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质量和数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要素。
(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地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劳动、土地、资本 实体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连接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计算方法 时间一年 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我国)总量GDP :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平均GDP :富裕程度
经济部门在GDP 中比例变化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目的必须做到: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的轨道;其次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后,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两者密切联系: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积累、 积累基金 积累率
为什么要积累
积累基金的三个来源:政府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三课
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的。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适度消费:收入 合理消费:结构
消费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数量多少和质量有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其他因素: 精神消费 闲暇时间 生活环境(自然人文) 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消费结构分类和合理消费
恩格尔系数公式
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健康的消费心理:
不健康的:攀比 炫耀 从众 逆反
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立统一关系 消费者为什么是弱势: 信息 主体地位不同
依法维权
主要权利:安全、知情、选择、公平交易、受尊重、获得赔偿权。此外—— 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如何维权: 协商和解 调节 申诉
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课
社会生产的三大部门 第一产业,广义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除1、2产以外的各行业的总称。服务业。
农业是基础: 农业基础地位基础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显著下降。 新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30%一下。
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一般达到国内生产总值中60%以上。
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十二五规划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产业机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现阶段劳动就业的矛盾和机遇
劳动者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
劳动者的择业 就业 创业
劳动年龄(16-60男性;16-55女性。周岁)
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 休息休假
获得劳动保护
接受职业培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依法享有其他权利
劳动者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职业道德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可是在事实上往往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于优势。为此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制定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消费者维权
协商 协商和解 调解 调解
申诉
仲裁 一裁仲裁 仲裁+
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与消费争议少了申诉一环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和财政收支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 国家通过征税等取得的收入,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行政管理、
国防支出债务和其他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远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两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5财政的重要作用
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6、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征税主体:政府。对象:社会成员。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
征税是政府依靠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把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到国家手中,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分配使用,以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要。 7税收的基本特征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相对固定性 免税的道理也应该一样的。
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 自然人和法人(组织)
税率 应征收多大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他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我国现在的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等。 9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质。 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10我国税收的作用 三个方面:
A 、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
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 B 、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杠。如从外企减免到企业的所得税同税, C 、 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1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纳税申报义务;及时提供信息义务;按时纳税义务。
权利:及时获取税法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保密的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12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 宪法规定
诚信:诚实申报;讲信用。
税务机关:创造一个简便、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宣传纳税人的权利,明白纳税。
第五课
1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两大功能:(1)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2)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2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度。 现代货币制度,是以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在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纸币不再是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我国实行的是纸币本位制。 票据形式的记账货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借贷活动和利息
让渡货币在一定时间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借贷活动中,当事双方之间体现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债务人获得货币的使用权,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利率及计算公式
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 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本金×(1+利率) 5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央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6商业银行的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因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地位。 (1) 吸收存款; (2) 发放贷款;
(3) 多种中间业务。最重要的转账结算。
结算工具有: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 7投资理财的首要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于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虑,获得基本的保障。因此,投资理财首先要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 8保险及其职能
保险,是指以集中起众人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参与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死亡、人身伤害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保险的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此外,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财产的增值。 9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产增值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1)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发行者:企业、国家
(2)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股东,有权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
(3) 为了方便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和不得提前赎回的债券,国家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进行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4) 证券买卖,不是按照证券的价值或者发行价进行的,也没有固定的价格,因此经常
波动,产生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证券市场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10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投资项目: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原则:分散、长期、理性、个性投资原则。 第六课: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
集体经济、 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积极地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领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力量。
(2)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3)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有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4)国有经济是推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 3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除了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6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1)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扩大了社会就业
(3) 支撑地方经济的主体
(4) 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
发展。
8发展外资经济重要意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称为“三资企业”。
其中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
意义:
(1)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扩大我国的生产建设规模。
(3)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我国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4)有利于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9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 生产力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
(3) 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内、 劳动收入和劳动付出成正比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由此必然引
出多种分配方式,要求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1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 13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相互相成:效率是前提,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80年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现阶段分配领域出现了社会成员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我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14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5、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16 建立健全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特殊的作用:(1)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2)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3)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安邦治国的根本大计,具有重大而深远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第七课
1现代市场的特征 (1) 统一的市场 (2) 开放的市场 (3) 竞争的市场 (4) 有序的市场 2市场交易原则 (1) 自愿原则 (2) 平等原则
(3) 互利原则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资源配置就是指资源分配和使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经济资源
稀缺性的矛盾,就是需要科学合理地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效率性问题。
(2) 两种基本配置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与此相联系,存在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运行体制。市场经济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现经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
4市场经济的作用
(1) 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
(2)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3) 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平台 (4) 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5) 择优汰劣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法制化规范化 (1) 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 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3) 用法律规范政府宏观调控 (4) 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5) 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互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攻关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1)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平稳发展
(2)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4)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着特殊作用。 总之,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8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家收支平衡 9宏观调控手段
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他们一起组成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 十二五规划
财政:财政收入(税收增税免税减税)财政支出(四万亿、财政补贴)总需求总共接平衡 货币:利率准备金影响货币流通量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 A 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 政府宏观调控 来实现的 、 C 价格、供求和竞争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D 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保障。这表明 A 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置于法律规范之下 B 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C 各类中介组织的活动受法律制约 D 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规范。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及及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经济全球化的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化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和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成为及及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过程。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消极影响,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这是主要的。 (1)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3)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
间。 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 (2)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遭到动荡的可能性增大。 (3) 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4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1)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各成员
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消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经济发展》
(2) 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地区)间实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
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的标准是外国人和本国人的待遇相同 透明度原则 经济政策法令几条列都必须公布, 公平竞争原则。反倾销和反补贴
(3)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6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7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
引进国外新进技术
8实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9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0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1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其他金融市场,并导致2008年全球各地区主要股市以及与次贷相关的债券市场出现了强烈震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A 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B 金融运作的全球化 C 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D 商品流通的全球化
2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国经济法律政策条例、和措施必须公开公布。这项规定属于世家贸易组织成员间实行
A 最惠国待遇 B 非歧视原则 C 透明度原则 D 公平竞争原则
3下列属于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有
A 中国铝业公司出资收购获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 B 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
C 吸收国外存款、在国外发行债券和股票 D 吸收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贷款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下列企业经营活动属于“走出去”的是 A .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B .中国宝钢集团购买巴西铁矿石
C .中国联想集团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D .中国港机集团向墨西哥出口港口集装箱吊机
(一)1、B 2、C 3、B 4C
. 以下图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情况。目前,我国工业化道路上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A .我国GDP 总量及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逐年增加
C .我国近两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有所回落 D .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应该是同比例的 BC
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 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质量和数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要素。
(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地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劳动、土地、资本 实体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连接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计算方法 时间一年 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我国)总量GDP :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平均GDP :富裕程度
经济部门在GDP 中比例变化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目的必须做到: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的轨道;其次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后,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
两者密切联系: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积累、 积累基金 积累率
为什么要积累
积累基金的三个来源:政府财政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三课
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消费和储蓄的比例: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的。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适度消费:收入 合理消费:结构
消费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数量多少和质量有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其他因素: 精神消费 闲暇时间 生活环境(自然人文) 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
消费结构分类和合理消费
恩格尔系数公式
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消费的弹性和刚性
健康的消费心理:
不健康的:攀比 炫耀 从众 逆反
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立统一关系 消费者为什么是弱势: 信息 主体地位不同
依法维权
主要权利:安全、知情、选择、公平交易、受尊重、获得赔偿权。此外—— 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如何维权: 协商和解 调节 申诉
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课
社会生产的三大部门 第一产业,广义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除1、2产以外的各行业的总称。服务业。
农业是基础: 农业基础地位基础作用。
(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显著下降。 新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30%一下。
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一般达到国内生产总值中60%以上。
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十二五规划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产业机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现阶段劳动就业的矛盾和机遇
劳动者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
劳动者的择业 就业 创业
劳动年龄(16-60男性;16-55女性。周岁)
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 休息休假
获得劳动保护
接受职业培训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依法享有其他权利
劳动者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职业道德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在法律地位平等的,可是在事实上往往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于优势。为此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制定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消费者维权
协商 协商和解 调解 调解
申诉
仲裁 一裁仲裁 仲裁+
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与消费争议少了申诉一环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1财政和财政收支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 国家通过征税等取得的收入,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划分: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行政管理、
国防支出债务和其他支出。 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收才有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远远才能流长,根深才能叶茂。 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
国家每年度的财政支出,应当根据有可能实现的财政收入,分轻重缓急来安排,两入为出,尽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5财政的重要作用
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6、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征税主体:政府。对象:社会成员。个人和各类经济组织。
征税是政府依靠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把一部分社会产品集中到国家手中,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分配使用,以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要。 7税收的基本特征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相对固定性 免税的道理也应该一样的。
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
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 自然人和法人(组织)
税率 应征收多大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他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我国现在的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等。 9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质。 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10我国税收的作用 三个方面:
A 、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国家最稳定的财政收入,
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 B 、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杠。如从外企减免到企业的所得税同税, C 、 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11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纳税申报义务;及时提供信息义务;按时纳税义务。
权利:及时获取税法的权利;监督税务部门工作的权利;纳税人信息保密的权利;了解和监督税款如何使用的权利。 12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 宪法规定
诚信:诚实申报;讲信用。
税务机关:创造一个简便、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宣传纳税人的权利,明白纳税。
第五课
1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 两大功能:(1)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2)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 2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用黄金充当货币的制度,叫金本位制度。 现代货币制度,是以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在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也叫纸币本位。纸币不再是金银货币的代表和符号。我国实行的是纸币本位制。 票据形式的记账货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借贷活动和利息
让渡货币在一定时间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借贷活动中,当事双方之间体现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的使用权,债务人获得货币的使用权,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货币借贷活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4利率及计算公式
利率是一定时期中的利息和本金的比率。 单利=本金×利率×年数 复利=本金×(1+利率) 5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央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 6商业银行的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因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地位。 (1) 吸收存款; (2) 发放贷款;
(3) 多种中间业务。最重要的转账结算。
结算工具有: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 7投资理财的首要目的
对于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因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于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的一生衣食无虑,获得基本的保障。因此,投资理财首先要借助保险业提供的保险服务。 8保险及其职能
保险,是指以集中起众人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参与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死亡、人身伤害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保险的基本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分散风险是补偿损失的基础,补偿损失是分散风险的体现。此外,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对防灾防损进行社会管理的派生职能。 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财产的增值。 9利用证券市场实现资产增值
债券和股票是两种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1)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发行者:企业、国家
(2)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股东,有权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股东权益参与公司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
(3) 为了方便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和不得提前赎回的债券,国家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进行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4) 证券买卖,不是按照证券的价值或者发行价进行的,也没有固定的价格,因此经常
波动,产生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证券市场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构成了证券市场的风险机制。
10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 投资项目: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 原则:分散、长期、理性、个性投资原则。 第六课: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
集体经济、 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积极地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领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力量。
(2)国有经济在为整个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金,是国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
(3)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居有主导地位,对沟通城乡经济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4)国有经济是推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 3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除了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公有制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6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
(1) 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扩大了社会就业
(3) 支撑地方经济的主体
(4) 推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
发展。
8发展外资经济重要意义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称为“三资企业”。
其中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
意义:
(1)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借鉴国外的科学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有利于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扩大我国的生产建设规模。
(3)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增加我国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4)有利于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并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9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 生产力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
(3) 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10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内、 劳动收入和劳动付出成正比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由此必然引
出多种分配方式,要求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1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 13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相互相成:效率是前提,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80年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现阶段分配领域出现了社会成员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我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14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5、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16 建立健全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特殊的作用:(1)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2)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3)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安邦治国的根本大计,具有重大而深远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第七课
1现代市场的特征 (1) 统一的市场 (2) 开放的市场 (3) 竞争的市场 (4) 有序的市场 2市场交易原则 (1) 自愿原则 (2) 平等原则
(3) 互利原则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资源配置就是指资源分配和使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经济资源
稀缺性的矛盾,就是需要科学合理地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效率性问题。
(2) 两种基本配置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与此相联系,存在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运行体制。市场经济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实现经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
4市场经济的作用
(1) 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
(2)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3) 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平台 (4) 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5) 择优汰劣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法制化规范化 (1) 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 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3) 用法律规范政府宏观调控 (4) 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5) 建立和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7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互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攻关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1)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平稳发展
(2)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4)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着特殊作用。 总之,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8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家收支平衡 9宏观调控手段
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他们一起组成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 十二五规划
财政:财政收入(税收增税免税减税)财政支出(四万亿、财政补贴)总需求总共接平衡 货币:利率准备金影响货币流通量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 A 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 政府宏观调控 来实现的 、 C 价格、供求和竞争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D 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的保障。这表明 A 政府的宏观调控要置于法律规范之下 B 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C 各类中介组织的活动受法律制约 D 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规范。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及及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2经济全球化的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国际间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 (2)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强,全球化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
(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生产的组织者,成为国际间商品,技术、和资本流动的主要参与者,成为及及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过程。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消极影响,它加剧了世界经济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这是主要的。 (1)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3)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
间。 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 (2)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遭到动荡的可能性增大。 (3) 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4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1)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各成员
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消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经济发展》
(2) 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地区)间实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
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的标准是外国人和本国人的待遇相同 透明度原则 经济政策法令几条列都必须公布, 公平竞争原则。反倾销和反补贴
(3)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6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7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
引进国外新进技术
8实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9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0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1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其他金融市场,并导致2008年全球各地区主要股市以及与次贷相关的债券市场出现了强烈震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A 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 B 金融运作的全球化 C 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D 商品流通的全球化
2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国经济法律政策条例、和措施必须公开公布。这项规定属于世家贸易组织成员间实行
A 最惠国待遇 B 非歧视原则 C 透明度原则 D 公平竞争原则
3下列属于我国吸收直接投资的有
A 中国铝业公司出资收购获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现有股份 B 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
C 吸收国外存款、在国外发行债券和股票 D 吸收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贷款
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下列企业经营活动属于“走出去”的是 A .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B .中国宝钢集团购买巴西铁矿石
C .中国联想集团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
D .中国港机集团向墨西哥出口港口集装箱吊机
(一)1、B 2、C 3、B 4C
. 以下图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情况。目前,我国工业化道路上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A .我国GDP 总量及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逐年增加
C .我国近两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有所回落 D .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应该是同比例的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