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较难,简政放权更难。那么简政放权难在哪?关键在哪?如何简政?又如何放权?“限权”与“放权”如何权衡?权力又如何制约?这些问题也许就是简政放权的核心。
有人说,简政放权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为了让政府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好该做的事情。有人说,简政放权是为了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办事效率,使各级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有了更快捷的渠道。然而,行政审批权很多都是“炙手可热”的权力,“放权”后如果管不好,可能会出现少数官员滥用权力的现象,如何管就成为了简政放权的关键。
韩 正 上海市委书记
简政放权,关键是简政,简政比放权更难。很多人关注放权,从省市放到区县,再放到乡镇,放来放去还在政府手里,更重要的是简政增效。像食品安全,政府的市场监管责任就不能放松,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政府一定要有自我改革的精神和措施。涉及到自我改革,难度很大,特别是在付诸实施时,会触及到一些具体的利益群体,这就带来很大的挑战。要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人民利益的具体化,政府就必须走出自我改革的这一步。
从全国来看,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改革必须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步骤进行。
中央要求深化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思考这八个字,要先理顺一些逻辑关系。改革核心是什么,就是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四者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要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过去政府行政主导过多,现在要将更多的改为市场主导。改革难就难在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难在剥夺政府的部分权力,把一部分权力交还给市场、一部分交还给社会。因此,改革核心的核心是政府。四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决定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发挥到多大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就有多大程度的解放与创新能力。
陈建国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秘书长
行政体制改革解决的是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的问题,要作用到百姓生活当中还有个政策和执行的问题。再好的机构、再好的职能配置,最终都要靠各级党政官员一点一点去落实,去执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效。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官员政绩考核问题是绕不开的。行政体制改革是要改,但应该和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配套,兼顾平衡、不能单搞。
前些年各级党政官员把政绩和数字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对民情的体察和对群众的联系不够。现在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讲究“五位一体”、不再一味强调GDP,反观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最容易实现的可能就是经济指标,反而是其他四个方面难度要更大。现在问老百姓你幸福吗,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单纯回答“钱多了我就幸福”,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正是与官员政绩考核的五个方面一一对应的。官员肩负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应当把这些关键问题纳入地方政府的规划中。
郭新双 齐齐哈尔市市长
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明晰职能、权责对等。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权力增减,关键是通过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明确各级政府“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只有权属清晰、分工合理,使权责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管理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政府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简政放权,应更加注重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下放事权、扩充财权、改革人事权,使地方事权、财权、人权相匹配。
提高效能的核心在于规范权力,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管好,必须要靠科学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优化行政流程,不断提升政府的创造力、执行力和公信力。规范权力并不是要把权力管死,目的是要让权力沿着其应有的方向运行,发挥正能量。在权力规范的前提下,政府效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流程的优化、合理化。搞好流程再造,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
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下去探讨政府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道路;要通过推进政府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从“努力管好”向“努力引导好”转变;要警惕和防范“权力紊乱”的风险;中央应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现有的框架。
邓聿文 《学习时报》副编审
机构改革是要简政放权。简政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公共行政的标准来塑造政府,放权就是将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下放给企业和社会,由企业和社会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管理权力。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简政就须放权,而只有放权,才能更好地简政。但要使简政放权顺利进行,市场和社会就必须能够承接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否则,政府即使想放权,也无处可放。
而目前,我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构虽然改革了,但政府该管的事情、该抓的权力一点都没少,或者仅把那些次要的职能和权力下放给企业和社会;另一种是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力,面对突然下放的管理权限,企业和社会不会行使。这两种不论哪种,都会导致机构改革“换汤不换药”。
国务院机构改革要避免出现此类“换汤不换药”现象,就现实地提出了必须尽快落实职能转变的任务,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在更大的程度、更广的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此,需要制定一个职能转变的时间表,将该落实的事项、该转变的职能、该下放的权力列出一个清单,向社会公布出来,限期完成,否则问责。
主持人语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较难,简政放权更难。那么简政放权难在哪?关键在哪?如何简政?又如何放权?“限权”与“放权”如何权衡?权力又如何制约?这些问题也许就是简政放权的核心。
有人说,简政放权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为了让政府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好该做的事情。有人说,简政放权是为了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办事效率,使各级在申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有了更快捷的渠道。然而,行政审批权很多都是“炙手可热”的权力,“放权”后如果管不好,可能会出现少数官员滥用权力的现象,如何管就成为了简政放权的关键。
韩 正 上海市委书记
简政放权,关键是简政,简政比放权更难。很多人关注放权,从省市放到区县,再放到乡镇,放来放去还在政府手里,更重要的是简政增效。像食品安全,政府的市场监管责任就不能放松,该负的责任还是要负。政府一定要有自我改革的精神和措施。涉及到自我改革,难度很大,特别是在付诸实施时,会触及到一些具体的利益群体,这就带来很大的挑战。要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人民利益的具体化,政府就必须走出自我改革的这一步。
从全国来看,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改革必须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步骤进行。
中央要求深化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思考这八个字,要先理顺一些逻辑关系。改革核心是什么,就是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四者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要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过去政府行政主导过多,现在要将更多的改为市场主导。改革难就难在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难在剥夺政府的部分权力,把一部分权力交还给市场、一部分交还给社会。因此,改革核心的核心是政府。四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决定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发挥到多大作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就有多大程度的解放与创新能力。
陈建国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秘书长
行政体制改革解决的是政府管什么不管什么的问题,要作用到百姓生活当中还有个政策和执行的问题。再好的机构、再好的职能配置,最终都要靠各级党政官员一点一点去落实,去执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效。
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官员政绩考核问题是绕不开的。行政体制改革是要改,但应该和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配套,兼顾平衡、不能单搞。
前些年各级党政官员把政绩和数字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对民情的体察和对群众的联系不够。现在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讲究“五位一体”、不再一味强调GDP,反观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最容易实现的可能就是经济指标,反而是其他四个方面难度要更大。现在问老百姓你幸福吗,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单纯回答“钱多了我就幸福”,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正是与官员政绩考核的五个方面一一对应的。官员肩负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应当把这些关键问题纳入地方政府的规划中。
郭新双 齐齐哈尔市市长
简政放权的关键在于明晰职能、权责对等。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权力增减,关键是通过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明确各级政府“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只有权属清晰、分工合理,使权责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管理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政府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简政放权,应更加注重激发地方政府的活力和创造力,通过下放事权、扩充财权、改革人事权,使地方事权、财权、人权相匹配。
提高效能的核心在于规范权力,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管好,必须要靠科学的机制、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优化行政流程,不断提升政府的创造力、执行力和公信力。规范权力并不是要把权力管死,目的是要让权力沿着其应有的方向运行,发挥正能量。在权力规范的前提下,政府效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流程的优化、合理化。搞好流程再造,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运行机制,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
要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下去探讨政府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道路;要通过推进政府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从“努力管好”向“努力引导好”转变;要警惕和防范“权力紊乱”的风险;中央应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现有的框架。
邓聿文 《学习时报》副编审
机构改革是要简政放权。简政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公共行政的标准来塑造政府,放权就是将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下放给企业和社会,由企业和社会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管理权力。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简政就须放权,而只有放权,才能更好地简政。但要使简政放权顺利进行,市场和社会就必须能够承接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否则,政府即使想放权,也无处可放。
而目前,我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构虽然改革了,但政府该管的事情、该抓的权力一点都没少,或者仅把那些次要的职能和权力下放给企业和社会;另一种是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力,面对突然下放的管理权限,企业和社会不会行使。这两种不论哪种,都会导致机构改革“换汤不换药”。
国务院机构改革要避免出现此类“换汤不换药”现象,就现实地提出了必须尽快落实职能转变的任务,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在更大的程度、更广的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此,需要制定一个职能转变的时间表,将该落实的事项、该转变的职能、该下放的权力列出一个清单,向社会公布出来,限期完成,否则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