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对称》说课稿
孙昌钰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2、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蜻蜓、树叶、蝴蝶、脸谱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
3、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二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尝试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本着“尝试——发现”的思路,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尝试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四、说程序设计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边解说: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对称》。通过播放录像的情景,一方面是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尝试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辩一辩。
一开始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蝴蝶图,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着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让他们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有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回答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通过尝试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这时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是必要的。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先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说通过对折发现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看看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第三个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
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而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对称轴。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第三个层次是游戏《找朋友》: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对称知识。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是欣赏生活中对称的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 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完整构建本课知识要点,通过“你有什么收获?”来建立知识体系,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板书设计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年级数学《对称》说课稿
孙昌钰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对称》。
2、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蜻蜓、树叶、蝴蝶、脸谱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
3、教学目标:
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二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尝试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本着“尝试——发现”的思路,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尝试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四、说程序设计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先播放一段录像,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我边解说: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蝴蝶和蜻蜓发生了争执,都认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给它们出主意:让它们一人分一半,组成的图形也许就是最漂亮的。我让学生观察组合成的图形,发现和原来相比,并不漂亮,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对称》。通过播放录像的情景,一方面是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尝试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辩一辩。
一开始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蝴蝶图,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他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接着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交流的目的让他们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有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如果学生能回答我先对折再剪就是一个对称图形时,我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通过尝试操作都能够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图形大小一样,我们说他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这时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练习是必要的。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乐此不疲,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对称轴之前我先对刚才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他们它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说通过对折发现的,接着请全班同学把图形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把它打开,看看发现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第三个环节: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
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由此而来了解学生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然后画对称轴。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第三个层次是游戏《找朋友》:通过游戏来找到对称的脸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对称知识。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是欣赏生活中对称的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 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完整构建本课知识要点,通过“你有什么收获?”来建立知识体系,保证课堂的完整性。
板书设计兼顾知识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