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语言就像珍珠翡翠
——兼评魏海玲的《秋事三章》
李仲清
记得有一个名家曾经这么说过,一个精品往往是好的主题与好的形式的完美结合,既有美妙的构思,又独特的语言。这就比较难了。一般的作品只要在主题、形式、结构或语言方面有独到之处就算成功了。尤其是语言就像一颗颗珍珠翡翠,本身就有着奇异的光彩,如同你把它组合的好,它就会成稀世之宝,如果散乱开来,虽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但珍珠总归是珍珠,翡翠还是翡翠,不可能珍珠和翡翠变成葡萄和杏子。它仍然有着她的价值。
读了魏海玲的《秋事三章》颇有感触,总觉得目光被什么东西吸住了,你想走马观花眼球不答应,就像铁器遇到了磁石,不容易移开。是什么吸引了我呢,那就是语言特色。 魏海玲的语言生动鲜活。比如“日子由此生动起来”不仅采取拟人写法,更重要的是文字有了动感。又如“吸饱了阳光的被褥,仿佛变厚了,躺下去身子像掉进了棉花垛,冷不防跌进了暖和轻软里”,给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还有“湿漉漉的带着淡淡的甜,有露水阳光的味道……纯粹清静……生出一颗玲珑心”,哪像写葡萄,简直就是在描述美玉了。令人值得回味。
魏海玲的语言还有诗的张力。“白白胖胖的藕,心无城府的模样”,想想是不是有道理?当然,也就觉出藕的可爱。
“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正是难得的好品性”也道出了莲子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嚼着大白菜,过着小日子,这样的人生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有着扎实的底气”,这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总让人觉出一些不同凡响来,本来是十分平淡的生活,如同白水煮面一般,但经她一顿渲染就变得有滋有味了。“谁料想,秋的威力且在不声不响的温吞之间……出乎人们的想象。总是警惕年轻气盛的血气方刚,怕鲁莽冲动,酿成祸事一场。却谁知,人到中年的志得意满,以为胜券在握哪里想到自省提防?”可见孔子及其弟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适合所有人群的,不只是对年轻人。这对春风得意之人便是一剂醒酒良药。看来不谨慎是不行的。
魏海玲的语言还充满了执着。请看看“一粒珠圆玉润的葡萄,经过风霜洗礼,经过岁月发酵,最终变成芳香四溢的美酒”,尽然“也算得偿所愿。”“一棵菜在阳光里唱歌,在秋风中舞蹈,最终筋骨未失,味道未改,反而回味绵长,也算是本色依旧。”晾成菜干,筋骨不失,味道不变,那真算得上英雄本色了。正是由于她语言的执着,甚至不依不饶,让人无法离它而去。水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了,甚至软到了无形。石头可以是够坚硬的了吧,为什么滴水能穿石,这可能是由于水的执着,表现出了以柔克刚。其实水的执着远非如此,它历经千辛万苦,不远千里万里,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拦截阻挠,但它都靠着执着克服,终归大海。难怪老子说“水几于道”。意思是水像大道一样无所不成,无
坚不摧。魏海玲的写作语言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我曾经看过她写得《笨拙地爱》被读者转载过。语言也是相当的执着,就像一个倔强的一个老头,就是要把那种朴素的亲情之间的爱强加给你。管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接受?都要不辞劳苦,甚至不远千里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送给你,虽说笨拙,却也是一片真心,其实也让人温暖。
总的来说,魏海玲的散文写得是比较棒的,不仅是语言有特色,其它方面也相当不错。比如《笨拙地爱》能在读者上转载恐怕不仅仅是语言上有特点了。她的作品比较细腻,但跳荡性大,有的看起来比较散,其实有条链子把它们串了起来,就像珍珠项链一般,真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说明魏海玲还是深知散文写作之要领的。
当然,魏海玲的语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也不够流畅,比如“得偿所愿”就比较生涩,在我看来,还不如“如愿以偿”的自如。老百姓的语言精辟的非常多,但大多数都是通俗易懂的,即便有些比较有趣的话,也如同歇后语一般,刚开始也许你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细一琢磨,你会感到还真是那么回事。怪僻的比较少。
祝愿魏海玲像一个珠宝制造商一样,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精美作品来。
美好的语言就像珍珠翡翠
——兼评魏海玲的《秋事三章》
李仲清
记得有一个名家曾经这么说过,一个精品往往是好的主题与好的形式的完美结合,既有美妙的构思,又独特的语言。这就比较难了。一般的作品只要在主题、形式、结构或语言方面有独到之处就算成功了。尤其是语言就像一颗颗珍珠翡翠,本身就有着奇异的光彩,如同你把它组合的好,它就会成稀世之宝,如果散乱开来,虽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但珍珠总归是珍珠,翡翠还是翡翠,不可能珍珠和翡翠变成葡萄和杏子。它仍然有着她的价值。
读了魏海玲的《秋事三章》颇有感触,总觉得目光被什么东西吸住了,你想走马观花眼球不答应,就像铁器遇到了磁石,不容易移开。是什么吸引了我呢,那就是语言特色。 魏海玲的语言生动鲜活。比如“日子由此生动起来”不仅采取拟人写法,更重要的是文字有了动感。又如“吸饱了阳光的被褥,仿佛变厚了,躺下去身子像掉进了棉花垛,冷不防跌进了暖和轻软里”,给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还有“湿漉漉的带着淡淡的甜,有露水阳光的味道……纯粹清静……生出一颗玲珑心”,哪像写葡萄,简直就是在描述美玉了。令人值得回味。
魏海玲的语言还有诗的张力。“白白胖胖的藕,心无城府的模样”,想想是不是有道理?当然,也就觉出藕的可爱。
“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正是难得的好品性”也道出了莲子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嚼着大白菜,过着小日子,这样的人生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有着扎实的底气”,这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总让人觉出一些不同凡响来,本来是十分平淡的生活,如同白水煮面一般,但经她一顿渲染就变得有滋有味了。“谁料想,秋的威力且在不声不响的温吞之间……出乎人们的想象。总是警惕年轻气盛的血气方刚,怕鲁莽冲动,酿成祸事一场。却谁知,人到中年的志得意满,以为胜券在握哪里想到自省提防?”可见孔子及其弟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适合所有人群的,不只是对年轻人。这对春风得意之人便是一剂醒酒良药。看来不谨慎是不行的。
魏海玲的语言还充满了执着。请看看“一粒珠圆玉润的葡萄,经过风霜洗礼,经过岁月发酵,最终变成芳香四溢的美酒”,尽然“也算得偿所愿。”“一棵菜在阳光里唱歌,在秋风中舞蹈,最终筋骨未失,味道未改,反而回味绵长,也算是本色依旧。”晾成菜干,筋骨不失,味道不变,那真算得上英雄本色了。正是由于她语言的执着,甚至不依不饶,让人无法离它而去。水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了,甚至软到了无形。石头可以是够坚硬的了吧,为什么滴水能穿石,这可能是由于水的执着,表现出了以柔克刚。其实水的执着远非如此,它历经千辛万苦,不远千里万里,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拦截阻挠,但它都靠着执着克服,终归大海。难怪老子说“水几于道”。意思是水像大道一样无所不成,无
坚不摧。魏海玲的写作语言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我曾经看过她写得《笨拙地爱》被读者转载过。语言也是相当的执着,就像一个倔强的一个老头,就是要把那种朴素的亲情之间的爱强加给你。管你需不需要,愿不愿接受?都要不辞劳苦,甚至不远千里完完全全,不折不扣地送给你,虽说笨拙,却也是一片真心,其实也让人温暖。
总的来说,魏海玲的散文写得是比较棒的,不仅是语言有特色,其它方面也相当不错。比如《笨拙地爱》能在读者上转载恐怕不仅仅是语言上有特点了。她的作品比较细腻,但跳荡性大,有的看起来比较散,其实有条链子把它们串了起来,就像珍珠项链一般,真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说明魏海玲还是深知散文写作之要领的。
当然,魏海玲的语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也不够流畅,比如“得偿所愿”就比较生涩,在我看来,还不如“如愿以偿”的自如。老百姓的语言精辟的非常多,但大多数都是通俗易懂的,即便有些比较有趣的话,也如同歇后语一般,刚开始也许你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细一琢磨,你会感到还真是那么回事。怪僻的比较少。
祝愿魏海玲像一个珠宝制造商一样,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精美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