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耐心热心爱心 感化伤病残军休人员进“中心”
武汉市军休三中心
接收安置军队伤病残退休人员是一项特殊而艰巨的工作。我中心自2007年以来共接收安置近50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其中仅2009年就接收安置了24名。在接收安置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和《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从实际出发,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稳定、促和谐的高度,克服困难,积极与部队方面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中心,圆满完成了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
一、强化责任,用“耐心”接战友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并且复杂的工作,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对接收安置政策进行了认真学习,特别是对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一是不无理拒收。接收前要求部队确定好监护人,摸清部队与监护人是否达成监护协议,是否存在遗留问题。二是严格按照程序接收不留后遗症。接收时看档案中伤病残资料是否齐全,“三证”(伤残证、军官退休证、身份证)是否齐全;看监护人是否履行了法律手续,进行了公证。三是搞好协调。协助部队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确保了让部队放心,让被安置的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
二、军地合力,用“热心”迎战友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国家和军队都有政策规定,军队要按政策移交,我们也要按政策协助部队做好接收安置工作。2009年,我中心接收伤病残军休人员任务繁重,体现在:一是人员多,任务重。2009年接收伤病残军休人员是往年的6倍。任务虽然重,但我们在审核档案的过程中做到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件不全、资料不全的要求部队及时补齐,把问题解决在移交之前,使伤病残军休人员无后顾之忧。二是更换新证多,抚恤金发放困难多。由于民政部门在今年更换伤残证上增加了新政策,使抚恤金发放增加了新困难。例如:伤病残军休人员本年度抚恤金仍由部队发放,地方按伤残抚恤管理办法,不发放2010年的抚恤金;部队认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已移交到地方安置了,应由地方安置部门发放抚恤金。这样使军休人员处于两难之中。2009年,我中心从空军某部接收了14名伤病残军休人员,由于我们主动与部队沟通,采取了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出具证明,向部队说明情况,讲解伤病残抚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取得了部队的理解。同时,我们就此事一抓到底,一方面及时督促尽快落实,并要求落实后回函;另一方面积极和休干沟通,切实使伤病残抚恤金及时发到伤病残军休人员手中。又如,凡是换领《残疾军人证》的,在申报审批表时需要增加评残医务证明书、评残申请报告表,并要求有原件才能给予办理换证手续。2009年前在办理伤病残关系转接过程中无此规定,故在审核伤病残军休人员档案时也未明确要求档案中要有原件,由此造成了无原件的伤病残军休人员无法办理伤病残关系转接。鉴于此情况,我们积极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特殊情况特殊解决,特殊事情特殊办理。由于我们工作积极主动,民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办新证开绿灯,使伤病残军休人员移交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三、以人为本,用“爱心”暖战友
我中心在接收安置伤病残军休人员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怀冷暖与共的情感,切实落实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和精神上关爱“三个到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伤病残军休人员融入到我们温暖的“军休和谐家园”之中。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及时为他们办理好组织关系的转迁,让他们与其他军休人员一起参加政治学习和过好组织生活。伤残军休干部李泽新一条腿截肢,行动不变,我们就派工作人员上门传达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中心有大的活动时,及时电话通知他们参加,使伤病残军休人员感到组织的关心、中心的温暖。二是从生活待遇上关照。如病退军休干部阮四清去年移交我中心,我们在审理档案中发现这位军休干部的腰椎第3、4节全部切除,根据他的病历结论,完全够得上评残标准,但是在档案中没有找到评残报告表。我们鉴于此情况,积极主动与所在部队联系,了解到由于当时的工作人员疏忽,加上军休干部本人2001年退休后在异地休养,导致此事一拖就是10多年,过了办理伤残的最佳时期。我们还是提出希望部队争取为阮四清办理伤残手续;如果实在不行,可否从经济上给予适当补助,因为阮四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家属又无工作,孩子还在读初中。经过我们多次和部队协调,坦诚相待,最后部队愿意给予阮四清2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他本人愉快地接受移交。又如,我们在审核伤残军休干部陈凤祥的档案时,发现部队少给他算了2年军龄工资,发了这么多年工资他本人还不知道。我们多次与部队沟通说明情况,最后部队积极配合一次性将少发的军龄工资全部补齐。在移交三方见面时,我们将这一情况告知他本人,并让本人审核工资表并在工资表上签字,他看也没看就签字了,并说“不用审啦,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有你们审我放心”。三是从精神上关怀。今年接收的伤残士官李建涛,38岁未婚,由于部队艰苦的工作环境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犯病后疼痛难忍,十分痛苦。在接收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情绪很消极,于是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和他聊天交心,鼓励他再找份工作,并帮他留心物色对象。我们的热情慢慢的温暖了他,他现在在一家军工厂里工作,现在的他越来越有自信,见到我们就说:“现在不少姑娘等着我相亲呢!”看到他重拾信心,我们也放下心来。
我们军休三中心虽然成立时间不长,经验还不足,但是我们要用耐心热心爱心,感化伤病残军休人员,用我们热情真诚的服务,温暖伤病残军休人员,为构建“军休和谐家园”而努力。
用耐心热心爱心 感化伤病残军休人员进“中心”
武汉市军休三中心
接收安置军队伤病残退休人员是一项特殊而艰巨的工作。我中心自2007年以来共接收安置近50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其中仅2009年就接收安置了24名。在接收安置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和《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从实际出发,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稳定、促和谐的高度,克服困难,积极与部队方面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中心,圆满完成了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
一、强化责任,用“耐心”接战友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并且复杂的工作,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对接收安置政策进行了认真学习,特别是对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一是不无理拒收。接收前要求部队确定好监护人,摸清部队与监护人是否达成监护协议,是否存在遗留问题。二是严格按照程序接收不留后遗症。接收时看档案中伤病残资料是否齐全,“三证”(伤残证、军官退休证、身份证)是否齐全;看监护人是否履行了法律手续,进行了公证。三是搞好协调。协助部队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确保了让部队放心,让被安置的军休人员和家属满意。
二、军地合力,用“热心”迎战友
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国家和军队都有政策规定,军队要按政策移交,我们也要按政策协助部队做好接收安置工作。2009年,我中心接收伤病残军休人员任务繁重,体现在:一是人员多,任务重。2009年接收伤病残军休人员是往年的6倍。任务虽然重,但我们在审核档案的过程中做到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件不全、资料不全的要求部队及时补齐,把问题解决在移交之前,使伤病残军休人员无后顾之忧。二是更换新证多,抚恤金发放困难多。由于民政部门在今年更换伤残证上增加了新政策,使抚恤金发放增加了新困难。例如:伤病残军休人员本年度抚恤金仍由部队发放,地方按伤残抚恤管理办法,不发放2010年的抚恤金;部队认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已移交到地方安置了,应由地方安置部门发放抚恤金。这样使军休人员处于两难之中。2009年,我中心从空军某部接收了14名伤病残军休人员,由于我们主动与部队沟通,采取了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出具证明,向部队说明情况,讲解伤病残抚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取得了部队的理解。同时,我们就此事一抓到底,一方面及时督促尽快落实,并要求落实后回函;另一方面积极和休干沟通,切实使伤病残抚恤金及时发到伤病残军休人员手中。又如,凡是换领《残疾军人证》的,在申报审批表时需要增加评残医务证明书、评残申请报告表,并要求有原件才能给予办理换证手续。2009年前在办理伤病残关系转接过程中无此规定,故在审核伤病残军休人员档案时也未明确要求档案中要有原件,由此造成了无原件的伤病残军休人员无法办理伤病残关系转接。鉴于此情况,我们积极向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特殊情况特殊解决,特殊事情特殊办理。由于我们工作积极主动,民政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情况下,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办新证开绿灯,使伤病残军休人员移交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三、以人为本,用“爱心”暖战友
我中心在接收安置伤病残军休人员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怀冷暖与共的情感,切实落实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和精神上关爱“三个到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伤病残军休人员融入到我们温暖的“军休和谐家园”之中。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及时为他们办理好组织关系的转迁,让他们与其他军休人员一起参加政治学习和过好组织生活。伤残军休干部李泽新一条腿截肢,行动不变,我们就派工作人员上门传达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中心有大的活动时,及时电话通知他们参加,使伤病残军休人员感到组织的关心、中心的温暖。二是从生活待遇上关照。如病退军休干部阮四清去年移交我中心,我们在审理档案中发现这位军休干部的腰椎第3、4节全部切除,根据他的病历结论,完全够得上评残标准,但是在档案中没有找到评残报告表。我们鉴于此情况,积极主动与所在部队联系,了解到由于当时的工作人员疏忽,加上军休干部本人2001年退休后在异地休养,导致此事一拖就是10多年,过了办理伤残的最佳时期。我们还是提出希望部队争取为阮四清办理伤残手续;如果实在不行,可否从经济上给予适当补助,因为阮四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家属又无工作,孩子还在读初中。经过我们多次和部队协调,坦诚相待,最后部队愿意给予阮四清2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他本人愉快地接受移交。又如,我们在审核伤残军休干部陈凤祥的档案时,发现部队少给他算了2年军龄工资,发了这么多年工资他本人还不知道。我们多次与部队沟通说明情况,最后部队积极配合一次性将少发的军龄工资全部补齐。在移交三方见面时,我们将这一情况告知他本人,并让本人审核工资表并在工资表上签字,他看也没看就签字了,并说“不用审啦,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家,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有你们审我放心”。三是从精神上关怀。今年接收的伤残士官李建涛,38岁未婚,由于部队艰苦的工作环境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犯病后疼痛难忍,十分痛苦。在接收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情绪很消极,于是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和他聊天交心,鼓励他再找份工作,并帮他留心物色对象。我们的热情慢慢的温暖了他,他现在在一家军工厂里工作,现在的他越来越有自信,见到我们就说:“现在不少姑娘等着我相亲呢!”看到他重拾信心,我们也放下心来。
我们军休三中心虽然成立时间不长,经验还不足,但是我们要用耐心热心爱心,感化伤病残军休人员,用我们热情真诚的服务,温暖伤病残军休人员,为构建“军休和谐家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