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2)且为之伐木建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刘家的儿子对于母亲的做法的心理变化是怎样一个过程?
4.你从本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文章梗概:
有一个姓刘的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着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在烛光下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常常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与人为善,是为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乡亲邻居们不仅给刘氏的儿子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感念刘氏的恩情啊。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缘由。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2)且为之伐木建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
3.刘家的儿子对于母亲的做法的心理变化是怎样一个过程?
4.你从本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文章梗概:
有一个姓刘的人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抚养着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在烛光下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她常常用一升一斗的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有怨言。刘氏就告诫他,说:“与人为善,是为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舍衣物全部被烧光,乡亲邻居们不仅给刘氏的儿子衣服,还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感念刘氏的恩情啊。这时刘氏的儿子才明白母亲做好事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