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的1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后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强度在中等偏弱强度。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从人口学因素方面看,学校学生人数越多,则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整体而言,社会认知-职业倦怠模型可以解释职业倦怠41.1%的变化。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社会认知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的1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后可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强度在中等偏弱强度,从具体的三个层面来看,低成就感的强度最高,其次是情绪衰竭,最后是去人性化。在社会认知问卷调查中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好;工作目标难度中度偏难、目标较明确、追求目标较坚定;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持有较高期待;自我管理能力较好。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口学因素中的学校学生人数和社会认知因素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从人口学因素方面看,学校学生人数越多,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年龄与情绪衰竭存在负相关,表示年龄越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情绪衰竭的程度越低;是否为重点学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低成就感呈显著相关,表示不是重点学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自我效能感越高,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职业倦怠越低,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越多且支持利用度越高,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越低;目标越坚定明确,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对体育教学工作效果的期待越高,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基于本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就社会认知因素的各个变量与职业倦怠做了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社会支持中的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职业倦怠的有效变量。整体而言,社会认知-职业倦怠模型可以解释职业倦怠41.1%的变化。 研究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能有效影响职业倦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社会支持。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管理者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制定短期和长期工作计划,可有效激励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自身来看,中等偏高难度的目标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教师需要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具有较高的目标承诺。 在设定合理目标并坚定追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效果持有较高期待。同时,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向教师强调良好的预期效果,以强化教师认知中的效果期待。在工作过程中,为达到理想效果,教师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地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减轻低成就感和情感衰竭;当然,中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获得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同能够有效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从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体育教师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支持;教师本身也要学会主动宣泄消极情绪,积极寻找获取支持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工作之余多和家人亲友沟通交流、排解负面情绪,主动缓解职业倦怠。 提高自我效能感能降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低成就感和与人性化程度。从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来源来看,教师需多借鉴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获得间接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创新与挑战,丰富自身的经验;多与同事、上级请教沟通以寻求言语上的鼓励与支持;在面临问题时学会控制焦虑与紧张的情绪,提高自己沉着应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自我监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吾日三省吾身,有助于缓解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 以上论述可以总结为:在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强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待,给予体育教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尤其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的量,给体育教师发挥工作潜能的平台;教师自身方面应积极发挥认知的作用,以积极地态度面对工作,直面现实、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目标并对效果持有较高期待,遇到困境时学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努力提高思想水平、身体素质及教学能力,积极缓解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的1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后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强度在中等偏弱强度。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从人口学因素方面看,学校学生人数越多,则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整体而言,社会认知-职业倦怠模型可以解释职业倦怠41.1%的变化。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社会认知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范围内的16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后可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强度在中等偏弱强度,从具体的三个层面来看,低成就感的强度最高,其次是情绪衰竭,最后是去人性化。在社会认知问卷调查中得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较高;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好;工作目标难度中度偏难、目标较明确、追求目标较坚定;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持有较高期待;自我管理能力较好。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口学因素中的学校学生人数和社会认知因素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从人口学因素方面看,学校学生人数越多,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年龄与情绪衰竭存在负相关,表示年龄越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情绪衰竭的程度越低;是否为重点学校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低成就感呈显著相关,表示不是重点学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容易产生低成就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自我效能感越高,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职业倦怠越低,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越多且支持利用度越高,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越低;目标越坚定明确,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对体育教学工作效果的期待越高,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的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程度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基于本研究的社会认知视角,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就社会认知因素的各个变量与职业倦怠做了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社会支持中的支持利用度是影响职业倦怠的有效变量。整体而言,社会认知-职业倦怠模型可以解释职业倦怠41.1%的变化。 研究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能有效影响职业倦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设定、效果期待和社会支持。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管理者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制定短期和长期工作计划,可有效激励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自身来看,中等偏高难度的目标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教师需要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具有较高的目标承诺。 在设定合理目标并坚定追随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效果持有较高期待。同时,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向教师强调良好的预期效果,以强化教师认知中的效果期待。在工作过程中,为达到理想效果,教师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地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减轻低成就感和情感衰竭;当然,中小学体育教师也要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获得学生、同事、学校管理者、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同能够有效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从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体育教师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支持;教师本身也要学会主动宣泄消极情绪,积极寻找获取支持的途径,提高自身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工作之余多和家人亲友沟通交流、排解负面情绪,主动缓解职业倦怠。 提高自我效能感能降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低成就感和与人性化程度。从自我效能感的四个来源来看,教师需多借鉴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获得间接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尝试创新与挑战,丰富自身的经验;多与同事、上级请教沟通以寻求言语上的鼓励与支持;在面临问题时学会控制焦虑与紧张的情绪,提高自己沉着应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自我监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吾日三省吾身,有助于缓解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 以上论述可以总结为:在缓解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强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期待,给予体育教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尤其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的量,给体育教师发挥工作潜能的平台;教师自身方面应积极发挥认知的作用,以积极地态度面对工作,直面现实、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目标并对效果持有较高期待,遇到困境时学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努力提高思想水平、身体素质及教学能力,积极缓解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