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区域地理复习

广州市美华中学地理科 胡久龙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区域地理   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区域地理的教材地位

新课程理念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区域地理教学带来重要的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可以说,初中区域地理几乎覆盖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课程标准》还规定:除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和极地地区外,“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这一理念,教材中的具体“区域”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案例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2.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3.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记笔记的方法,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我们常见的知识网络图、流程图、解析图等都属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国外对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它已成为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图1)

2.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章节的复习、概念间的对比、知识的归纳总结、地理专题的复习等。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中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以及地理逻辑思维情况并及时予以评价、指导。

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如何确定主题和关键词。这都要求学生把知识进行转化,同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摘录。思维导图式的复习使学生复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在处理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知道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 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

区域地理的复习实际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 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

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一些区域已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学生感兴趣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主要区域特征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域性即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终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

这种逆向地理思维可以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

3.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区域地理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题:读图,回答问题。

(1)台湾的粮食作物主要发布在      (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2)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台湾树种种类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台湾的工业区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附参考答案:

1.西部平原   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

2.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

3.西部平原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就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工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可能就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因素做阐述。学生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围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去寻求更加理想、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区域地理课型特征的分析研究》    广州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初中课题组

2.《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    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中学地理教改课题组

3.《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  广东省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州市美华中学地理科 胡久龙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   区域地理   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区域地理的教材地位

新课程理念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区域地理教学带来重要的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可以说,初中区域地理几乎覆盖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它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课程标准》还规定:除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和极地地区外,“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这一理念,教材中的具体“区域”只是“案例”,是学习的载体,是要通过深入学习案例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2.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3.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记笔记的方法,他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将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我们常见的知识网络图、流程图、解析图等都属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工具和基于思维可视化原理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已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国外对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它已成为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图1)

2.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章节的复习、概念间的对比、知识的归纳总结、地理专题的复习等。长期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存贮、提取更便捷高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中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以及地理逻辑思维情况并及时予以评价、指导。

与传统的复习方法相比,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如何确定主题和关键词。这都要求学生把知识进行转化,同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摘录。思维导图式的复习使学生复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通过这些教材案例的复习和分析,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步骤: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只是不同的区域在区域要素分析的侧重有所不同,如俄罗斯侧重自然要素中的矿产资源和人文要素中的交通;巴西则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及其所产生的人地矛盾问题。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则更加突出该区域的特征和核心,如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等。

2.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的框架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以具体区域为基点的教学向以区域地理要素和学习技能为基点的教学转变。区域地理复习更要突出和强化这一变化,通过对案例的复习让学生归纳和掌握有关的地理原理和学习方法,在处理新的区域地理个案时,知道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1) 搭建区域地理要素及其联系的框架

区域地理的复习实际上是对不同区域类型的把握: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它们基本上都是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内容线索来组织教材。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图)。学生通过复习之后,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2) 搭建以区域特征为中心的区域地理思维框架

在资讯日渐发达的今天,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学生对世界或中国的一些区域已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往往是该区域的某些突出特征,是学生感兴趣又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方面。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区域地理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以主要区域特征为中心,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往往是由该区域的地域性即位置和范围造成的),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糅合区域地理各要素,去分析、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如《黄土高原》一节,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四个部分组成。“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并由此分析位置和范围对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最终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和利用该区域。

这种逆向地理思维可以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

3.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

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复习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的复习,建构区域地理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到区域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的考查应用。区域地理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式,或利用一些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此作为背景材料,将所学区域地理知识运用到复习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题:读图,回答问题。

(1)台湾的粮食作物主要发布在      (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2)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台湾树种种类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台湾的工业区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附参考答案:

1.西部平原   台湾西部平原地势平坦

2.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

3.西部平原   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本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就是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分布及其主导因素。影响工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特定区域,可能就只是其中一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或者是问题的回答只需要针对其中某个因素做阐述。学生可以绘制如下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结合例题提供的图片、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读。如问题3:工业的影响因素中,交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要有优越的交通优势,资源和市场问题都可以解决,日本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本题中,交通和资源相比较,资源(包括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图2)的优势更为巨大,问题的回答也就应围绕这一因素来进行。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环节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地方:如区域差异性的对比分析;学生复习成果展示等等。区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去寻求更加理想、更具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初中区域地理课型特征的分析研究》    广州市中学地理教研会初中课题组

2.《探索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    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中学地理教改课题组

3.《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  广东省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相关文章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初中地理说课稿范例
  • 初中地理说课稿范例<祖国宝岛台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第二部分:说教法 包括教法及依据.教学手段及依据两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说学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全国卷考纲
  • 语 文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 ...查看


  •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
  • 2016学年度高二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 组长:王伟 一.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明确教学 ...查看


  • 如何进行高三地理复习
  • 如何进行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地理应如何进行科学复习,我想首先要熟悉研究往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高考地理试题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高考地理试题,认识高考地理试题的价值取向,对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效益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2]
  • 浅谈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论文提要: 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 ...查看


  •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 地理组 张晶 摘要: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的特征.成因.分布.联系和 ...查看


  •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叶有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