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中的凯里
·李葆中
一、三线建设是五十年前开始的第一轮西部大开发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三五”计划时期的一场伟大的壮举。
1965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的汇报后指示: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家计委又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于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汇报中提出:“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要从准备应付帝国主义早打、大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抢时间把三线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大后方。一时间,“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出现了举国备战、全民皆兵的景象。一场规模空前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也在中国大陆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65年至1970年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感召下,以军工电子为主要产品的083基地落户凯里,在凯里市建设10个厂、四个事业单位:永光电工厂(873厂)、宇光电工厂(771厂)、华联无线电厂(851厂)、南丰机械厂(830厂)、长征无线电厂(4262厂)、红云器材厂(4325厂)、新云器材厂(4326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4540厂)、红州无线电厂(4202厂)、凯旋机械厂(4292厂)和418医院、无线电技工学校、083基地通讯站、振华第二中学。
这10个军工企业和4个事业单位的入驻,近2万名掌握现代高端科学知识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有高超技术的工人师傅来到凯里,丰富了当地的人才资源,优化了当地的文化结构,促进了凯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线人”怀着满腔革命热情,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用血汗和生命,建成了三线地区强大的国防生产力,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其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三线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几十年宝贵的和平建设时期。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说:“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所以说,三线建设是五十年前开始的第一轮西部大开发。
二、承担神圣的军工生产任务,创造辉煌业绩
入驻凯里的10个工厂,都承担着神圣的军工任务,民间称它们为“国防厂”。其中有五个整机厂(南丰厂、凯旋厂、红州厂、永华厂、长征厂),五个元件厂(新云厂、红云厂、华联厂、宇光厂、永光厂)。他们都承担着神圣的军工生产任务。
南丰机械厂(830厂),是我国第一家电子计算机生产厂。于1966年就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DJS-121机),填补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空白,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计算机系统每秒3万次,内存32K,磁鼓64K,采用光电纸带输入和电传打字输出等外设,软件使用ALGOL60语言的解释执行系统。1974年4月,兰州大学用80万人民币830厂购进了一套DJS-121计算机。前来凯里接机并接受培训的有该校计算机组的五位青年教师,他们后来都成为兰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领军人物。DJS-121计算机在兰州大学共运行11年,受益最多的是物理系和力学系搞科学计算的教师们。陕西蒲城天文台是我们国家的数字中心,运用DJS-121计算机计算出北京时间7点整,十分精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力学研究所用DJS-121计算机计算大型雷达天线的结构,这种天线结构要
求精密度非常高,几百平方米的面积,要求它在自己重量、风力、冰雪、温度变化这些外界的作用下,变形的平均方根值为零点零几毫米,它后面的结构必须非常可靠。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华中科技大学、011基地、贵州大学和贵州无线电学校都先后引进过DJS-121计算机。建厂初期,南丰厂还生产了200多台不同型号的电子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军事装备和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任务。
凯旋机械厂(4292厂),与南丰厂配套,生产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有磁鼓、磁带机、穿复校机、打印机等,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红州无线电厂(4202厂),是大三线建设中唯一的大中功率通讯机厂。生产的SDH2B-74型短波单边带接收机、SDH2-74型短波单边带接收机,是当时最先进的军用无线通讯设备,配备到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单位。
长征无线电厂(4262厂),成功研制ZDCJ-1型电传电传机,这种电传机为室内通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电传送,直接收、发中文,直观性强,不需人工译电,还可以随时加密,让敌方无法破译。该机填补了我国中文发报和译电空白,装备到部队师一级以上单位,深受好评。ZDCJ-1型电传电传机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工业重大技术成果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永华无线电仪器厂(4540厂),生产军用频谱分析仪、标准信号源、功率计、微波器件等,年生产能力达1100台。产品获国务院国防工办颁发的“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和第四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科技研究成果二等奖”。
新云器材厂(4326厂,210信箱),该厂是一个无线电元件厂,生产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和薄膜电路,产品分三大类十多个品种。他们生产的无线电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卫星通讯等重点国防工程、尖端技术领域。
红云器材厂(4325厂,208信箱),是一个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电子陶瓷专业厂。主要产品有:瓷介质电容器、压电蜂鸣器、高氧化铝瓷件等,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航、计算机、混合集成电路等方面,为我国国防尖端项目提供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元器件。
宇光电工厂(771厂),是专业生产军用超高频电子管的工厂。为国防雷达、电子侦察干扰设备、微波通讯、微波仪器等国防设备提供了月8万只超高频电子管。为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提供了优质可靠的配套微波器件。
永光电工厂(873厂),是我国重要的半导体生产骨干企业和军工产品定点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军用高可靠硅二、三极管,片式二、三极管,集成电压调整器和过压保护器。产品广泛应运于航天航空、船舶、通讯、兵器等领域。
华联无线电器材厂(851厂),是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的开关、连接器专业生产厂。目前是国防科工委确定的军工机电元器件生产骨干企业。该厂研制的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
《兰州大学五十年》一书中,称贵州省凯里市是中国的“硅谷”。这不仅是对凯里这些三线工厂的赞誉,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凯里的知名度。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部署了一系列国防尖端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在中央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下,083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奉献聪明才智,提供高质量的可靠元器件,乃至亲临现场安装调试。创造了辉煌业绩,赢得了高尚的荣誉。
这里,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也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达到173千克,比前4个国家首颗卫星的质量总和还要多出近30千克。与此同时,东方红一号卫星搭载的《东方
红》乐曲在太空响起,响彻寰宇。实现了党中央“上得去,抓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要求。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所有技术问题并无经验可以借鉴。电子线路所有元器件,材料和仪器要承受发射时力学环境的考验,还要经受在宇宙空间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考验。这些技术问题都是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去解决的。其间,083系统用自己生产的仪器运算数据,为卫星和火箭提供优质可靠的元器件,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7年9月,中央决定把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卫星通信的研制试验作为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三抓”任务。实质是要解决战略武器的远射程、大当量、广机动、高轨道的问题,使之形成配套体系,航天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确定“三抓”重点后,我国相继于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了洲际导弹,1982年10月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1983年上半年导弹核潜艇试航。这期间核武器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逐步完善了洲际导弹和潜地导弹的核弹头。1984年4月,发射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并准确定点在东经125度地球同步轨道上。083系统不仅为“三抓”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元器件,还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为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护航舰队导航;为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随潜艇跟踪测试;派人员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观通信卫星升空等。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讨论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此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我国卫星通信工程上马,由此该工程被称为“331工程”。在中央的统一指挥调度下,083系统承担5种10个卫星地面站的全套总装总调任务。任务包括接收系统7项,发射系统7项,天线系统7项,终端设备8项,站内监控台2项。要求于1978年12月底全部制造、调试完毕,运送到现场安装、调试并交付军方使用。083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备的设计制作任务,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奔赴乌鲁木齐、拉萨、昆明,顺利地完成了安装调试卫星地面站的任务。1984年4月18日上午十点,张爱萍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和乌鲁木齐卫星地面与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当天,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电视直播。在“331工程”中,卫星通信地面站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083系统涌现出一批立功受奖人员。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称为“921工程”。“921工程”实施以来,广大科研人员、部队官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083系统先后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200多个品种,42万只高可靠、长寿命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确保了万无一失,一次成功。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2005年10月12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进行“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我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
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承载着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时07分进入轨道,开始“追赶”天宫。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11月14日20时许,神舟八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二次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并进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2013年6月11日,我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其间,有083系统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应邀参观神舟宇宙飞船的发射;应邀到北京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庆功会。一批工厂获得荣誉称号,一批人员立功受奖。
在083基地展示大厅里,陈设着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歼7系列战斗机、歼15系列战斗机、96系列主战坦克、东风5B重型洲际导弹、宇宙空间站等模型。这些模型分别是航天航空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工业部等部门作为奖品或纪念品赠送的,表彰他们为这些尖端的现代装备提供了可靠的、稳定的、长寿命的优质元器件。
三、生产军工品质的民品,凯里市赢得“新兴电子工业城”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三线企业,面临着军品任务锐减、生产线闲置、经济效益下降等诸多困难。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重大决策。于是,凯里市一些083企业积极投入“军转民”,生产出多种具有军工品质的民用产品。
红州厂于1983年开始生产鸿雁牌黑白电视机,1986年又生产熊猫牌14寸黑白电视机,1992年单班年产各种电视机达60万台。产品辐射到27个省市,许多消费者以能买到“凯猫”电视机为荣。后来还生产过臭氧消毒净水器和分离式抽油烟机。
华联厂于1979年成功开发出LX80录音机芯,该产品于1983年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于1984年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LX85型录音机芯,1986年年产量达32.38万台。
永华厂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生产了粮食测温仪,针灸麻醉科研用成套仪器,该仪器获1986年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微波烤烟机获商业部科研二等奖。还研制了B型超声波诊断仪、EMO-88永华牌电磁灶、电子节能整流器和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等。
南丰厂利用自己的优势,研制出NF-300学习机和NF-500学习机、PC-1500便携式微机,这些产品,分别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称号,获得中国计算机协会的奖励。还开发过卡式录音机、安全门锁等民用产品。
凯旋厂于1983年至1987年间,向市场提供的袖珍计算器共10个品种,近百万台,行销全国,EC—40008计算器于1986年获全国唯一的国产化奖。该厂开发的民用品还有金鲵牌收录机、接线器、压面机、金鲵牌书页式录放机等。
长征厂于1984年开始生产民用产品——电子电话机,年产单机能力50万台。他们生产的电话机被电子工业部评委“优秀品质”产品,颇受市场欢迎,销售火爆。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就使用长征厂生产的电话机。长征厂还生产过台式电风扇、叶片吊扇、车用饮酒监控器等。
由于长期生产军工产品,养成了三线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习惯。例如,长征厂生产的电话机,他们要经过万次震动实验、冲撞试验、高温低温试验等。
出自凯里083系统的民品,具有军工品质,闻名遐迩。由此,凯里市便拥有了“新兴电子工业城”的称号。
四、促进了凯里地区卫生文教事业的发展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四一八医院)。1966年,正当凯里地区一批三线军工企
业紧锣密鼓地建设的时候,国务院抽调四机部401总医院的医疗骨干,整合上海杨浦区儿童保健医院的全体职工,并吸收一批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凯里建起了四机部直属的八一八职工医院。四机部八一八职工医院的建立,一大批掌握高端医疗技术的医护人员来到民族地区,优化了凯里地区的医疗机构布局,提升了全地区的医疗水平。
建院初期,干部职工、医护人员们,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离开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跨越千山万水,从祖国各地汇集在凯里的尾巴寨,披荆斩棘,日夜奋战,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建起了四机部直属的八一八职工医院,并于1970年7月1日开诊。八一八职工医院于1984更名为电子工业部四一八职工医院,2002年更名为贵州省四一八医院。2008年通过验收评审,成为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贵医二附院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贵医二附院在抗击非典、禽流感、重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病的事件中,在2008年抗击冰雪凝冻灾害雪和应对突发事故中抢救伤病员中,都有卓越的表现。做出了突出贡献。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其前身为原电子工业部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贵州省电子工业职工大学。2000年5月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为贵州省首批独立设置,以工科为主,兼有文、理、经、管等学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院。建校来,该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建校以来,培养的毕业生累计达40000人,其中有大量的黔东南籍的各民族青年。这些学生掌握高新技能,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该学院为凯里地区的经济建设、、也为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始建于1984年,原名振华二中。于2001年4月更名为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简称振华民中。2005年6月被认定为州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建校20多年来,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优秀学生,并曾培养出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学校先后获得“贵州省优化管理学校”、“贵州省教育先进集体”、“黔东南州教育质量显著学校”、“黔东南州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先进学校”、“黔东南州绿化先进单位”、“黔东南州高考教学质量显著学校”、“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在凯里的10个三线工厂,都创办了技工学校,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其中不乏本地的少数名族青年。各企业还都自办了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质量高,还吸收了一些当地的民族学生入学,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促进了凯里地区的工业建设和城市的发展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带来了人口、资金、设备和科技的迅速集中,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三线建设不仅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凯里地区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规模。当年,专门为三线单位建起的铁路、公路、桥梁、电网等等基础设施,促进了凯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线建设改善了凯里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三线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的湘黔铁路,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黔东南州抽调民工57700余人组成16个民兵团,投身于湘黔铁路大会战。在湘黔铁路大会战工地上,就有醒目的“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巨幅标语。湘黔铁路于1972年10月13日全线建成通车,1975年1月1日正式交付运营。这是一条国家一级干线铁路,凯里火车站为二级火车站。湘黔铁路的通车,密切了凯里与省城贵阳及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为凯里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三线建设之前,凯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地方工业很薄弱,只有一些小型的农
具厂、酒厂、糖果厂、被服厂、小煤窑等。经过三线建设,在凯里建立了实力强大的具有现代化设备的10个国防科技工厂,带动了凯里地区工业的发展。凯里市先后建立了为083工厂配套的标准构件厂、磁性材料厂等。为满足三线工厂生产需要,凯里电厂迎来了技改和扩容。南丰厂于1977年被贵州省委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响亮的提出了“远学大庆,近学南丰”的口号,也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州市先后建立了棉纺厂、涤纶厂、水泥厂、玻璃厂、制药厂、化肥厂、床单厂等,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凯里市就成为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当初进行三线建设的时候,中央要求,三线工厂都建在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凯里的10个工厂,771、873、南丰厂、华联厂、永华厂、红州厂、262、凯旋厂、208和210,都成了凯里市的地名,这些地名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之上,铭刻着三线人艰苦奋斗的历史和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这些地名成为与三线建设相关的公众记忆。凯里市为了搞好服务,把公共汽车开到了厂区门口,城市公路也就修到了厂区。沿着城市道路,临街建筑拔地而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凯里的三线工厂基本上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了,个别的工厂,也和城市紧密相连。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再加上全市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凯里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2011中国十佳风貌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贵州省森林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在三线建设中,全国各地迁入凯里十个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同时,教学、医疗单位也随之迁入,给凯里送来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了凯里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条件。1978年以来,凯里的083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委、各军工部和贵州省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获国家、部、省优质产品奖等。同时,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涌入,提高了凯里的社会文明程度。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和扶贫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凯里市又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迎来了继三线建设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开发建设。近年来,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工业园兴办得风生水起,应当感谢三线建设为我们奠定的坚实基础。
六、三线建设构建了工农互惠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居住在凯里地区苗族群众是当地的主体民族,苗族的民族性格中有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和热情好客、包容性强等特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大军来到凯里,苗族群众看到他们身穿劳动布工作服,操着外地的口音。又看到他们夜以继日地在工地上忙碌,而且还有解放军军官(军代表)和他们一起劳作。大家都说这些人是“毛主席派来的,是来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
三线建设基建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在凯里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
全州从农村抽调近5000人的民工队伍,支援三线建设。民工们组织起多个民兵连,实际上是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员们在工地上去搬砖、运水泥、挑土方„„专干重活脏活,干得热火朝天。
三线建设者的涌入,给凯里的蔬菜供应造成压力,凯里市政府就在市郊公社成立多个专业的蔬菜生产队,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有一部分农民得到了“菜农”的身份, 国家给“菜农”发购粮证,还享受其他一些优惠政策。
凯里附近村寨的苗族姑娘小伙主动往三线建设工地送茶送水,,慰问建设者。
凯旋厂的建设者,一部分住油毛毡工棚,女同志在中坝村借宿。中坝村的老人潘子彪回忆,有一天,借住在他家的一个女同志生病了,他的老伴送水送药到床边。村民们还主动地帮建设者们洗衣服、晾晒被窝等。当工人们表示感谢时,村民们都说:“你们太辛苦了,你们干的是大事,我们当然要支持你们!”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中的凯里
·李葆中
一、三线建设是五十年前开始的第一轮西部大开发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三五”计划时期的一场伟大的壮举。
1965年6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三五”计划初步设想的汇报后指示: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国家计委又对“三五”计划的投资项目和主要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于7月21日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汇报中提出:“三五”计划实质上是一个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备战计划,要从准备应付帝国主义早打、大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抢时间把三线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大后方。一时间,“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出现了举国备战、全民皆兵的景象。一场规模空前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也在中国大陆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65年至1970年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感召下,以军工电子为主要产品的083基地落户凯里,在凯里市建设10个厂、四个事业单位:永光电工厂(873厂)、宇光电工厂(771厂)、华联无线电厂(851厂)、南丰机械厂(830厂)、长征无线电厂(4262厂)、红云器材厂(4325厂)、新云器材厂(4326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4540厂)、红州无线电厂(4202厂)、凯旋机械厂(4292厂)和418医院、无线电技工学校、083基地通讯站、振华第二中学。
这10个军工企业和4个事业单位的入驻,近2万名掌握现代高端科学知识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有高超技术的工人师傅来到凯里,丰富了当地的人才资源,优化了当地的文化结构,促进了凯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线人”怀着满腔革命热情,披荆斩棘、艰苦奋斗,用血汗和生命,建成了三线地区强大的国防生产力,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和经济史上也是前无古人的,其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三线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有了一个安全的战略后方,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几十年宝贵的和平建设时期。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说:“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所以说,三线建设是五十年前开始的第一轮西部大开发。
二、承担神圣的军工生产任务,创造辉煌业绩
入驻凯里的10个工厂,都承担着神圣的军工任务,民间称它们为“国防厂”。其中有五个整机厂(南丰厂、凯旋厂、红州厂、永华厂、长征厂),五个元件厂(新云厂、红云厂、华联厂、宇光厂、永光厂)。他们都承担着神圣的军工生产任务。
南丰机械厂(830厂),是我国第一家电子计算机生产厂。于1966年就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DJS-121机),填补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空白,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计算机系统每秒3万次,内存32K,磁鼓64K,采用光电纸带输入和电传打字输出等外设,软件使用ALGOL60语言的解释执行系统。1974年4月,兰州大学用80万人民币830厂购进了一套DJS-121计算机。前来凯里接机并接受培训的有该校计算机组的五位青年教师,他们后来都成为兰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领军人物。DJS-121计算机在兰州大学共运行11年,受益最多的是物理系和力学系搞科学计算的教师们。陕西蒲城天文台是我们国家的数字中心,运用DJS-121计算机计算出北京时间7点整,十分精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力学研究所用DJS-121计算机计算大型雷达天线的结构,这种天线结构要
求精密度非常高,几百平方米的面积,要求它在自己重量、风力、冰雪、温度变化这些外界的作用下,变形的平均方根值为零点零几毫米,它后面的结构必须非常可靠。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华中科技大学、011基地、贵州大学和贵州无线电学校都先后引进过DJS-121计算机。建厂初期,南丰厂还生产了200多台不同型号的电子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军事装备和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任务。
凯旋机械厂(4292厂),与南丰厂配套,生产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有磁鼓、磁带机、穿复校机、打印机等,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红州无线电厂(4202厂),是大三线建设中唯一的大中功率通讯机厂。生产的SDH2B-74型短波单边带接收机、SDH2-74型短波单边带接收机,是当时最先进的军用无线通讯设备,配备到人民解放军师级以上单位。
长征无线电厂(4262厂),成功研制ZDCJ-1型电传电传机,这种电传机为室内通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电传送,直接收、发中文,直观性强,不需人工译电,还可以随时加密,让敌方无法破译。该机填补了我国中文发报和译电空白,装备到部队师一级以上单位,深受好评。ZDCJ-1型电传电传机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工业重大技术成果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永华无线电仪器厂(4540厂),生产军用频谱分析仪、标准信号源、功率计、微波器件等,年生产能力达1100台。产品获国务院国防工办颁发的“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和第四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科技研究成果二等奖”。
新云器材厂(4326厂,210信箱),该厂是一个无线电元件厂,生产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和薄膜电路,产品分三大类十多个品种。他们生产的无线电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卫星通讯等重点国防工程、尖端技术领域。
红云器材厂(4325厂,208信箱),是一个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电子陶瓷专业厂。主要产品有:瓷介质电容器、压电蜂鸣器、高氧化铝瓷件等,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航、计算机、混合集成电路等方面,为我国国防尖端项目提供了高精度、高稳定性的元器件。
宇光电工厂(771厂),是专业生产军用超高频电子管的工厂。为国防雷达、电子侦察干扰设备、微波通讯、微波仪器等国防设备提供了月8万只超高频电子管。为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提供了优质可靠的配套微波器件。
永光电工厂(873厂),是我国重要的半导体生产骨干企业和军工产品定点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军用高可靠硅二、三极管,片式二、三极管,集成电压调整器和过压保护器。产品广泛应运于航天航空、船舶、通讯、兵器等领域。
华联无线电器材厂(851厂),是电子工业部批准成立的开关、连接器专业生产厂。目前是国防科工委确定的军工机电元器件生产骨干企业。该厂研制的产品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
《兰州大学五十年》一书中,称贵州省凯里市是中国的“硅谷”。这不仅是对凯里这些三线工厂的赞誉,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凯里的知名度。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部署了一系列国防尖端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在中央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下,083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奉献聪明才智,提供高质量的可靠元器件,乃至亲临现场安装调试。创造了辉煌业绩,赢得了高尚的荣誉。
这里,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也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达到173千克,比前4个国家首颗卫星的质量总和还要多出近30千克。与此同时,东方红一号卫星搭载的《东方
红》乐曲在太空响起,响彻寰宇。实现了党中央“上得去,抓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要求。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所有技术问题并无经验可以借鉴。电子线路所有元器件,材料和仪器要承受发射时力学环境的考验,还要经受在宇宙空间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考验。这些技术问题都是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去解决的。其间,083系统用自己生产的仪器运算数据,为卫星和火箭提供优质可靠的元器件,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7年9月,中央决定把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卫星通信的研制试验作为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三抓”任务。实质是要解决战略武器的远射程、大当量、广机动、高轨道的问题,使之形成配套体系,航天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确定“三抓”重点后,我国相继于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了洲际导弹,1982年10月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1983年上半年导弹核潜艇试航。这期间核武器技术也有新的突破,逐步完善了洲际导弹和潜地导弹的核弹头。1984年4月,发射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并准确定点在东经125度地球同步轨道上。083系统不仅为“三抓”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元器件,还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为向南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的护航舰队导航;为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随潜艇跟踪测试;派人员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观通信卫星升空等。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讨论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此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我国卫星通信工程上马,由此该工程被称为“331工程”。在中央的统一指挥调度下,083系统承担5种10个卫星地面站的全套总装总调任务。任务包括接收系统7项,发射系统7项,天线系统7项,终端设备8项,站内监控台2项。要求于1978年12月底全部制造、调试完毕,运送到现场安装、调试并交付军方使用。083系统的干部职工发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备的设计制作任务,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奔赴乌鲁木齐、拉萨、昆明,顺利地完成了安装调试卫星地面站的任务。1984年4月18日上午十点,张爱萍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和乌鲁木齐卫星地面与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当天,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电视直播。在“331工程”中,卫星通信地面站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083系统涌现出一批立功受奖人员。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称为“921工程”。“921工程”实施以来,广大科研人员、部队官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083系统先后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200多个品种,42万只高可靠、长寿命的军用电子元器件,确保了万无一失,一次成功。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2005年10月12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进行“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我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28日傍
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承载着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6时07分进入轨道,开始“追赶”天宫。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11月14日20时许,神舟八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二次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并进入天宫一号圆满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2013年6月11日,我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其间,有083系统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应邀参观神舟宇宙飞船的发射;应邀到北京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庆功会。一批工厂获得荣誉称号,一批人员立功受奖。
在083基地展示大厅里,陈设着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歼7系列战斗机、歼15系列战斗机、96系列主战坦克、东风5B重型洲际导弹、宇宙空间站等模型。这些模型分别是航天航空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电子工业部等部门作为奖品或纪念品赠送的,表彰他们为这些尖端的现代装备提供了可靠的、稳定的、长寿命的优质元器件。
三、生产军工品质的民品,凯里市赢得“新兴电子工业城”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三线企业,面临着军品任务锐减、生产线闲置、经济效益下降等诸多困难。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重大决策。于是,凯里市一些083企业积极投入“军转民”,生产出多种具有军工品质的民用产品。
红州厂于1983年开始生产鸿雁牌黑白电视机,1986年又生产熊猫牌14寸黑白电视机,1992年单班年产各种电视机达60万台。产品辐射到27个省市,许多消费者以能买到“凯猫”电视机为荣。后来还生产过臭氧消毒净水器和分离式抽油烟机。
华联厂于1979年成功开发出LX80录音机芯,该产品于1983年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于1984年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LX85型录音机芯,1986年年产量达32.38万台。
永华厂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生产了粮食测温仪,针灸麻醉科研用成套仪器,该仪器获1986年贵州省科学大会奖。微波烤烟机获商业部科研二等奖。还研制了B型超声波诊断仪、EMO-88永华牌电磁灶、电子节能整流器和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等。
南丰厂利用自己的优势,研制出NF-300学习机和NF-500学习机、PC-1500便携式微机,这些产品,分别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称号,获得中国计算机协会的奖励。还开发过卡式录音机、安全门锁等民用产品。
凯旋厂于1983年至1987年间,向市场提供的袖珍计算器共10个品种,近百万台,行销全国,EC—40008计算器于1986年获全国唯一的国产化奖。该厂开发的民用品还有金鲵牌收录机、接线器、压面机、金鲵牌书页式录放机等。
长征厂于1984年开始生产民用产品——电子电话机,年产单机能力50万台。他们生产的电话机被电子工业部评委“优秀品质”产品,颇受市场欢迎,销售火爆。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就使用长征厂生产的电话机。长征厂还生产过台式电风扇、叶片吊扇、车用饮酒监控器等。
由于长期生产军工产品,养成了三线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习惯。例如,长征厂生产的电话机,他们要经过万次震动实验、冲撞试验、高温低温试验等。
出自凯里083系统的民品,具有军工品质,闻名遐迩。由此,凯里市便拥有了“新兴电子工业城”的称号。
四、促进了凯里地区卫生文教事业的发展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四一八医院)。1966年,正当凯里地区一批三线军工企
业紧锣密鼓地建设的时候,国务院抽调四机部401总医院的医疗骨干,整合上海杨浦区儿童保健医院的全体职工,并吸收一批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凯里建起了四机部直属的八一八职工医院。四机部八一八职工医院的建立,一大批掌握高端医疗技术的医护人员来到民族地区,优化了凯里地区的医疗机构布局,提升了全地区的医疗水平。
建院初期,干部职工、医护人员们,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离开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跨越千山万水,从祖国各地汇集在凯里的尾巴寨,披荆斩棘,日夜奋战,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建起了四机部直属的八一八职工医院,并于1970年7月1日开诊。八一八职工医院于1984更名为电子工业部四一八职工医院,2002年更名为贵州省四一八医院。2008年通过验收评审,成为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贵医二附院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贵医二附院在抗击非典、禽流感、重症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病的事件中,在2008年抗击冰雪凝冻灾害雪和应对突发事故中抢救伤病员中,都有卓越的表现。做出了突出贡献。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3年,其前身为原电子工业部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贵州省电子工业职工大学。2000年5月经中国教育部批准,成为贵州省首批独立设置,以工科为主,兼有文、理、经、管等学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院。建校来,该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建校以来,培养的毕业生累计达40000人,其中有大量的黔东南籍的各民族青年。这些学生掌握高新技能,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该学院为凯里地区的经济建设、、也为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始建于1984年,原名振华二中。于2001年4月更名为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简称振华民中。2005年6月被认定为州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建校20多年来,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优秀学生,并曾培养出贵州省高考文科状元。学校先后获得“贵州省优化管理学校”、“贵州省教育先进集体”、“黔东南州教育质量显著学校”、“黔东南州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先进学校”、“黔东南州绿化先进单位”、“黔东南州高考教学质量显著学校”、“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在凯里的10个三线工厂,都创办了技工学校,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其中不乏本地的少数名族青年。各企业还都自办了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质量高,还吸收了一些当地的民族学生入学,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促进了凯里地区的工业建设和城市的发展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带来了人口、资金、设备和科技的迅速集中,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三线建设不仅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凯里地区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规模。当年,专门为三线单位建起的铁路、公路、桥梁、电网等等基础设施,促进了凯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线建设改善了凯里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三线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的湘黔铁路,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黔东南州抽调民工57700余人组成16个民兵团,投身于湘黔铁路大会战。在湘黔铁路大会战工地上,就有醒目的“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巨幅标语。湘黔铁路于1972年10月13日全线建成通车,1975年1月1日正式交付运营。这是一条国家一级干线铁路,凯里火车站为二级火车站。湘黔铁路的通车,密切了凯里与省城贵阳及全国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为凯里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三线建设之前,凯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地方工业很薄弱,只有一些小型的农
具厂、酒厂、糖果厂、被服厂、小煤窑等。经过三线建设,在凯里建立了实力强大的具有现代化设备的10个国防科技工厂,带动了凯里地区工业的发展。凯里市先后建立了为083工厂配套的标准构件厂、磁性材料厂等。为满足三线工厂生产需要,凯里电厂迎来了技改和扩容。南丰厂于1977年被贵州省委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响亮的提出了“远学大庆,近学南丰”的口号,也带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州市先后建立了棉纺厂、涤纶厂、水泥厂、玻璃厂、制药厂、化肥厂、床单厂等,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凯里市就成为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当初进行三线建设的时候,中央要求,三线工厂都建在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凯里的10个工厂,771、873、南丰厂、华联厂、永华厂、红州厂、262、凯旋厂、208和210,都成了凯里市的地名,这些地名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之上,铭刻着三线人艰苦奋斗的历史和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这些地名成为与三线建设相关的公众记忆。凯里市为了搞好服务,把公共汽车开到了厂区门口,城市公路也就修到了厂区。沿着城市道路,临街建筑拔地而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凯里的三线工厂基本上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了,个别的工厂,也和城市紧密相连。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再加上全市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凯里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2011中国十佳风貌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贵州省森林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在三线建设中,全国各地迁入凯里十个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同时,教学、医疗单位也随之迁入,给凯里送来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了凯里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条件。1978年以来,凯里的083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委、各军工部和贵州省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获国家、部、省优质产品奖等。同时,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涌入,提高了凯里的社会文明程度。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和扶贫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凯里市又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迎来了继三线建设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开发建设。近年来,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工业园兴办得风生水起,应当感谢三线建设为我们奠定的坚实基础。
六、三线建设构建了工农互惠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
居住在凯里地区苗族群众是当地的主体民族,苗族的民族性格中有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和热情好客、包容性强等特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大军来到凯里,苗族群众看到他们身穿劳动布工作服,操着外地的口音。又看到他们夜以继日地在工地上忙碌,而且还有解放军军官(军代表)和他们一起劳作。大家都说这些人是“毛主席派来的,是来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
三线建设基建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在凯里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
全州从农村抽调近5000人的民工队伍,支援三线建设。民工们组织起多个民兵连,实际上是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员们在工地上去搬砖、运水泥、挑土方„„专干重活脏活,干得热火朝天。
三线建设者的涌入,给凯里的蔬菜供应造成压力,凯里市政府就在市郊公社成立多个专业的蔬菜生产队,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有一部分农民得到了“菜农”的身份, 国家给“菜农”发购粮证,还享受其他一些优惠政策。
凯里附近村寨的苗族姑娘小伙主动往三线建设工地送茶送水,,慰问建设者。
凯旋厂的建设者,一部分住油毛毡工棚,女同志在中坝村借宿。中坝村的老人潘子彪回忆,有一天,借住在他家的一个女同志生病了,他的老伴送水送药到床边。村民们还主动地帮建设者们洗衣服、晾晒被窝等。当工人们表示感谢时,村民们都说:“你们太辛苦了,你们干的是大事,我们当然要支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