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和奖励为什么对孩子不好_李跃儿 2

惩罚和奖励为什么对孩子不好

??? 在照顾母亲之余,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讨论一些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育都特别讲究不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惩罚,以至于我们巴学园的 孩子在上小学后,他们是班里对老师的代币小奖励最感新鲜的群体。

??? 起先他们只是在成人忽悠下对那些小奖品本身感兴趣,没有将那些小物品跟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联系起来。当过了感兴趣期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就不再跟要获得那些 小物品有多大的关系了。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有他们不成熟的权利。他们并不因为上了芭学园超就超早成熟,所以他们一样会因各种不成熟原因产生各种需要成人帮 助的行为问题。

    对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很多成人主张采取惩罚或行为矫正的方法,以便遏制孩子不良的行为,但这样的方式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人格问题和心理伤害。为此在我不能 做实际工作的时间里,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关孩子品行教育中惩罚的方式为什么不好。

    

惩罚到底有什么不好

???? 露露老师刚想了一个给孩子进行纪律教育的方法。这一天她在她一年级的课堂上给孩子们宣布了一条纪律:在老师没有允许离开座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必须的坐在 自己的座位上,如果想说话必须举起右手,经同意后才可以说话。

??? 接着露露老师又向孩子们宣布如果有人违反这个纪律会发生什么,她说:如果有人第一次犯,他的名字就会被写在黑板上,如过第二次违反老师就会在他的名字上画 上一道红杠,并在大休息时间不得外出,如果第三次违反就在名字上划上第三道杠,这第三道杠代表着这个孩子将失去了所有的课间休息。当超过第三道时就要请家 长了,请父母的目的是要羞辱孩子的父母,然后让父母再向孩子施加压力。除了惩罚以外还有相应的奖励,如果全班都没有触犯纪律,露露老师就会在班里一个玻璃 瓶子里放一块小石头,当石头放满了,全班就开一次比赛植物大会,获胜者会得到一个小指偶。

??? 老师刚说完凯凯就大声说:“我没有种植物,我也不要小指偶。”凯凯这么快就违反了纪律,露露老师准备拿凯凯当一次反面的教材,做给其他孩子看看。

?? ?于是露露老师大声的用使全班都震惊的声音说:凯凯你说话时没有举手,现在请你到阅读区去。

?? ?凯凯的桌子被搬到了阅读区,凯凯看上去很高兴:阅读区是班里专门为孩子阅读建立的一个区域。这里放着每个孩子们从家里拿来的书,其中也有凯凯 早上刚拿来的《青蛙佛洛各的故事》,妈妈每天晚上都给他读这本书,所以到阅览区一看到《佛洛各》凯凯就

非常高兴,她先拿了《青蛙佛洛各》,又拿了其他两本书,计划着先看哪本后看哪本,这时她的看到露露老师的腿已经到了她的面前,露露老师看着她并严厉的斥责她:难道你不知道班里规定一次只能拿一本书吗,你已 经第二次违反了班级纪律,我要在你的名字上画上一道红杠,在大休息时你不能出去,现在你再想想下次怎么能不再违反纪律。

??? 露露老师转身回到讲台,在凯凯的名字下画了一条杠,然后对全班说,凯凯违反了纪律,我们大家要想想怎样才能记住老师的规定,不要像凯凯那样,而是要为咱们 班在这个小瓶子里加进一枚小石头出力。这段话引起了全班的注意,其他孩子都看凯凯,有的挤眉弄眼,有的吃吃地在嘲笑。凯凯心里不是个滋味,从此她恨学校, 恨露露老师,恨这些纪律。

??? 这是一个大学生讲的在她的学校生涯中一件对她造成很大伤害的事,在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后,在讨论件这事她还是在流泪。

??? 案例中的老师试图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矫正孩子的非教师期望行为。而她使用的方式是马戏团用来训练小动物的方式,叫做行为主义的训练方式,也叫行为矫 正的的方式。这种训练方式来自于斯金纳的研究,起初她用实验室的小动物做实验,对它们进行强化表演训练,让老鼠和鸽子表演一些不是它们天然的动作。如果小 动物出现不合乎训练师的动作时就用惩罚和暂停的方式来矫正。后来为了寻找管理儿童群体的有效方法,学校已广泛采用了行为矫正的方式来训练儿童,让他们遵守 课堂纪律,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能顺利进行教学。

??? 案例中的老师在整个过程没有与告诉孩子那些行为是可取的,并使孩子乐意接受社会群体所欢迎的行为。反过来露露老师企图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强迫儿童产生好的行 为,用强迫的方式取代了适合儿童的帮助手段,并忽视了问题的原因和儿童感情需要,使儿童失去了获取指导的机会。

??? 大多数施惩罚的人都认为惩罚很有功效,其实惩罚只不过将儿童的“地上行为”转为“地下行为”而已。因此从“表面上”看惩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瑪乔丽.菲尔兹在自己的著作中说:“经广泛的研究证明,惩罚不是纠正行为的有效方法。很显然,惩罚不能改善行 为,即使被惩罚的行为的确暂时消失了,但更坏的行为几乎必定会随之出现。”

    惩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惩罚带来愤怒和攻击

?? 惩罚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了。人被惩罚之后很容易就生长出愤怒。而有了愤怒之后就容易产生

报复的行为。当然一个孩子如果被惩罚后还能产生愤怒,还能去要报 复,那就说明孩子还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有一些自主意识。这说明孩子在成为别人的牺牲品之后,还会为自己伸张自己的权利。

? ?由于孩子还没有习得的太多的表达技巧,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搞不清自己的情绪原因,所以孩子们总是通过打人和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怒气,这样 愤怒的儿童就会通过攻击行为将负面的情绪留露出来。当我们成人对儿童实施过惩罚之后,对惩罚的体验和经验就会使儿童学会惩罚。学习惩罚他们的强有力的成人 形象,也对别人实施惩罚。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去攻击那些比他们年龄小的孩子。

?? 5岁的凯凯和3岁的越越并排在一起玩磁铁。凯凯想要越越的磁铁,于是准备要拿走磁铁。越越紧紧抓住这些磁铁,赶紧从这个比他大的男孩身边跑开。凯凯追过 去,越越坚决不给。凯凯上去就是几拳,越越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赶来,把他们俩带到一起解决问题,这时凯凯不停的说:他不专心,他不专心。

???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凯凯肯定在模仿成人。而且他试图让自己的攻击行为看上去是正确的,这正是成人在惩罚孩子时做的事情。不仅受过身体惩罚的孩子会攻击别 的孩子,受到其他惩罚的孩子也会通过攻击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攻击包括辱骂别的孩子,毁坏他人和公共物品,或者抢别人的东西。当有了这种行为后,他们 又会因为这种行为再次受到惩罚,,之后攻击行为会更加强烈。最后这个孩子可能会被定义为“坏孩子”。这样连孩子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当孩子人为 自己是坏孩子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做他们认为坏孩子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有很多时候成人并没有把对孩子的看法说出来,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但孩子 也会清楚的感觉到。因为当你有这样得想法时,你就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矫正活动。如惩罚呀,控制呀。过多的说教什么的。造成孩子聚集起过多的不良情绪,孩子 必然要发泄,如果孩子不再发泄了,那孩子受的伤害就更大了。

??? 我们的李娜老师试着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效果很好。明天我们来谈谈,怎样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帮助,使不当行为成为一次教机,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 之下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友好的,关怀他人。具有道德自律特质的人。

惩罚破坏了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 如果惩罚可以造成孩子产生愤怒,攻击,报复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被惩罚的孩子对惩罚他的人肯定会产生敌意和憎恨。没有人愿意靠近伤害他的人,当对孩子实施惩 罚的人是孩子不得不依恋的亲人

,和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导的人。那么在孩子被惩罚后,孩子会对他们产生憎恨并开始疏离他们。我们可以像想一下,如果这个 人是孩子的父母,那孩子就失去了温暖牢靠的依恋对象。孩子又要依恋他们又憎恨他们,还会害怕他们,这样的关系使孩子怎样能够对他人具有良好的期望。怎么能 相信同伴,并学习跟同伴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如果这个被孩子憎恨和害怕的人是孩子不得不天天都面对的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怎样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怎么 能帮助孩子成长成一个关怀他人的人。成长为一个爱他人并且值得他人爱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 由此可以看到,惩罚会伤害惩罚人和孩子的关系,会使孩子尽量避免接近那个可能惩罚他的人,另一些孩子会以个种各种各样的方式报复,在《儿童的纪律教育》这 本书中,作者总结道,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报复行为:

一,公然目中无人和表现粗鲁来实施报复

二,通过无能并拒绝尝试任何事情来实施报复

三,可能欺小凌弱来实施报复

??? 这些行为破坏了孩子和所有人的关系,使孩子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多。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一定要在成人指导下才能成长起良好的道德自律。如果我们不能选择行为主 义的惩罚和奖励的方式,又不能选择成熟主义相信时间就是成长的放任的方式,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 在晨圈时所有的孩子都参与集体活动,孩子们拉起手来唱着歌谣,气氛优美而充满活力。这时来晚的三岁多的佳佳,一下冲进来,摇头晃脑地冲进了孩子们的队伍, 冲开了两个孩子拉着的手。一下趴在了圈的中间。孩子们哈哈大笑,好好地晨圈顿时乱了套。

我们可以设想几种解决方式:

一,?? 把佳佳(化名)抱起来,对佳佳说:因为你破坏了晨圈,所以你得在反思角坐两分钟。

二,? 把佳佳直接抱走,等他安静了再拉着他的手回到队伍里。

三,? 让孩子们按当下的状态进展不干涉孩子们。因为这就是孩子的自然状态,让他们自然发展。

四,??把佳佳扶起来,对其他孩子说佳佳还没准备好,老师带他去准被一下。其他孩子继续晨??? 圈。老师带佳佳来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对佳佳说,佳佳大家都在晨圈,你可以在这里准备一下,如果准备好了可以来跟大家一起晨圈。老师回到晨圈的队伍里。

??? 安例中的佳佳并不是一个被成人惩罚出问题的孩子。他的行为是由于不成熟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正常的行为。但我们选择哪种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呢。在这在 这个教机中我们看到可利用的价值是什么呢。以上的方法中哪一种是具有长期的

帮助目标教育方式,哪一种只是为了制止孩子不当行为。并没有想利用这个机会去帮 助孩子成长出什么来。大家先想想。我们明天在接着说

惩罚不能使孩子获得帮助

??? 在上一篇中我们讲了一个案例:针对佳佳的一个行为进行的帮助。我们知道孩子获得了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就一定会有好的选择也会有不好的选择。让儿童做出自己 的选择有助于孩子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所以对孩子来说正确的和拙劣的选择是一样的。关键看我们成年人怎样看待孩子这些自主行为,怎样利用这些行为中 的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

??? 如前一篇案例中的佳佳,面对晨圈被破坏,做为成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只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所以建构主义教育 讲究的是,成人的教育行为不是为制止孩子当时的不当行为,而是对孩子有利的长期目标来采取教育行动。如果是这样,教机就是很值得珍惜的东西了,不可以随意 浪费。如佳佳的这个行为,如果是偶尔为之,我们就要做如下考虑,一是佳佳的不成熟造成的行动失衡。二是一次个体的独出心裁的选择结果,三是一种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长期有类似的行为,那就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饮食有问题,吃甜食过多吃饭没有规律。家里环境有问题,如经常有人逗弄孩子,成人给孩子的感觉是 忽视的即过度自由,不正当鼓励等等。

??? 如果这样我们就不能一概而论用哪一种惩罚还是奖励了。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我们就要首先看看在当下的情境中我们能利用这个机会帮到孩子什么,

一,可以帮助孩子采择观点,即发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二,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即要参加晨圈还是不要参加晨圈。

三,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何时决定进入群体之中。

第一种,只是暂停了孩子的行为并指责孩子,并没有试图去帮助孩子。这会让刚刚开始探索独立和创造的孩子感到羞耻。

第二种,只是暂停了孩子的活动,没有使孩子获得任何帮助。

地三种,成人对孩子没有期望,没有帮助,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孩子会感到被忽视。

第四种,就是建构主义教育的方式。在文中已经介绍了就不在重负。

??? 在这里罗嗦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大家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用着样的方法,而是通过这样的小案例来让大家了解所谓帮助的理论是怎样一会事。有很多人到芭学园来参 观。看完后很失望。觉得老师成天跟孩子玩,谁不会。有些家长好不容易让孩子进了芭学园又很后悔,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天天玩,干吗要花钱到幼儿园玩,

在家不也 是玩吗?说真的,如果成人能习得反射式的利用孩子当下所创造的教机,并能正确的使用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跟大家分享也是希望大家一起来探索研究怎 样帮助孩子更好。如果这样做效果比单纯的惩罚好。我们没有理由还要使用惩罚。

奖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 说惩罚有可能伤到孩子,还好理解一点。如果说奖励和表扬也能伤到孩子就有一些朋友不理解了,咱们的素质教育不是一开始就提倡鼓励嘛,怎么鼓励,表扬,奖励 都会有问题呢。就像一个搞幼教的朋友说的,不能批评,又不能表扬,也不能发奖金,那我们用什么能让老师们尽心努力地工作?我们来看一本书中的案例:

曼蒂已经是三年级了的学生了,但她喜欢到她曾呆过的一年级教室去帮忙。放学后她经 常会跑到一年级教室,帮助擦黑板啊,整理书架,什么的,做这些事让她感觉很好,她感觉自己长大了。慧勒小姐觉得她应该奖励曼蒂的行为,于是每次曼蒂再来帮 助做事,慧勒小姐都给曼蒂一个小奖品。不知何故,曼蒂感到帮助不再有乐趣,于是慧勒小姐发现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师和这个女孩都不理解奖励与曼蒂的热情 降低之间的关系。

书中说:曼蒂对奖励的反应中断了她的志愿工作,有时外部奖励的确起到致命的破坏作 用。它可能忽视孩子的学习乐趣,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到为获得奖励上去,正如科恩说的“越是拿你想要的引诱你,你越可能不愿意竭尽所能地去得到它”《儿童的纪 律教育》。

?? 所以研究人类动机的专家发现,人能持久享受地做一件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类内部的动机。奖励应该来自人行为本身带给人的价值感或愉悦的感受。也就是说奖励 来自于你的内部,外部带来的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人做事情是为了获得奖励,这样人的行为价值不在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获得了什么。由于奖励来自于他 人,所以你做一件事,就由为自己做事变成了为别人做事。

??? 如果是一项长久从事的工作,要付出长久努力,又是生活的主项,被奖励搞成为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那么人的生活质量就变得很低。比如我们成人从事的工 作,我们做了工作就有人给我们钱来奖励我们,于是我们就觉得工作是公司的不是我们的,但我们觉得打麻将,玩扑克,爬山都是我们自己想做的和喜欢的,没人奖 励我们我们也乐此不彼,所以我们做我们不喜欢的事去挣钱,挣了钱又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于是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而这时的奖励就来自于自己的内部 动机所以我们觉得做这些事就是玩。一旦有人为曾经玩的事付工资给我们。并

因为干好干不好而奖励或惩罚我们,那么那项玩的事又成为工作变成了别人的事。

??? 咱们再想想如果孩子们要从事十几年到二十年的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或七八个小时要认真努力和精心去做。但却被老师和我们家长搞的让孩子感到是为了别人,这 时家长对孩子说,这是你的事,还有作用吗。帖小红花,分数,小奖品都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奖品上,而对学习丧失了动力。所以奖励也可能会伤到孩子。

?

什么样的奖励会伤到孩子

??? 看了朋友们的留言,有朋友已经说了,奖励不会都是类物质的吧,的确是这样,奖励不都是类物质的。有很多人坚信表扬,帖星星,代币。其实这些手段都是在控制 和强迫孩子,奖励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一些行为是可取得,而另一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它取而带之的是试图用奖励来迫使孩子产生好的行为。用强迫取代了指导。这 样造成有权给与奖励或不给与奖励的人在场时,孩子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如尊重别人,儿童是否尊重别人不是取决于儿童自己的判断,而是取决于需要儿童尊重 的人是否在场。这与帮助儿童成长自律是相违背的,当然奖励不光是物质的。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 在一个班里,新来的斯斯很难跟大家相处。他经常乱发脾气。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直立在那里,他会将它推倒。如果积木是放在架子上的,他也会将它们全 部拖出。如果积木是放在地上的,他会把它们撒落一地,并扔的到处都是。教师一直设法帮助他。最近,他们实施了交换协议,但是这种方法似乎根本没用。斯斯帮 助清扫他制造的垃圾,但是然后他会又搞得一地都是。显然,对付斯斯还需要另外一种方法。

??? 有一天当斯斯像往常一样,将积木散落一地时,老师一直在观察他。她通过观察发现,斯斯一直在观望区域外的教师,想看看教师是否在注视他。这时,老师走过 来,制止了他的破坏行为。老师让斯斯坐下,并用手轻抚他的后背边向她介绍小朋友的工作。老师试图使斯斯理解小朋友的工作而能正常参与。斯斯坐着,面露微 笑,但是似乎根本没有在听。老师认为,这种被抚摸的经验对斯斯来说可能是愉快的。她开始思考,斯斯可能通过他的破坏行为想得到他想要的。后来,她认为,以 前或许所有的教师都通过注意斯斯的破坏,在无意识地强化斯斯发脾气的行为。

??? 教师们制定了新的计划。下次斯斯开始他的不当行为时,他们都离开这个区域。没有人注意他在做什么。不久,他就不再发脾气了,而是走过来加入听故事的小组。 他似乎非常愿意接受控制。他的老师对此非常惊讶。不久前,当成人要求

他安静时,他的脾气还不停地发作。对于斯斯来说,如果没有观众,他也会厌烦自己的行 为。当在儿童中心的成人不再强化身上不受欢迎的行为时,一切都消失了。

??? 这个故事说明了成人的注意是怎样造成孩子错误的学习的。孩子们为了肯定获得生存机会,天生有得到养育者环境掌控者注意的本能,我们看到注意能强化孩子的无 效行为。

??? 大家都见过一个被追的学步儿童的快乐,越追孩子对逃跑越感兴趣。这种关注会使孩子非常开心,这种关注也会鼓励孩子再次乱跑。

??? 当成人的一些粗鲁的无礼,嘲笑插科打诨的语言出自一个儿童之口时往往会让成人忍俊不禁,但笑声无意中就会成为一种奖励是不恰当的语言再次发生。

?? 再想想在课堂上是认真听讲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关注还是不认真要听讲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关注?老师有可能通过关注的方式奖励了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反过来想 如果把这样的有效奖励用在孩子的有效行为上效果会怎样呢。一定也不错。但用这样的鼓励产生的良好行为也是强化的。靠奖励会强化出儿童的成人期望行为,不同 的是儿童做出成人期望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成人的赞赏和奖励。这种训练方式就叫做行为矫正法。它是与建构主义教育相违背的。

注。参考,皮亚杰儿童道德建构理论。

????????? 艾里克森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 玛乔丽。费尔兹《儿童纪律教育》

表扬是口头的奖励

???? 家长们被告知要表扬孩子,尤其教师也被提倡要多使用表扬,要对孩子所做的可取行为进行表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说:佳佳真棒,看他坐的多 直;凯凯回答得很好,你真聪明;思思的裙子真漂亮。老师们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让这些被表扬的孩子感觉良好。与此同时还希望其他孩子向被表扬的孩子学习。一 个常表扬孩子的老师被认为是一个好老师。而我们如果仔细的回顾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老师在我们面前表扬了另一个孩子坐姿很好,我们会有被表扬的感觉还是被 批评的感觉呢?如果我们也马上向被表扬的孩子看齐,也赶快坐出自己认为的好姿势,但老师的目的已达到,不再表扬了。作为一个孩子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呢?那 肯定是被批评的感觉了。我们曾经很愿意与经常受表扬的孩子一起玩耍吗?要不然我们就会处于自卑,专门跟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一起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要不然就 远离他,以免自己受伤害。

???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自己是学生,在课堂上刚被老师表扬过,下课后再去跟好朋友一起,我们会感到自在吗?实际上表扬也会破坏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表扬 意味着其他人都没

有被表扬的人那么好。看上去老师像是喜欢被表扬的孩子,但表扬的形式,使老师和孩子间的关系变成不平等和不真诚的关系。因为只有凌驾于别 人之上的人才会去评价别人。所以《儿童的纪律教育》这本书上说:“我为你骄傲,是一种最危险的表扬,因为儿童为了良好的感觉会依赖上你。”这样看来,表扬 和惩罚一样不会增加孩子的理想行为,事实上它还会伤及孩子的自尊。

??? 《儿童纪律教育》这本书上说:表扬并不意味着因为你是你,所以你是重要的,是值得爱的。而恰好相反的是它意味着我表扬你是因为你是聪明的,漂亮的,能干 的。表扬这块硬币的背面是:如果今天有人认为你很优秀,明天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你不优秀。所以表扬不容易让孩子感到自信。相反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得不 到表扬。因为自己会认为不按表扬我们的人要求的那样做了,自己就变的很糟,就不那么好了。

??? 但如果惩罚不能用,表扬也不能用,我们如何能让孩子达到我们期望的样子?成人应不应该对孩子有期望,有限制呢?这又回到了开始,那个搞幼儿园的人提出的问 题是:如果不发奖金,不批评,我们怎样能让老师尽心工作?如果不表扬我们怎样能让孩子做我们期望他们做的事?

??? 我们在来看一个案例:

?? 《小人国》影片中的淘贝儿,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起来扫院子,一扫就是三个月,我想扫院子肯定给他极大的乐趣,否则他不会一扫就是三个月。但他到底在扫院子 中得到的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老师们很谨慎不敢随便夸奖他,但从他的状态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已经奖励了自己,因为他劲头十足。有一天他扫完后自己站在那里 打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从他前面路过,他抬头看着老师,脸上露出自豪的满足的微笑。孩子是自我中心的,他以为他内心的感受老师一定也知道。

?? 人来到这个世界,有本能的追求认同和成功的需要,我们成人在孩子需要我们认同时我们必须做出准确真诚的反应,而我们是否能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他的知音,是 孩子在童年时对人群是否有信心的关键。这时只用大脑是不够的,对孩子没有深刻地了解,对事物没有很好的心理理解力,往往做出的回应让孩子很失望。怎样才能 不居高临下评价孩子,又肯定不要驴头不对马嘴呢,那就是讲出事实。

??? 在淘贝儿朝老师笑时,老师也向他笑着说,“我看到这个地方变干净了”。淘贝儿又飞快扫视了一眼自己的战果,自豪的说“我扫的”,老师说“谢谢你,院子这么 干净我感觉很舒服”,说完老师就离开淘贝去干自己的事了。

??? 老师只讲了自己看到的与淘贝儿

工作相关的事实,这不会错。老师的话就是没说出淘贝儿想要的东西,对淘贝也没什么伤害。这样说只能帮淘贝回顾自己的工作。发 现自己的成就,造成淘贝自己对自己的满意——这叫良好的自我效能认知。它是自信的基础。接着老师讲了淘贝的工作给老师自己的感受,这样平等的沟通,使淘贝儿了解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什么。这是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必不可少的功课。同时老师让淘贝了解他的工作是成功的。

??? 这就是一个教机的使用过程,其实老师只说了那么几个字,但他知道这几个字会带给淘贝儿什么,这才是好老师。他退到不显眼的位置,让孩子唱教育的主角。老师 诚心实意的帮助孩子但却没让孩子发现老师的帮助,只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蒙特梭利也提倡教师退后让孩子自主教育,但这个退后不是讲老师的身体和态度退后,而 是讲老师铺好路让孩子去走。这反而是一个精心关注的教育过程,退后不是忽视,所以千万小心不要把给孩子自由变成了忽视孩子,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把孩子 过多地交给时间,这是成熟主义的教育思想。有时间我们再来讲这一部分。

惩罚和奖励为什么对孩子不好

??? 在照顾母亲之余,还有点时间,我们来讨论一些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教育都特别讲究不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惩罚,以至于我们巴学园的 孩子在上小学后,他们是班里对老师的代币小奖励最感新鲜的群体。

??? 起先他们只是在成人忽悠下对那些小奖品本身感兴趣,没有将那些小物品跟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联系起来。当过了感兴趣期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就不再跟要获得那些 小物品有多大的关系了。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有他们不成熟的权利。他们并不因为上了芭学园超就超早成熟,所以他们一样会因各种不成熟原因产生各种需要成人帮 助的行为问题。

    对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很多成人主张采取惩罚或行为矫正的方法,以便遏制孩子不良的行为,但这样的方式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人格问题和心理伤害。为此在我不能 做实际工作的时间里,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有关孩子品行教育中惩罚的方式为什么不好。

    

惩罚到底有什么不好

???? 露露老师刚想了一个给孩子进行纪律教育的方法。这一天她在她一年级的课堂上给孩子们宣布了一条纪律:在老师没有允许离开座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必须的坐在 自己的座位上,如果想说话必须举起右手,经同意后才可以说话。

??? 接着露露老师又向孩子们宣布如果有人违反这个纪律会发生什么,她说:如果有人第一次犯,他的名字就会被写在黑板上,如过第二次违反老师就会在他的名字上画 上一道红杠,并在大休息时间不得外出,如果第三次违反就在名字上划上第三道杠,这第三道杠代表着这个孩子将失去了所有的课间休息。当超过第三道时就要请家 长了,请父母的目的是要羞辱孩子的父母,然后让父母再向孩子施加压力。除了惩罚以外还有相应的奖励,如果全班都没有触犯纪律,露露老师就会在班里一个玻璃 瓶子里放一块小石头,当石头放满了,全班就开一次比赛植物大会,获胜者会得到一个小指偶。

??? 老师刚说完凯凯就大声说:“我没有种植物,我也不要小指偶。”凯凯这么快就违反了纪律,露露老师准备拿凯凯当一次反面的教材,做给其他孩子看看。

?? ?于是露露老师大声的用使全班都震惊的声音说:凯凯你说话时没有举手,现在请你到阅读区去。

?? ?凯凯的桌子被搬到了阅读区,凯凯看上去很高兴:阅读区是班里专门为孩子阅读建立的一个区域。这里放着每个孩子们从家里拿来的书,其中也有凯凯 早上刚拿来的《青蛙佛洛各的故事》,妈妈每天晚上都给他读这本书,所以到阅览区一看到《佛洛各》凯凯就

非常高兴,她先拿了《青蛙佛洛各》,又拿了其他两本书,计划着先看哪本后看哪本,这时她的看到露露老师的腿已经到了她的面前,露露老师看着她并严厉的斥责她:难道你不知道班里规定一次只能拿一本书吗,你已 经第二次违反了班级纪律,我要在你的名字上画上一道红杠,在大休息时你不能出去,现在你再想想下次怎么能不再违反纪律。

??? 露露老师转身回到讲台,在凯凯的名字下画了一条杠,然后对全班说,凯凯违反了纪律,我们大家要想想怎样才能记住老师的规定,不要像凯凯那样,而是要为咱们 班在这个小瓶子里加进一枚小石头出力。这段话引起了全班的注意,其他孩子都看凯凯,有的挤眉弄眼,有的吃吃地在嘲笑。凯凯心里不是个滋味,从此她恨学校, 恨露露老师,恨这些纪律。

??? 这是一个大学生讲的在她的学校生涯中一件对她造成很大伤害的事,在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后,在讨论件这事她还是在流泪。

??? 案例中的老师试图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矫正孩子的非教师期望行为。而她使用的方式是马戏团用来训练小动物的方式,叫做行为主义的训练方式,也叫行为矫 正的的方式。这种训练方式来自于斯金纳的研究,起初她用实验室的小动物做实验,对它们进行强化表演训练,让老鼠和鸽子表演一些不是它们天然的动作。如果小 动物出现不合乎训练师的动作时就用惩罚和暂停的方式来矫正。后来为了寻找管理儿童群体的有效方法,学校已广泛采用了行为矫正的方式来训练儿童,让他们遵守 课堂纪律,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能顺利进行教学。

??? 案例中的老师在整个过程没有与告诉孩子那些行为是可取的,并使孩子乐意接受社会群体所欢迎的行为。反过来露露老师企图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强迫儿童产生好的行 为,用强迫的方式取代了适合儿童的帮助手段,并忽视了问题的原因和儿童感情需要,使儿童失去了获取指导的机会。

??? 大多数施惩罚的人都认为惩罚很有功效,其实惩罚只不过将儿童的“地上行为”转为“地下行为”而已。因此从“表面上”看惩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瑪乔丽.菲尔兹在自己的著作中说:“经广泛的研究证明,惩罚不是纠正行为的有效方法。很显然,惩罚不能改善行 为,即使被惩罚的行为的确暂时消失了,但更坏的行为几乎必定会随之出现。”

    惩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惩罚带来愤怒和攻击

?? 惩罚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了。人被惩罚之后很容易就生长出愤怒。而有了愤怒之后就容易产生

报复的行为。当然一个孩子如果被惩罚后还能产生愤怒,还能去要报 复,那就说明孩子还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有一些自主意识。这说明孩子在成为别人的牺牲品之后,还会为自己伸张自己的权利。

? ?由于孩子还没有习得的太多的表达技巧,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搞不清自己的情绪原因,所以孩子们总是通过打人和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怒气,这样 愤怒的儿童就会通过攻击行为将负面的情绪留露出来。当我们成人对儿童实施过惩罚之后,对惩罚的体验和经验就会使儿童学会惩罚。学习惩罚他们的强有力的成人 形象,也对别人实施惩罚。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去攻击那些比他们年龄小的孩子。

?? 5岁的凯凯和3岁的越越并排在一起玩磁铁。凯凯想要越越的磁铁,于是准备要拿走磁铁。越越紧紧抓住这些磁铁,赶紧从这个比他大的男孩身边跑开。凯凯追过 去,越越坚决不给。凯凯上去就是几拳,越越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赶来,把他们俩带到一起解决问题,这时凯凯不停的说:他不专心,他不专心。

???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凯凯肯定在模仿成人。而且他试图让自己的攻击行为看上去是正确的,这正是成人在惩罚孩子时做的事情。不仅受过身体惩罚的孩子会攻击别 的孩子,受到其他惩罚的孩子也会通过攻击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攻击包括辱骂别的孩子,毁坏他人和公共物品,或者抢别人的东西。当有了这种行为后,他们 又会因为这种行为再次受到惩罚,,之后攻击行为会更加强烈。最后这个孩子可能会被定义为“坏孩子”。这样连孩子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当孩子人为 自己是坏孩子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做他们认为坏孩子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有很多时候成人并没有把对孩子的看法说出来,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但孩子 也会清楚的感觉到。因为当你有这样得想法时,你就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矫正活动。如惩罚呀,控制呀。过多的说教什么的。造成孩子聚集起过多的不良情绪,孩子 必然要发泄,如果孩子不再发泄了,那孩子受的伤害就更大了。

??? 我们的李娜老师试着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效果很好。明天我们来谈谈,怎样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帮助,使不当行为成为一次教机,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 之下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友好的,关怀他人。具有道德自律特质的人。

惩罚破坏了孩子与他人的关系

??? 如果惩罚可以造成孩子产生愤怒,攻击,报复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被惩罚的孩子对惩罚他的人肯定会产生敌意和憎恨。没有人愿意靠近伤害他的人,当对孩子实施惩 罚的人是孩子不得不依恋的亲人

,和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指导的人。那么在孩子被惩罚后,孩子会对他们产生憎恨并开始疏离他们。我们可以像想一下,如果这个 人是孩子的父母,那孩子就失去了温暖牢靠的依恋对象。孩子又要依恋他们又憎恨他们,还会害怕他们,这样的关系使孩子怎样能够对他人具有良好的期望。怎么能 相信同伴,并学习跟同伴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如果这个被孩子憎恨和害怕的人是孩子不得不天天都面对的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怎样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怎么 能帮助孩子成长成一个关怀他人的人。成长为一个爱他人并且值得他人爱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 由此可以看到,惩罚会伤害惩罚人和孩子的关系,会使孩子尽量避免接近那个可能惩罚他的人,另一些孩子会以个种各种各样的方式报复,在《儿童的纪律教育》这 本书中,作者总结道,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报复行为:

一,公然目中无人和表现粗鲁来实施报复

二,通过无能并拒绝尝试任何事情来实施报复

三,可能欺小凌弱来实施报复

??? 这些行为破坏了孩子和所有人的关系,使孩子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多。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一定要在成人指导下才能成长起良好的道德自律。如果我们不能选择行为主 义的惩罚和奖励的方式,又不能选择成熟主义相信时间就是成长的放任的方式,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 在晨圈时所有的孩子都参与集体活动,孩子们拉起手来唱着歌谣,气氛优美而充满活力。这时来晚的三岁多的佳佳,一下冲进来,摇头晃脑地冲进了孩子们的队伍, 冲开了两个孩子拉着的手。一下趴在了圈的中间。孩子们哈哈大笑,好好地晨圈顿时乱了套。

我们可以设想几种解决方式:

一,?? 把佳佳(化名)抱起来,对佳佳说:因为你破坏了晨圈,所以你得在反思角坐两分钟。

二,? 把佳佳直接抱走,等他安静了再拉着他的手回到队伍里。

三,? 让孩子们按当下的状态进展不干涉孩子们。因为这就是孩子的自然状态,让他们自然发展。

四,??把佳佳扶起来,对其他孩子说佳佳还没准备好,老师带他去准被一下。其他孩子继续晨??? 圈。老师带佳佳来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对佳佳说,佳佳大家都在晨圈,你可以在这里准备一下,如果准备好了可以来跟大家一起晨圈。老师回到晨圈的队伍里。

??? 安例中的佳佳并不是一个被成人惩罚出问题的孩子。他的行为是由于不成熟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正常的行为。但我们选择哪种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呢。在这在 这个教机中我们看到可利用的价值是什么呢。以上的方法中哪一种是具有长期的

帮助目标教育方式,哪一种只是为了制止孩子不当行为。并没有想利用这个机会去帮 助孩子成长出什么来。大家先想想。我们明天在接着说

惩罚不能使孩子获得帮助

??? 在上一篇中我们讲了一个案例:针对佳佳的一个行为进行的帮助。我们知道孩子获得了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就一定会有好的选择也会有不好的选择。让儿童做出自己 的选择有助于孩子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所以对孩子来说正确的和拙劣的选择是一样的。关键看我们成年人怎样看待孩子这些自主行为,怎样利用这些行为中 的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

??? 如前一篇案例中的佳佳,面对晨圈被破坏,做为成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只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所以建构主义教育 讲究的是,成人的教育行为不是为制止孩子当时的不当行为,而是对孩子有利的长期目标来采取教育行动。如果是这样,教机就是很值得珍惜的东西了,不可以随意 浪费。如佳佳的这个行为,如果是偶尔为之,我们就要做如下考虑,一是佳佳的不成熟造成的行动失衡。二是一次个体的独出心裁的选择结果,三是一种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长期有类似的行为,那就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饮食有问题,吃甜食过多吃饭没有规律。家里环境有问题,如经常有人逗弄孩子,成人给孩子的感觉是 忽视的即过度自由,不正当鼓励等等。

??? 如果这样我们就不能一概而论用哪一种惩罚还是奖励了。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我们就要首先看看在当下的情境中我们能利用这个机会帮到孩子什么,

一,可以帮助孩子采择观点,即发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二,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即要参加晨圈还是不要参加晨圈。

三,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何时决定进入群体之中。

第一种,只是暂停了孩子的行为并指责孩子,并没有试图去帮助孩子。这会让刚刚开始探索独立和创造的孩子感到羞耻。

第二种,只是暂停了孩子的活动,没有使孩子获得任何帮助。

地三种,成人对孩子没有期望,没有帮助,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孩子会感到被忽视。

第四种,就是建构主义教育的方式。在文中已经介绍了就不在重负。

??? 在这里罗嗦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大家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用着样的方法,而是通过这样的小案例来让大家了解所谓帮助的理论是怎样一会事。有很多人到芭学园来参 观。看完后很失望。觉得老师成天跟孩子玩,谁不会。有些家长好不容易让孩子进了芭学园又很后悔,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天天玩,干吗要花钱到幼儿园玩,

在家不也 是玩吗?说真的,如果成人能习得反射式的利用孩子当下所创造的教机,并能正确的使用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跟大家分享也是希望大家一起来探索研究怎 样帮助孩子更好。如果这样做效果比单纯的惩罚好。我们没有理由还要使用惩罚。

奖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 说惩罚有可能伤到孩子,还好理解一点。如果说奖励和表扬也能伤到孩子就有一些朋友不理解了,咱们的素质教育不是一开始就提倡鼓励嘛,怎么鼓励,表扬,奖励 都会有问题呢。就像一个搞幼教的朋友说的,不能批评,又不能表扬,也不能发奖金,那我们用什么能让老师们尽心努力地工作?我们来看一本书中的案例:

曼蒂已经是三年级了的学生了,但她喜欢到她曾呆过的一年级教室去帮忙。放学后她经 常会跑到一年级教室,帮助擦黑板啊,整理书架,什么的,做这些事让她感觉很好,她感觉自己长大了。慧勒小姐觉得她应该奖励曼蒂的行为,于是每次曼蒂再来帮 助做事,慧勒小姐都给曼蒂一个小奖品。不知何故,曼蒂感到帮助不再有乐趣,于是慧勒小姐发现她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师和这个女孩都不理解奖励与曼蒂的热情 降低之间的关系。

书中说:曼蒂对奖励的反应中断了她的志愿工作,有时外部奖励的确起到致命的破坏作 用。它可能忽视孩子的学习乐趣,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到为获得奖励上去,正如科恩说的“越是拿你想要的引诱你,你越可能不愿意竭尽所能地去得到它”《儿童的纪 律教育》。

?? 所以研究人类动机的专家发现,人能持久享受地做一件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类内部的动机。奖励应该来自人行为本身带给人的价值感或愉悦的感受。也就是说奖励 来自于你的内部,外部带来的动机则相反:它意味着人做事情是为了获得奖励,这样人的行为价值不在行为本身,而在于通过行为你获得了什么。由于奖励来自于他 人,所以你做一件事,就由为自己做事变成了为别人做事。

??? 如果是一项长久从事的工作,要付出长久努力,又是生活的主项,被奖励搞成为别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那么人的生活质量就变得很低。比如我们成人从事的工 作,我们做了工作就有人给我们钱来奖励我们,于是我们就觉得工作是公司的不是我们的,但我们觉得打麻将,玩扑克,爬山都是我们自己想做的和喜欢的,没人奖 励我们我们也乐此不彼,所以我们做我们不喜欢的事去挣钱,挣了钱又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于是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而这时的奖励就来自于自己的内部 动机所以我们觉得做这些事就是玩。一旦有人为曾经玩的事付工资给我们。并

因为干好干不好而奖励或惩罚我们,那么那项玩的事又成为工作变成了别人的事。

??? 咱们再想想如果孩子们要从事十几年到二十年的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或七八个小时要认真努力和精心去做。但却被老师和我们家长搞的让孩子感到是为了别人,这 时家长对孩子说,这是你的事,还有作用吗。帖小红花,分数,小奖品都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奖品上,而对学习丧失了动力。所以奖励也可能会伤到孩子。

?

什么样的奖励会伤到孩子

??? 看了朋友们的留言,有朋友已经说了,奖励不会都是类物质的吧,的确是这样,奖励不都是类物质的。有很多人坚信表扬,帖星星,代币。其实这些手段都是在控制 和强迫孩子,奖励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一些行为是可取得,而另一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它取而带之的是试图用奖励来迫使孩子产生好的行为。用强迫取代了指导。这 样造成有权给与奖励或不给与奖励的人在场时,孩子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如尊重别人,儿童是否尊重别人不是取决于儿童自己的判断,而是取决于需要儿童尊重 的人是否在场。这与帮助儿童成长自律是相违背的,当然奖励不光是物质的。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 在一个班里,新来的斯斯很难跟大家相处。他经常乱发脾气。如果有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直立在那里,他会将它推倒。如果积木是放在架子上的,他也会将它们全 部拖出。如果积木是放在地上的,他会把它们撒落一地,并扔的到处都是。教师一直设法帮助他。最近,他们实施了交换协议,但是这种方法似乎根本没用。斯斯帮 助清扫他制造的垃圾,但是然后他会又搞得一地都是。显然,对付斯斯还需要另外一种方法。

??? 有一天当斯斯像往常一样,将积木散落一地时,老师一直在观察他。她通过观察发现,斯斯一直在观望区域外的教师,想看看教师是否在注视他。这时,老师走过 来,制止了他的破坏行为。老师让斯斯坐下,并用手轻抚他的后背边向她介绍小朋友的工作。老师试图使斯斯理解小朋友的工作而能正常参与。斯斯坐着,面露微 笑,但是似乎根本没有在听。老师认为,这种被抚摸的经验对斯斯来说可能是愉快的。她开始思考,斯斯可能通过他的破坏行为想得到他想要的。后来,她认为,以 前或许所有的教师都通过注意斯斯的破坏,在无意识地强化斯斯发脾气的行为。

??? 教师们制定了新的计划。下次斯斯开始他的不当行为时,他们都离开这个区域。没有人注意他在做什么。不久,他就不再发脾气了,而是走过来加入听故事的小组。 他似乎非常愿意接受控制。他的老师对此非常惊讶。不久前,当成人要求

他安静时,他的脾气还不停地发作。对于斯斯来说,如果没有观众,他也会厌烦自己的行 为。当在儿童中心的成人不再强化身上不受欢迎的行为时,一切都消失了。

??? 这个故事说明了成人的注意是怎样造成孩子错误的学习的。孩子们为了肯定获得生存机会,天生有得到养育者环境掌控者注意的本能,我们看到注意能强化孩子的无 效行为。

??? 大家都见过一个被追的学步儿童的快乐,越追孩子对逃跑越感兴趣。这种关注会使孩子非常开心,这种关注也会鼓励孩子再次乱跑。

??? 当成人的一些粗鲁的无礼,嘲笑插科打诨的语言出自一个儿童之口时往往会让成人忍俊不禁,但笑声无意中就会成为一种奖励是不恰当的语言再次发生。

?? 再想想在课堂上是认真听讲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关注还是不认真要听讲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关注?老师有可能通过关注的方式奖励了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反过来想 如果把这样的有效奖励用在孩子的有效行为上效果会怎样呢。一定也不错。但用这样的鼓励产生的良好行为也是强化的。靠奖励会强化出儿童的成人期望行为,不同 的是儿童做出成人期望的行为是为了获得成人的赞赏和奖励。这种训练方式就叫做行为矫正法。它是与建构主义教育相违背的。

注。参考,皮亚杰儿童道德建构理论。

????????? 艾里克森儿童情绪发展理论

????????? 玛乔丽。费尔兹《儿童纪律教育》

表扬是口头的奖励

???? 家长们被告知要表扬孩子,尤其教师也被提倡要多使用表扬,要对孩子所做的可取行为进行表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说:佳佳真棒,看他坐的多 直;凯凯回答得很好,你真聪明;思思的裙子真漂亮。老师们之所以这样说,是想让这些被表扬的孩子感觉良好。与此同时还希望其他孩子向被表扬的孩子学习。一 个常表扬孩子的老师被认为是一个好老师。而我们如果仔细的回顾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老师在我们面前表扬了另一个孩子坐姿很好,我们会有被表扬的感觉还是被 批评的感觉呢?如果我们也马上向被表扬的孩子看齐,也赶快坐出自己认为的好姿势,但老师的目的已达到,不再表扬了。作为一个孩子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呢?那 肯定是被批评的感觉了。我们曾经很愿意与经常受表扬的孩子一起玩耍吗?要不然我们就会处于自卑,专门跟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一起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要不然就 远离他,以免自己受伤害。

???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自己是学生,在课堂上刚被老师表扬过,下课后再去跟好朋友一起,我们会感到自在吗?实际上表扬也会破坏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表扬 意味着其他人都没

有被表扬的人那么好。看上去老师像是喜欢被表扬的孩子,但表扬的形式,使老师和孩子间的关系变成不平等和不真诚的关系。因为只有凌驾于别 人之上的人才会去评价别人。所以《儿童的纪律教育》这本书上说:“我为你骄傲,是一种最危险的表扬,因为儿童为了良好的感觉会依赖上你。”这样看来,表扬 和惩罚一样不会增加孩子的理想行为,事实上它还会伤及孩子的自尊。

??? 《儿童纪律教育》这本书上说:表扬并不意味着因为你是你,所以你是重要的,是值得爱的。而恰好相反的是它意味着我表扬你是因为你是聪明的,漂亮的,能干 的。表扬这块硬币的背面是:如果今天有人认为你很优秀,明天另一个人可能认为你不优秀。所以表扬不容易让孩子感到自信。相反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得不 到表扬。因为自己会认为不按表扬我们的人要求的那样做了,自己就变的很糟,就不那么好了。

??? 但如果惩罚不能用,表扬也不能用,我们如何能让孩子达到我们期望的样子?成人应不应该对孩子有期望,有限制呢?这又回到了开始,那个搞幼儿园的人提出的问 题是:如果不发奖金,不批评,我们怎样能让老师尽心工作?如果不表扬我们怎样能让孩子做我们期望他们做的事?

??? 我们在来看一个案例:

?? 《小人国》影片中的淘贝儿,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起来扫院子,一扫就是三个月,我想扫院子肯定给他极大的乐趣,否则他不会一扫就是三个月。但他到底在扫院子 中得到的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老师们很谨慎不敢随便夸奖他,但从他的状态可以看出来他自己已经奖励了自己,因为他劲头十足。有一天他扫完后自己站在那里 打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从他前面路过,他抬头看着老师,脸上露出自豪的满足的微笑。孩子是自我中心的,他以为他内心的感受老师一定也知道。

?? 人来到这个世界,有本能的追求认同和成功的需要,我们成人在孩子需要我们认同时我们必须做出准确真诚的反应,而我们是否能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他的知音,是 孩子在童年时对人群是否有信心的关键。这时只用大脑是不够的,对孩子没有深刻地了解,对事物没有很好的心理理解力,往往做出的回应让孩子很失望。怎样才能 不居高临下评价孩子,又肯定不要驴头不对马嘴呢,那就是讲出事实。

??? 在淘贝儿朝老师笑时,老师也向他笑着说,“我看到这个地方变干净了”。淘贝儿又飞快扫视了一眼自己的战果,自豪的说“我扫的”,老师说“谢谢你,院子这么 干净我感觉很舒服”,说完老师就离开淘贝去干自己的事了。

??? 老师只讲了自己看到的与淘贝儿

工作相关的事实,这不会错。老师的话就是没说出淘贝儿想要的东西,对淘贝也没什么伤害。这样说只能帮淘贝回顾自己的工作。发 现自己的成就,造成淘贝自己对自己的满意——这叫良好的自我效能认知。它是自信的基础。接着老师讲了淘贝的工作给老师自己的感受,这样平等的沟通,使淘贝儿了解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什么。这是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必不可少的功课。同时老师让淘贝了解他的工作是成功的。

??? 这就是一个教机的使用过程,其实老师只说了那么几个字,但他知道这几个字会带给淘贝儿什么,这才是好老师。他退到不显眼的位置,让孩子唱教育的主角。老师 诚心实意的帮助孩子但却没让孩子发现老师的帮助,只发现了自己的能力。蒙特梭利也提倡教师退后让孩子自主教育,但这个退后不是讲老师的身体和态度退后,而 是讲老师铺好路让孩子去走。这反而是一个精心关注的教育过程,退后不是忽视,所以千万小心不要把给孩子自由变成了忽视孩子,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把孩子 过多地交给时间,这是成熟主义的教育思想。有时间我们再来讲这一部分。


相关文章

  •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
  •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 幼儿园那些事>读后感 无意中在沛沛那里看到这本书,随向其借来阅读,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原来是彤彤妈妈的,感谢她把书拿来与大家分享.漂流. 起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李跃儿,她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巴学园的创办人 ...查看


  • 我想找回往日的辉煌(运动员体能状态)
  • 作者:徐敬东 |  文章出处:生命之泉 求助者:李跃,男,32岁,游泳运动员. 基本情况:经常参加集体游泳活动和游泳比赛.近两年来,感觉自己的体能状态不太稳定.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游出好的成绩,但状态不好的时候,成绩很难发挥出来.很渴望能够调 ...查看


  • 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 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教育感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们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本应该得到应有的训诫,可是,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和语罚学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不能触及的"高压线".那 ...查看


  • 强化和惩罚区别
  • 教育心理学问题 .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 消退 D 惩罚 强化和惩罚是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很多书上都将负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包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教科书.区 ...查看


  • 第三期家长学校发言稿
  • 第三期家长学校发言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惰性.不良行为等需要家规 适当加以约束.家规的制订要宽严适度,不可过严或过松,太"严"孩子做不到,成了一纸空文,太"松"则失去了 ...查看


  • 不要忘记给自己一些奖赏
  • 不要忘记给自己一些奖赏 有许多对自己要求严苛的人,遇到失败或者失意的时候,特别不容易原谅自己.他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高,现实中他们又难以完全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他们总是陷在一种闷闷不乐的情绪中. 这里不是说需要放弃对完美有追求,而是说,假 ...查看


  •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十大原则
  •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十大原则 收入的无限增长也许会让员工感到幸福,但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提高收入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呢? 新年快到了.公司想为每位员工送上一份礼.这里有三种选择:800元现金红包.800元提货单和800元上海高级 ...查看


  • 奖励比惩罚有效
  • "大家注意,咱们班的内务这个月排名成第15了!好好想想吧",生活委员李一晗站在讲台上怒气冲冲地说着.看到这个月的内务总评表,听到学生们的纷纷议论,我真是如坐针毡,又急又气. 刚开学时我们班的内务曾拿到过第一名,看着后墙上 ...查看


  • 惩罚学生的方式
  • 惩罚学生的方式 1. 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 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 则"和"小学生日常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