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业余训练就是比训练的实效性,每个学生运动员在校的训练时间几乎都一样,可成绩却千差万别,除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距外,关键是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与训练理念的差别。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本文就如何提高单位训练时间内的训练效率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学;业余训练;实效性 一、影响有效训练时间训练效果的因素 1、训练的无序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本身的规律,不能光凭热情、想当然,田径训练也是一样,最忌讳想起什么练什么,总是凭感觉,自己想的多,落到笔头小,宏观计划小.运动员高中三年我要让他达到什么程度,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应该练到什么程度,具体计划不详细,更体现不出计划中区别对待及重点突出,这样的训练计划就形同虚设。其实,制定出一份成功的训练计划,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训练任务。 2、客观因素 体育教师工作负担很重,既要备课,又要上课;既要管理课间操,又要带群体活动,最后才是带业余训练,身心疲惫到了一定程度。这时如果没有精准的训练计划,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罪没少受,却看不到成绩,降低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如果没有了这个最基本的信任度,即使有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比赛失败。 3、缺乏对业余训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尽管现在中学的教练基本都上过大学,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因为没有实际的训练经验,因此对业余训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只是限于理论阶段,而不能与训练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也是影响训练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1、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根据目的为运动员制定出课时、阶段、年度的详细计划 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重点要改善那些基本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这些基本运动素质应该在何时进行重点提高?为了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应如何调整每个基本运动素质的量?那些方法和训练内容特别适合于我们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这些问题必须在制定出全年训练计划时考虑到.训练有计划,在执行计划时也要根据运动员的情绪、体力、天气等因素及时调整计划,不要做计划的奴隶,教练员的训练是有创造性的劳动,在训练中运用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用实践反复检验,就能创造出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和运动员的训练体系。 2、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质量 我们只有根据学校的特点即结合实际去训练,学校自身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只有采取强度大、量适中、高密度训练原则。由于知识及经验的制约,教练员对训练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些偏差的。比如:在训练强度与量的关系上,只重视数量的积累,在训练上盲目追求训练的次数、延长训练时间,认为完成的次数越多越好,训练的量越大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实质上他们没有从学生运动员的实际出发,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训练时间延长了,势必牵扯到学习的精力,学习成绩下降了又会影响训练的动力,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我们从很多的田径报道中看到---万米运动员首次参加马拉松就夺得了冠军,这正是由于万米运动员恰好的练到马拉松比赛中所需要的专项能力。而马拉松运动员的超全程的训练,并不是比赛当中所需要的能力,而是基础能力,因此,在激烈的比赛当中就无法适应,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给运动员带来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创伤。因此,作为教练员,要深入的研究本专项的规律,加强训练的针对性,一切要从学生运动员的实际出发,这也是我多年训练的经验总结。体校与学校训练特点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体校训练时间长、量大、学习成绩差;而一般学校负担重、训练时间短,他们的运动成绩差不多,学校还相对占一些优势。体校追求的是低强度大负荷,提升的空间小;而学校突出的是大强度小量,提升的空间大。指导思想不一样,重点不一样,结果也必然不一样。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而神经系统和机体的疲劳会造成整个训练的下降,并阻碍训练向高层次发展。因为,大量的低负荷训练,最后主要造成的是整个神经系统的疲劳和功能下降,使运动员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失控情况下进行训练。我本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教练让我一次训练课跑10个400米我能完成,让我跑15个400米我也能完成,但这种训练已经完全是机械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为零。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运动员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进行短平快的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突出质量及专项强度才是我们的出路。 3、师生思想要统一 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否则必然增加内耗,得不偿失。教练员与运动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目的是相同的,只是感受不同,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教练与运动员都不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树立远大目标,教师要以培养国家栋梁为己任,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把运动员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运动员也不能只盯着在学校第几,而应该把目光放远,盯着全市、全省、全国、整个亚洲的记录,如果你的目标是奥运会,你还会把与队友的一点小摩擦放在眼里吗?还会仿效那些偷懒的行为吗?而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想会给你无尽的动力,支持你达到胜利的顶峰。 总之,提高单位训练时间内的训练效果,是一名教练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如学识、兴趣、爱好等。经验是我们对所从事的项目不断加深认识理解,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这需要教练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还要有一种挈而不舍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新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3]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王轶萌
【摘要】业余训练就是比训练的实效性,每个学生运动员在校的训练时间几乎都一样,可成绩却千差万别,除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距外,关键是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与训练理念的差别。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本文就如何提高单位训练时间内的训练效率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中学;业余训练;实效性 一、影响有效训练时间训练效果的因素 1、训练的无序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本身的规律,不能光凭热情、想当然,田径训练也是一样,最忌讳想起什么练什么,总是凭感觉,自己想的多,落到笔头小,宏观计划小.运动员高中三年我要让他达到什么程度,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应该练到什么程度,具体计划不详细,更体现不出计划中区别对待及重点突出,这样的训练计划就形同虚设。其实,制定出一份成功的训练计划,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训练任务。 2、客观因素 体育教师工作负担很重,既要备课,又要上课;既要管理课间操,又要带群体活动,最后才是带业余训练,身心疲惫到了一定程度。这时如果没有精准的训练计划,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罪没少受,却看不到成绩,降低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如果没有了这个最基本的信任度,即使有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比赛失败。 3、缺乏对业余训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尽管现在中学的教练基本都上过大学,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因为没有实际的训练经验,因此对业余训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只是限于理论阶段,而不能与训练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也是影响训练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1、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根据目的为运动员制定出课时、阶段、年度的详细计划 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重点要改善那些基本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这些基本运动素质应该在何时进行重点提高?为了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应如何调整每个基本运动素质的量?那些方法和训练内容特别适合于我们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这些问题必须在制定出全年训练计划时考虑到.训练有计划,在执行计划时也要根据运动员的情绪、体力、天气等因素及时调整计划,不要做计划的奴隶,教练员的训练是有创造性的劳动,在训练中运用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用实践反复检验,就能创造出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和运动员的训练体系。 2、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质量 我们只有根据学校的特点即结合实际去训练,学校自身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只有采取强度大、量适中、高密度训练原则。由于知识及经验的制约,教练员对训练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些偏差的。比如:在训练强度与量的关系上,只重视数量的积累,在训练上盲目追求训练的次数、延长训练时间,认为完成的次数越多越好,训练的量越大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实质上他们没有从学生运动员的实际出发,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训练时间延长了,势必牵扯到学习的精力,学习成绩下降了又会影响训练的动力,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我们从很多的田径报道中看到---万米运动员首次参加马拉松就夺得了冠军,这正是由于万米运动员恰好的练到马拉松比赛中所需要的专项能力。而马拉松运动员的超全程的训练,并不是比赛当中所需要的能力,而是基础能力,因此,在激烈的比赛当中就无法适应,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给运动员带来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创伤。因此,作为教练员,要深入的研究本专项的规律,加强训练的针对性,一切要从学生运动员的实际出发,这也是我多年训练的经验总结。体校与学校训练特点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体校训练时间长、量大、学习成绩差;而一般学校负担重、训练时间短,他们的运动成绩差不多,学校还相对占一些优势。体校追求的是低强度大负荷,提升的空间小;而学校突出的是大强度小量,提升的空间大。指导思想不一样,重点不一样,结果也必然不一样。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而神经系统和机体的疲劳会造成整个训练的下降,并阻碍训练向高层次发展。因为,大量的低负荷训练,最后主要造成的是整个神经系统的疲劳和功能下降,使运动员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失控情况下进行训练。我本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教练让我一次训练课跑10个400米我能完成,让我跑15个400米我也能完成,但这种训练已经完全是机械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为零。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运动员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进行短平快的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突出质量及专项强度才是我们的出路。 3、师生思想要统一 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否则必然增加内耗,得不偿失。教练员与运动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目的是相同的,只是感受不同,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教练与运动员都不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树立远大目标,教师要以培养国家栋梁为己任,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把运动员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运动员也不能只盯着在学校第几,而应该把目光放远,盯着全市、全省、全国、整个亚洲的记录,如果你的目标是奥运会,你还会把与队友的一点小摩擦放在眼里吗?还会仿效那些偷懒的行为吗?而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想会给你无尽的动力,支持你达到胜利的顶峰。 总之,提高单位训练时间内的训练效果,是一名教练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如学识、兴趣、爱好等。经验是我们对所从事的项目不断加深认识理解,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这需要教练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还要有一种挈而不舍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新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3]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王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