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动 大德育》读后感
连南县顺德小学 陈伟花 至从进入名班主任陈君玲工作室以来我们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在陈君玲主持人的推荐下我这个学期拜读了李季教授编著的《小活动 大德育》一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品德生成的有效途径”一章节中,提到的一句话——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道德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如果还是按照以往老式的说教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只会让学生生厌,更别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体验型德育过程“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与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内化规律是吻合的。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在内心会产生共鸣,品德内化过程强烈,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 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体悟践行。
作为班主任,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小活动”的重要意义之后,便可以将其视为学生自主成长、班级自主发展的起点,进而根据顶层设计思路进行班级发展的系统规划。换个角度讲,如果
我们将“小活动”班会课视为学生精神层面自主成长的“教育场”,便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班级建设的实践层面为他们开辟另一个自主成长的“教育场”,由此,一个以小活动促进班级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大德育愿景”便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以“小活动”为载体,将学生成长的体验权还给学生;进而,以班级发展为载体将班级发展的组织、评价、规则制定与执行等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将班级构建成学生自主成长的快乐平台。从构建主义的角度讲, 这一大“德育愿景”实现的发端,正是源于体系化、课程化的“小活动”班会课。
“小活动,大德育”,小活动是手段,因此灵动;德育是目的,因此伟岸。而这一切的核 心都是成长,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自由地成长。
《小活动 大德育》读后感
连南县顺德小学 陈伟花 至从进入名班主任陈君玲工作室以来我们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在陈君玲主持人的推荐下我这个学期拜读了李季教授编著的《小活动 大德育》一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品德生成的有效途径”一章节中,提到的一句话——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道德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如果还是按照以往老式的说教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只会让学生生厌,更别说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体验型德育过程“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与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内化规律是吻合的。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在内心会产生共鸣,品德内化过程强烈,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 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体验以及体验基础上的感悟交流、认知升华、确认内化、体悟践行。
作为班主任,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小活动”的重要意义之后,便可以将其视为学生自主成长、班级自主发展的起点,进而根据顶层设计思路进行班级发展的系统规划。换个角度讲,如果
我们将“小活动”班会课视为学生精神层面自主成长的“教育场”,便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班级建设的实践层面为他们开辟另一个自主成长的“教育场”,由此,一个以小活动促进班级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大德育愿景”便逐渐清晰起来:那就是以“小活动”为载体,将学生成长的体验权还给学生;进而,以班级发展为载体将班级发展的组织、评价、规则制定与执行等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将班级构建成学生自主成长的快乐平台。从构建主义的角度讲, 这一大“德育愿景”实现的发端,正是源于体系化、课程化的“小活动”班会课。
“小活动,大德育”,小活动是手段,因此灵动;德育是目的,因此伟岸。而这一切的核 心都是成长,让学生快乐地成长,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