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大师梦

  是真正的网坛大师?是前辈桑普拉斯?阿加西?是天王费德勒?纳达尔?还是隐藏在下一个赛事里的未来新星?风云变幻的网坛,谁才是万人景仰的真正大师?而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大师?

  2009年,伴随着ATP1000大师系列赛事首度落户上海,一直专注在网球领域潜心耕耘的鸿星尔克便在第一时间与上海大师系列赛组委会达成协议,成为2009~2013年上海ATP1000大师系列赛的官方服装合作伙伴,而围绕着ATP1000大师赛设置的新广告主题“谁是下一个大师”也于5月份与观众见面。“‘谁是下一个大师’既是对“TO BE NO.1”精神的延续也是创新,‘大师’意味着NO.1,这与TO BE NO.1所倡导的精神理念是统一的,而‘谁是下一个大师’从文字上更贴切目前的赛事主题,富有强烈的时代性,是广告形态上的一种创新。”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广告主》记者,“TO BE NO.1” 鼓励人们执守目标、奋发向上,强调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励志;而“谁是下一个大师”更多地则是强调这种坚韧拼搏、勇争第一的行为结果,是对春华秋实的积极肯定。

  为了让新的广告主题更加深入人心,8月份,“谁是下一个大师”的电视广告在央视及各省卫视频道进行了密集投放。新的电视广告片以一个普通的网球爱好者作为主角,虽然在生活和训练中经常遭遇朋友和对手的质疑,但他依然不放弃心底成为职业网球选手的梦想,片尾最后提出“谁是下一个大师”的悬念。虽然广告以疑问形式结尾,传达出的却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声音:不要怀疑自己,只要努力拼搏,谁都有希望成为大师。与此同时,鸿星尔克也制作了专门用于网络投放的视频广告,通过剪辑和纪实一些专业的网球运动员在生活和训练中的画面片段,传递出他们自信拼搏,争做“下一个大师”的美好愿景。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系列广告一经投放便产生了巨大宣传效果,其慷慨、励志的品牌诉求,深得年轻消费者的共鸣,也一度引发了鸿星尔克ATP特许产品的购买热潮,鸿星尔克的消费群体也迅速得到壮大。

  除此之外,鸿星尔克围绕“谁是下一个大师”推出的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网球爱好者的关注。比如携手网易,共同打造了“谁是下一个大师――鸿星尔克创意大师T恤大赛”;上海大师赛开赛前,还推出了“谁是下一个大师――上海ATP1000大师赛竞猜活动”,而誉为“‘战’在大师身旁”的上海ATP1000大师赛球童选拔赛也在全国六座重要城市展开路演,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全民性网球热潮。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自信地回答记者,虽然就目前来看,国内网球运动的普及还比不上篮球、足球项目,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鸿星尔克借与亚洲最高规模的上海大师赛联姻,推出“谁是下一个大师”的网球概念广告,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专业性定位,随着品牌曝光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国内NO.1的网球品牌地位也得以在消费者印象中强化。

  上海璞尚品牌传播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捷在回答《广告主》记者时说道,“谁是下一个大师”的广告主题体现出了“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与品牌诉求,并传递了“自我时代”的信息: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为梦想努力默默付出的精神!在多数人都想成为英雄、享受欢呼的时候,这样的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诉求反而能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且这个主题和鸿星尔克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市场地位交相辉映。

  TO BE NO.1!让这个梦想铭刻在企业和消费者的心中。

  是真正的网坛大师?是前辈桑普拉斯?阿加西?是天王费德勒?纳达尔?还是隐藏在下一个赛事里的未来新星?风云变幻的网坛,谁才是万人景仰的真正大师?而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大师?

  2009年,伴随着ATP1000大师系列赛事首度落户上海,一直专注在网球领域潜心耕耘的鸿星尔克便在第一时间与上海大师系列赛组委会达成协议,成为2009~2013年上海ATP1000大师系列赛的官方服装合作伙伴,而围绕着ATP1000大师赛设置的新广告主题“谁是下一个大师”也于5月份与观众见面。“‘谁是下一个大师’既是对“TO BE NO.1”精神的延续也是创新,‘大师’意味着NO.1,这与TO BE NO.1所倡导的精神理念是统一的,而‘谁是下一个大师’从文字上更贴切目前的赛事主题,富有强烈的时代性,是广告形态上的一种创新。”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广告主》记者,“TO BE NO.1” 鼓励人们执守目标、奋发向上,强调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励志;而“谁是下一个大师”更多地则是强调这种坚韧拼搏、勇争第一的行为结果,是对春华秋实的积极肯定。

  为了让新的广告主题更加深入人心,8月份,“谁是下一个大师”的电视广告在央视及各省卫视频道进行了密集投放。新的电视广告片以一个普通的网球爱好者作为主角,虽然在生活和训练中经常遭遇朋友和对手的质疑,但他依然不放弃心底成为职业网球选手的梦想,片尾最后提出“谁是下一个大师”的悬念。虽然广告以疑问形式结尾,传达出的却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和声音:不要怀疑自己,只要努力拼搏,谁都有希望成为大师。与此同时,鸿星尔克也制作了专门用于网络投放的视频广告,通过剪辑和纪实一些专业的网球运动员在生活和训练中的画面片段,传递出他们自信拼搏,争做“下一个大师”的美好愿景。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系列广告一经投放便产生了巨大宣传效果,其慷慨、励志的品牌诉求,深得年轻消费者的共鸣,也一度引发了鸿星尔克ATP特许产品的购买热潮,鸿星尔克的消费群体也迅速得到壮大。

  除此之外,鸿星尔克围绕“谁是下一个大师”推出的系列线上、线下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网球爱好者的关注。比如携手网易,共同打造了“谁是下一个大师――鸿星尔克创意大师T恤大赛”;上海大师赛开赛前,还推出了“谁是下一个大师――上海ATP1000大师赛竞猜活动”,而誉为“‘战’在大师身旁”的上海ATP1000大师赛球童选拔赛也在全国六座重要城市展开路演,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全民性网球热潮。鸿星尔克品牌管理中心负责人自信地回答记者,虽然就目前来看,国内网球运动的普及还比不上篮球、足球项目,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鸿星尔克借与亚洲最高规模的上海大师赛联姻,推出“谁是下一个大师”的网球概念广告,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专业性定位,随着品牌曝光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国内NO.1的网球品牌地位也得以在消费者印象中强化。

  上海璞尚品牌传播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捷在回答《广告主》记者时说道,“谁是下一个大师”的广告主题体现出了“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与品牌诉求,并传递了“自我时代”的信息: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为梦想努力默默付出的精神!在多数人都想成为英雄、享受欢呼的时候,这样的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诉求反而能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且这个主题和鸿星尔克自己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市场地位交相辉映。

  TO BE NO.1!让这个梦想铭刻在企业和消费者的心中。


相关文章

  • 被玫瑰花刺杀的诗人
  • 最早读到里尔克的诗,不是因为冯至.绿原抑或北岛,而是因为陈宁.相比真名,他的网名Dasha更为许多人熟知.他创办"里尔克中文网",在豆瓣等社区及论坛,密集地发表里尔克诗歌的译作和研究心得,和网友们切磋.与那些学院派不同, ...查看


  • 问人民币的未来,先看看国际货币历史:[时运变迁]
  • 以亲历者的视角,看半个世纪的国际货币史和世界格局变化--或许只有<时运变迁>能承载得起这样宏大的主题. 这本书由由保罗·沃尔克和行天丰雄合著而成.前者曾担任尼克松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前美联储主席.是当今全球浮动汇率体制的主设计师 ...查看


  • 时间让你与众不同
  •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 ...查看


  • 时间让人与众不同
  • 时间让人与众不同 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情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 ...查看


  • 曾经发生在德国的反爱因斯坦运动
  • 时间:2010-08-24 07:18学术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布者:CSSCI免费论文 点击:次 最近在帕勒·约格若(Palle Yourgrau)的一本讲数理逻辑大师古德尔(Gdel)与爱因斯坦的书A W ...查看


  • 语文教师阅读书目
  • 语文教师阅读书目 一.理论书籍: 1.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或可读<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 单中惠. 杨汉麟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2.<大教育论>1957 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 ...查看


  • 蒋军晶讲座案例书目
  • 动物小说 1.<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或<西顿动物故事全集>(加)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著(西顿是世界动物小说大王,书绝对经典) 2.<椋鸠十动物小说系列·爱藏本(1-5册组合)> (日)椋鸠十 著 3.& ...查看


  •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 当代阅读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富胜利 杨建丽 一. 由观念的认同与疏离 马尔克斯对 20 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强烈刺激与 深刻影响, 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比 较文学家约瑟夫・T・肖认为: "各种影响的种子都 ...查看


  • 德国汉学家顾彬:诗歌的来源是宗教 诗人都在神秘深渊
  • 从周代到清朝读者都爱中国的诗歌,但是我们今天也爱看五四运动前后的诗篇吗?比方说胡适的<尝试集>或李金发半外文.半古文的自由诗.有人说,中国诗歌的衰亡是语言的原因.让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结果不可能会太理想.我不反对这么一个观点,但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