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论述题

(亲们,要是需要缩印的话、建议重新排版后,用小五号字,缩印40%的噢~)

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答: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IS曲线的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点在LM曲线的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在LM曲线的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

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M时,利息率会上升;L

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政 策的作用。(此题的答案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浓缩总结)

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再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这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即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

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则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有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无效。 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4、论述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你认为凯思斯理论对中国经济是否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并加以分析。

答:凯恩斯的失业理论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凯恩斯完全接受了传统经济学关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理论,但是他认为除了这种“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在凯恩斯看来,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形成足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所谓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有关。凯恩斯正是用他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来否定“萨伊定律”及依据“萨伊定律”建立起来的传统失业理论,并论证了“非自愿失业”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凯恩斯关于减少“非自愿失业”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鼓励投资(包括提高人们的投资信心和降低利率等),增加就业等。

(亲们,要是需要缩印的话、建议重新排版后,用小五号字,缩印40%的噢~)

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2、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答: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在IS曲线的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点在LM曲线的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的超额供给;在LM曲线的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

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的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况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M时,利息率会上升;L

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政 策的作用。(此题的答案可根据需要进一步浓缩总结)

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再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这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即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

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则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有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无效。 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4、论述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你认为凯思斯理论对中国经济是否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并加以分析。

答:凯恩斯的失业理论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它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凯恩斯完全接受了传统经济学关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理论,但是他认为除了这种“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在凯恩斯看来,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形成足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所谓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有关。凯恩斯正是用他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来否定“萨伊定律”及依据“萨伊定律”建立起来的传统失业理论,并论证了“非自愿失业”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凯恩斯关于减少“非自愿失业”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鼓励投资(包括提高人们的投资信心和降低利率等),增加就业等。


相关文章

  •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小抄
  • (A)A.实 (C)A.商品货币B.纸币C.金 币,但可以由不足值的,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代替的是 (C)A.价值符号B.信用符号C.货币符周升业 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号D.商品符号 1.4.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6-2010真题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初试综合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2.什么是合同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3.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5.什么是 ...查看


  • 金融学考研提纲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概念题 1. 价值尺度 2. 金块本位制 3. 本位币 4. 货币面纱论 5.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6. 格雷欣法则 7. 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8. 布雷顿森林体系 9.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10. 特里 ...查看


  • 金融学试题[1]
  •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2.信用有( ). )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 3.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被成为(4.一级市场是组织证券( )业务的市场. 5.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 ...查看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及题目说明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 ...查看


  • 货币经济学
  • ☐ (一)名词解释: 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本位币 不可兑换信用货 辅币 货币制度 流动性 ☐ (二)简答题: ☐ 1.简述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 2.简述货币的本质 ☐ 3.简述货币制度的内容 ☐ 4.简述信用本位制的特点 ☐ 5.简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考试攻略
  • 人民银行的历史: 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 ...查看


  • 中央银行论述题
  • 1. 三大法宝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1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 ...查看


  • 中国人民银行经济金融类考试题
  • 中国人民银行经济金融类考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0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宏观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2.均衡价格 3.自发消费受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4.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差就是GDP平减指数 5.正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