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徐善俊老师的教学风格

学习徐善俊老师的教学风格

作者:朱瑞仪 来源:广东佛山南海狮山松岗联表小学

徐善俊老师从教三十多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今年九月二十四日,在深圳党校,在他六十五岁到来之际,他还不辞辛劳为我们上了两节课并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能有机会亲眼目睹他的教学风采,不由他我觉得暗暗庆幸。不但如此,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他一生的教学经验和心血凝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一书。听后、读后,不禁感叹:徐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我想这样概括徐教师的教学:"课前充分准备;课前充分准备;课后不断总结。"

一、上课前做好十分充分的准备。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家在台上展示的是他几十年的功力,他艺术的精华所在。徐老师在讲台上也成了一位艺术家,他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在整个过程之中,没有多余的字眼,没有多余的动作,每个表情都恰到好处,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的设计,都有其目的性。而始终贯穿的,是"情"!

1、 以深情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必须先投入到学习之中。徐老师在这方面确实是我们的榜样。

你听他的范读,读到《将相和》里蔺相如"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一句时,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跃然目前。这决不是只稍为看看课文就能体会出来的。他一定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阅读思考,对课文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设身处地去理解和体味他们的感情,再进行了多次的朗读,才能读出这样的水平来!正因为他这样的投入,读得这样好,所以他的朗读就很具有示范性。

徐老师不但进行范读,他还常常在朗读指导时进行一大段的"独白"。例如,他在《丰碑》一课的朗读指导中说:"徐老师为什么读得比较有感情呢?我觉得我是真正读进去了,动了真情了。我一边读一边想,好像我就是军需处长,物资太缺乏了,我宁可自己穿单衣,也要让战士们都穿上棉衣;好像我就是将军,看着冻僵的老战士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先是生气,生军需处长的气,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后来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又感动得热泪盈眶;好像我就是战士,自己穿的棉衣就是军需处长发的,看着身穿单衣的军需处长被冻僵,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军需处长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你们也这样读,准比徐老师读得还要好、有感情,有没有信心?"要是他在上课前不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不事先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设计,试问这样优美的文字怎么会那么快冲口而出呢?

徐老师的过渡语也是十分值得细细品味的,乍听起来漫不经心,可却往往一笔带过,恰到好处。例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他用了几句话,就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一下子略过了关于草塘春天和冬天的描写而转入到第十七自然段的学习之中:"现在老师来当导游。同学们,现在是夏天,你们要是春天、冬天来,那就更有意思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们北大荒,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说现在?现在也有鱼,你看那水泡子里,挤挤挨挨的不都是鱼吗?你想摸,就下去摸几条吧!啊,同学

们,草塘最美的地方到了,快跟我到小河边去看看吧。"要是他事先没感受到草塘的可爱和优美,他怎能在演好这个"导游"角色的同时,达到教学环节的转换的目的呢?

以教师本身充沛的情感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善读",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是徐老师的一大教学特点。不用说,这需要他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写好教案。

2、 巧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徐老师的另一教学特点是"善问"。要问得好,问到点子上,那教师对课文的内容要了解,对故事和人物要熟悉,对作者遣词造句等各方面都必须先有深的体会。而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就更要在这个基础上抓住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抓题目问。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读题之后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了?一下子扣紧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进行概括。

抓诗眼问。例如在《黄鹤楼送别》一课中就引导学生抓住"下扬州"的"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用'去扬州''到杨州'?"这样转入到对词句运用的推敲赏析上了。

抓重点词句问。徐老师常常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一些重点词在文段中的重要地位,在品读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来,并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提出此什么问题。例如《将相和》一课找出了"撞碎"一词后,徐老师引导学生提问:"重点句、重点词找出来了,就这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学生于是就提出了"蔺相如为什么要撞柱子?""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吗?"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来了。又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计中,徐老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作者写从外洞到内洞用了哪些动词?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之后就引导学生品味"挤压"一词:为什么挤压一词用得最准确、生动?作者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这样就引导了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3、 挖掘重点的字、词、句。在徐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像他的其中一个雅号--"善抠"。他在《将相和》一课,就抠住了"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句话,抠住了"撞碎"这个词,抠住了"撞"这个字,让学生一步步体会蔺相如的大义凛然,机智勇敢。而在《丰碑》一课他就抠住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抠住了"晶莹"和"丰碑"这两个词,抓住了"丰"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出了军需处长的伟大、无私……每篇课文,他都能挖掘出一些重点字、词、句来,甚至一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好比如《草船借箭》里的"谢谢丞相的箭!"这个重点句,体现出了诸葛亮的成竹在胸,"谢谢"这个词是对"借"的肯定和感谢。一般人就大留意这句话,可是徐老师就在备课的时候就把它找了出来,作为上课时指导学生理解的重点之一。

4、 准备必要的教学用品。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徐老师还会想方设法准备一些教具来突破教学难点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他就事先画好了一幅关于七国的大至战略图,以让学生了解秦强赵弱的形势并创设古代的气氛。还有那个《将相和》人物评论会的会标,很能让学生进入情景。类似的还有《西门豹》里面的那个拍电影的片头,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一些关于课文内容填空的投影片的制作,也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使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一下子变得有话可说了。虽然我们现在很多老师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但是能否自己进行这样的深入浅出的设计呢?看来徐老师在十

多年前就不但具有十分先进的教学法理念和思想,而且能使用十分先进的教学手段了。

二、上课时突现十分迷人的亮点。徐老师的课往往让人觉得言简意赅,随意自然,却又在不经意间高潮迭起,让人陶醉其间。

1、 善于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讲得精当,读到重点。"是我对徐老师阅读课的概括。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确确实实是"舍得"的。

首先是"舍"。舍弃教师太多的讲解和详尽的分析,舍弃对一些非重点段的繁复阅读,一下子就集中精力找到重点段进行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读。例如《将相和》一课,他在初读课文之后,就问学生:"请浏览课文1-10自然段,你们觉得哪一段最重要?"了,这样,很快就让目标对准了第八自然段,然后"集中火力"对这一段进行强攻。

其次是"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得,得到阅读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也是《将相和》中,徐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徐老师进行小结"初读课文,同学们学会了生字,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只是读书的第一步。下边该怎么读,大家再来提建议……"然后让学生谈读书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同学们的建议真好!这样长的课文,在初读的基础上一定要抓住重点仔细地读,感情文章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感情,学习文章的语言。下面我们先来读……"

还有就是重点段舍得多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例如《景阳冈》一课,徐老师就用了超过20分钟的时间进行"拳打猛虎"一段的读。首先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武松是分几步打虎的?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使学生边读边画,读了两三遍。然后让学生"个别朗读",大家进行评论。当学生读得不够好的时候,再来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练习说话",简要说出打虎的主要过程。再指导学生"推敲词语",在说话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接下来进行"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让他们有模仿的样子了。紧跟着进行"情感培养",教师谈话"我读时觉得自己就是武松,正在跟老虎作你死我活的搏斗……"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比老师读得更好。于是,就进行"朗读比赛"。一番表扬并小结方法之后,进行"故事大会"了……你看,这样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吗?学生在这过程中,是真真正正在进行着语文的学习,他们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朗读水平,说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训练并提高了。

不同的课文还有不同的重点,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例如《将相和》,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外貌表情,例如《少年闰土》,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黄鹤楼送别》,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崇高品德,例如《丰碑》……

2、 善于提出精当问题带领学生以思促读。徐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自己呢,则不但善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些大问题,而且善于设计一些精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读。例如《将相和》一课,他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一下了答出打成平局的大有人在。可是细读细想之后,学生就发现了是赵国胜利了,并一一举出了文中写到的大个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

读,促使他们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说话也要有理有据。

另外,就是《草船借箭》一课中,徐老师在备课时提出的问题:从哪些词句中最能看出周瑜想刁难诸葛亮?为什么?这个问题,他在教学设计时自己就充分作了考虑,学生可能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A、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是水军大都督,难道连这点作战常识都不知道吗?这是明知故问。)B、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用"公事"压人)C、周瑜问:"三天造得好吗?"(这样短的时间,怎能造好这么多支箭?这分明是"强人所难"!D、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可以想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答好这个问题,就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研读,边读边想,想了再读,当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启发后,再想再读,形成自己的说法。

3、 善于运用丰富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感染。徐老师的教学语言是十分丰富优美的。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大环境。他丰富的语言体现在三个方面:创设情景;过渡小结;激励学生。 首先表现在"创设情景"上。例如,在《丰碑》一课中,他范读后的那段独白,还有在他《黄鹤楼送别》一课中,引导理解"孤"字后的小结:"一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无限敬仰之情;一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一个孤字,也可以看出大诗人推敲词语的非凡功力。真乃'过尽千帆皆不见,不心只送孟浩然'啊!我们要把这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出来。"多美的语句啊!

其次就是"过渡小结"。徐老师在过渡小结时喜欢"引经据典",往往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或谚语俗语。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他就引用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常常引导学生用一些成语去概括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同样是在《将相和》中,他除了引导学生说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外,还引导学生说出了"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缓兵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论功行赏"等等一系列的成语,使学生在切合情景的环境中运用和积累语言。

还有就是"激励学生"。徐老师表扬肯定学生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他不惜功夫锤炼自己的语言,锤炼赞赏学生的语言。单就《将相和》一课,有面对多数人的,比如:"这些问题提得好","很好,我们就是要学会自己学习,接受你们的建议……","同学们的建议真好","我同意第三种意见","我发现我们班同学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很会动脑筋","评论会开得十分成功,我向大家表示祝贺";也有称赞个别学生的,比如:"真不简单","好,最重要的一句被你找出来了","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思考价值","提得好……","真了不起","说得真是好极了","说得真好,你知道的词语真多","是不是也想当廉颇那样的大将军","我看让你当赵王准比他强,是不是这样","哟,他的看法真的和别人不一样","你读书真仔细,书中只有一句提到他,都被你给'挖掘'出来了"……你看,这样的赞赏能不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吗?学生能不在教师的丰富语言中得到一些营养吗?

4、 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徐老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他那么早

以前就能把握到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把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而且处理得那样的巧妙。他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是那样的多样,那样的新鲜。你看,在教学过程中有"故事会",有"讨论会",有"背诵擂台赛",有"导游员",有"小演员"……不同的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同时也扎扎实实进行了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情感得到培养,直说与转述能力也在训练中提高了。

特别是最后一个"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学环节的处理,徐老师的做法是十分让人称道的。他每每是设计成这样的:《将相和》里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浏览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就要和小丽分手了,你不想对她说几句话吗?……老麻雀救了小麻雀之后,他们正在树上叽叽喳喳地说话呢!他们说些什么呢?……面对这座丰碑,你想对军需处长说几句话吗?先思考一下再说。……丰收后西门豹又来到了老百姓中间。老百姓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他会怎样回答?……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5、 善于把读写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书面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只读不写,恐怕学生的感悟会稍纵即逝,恐怕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变得生疏。徐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抓紧机会让学生进行一些书面语言片断的练习。例如《可爱的草塘》最后一个环节,在徐老师指导大家对小丽说话后,就让学生写话,注意三点:A、可以直呼其名,就好像面对面地和小丽说话;B、可以写赞美草塘的话,可以写感谢小丽的话,也可以写简介自己的家乡的话,邀请小丽来玩。还有,在《黄鹤楼送别》最后一个环节,徐老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进行充分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话,要用上'暂时'、'凝视'这两个词"。而学生写出来的话是那么的通顺优美。再有,《少年闰土》一课的后面,徐老师请同学们"回去后观察自己的一位亲人,学习本课的写法,抓住特点,把他(她)的外貌写下来"。《记金华双龙洞》后让学生把要对叶爷爷说的话写下来……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徐老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每时每刻寻找机会让学生进行练笔,好让他们把积累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运用,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还要提一点的是,他也有无时无刻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将相和》中指导学生说出"暗渡陈仓"之后赞赏他课外书读得多,在《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在《视死如归》后推荐学生看《王若飞在狱中》……无不显示出他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读写结合。

三、上课后不断进行多方位的反思和总结。徐老师善于教学,也善于总结。他每教学一次后,就再进行思考与改进。只要你看看他的书《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就知道了,有对课文的感悟与讲读,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有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还有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进!这是一个创新、创新再创新的过程!

徐老师的教学生涯,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他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良好的榜样!

学习徐善俊老师的教学风格

作者:朱瑞仪 来源:广东佛山南海狮山松岗联表小学

徐善俊老师从教三十多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今年九月二十四日,在深圳党校,在他六十五岁到来之际,他还不辞辛劳为我们上了两节课并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能有机会亲眼目睹他的教学风采,不由他我觉得暗暗庆幸。不但如此,我们还有幸得到了他一生的教学经验和心血凝成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一书。听后、读后,不禁感叹:徐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我想这样概括徐教师的教学:"课前充分准备;课前充分准备;课后不断总结。"

一、上课前做好十分充分的准备。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家在台上展示的是他几十年的功力,他艺术的精华所在。徐老师在讲台上也成了一位艺术家,他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在整个过程之中,没有多余的字眼,没有多余的动作,每个表情都恰到好处,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的设计,都有其目的性。而始终贯穿的,是"情"!

1、 以深情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必须先投入到学习之中。徐老师在这方面确实是我们的榜样。

你听他的范读,读到《将相和》里蔺相如"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一句时,那种气壮山河的气势,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跃然目前。这决不是只稍为看看课文就能体会出来的。他一定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阅读思考,对课文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了解,设身处地去理解和体味他们的感情,再进行了多次的朗读,才能读出这样的水平来!正因为他这样的投入,读得这样好,所以他的朗读就很具有示范性。

徐老师不但进行范读,他还常常在朗读指导时进行一大段的"独白"。例如,他在《丰碑》一课的朗读指导中说:"徐老师为什么读得比较有感情呢?我觉得我是真正读进去了,动了真情了。我一边读一边想,好像我就是军需处长,物资太缺乏了,我宁可自己穿单衣,也要让战士们都穿上棉衣;好像我就是将军,看着冻僵的老战士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先是生气,生军需处长的气,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后来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又感动得热泪盈眶;好像我就是战士,自己穿的棉衣就是军需处长发的,看着身穿单衣的军需处长被冻僵,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军需处长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你们也这样读,准比徐老师读得还要好、有感情,有没有信心?"要是他在上课前不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不事先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设计,试问这样优美的文字怎么会那么快冲口而出呢?

徐老师的过渡语也是十分值得细细品味的,乍听起来漫不经心,可却往往一笔带过,恰到好处。例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他用了几句话,就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一下子略过了关于草塘春天和冬天的描写而转入到第十七自然段的学习之中:"现在老师来当导游。同学们,现在是夏天,你们要是春天、冬天来,那就更有意思了!'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们北大荒,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说现在?现在也有鱼,你看那水泡子里,挤挤挨挨的不都是鱼吗?你想摸,就下去摸几条吧!啊,同学

们,草塘最美的地方到了,快跟我到小河边去看看吧。"要是他事先没感受到草塘的可爱和优美,他怎能在演好这个"导游"角色的同时,达到教学环节的转换的目的呢?

以教师本身充沛的情感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善读",落实各个教学环节,是徐老师的一大教学特点。不用说,这需要他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并写好教案。

2、 巧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徐老师的另一教学特点是"善问"。要问得好,问到点子上,那教师对课文的内容要了解,对故事和人物要熟悉,对作者遣词造句等各方面都必须先有深的体会。而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就更要在这个基础上抓住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抓题目问。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读题之后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了?一下子扣紧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进行概括。

抓诗眼问。例如在《黄鹤楼送别》一课中就引导学生抓住"下扬州"的"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用'去扬州''到杨州'?"这样转入到对词句运用的推敲赏析上了。

抓重点词句问。徐老师常常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一些重点词在文段中的重要地位,在品读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来,并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提出此什么问题。例如《将相和》一课找出了"撞碎"一词后,徐老师引导学生提问:"重点句、重点词找出来了,就这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学生于是就提出了"蔺相如为什么要撞柱子?""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吗?"这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来了。又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计中,徐老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作者写从外洞到内洞用了哪些动词?你认为哪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之后就引导学生品味"挤压"一词:为什么挤压一词用得最准确、生动?作者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这样就引导了学生学会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3、 挖掘重点的字、词、句。在徐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像他的其中一个雅号--"善抠"。他在《将相和》一课,就抠住了"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句话,抠住了"撞碎"这个词,抠住了"撞"这个字,让学生一步步体会蔺相如的大义凛然,机智勇敢。而在《丰碑》一课他就抠住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抠住了"晶莹"和"丰碑"这两个词,抓住了"丰"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出了军需处长的伟大、无私……每篇课文,他都能挖掘出一些重点字、词、句来,甚至一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好比如《草船借箭》里的"谢谢丞相的箭!"这个重点句,体现出了诸葛亮的成竹在胸,"谢谢"这个词是对"借"的肯定和感谢。一般人就大留意这句话,可是徐老师就在备课的时候就把它找了出来,作为上课时指导学生理解的重点之一。

4、 准备必要的教学用品。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徐老师还会想方设法准备一些教具来突破教学难点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他就事先画好了一幅关于七国的大至战略图,以让学生了解秦强赵弱的形势并创设古代的气氛。还有那个《将相和》人物评论会的会标,很能让学生进入情景。类似的还有《西门豹》里面的那个拍电影的片头,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一些关于课文内容填空的投影片的制作,也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使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一下子变得有话可说了。虽然我们现在很多老师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但是能否自己进行这样的深入浅出的设计呢?看来徐老师在十

多年前就不但具有十分先进的教学法理念和思想,而且能使用十分先进的教学手段了。

二、上课时突现十分迷人的亮点。徐老师的课往往让人觉得言简意赅,随意自然,却又在不经意间高潮迭起,让人陶醉其间。

1、 善于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讲得精当,读到重点。"是我对徐老师阅读课的概括。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确确实实是"舍得"的。

首先是"舍"。舍弃教师太多的讲解和详尽的分析,舍弃对一些非重点段的繁复阅读,一下子就集中精力找到重点段进行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读。例如《将相和》一课,他在初读课文之后,就问学生:"请浏览课文1-10自然段,你们觉得哪一段最重要?"了,这样,很快就让目标对准了第八自然段,然后"集中火力"对这一段进行强攻。

其次是"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得,得到阅读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例如,也是《将相和》中,徐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徐老师进行小结"初读课文,同学们学会了生字,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只是读书的第一步。下边该怎么读,大家再来提建议……"然后让学生谈读书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同学们的建议真好!这样长的课文,在初读的基础上一定要抓住重点仔细地读,感情文章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感情,学习文章的语言。下面我们先来读……"

还有就是重点段舍得多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例如《景阳冈》一课,徐老师就用了超过20分钟的时间进行"拳打猛虎"一段的读。首先是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武松是分几步打虎的?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使学生边读边画,读了两三遍。然后让学生"个别朗读",大家进行评论。当学生读得不够好的时候,再来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练习说话",简要说出打虎的主要过程。再指导学生"推敲词语",在说话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接下来进行"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让他们有模仿的样子了。紧跟着进行"情感培养",教师谈话"我读时觉得自己就是武松,正在跟老虎作你死我活的搏斗……"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比老师读得更好。于是,就进行"朗读比赛"。一番表扬并小结方法之后,进行"故事大会"了……你看,这样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吗?学生在这过程中,是真真正正在进行着语文的学习,他们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朗读水平,说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训练并提高了。

不同的课文还有不同的重点,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例如《将相和》,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外貌表情,例如《少年闰土》,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黄鹤楼送别》,有的课文重点品读人物的崇高品德,例如《丰碑》……

2、 善于提出精当问题带领学生以思促读。徐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自己呢,则不但善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些大问题,而且善于设计一些精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读。例如《将相和》一课,他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一下了答出打成平局的大有人在。可是细读细想之后,学生就发现了是赵国胜利了,并一一举出了文中写到的大个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

读,促使他们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不要人云亦云,说话也要有理有据。

另外,就是《草船借箭》一课中,徐老师在备课时提出的问题:从哪些词句中最能看出周瑜想刁难诸葛亮?为什么?这个问题,他在教学设计时自己就充分作了考虑,学生可能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A、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是水军大都督,难道连这点作战常识都不知道吗?这是明知故问。)B、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用"公事"压人)C、周瑜问:"三天造得好吗?"(这样短的时间,怎能造好这么多支箭?这分明是"强人所难"!D、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可以想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答好这个问题,就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研读,边读边想,想了再读,当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启发后,再想再读,形成自己的说法。

3、 善于运用丰富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感染。徐老师的教学语言是十分丰富优美的。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大环境。他丰富的语言体现在三个方面:创设情景;过渡小结;激励学生。 首先表现在"创设情景"上。例如,在《丰碑》一课中,他范读后的那段独白,还有在他《黄鹤楼送别》一课中,引导理解"孤"字后的小结:"一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无限敬仰之情;一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一个孤字,也可以看出大诗人推敲词语的非凡功力。真乃'过尽千帆皆不见,不心只送孟浩然'啊!我们要把这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出来。"多美的语句啊!

其次就是"过渡小结"。徐老师在过渡小结时喜欢"引经据典",往往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或谚语俗语。例如在《将相和》一课中,他就引用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常常引导学生用一些成语去概括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同样是在《将相和》中,他除了引导学生说出"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外,还引导学生说出了"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缓兵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论功行赏"等等一系列的成语,使学生在切合情景的环境中运用和积累语言。

还有就是"激励学生"。徐老师表扬肯定学生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他不惜功夫锤炼自己的语言,锤炼赞赏学生的语言。单就《将相和》一课,有面对多数人的,比如:"这些问题提得好","很好,我们就是要学会自己学习,接受你们的建议……","同学们的建议真好","我同意第三种意见","我发现我们班同学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很会动脑筋","评论会开得十分成功,我向大家表示祝贺";也有称赞个别学生的,比如:"真不简单","好,最重要的一句被你找出来了","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思考价值","提得好……","真了不起","说得真是好极了","说得真好,你知道的词语真多","是不是也想当廉颇那样的大将军","我看让你当赵王准比他强,是不是这样","哟,他的看法真的和别人不一样","你读书真仔细,书中只有一句提到他,都被你给'挖掘'出来了"……你看,这样的赞赏能不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吗?学生能不在教师的丰富语言中得到一些营养吗?

4、 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徐老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他那么早

以前就能把握到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把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而且处理得那样的巧妙。他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是那样的多样,那样的新鲜。你看,在教学过程中有"故事会",有"讨论会",有"背诵擂台赛",有"导游员",有"小演员"……不同的形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同时也扎扎实实进行了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情感得到培养,直说与转述能力也在训练中提高了。

特别是最后一个"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学环节的处理,徐老师的做法是十分让人称道的。他每每是设计成这样的:《将相和》里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浏览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就要和小丽分手了,你不想对她说几句话吗?……老麻雀救了小麻雀之后,他们正在树上叽叽喳喳地说话呢!他们说些什么呢?……面对这座丰碑,你想对军需处长说几句话吗?先思考一下再说。……丰收后西门豹又来到了老百姓中间。老百姓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他会怎样回答?……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5、 善于把读写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书面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只读不写,恐怕学生的感悟会稍纵即逝,恐怕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变得生疏。徐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抓紧机会让学生进行一些书面语言片断的练习。例如《可爱的草塘》最后一个环节,在徐老师指导大家对小丽说话后,就让学生写话,注意三点:A、可以直呼其名,就好像面对面地和小丽说话;B、可以写赞美草塘的话,可以写感谢小丽的话,也可以写简介自己的家乡的话,邀请小丽来玩。还有,在《黄鹤楼送别》最后一个环节,徐老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进行充分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话,要用上'暂时'、'凝视'这两个词"。而学生写出来的话是那么的通顺优美。再有,《少年闰土》一课的后面,徐老师请同学们"回去后观察自己的一位亲人,学习本课的写法,抓住特点,把他(她)的外貌写下来"。《记金华双龙洞》后让学生把要对叶爷爷说的话写下来……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徐老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每时每刻寻找机会让学生进行练笔,好让他们把积累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运用,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还要提一点的是,他也有无时无刻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将相和》中指导学生说出"暗渡陈仓"之后赞赏他课外书读得多,在《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在《视死如归》后推荐学生看《王若飞在狱中》……无不显示出他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读写结合。

三、上课后不断进行多方位的反思和总结。徐老师善于教学,也善于总结。他每教学一次后,就再进行思考与改进。只要你看看他的书《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就知道了,有对课文的感悟与讲读,有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有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还有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改进!这是一个创新、创新再创新的过程!

徐老师的教学生涯,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他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良好的榜样!


相关文章

  • 我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 我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本来就有着很多的追求,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位学生心里的好老师,那需要年轻的我思考很多.付出很多,回顾我从教七年多走过的路,从初出茅庐的稚嫩与清涩,经过了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努力,到现在的一种平和与成熟,我不知 ...查看


  • 帮扶青年教师工作计划2
  • 帮扶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为了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我校决定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工程,从班级管理.教材钻研.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 ...查看


  • 第一课青春放歌
  •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 目标 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 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教学重难点 节奏. 旋律特点, 歌曲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查看


  •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查看


  • 六上音乐教案(1)
  • 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 ...查看


  • 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浅说
  • 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语文教师运用语 言教学生学用语言.在这里,语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点,是语文学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所以,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运用语 ...查看


  • 读书心得(不跪着教书)
  • <不 跪着教书>读后心得 张晏沅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智者在谈话.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 地去阅读一本书来补充自己的大脑了.这次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些书,正是教师 所需要的,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因为我们是"教书 ...查看


  • 利用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制定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策略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本文对认知风格进行分析,着重对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一维度进行教学策略的探讨,制订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查看


  • 我的教学风格
  • 我的教学风格 在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尊重学生:引导学习,注重基础,注重平时,教给方法:开拓创新". 1."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我教学的最大特点. ...查看


  • 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 <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德茨基进行曲>,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上的音乐知识内容. 一. 说教材 首先,我想谈谈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拉德茨基进行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