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

第21卷 第2期

2000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1,No.2June 2000

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

傅 桦

(  ,对社会养老及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和

,包括社会养老家庭化、强化社区服务职能、、规划养老设施布局和寻求全社会支持等.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中图分类号:C61316

  1998年我国有1/3的省、市、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129亿,占人口比例高达10115%,已经超过10%的老龄社会标准.老年人生活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赡养老年人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对社会养老模式作用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切实可行的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提供依据.1 社会养老模式的作用

社会养老模式是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养老方式,如供养、保健、学习、娱乐等,这些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等.随着城市人口结构、家庭构成的变化,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作用日趋突出.

111 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

养老模式按照支持老年人抚养主体不同,一般包括社会供养、家庭供养和自我供养等3种形式.社会供养是一种集中养老形式,依靠社会的力量,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实施整体服务和个别服务.家庭供养以散居养老为主,按照血缘关系,一般是直系家庭成员之间,晚辈对前辈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各个家庭赡养条件、水平不尽相同,更加注重老年人的个性需求.自我供养是老年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收入,为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家庭供养是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1].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尊老赡老的优良传统,家庭供养一直是赡养老人的主要形式.就我国农村地区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迅速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程度大大增强,家庭成员组成大多在4~5人以上,家庭养老的模式得以保持和延续,预计农村

收稿日期:1999210212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3家庭养老在20~30年内仍担当重要角色.但是,农村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孤寡老人、烈军属老人等,他们的生活、保健等必须依靠集体经济组织,乡镇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成为这些老人的主要归宿,带有明显的社会养老性质.另外,自1978年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村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级养老院,发放一定数量的退休金,保证本村老人有一个幸福安逸的晚年.可以预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的作用将日趋突出.

家庭供养模式在城镇受到严重冲击.我国自70,城镇地区普遍推行一孩化.目前,城镇家庭出现核心化趋势,5.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数量比例持续下降,北京市1964年0~141,1982年则下降为2214%.年龄在30~45.在家庭内部具有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卫生保健等,同时还要过问子女的学业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处,必须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面对,家庭养老模式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为了保证获得必要,中青年人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客观上消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要求自我养老和社会服务功能加以补充.大多数城镇老人享有离、退休金,具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可以实施自我护理,但老年人需要精神生活的安慰,一些病残老人还需要临床护理和照顾,随着老年人口的年龄增长,自我养老的功能越趋衰退,老年人自我护理具有不稳定性、阶段性,自我养老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社会养老作为供养老年人的专业化组织,具有老年人必需的各种生活设施,可以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吃、穿、住、用等条件,年龄相近的老年人共同生活,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可以参加多种文化活动,使得老年人避免了家庭供养和自我供养中孤独、封闭的生活氛围,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一些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就积极推行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提高社会福利,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因而社会养老被认为是工业社会的产物[1].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养老必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客观趋势.1949年以来,我国社会化养老设施逐渐由为烈军属和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到向老人全面开放,受到老年人尤其是城镇老年人的欢迎.

11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龄人口成为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如北京市老龄化社会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14%,200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0%以上,前者比后者早出现13年左右,晚近40年来,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图1),预计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比例将达2817%[2],每3个中将有一位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口增长也有类似的规律,截止到1997年,除北京外,沪、津、浙、苏、鲁、湘、粤、川、辽、豫、皖、闽等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或接近7%.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伴随青少年人口比例的降低,如1964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仅为617%,此时0~14岁人口比例为4115%,到1987年上述比例分别为1014%和2014%.自1978年北京市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到2010年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达到高峰,根据生态学中种群增长规律,必然出现4∶2∶1的家庭结构,一对青年夫妻将不得不赡养4~6位老人.同时,由于人口总量控制,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大量涌现.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矛盾日趋尖锐“,倒金字塔”型的家庭将成为社会主流.长寿老

74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

图1 1964人的增加,,大多在80岁以上,使得一个家庭的年轻人有可~8,他的大部分时间被家庭事务所占据.显而易见,家庭供养模.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呼唤尽快建立社会养老体系.

2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入

90年代后才日渐突出.而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并不是为老龄化社会而设立,自1949年后逐步建立,最初的居住者主要是缺乏照顾的烈、军属、革命老人和孤寡老人等,面对扑面而来的老龄化浪潮,现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有诸多方面难以适应.

211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

过快增长的老年人口,相应需要一定比例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不足.北京每年有913万人进入老年阶段.1990~1997年老年人增加65万,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4万,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317万,占老年人口的8%.到2000年,老年人将达到200万.

相比之下,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少、增长缓慢.1996年统计,北京市大小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共计309所,床位约6000余张,与当时全市140万老年庞大群体明显不对称,床人比为1∶233.到1999年9月,养老设施依然是309所,床位增加到111余万张,但老年人已达174万,床人比1∶158,到2000年这一比例将减少为1∶188.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立.

212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

老龄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城市高于农村,分布中心在城区.京、津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以城区所占比例较高[3].80年代以来,北京市增加的老年人大多集中于城区,城区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6016%[2].然而,现有309所养老设施中,分布区域集中于远郊区县,只有75所分布于城区、城近郊,辐射的区域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大兴等.其余200多所分布在房山、平谷、怀柔、延庆、密云等远郊区县,在服务条件、交通通达性等方面与城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设施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是探亲访友、外出就医、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必要基础.另外,老人还要考虑就近入住和优越的服务条件等.老年人分布中心和养老服务设施分布的不均衡,减少了老年人入住的机会.在现有111万张床位中,只有8000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5个老人居住,空置率为27%,在老年人大量增加的条件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布局不合理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不少城区的老年人只好到郊区敬老院入住,如京郊的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等地的养老院中城区老人占75~80%.

213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运作

由于现有大多数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并不是为人口进入老龄化而设计和建立的,一些管理措施和老年人的实际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等不相适应.

21311 强烈的社会福利色彩

,、孤寡老人等,.在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赡养和照顾老人的历史重任.21312 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基本是按行政级别设立的.北京市309所养老服务设施中,有2所市级福利院、1家区级敬老院,其余分属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家属)委员会等.由于赡养老人是一项经济回报率低的行业,受价值观念、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民办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并不多见.现有不同级别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因缺少资金,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稳定.

21313 较高的服务收费

城区大多数老人的经济来源是本人的离退休金,农村大部分老人和城区的部分老人则依靠他人提供生活支持.如果入住养老服务设施,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对北京老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5%的老人认为一般交纳的适宜服务费为200元/月・人.但是,目前服务收费和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不小差距.北京养老服务设施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收取的服务费最低约为400元/月・人.一般能够自我料理的收费标准400~500元/月・人,半自理500~550元/月・人,完全不能自理或提供高质量物质生活和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服务设施,收取费用一般为700元/月・人.

21314 较低的入住率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设施的比例偏低.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为10%,1992年我国仅为0.5%[4],北京市目前只有0145%.造成入住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收费偏高外,还与子女的态度、服务设施水平偏低、服务内容单调、老人留恋家庭生活节律等有关.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进住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大多是无人照顾的老人,子孙满堂的老人若被送入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其子女就可能被人耻笑为“不孝”,所以很多子女不愿送父母进入这些服务设施.一些养老服务设施的从业人员较少、素质较低,导致服务水平偏低,致使老年人不愿入住或入住后再退出.部分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大多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和卫生保健,而对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考虑不足,难以有力地吸引老年人.家庭是老人多年经营和奉献的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老人离家后总有一种被遗弃、失落之感,因而,一些老人在晚年不愿离开家庭生活.

76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3 完善社会养老及服务设施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职能,使服务设施建设与迅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相适应,成为老年人乐于向往的生活场所,根据服务设施的现状,应当制订相应的对策.

311 社会养老模式家庭化

人们进入老龄社会,家庭养老的功能日趋弱化,老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可以预见,.服务设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因此,社会,,构建适合不同老年人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不能实行集.

312 ,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可以有力地推行社会养老事业.社会化家庭养老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具体操作方案加以实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追求最大的社会辐射范围,使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得到服务.现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大多属于社区组织,如北京市大部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属于街道、居委会管理,而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社区服务和管理,包括社区合作医疗等,为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职能带来良好的机遇.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敬老院、福利院等,把本社区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集中安排赡养,实行专人专业护理.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以家庭为服务设施的养老体系,把服务职能延伸到老人家中,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得到多方面的照顾.一些社区在老人家中安装求助报警器,便于随时发出请求帮助.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中,服务人员不足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繁重,有些人员本身就是由退休老年人兼职,提供全方位的直接赡养服务有较大难度.因而,需要动员社区全体人员,志愿参与养老服务.一些国家经常有各种职业的志愿者,包括公务员、工人、教师、学生、警察等.法国还规定,不服兵役的公民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并对志愿者给予就业、升学等方面的照顾.“远亲不如近邻”,我国素有尊老爱幼、左右邻舍相互携助的传统,动员本社区居民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不但有利于邻里关系的融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使老人能够拥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313 建立适合不同老年群体的服务设施体系

人们进入老年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思想的机会,也有自己独处静思的要求.一个人的自身素质、社会阅历不同,对外部的环境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认为,相似经历的老人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乃至生活习惯都可能相近,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如知识分子大多具有静夜思考、半夜就寝的习惯,而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则喜欢早睡早起.因此,在入住老年服务设施时,应当把职业相似、经历相近的老年人安排在一起.按照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求,确立服务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如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入住的老年人具有文化层次高的特点,包括干部、军人、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演员和归国华侨等.

314 实现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7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大多数老年人渴望能够入住自然条件幽雅、交通便利的服务设施.城区交通便捷、医疗条件优越,适宜安排体弱多病、年纪较大的老人居住.远郊区和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好、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适合体格较好、乐意欣赏田园风光的老人安排生活,在服务设施附近可附设一定的农田,供老人躬耕、休闲.近郊区属城乡结合部地带,兼有自然环境和交通便利两大优势,也是城市向外扩张、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对社会养老设施的需求较为强烈,,划分为不同类型,或在同一服务设施中划出不同的区域,315 争取广泛的社会资助

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利政策,对社会养老给予有力资助,逐渐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是“未富先老”,1999年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但是,毋庸讳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除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外,应当建立类似“希望工程”“光彩工程”的基金机构,接受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助.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办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一些民办养老服务设施已初见端倪,天津著名的民办非盈利性机构“鹤童”老人院在北京丰台设立养老服务设施,招收下岗职工,经过培训考核上岗,表现出良好的从业素质.

316 实现社会养老的持续发展

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和社会稳定.维持这一事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养老的整体经济基础至关重要.牢固的经济基础,依赖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现有老年人可以继续按照既定的养老政策,获得一定退休金.而对于尚未进入老年期的人口,应当尽快建立老年公积金制度,由国家、单位、个人按照相等的比例,每月建立公积金储蓄,退体后如果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设施,可按月或一次性支付给所在养老服务机构统一使用,保障入住者的生活需求.对于未入住的老人,可由金融机构定期转入老年人的存款卡.317 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步伐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养老发展较为缓慢,覆盖面较窄,入住村镇敬老院的基本是烈军属、孤寡老人等,受经济条件、社会习俗、老人心理和子女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不少老人尚未接受社会养老形式.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城市化速度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上农村人口增长率降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将逐渐发生变化,社会养老的作用日趋显现.

社会养老具有较强的社会福利性,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村镇可将集体资本积累的一部分用于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制订相应的减免和补贴政策,鼓励老年人入住.如对生活贫困、无人照管的孤寡老人免除全部费用.对于大多数老人,按照当地生活水平标准,可以只收取日常生活费用,服务人员的工资、房屋修缮则由集体资金支出.值得指出的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已推行老人退休金制度,减轻了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并为社会养老创造了必要条件.

318 正确处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关系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社会养老形式无论多么健全,也不能完全代替家庭养老的固有作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构成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

78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障.如果以加强社会养老为由,消弱家庭养老的功能,一味地把老人生活推向社会,甚至极少数人存在不养老、不敬老乃至虐待老人的行为,这和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正确处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关系,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特别注意家庭细胞在社会框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不但对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安定.对于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需要以社会道德的力量进行教育、批评乃至谴责,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家庭养老的义务和责任.

4 结 语

、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问题一般以6060年,更何况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如果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值得人类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的,未来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为老年人发挥自己一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创造了条件,老年人在继续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进入社会养老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关知识经济与社会养老模式的关系也应当有所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必俊.建立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当代社会保障,1998,4:4~6

2 邬沧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问题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3 傅桦.老龄人口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4):82~89

4 杨家传.论中国老年保障制度.当代社会保障,1997,2:8~10

SocialProvidingModelfortheAgedanditsInstallations

FuHua

(GeographyDeparment,Capital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Agingisanimportantproblemformostofthecountriesintheworld.by2000,theagingpopulationwillbe1129hundredmillion.It’snecessarytostudytheprovidingmodelsfortheagedandtheirinstallations.

Therearethreemodelsfortheaged,includingsocial,familyandself2providing,thispaperintroducestheroleofsocialprovidingfortheaged,bothinprovidingmodelandagingaccretion.Atpresent,theinsufficient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can’tmeetthedemandofagingpeople.Mostoftheseinstallationslocateinruralareas,andtheurbandistricts,wheremanyagingpeoplelive,havefewerinstallations.Theaginghasmanydifficultiestojointheruralinstallations.Mostinstallationswerebuiltundertheplanningeconomybefore1980’s,andarestillusedforsocial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9welfare.Mostagingpeoplecannotaffordtheserviceoutlay.

Inordertoconstructthe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fortheaged,eightmeasuresshouldbeconsidered:1)Enduingthe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withfamily2styleservice.2)Intensifyingtheprovidingfunctionfortheagedincommunities.3)Constructingtheprovidingsystemforallkindsofagingpeople.4)Distributinginstallationsrationally.5)Endeavoringforsocialsubsideza2tion.6)realiz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forsocialproviding.7)increasingspeedforso2cialprovidinginruralarea.8)dealingwiththesocialandproperly.

Keywords:aging,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

作者简介 傅桦,男,35岁,副教授、博士,、资源与人口,已发表论文49篇、著作2部.、北京市教委项目等4项课题.

《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复制系统》通过专家鉴定

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首都师范大学傅怀平先生主持研制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及“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科研成果鉴定会于2000年2月2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鉴定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委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持。

鉴定委员会由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五个单位的七名中国光学学会全息及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全息及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大雄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博士生导师于美文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电视台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的研究”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鉴定会测试小组的测试报告,中国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查新报告和用户单位的使用报告,并观看了现场演示,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一、首都师范大学“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的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母版软片与待复制的全息软片紧密接触,用激光扫描复制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新方法。这种复制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方法国内外未见过报道,具有独创性。这种方法使具有“全息电影”之称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随着全息记录介质性能的提高,这种方法将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在可行性实验的基础上,该课题组研制了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这个系统采用了真空吸附、光电自动控制、激光扫描、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接触复制等高新技术,使批量制作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使用该技术复制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再现的伴有动作的人物影像完整、清晰、动作连续、立体感强,达到了立项时的目标。该系统的激光扫描头速度连续可调,适用范围宽,不仅能用于复制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还可以复制其他类型的全息图。该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设计构思新颖、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操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独创。

专家们在肯定了上述技术在医学、建筑、广告、室内装潢、立体影视、人像立体摄影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前景的同时,希望能尽快地完善配套与记录材料,使全息图的表观质量进一步提高,复制出可以360度显示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争取使这项技术早日产业化。

第21卷 第2期

2000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21,No.2June 2000

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

傅 桦

(  ,对社会养老及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和

,包括社会养老家庭化、强化社区服务职能、、规划养老设施布局和寻求全社会支持等.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设施.

中图分类号:C61316

  1998年我国有1/3的省、市、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129亿,占人口比例高达10115%,已经超过10%的老龄社会标准.老年人生活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赡养老年人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对社会养老模式作用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切实可行的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提供依据.1 社会养老模式的作用

社会养老模式是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养老方式,如供养、保健、学习、娱乐等,这些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敬老院、托老所等.随着城市人口结构、家庭构成的变化,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作用日趋突出.

111 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

养老模式按照支持老年人抚养主体不同,一般包括社会供养、家庭供养和自我供养等3种形式.社会供养是一种集中养老形式,依靠社会的力量,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实施整体服务和个别服务.家庭供养以散居养老为主,按照血缘关系,一般是直系家庭成员之间,晚辈对前辈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各个家庭赡养条件、水平不尽相同,更加注重老年人的个性需求.自我供养是老年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收入,为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家庭供养是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1].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尊老赡老的优良传统,家庭供养一直是赡养老人的主要形式.就我国农村地区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迅速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程度大大增强,家庭成员组成大多在4~5人以上,家庭养老的模式得以保持和延续,预计农村

收稿日期:1999210212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3家庭养老在20~30年内仍担当重要角色.但是,农村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孤寡老人、烈军属老人等,他们的生活、保健等必须依靠集体经济组织,乡镇敬老院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成为这些老人的主要归宿,带有明显的社会养老性质.另外,自1978年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农村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村级养老院,发放一定数量的退休金,保证本村老人有一个幸福安逸的晚年.可以预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的作用将日趋突出.

家庭供养模式在城镇受到严重冲击.我国自70,城镇地区普遍推行一孩化.目前,城镇家庭出现核心化趋势,5.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数量比例持续下降,北京市1964年0~141,1982年则下降为2214%.年龄在30~45.在家庭内部具有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卫生保健等,同时还要过问子女的学业和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处,必须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面对,家庭养老模式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为了保证获得必要,中青年人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客观上消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要求自我养老和社会服务功能加以补充.大多数城镇老人享有离、退休金,具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可以实施自我护理,但老年人需要精神生活的安慰,一些病残老人还需要临床护理和照顾,随着老年人口的年龄增长,自我养老的功能越趋衰退,老年人自我护理具有不稳定性、阶段性,自我养老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社会养老作为供养老年人的专业化组织,具有老年人必需的各种生活设施,可以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吃、穿、住、用等条件,年龄相近的老年人共同生活,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可以参加多种文化活动,使得老年人避免了家庭供养和自我供养中孤独、封闭的生活氛围,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一些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就积极推行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提高社会福利,完善老年人服务设施,因而社会养老被认为是工业社会的产物[1].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养老必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客观趋势.1949年以来,我国社会化养老设施逐渐由为烈军属和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到向老人全面开放,受到老年人尤其是城镇老年人的欢迎.

11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龄人口成为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如北京市老龄化社会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14%,200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0%以上,前者比后者早出现13年左右,晚近40年来,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图1),预计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比例将达2817%[2],每3个中将有一位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口增长也有类似的规律,截止到1997年,除北京外,沪、津、浙、苏、鲁、湘、粤、川、辽、豫、皖、闽等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或接近7%.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伴随青少年人口比例的降低,如1964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仅为617%,此时0~14岁人口比例为4115%,到1987年上述比例分别为1014%和2014%.自1978年北京市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到2010年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将达到高峰,根据生态学中种群增长规律,必然出现4∶2∶1的家庭结构,一对青年夫妻将不得不赡养4~6位老人.同时,由于人口总量控制,家庭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大量涌现.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矛盾日趋尖锐“,倒金字塔”型的家庭将成为社会主流.长寿老

74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

图1 1964人的增加,,大多在80岁以上,使得一个家庭的年轻人有可~8,他的大部分时间被家庭事务所占据.显而易见,家庭供养模.人口的迅速老龄化呼唤尽快建立社会养老体系.

2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入

90年代后才日渐突出.而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并不是为老龄化社会而设立,自1949年后逐步建立,最初的居住者主要是缺乏照顾的烈、军属、革命老人和孤寡老人等,面对扑面而来的老龄化浪潮,现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有诸多方面难以适应.

211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

过快增长的老年人口,相应需要一定比例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明显不足.北京每年有913万人进入老年阶段.1990~1997年老年人增加65万,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4万,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317万,占老年人口的8%.到2000年,老年人将达到200万.

相比之下,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少、增长缓慢.1996年统计,北京市大小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共计309所,床位约6000余张,与当时全市140万老年庞大群体明显不对称,床人比为1∶233.到1999年9月,养老设施依然是309所,床位增加到111余万张,但老年人已达174万,床人比1∶158,到2000年这一比例将减少为1∶188.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立.

212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

老龄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城市高于农村,分布中心在城区.京、津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以城区所占比例较高[3].80年代以来,北京市增加的老年人大多集中于城区,城区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6016%[2].然而,现有309所养老设施中,分布区域集中于远郊区县,只有75所分布于城区、城近郊,辐射的区域包括朝阳、海淀、丰台、大兴等.其余200多所分布在房山、平谷、怀柔、延庆、密云等远郊区县,在服务条件、交通通达性等方面与城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设施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是探亲访友、外出就医、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必要基础.另外,老人还要考虑就近入住和优越的服务条件等.老年人分布中心和养老服务设施分布的不均衡,减少了老年人入住的机会.在现有111万张床位中,只有8000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5个老人居住,空置率为27%,在老年人大量增加的条件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布局不合理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不少城区的老年人只好到郊区敬老院入住,如京郊的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等地的养老院中城区老人占75~80%.

213 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运作

由于现有大多数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并不是为人口进入老龄化而设计和建立的,一些管理措施和老年人的实际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等不相适应.

21311 强烈的社会福利色彩

,、孤寡老人等,.在老龄人口迅速增加、,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亟待,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赡养和照顾老人的历史重任.21312 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基本是按行政级别设立的.北京市309所养老服务设施中,有2所市级福利院、1家区级敬老院,其余分属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家属)委员会等.由于赡养老人是一项经济回报率低的行业,受价值观念、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民办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并不多见.现有不同级别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因缺少资金,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的稳定.

21313 较高的服务收费

城区大多数老人的经济来源是本人的离退休金,农村大部分老人和城区的部分老人则依靠他人提供生活支持.如果入住养老服务设施,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对北京老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5%的老人认为一般交纳的适宜服务费为200元/月・人.但是,目前服务收费和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不小差距.北京养老服务设施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收取的服务费最低约为400元/月・人.一般能够自我料理的收费标准400~500元/月・人,半自理500~550元/月・人,完全不能自理或提供高质量物质生活和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服务设施,收取费用一般为700元/月・人.

21314 较低的入住率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设施的比例偏低.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为10%,1992年我国仅为0.5%[4],北京市目前只有0145%.造成入住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收费偏高外,还与子女的态度、服务设施水平偏低、服务内容单调、老人留恋家庭生活节律等有关.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进住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大多是无人照顾的老人,子孙满堂的老人若被送入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其子女就可能被人耻笑为“不孝”,所以很多子女不愿送父母进入这些服务设施.一些养老服务设施的从业人员较少、素质较低,导致服务水平偏低,致使老年人不愿入住或入住后再退出.部分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大多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和卫生保健,而对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考虑不足,难以有力地吸引老年人.家庭是老人多年经营和奉献的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老人离家后总有一种被遗弃、失落之感,因而,一些老人在晚年不愿离开家庭生活.

76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3 完善社会养老及服务设施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职能,使服务设施建设与迅速到来的老龄化浪潮相适应,成为老年人乐于向往的生活场所,根据服务设施的现状,应当制订相应的对策.

311 社会养老模式家庭化

人们进入老龄社会,家庭养老的功能日趋弱化,老占主导地位的趋势.可以预见,.服务设施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因此,社会,,构建适合不同老年人自己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不能实行集.

312 ,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可以有力地推行社会养老事业.社会化家庭养老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具体操作方案加以实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追求最大的社会辐射范围,使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得到服务.现有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大多属于社区组织,如北京市大部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属于街道、居委会管理,而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社区服务和管理,包括社区合作医疗等,为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职能带来良好的机遇.

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敬老院、福利院等,把本社区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集中安排赡养,实行专人专业护理.另一方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以家庭为服务设施的养老体系,把服务职能延伸到老人家中,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得到多方面的照顾.一些社区在老人家中安装求助报警器,便于随时发出请求帮助.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中,服务人员不足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繁重,有些人员本身就是由退休老年人兼职,提供全方位的直接赡养服务有较大难度.因而,需要动员社区全体人员,志愿参与养老服务.一些国家经常有各种职业的志愿者,包括公务员、工人、教师、学生、警察等.法国还规定,不服兵役的公民必须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并对志愿者给予就业、升学等方面的照顾.“远亲不如近邻”,我国素有尊老爱幼、左右邻舍相互携助的传统,动员本社区居民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不但有利于邻里关系的融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使老人能够拥有安全感和亲切感.

313 建立适合不同老年群体的服务设施体系

人们进入老年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思想的机会,也有自己独处静思的要求.一个人的自身素质、社会阅历不同,对外部的环境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认为,相似经历的老人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乃至生活习惯都可能相近,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如知识分子大多具有静夜思考、半夜就寝的习惯,而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则喜欢早睡早起.因此,在入住老年服务设施时,应当把职业相似、经历相近的老年人安排在一起.按照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求,确立服务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如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入住的老年人具有文化层次高的特点,包括干部、军人、工程技术人员、教师、演员和归国华侨等.

314 实现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7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大多数老年人渴望能够入住自然条件幽雅、交通便利的服务设施.城区交通便捷、医疗条件优越,适宜安排体弱多病、年纪较大的老人居住.远郊区和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好、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适合体格较好、乐意欣赏田园风光的老人安排生活,在服务设施附近可附设一定的农田,供老人躬耕、休闲.近郊区属城乡结合部地带,兼有自然环境和交通便利两大优势,也是城市向外扩张、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不断增加,对社会养老设施的需求较为强烈,,划分为不同类型,或在同一服务设施中划出不同的区域,315 争取广泛的社会资助

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利政策,对社会养老给予有力资助,逐渐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是“未富先老”,1999年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但是,毋庸讳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除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外,应当建立类似“希望工程”“光彩工程”的基金机构,接受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助.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办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一些民办养老服务设施已初见端倪,天津著名的民办非盈利性机构“鹤童”老人院在北京丰台设立养老服务设施,招收下岗职工,经过培训考核上岗,表现出良好的从业素质.

316 实现社会养老的持续发展

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和社会稳定.维持这一事业的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养老的整体经济基础至关重要.牢固的经济基础,依赖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现有老年人可以继续按照既定的养老政策,获得一定退休金.而对于尚未进入老年期的人口,应当尽快建立老年公积金制度,由国家、单位、个人按照相等的比例,每月建立公积金储蓄,退体后如果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设施,可按月或一次性支付给所在养老服务机构统一使用,保障入住者的生活需求.对于未入住的老人,可由金融机构定期转入老年人的存款卡.317 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步伐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养老发展较为缓慢,覆盖面较窄,入住村镇敬老院的基本是烈军属、孤寡老人等,受经济条件、社会习俗、老人心理和子女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不少老人尚未接受社会养老形式.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城市化速度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上农村人口增长率降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将逐渐发生变化,社会养老的作用日趋显现.

社会养老具有较强的社会福利性,为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村镇可将集体资本积累的一部分用于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制订相应的减免和补贴政策,鼓励老年人入住.如对生活贫困、无人照管的孤寡老人免除全部费用.对于大多数老人,按照当地生活水平标准,可以只收取日常生活费用,服务人员的工资、房屋修缮则由集体资金支出.值得指出的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已推行老人退休金制度,减轻了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并为社会养老创造了必要条件.

318 正确处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关系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优良传统,社会养老形式无论多么健全,也不能完全代替家庭养老的固有作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构成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

78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障.如果以加强社会养老为由,消弱家庭养老的功能,一味地把老人生活推向社会,甚至极少数人存在不养老、不敬老乃至虐待老人的行为,这和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正确处理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关系,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特别注意家庭细胞在社会框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不但对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且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安定.对于遗弃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需要以社会道德的力量进行教育、批评乃至谴责,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家庭养老的义务和责任.

4 结 语

、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口问题一般以6060年,更何况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当人类进入21世纪时,如果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值得人类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的,未来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为老年人发挥自己一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创造了条件,老年人在继续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进入社会养老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关知识经济与社会养老模式的关系也应当有所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必俊.建立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当代社会保障,1998,4:4~6

2 邬沧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问题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3 傅桦.老龄人口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4):82~89

4 杨家传.论中国老年保障制度.当代社会保障,1997,2:8~10

SocialProvidingModelfortheAgedanditsInstallations

FuHua

(GeographyDeparment,Capital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Agingisanimportantproblemformostofthecountriesintheworld.by2000,theagingpopulationwillbe1129hundredmillion.It’snecessarytostudytheprovidingmodelsfortheagedandtheirinstallations.

Therearethreemodelsfortheaged,includingsocial,familyandself2providing,thispaperintroducestheroleofsocialprovidingfortheaged,bothinprovidingmodelandagingaccretion.Atpresent,theinsufficient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can’tmeetthedemandofagingpeople.Mostoftheseinstallationslocateinruralareas,andtheurbandistricts,wheremanyagingpeoplelive,havefewerinstallations.Theaginghasmanydifficultiestojointheruralinstallations.Mostinstallationswerebuiltundertheplanningeconomybefore1980’s,andarestillusedforsocial

第2期傅 桦: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79welfare.Mostagingpeoplecannotaffordtheserviceoutlay.

Inordertoconstructthe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fortheaged,eightmeasuresshouldbeconsidered:1)Enduingthe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swithfamily2styleservice.2)Intensifyingtheprovidingfunctionfortheagedincommunities.3)Constructingtheprovidingsystemforallkindsofagingpeople.4)Distributinginstallationsrationally.5)Endeavoringforsocialsubsideza2tion.6)realiz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forsocialproviding.7)increasingspeedforso2cialprovidinginruralarea.8)dealingwiththesocialandproperly.

Keywords:aging,socialproviding,installation.

作者简介 傅桦,男,35岁,副教授、博士,、资源与人口,已发表论文49篇、著作2部.、北京市教委项目等4项课题.

《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复制系统》通过专家鉴定

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首都师范大学傅怀平先生主持研制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及“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科研成果鉴定会于2000年2月23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鉴定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委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持。

鉴定委员会由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五个单位的七名中国光学学会全息及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组成。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全息及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大雄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博士生导师于美文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央电视台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的研究”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鉴定会测试小组的测试报告,中国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查新报告和用户单位的使用报告,并观看了现场演示,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一、首都师范大学“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方法的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将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母版软片与待复制的全息软片紧密接触,用激光扫描复制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新方法。这种复制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方法国内外未见过报道,具有独创性。这种方法使具有“全息电影”之称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随着全息记录介质性能的提高,这种方法将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在可行性实验的基础上,该课题组研制了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这个系统采用了真空吸附、光电自动控制、激光扫描、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接触复制等高新技术,使批量制作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的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使用该技术复制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再现的伴有动作的人物影像完整、清晰、动作连续、立体感强,达到了立项时的目标。该系统的激光扫描头速度连续可调,适用范围宽,不仅能用于复制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还可以复制其他类型的全息图。该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复制系统设计构思新颖、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操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独创。

专家们在肯定了上述技术在医学、建筑、广告、室内装潢、立体影视、人像立体摄影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前景的同时,希望能尽快地完善配套与记录材料,使全息图的表观质量进一步提高,复制出可以360度显示的多路合成彩虹全息图,争取使这项技术早日产业化。


相关文章

  •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及其主要功能
  • 浅论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及其主要功能 发布时间:2011/10/08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许多城市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政府大规模投资养老福利机构到呼兴办民营养老机构:从政府出资补贴"三无老人"和&quo ...查看


  •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 ...查看


  • 养老地产可研
  •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1.1.中国养老产业现状 1.2.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规模 1.3.养老产业对于黑河市腾飞国际养生园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项目构想及定位 2.1.构想 2.2.定位 2.3.健康养老产业的定义 2 ...查看


  • 03.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_周国明
  • 1316,ChineseRuralHealthServiceAdministrationNovember2014,Vol.34,No.11 [专 栏] 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 )周国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 ...查看


  •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每个国家.地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类所无法抗拒的.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都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只有每一个小家都过得幸福,那么我们的大家庭- ...查看


  • 社区--养老--社会--实践--背景--目的--意义
  • 社区养老社会实践 背景: 1.养老问题备受瞩目 (1)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象,十八大报告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qu ...查看


  • 居家互助养老 广西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探索
  • 居家互助养老 广西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探索 贺清 2012-10-11 10:06:22 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3期 摘要:广西于2012年3月建立起了首个居家养老互助站,大胆地对边远地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尝试,对提高 ...查看


  • 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
  • 老年公寓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 第三章 市场预测 第四章 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八章 投资效益预测 第九章 项目风险 ...查看


  • 养老地产发展调研报告
  • 养老地产发展调研报告 ◎水隐 近年来,养老地产.养老社区(住区).养老公寓等各种以养老冠名的养老服务投资项目层出不穷,保利.万科.绿地.华润.中石化等众多大型房企.央企,以及包括泰康人寿.平安集团.太平集团.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知名保险公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