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李白改诗作

丁启阵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诗人,做诗情形截然不同:李白为人疏放,敏捷诗千首,斗酒诗百篇;杜甫为人沉郁,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

因此,后人演绎出一些带有褒贬色彩的说法。说法之一,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六提出的:李白、杜甫曾经拿对方做诗的特点,作为互相嘲谑的材料。李白嘲笑杜甫过于雕琢,有“借问因何(别来)太瘦生,只为(总为)从前作诗苦”(《饭颗山头逢杜甫》)两句;杜甫嘲笑李白不够缜密,有“何时一樽酒,重(共)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一联。

后世文人,多有不能同意罗大经说法的。认为李、杜友谊,惺惺相惜,情同手足,不可能落入文人相轻俗套,互相嘲笑。

李白、杜甫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无法把他们找来当面对质,孰是孰非,只能存乎人心,无从定论。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艺术探讨的例证,见仁见智,说一说其实也是无妨的,不必一听到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便面红耳赤,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好朋友之间,开个玩笑,无伤大雅,用不着大惊小怪。开得起玩笑,反而更加说明他们交情深厚,一味地彬彬有礼,反倒生分了。

李白的诗歌,到底有没有不够缜密之处呢?我认为应该是有的,不然,古今各种唐诗选本就不会只选他的几首或几十首作品。古今中外,每一首作品都是精品的诗人,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不要说一般的作品,就是传世的名篇,也不免有人觉得还可以推敲,可以修改的。李白有一首《子夜吴歌·秋歌》,诗是这样写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是许多唐诗选本都必选的篇目,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里就有它。前人颇有极口称赞此诗的。例如明人唐汝询,称赞它讽刺当时战伐之苦,但它没有指责朝廷穷兵黩武,而只是说胡虏未平,深得风人之旨——即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有这样一个有问题:后两句显得多余。清人田同之说:“李太白《子夜吴歌》,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说诗》)王夫之虽然没有说后两句可以删去,但他的“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卷一),也有此弦外之音。

当然,也有认为末二句不能删去的。乾隆皇帝就非常反对删去末二句成绝句的做法。他说:“一气浑成,有删末二句成绝句者,不见此女贞心亮节,何以风世厉俗?”(《唐宋诗醇》卷三)

谁说的更有道理呢?相信读者朋友又会出现分歧。我个人倾向于田同之、王夫之的意见,而不同意乾隆皇帝的说法。因为,“总是玉关情”(深情惦记自己在玉门关外戍守边关的丈夫)一句,已经可以充分表现军嫂们的“贞心亮节”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不过是把前两句中已经包含着的意思给挑明了而已。如果说,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表现了军嫂们有话不憋着的豪爽性格。

李白的诗歌是否有不够缜密之处,可以议论,除了李白性情疏放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李白生前,作品已经大量散失,收进集子、留存下来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人的作品,是赝品。

2009-4-23

#【语文乐土】

分享到:

浏览(84) 评论 转载

丁启阵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超一流的诗人,做诗情形截然不同:李白为人疏放,敏捷诗千首,斗酒诗百篇;杜甫为人沉郁,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

因此,后人演绎出一些带有褒贬色彩的说法。说法之一,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卷六提出的:李白、杜甫曾经拿对方做诗的特点,作为互相嘲谑的材料。李白嘲笑杜甫过于雕琢,有“借问因何(别来)太瘦生,只为(总为)从前作诗苦”(《饭颗山头逢杜甫》)两句;杜甫嘲笑李白不够缜密,有“何时一樽酒,重(共)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一联。

后世文人,多有不能同意罗大经说法的。认为李、杜友谊,惺惺相惜,情同手足,不可能落入文人相轻俗套,互相嘲笑。

李白、杜甫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无法把他们找来当面对质,孰是孰非,只能存乎人心,无从定论。但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艺术探讨的例证,见仁见智,说一说其实也是无妨的,不必一听到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便面红耳赤,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好朋友之间,开个玩笑,无伤大雅,用不着大惊小怪。开得起玩笑,反而更加说明他们交情深厚,一味地彬彬有礼,反倒生分了。

李白的诗歌,到底有没有不够缜密之处呢?我认为应该是有的,不然,古今各种唐诗选本就不会只选他的几首或几十首作品。古今中外,每一首作品都是精品的诗人,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不要说一般的作品,就是传世的名篇,也不免有人觉得还可以推敲,可以修改的。李白有一首《子夜吴歌·秋歌》,诗是这样写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是许多唐诗选本都必选的篇目,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里就有它。前人颇有极口称赞此诗的。例如明人唐汝询,称赞它讽刺当时战伐之苦,但它没有指责朝廷穷兵黩武,而只是说胡虏未平,深得风人之旨——即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有这样一个有问题:后两句显得多余。清人田同之说:“李太白《子夜吴歌》,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说诗》)王夫之虽然没有说后两句可以删去,但他的“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卷一),也有此弦外之音。

当然,也有认为末二句不能删去的。乾隆皇帝就非常反对删去末二句成绝句的做法。他说:“一气浑成,有删末二句成绝句者,不见此女贞心亮节,何以风世厉俗?”(《唐宋诗醇》卷三)

谁说的更有道理呢?相信读者朋友又会出现分歧。我个人倾向于田同之、王夫之的意见,而不同意乾隆皇帝的说法。因为,“总是玉关情”(深情惦记自己在玉门关外戍守边关的丈夫)一句,已经可以充分表现军嫂们的“贞心亮节”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不过是把前两句中已经包含着的意思给挑明了而已。如果说,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表现了军嫂们有话不憋着的豪爽性格。

李白的诗歌是否有不够缜密之处,可以议论,除了李白性情疏放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李白生前,作品已经大量散失,收进集子、留存下来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人的作品,是赝品。

2009-4-23

#【语文乐土】

分享到:

浏览(84) 评论 转载


相关文章

  • 当李白的诗翻译成英文,会是啥样?
  • 友人去英国,在旧货市场买了一本英译本的李白诗选,友人归国后,把部分英文的白诗又翻译成中文,友人拿给我看,我阅后咯咯直笑,其中的乐趣,令我喷饭腮酸. 李白是中国的诗仙,是诗人之神,李白以乐府和古风见长,以气象和狂想绝胜,李白是空前绝后的,是造 ...查看


  • 011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古朗月行 [唐]李 白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李白的& ...查看


  • 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
  • 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日忆李白
  • <春日忆李白>原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注释 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查看


  • 论李白诗作
  •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查看


  • 你误会杜甫了(上)
  • 一说到唐朝,一提到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杜工部".但如果单凭学校所学,我们可能很难全面地去把握杜甫的人物形象.近15年高考201套考题杜甫诗歌鉴赏直接考查8首,足见其重要程度.全面地把 ...查看


  • 我喜爱的唐代诗作
  • 我喜爱的唐代诗作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 ...查看


  • 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_春日忆李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词全文如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_春日忆李白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 ...查看


  • 李白山水诗的生命底蕴
  • 李白山水诗的生命底蕴 摘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作品在诗坛上有很高的地位,为我国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研究了李白山水诗的创作动机,分析了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