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前言:
(一)怎样学好物理
(1)注重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含义;牢记物理基本知识。
(2)对各部分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概括出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知识结构,并熟练掌握。
(3)通过足量的练习题,巩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对一些好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做出标记,以便以后二次学习。
(4)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我们的学习方式
(1)以章节为单元,对各部分物理知识作概括总结,总结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列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
(2)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练习讲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 (3)课后作业练习
(4)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重点讲解学生掌握欠缺的内容。 (三)要求
(1)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记录课堂上总结的物理基本知识)
(2)课堂认真听讲,及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台下自己练习或到讲台完成)。
(3)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如有疑问或建议,写在每次的作业后面。 一、物理学:
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夕阳西下时的天边红光、电闪雷鸣、火山爆发、星转斗移、雪崩、龙卷风、地震、水中倒影、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从饮料瓶中倒饮料 被水“折”断的筷子 拉链的开启和闭合
冲浪运动员弓腰分腿在惊涛骇浪中“滑翔” 撑杆跳高
打开香水瓶,满屋里都是香味 舞蹈运动员高速旋转时伸收双臂
四、物理学的发展
1、托勒密的地心说
2、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的日心说
3、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的贡献(望远镜、斜塔实验) 4、经典物理学家牛顿的贡献(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5、近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波尔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五、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什么是参照物?
事先选定的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3、动与静的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与时间的国际单位
长度:米(m ) 时间:秒(s ) 2、常用单位及换算
长度:
一般有:千(K )→某单位→毫(m )→微(μ)→纳(n )
符号是:千(K ) 毫(m ) 微(μ) 纳(n ) 分(d ) 厘(c )
千米(Km )→米(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进率为103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 进率为10 1公里(千米)=2里 质量
1公斤(千克)=2市斤 时间:
小时(h )→分钟(min )→秒钟(s ) 进率为60
秒钟(s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 进率为103 3、长度测量
4、误差:
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前
量程和单位 分度值(最小刻度) 零刻度
放: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 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长度测量
测量时
产生误差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怎样减小误差: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误差的特点:总是存在。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三、快与慢
1、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相同距离,比所用时间的长短; 取相同时间,比通过路程的多少 2、反映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v )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公式:v
=
s t
s =vt t =
米(m ) s v
千米(K m ) 小时h 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4、S —t 图像和V —t 图像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性
声音的基本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称为音调。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与传播介质无关,只决定于振源振动的频率。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与发声物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三、乐音与噪音
1、乐音与噪音
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
噪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污染环境的声音。 2、噪音的防止
从噪音的产生、传播途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止。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0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四、超声和次声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 20H Z ~20000HZ (赫兹) 2、超声和次声
超声: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
超声穿透力强,可用于透视和金属探伤;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可用于杀菌;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次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
次声危害大,能破坏设备,损害身体健康。
五、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用听诊器了解病症;用回声判断距离;用B 超检查身体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零件;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传到人耳,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从而听出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什么是光源
答: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
答: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
2
答:在真空中:C =3×108m /s 在水中:V 水=3C 在玻璃中:V 玻=C
4、阴影或影子
答: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现象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5、小孔成像规律
答:倒立、实像、大小不定,与物体、屏、小孔的距离在关。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光的反射
1
2、光的反射定律
答:⑴ 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 反射线和入射线在法线的两侧; 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答: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
反射。如镜面和平静水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粗糙面上,反射后反射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现象就是漫反射。
漫反射的意义:使人能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4、平面镜成像特点
答:⑴ 正立、⑵ 虚像、⑶ 像物大小相等、⑷ 像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5、实像与虚像
答:实像与虚像(包括面镜和透镜形成的):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幕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幕接收,都是正立的。 6、平面镜作图
答:依据:平面镜反射定律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答: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
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2、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名词(三线、二角、一点、一面)
3
答:⑴ 折射线、入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 折射线和入射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4、光的折射规律
答:光从空气(光速大的媒质)射入水或玻璃时(光速小的媒质),折射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光速小的媒质)射入空气(光速大的媒质)时,折射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光的色散
1、什么是光的色散?
答:白光不是单色光,一束白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七种单色光(光谱)
答: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有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叫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效应显著。
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易使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光的“三基色” 答:红、绿、蓝
三基色色光混合后为白光
三基色光按强弱不同混合后能形成其它颜色,但其它颜色不能合成三基色。 4、颜料的“三原色” 答:红、黄、蓝
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
三原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能得到其它颜料,但其它颜料不能合成三原色颜料。 5、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答: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五、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
⑴ 凸透镜特点:
答: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⑵ 凸透镜作用:
答: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⑶ 凸透镜成像的几个名词:
答: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⑷ 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
答: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时成缩小像
f 时成像物大小相等
时成放大像
f 到2f 之间 2f 之间时,像在2f 以外
物距>f 时成实像
像性质物距=f 时不成像
物距
当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像的位置也发生改变。物、像移动方向相同。
2、凹透镜成像
⑴ 凹透镜特点:
答: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⑵ 凹透镜作用:
答: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⑶ 凹透镜成像的几个名词:
答: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⑷ 凹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
答: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⑸ 答:只能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3、透镜成的实像与虚像
对单个透镜成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实像与物在镜的两侧,虚像与物在镜的同侧。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答:眼睛的结构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要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要用凸透镜矫正
七、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
放大镜,组成是凸透镜,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将微小的、眼睛不易看到的物体放大。
显微镜,它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通过两次放大可以用来观察非常微小人眼无法看到的物体。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望远镜,它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用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并且有放大作用。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的作
用是把物体“拉近”,增大视角。望远镜的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照相机,它由放大镜组成,是基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工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它有凸透镜、平面镜、屏幕组成,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用来改变光路。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
1、定义:
答: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特点: 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每一个力必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变形)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
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 答:牛顿(牛) N 3、力的图示:
答:用一根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力的方
向;箭尾画在力的作用点上。
三、力学中力的种类
答:重力、弹力、摩擦力 四、弹力
1、弹力
答: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有关。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答:刻度盘、弹簧、指针。 3、使用弹簧测力计
答:了解测力计的量程、单位、分度值
校零
弹簧称中心轴线要与力的方向一致 垂直读数
五、重力
1、重力
答: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用G 表示。
地球表面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受的万有
引力被分解为物体所受重力mg 和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确切地说,所谓重力就是用来平衡支持力的那一个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2、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 表示。
质量的单位有: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G=mg 在地球表面:g=9.8牛顿/千克≈10牛顿/千克 4、稳度
答:稳度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
稳度与物体的接触面的大小及重心高度有关
六、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
答: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答: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七、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答:1、首先分析重力。任何物体都有重力。
2、分析弹力。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哪些物体接触,它们之间是否相互挤压或拉紧,如是,则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作用。
3、分析摩擦力。看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如有,在接触面间有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作用。
第六章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
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适应于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的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物体运动的某一个方向。 2、物体的惯性
答: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3、注意
答: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不是力,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与质量有关。
二、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答:如果一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
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
答: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
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 =F 1+F 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F =F 1-F2
三、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答: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答: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
四、直线运动与力的关系
加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减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
1、什么是质量
答: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特点
答: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温度无关 3、质量的符号与单位 答:质量用m 表示
单位有: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等。
二、使用天平和量筒
1、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答: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组成:
答:底座、横梁、平衡螺母、称量标尺、游标、托盘、指针、分度标尺。 3、天平的使用
答:放置: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
调零: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指向分度
标尺的零刻度线上。
称量:左物右码
取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取。 计量:砝码克数加上游码读数。 4、量杯的使用
答:使用前,要观察量杯的量程、单位、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三、物体的密度
1、密度:
答: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2、公式 答:
ρ=V m =ρV V =
3
千克
米3
m
克厘米3
3、单位: 答:千克/米=
克/厘米3=
Kg /m =
3
Kg m 3
3
g /cm =
3
3
g cm 3
3
4、物体密度的数量级
10Kg /m 或:a g /cm 答:固体、液体:a ×
×10 g /cm 气体: a Kg /m 或:a
3-33
10Kg /m =1g /cm 水的密度:ρ水=1.0×
铂、金、铅、银、铜、铁、铝
四、浮力
1、浮力
答: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浮力。 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答:液体的密度ρ;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 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定律
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333
F 浮=G 排=m 排g =ρ液V 排g
4、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运动
当 F当 F当 F当 F
浮浮浮浮
>G 时 物体上浮 ρ液>ρ物ρ物
物在液面上 物在液体内
物体静止
比较液体密度看物体的状态 比较浮力大小时注意受力分析
同种液体内不同物体所受浮力看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
第八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答: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公式:P
=
S
牛顿米2
单位:帕斯卡(牛/米2)=
Pa(N/m2)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答: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计算
P =答:S =ρ液gh 液
m 2
3、液体压强的特点
答: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不等,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连通器
答: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直接相接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5、帕斯卡原理
答: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
为帕斯卡原理。
三、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答:空气有重力;空气有流动性。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答: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值 答: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帕斯卡。 4、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答:离地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大气压小的地方,水的沸点低。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答: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2、飞机升力的产生
答: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力差形成向的升力。
第九章 机械与人
一、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
答: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
答: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L 1=F 2×L 2
4、杠杆的分类
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二、滑轮及其应用
1、什么是滑轮?
答: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不省力答: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实为一等臂杠杆
省力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3、滑轮组 2、滑轮的分类:
答:滑轮组中绳子的绕法;单根绳子受力的分析
三、功
1、什么是功?
答: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
2、功的公式、单位、符号
答:W =FS
单位:焦耳=牛顿·米
单位符号:J=N·m
3、做功的因素
答:做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四、做功的快慢
答: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功率 P =公式:t =t =Fv 单位:瓦特=
单位符号:w 焦耳秒=牛顿•米/秒 ==N •m /s
五、机械效率
答:总功、额外功(无用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
η=
六、机械能 W 有用总有用功总功×100% ×100%
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分子
答: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二、分子运动
答: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彼此靠得很近,液体分子靠在一起,气体分子离得较远。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宇宙的组成
答: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第一节 走进微观
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 质子(带正电) ⎨⎪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 中子(不带电)注:氢原子没有中子
⎪⎩ 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d
(3)d >r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d >10⋅r 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前言:
(一)怎样学好物理
(1)注重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含义;牢记物理基本知识。
(2)对各部分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概括出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知识结构,并熟练掌握。
(3)通过足量的练习题,巩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对一些好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做出标记,以便以后二次学习。
(4)养成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我们的学习方式
(1)以章节为单元,对各部分物理知识作概括总结,总结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列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
(2)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练习讲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理解。 (3)课后作业练习
(4)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重点讲解学生掌握欠缺的内容。 (三)要求
(1)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记录课堂上总结的物理基本知识)
(2)课堂认真听讲,及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台下自己练习或到讲台完成)。
(3)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如有疑问或建议,写在每次的作业后面。 一、物理学:
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夕阳西下时的天边红光、电闪雷鸣、火山爆发、星转斗移、雪崩、龙卷风、地震、水中倒影、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从饮料瓶中倒饮料 被水“折”断的筷子 拉链的开启和闭合
冲浪运动员弓腰分腿在惊涛骇浪中“滑翔” 撑杆跳高
打开香水瓶,满屋里都是香味 舞蹈运动员高速旋转时伸收双臂
四、物理学的发展
1、托勒密的地心说
2、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的日心说
3、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的贡献(望远镜、斜塔实验) 4、经典物理学家牛顿的贡献(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5、近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波尔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五、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什么是参照物?
事先选定的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 3、动与静的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静止: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与时间的国际单位
长度:米(m ) 时间:秒(s ) 2、常用单位及换算
长度:
一般有:千(K )→某单位→毫(m )→微(μ)→纳(n )
符号是:千(K ) 毫(m ) 微(μ) 纳(n ) 分(d ) 厘(c )
千米(Km )→米(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进率为103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 进率为10 1公里(千米)=2里 质量
1公斤(千克)=2市斤 时间:
小时(h )→分钟(min )→秒钟(s ) 进率为60
秒钟(s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 进率为103 3、长度测量
4、误差:
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前
量程和单位 分度值(最小刻度) 零刻度
放: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 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长度测量
测量时
产生误差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怎样减小误差: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误差的特点:总是存在。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
三、快与慢
1、运动快慢的比较
取相同距离,比所用时间的长短; 取相同时间,比通过路程的多少 2、反映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v )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公式:v
=
s t
s =vt t =
米(m ) s v
千米(K m ) 小时h 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单位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4、S —t 图像和V —t 图像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性
声音的基本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称为音调。
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与传播介质无关,只决定于振源振动的频率。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与发声物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三、乐音与噪音
1、乐音与噪音
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
噪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污染环境的声音。 2、噪音的防止
从噪音的产生、传播途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止。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0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四、超声和次声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 20H Z ~20000HZ (赫兹) 2、超声和次声
超声: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
超声穿透力强,可用于透视和金属探伤;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可用于杀菌;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次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
次声危害大,能破坏设备,损害身体健康。
五、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用听诊器了解病症;用回声判断距离;用B 超检查身体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零件;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传到人耳,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从而听出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什么是光源
答: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
答: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
2
答:在真空中:C =3×108m /s 在水中:V 水=3C 在玻璃中:V 玻=C
4、阴影或影子
答: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现象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5、小孔成像规律
答:倒立、实像、大小不定,与物体、屏、小孔的距离在关。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光的反射
1
2、光的反射定律
答:⑴ 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 反射线和入射线在法线的两侧; 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答: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
反射。如镜面和平静水面的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粗糙面上,反射后反射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现象就是漫反射。
漫反射的意义:使人能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4、平面镜成像特点
答:⑴ 正立、⑵ 虚像、⑶ 像物大小相等、⑷ 像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5、实像与虚像
答:实像与虚像(包括面镜和透镜形成的):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幕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幕接收,都是正立的。 6、平面镜作图
答:依据:平面镜反射定律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答: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
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2、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名词(三线、二角、一点、一面)
3
答:⑴ 折射线、入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 折射线和入射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⑶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4、光的折射规律
答:光从空气(光速大的媒质)射入水或玻璃时(光速小的媒质),折射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光速小的媒质)射入空气(光速大的媒质)时,折射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光的色散
1、什么是光的色散?
答:白光不是单色光,一束白光分解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七种单色光(光谱)
答: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有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叫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效应显著。
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易使底片感光;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光的“三基色” 答:红、绿、蓝
三基色色光混合后为白光
三基色光按强弱不同混合后能形成其它颜色,但其它颜色不能合成三基色。 4、颜料的“三原色” 答:红、黄、蓝
三原色颜料混合后为黑色
三原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能得到其它颜料,但其它颜料不能合成三原色颜料。 5、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答: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五、透镜成像
1、凸透镜成像
⑴ 凸透镜特点:
答: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⑵ 凸透镜作用:
答: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⑶ 凸透镜成像的几个名词:
答: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⑷ 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
答: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时成缩小像
f 时成像物大小相等
时成放大像
f 到2f 之间 2f 之间时,像在2f 以外
物距>f 时成实像
像性质物距=f 时不成像
物距
当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像的位置也发生改变。物、像移动方向相同。
2、凹透镜成像
⑴ 凹透镜特点:
答: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⑵ 凹透镜作用:
答: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⑶ 凹透镜成像的几个名词:
答: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 ⑷ 凹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
答: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⑸ 答:只能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3、透镜成的实像与虚像
对单个透镜成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实像与物在镜的两侧,虚像与物在镜的同侧。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答:眼睛的结构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要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要用凸透镜矫正
七、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
放大镜,组成是凸透镜,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将微小的、眼睛不易看到的物体放大。
显微镜,它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通过两次放大可以用来观察非常微小人眼无法看到的物体。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望远镜,它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用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并且有放大作用。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的作
用是把物体“拉近”,增大视角。望远镜的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照相机,它由放大镜组成,是基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工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它有凸透镜、平面镜、屏幕组成,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用来改变光路。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力
1、定义:
答: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特点: 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每一个力必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
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变形)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
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 答:牛顿(牛) N 3、力的图示:
答:用一根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力的方
向;箭尾画在力的作用点上。
三、力学中力的种类
答:重力、弹力、摩擦力 四、弹力
1、弹力
答: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有关。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答:刻度盘、弹簧、指针。 3、使用弹簧测力计
答:了解测力计的量程、单位、分度值
校零
弹簧称中心轴线要与力的方向一致 垂直读数
五、重力
1、重力
答: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用G 表示。
地球表面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受的万有
引力被分解为物体所受重力mg 和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确切地说,所谓重力就是用来平衡支持力的那一个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2、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 表示。
质量的单位有: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G=mg 在地球表面:g=9.8牛顿/千克≈10牛顿/千克 4、稳度
答:稳度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
稳度与物体的接触面的大小及重心高度有关
六、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
答: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
答: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七、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答:1、首先分析重力。任何物体都有重力。
2、分析弹力。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哪些物体接触,它们之间是否相互挤压或拉紧,如是,则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作用。
3、分析摩擦力。看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如有,在接触面间有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作用。
第六章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
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适应于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的情况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物体运动的某一个方向。 2、物体的惯性
答: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3、注意
答: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不是力,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与质量有关。
二、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答:如果一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
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
答: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
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 =F 1+F 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F =F 1-F2
三、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答: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答: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
四、直线运动与力的关系
加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减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
1、什么是质量
答: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特点
答: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温度无关 3、质量的符号与单位 答:质量用m 表示
单位有: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等。
二、使用天平和量筒
1、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答: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组成:
答:底座、横梁、平衡螺母、称量标尺、游标、托盘、指针、分度标尺。 3、天平的使用
答:放置: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
调零: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指向分度
标尺的零刻度线上。
称量:左物右码
取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取。 计量:砝码克数加上游码读数。 4、量杯的使用
答:使用前,要观察量杯的量程、单位、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三、物体的密度
1、密度:
答: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2、公式 答:
ρ=V m =ρV V =
3
千克
米3
m
克厘米3
3、单位: 答:千克/米=
克/厘米3=
Kg /m =
3
Kg m 3
3
g /cm =
3
3
g cm 3
3
4、物体密度的数量级
10Kg /m 或:a g /cm 答:固体、液体:a ×
×10 g /cm 气体: a Kg /m 或:a
3-33
10Kg /m =1g /cm 水的密度:ρ水=1.0×
铂、金、铅、银、铜、铁、铝
四、浮力
1、浮力
答: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浮力。 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答:液体的密度ρ;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 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定律
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333
F 浮=G 排=m 排g =ρ液V 排g
4、物体的沉浮条件
物体运动
当 F当 F当 F当 F
浮浮浮浮
>G 时 物体上浮 ρ液>ρ物ρ物
物在液面上 物在液体内
物体静止
比较液体密度看物体的状态 比较浮力大小时注意受力分析
同种液体内不同物体所受浮力看物体排出液体的体积
第八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答: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叫压强。
公式:P
=
S
牛顿米2
单位:帕斯卡(牛/米2)=
Pa(N/m2)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答: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计算
P =答:S =ρ液gh 液
m 2
3、液体压强的特点
答: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不等,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连通器
答: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与大气直接相接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5、帕斯卡原理
答: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
为帕斯卡原理。
三、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答:空气有重力;空气有流动性。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答: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值 答: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帕斯卡。 4、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答:离地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大气压小的地方,水的沸点低。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答: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2、飞机升力的产生
答: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力差形成向的升力。
第九章 机械与人
一、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
答: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
答: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L 1=F 2×L 2
4、杠杆的分类
答: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二、滑轮及其应用
1、什么是滑轮?
答: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不省力答: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实为一等臂杠杆
省力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二倍3、滑轮组 2、滑轮的分类:
答:滑轮组中绳子的绕法;单根绳子受力的分析
三、功
1、什么是功?
答: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
2、功的公式、单位、符号
答:W =FS
单位:焦耳=牛顿·米
单位符号:J=N·m
3、做功的因素
答:做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四、做功的快慢
答: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功率 P =公式:t =t =Fv 单位:瓦特=
单位符号:w 焦耳秒=牛顿•米/秒 ==N •m /s
五、机械效率
答:总功、额外功(无用功) 、有用功
机械效率=
η=
六、机械能 W 有用总有用功总功×100% ×100%
答: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分子
答: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二、分子运动
答: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彼此靠得很近,液体分子靠在一起,气体分子离得较远。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宇宙的组成
答: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第一节 走进微观
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 质子(带正电) ⎨⎪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 中子(不带电)注:氢原子没有中子
⎪⎩ 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d
(3)d >r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d >10⋅r 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