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李鸿章的进退

读史·人物DUSHI·RENWU

进退

●张宏杰

曾李之间的冲突,是从李鸿章独当曾一面开始的。李鸿章建立淮军之初,国藩不但把曾国荃部中最能战的大将程学启、黄翼升借给他用,还特意把自“赠己最能战的两营亲兵送给他,做为嫁之资”。李鸿章对曾国藩确实感激涕零,多次在信中表示“实感师门与沅丈厚赐”。

然而时间一长,建功立业的雄心使他也试图与曾国藩分庭抗礼。当曾国荃被围于天京城下万分危急之时,曾国藩调程学启军前去支援,李鸿章却以种种借口拒不放人。曾国藩知道他立功心切,只好不了了之。

不久之后,曾李之间又发生了拒调黄翼升一事。同治二年五月,曾国藩因大局需要,调黄翼升由扬入淮,攻打周家口。李鸿章却因为此时正处进攻苏州的紧要关头,拒不同意,曾国藩只好作罢。两次索将之争,都以曾国藩的退让结束。这反映了曾国藩的一贯风格:他在与人交往之中,习惯采取守势,不到迫不得这也是他始终能团结已,不会选择决裂。众人,使湘军集团整体上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因。

GUOXUE·54

与沈葆桢、左宗棠不同的是,李鸿章意见虽坚,绝大多数时候表面上却总是“吾师”不离口,反复摆困难,讲形势,低声下气,一面顶撞着曾国藩,一面却又说“吾师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纤芥,致什么

伤天和”。这高帽子一戴,让曾国藩没有脾气,只好高姿态地放他一马。李鸿章的情商,实在高出沈左十倍以上。

李鸿章在与曾国藩的合作中,也不全是得利一方,在关键时刻能作出重大牺牲,比如曾李的军饷之争。曾国藩派李鸿章到上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上海丰厚的饷源。然而,李鸿章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供给曾国藩军饷远比预期的少,曾“女国藩不得不在信中这样讽喻李鸿章:富则肥及外家,叶盛则粪及本根。则安庆乃公之外家,而庐、巢社实公之本根也。”

李鸿章能深体曾国藩的难处。收到曾的信件后,他决定竭尽全力先满足曾国藩的要求。同治二年三月间,因曾国荃部缺粮,曾国藩要求李鸿章想办法提供八万两白银。李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南、

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

SHIJIE·WEIYAN视界·微言

谢之辞。知道退步,顾全大局,这是李与沈左的最大不同。

至于李鸿章拒不进攻金陵,更是他的情商之高的具体体现。曾国荃为了争得平定太平天国的首功,早在同治元年就孤兵挺进南京城下。然而,直到同治三年,南京还是没有攻下。清廷等得着急,命李鸿章会攻。李鸿章当然知道曾国荃不愿与他人分享这一“首功”,所以他软磨硬抗,甚至不惜装病,拖延会攻金陵达数月之久,使曾国荃顺利攻占金陵,曾国藩对此深为感激。金陵城攻下后不久,李鸿章前来拜会,曾国藩亲自出城迎接。李要行参见大礼,曾国藩上前“愚兄弟用手挽起说:薄面,赖子全矣”。

曾李一生,有冲突,也有合作,高明之处在于,他们都懂得有进有退。经过全面考察,曾国藩决定抽身退步,将衣钵传给李鸿章,把他推到了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位置上,而李鸿章则“终生事曾国藩如严父”,晚年言必称“我老师”如何如何,二人关系可谓有始有终、有情有义、火尽薪传、珠联璧合

华裔学者推动美国汉学发展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汉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角度的研究论著。20世纪40年代的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批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他们在美国潜心从事关于中国文史的研研究的新领域。

究,成为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原元:《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幼年失怙造就蒋介石性格

幼年失怙,对蒋介石个性特质的铸成和行事风格的影响是鲜明而深远的。在蒋的一生中,孤儿寡母、孤苦伶仃和孤立无援的童年记忆被反复提及。孤苦的童年,塑其他人造了他孤僻的个性。寡母是唯一可敬可信之人,都不可信赖。正因为从小缺乏对人的“基本信赖”,养成蒋成年后幽暗、多疑、敏感的性格和“雪耻”情结。九岁丧父后,没有父权的压抑和阻碍,铸就了他敢想敢干、不屈另一方面,蒋对来自外界控制、驾驭的强烈不挠的性格。

抗拒,也可能与他从小缺失父权信仰有关。

———王奇生:《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中国驱逐在华德侨

1917年3月,北京政府宣布中德断交,依照国际惯例规定:愿意离开中国的德侨,可由中国军警保护出境;愿意继续留居中国的德侨,须登记注册。同年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两国关系由和平状态进入战争状态。鉴于在华德侨的身份此时已转变为“敌侨”,内务部拟定《处置敌国人民条规及施行办法》规定:一般德奥侨民仍可在华居住,但必须注册,且不得到内地游历,除在教育界供职的德奥侨民外,其余在华工作人员一律解职。但协约国方面认为,中国在敌侨处置上表现出的“敌我意识”过于薄弱,于是纷纷提醒北京政府“在华敌侨行动可危”,并相继对北京政府施压,要求将在华敌侨驱逐出境。

———张开森:《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

55·GUOXUE

读史·人物DUSHI·RENWU

进退

●张宏杰

曾李之间的冲突,是从李鸿章独当曾一面开始的。李鸿章建立淮军之初,国藩不但把曾国荃部中最能战的大将程学启、黄翼升借给他用,还特意把自“赠己最能战的两营亲兵送给他,做为嫁之资”。李鸿章对曾国藩确实感激涕零,多次在信中表示“实感师门与沅丈厚赐”。

然而时间一长,建功立业的雄心使他也试图与曾国藩分庭抗礼。当曾国荃被围于天京城下万分危急之时,曾国藩调程学启军前去支援,李鸿章却以种种借口拒不放人。曾国藩知道他立功心切,只好不了了之。

不久之后,曾李之间又发生了拒调黄翼升一事。同治二年五月,曾国藩因大局需要,调黄翼升由扬入淮,攻打周家口。李鸿章却因为此时正处进攻苏州的紧要关头,拒不同意,曾国藩只好作罢。两次索将之争,都以曾国藩的退让结束。这反映了曾国藩的一贯风格:他在与人交往之中,习惯采取守势,不到迫不得这也是他始终能团结已,不会选择决裂。众人,使湘军集团整体上形成合力的重要原因。

GUOXUE·54

与沈葆桢、左宗棠不同的是,李鸿章意见虽坚,绝大多数时候表面上却总是“吾师”不离口,反复摆困难,讲形势,低声下气,一面顶撞着曾国藩,一面却又说“吾师海量盛德,求勿以此纤芥,致什么

伤天和”。这高帽子一戴,让曾国藩没有脾气,只好高姿态地放他一马。李鸿章的情商,实在高出沈左十倍以上。

李鸿章在与曾国藩的合作中,也不全是得利一方,在关键时刻能作出重大牺牲,比如曾李的军饷之争。曾国藩派李鸿章到上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上海丰厚的饷源。然而,李鸿章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供给曾国藩军饷远比预期的少,曾“女国藩不得不在信中这样讽喻李鸿章:富则肥及外家,叶盛则粪及本根。则安庆乃公之外家,而庐、巢社实公之本根也。”

李鸿章能深体曾国藩的难处。收到曾的信件后,他决定竭尽全力先满足曾国藩的要求。同治二年三月间,因曾国荃部缺粮,曾国藩要求李鸿章想办法提供八万两白银。李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南、

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

SHIJIE·WEIYAN视界·微言

谢之辞。知道退步,顾全大局,这是李与沈左的最大不同。

至于李鸿章拒不进攻金陵,更是他的情商之高的具体体现。曾国荃为了争得平定太平天国的首功,早在同治元年就孤兵挺进南京城下。然而,直到同治三年,南京还是没有攻下。清廷等得着急,命李鸿章会攻。李鸿章当然知道曾国荃不愿与他人分享这一“首功”,所以他软磨硬抗,甚至不惜装病,拖延会攻金陵达数月之久,使曾国荃顺利攻占金陵,曾国藩对此深为感激。金陵城攻下后不久,李鸿章前来拜会,曾国藩亲自出城迎接。李要行参见大礼,曾国藩上前“愚兄弟用手挽起说:薄面,赖子全矣”。

曾李一生,有冲突,也有合作,高明之处在于,他们都懂得有进有退。经过全面考察,曾国藩决定抽身退步,将衣钵传给李鸿章,把他推到了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位置上,而李鸿章则“终生事曾国藩如严父”,晚年言必称“我老师”如何如何,二人关系可谓有始有终、有情有义、火尽薪传、珠联璧合

华裔学者推动美国汉学发展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汉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角度的研究论著。20世纪40年代的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批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他们在美国潜心从事关于中国文史的研研究的新领域。

究,成为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原元:《华人华侨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

幼年失怙造就蒋介石性格

幼年失怙,对蒋介石个性特质的铸成和行事风格的影响是鲜明而深远的。在蒋的一生中,孤儿寡母、孤苦伶仃和孤立无援的童年记忆被反复提及。孤苦的童年,塑其他人造了他孤僻的个性。寡母是唯一可敬可信之人,都不可信赖。正因为从小缺乏对人的“基本信赖”,养成蒋成年后幽暗、多疑、敏感的性格和“雪耻”情结。九岁丧父后,没有父权的压抑和阻碍,铸就了他敢想敢干、不屈另一方面,蒋对来自外界控制、驾驭的强烈不挠的性格。

抗拒,也可能与他从小缺失父权信仰有关。

———王奇生:《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中国驱逐在华德侨

1917年3月,北京政府宣布中德断交,依照国际惯例规定:愿意离开中国的德侨,可由中国军警保护出境;愿意继续留居中国的德侨,须登记注册。同年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两国关系由和平状态进入战争状态。鉴于在华德侨的身份此时已转变为“敌侨”,内务部拟定《处置敌国人民条规及施行办法》规定:一般德奥侨民仍可在华居住,但必须注册,且不得到内地游历,除在教育界供职的德奥侨民外,其余在华工作人员一律解职。但协约国方面认为,中国在敌侨处置上表现出的“敌我意识”过于薄弱,于是纷纷提醒北京政府“在华敌侨行动可危”,并相继对北京政府施压,要求将在华敌侨驱逐出境。

———张开森:《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

55·GUOXUE


相关文章

  • 曾国藩的智慧:知足是满足的开始
  • "走为上"之计提供了这样一条经验:知足即可退,不能总有填不满的欲望.曾国藩得意之时,强调"势不使尽"."弓不拉满",深得进退之道.他在同治七年(1868)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人生最 ...查看


  • 长春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封面
  • 编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中文题目 The Subject of Graduation Project 学 生 姓 名专 业学 号指 导 教 师 学 院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引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 目录: 摘要... ...查看


  • 现实社会告诉 我们
  • 现实社会告诉 我们,宗教信仰和爱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具有无比巨大的正能量.但是,有宗教信仰与没有宗教信仰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究竟有多么重要,很多人可能 ...查看


  • 店长的自我修养
  • 如何带好自己的销售团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曾国藩 三天集训,大家有一个的痛点就是团队不好带.一个新人从培养,到最"同程"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区域门店在野蛮生长的同时,会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人的问题.好多门店因为开业时 ...查看


  •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问题
  • 作者:姜铎 社会科学战线 1996年09期 姜铎 又名蒋立,1915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离休,现反聘为该院特聘研究员.研究专业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主攻课题是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代表作包括<上海解放前后物价 ...查看


  • 对成功而言,运气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 藏民对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首梅里雪山心存敬畏,认为神山只能看,不能攀.1990年底,中日联合登山队计划登顶,神山连日突降暴雪. 1991年1月3日,梅里雪山大雪崩,致使主力队员全军覆没,造成中国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 梅里雪山终年云雾缭绕,在云 ...查看


  • 吴汝纶弃官从教辨析
  • 作者:董丛林 历史研究 2008年09期 吴汝纶在晚清历史上虽非特别显赫的人物,其生平经历却也值得关注.他以科举正途出身,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也充任过直隶州知州多年.在"知天命"之年,他却做出了辞官到保定莲池书院执教的 ...查看


  • 袁世凯的功与过
  • 袁公亦风流 --袁世凯其人 张哲瑞 [摘 要]袁世凯是何许人?想来我们这些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人,总归对这位"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又建了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不抱什么善意.但当我们透过百年沧桑认真品味那一 ...查看


  • #中法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我见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克玉( 55 ) ,男,河南柘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25卷第1期 2009 年1 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Vol. 25 N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