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生活 悄悄的一切都在改变(2009-09-09 16:05:07) 标签:移动改变生活 电信行业 生活 变迁 3g it 分类:人间冷暖
通信生活 悄悄的一切都在改变
1995年下决心要买手机,那时还住宿舍,没有固定电话,联系工作非常不方便,单位出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买了部手机。时间大概是1995年12月底,去西直门营业厅看,可选的电话只有6种,分别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的手机,而且那个时候,诺基亚还不是名牌,我们最熟知的手机牌子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当时有三大机型,7200、7500、8200,8200较为时尚了,体积也小得多,只是价格贵,7200便宜一点,不过还有点模拟机的味道,反复啄磨,最后选定了7500,价格是手机、卡,再加上各项费用,11800元。说实话,这种感觉,和现在工作不久,大家帮忙凑钱买上部车的感觉一样。最令人难受的是,过了不到10天,1996年元月1日,这个电话就降了1千多元,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的电话号码是10位,而不是现在11位的。有了手机,也不敢多用,虽然单位能报销一部分,一个月电话费,顶我半个月工资了,自然是舍不得。电话费不说,信号也是问题,当时我住在惠新东街,也是一个挺热闹的地方了,信号还是有大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一个重要的业务要谈,对方是从广州打过来,我家里效果不好,只好爬到我住的楼的21层楼顶上,效果依然不好。而那一年的春节,我回了家乡,带的手机只能当摆设,因为家乡还没有开通GSM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些人的标配是双枪,一个汉显的BP机,一个手机,手机号知道的人并不多,也不印在名片上,都是别人用BP机呼进来,自己才回的,一般的事,用BP机说就行了。
这个手机用着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网络就好起来,就忘记了手机信号好不好,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要考虑买手机,经常要问信号好不好,渐渐没有人问这个了,因为信号都很好。
1997年前后,我去听一个讲座,大概是杨致远吧,畅想未来,说有一天,我们每人个都会拿着手机,这个手机会象电脑一样,可以上网,可以发电子邮件,我摸口袋里那个差不多二斤重的手机,再看那只能显示一行英文的小屏幕,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也就是那个时候,《北京青年报》曾经有过一个讨论: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生产出自己的手机?当时我想,十年后,中国人有1/10人能用上国产手机,就是巨大的成功了,手机还是非常高技术的产品,我们能生产,其实都是非常怀疑的。
2001年左右,彩屏手机开始出现,对于彩屏,我是不以为然的,手机为什么要彩屏呀?手机的功用是打电话,发短信,也就这些了。这需要彩屏吗?我看彩屏也就是一个花架子,意义不大的,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认为彩屏手机没有市场前景。然而转眼之间,我发现自己也用上了彩屏手机,甚至成为一个手机时尚的追随者,有时不能不感叹这个世界变化快。
一直到2000年左右,手机是干什么的?是打电话的,发短信,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英文系统,只能发英文短信,再往后,系统是中文了,输入法不行,折腾一个汉字进去,没有一分钟下不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发短信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一直到2005年左右,我有在国家级最高科研机构做着研究员的同学说,短信我是从来不看的,自然也不会发。记得2001年春节,节前我们还在吵吵着讨论,为什么中国的短信发展不起来,大家引经据典地说欧洲短信怎么发达,菲律宾怎么爱发短信,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不爱发短信。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一个拜年的短信,编得非常有意思。觉得太好玩了,赶快转给太太,让她也看看这个有意思的短信,又想,自己还有一些客户和好朋友们需要拜年,何不把这个短信转给他们。这一年听说一些地方运营商的服务器发爆了,也就在这一年,我们突然就进入了一个短信的时代。不知不觉得短信开始成为我们的生活的一个部分。
3G时代,我已经是一个我已经是一个通信业的观察者了,2002年,在论坛里,为了TD-SCDMA标准论战,其实那个时候,只是觉得中国提出的标准,遭到围攻,而中国人也不为中国标准说话,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中国标准说话,所以那个时候我在我所在的杂志订了一条纪律,对于TD-SCDMA,我们不准说它的问题,不是它没有问题,是围攻它的人太多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人相信,这个标准真能组建成一个商用的网络。这个过程中,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看3G的网络,3G的应用,其实,我相信,我们最缺的是信心。我们不相信我们也能真把这个标准做起来,做好。
那个时候我听到了太多关于TD-SCDMA负面评价,但是,我也看到这个过程中,大唐等企业,很多年轻人在坚持着,在付出,甚至我也看到李进良这样年届八旬的老人,四处为TD奔走,真是感觉人最重要的是精神。
2001年开始,我就到世界各地看3G的应用,3G网络的情况,手机的情况。其实说起来,当我们发放3G牌照之后,中国的网络建设速度,终端产品的情况,速度是非常快的。即使是大家存在着很多疑问的TD,它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好,一个消费者是不需要关心技术,不需要关心这个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却很清楚,以我们的投入和技术的情况,我们很难想象,TD也会建设成一个商用网络,会由中国移动这样强大的电信运营商来建设,其实它推动的情况,远比我们最初判断好得多。我们可能都在抱怨TD的手机不好,确实,最初一批的TD手机,有厂商送给我们一批,我曾经想过拿它作为活动的奖品,但是看了这个手机,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太难看了。面对这种情况,我想,TD终端能够起来,可能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最近我拿到联想O1的oPhone手机进行测试,很快我就把原来的手机换成了O1,道理非常简单,功能非常强大,手机电视、导航、方便的联系人管理,一下子就会让人对这款手机有非常不同的感觉。记得我给美林证券的高层看这部手机时,他们马上拿出相机,从各个角度拍照。
每次,到了外地,就是坐出租车,我都会把我手机拿出来开着导航,每次也都会引来司机的的赞叹,因为确实做得很好,非常实用。而手机电视也让那些经常在外面开车的师傅非常羡慕。说到手机电视,确实非常有价值。我是经常上电视上谈一些通信业的事,北京电视台的“首都经济报道”,一有通信业相关的事,总是要找我说说的,我已经上过几十次了吧,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因为点不对,我也没有特意想看一看自己在电视上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了,以前我们要录一个电视节目,不知道多麻烦,摄像机对了电视机效果不好,通过电脑录,需要转接,还需要录制软件,非常难。最近我上了一次央视的“实话实说”,通知我播放时,我就用手里的手机,在办公室里一边收看,一边录了,后来,我在一家运营商给大客户讲课,他们看到这个视频,直接拖到电脑里,用投影仪播放,效果挺好的。
从第一次买手机,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那时手机还叫有些人叫作“大哥大”,今天再也没有叫这个名词了,悄悄地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记不清,哪一天我们不再把手机称作“大哥大”了,但是确实它悄悄地从神坛走下来,离我们更近了。我手里那些强大的3G手机,可能很多人也没有用上,不过它也会悄悄地、悄悄地走进7亿用户的生活中,只需要一些信心、一点时间,一份踏实的努力。
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自然说起以前的那些故事,一个同学说起那时和女朋友谈恋爱,为了和英语系的女朋友一起练习英语,谈恋爱时都讲英语,但是毕竟不是母语,时常就出了差错,约的时间用英语说,对方没有理解清楚,好几次在约会地等待几个小时。他十七的女儿在旁边就非常不理解,觉得老爸很夸张,就是时间不对,也不需要等几个小时,打个电话问一下不就可以了。确实,今天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但确实曾经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那时我们没有手机。不知不觉中,手机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延伸。离开手机,我们会怎么样?真不可想象。
通信生活 悄悄的一切都在改变(2009-09-09 16:05:07) 标签:移动改变生活 电信行业 生活 变迁 3g it 分类:人间冷暖
通信生活 悄悄的一切都在改变
1995年下决心要买手机,那时还住宿舍,没有固定电话,联系工作非常不方便,单位出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买了部手机。时间大概是1995年12月底,去西直门营业厅看,可选的电话只有6种,分别的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的手机,而且那个时候,诺基亚还不是名牌,我们最熟知的手机牌子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当时有三大机型,7200、7500、8200,8200较为时尚了,体积也小得多,只是价格贵,7200便宜一点,不过还有点模拟机的味道,反复啄磨,最后选定了7500,价格是手机、卡,再加上各项费用,11800元。说实话,这种感觉,和现在工作不久,大家帮忙凑钱买上部车的感觉一样。最令人难受的是,过了不到10天,1996年元月1日,这个电话就降了1千多元,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的电话号码是10位,而不是现在11位的。有了手机,也不敢多用,虽然单位能报销一部分,一个月电话费,顶我半个月工资了,自然是舍不得。电话费不说,信号也是问题,当时我住在惠新东街,也是一个挺热闹的地方了,信号还是有大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一个重要的业务要谈,对方是从广州打过来,我家里效果不好,只好爬到我住的楼的21层楼顶上,效果依然不好。而那一年的春节,我回了家乡,带的手机只能当摆设,因为家乡还没有开通GSM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些人的标配是双枪,一个汉显的BP机,一个手机,手机号知道的人并不多,也不印在名片上,都是别人用BP机呼进来,自己才回的,一般的事,用BP机说就行了。
这个手机用着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网络就好起来,就忘记了手机信号好不好,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要考虑买手机,经常要问信号好不好,渐渐没有人问这个了,因为信号都很好。
1997年前后,我去听一个讲座,大概是杨致远吧,畅想未来,说有一天,我们每人个都会拿着手机,这个手机会象电脑一样,可以上网,可以发电子邮件,我摸口袋里那个差不多二斤重的手机,再看那只能显示一行英文的小屏幕,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也就是那个时候,《北京青年报》曾经有过一个讨论: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生产出自己的手机?当时我想,十年后,中国人有1/10人能用上国产手机,就是巨大的成功了,手机还是非常高技术的产品,我们能生产,其实都是非常怀疑的。
2001年左右,彩屏手机开始出现,对于彩屏,我是不以为然的,手机为什么要彩屏呀?手机的功用是打电话,发短信,也就这些了。这需要彩屏吗?我看彩屏也就是一个花架子,意义不大的,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认为彩屏手机没有市场前景。然而转眼之间,我发现自己也用上了彩屏手机,甚至成为一个手机时尚的追随者,有时不能不感叹这个世界变化快。
一直到2000年左右,手机是干什么的?是打电话的,发短信,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故事。英文系统,只能发英文短信,再往后,系统是中文了,输入法不行,折腾一个汉字进去,没有一分钟下不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发短信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一直到2005年左右,我有在国家级最高科研机构做着研究员的同学说,短信我是从来不看的,自然也不会发。记得2001年春节,节前我们还在吵吵着讨论,为什么中国的短信发展不起来,大家引经据典地说欧洲短信怎么发达,菲律宾怎么爱发短信,奇怪中国人为什么不爱发短信。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一个拜年的短信,编得非常有意思。觉得太好玩了,赶快转给太太,让她也看看这个有意思的短信,又想,自己还有一些客户和好朋友们需要拜年,何不把这个短信转给他们。这一年听说一些地方运营商的服务器发爆了,也就在这一年,我们突然就进入了一个短信的时代。不知不觉得短信开始成为我们的生活的一个部分。
3G时代,我已经是一个我已经是一个通信业的观察者了,2002年,在论坛里,为了TD-SCDMA标准论战,其实那个时候,只是觉得中国提出的标准,遭到围攻,而中国人也不为中国标准说话,需要有人站出来为中国标准说话,所以那个时候我在我所在的杂志订了一条纪律,对于TD-SCDMA,我们不准说它的问题,不是它没有问题,是围攻它的人太多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人相信,这个标准真能组建成一个商用的网络。这个过程中,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看3G的网络,3G的应用,其实,我相信,我们最缺的是信心。我们不相信我们也能真把这个标准做起来,做好。
那个时候我听到了太多关于TD-SCDMA负面评价,但是,我也看到这个过程中,大唐等企业,很多年轻人在坚持着,在付出,甚至我也看到李进良这样年届八旬的老人,四处为TD奔走,真是感觉人最重要的是精神。
2001年开始,我就到世界各地看3G的应用,3G网络的情况,手机的情况。其实说起来,当我们发放3G牌照之后,中国的网络建设速度,终端产品的情况,速度是非常快的。即使是大家存在着很多疑问的TD,它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好,一个消费者是不需要关心技术,不需要关心这个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却很清楚,以我们的投入和技术的情况,我们很难想象,TD也会建设成一个商用网络,会由中国移动这样强大的电信运营商来建设,其实它推动的情况,远比我们最初判断好得多。我们可能都在抱怨TD的手机不好,确实,最初一批的TD手机,有厂商送给我们一批,我曾经想过拿它作为活动的奖品,但是看了这个手机,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太难看了。面对这种情况,我想,TD终端能够起来,可能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最近我拿到联想O1的oPhone手机进行测试,很快我就把原来的手机换成了O1,道理非常简单,功能非常强大,手机电视、导航、方便的联系人管理,一下子就会让人对这款手机有非常不同的感觉。记得我给美林证券的高层看这部手机时,他们马上拿出相机,从各个角度拍照。
每次,到了外地,就是坐出租车,我都会把我手机拿出来开着导航,每次也都会引来司机的的赞叹,因为确实做得很好,非常实用。而手机电视也让那些经常在外面开车的师傅非常羡慕。说到手机电视,确实非常有价值。我是经常上电视上谈一些通信业的事,北京电视台的“首都经济报道”,一有通信业相关的事,总是要找我说说的,我已经上过几十次了吧,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因为点不对,我也没有特意想看一看自己在电视上的表现,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了,以前我们要录一个电视节目,不知道多麻烦,摄像机对了电视机效果不好,通过电脑录,需要转接,还需要录制软件,非常难。最近我上了一次央视的“实话实说”,通知我播放时,我就用手里的手机,在办公室里一边收看,一边录了,后来,我在一家运营商给大客户讲课,他们看到这个视频,直接拖到电脑里,用投影仪播放,效果挺好的。
从第一次买手机,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那时手机还叫有些人叫作“大哥大”,今天再也没有叫这个名词了,悄悄地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记不清,哪一天我们不再把手机称作“大哥大”了,但是确实它悄悄地从神坛走下来,离我们更近了。我手里那些强大的3G手机,可能很多人也没有用上,不过它也会悄悄地、悄悄地走进7亿用户的生活中,只需要一些信心、一点时间,一份踏实的努力。
有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自然说起以前的那些故事,一个同学说起那时和女朋友谈恋爱,为了和英语系的女朋友一起练习英语,谈恋爱时都讲英语,但是毕竟不是母语,时常就出了差错,约的时间用英语说,对方没有理解清楚,好几次在约会地等待几个小时。他十七的女儿在旁边就非常不理解,觉得老爸很夸张,就是时间不对,也不需要等几个小时,打个电话问一下不就可以了。确实,今天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但确实曾经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那时我们没有手机。不知不觉中,手机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耳朵和眼睛的延伸。离开手机,我们会怎么样?真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