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诗的闲逸与淡泊倾向

第21卷第9期2006年9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1,No.9Sep.2006

南唐诗的闲逸与淡泊倾向

江胜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关键词:南唐诗歌;思想倾向;闲逸;淡泊I206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6)09-0020-04

南唐乃至五代十国的文学成就以词为主,诗歌亦颇有特色。

五代十国诗歌完成了从唐音到宋调的过渡,以往的文学史或作品选都将五代十国文学附于唐末或宋初,忽略了这一阶段诗歌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过渡作用。

南唐是五代十国的诗界重镇。南唐诗歌在五代十国诗歌中的成就最大,构成了唐音向宋调过渡的重要环节。

[1]

(P665),后来的论者宋王禹偁称五代“秉笔多艳冶”

族文士都受到重用。马令《南唐书》说:“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之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鸣于天下,其余落落不可胜数。故曰:江左三十年间,文物有元和之风,岂虚言

[3]

乎?”

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南唐君臣无统一理想。他们只想苟安一隅,庶族文士更是如此。政治上与西蜀相比他们又时刻受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他们的诗歌既不像中朝文人的作品中饱含着对战乱的痛苦体验,也不像恃险自固的西蜀诗人沉醉于风月。待遇优厚的南唐文人们所吟唱的往往不是忧国忧民的惆怅,也少有风花月雪的浮艳,更多的是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中寄寓自己追求淡泊的理想。形成这种闲淡倾向的主观原因是南唐作家认识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无法有所作为。这种闲逸、淡泊也是一种无奈的生命选择。可以说南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境况是形成南唐诗歌闲逸、淡泊倾向的现实基础。

五代诗人往往颠沛流离,作品散佚现象严重。从《全唐

[4][5][6]、《全五代诗》、《全唐诗补编》诸书的收录情况看,南诗》

据此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写艳情;也有论者由词(P505),但除推诗,认为南唐诗歌主要思想倾向是写感伤[2]这二者之外,南唐诗歌还具有闲逸与淡泊的倾向。

南唐诗歌之所以形成闲逸、淡泊的思想倾向,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五代时期,干戈纷扰,公元937年,先主李昪代吴立南唐,疆域扩大到江苏大部,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全部,湖北东部、福建一部。统治者虽无志中原,但能保境安民,发展生产,使江南成为五代时期较为安定、富庶的地域。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鉴于唐末武人政治的祸患,南唐重视文治,文臣及庶

诸本对诗人唐作家有160余家。由于五代作家流动频繁,

[7]

的归属往往不一,为统计方便,我们参照《十国春秋》、《旧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简介:江胜兵(1976-),男,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20

五代史》[8]、《新五代史》[9]、两《南唐书》[10]

进行梳理,事迹载于南唐较详者可定为南唐诗人。这样看南唐作家的总数不少于一百家。其中诗歌有特色,能构成南唐诗歌总体风貌者有近二十家(以现存作品为准)。

南唐大部分诗人只有很少的作品留世。《全五代诗》中所收南唐诗人作品超过一百首的只有三家:李中(298首),徐铉(286首),陈陶(166首),另外李建勋有88首。而陈陶有唐末之陈陶与南唐之陈陶的区别[11](P244-252),《全五代诗》与《全唐诗》都将二者事迹与作品合一,很难具体分辨哪些是南唐陈陶的作品,这为我们考察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带来了困难。本文以李中,徐铉,李建勋等主要诗人为例来综析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取向。

南唐君臣无心统一,中下层官吏或民间文人以一种淡泊人生,放逸情怀的心态面对现实,这是承接了唐末诗人的避世心理。他们的诗歌中更多的表现出闲逸、淡泊之趣。

孟宾于为李中《碧云集》作序时说:“有中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出示全编,备多奇句。”谓李中的诗有情味且语言清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云:“中,字有中,九江人也,唐末尝第进士。为新涂、淦阳、吉水三县令,仕终水部郎中。孟

宾于赏其工吟,绝似方干、贾岛,时复过之。”

[12]

(P941)认为李中的诗有晚唐贾岛遗风。这一说法还是符合实际的。在李中的诗作中,表达闲逸、淡泊思想倾向的随处可见。如秋夜吟寄左偃》:

与君诗兴素来狂,况入清秋夜景长。溪阁共谁看好月,莎阶应独听寒螀。卷中新句诚堪喜,身外浮名不足忙。会约垂名继前哲,任他元发尽如霜。[5]

此诗可以看成是李中个人思想也是他诗歌主题取向的一个总纲,诗人无心仕进,尽管任过三地县令,终于水部郎中,但他并没有汲汲于此。他一心留恋的是大自然,他要与好友一起到溪阁中去看月,在莎阶上听冬虫的轻鸣,书卷中的新作比身外的浮名更能让他欣喜。另一首《忆溪居》云:

竹轩临水静无尘,别后凫鹥入梦频。杜若菰蒲烟雨歇,一溪春色属何人。

此诗可知,当诗人为“浮名”(实则是为生计)所累要离开自已所爱的旧居时,那种淡淡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临溪的一处居所,静谧无尘,作者离开之后还经常梦见溪边起落的凫鹥。后两句近乎天真的发问使我们和诗人一起把思绪留在了那片纯净的领地。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怀旧,实际是藉以表达希望隐逸,追求淡泊的思想。再如《江南春》: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这是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我们似乎看到诗人行走

在春日的江南大地上,忘怀于水乡的闲逸并沉浸在对民间平淡生活的体味与倾羡中。李中的这类作品俯拾即是,即使是羁旅苦情之作,诗人也不能忘却对闲逸、淡泊的向往,我们总能读出作者的从容。如:《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

一宿山前店,旅情安可穷。猿声乡梦后,月影竹窗中。南楚征途阔,东吴旧业空。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另有《春日途中作》:

干禄趋名者,迢迢别故林。春风短亭路,芳草异乡心。雨过江山出,莺啼村落深。未知将雅道,何处谢知音。还有《江行夜泊》:

扁舟倦行役,寂寂宿江干。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潮平沙嘴没,霜苦雁声残。渔父何疎逸,扣舷歌未阑。

在五代十国动荡乱离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干禄者,他只是在寻找他的栖身之所。这些羁旅之作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心中的那份凄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惶恐,“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一阵虚惊之后,是出奇的平静,如果没有一种闲逸、淡泊的心境,是很难捕捉到这种自然现象。“渔父何疎逸,扣舷歌未阑。”作者仿佛就是那渔父,从容面对人生的一切风浪。

李中也有不少的酬和寄赠之作,很少直接给于被赠者某种感情上的慰藉,多向对方传达一种闲散的心绪,这种心绪的传达又多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实现的。如《春晏寄从弟德润》:

相思禁烟近,楼上动吟魂。水国春寒在,人家暮雨昏。朱桥通竹树,香径匝兰荪。安得吾宗会,高歌醉一尊。《春日野望怀故人》:

野外登临望,苍苍烟景昏。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云散天边野,潮回岛上痕。故人不可见,倚杖役吟魂。《寄刘钧秀才》:

掩户当春画,知君志在诗。闲花半落处,幽客未来时。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会须明月夜,与子水边期。《书情寄诗友》:

默黙谁知我,徘徊野水边。诗情长若旧,吾事更无先。芳草人稀地,残阳雁过天。静思吟友外,此意复谁怜。

21

在一些咏物诗中,李中仍不变他的闲逸、淡泊的特点。如《桃花》: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歩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李中《碧云集》,孟宾于历举其佳句于序,今读之多平平。余更喜其‘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虚阁静眠听远浪,扁舟闲上泛夕阳’,‘步月怕伤三径藓,取琴因拂一床尘’,‘江近好听菱茨雨,径香偏爱蕙兰风’,‘公署静眠思水石,古屏闲展看三湘’,

虽轻浅,尚有闲澹之致。”

[12]

(P943-P944)这里明确点出了李中诗歌闲淡的特点。

前文提到,辛文房说李中的作品绝似方干、贾岛,但李中的作品没有贾岛的幽僻,某些写景的作品似有盛唐王维的意味,如《江南春》(千家事胜游)。只是李中对于山水风光之体察中表现出的闲淡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闲淡有着本质的区别。盛唐诗人对山水田园的观照是一种精神与自然的交流,实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自信。而李中等诗人则把对山水田园的体察当着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闲逸与淡泊之中是对于现实的深重失望与厌倦。

从生活处境上看,李中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比较平淡,没有经历多少浮华,基本上可归于庶族文士之列。相比之下,养尊处优的朝相李建勋则是宫廷诗人的代表之一。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南唐主李昪代吴,预禅代之策,拜为中书侍朗同平章事。不久放还

私第,自号钟山公。

[5]

(P521)李所事的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君臣无心统一,只顾逸乐。小朝廷中的诗人最易写出浮艳之作,然而李建勋的作品感觉不到浮艳,有的只是一种对于闲逸,淡泊的向往。马令《南唐书》称“建勋博览纪史,其为诗平淡清易”;《十国春秋》亦云建勋“少时诗涉浮

糜,晚年颇清淡平易,见称于时”

[7]

(P303),如《留题爱敬寺》: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李建勋虽身在朝廷,但很少在诗中提及国忧民苦,高官厚禄之中,只知享乐,追求闲逸。如他的《尊前》:

官为将相复何求,世路多端早合休。渐老更知春可惜,正欢唯怕客难留。雨催草色还依旧,晴放花枝始自由。莫厌百壶相劝倒,免教无事结闲愁。

身为将相却说无事,只能说事不关己。李建勋部分寄赠之作同样表达着这种思想倾向:

江云未散东风暖,溟蒙正在高楼见。细柳绿堤少过人,平芜隔水时飞燕。我有近诗谁与和,忆君狂醉愁难破。昨夜南窗不得眠,闲阶点滴回灯坐。

《细雨遥怀故人》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送喻炼师归茅山》

从“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的描绘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于朋友所居环境的倾慕。

李建勋是身居乱世的达官,他的诗歌不像有些苦吟诗人的作品那样乏味。他能以平静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直面人生。他的诗歌总能品味出平和安逸的心境,回归自然的渴望。如《惜花》:

白发今如此,红芳莫更催。预愁多日谢,翻怕十分开。点滴无时雨,荒凉满地苔。闲阶一杯酒,惟待故人来。《闲出抒怀》:

闲游何用问东西,寓兴皆非有所期。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应有交亲长笑我,独轻人事鬓将衰。《小园》:

小园吾所好,栽植忘劳形。晚果经秋赤,寒疏近社青。竹萝荒引蔓,士井浅生萍。更欲从人劝,凭高置草亭。《田家三首》之一:

长爱田家事,时时欲一过。垣篱皆树槿,庭院亦堆禾。病果因风落,寒疏向日多。遥闻数声笛,牛晚下前坡。

这些作品,平淡闲雅,娓娓动人,似与显赫的宰相生活并无关涉。他是南唐重臣,却有出世的色彩,眷恋大自然,时时怀有隐居的渴望。或许是富贵已极,反而在诗中能表现出一种淡化名利、闲雅脱俗的超然境界。

清代《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李建勋诗格最弱”。可能是因为李诗过于渲染了闲淡的旨趣,以致他的诗歌总体给人一种无欲无求之感,没有传统士人的求进之心,有时甚至以沉醉花酒的方式来表现自已的闲逸。《五代诗话》引云:“李建勋虽位居极品,然惜花怜酒,解吐婉媚辞,如‘预愁多日谢,翻怕十分开’,‘空庭悄悄月如霜,独倚栏杆伴花立’,‘携酒复携觞,朝朝一似忙’,足见花酒风

味。”

[13]

(P119)可以说李中和李建勋的诗歌中表现出的闲淡思想倾向是南唐诗人中最明显的。

五代之际,儒风淡薄,唯南唐提倡儒学。不过在这个动荡乱离的时代,很少有士人真正用传统的儒学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南唐士子中,徐铉是为数不多的提倡儒学者之一。徐铉,字鼎臣,广陵人,早慧,与韩熙载齐名,早年仕吴,入南唐官吏部尚书,后从李煜归宋。宋太宗淳化初,因

《留青日札》22

[5]

事贬静难军司马。有《骑省集》三十卷。(P544)徐铉的诗歌从以上几位诗人作品中,不难感受到南唐诗人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倾向。

表现出了一种对于乱世中人生的积极理性态度。这也是南唐诗歌中难能可贵的亮色。但他的不少诗歌还是表达了对于闲逸与淡泊的向往,如《又和游光睦院》: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客棹晩维岸。僧房犹掩关。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诗人在前三联中着力描写一种清净,空灵的佛地圣境,最后一联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怀想。

《步虚词》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显示了他对隐逸的追慕。另一首《送薛少卿赴青阳》:

我爱陶靖节,吏隐从弦歌。我爱费征君,髙卧归九华。清风激颓波,来者无以加。我志两不遂,漂沦浩无涯。数奇时且乱,此图今愈赊。贤哉薛夫子,高举凌晨霞。安民即是道,投足皆为家。功名与权位,悠悠何用夸。携朋出远郊,酌酒藉平沙。云收远天静,江阔片帆斜。离怀与企羡,南望长咨嗟。

作者明确地表达了他倾羡淡泊尘外之举。

陈陶名下的很多作品与整个南唐及五代诗风的差别(P244-很大。据张兴武考论,南唐陈陶没有为官经历[11]

,一生主要时间为游历与隐逸,从这一点看,这些作P252)

品不大可能是南唐陈陶所作。

南唐诗坛还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隐逸诗人群,他们以南唐升元四年(940)建立的庐山白鹿洞国学为中心[14](P151-P156)。这些诗人有师生关系,多无仕进之心,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隐逸思想十分自然。主要有陈贶、刘洞、江为、夏宝松,他们不少人学晚唐贾岛。《十国春秋》载刘洞“自号‘五言金城’,得贾岛遗法。”说明贾岛的诗风及隐逸思想对他们都有影响。尽管他们所存作品极少,有的甚至只有一首,但我们也能从这为数极少的作品中读出他们隐逸、淡泊的情怀。如江为《江行》: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情怀之作,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渴望的是在春雨霏霏的洞庭湖上悠闲的荡着轻舟,一种渴慕闲逸的感情溢于言表,这也是身处五代的诗人共有的心境。

[15]

云:“至于雅澹之体,警策宋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之句,知诗者开卷可见矣。”王禹偁说出了孟宾于诗雅淡的特色。孟宾于也是南唐较有诗名的一位。

以上我们从南唐诗歌文本出发,考察并认为,在南唐诗歌的诸种主题取向中,闲逸与淡泊为其主要方面,明确这一点对于辨明南唐诗歌的过渡作用不为无益。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许总.唐诗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宋)马令.南唐书[M].四库全书本.[3]

[4](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5](清)李调元.全五代诗[M].成都:巴蜀书社,1991.[6]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7](清)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3.[8](宋)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9](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宋)陆游.南唐书[M].四库全书本.

[11]张兴武.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2]孙映逵校注.(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3](清)王士祯.五代诗话[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4]任爽.十国典制考[C].北京:中华书局,2004.[15](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二O[M].四库全书本.

23

第21卷第9期2006年9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1,No.9Sep.2006

南唐诗的闲逸与淡泊倾向

江胜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关键词:南唐诗歌;思想倾向;闲逸;淡泊I206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6)09-0020-04

南唐乃至五代十国的文学成就以词为主,诗歌亦颇有特色。

五代十国诗歌完成了从唐音到宋调的过渡,以往的文学史或作品选都将五代十国文学附于唐末或宋初,忽略了这一阶段诗歌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过渡作用。

南唐是五代十国的诗界重镇。南唐诗歌在五代十国诗歌中的成就最大,构成了唐音向宋调过渡的重要环节。

[1]

(P665),后来的论者宋王禹偁称五代“秉笔多艳冶”

族文士都受到重用。马令《南唐书》说:“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之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鸣于天下,其余落落不可胜数。故曰:江左三十年间,文物有元和之风,岂虚言

[3]

乎?”

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南唐君臣无统一理想。他们只想苟安一隅,庶族文士更是如此。政治上与西蜀相比他们又时刻受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他们的诗歌既不像中朝文人的作品中饱含着对战乱的痛苦体验,也不像恃险自固的西蜀诗人沉醉于风月。待遇优厚的南唐文人们所吟唱的往往不是忧国忧民的惆怅,也少有风花月雪的浮艳,更多的是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中寄寓自己追求淡泊的理想。形成这种闲淡倾向的主观原因是南唐作家认识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无法有所作为。这种闲逸、淡泊也是一种无奈的生命选择。可以说南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境况是形成南唐诗歌闲逸、淡泊倾向的现实基础。

五代诗人往往颠沛流离,作品散佚现象严重。从《全唐

[4][5][6]、《全五代诗》、《全唐诗补编》诸书的收录情况看,南诗》

据此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写艳情;也有论者由词(P505),但除推诗,认为南唐诗歌主要思想倾向是写感伤[2]这二者之外,南唐诗歌还具有闲逸与淡泊的倾向。

南唐诗歌之所以形成闲逸、淡泊的思想倾向,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五代时期,干戈纷扰,公元937年,先主李昪代吴立南唐,疆域扩大到江苏大部,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全部,湖北东部、福建一部。统治者虽无志中原,但能保境安民,发展生产,使江南成为五代时期较为安定、富庶的地域。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鉴于唐末武人政治的祸患,南唐重视文治,文臣及庶

诸本对诗人唐作家有160余家。由于五代作家流动频繁,

[7]

的归属往往不一,为统计方便,我们参照《十国春秋》、《旧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简介:江胜兵(1976-),男,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20

五代史》[8]、《新五代史》[9]、两《南唐书》[10]

进行梳理,事迹载于南唐较详者可定为南唐诗人。这样看南唐作家的总数不少于一百家。其中诗歌有特色,能构成南唐诗歌总体风貌者有近二十家(以现存作品为准)。

南唐大部分诗人只有很少的作品留世。《全五代诗》中所收南唐诗人作品超过一百首的只有三家:李中(298首),徐铉(286首),陈陶(166首),另外李建勋有88首。而陈陶有唐末之陈陶与南唐之陈陶的区别[11](P244-252),《全五代诗》与《全唐诗》都将二者事迹与作品合一,很难具体分辨哪些是南唐陈陶的作品,这为我们考察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带来了困难。本文以李中,徐铉,李建勋等主要诗人为例来综析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取向。

南唐君臣无心统一,中下层官吏或民间文人以一种淡泊人生,放逸情怀的心态面对现实,这是承接了唐末诗人的避世心理。他们的诗歌中更多的表现出闲逸、淡泊之趣。

孟宾于为李中《碧云集》作序时说:“有中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出示全编,备多奇句。”谓李中的诗有情味且语言清丽。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云:“中,字有中,九江人也,唐末尝第进士。为新涂、淦阳、吉水三县令,仕终水部郎中。孟

宾于赏其工吟,绝似方干、贾岛,时复过之。”

[12]

(P941)认为李中的诗有晚唐贾岛遗风。这一说法还是符合实际的。在李中的诗作中,表达闲逸、淡泊思想倾向的随处可见。如秋夜吟寄左偃》:

与君诗兴素来狂,况入清秋夜景长。溪阁共谁看好月,莎阶应独听寒螀。卷中新句诚堪喜,身外浮名不足忙。会约垂名继前哲,任他元发尽如霜。[5]

此诗可以看成是李中个人思想也是他诗歌主题取向的一个总纲,诗人无心仕进,尽管任过三地县令,终于水部郎中,但他并没有汲汲于此。他一心留恋的是大自然,他要与好友一起到溪阁中去看月,在莎阶上听冬虫的轻鸣,书卷中的新作比身外的浮名更能让他欣喜。另一首《忆溪居》云:

竹轩临水静无尘,别后凫鹥入梦频。杜若菰蒲烟雨歇,一溪春色属何人。

此诗可知,当诗人为“浮名”(实则是为生计)所累要离开自已所爱的旧居时,那种淡淡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临溪的一处居所,静谧无尘,作者离开之后还经常梦见溪边起落的凫鹥。后两句近乎天真的发问使我们和诗人一起把思绪留在了那片纯净的领地。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怀旧,实际是藉以表达希望隐逸,追求淡泊的思想。再如《江南春》: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这是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我们似乎看到诗人行走

在春日的江南大地上,忘怀于水乡的闲逸并沉浸在对民间平淡生活的体味与倾羡中。李中的这类作品俯拾即是,即使是羁旅苦情之作,诗人也不能忘却对闲逸、淡泊的向往,我们总能读出作者的从容。如:《宿山店书怀寄东林令图上人》

一宿山前店,旅情安可穷。猿声乡梦后,月影竹窗中。南楚征途阔,东吴旧业空。虎溪莲社客,应笑此飘蓬。另有《春日途中作》:

干禄趋名者,迢迢别故林。春风短亭路,芳草异乡心。雨过江山出,莺啼村落深。未知将雅道,何处谢知音。还有《江行夜泊》:

扁舟倦行役,寂寂宿江干。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潮平沙嘴没,霜苦雁声残。渔父何疎逸,扣舷歌未阑。

在五代十国动荡乱离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干禄者,他只是在寻找他的栖身之所。这些羁旅之作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心中的那份凄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惶恐,“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一阵虚惊之后,是出奇的平静,如果没有一种闲逸、淡泊的心境,是很难捕捉到这种自然现象。“渔父何疎逸,扣舷歌未阑。”作者仿佛就是那渔父,从容面对人生的一切风浪。

李中也有不少的酬和寄赠之作,很少直接给于被赠者某种感情上的慰藉,多向对方传达一种闲散的心绪,这种心绪的传达又多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实现的。如《春晏寄从弟德润》:

相思禁烟近,楼上动吟魂。水国春寒在,人家暮雨昏。朱桥通竹树,香径匝兰荪。安得吾宗会,高歌醉一尊。《春日野望怀故人》:

野外登临望,苍苍烟景昏。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云散天边野,潮回岛上痕。故人不可见,倚杖役吟魂。《寄刘钧秀才》:

掩户当春画,知君志在诗。闲花半落处,幽客未来时。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会须明月夜,与子水边期。《书情寄诗友》:

默黙谁知我,徘徊野水边。诗情长若旧,吾事更无先。芳草人稀地,残阳雁过天。静思吟友外,此意复谁怜。

21

在一些咏物诗中,李中仍不变他的闲逸、淡泊的特点。如《桃花》: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歩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李中《碧云集》,孟宾于历举其佳句于序,今读之多平平。余更喜其‘竹风醒晚醉,窗月伴秋吟’,‘虚阁静眠听远浪,扁舟闲上泛夕阳’,‘步月怕伤三径藓,取琴因拂一床尘’,‘江近好听菱茨雨,径香偏爱蕙兰风’,‘公署静眠思水石,古屏闲展看三湘’,

虽轻浅,尚有闲澹之致。”

[12]

(P943-P944)这里明确点出了李中诗歌闲淡的特点。

前文提到,辛文房说李中的作品绝似方干、贾岛,但李中的作品没有贾岛的幽僻,某些写景的作品似有盛唐王维的意味,如《江南春》(千家事胜游)。只是李中对于山水风光之体察中表现出的闲淡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闲淡有着本质的区别。盛唐诗人对山水田园的观照是一种精神与自然的交流,实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自信。而李中等诗人则把对山水田园的体察当着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闲逸与淡泊之中是对于现实的深重失望与厌倦。

从生活处境上看,李中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比较平淡,没有经历多少浮华,基本上可归于庶族文士之列。相比之下,养尊处优的朝相李建勋则是宫廷诗人的代表之一。李建勋,字致尧,陇西人,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南唐主李昪代吴,预禅代之策,拜为中书侍朗同平章事。不久放还

私第,自号钟山公。

[5]

(P521)李所事的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君臣无心统一,只顾逸乐。小朝廷中的诗人最易写出浮艳之作,然而李建勋的作品感觉不到浮艳,有的只是一种对于闲逸,淡泊的向往。马令《南唐书》称“建勋博览纪史,其为诗平淡清易”;《十国春秋》亦云建勋“少时诗涉浮

糜,晚年颇清淡平易,见称于时”

[7]

(P303),如《留题爱敬寺》:

野性竟未改,何以居朝廷。空为百官首,但爱千峰青。南风新雨后,与客携觞行。斜阳惜归去,万壑啼鸟声。

李建勋虽身在朝廷,但很少在诗中提及国忧民苦,高官厚禄之中,只知享乐,追求闲逸。如他的《尊前》:

官为将相复何求,世路多端早合休。渐老更知春可惜,正欢唯怕客难留。雨催草色还依旧,晴放花枝始自由。莫厌百壶相劝倒,免教无事结闲愁。

身为将相却说无事,只能说事不关己。李建勋部分寄赠之作同样表达着这种思想倾向:

江云未散东风暖,溟蒙正在高楼见。细柳绿堤少过人,平芜隔水时飞燕。我有近诗谁与和,忆君狂醉愁难破。昨夜南窗不得眠,闲阶点滴回灯坐。

《细雨遥怀故人》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送喻炼师归茅山》

从“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的描绘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于朋友所居环境的倾慕。

李建勋是身居乱世的达官,他的诗歌不像有些苦吟诗人的作品那样乏味。他能以平静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直面人生。他的诗歌总能品味出平和安逸的心境,回归自然的渴望。如《惜花》:

白发今如此,红芳莫更催。预愁多日谢,翻怕十分开。点滴无时雨,荒凉满地苔。闲阶一杯酒,惟待故人来。《闲出抒怀》:

闲游何用问东西,寓兴皆非有所期。断酒只携僧共去,看山从听马行迟。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应有交亲长笑我,独轻人事鬓将衰。《小园》:

小园吾所好,栽植忘劳形。晚果经秋赤,寒疏近社青。竹萝荒引蔓,士井浅生萍。更欲从人劝,凭高置草亭。《田家三首》之一:

长爱田家事,时时欲一过。垣篱皆树槿,庭院亦堆禾。病果因风落,寒疏向日多。遥闻数声笛,牛晚下前坡。

这些作品,平淡闲雅,娓娓动人,似与显赫的宰相生活并无关涉。他是南唐重臣,却有出世的色彩,眷恋大自然,时时怀有隐居的渴望。或许是富贵已极,反而在诗中能表现出一种淡化名利、闲雅脱俗的超然境界。

清代《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李建勋诗格最弱”。可能是因为李诗过于渲染了闲淡的旨趣,以致他的诗歌总体给人一种无欲无求之感,没有传统士人的求进之心,有时甚至以沉醉花酒的方式来表现自已的闲逸。《五代诗话》引云:“李建勋虽位居极品,然惜花怜酒,解吐婉媚辞,如‘预愁多日谢,翻怕十分开’,‘空庭悄悄月如霜,独倚栏杆伴花立’,‘携酒复携觞,朝朝一似忙’,足见花酒风

味。”

[13]

(P119)可以说李中和李建勋的诗歌中表现出的闲淡思想倾向是南唐诗人中最明显的。

五代之际,儒风淡薄,唯南唐提倡儒学。不过在这个动荡乱离的时代,很少有士人真正用传统的儒学价值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南唐士子中,徐铉是为数不多的提倡儒学者之一。徐铉,字鼎臣,广陵人,早慧,与韩熙载齐名,早年仕吴,入南唐官吏部尚书,后从李煜归宋。宋太宗淳化初,因

《留青日札》22

[5]

事贬静难军司马。有《骑省集》三十卷。(P544)徐铉的诗歌从以上几位诗人作品中,不难感受到南唐诗人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倾向。

表现出了一种对于乱世中人生的积极理性态度。这也是南唐诗歌中难能可贵的亮色。但他的不少诗歌还是表达了对于闲逸与淡泊的向往,如《又和游光睦院》:

寺门山水际,清浅照孱颜。客棹晩维岸。僧房犹掩关。日华穿竹静,云影过阶闲。箕踞一长啸,忘怀物我间。

诗人在前三联中着力描写一种清净,空灵的佛地圣境,最后一联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怀想。

《步虚词》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显示了他对隐逸的追慕。另一首《送薛少卿赴青阳》:

我爱陶靖节,吏隐从弦歌。我爱费征君,髙卧归九华。清风激颓波,来者无以加。我志两不遂,漂沦浩无涯。数奇时且乱,此图今愈赊。贤哉薛夫子,高举凌晨霞。安民即是道,投足皆为家。功名与权位,悠悠何用夸。携朋出远郊,酌酒藉平沙。云收远天静,江阔片帆斜。离怀与企羡,南望长咨嗟。

作者明确地表达了他倾羡淡泊尘外之举。

陈陶名下的很多作品与整个南唐及五代诗风的差别(P244-很大。据张兴武考论,南唐陈陶没有为官经历[11]

,一生主要时间为游历与隐逸,从这一点看,这些作P252)

品不大可能是南唐陈陶所作。

南唐诗坛还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隐逸诗人群,他们以南唐升元四年(940)建立的庐山白鹿洞国学为中心[14](P151-P156)。这些诗人有师生关系,多无仕进之心,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隐逸思想十分自然。主要有陈贶、刘洞、江为、夏宝松,他们不少人学晚唐贾岛。《十国春秋》载刘洞“自号‘五言金城’,得贾岛遗法。”说明贾岛的诗风及隐逸思想对他们都有影响。尽管他们所存作品极少,有的甚至只有一首,但我们也能从这为数极少的作品中读出他们隐逸、淡泊的情怀。如江为《江行》: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

这是一首抒发羁旅情怀之作,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所渴望的是在春雨霏霏的洞庭湖上悠闲的荡着轻舟,一种渴慕闲逸的感情溢于言表,这也是身处五代的诗人共有的心境。

[15]

云:“至于雅澹之体,警策宋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之句,知诗者开卷可见矣。”王禹偁说出了孟宾于诗雅淡的特色。孟宾于也是南唐较有诗名的一位。

以上我们从南唐诗歌文本出发,考察并认为,在南唐诗歌的诸种主题取向中,闲逸与淡泊为其主要方面,明确这一点对于辨明南唐诗歌的过渡作用不为无益。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许总.唐诗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宋)马令.南唐书[M].四库全书本.[3]

[4](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5](清)李调元.全五代诗[M].成都:巴蜀书社,1991.[6]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7](清)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83.[8](宋)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9](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宋)陆游.南唐书[M].四库全书本.

[11]张兴武.五代作家的人格与诗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2]孙映逵校注.(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3](清)王士祯.五代诗话[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4]任爽.十国典制考[C].北京:中华书局,2004.[15](宋)王禹偁.小畜集卷二O[M].四库全书本.

23


相关文章

  • 陆龟蒙诗歌在元明两朝的接受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略论陆龟蒙诗歌在元.明两朝的接受 刘泽海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陆诗在历代都有较大的影响,但缺乏系统论其接受史的文章.笔者拟以元.明.清对陆诗的接受史 ...查看


  • 诗词 唐·王维 青溪
  • 王维<青溪> 题注:一作过青溪水作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词句注释 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查看


  • 白居易的诗:[白云泉]白居易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原文] 白云泉① 天平山②上白云泉,云自 ...查看


  • 唐诗三百首鉴赏之五言古诗一(选修)
  •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 ...查看


  • 王维[青溪]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青   溪 王 维 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②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藻漾泛菱荇,澄澄映霞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③. [注]①言:语助词, ...查看


  • 浅谈如何欣赏古诗
  • 浅谈如何欣赏唐诗 赵波 摘要:在中国封建时期,唐代是国势强盛和经济繁荣的巅峰时代.其时,诗歌 创作更是前无古人,后难为继.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唐诗则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这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引吭高歌的时代! 明 ...查看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查看


  •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菩萨蛮 [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 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 ...查看


  •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
  • 山水田园诗派简介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 (一)先秦时期 自魏晋以来"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以山水与田园为描写内容的诗作兴起 ,后世学者对于山水诗.田园诗的起源 ,多因定义不同而有各种主张.广义地说,中国古典山水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