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新人教版 1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除了学生手上的教材之外,我们教师手上还有课程标准,但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阅读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并关注其最新的学术动态,以更加真实和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教材分析

在新史观的引领之下,我们可以从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两个视角来认识戊戌变法:从近代化史观来看,戊戌变法上承洋务运动,但又超越了其学习西方“器物”的层面,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时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从文明史观来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由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

二、教学与学法:

因此,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带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回到历史现场,参与历史进程,并从中对戊戌变法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结合以上分析,我将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感悟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戊戌变法的主要经过及内容;

而本课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变法过程之艰辛和影响之深远?

四、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我在这里依据历史学科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变法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了这样4个历史抉择,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我就以这4个历史抉择的解决为重点,向大家讲解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公车上书——签还是不签?

首先,我将历史情境设定在1895年的春天,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这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和梁启超马上起草了一份请愿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并邀请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在这里,我设置了第一个历史抉择:现在,这份请愿书就在你的面前,你是签还是不签呢?请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给出了历史的答案:当时有1300多名举人不顾朝廷禁令,联名上书!从而让学生

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调动已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也初步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却使康梁等人认识到了“群体”的力量,接着,我继续向学生讲解康梁等人创办报刊和强学会的过程及意义。

(二)御览上书——变还是不变?

1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除了学生手上的教材之外,我们教师手上还有课程标准,但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阅读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并关注其最新的学术动态,以更加真实和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教材分析

在新史观的引领之下,我们可以从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两个视角来认识戊戌变法:从近代化史观来看,戊戌变法上承洋务运动,但又超越了其学习西方“器物”的层面,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时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从文明史观来看,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由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

二、教学与学法:

因此,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带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回到历史现场,参与历史进程,并从中对戊戌变法形成比较客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结合以上分析,我将三维目标制定如下:

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感悟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戊戌变法的主要经过及内容;

而本课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变法过程之艰辛和影响之深远?

四、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那么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我在这里依据历史学科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变法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再现了这样4个历史抉择,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下面,我就以这4个历史抉择的解决为重点,向大家讲解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公车上书——签还是不签?

首先,我将历史情境设定在1895年的春天,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这时,《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有为和梁启超马上起草了一份请愿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并邀请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在这里,我设置了第一个历史抉择:现在,这份请愿书就在你的面前,你是签还是不签呢?请说明理由。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给出了历史的答案:当时有1300多名举人不顾朝廷禁令,联名上书!从而让学生

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调动已学知识,初步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也初步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却使康梁等人认识到了“群体”的力量,接着,我继续向学生讲解康梁等人创办报刊和强学会的过程及意义。

(二)御览上书——变还是不变?

1


相关文章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新人教版
  • 第7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除了学生手上的教材之外,我们教师手上还有课程标准,但除此之外,我们教师还应阅读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并关注其最新的学术动态,以更加真实和全面地了解这 ...查看


  • 2.7.1大变革时代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 ...查看


  • 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计划一: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献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我将从说课和讲课两个环节献课.不足之处,敬请评委批评指正. 首先是说课环节,根据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查看


  • 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 第 6 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学设计(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备课人 课 题 )姓 名班级使用时间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1895---1898 教学目标 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上册达标测试题20
  • 泰安地区11-12学年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堂达标测试题 第7课戊戌变法达标试题 A 卷 一. 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 ...查看


  • 7课戊戌变法教案
  • 新课标示范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 年 级 八年级 知识 技能 课题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 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利用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查看


  • 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 第6课 戊戌变法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 临的政治局面. 2.教师提问:康.梁二 ...查看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 <戊戌变法>教案 xx市xx初中 xxx [内容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