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高中数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曹荣君

2009-12-13

一、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认为要先做好以下的工作:(1)吃透教材,教纲以及高考考纲,理清知识体系,确定好双基;(2)针对考纲要求弄清考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归纳出题型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3)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在例题与练习题的选取上体现层次性,目标性;(4)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数学?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有两种不竭的动力。一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由此生成的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是数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由此生成的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做了以上这些工作重点难点也就确定了。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应这样处理重点难点 新课程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

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在突出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的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大家知道,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跟屁虫,那我们的人类又怎能向前发展呢?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曾尝试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哪上课讲什么呢?先打一个

比方: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我认为: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练在讲之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何况,我们现在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答疑等多种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4、“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一种做法是比较特别,效果也不错: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他们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因而感到很不适应。于是他们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三五个学生一起来问问题时,我总是力争不直接地回答,尽量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让B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又让C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反过来让A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偶尔的,当他们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我会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自己是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探讨的风气,在班级里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课堂内外充满了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5、精讲精练,适时巩固

教学中例题的选取与定位,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另一方面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处理重难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2009-12-13

高中数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曹荣君

2009-12-13

一、高中数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认为要先做好以下的工作:(1)吃透教材,教纲以及高考考纲,理清知识体系,确定好双基;(2)针对考纲要求弄清考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归纳出题型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3)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在例题与练习题的选取上体现层次性,目标性;(4)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数学?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有两种不竭的动力。一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由此生成的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是数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由此生成的是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做了以上这些工作重点难点也就确定了。

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应这样处理重点难点 新课程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原来我的教学方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磨灭了自我体验、自我创新的个性。因此,

学生的思维被定向了,无法进行更好的建构,形成不了有效的认知结构,导致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在突出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的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大家知道,老师只有一个脑袋,而一个班上却有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思维怎能涵盖所有学生的思维呢?何况,老师的思维就真的比学生思维好吗?就真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吗?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比学生行,总是让学生做自己的跟屁虫,那我们的人类又怎能向前发展呢?

2、以老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教学中,我曾尝试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哪上课讲什么呢?先打一个

比方: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他会非常详细地讲解每一步;假定一个数学老师只会做两道数学题,那么他会觉得解这两道题时所用到的共同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而他在讲课时就会重点讲授这些共同的方法,这位老师如果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讲解这两道题,他所需要的讲课时间也许并不比第一位老师多;……依此类推,一个教师会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就越能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要讲的东西就会越少。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主要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主干知识。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

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曾经总结过这样一个经验:静看3分钟。意思是指一道题拿出来以后,应先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再由老师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领悟。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大家知道,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逆反的天性。他们希望尝试,他们希望创新,他们希望走出自己的路!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我们事先预设好的轨道,学生甘心吗?情愿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魅力吗?难怪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类似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这样做不行?这样做行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真正理解教师的“主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主体”。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我认为:只有在老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他才能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只要练在讲之前,哪怕是以老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它也是一种交往。因为在老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何况,我们现在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答疑等多种形式,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呢!“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求知的无穷乐趣。我们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4、“内部问题内部解决”。

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一种做法是比较特别,效果也不错: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他们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因而感到很不适应。于是他们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特别是三五个学生一起来问问题时,我总是力争不直接地回答,尽量充当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尽量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A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让B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B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又让C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对于C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反过来让A同学在我们面前说说看……。偶尔的,当他们的解答有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地方时,我会装着不懂的样子提出疑问,以便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自己是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探讨的风气,在班级里形成了学习型的小“社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课堂内外充满了活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在进行时,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追求这样的一种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合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素质!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5、精讲精练,适时巩固

教学中例题的选取与定位,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另一方面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还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目不旁骛”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授完教材一节或一章内容后,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其它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观察,以及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处理重难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2009-12-13


相关文章

  • 高中数学难点教学的案例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数学难点教学的案例分析 作者:周小华 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26期 [摘 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安排和知识内容的深入,学生会对有些知识点理解 ...查看


  • 参加市双优课比赛的几点感受-2-学校内发言
  • 在校全体会上的发言 陈 刚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离市双优课比赛结束已有些时间了,心中总不免有些遗憾!当我独处时,那节课总不由自主地浮在眼前.想那节课我是如何导入,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也常寻思那节课失利的原因, ...查看


  • 环评教案2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 教案首页 本次课标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2h 课 时上课地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 学 目 标 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别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能够正确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导则 了解工程分析的内容: 掌握环 ...查看


  • [认识时间]说课稿
  • <认识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查看


  • 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问题的最值
  • [文件] sxgdja0020.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高中 [章节] [关键词] 平均值/最值/函数 [标题] 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问题的最值 [内容] 石景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贾光辉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均值定理并能初步应用它求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茨榆山小学 刘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qu ...查看


  • 八 不确定现象
  • 八 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 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培养猜 ...查看


  • (22-38)高中数学微课教学(高中数学讲座38)
  •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高中数学讲座38)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6年10月18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 -22-38) 编者按:本人对(钟炜的博客) "(第22类)高中数学讲座 ...查看


  • 如何夯实高一数学基础
  • 如何夯实高一数学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顾日新 "夯实高一数学基础是学好高中数学,决胜高考的一把利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一.数学基础的内涵 无论是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课程标准>,还是国家出台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