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哟

一天的结束,一年的开始,终要用尽这一天,去结束一年。 年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一转眼,又要打起上班的背包,踏上旅途了。从远离故乡求学再到走上工作岗位,已有数载之久,早已告别无忧无虑的少年,盼过年的渴望也随之退却,对年的感觉也不过是放了几天假而已。唯有儿时对过年的记忆,才像一壶陈年老酒,又浓又醇;才像一首儿歌,触动心灵!

我的老家在赣西南地区,小时候大都是随大人回乡下过年。

一到年前,整个村子就一派欢乐腾腾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把所有屋子上上下下都扫一遍,连烟熏火燎的墙上都留下了道道扫帚的痕迹。接着,每家都会准备过年小吃,样式可多了,有米花糖,炒花生,瓜子,红枣,还有大花糕等。这些小吃只有到初一全家才能分享,还要留着正月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除夕前谁也别想着解馋,小孩们只有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在口袋里揣一些,解解馋。在八十年代末的农村,对乡下孩子来说,过年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

腊月三十这天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这时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老先生便会忙碌起来,来请他们写春联的人甚至会排起长队,爷爷是退休教师,那段时间是他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而对联无非都是些诸如“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之类的老对子。写完对联剩下的红纸就剪成一个个正方形的小方块,上面写上“福”、“寿”或“春”字,我们老家叫“道酉”。我还记得那时和姐姐们争着把这些“道酉”贴在院子里、家具、农具上的情景。院门上贴一个“春”,门口的迎面墙上,贴有“财”字和“进门见喜”。贴上春联、门神画的院子里顿时变得喜气洋洋,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年味。 到了除夕这一天,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会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孩子们围在一起争着比谁的新衣最漂亮。除夕夜的团年饭那是必然的,这可是妈妈辛苦准备了几个小时,才把这顿象征团圆、美满、幸福的团年饭摆上桌的,所以自然是非常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一家人围坐一桌开开心心的吃团年饭,那幸福的感觉真好!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放一挂长长的响亮的鞭爆,我们称之为“关门”,意味着将前一年里所有的烦恼、不如意都随着这关门的那刻烟消云散。而大年初一的早上,开门的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放一挂长长的响亮的鞭爆,称之为“开门”,开门大吉,愿新年里美好的希望以及所有的好运都随着这响亮的鞭爆声来临。因为每家的开门和关门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整个除夕夜,无论什么时候醒来你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新年爆竹声。

初二以后,开始出门拜年了,俗称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实四野姑丈。除拜年外,还互相请客吃饭„„

岁月匆匆,了无痕迹,儿时的年味渐渐的淡了去,早已失去那令人刻骨铭心的魅力和诱惑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斫去了过年的乐趣和纯真的期盼。但是小时候过年时的那份记忆,至今都让人难以忘怀。

一天的结束,一年的开始,终要用尽这一天,去结束一年。 年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一转眼,又要打起上班的背包,踏上旅途了。从远离故乡求学再到走上工作岗位,已有数载之久,早已告别无忧无虑的少年,盼过年的渴望也随之退却,对年的感觉也不过是放了几天假而已。唯有儿时对过年的记忆,才像一壶陈年老酒,又浓又醇;才像一首儿歌,触动心灵!

我的老家在赣西南地区,小时候大都是随大人回乡下过年。

一到年前,整个村子就一派欢乐腾腾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把所有屋子上上下下都扫一遍,连烟熏火燎的墙上都留下了道道扫帚的痕迹。接着,每家都会准备过年小吃,样式可多了,有米花糖,炒花生,瓜子,红枣,还有大花糕等。这些小吃只有到初一全家才能分享,还要留着正月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除夕前谁也别想着解馋,小孩们只有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在口袋里揣一些,解解馋。在八十年代末的农村,对乡下孩子来说,过年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

腊月三十这天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这时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老先生便会忙碌起来,来请他们写春联的人甚至会排起长队,爷爷是退休教师,那段时间是他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而对联无非都是些诸如“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之类的老对子。写完对联剩下的红纸就剪成一个个正方形的小方块,上面写上“福”、“寿”或“春”字,我们老家叫“道酉”。我还记得那时和姐姐们争着把这些“道酉”贴在院子里、家具、农具上的情景。院门上贴一个“春”,门口的迎面墙上,贴有“财”字和“进门见喜”。贴上春联、门神画的院子里顿时变得喜气洋洋,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年味。 到了除夕这一天,无论是大人小孩都会拿出自己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孩子们围在一起争着比谁的新衣最漂亮。除夕夜的团年饭那是必然的,这可是妈妈辛苦准备了几个小时,才把这顿象征团圆、美满、幸福的团年饭摆上桌的,所以自然是非常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俱全,一家人围坐一桌开开心心的吃团年饭,那幸福的感觉真好!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放一挂长长的响亮的鞭爆,我们称之为“关门”,意味着将前一年里所有的烦恼、不如意都随着这关门的那刻烟消云散。而大年初一的早上,开门的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放一挂长长的响亮的鞭爆,称之为“开门”,开门大吉,愿新年里美好的希望以及所有的好运都随着这响亮的鞭爆声来临。因为每家的开门和关门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整个除夕夜,无论什么时候醒来你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新年爆竹声。

初二以后,开始出门拜年了,俗称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实四野姑丈。除拜年外,还互相请客吃饭„„

岁月匆匆,了无痕迹,儿时的年味渐渐的淡了去,早已失去那令人刻骨铭心的魅力和诱惑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斫去了过年的乐趣和纯真的期盼。但是小时候过年时的那份记忆,至今都让人难以忘怀。


相关文章

  •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阮殿文 (1)这话本应该这么说: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但细细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又有什么两样呢? (2)身在故乡,日子久了, ...查看


  • 藕和莼菜教案
  •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一. 教材分析: 作者由偶然的吃藕引发绵绵的联想:从餐桌上雪白的藕片联想到故乡清秋出产的藕,由藕联想到濯藕的弯弯的小河,担藕上街的乡民,由卖藕的乡人联想到卖藕的场景.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给读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勤 ...查看


  • 故乡作文(带赏析)
  • 故乡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有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的双翅,飞向远方,翅膀划过的痕迹是那样的明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故乡这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时,心中总有些悸 ...查看


  • 2016.1作文题目二"精神的故乡"标杆文
  • 2016届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精神的故乡‛作文标杆文 [试题回放] ②<走宁夏>中,作者深信"不管人类文明发达到了何等程度,我们永远需要不断回归精神的故乡" .请以"精神的故乡"为题写一篇 ...查看


  •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
  •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 文 \ 雨袂独舞 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 --题记 时光,如流水般潺潺而 ...查看


  • 切切游子意,依依故乡情 1
  • 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 题记 时光,如流水般潺潺而过,新春的脚步带着一路的风尘姗姗而来.北风紧吹 ...查看


  • 想念家乡的句子,思念故乡的句子
  • 想念家乡的句子,思念故乡的句子 想念家乡的句子,思念故乡的句子 1.恋上不回家的孩子,不回家的孩子有多苦,红袖添香的时光间隙,是思念将你拉近身边,想念家的温馨,思念家的热土,徘徊之中,有你有我,感慨中,不变的是我对你思念,为自己找寻的梦,为 ...查看


  • 故乡的沉沦阅读理解及答案
  • 故乡的沉沦 2011北京文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 ...查看


  • 8 故乡 学案
  • 8 故乡 学案 提起故乡,就会想到那桃花盛开的美丽,小桥流水的清幽,牧童短笛的悠扬以及民风人情的淳朴.故乡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美好,令人神往.于是,人们总会在饱经思乡之苦和深受辗转之累后,回到梦魂牵绕的故乡.但一切在变,再次展现于眼前的故乡又 ...查看


  • 苏教版九上新散文 故乡
  • 现代文阅读 故 乡 [谨以此文,送给所有眷顾家乡的人:送给那些曾经离开故土的,正在浪迹漂泊的和将要远足他乡的朋友!不论你在天涯海角,不论你在何时何地,相信故乡都是你永远不变的牵绊] 是冥冥中的某种宿命吧,也许你离开了故乡,正在遥远的地方回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