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2期
(总第127期)
经济纵横税务与经济TaxationandEconomyNo.2March15,2003(SerialNo.127)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潘 ,)
[摘 要,,是马克思,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但是,诸如,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的原理;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等,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私营经济;适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3)02-0001-06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入研究当今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引 言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创立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卷第23~25章,其中第24章是专论资本原始积累的。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创造性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与过程,分析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发生的基本动因、主要过程和主要方法,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与后果,批驳了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歪曲资本原始积累的谎言,指明了资本家作为对直接劳动者的“剥夺者”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必将“被剥夺”的一般历史趋势,从而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普遍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奠基石,那么完全可以认为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就是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基础。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与资本积累理论二者统一与结合起来构成广义的资本主义积累理论。它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龙”与“去脉”,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到灭亡的内在规律。如果把剩余价值理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那么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支柱。
马克思创立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它对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但是,它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是否还有适用性呢?我认为是肯定的。因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原始积累一直不断地产生并且不断地发展着。可以肯定地讲,当今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不同的本质与特点,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更是迥异(后面要专门论述),绝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但我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般方法与诸多原理对我国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之一,也完全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因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马克思所讲的资本在不断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继续并且迅速发展着。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一般原理对我国的适用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稿日期]2002-12-10
[作者简介]潘 石(1944-),男,黑龙江五常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
第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的原理,对当今中国仍然是有效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二是存在大量自由的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结合与统一,便可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当代中国私营企业的生产方式尽管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区别,但它仍是上述两个条件的结合与统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全社会好比一个大工厂,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按劳分配,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及各个企业之间收入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个人收入水平很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小。这样,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而外,他们的收入所剩无几。即使是勤俭持家,辛辛苦苦地进行积累,也难以达到马克思所讲的货币变资本的最低限额。如果达到了,社会上也不存在第二个条件,即存在大量的“自由劳动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自由劳动者”是有特定含义的。他指出“: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同生①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将马克思的上述“,,并同
生产资料相分离。
奴隶主、,,不能随意流动,更没有择业的自主权。,使之丧失自由择业的权利。,。其次,劳动者同生产资料还直接或间接地相结合着。,,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生产资料的运营效果直接相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在更大的范围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他们同生产资料的结合需要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所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一种间接的结合。无论直接结合还是间接结合,实际上总归是一种结合,而不能称之为分离。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不具备变成“自由劳动者”的条件,不会也没有变成雇佣劳动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具备了“自由劳动者”产生的条件。大批劳动者具有了人身自由并同生产资料相分离。(1)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实行承包制后大批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的。人民公社公有制体制的解体,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摆脱了人身强制性的“约束”,变成独立自主的“自由”人。他们已经具有离开土地、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了。(2)辞职下海的公职人员,如机关干部、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等,他们挣脱了旧的劳动人事制度的束缚,原单位已经管不着他们了,同原来的生产资料已经“分离”了。要想生活,他们就必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以便同新的生产资料相结合。(3)社会上的大量待业人员,其中主要包括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待业青年等。下岗失业职工在未重新上岗之前,显然已处于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状态。而城镇待业青年,主要是指未能升入高中及大学的已进入劳动年龄的青年,他们从来就没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过,更是没有单位管束的“自由人”。以上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及“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尽管与马克思的论述有差别(即尚未完全丧失消费资料),但毕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不再是“公有”,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个人所有”,因此劳动者就有权自主决定如何出卖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一旦被足量的货币所购买,该足量的货币就变为资本。
值得指出的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打破了旧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人们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尤其是在城乡个体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之后,许多个体经营者较快地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不少下海经商者利用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及各种优惠政策,也较快地富裕起来;深圳、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一批又一批企业股票发行上市,使许多投资一、二级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暴富起来,涌现一批像“杨百万”那样的百万富翁;另外,随着国家及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普遍提高,积累的货币量明显增多。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裕起来的政策鼓舞下,广大城乡也涌现了一批富裕人群和阶层。在他们手里积攒起来的巨额货币,要保值增值,获取更多的利益,必然要进行各方面的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样,足量的货币购买劳动力商品,它就变成资本了。
第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对当今中国仍是适用的。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首先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个体经济,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以劳动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个体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这种小生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马克思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指小生产方式———作者)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
②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因此,它必然要被私营经济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
私营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它是比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更具先进性与优越性①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2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页。
2
的一种经济形式。这主要表现在:(1)个体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而私营经济突破了家庭限制,开始以企业和现代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可在较大范围内组合生产经营要素,实现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与组合,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也要比个体经济先进得多,自然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2)私营经济的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相联系,并且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与协作,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这是个体小商品生产不能相匹比的。(3)个体小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出卖商品W—G,是为了购进满足自身消费需要的商品,即G—W。而私营经济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而是资本价值的不断增值。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其永无止境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4)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分散,资金积累速度慢,难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基本上形不成规模效益;而私营经济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可相对集中,资本积累速度较快,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再生产,。(5)个体经济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而私营经济由于比个体经济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6)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的。(7),均比个体经济大得多,。从所有制关系上讲,。正如马克思所说“: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
①有制所排挤。”中国的私营经济正是在劳动者的个体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不同的是,
它不是以个体小商品生产者即个体经济的被剥夺为前提和基础。私营经济的产生并没有根本否定、排斥与废弃个体经济,而二者仍然相互并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以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否定和消灭个体经济,那就错了。所以不能对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的原理进行简单化的理解,而要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认识与运用。当今中国私营企业已达2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尚有3000多万户,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两种私有制可以并存,但发展的趋势是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私有制向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过渡,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要求的规律的作用所决定的。如前所述,私营经济比个体经济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能适合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马克思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对当今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是农村资本关系产生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他靠使用雇佣工人来增
②殖自己的资本,并把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或实物的形式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农业雇佣工人
———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农业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由于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不仅没有形成农业资本,而且连商品经济都极不发达。因此,社会中主要存在两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经济关系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农村土地革命,斗地主,分田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化。土地所有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土地改革之后至合作化之前,农民由于分得了土地,成了自己土地的所有者,地主阶级在中国农村被消灭了。合作化之后,农民变成了人民公社社员,在人民公社的基层单位———生产队从事生产劳动,与土地及生产资料相结合,由原来的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民。集体经济在农村占据统治和支配地位,就连作为个体经济残余的社员家庭副业也在被严格限制之列,文化大革命中还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大割特割。由此可见,直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是不存在农业资本关系的,就连个体经济关系也在被限制与消灭之列。
中国农村实行承包制之后涌现出的各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成为租地农场主的雏型。由于从1958年开始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地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束缚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商品经济不发达,致使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甚至不少地区处于贫困状态。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搞起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农业改革浪潮与经营革命浪潮。承包制一举打破了农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使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广大农民通过签订承包合同,与集体和国家建立起土地租约关系。土地租约期长达30~50年,这就使农民拥有长期的自主的土地经营使用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承包制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分配原则,使广大农民通过勤奋劳动,大幅度提高了收入水平,并很快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一方①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831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1页。
3
面开始通过代租和购买土地经营权等方式,扩大承包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购置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并采用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工艺与技术,实行土地连片耕作、机械化生产与经营。这样,依靠农民家庭自身拥有的劳动力就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经营需要,雇工生产便应运而生。开始是少量雇工,并且常常是季节性的,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雇工数量越来越多。
我认为,这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就相当于马克思讲的“租地农场主”。尽管他们的生产经营单位还未明确地叫××农场,但实际上是具备租地农场的条件。当年,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产生,是靠剥夺农民实现的,是靠农民土地所有制革命实现的。如今,中国农村的租地农场主也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靠剥夺农民实现的,而是靠承包制及土地经营权革命来实现的,其间没有马克思讲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暴力掠夺和血腥杀戮,完全是一个和平的经济变革过程。
农业雇佣工人和租地农场主的关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雇佣工人,、“种植大户”或“××大王”,都是农村的“能人”。,;了解市场,敢于捕捉致富机遇,,土地被分割得十分零散,,20家分包耕种,大型农机具根本进不了地,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们冲破了这种阻力,使分包的。,又是农村推动土地集中,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先锋,也是农。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广阔前景。再说农业雇佣工人,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一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新军。他们大多数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家的承包地,固定地给租地农场主打工。因为家里有限的承包地,只须老婆孩子就能种好,己根本不需要他们了。打工的收入远远大于他们留在自家土地上的生产经营收入。他们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是农村知识青年,从事农业生产是他们本行,且能吃苦耐劳“,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自然也愿意雇佣他们。更重要的是,在当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太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十分便宜。租地农场主无须支付很多的工资,便可雇佣到足够的农业工人。这时的农业雇佣工人便隶属于资本,而不是自家承包地上的农民了。正如马克思当年所指出的那样“:随着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游离,他们以前的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这些生活资料现在变成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被驱逐出来的农民必须从自己的新主人工业资本家那里,以工资的形式挣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国内农业提供的工业原料也同生活资料
①的情况一样。它变成了不变资本的一个要素。”
农业雇佣工人和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农业资本的产生,它完全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也必将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首先,租地农场主与农业雇佣工人这两个先进生产力代表结合起来,可以在大片土地上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经营,克服承包制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限,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率。其次,可以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进行耕作及田间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同时还可引进西方家庭农场的科学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现代化。再次,可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促进中国农业走向世界。最后,农业资本的产生完全改变了农村原有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因此,我们应当全力维护这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并使之健康地发展。
以上我们考察了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其主要目的是说,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不仅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适用,而且对我们中国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失去效力。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完全适用,而是有条件的一些基本原理的适用。因此,绝不可认为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所有思想和所有论断对当今中国都适用。
如前所述,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该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40多年前马克思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对象是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家,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大约从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的整个历史过程,均系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并平稳上升的时代,他对资本原始积累的研究也是作为历史来研究的。如前所述,他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整个理论均是以史料为基础,从史实中概括、升华出来,并又通过史料加以验证的,因此,它是真实再现当时历史的科学理论。但它毕竟是反映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原始积累规律的。现在是时间变了,时代变了,地点与条件也变了。140多年后的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全不同于14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史”时代,并且中国同马克思当年研究的英国、荷兰、葡萄牙等西欧国家也有本质不同,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条件、国情基础、社会制度、实质与方法等均有重大差别,等等,因此,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可能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4页。
4
完全适用于我国。就是说,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某些具体原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暴力剥夺过程与方法的论述。马克思讲“: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
①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马克思讲的上述资本原始积累方法,是当时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
普遍应用的手段与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当今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却不存在。这也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二,关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实质的分析与论述。马克思讲“: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末它就只是
②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体来讲就是,,的解体来进行和实现的,而主要是在城乡个体经济()的。如前所述,。两种私有制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之所,完全是由。
其三,。马克思讲“: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英国,这些因素在十七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
③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马克思的上述论述系指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的主要因素及在欧洲各国的主要表现,在当今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不会存在和发生。
其四,关于惩治被剥夺者血腥立法的论述。马克思讲“:十五世纪末和整个十六世纪,整个西欧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现在的工人阶级的祖先,当初曾因被迫变成了流浪者和贫民而受到惩罚。法律把他们看作‘自愿的’罪犯,其依据是:只要他们愿意,是可以继续在已经不存在的旧的条件下劳动的。在英国……1530年,……对身强力壮的流浪者则加以鞭打和监禁。他们要被绑在马车后面,被鞭打到遍体流血为止,然后要发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从事劳动’。……如果在流浪时第二次被捕,
④就要再受鞭打并被割去半只耳朵;如果第三次被捕,就要被当作重罪犯和社会的敌人处死。”资产阶级
国家通过运用血腥的法律来惩治流浪者,迫使他们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有产物,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是不会存在和产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允许上述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
总之,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时,一定要掌握其精神实质,注意其基本原理的适用性,克服其某些具体原理的历史局限性,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灵活运用,创造性发挥,切不可简单照搬,盲目滥用,更不能简单对号,机械套用。
三、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不仅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真谛,从理论上观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到发展直至灭亡的客观规律,而且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找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我们今天深入研究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伟大的理论指南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内涵十分深刻,许多精辟的论述对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与意义。
第一,如何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加速国内市场建设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时创造性地提出国内市场问题,给我们以极其深刻的思考与启示。马克思指出“: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事实上,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①
②
③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1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9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3页。
5
①己的国内市场。”
应当指出,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是被剥夺和被驱逐的,也并未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是离开土地和家乡到乡镇和大城市私营企业打工,成为依靠工资生活的雇佣劳动者。这些人目前在中国的数目已近2000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及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大部分原来由家庭自己生产和供给。现在,由于他们离开了家庭,这些生活资料要由他们用私营企业支付的工资来购买;生产所用的生产资料要由雇佣他们的业主来购买。这样,就会使私营企业所在的乡镇及城市形成新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的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于是,……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
②了。”由此可见,随着农村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转化为雇佣工人,使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市场都不断扩大,国内城乡市场日益连结与融合为统一市场。所以,始积累过程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之间的差别,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准备条件过程,,会是一个漫长,一极形成资本家,另一极形成雇佣劳动者,是相当缓慢的。,。它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进行顽,。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一个伟大功绩。马克思在谈到资本原始积累的各种方法时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
③身就是一种经济力。”由此可见,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功,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全面综
合使用了社会暴力。如果不是使用社会暴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无疑要长得多。正是由于使用了社会暴力,才大大缩短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盛赞“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由此,我们进一步深悟到:正是由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残酷的社会暴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荡涤封建主义经济关系和封建主义势力,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因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站稳了脚跟,并获得长足发展。至今欧洲那些资产阶革命彻底的国家封建主义因素残留较少,资本主义民主比较发达,恐怕与其历史上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暴力革命比较彻底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非常之不彻底,所以至今在这些国家中封建主义残余及其影响仍比较多,对现代化建设的束缚也较大。
在当代中国,由于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殊性,由于其实质不是对生产者的剥夺,因而暴力在其间无疑是不起决定作用的。但其间是否丝毫不存在暴力的作用呢?我觉得,马克思讲的“利用国家权力”的情况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政府官员凭借职位,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权力,通过“卖批文”、批地号、倒房产等手段来积累原始资本。
责任编辑:胡岳岷
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
PAN Shi
(EconomySchool,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systemofMarxisteconomictheory,isanimportantfundationof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Althoughsomespecialconceptsofthistheoryisnotsuitableforourcountry,itsconcepts,suchastheconceptofcapitalistproductionmethod;thecon2ceptofcapitalistprivateownershipreplacingindividualownership;theconceptofleasingfarmers,etc.TheseconceptshaveaninfluencetoChina.
Keywords:Marx;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privateeconomy;analysisofadequacy
①
②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5~816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6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9页。
6
2003年第2期
(总第127期)
经济纵横税务与经济TaxationandEconomyNo.2March15,2003(SerialNo.127)
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潘 ,)
[摘 要,,是马克思,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但是,诸如,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的原理;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等,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私营经济;适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3)02-0001-06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深入研究当今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引 言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创立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卷第23~25章,其中第24章是专论资本原始积累的。马克思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创造性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与过程,分析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发生的基本动因、主要过程和主要方法,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与后果,批驳了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歪曲资本原始积累的谎言,指明了资本家作为对直接劳动者的“剥夺者”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必将“被剥夺”的一般历史趋势,从而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普遍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奠基石,那么完全可以认为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就是资本积累理论的重要基础。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与资本积累理论二者统一与结合起来构成广义的资本主义积累理论。它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龙”与“去脉”,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直到灭亡的内在规律。如果把剩余价值理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那么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支柱。
马克思创立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它对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但是,它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是否还有适用性呢?我认为是肯定的。因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原始积累一直不断地产生并且不断地发展着。可以肯定地讲,当今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不同的本质与特点,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更是迥异(后面要专门论述),绝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但我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般方法与诸多原理对我国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之一,也完全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因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马克思所讲的资本在不断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继续并且迅速发展着。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一般原理对我国的适用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稿日期]2002-12-10
[作者简介]潘 石(1944-),男,黑龙江五常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
第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的原理,对当今中国仍然是有效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大量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二是存在大量自由的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结合与统一,便可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当代中国私营企业的生产方式尽管与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区别,但它仍是上述两个条件的结合与统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全社会好比一个大工厂,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按劳分配,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及各个企业之间收入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个人收入水平很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小。这样,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而外,他们的收入所剩无几。即使是勤俭持家,辛辛苦苦地进行积累,也难以达到马克思所讲的货币变资本的最低限额。如果达到了,社会上也不存在第二个条件,即存在大量的“自由劳动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自由劳动者”是有特定含义的。他指出“: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像奴隶、,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像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同生①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将马克思的上述“,,并同
生产资料相分离。
奴隶主、,,不能随意流动,更没有择业的自主权。,使之丧失自由择业的权利。,。其次,劳动者同生产资料还直接或间接地相结合着。,,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生产资料的运营效果直接相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在更大的范围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他们同生产资料的结合需要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所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一种间接的结合。无论直接结合还是间接结合,实际上总归是一种结合,而不能称之为分离。正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不具备变成“自由劳动者”的条件,不会也没有变成雇佣劳动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具备了“自由劳动者”产生的条件。大批劳动者具有了人身自由并同生产资料相分离。(1)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实行承包制后大批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的。人民公社公有制体制的解体,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摆脱了人身强制性的“约束”,变成独立自主的“自由”人。他们已经具有离开土地、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了。(2)辞职下海的公职人员,如机关干部、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等,他们挣脱了旧的劳动人事制度的束缚,原单位已经管不着他们了,同原来的生产资料已经“分离”了。要想生活,他们就必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以便同新的生产资料相结合。(3)社会上的大量待业人员,其中主要包括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待业青年等。下岗失业职工在未重新上岗之前,显然已处于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状态。而城镇待业青年,主要是指未能升入高中及大学的已进入劳动年龄的青年,他们从来就没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过,更是没有单位管束的“自由人”。以上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及“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尽管与马克思的论述有差别(即尚未完全丧失消费资料),但毕竟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不再是“公有”,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个人所有”,因此劳动者就有权自主决定如何出卖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一旦被足量的货币所购买,该足量的货币就变为资本。
值得指出的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打破了旧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人们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尤其是在城乡个体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之后,许多个体经营者较快地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不少下海经商者利用改革开放的宽松环境及各种优惠政策,也较快地富裕起来;深圳、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一批又一批企业股票发行上市,使许多投资一、二级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暴富起来,涌现一批像“杨百万”那样的百万富翁;另外,随着国家及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普遍提高,积累的货币量明显增多。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裕起来的政策鼓舞下,广大城乡也涌现了一批富裕人群和阶层。在他们手里积攒起来的巨额货币,要保值增值,获取更多的利益,必然要进行各方面的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样,足量的货币购买劳动力商品,它就变成资本了。
第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个体私有制的原理,对当今中国仍是适用的。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首先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个体经济,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以劳动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个体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这种小生产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马克思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指小生产方式———作者)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
②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因此,它必然要被私营经济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
私营经济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它是比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更具先进性与优越性①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82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页。
2
的一种经济形式。这主要表现在:(1)个体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而私营经济突破了家庭限制,开始以企业和现代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可在较大范围内组合生产经营要素,实现生产经营要素的优化与组合,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也要比个体经济先进得多,自然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2)私营经济的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相联系,并且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与协作,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这是个体小商品生产不能相匹比的。(3)个体小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出卖商品W—G,是为了购进满足自身消费需要的商品,即G—W。而私营经济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要,而是资本价值的不断增值。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其永无止境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私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机制。(4)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分散,资金积累速度慢,难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基本上形不成规模效益;而私营经济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可相对集中,资本积累速度较快,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再生产,。(5)个体经济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而私营经济由于比个体经济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6)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的。(7),均比个体经济大得多,。从所有制关系上讲,。正如马克思所说“: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
①有制所排挤。”中国的私营经济正是在劳动者的个体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不同的是,
它不是以个体小商品生产者即个体经济的被剥夺为前提和基础。私营经济的产生并没有根本否定、排斥与废弃个体经济,而二者仍然相互并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以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否定和消灭个体经济,那就错了。所以不能对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的原理进行简单化的理解,而要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认识与运用。当今中国私营企业已达2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尚有3000多万户,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两种私有制可以并存,但发展的趋势是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私有制向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过渡,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要求的规律的作用所决定的。如前所述,私营经济比个体经济更能适应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能适合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马克思关于租地农场主的理论,对当今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是农村资本关系产生与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他靠使用雇佣工人来增
②殖自己的资本,并把剩余产品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或实物的形式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农业雇佣工人
———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农业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由于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不仅没有形成农业资本,而且连商品经济都极不发达。因此,社会中主要存在两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经济关系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农村土地革命,斗地主,分田地,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化。土地所有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经济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土地改革之后至合作化之前,农民由于分得了土地,成了自己土地的所有者,地主阶级在中国农村被消灭了。合作化之后,农民变成了人民公社社员,在人民公社的基层单位———生产队从事生产劳动,与土地及生产资料相结合,由原来的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民。集体经济在农村占据统治和支配地位,就连作为个体经济残余的社员家庭副业也在被严格限制之列,文化大革命中还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大割特割。由此可见,直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是不存在农业资本关系的,就连个体经济关系也在被限制与消灭之列。
中国农村实行承包制之后涌现出的各种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成为租地农场主的雏型。由于从1958年开始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地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束缚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商品经济不发达,致使农民收入水平很低,甚至不少地区处于贫困状态。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搞起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性农业改革浪潮与经营革命浪潮。承包制一举打破了农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使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广大农民通过签订承包合同,与集体和国家建立起土地租约关系。土地租约期长达30~50年,这就使农民拥有长期的自主的土地经营使用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承包制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分配原则,使广大农民通过勤奋劳动,大幅度提高了收入水平,并很快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一方①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831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1页。
3
面开始通过代租和购买土地经营权等方式,扩大承包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购置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并采用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工艺与技术,实行土地连片耕作、机械化生产与经营。这样,依靠农民家庭自身拥有的劳动力就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经营需要,雇工生产便应运而生。开始是少量雇工,并且常常是季节性的,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雇工数量越来越多。
我认为,这种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就相当于马克思讲的“租地农场主”。尽管他们的生产经营单位还未明确地叫××农场,但实际上是具备租地农场的条件。当年,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产生,是靠剥夺农民实现的,是靠农民土地所有制革命实现的。如今,中国农村的租地农场主也是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产生的,但它不是靠剥夺农民实现的,而是靠承包制及土地经营权革命来实现的,其间没有马克思讲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暴力掠夺和血腥杀戮,完全是一个和平的经济变革过程。
农业雇佣工人和租地农场主的关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雇佣工人,、“种植大户”或“××大王”,都是农村的“能人”。,;了解市场,敢于捕捉致富机遇,,土地被分割得十分零散,,20家分包耕种,大型农机具根本进不了地,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们冲破了这种阻力,使分包的。,又是农村推动土地集中,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先锋,也是农。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广阔前景。再说农业雇佣工人,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一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新军。他们大多数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家的承包地,固定地给租地农场主打工。因为家里有限的承包地,只须老婆孩子就能种好,己根本不需要他们了。打工的收入远远大于他们留在自家土地上的生产经营收入。他们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劳动力,是农村知识青年,从事农业生产是他们本行,且能吃苦耐劳“,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自然也愿意雇佣他们。更重要的是,在当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太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十分便宜。租地农场主无须支付很多的工资,便可雇佣到足够的农业工人。这时的农业雇佣工人便隶属于资本,而不是自家承包地上的农民了。正如马克思当年所指出的那样“:随着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游离,他们以前的生活资料也被游离出来。这些生活资料现在变成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被驱逐出来的农民必须从自己的新主人工业资本家那里,以工资的形式挣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国内农业提供的工业原料也同生活资料
①的情况一样。它变成了不变资本的一个要素。”
农业雇佣工人和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农业资本的产生,它完全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也必将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首先,租地农场主与农业雇佣工人这两个先进生产力代表结合起来,可以在大片土地上实现规模化生产与经营,克服承包制土地分散经营的局限,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率。其次,可以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进行耕作及田间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同时还可引进西方家庭农场的科学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现代化。再次,可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促进中国农业走向世界。最后,农业资本的产生完全改变了农村原有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因此,我们应当全力维护这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并使之健康地发展。
以上我们考察了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其主要目的是说,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不仅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适用,而且对我们中国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失去效力。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并不是无条件的完全适用,而是有条件的一些基本原理的适用。因此,绝不可认为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所有思想和所有论断对当今中国都适用。
如前所述,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该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40多年前马克思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对象是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家,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大约从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的整个历史过程,均系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并平稳上升的时代,他对资本原始积累的研究也是作为历史来研究的。如前所述,他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整个理论均是以史料为基础,从史实中概括、升华出来,并又通过史料加以验证的,因此,它是真实再现当时历史的科学理论。但它毕竟是反映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原始积累规律的。现在是时间变了,时代变了,地点与条件也变了。140多年后的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全不同于14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史”时代,并且中国同马克思当年研究的英国、荷兰、葡萄牙等西欧国家也有本质不同,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条件、国情基础、社会制度、实质与方法等均有重大差别,等等,因此,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可能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4页。
4
完全适用于我国。就是说,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某些具体原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不能适用于我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暴力剥夺过程与方法的论述。马克思讲“: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
①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马克思讲的上述资本原始积累方法,是当时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
普遍应用的手段与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当今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却不存在。这也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二,关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实质的分析与论述。马克思讲“: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末它就只是
②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体来讲就是,,的解体来进行和实现的,而主要是在城乡个体经济()的。如前所述,。两种私有制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之所,完全是由。
其三,。马克思讲“: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英国,这些因素在十七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
③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马克思的上述论述系指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的主要因素及在欧洲各国的主要表现,在当今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不会存在和发生。
其四,关于惩治被剥夺者血腥立法的论述。马克思讲“:十五世纪末和整个十六世纪,整个西欧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现在的工人阶级的祖先,当初曾因被迫变成了流浪者和贫民而受到惩罚。法律把他们看作‘自愿的’罪犯,其依据是:只要他们愿意,是可以继续在已经不存在的旧的条件下劳动的。在英国……1530年,……对身强力壮的流浪者则加以鞭打和监禁。他们要被绑在马车后面,被鞭打到遍体流血为止,然后要发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从事劳动’。……如果在流浪时第二次被捕,
④就要再受鞭打并被割去半只耳朵;如果第三次被捕,就要被当作重罪犯和社会的敌人处死。”资产阶级
国家通过运用血腥的法律来惩治流浪者,迫使他们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有产物,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是不会存在和产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允许上述历史悲剧在中国重演。
总之,我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时,一定要掌握其精神实质,注意其基本原理的适用性,克服其某些具体原理的历史局限性,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灵活运用,创造性发挥,切不可简单照搬,盲目滥用,更不能简单对号,机械套用。
三、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不仅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真谛,从理论上观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到发展直至灭亡的客观规律,而且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找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我们今天深入研究私营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伟大的理论指南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内涵十分深刻,许多精辟的论述对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私营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与意义。
第一,如何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加速国内市场建设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时创造性地提出国内市场问题,给我们以极其深刻的思考与启示。马克思指出“: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事实上,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①
②
③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1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29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9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3页。
5
①己的国内市场。”
应当指出,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是被剥夺和被驱逐的,也并未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是离开土地和家乡到乡镇和大城市私营企业打工,成为依靠工资生活的雇佣劳动者。这些人目前在中国的数目已近2000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及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大部分原来由家庭自己生产和供给。现在,由于他们离开了家庭,这些生活资料要由他们用私营企业支付的工资来购买;生产所用的生产资料要由雇佣他们的业主来购买。这样,就会使私营企业所在的乡镇及城市形成新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的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于是,……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
②了。”由此可见,随着农村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转化为雇佣工人,使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市场都不断扩大,国内城乡市场日益连结与融合为统一市场。所以,始积累过程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之间的差别,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准备条件过程,,会是一个漫长,一极形成资本家,另一极形成雇佣劳动者,是相当缓慢的。,。它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要进行顽,。马克思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一个伟大功绩。马克思在谈到资本原始积累的各种方法时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
③身就是一种经济力。”由此可见,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功,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全面综
合使用了社会暴力。如果不是使用社会暴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无疑要长得多。正是由于使用了社会暴力,才大大缩短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盛赞“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由此,我们进一步深悟到:正是由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残酷的社会暴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荡涤封建主义经济关系和封建主义势力,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因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站稳了脚跟,并获得长足发展。至今欧洲那些资产阶革命彻底的国家封建主义因素残留较少,资本主义民主比较发达,恐怕与其历史上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暴力革命比较彻底有很大的关系。相比之下,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非常之不彻底,所以至今在这些国家中封建主义残余及其影响仍比较多,对现代化建设的束缚也较大。
在当代中国,由于私营资本原始积累的特殊性,由于其实质不是对生产者的剥夺,因而暴力在其间无疑是不起决定作用的。但其间是否丝毫不存在暴力的作用呢?我觉得,马克思讲的“利用国家权力”的情况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政府官员凭借职位,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权力,通过“卖批文”、批地号、倒房产等手段来积累原始资本。
责任编辑:胡岳岷
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
PAN Shi
(EconomySchool,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systemofMarxisteconomictheory,isanimportantfundationofthetheoryonMarx’s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Althoughsomespecialconceptsofthistheoryisnotsuitableforourcountry,itsconcepts,suchastheconceptofcapitalistproductionmethod;thecon2ceptofcapitalistprivateownershipreplacingindividualownership;theconceptofleasingfarmers,etc.TheseconceptshaveaninfluencetoChina.
Keywords:Marx;capitaloriginalaccumulation;privateeconomy;analysisofadequacy
①
②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5~816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6页。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9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