煌的历史为国人留下了许多宝贵分子正小心翼翼地审视自己的文字,生怕掉进文字狱的罗网中。19的财富,但也为近代中国的落伍埋下了隐患: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皇世纪末,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推行君主立宪制,建国会、举行帝和官员们始终陶醉在已有的辉煌上,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富众议员选举、迅速建立起现代教育制度,而此时中国科举制度选出有四海,其他国家都要仰“中华上国”的鼻息,都要向中国学习,而的大多数官员仍然奉行着“多磕头、少说话”的官场秘诀并通过揣中国没有必要去了解其他国家,于是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摩上意、行贿受贿来建功立业。鸦片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清军的前始终紧紧地关闭着了解世界、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国门。节节败退,许多清朝重臣竟然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就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里,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2],提出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清而导致了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与政府开始全力造船、造炮以对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然而在世界疏离、盲目自大是民族发展的最大危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当清军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也不乏以身只会导致无知和落后。殉国的统帅、视死如归的勇士时,却依然一败涂地,而且还是败于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日本这个同样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弹丸小国。中国
的落后仅仅在于火器吗?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15世纪以来,欧到底如何才能改变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呢?
洲各国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力倡导创新与创维新派提出要从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中国造,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大力推广。然而当时的中人用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只是西国皇帝和官员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存天理,灭人欲”,力方的坚船利炮,仅仅“师夷长技”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需要从政治、图使人消融于对伦理纲常的道德追求中,人的创新与和创造力在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改革。
四书五经中消耗殆尽,许多发明创造被视为有悖伦常的“奇巧淫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
思政探讨政治
熟练掌握国际游戏规则,正确处理民族尊严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近差别,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到中国全变了样,不代史上,国人所承受的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晚清政府的无能、虚荣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反而导致中国很快就陷入了军阀割以及对国际游戏规则的极度无知。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据的混乱局面;1930年至1933年期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红条约《南京条约》签署之后第三天,晚清王朝为了挽回一些颜面,责军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采用毛泽东成相关官员主动与英军交涉并送出一份涉及12项内容的照会。其提出的“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等中,关于英国人在中国触犯法律的问题,为了避免引发外交事端,一系列符合当时局势的作战方针,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第五次清政府主动建议:“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反围剿”中,由于王明、李德等人机械套用苏联的经验,用“阵地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这就是贻害中国百年的领事裁判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权的开始。对于逃入英国船的中国犯人,清政府要求“英方应主动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局面,伤亡惨重并被迫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交出”,这实际上是将在国土内到英国船上搜查、逮捕中国犯人的革命前期,我党参照苏联的做法,希望先攻占城市、后攻占农村,结权利拱手相送。[3]英军收到照会后如获至宝,认为这是清朝政府主果节节败退,后来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党内统一了思想,采纳了动送来的更大的利益。美国紧随英国之后以战舰耀武,并以觐见晚毛泽东等同志根据国情提出的“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清皇帝相要挟。晚清政府刚摆脱与英国的战争,按传统又不愿拉下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作战方针,从此革命战争局势迅速扭转。历史面子接见一个既不为朝贡而来,又不跪不拜的“蛮夷”,于是清政府一再告诫国人: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许多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的谈判代表的底线是只要美国人不动武力、不去北京觐见,那么万做法在中国未必能奏效,不顾国情全盘照搬他国的经验往往会给事好商量。于是美国不动枪炮、用一纸觐见晚清皇帝的国书就换来一切都必须根植中华大地,与历史中国和现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了比英国更多的利益。中国政府的软弱、虚荣和对国际游戏规则的实中国相结合,如此才能使我们破围而出、走向辉煌。
无知很快就被其他西方列强所周知,于是法国、德国、瑞典、挪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国泰民安、日益强盛,甚至比利时、荷兰这样的弹丸小国都纷纷效法,不动一兵一卒就轻但是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还十分复杂,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还而易举地从皇皇“天朝”获得令他们自己都难以致信的权益。晚清十分尖锐,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国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王朝在数十年之后才慢慢了解到自己为后世子孙到底留下了点什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时刻不忘过去那长达一么:由于对国际游戏规则的无知,由于要坚持镜花水月般的尊严,百年的耻辱历史,居安思危、不断进取,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轻易就放弃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根本。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参考文献: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近代史[1]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编著.复兴之路.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上,许多仁人志士曾经试图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来解救中国,但结2008.3,22-23
果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于《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大国崛起.北京:[2]中央电视台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提出三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35-36
主义,实行三权分立,实行普选制、议会制和多党制,然而由于中国上海[3]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以及文化传统均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书店出版社,2000.5,102-103
(上接第172页)
第四,走产学结合道路,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必然要
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了
突破性进展。但是,有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普通高
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自身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教育培
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多下功夫,依靠养目标的特点和优势,
企业支持,一方面通过专业优势来组织进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
参与企业经济活动,推广新的科技成果,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推进专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办学水平
与效益,实现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实习基地建设的良性互动,形成
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职教育特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
发展。
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产学结合的新渠道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根据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实际,
巩固和发展传统的产学结合模式。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
展产学结合的新渠道,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一个新
台阶。
第一,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创造产学结合的教学环境。
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指高职院校通过计算机辅助教
学手段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些接近甚至超过行业水平的实训
室。努力使这样的仿真系统成为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使
学生亲自体验,了解本专业现代化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得到全程的、真实的专业训练,使之毕业生及早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第二,建立和完善强势专业工厂,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特点。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有具备比较优势的看家专业,院校可以凭借品牌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团队优势,建立校办企业,形成产学一体化的教学工厂。这样的工厂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生产流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生产的产品可以出售,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来,学生能直接参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使自己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与时俱进,缩短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过程。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夯实产学合作的基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实现产学合作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要按照专业对口、工艺技术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上乘、企业文化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完善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发展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努力满足实训要求和实训质量。要努力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学校要发挥理论支持和科学研究的优势,开拓创新,为企业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训,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和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