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2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3,No.2
2011年3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Mar.2011
“盛唐气象’’与盛唐边塞诗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
要: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
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关键词:盛唐}诗歌;边塞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一【2011)02一0080—04
盛唐文学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以认为以“雄浑悲壮”四字评盛唐诗,最为贴切。这种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成为古典诗歌璀璨的明珠,“雄壮浑厚”、“雄浑悲壮”的“盛唐气象”,与盛唐的边并使其在盛唐达到顶峰。盛唐诗歌除有李白浪漫主塞诗关系如何?严羽并未明确说明,但他在《沧浪诗义、杜甫现实主义之外,更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话・诗评》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派的交相辉映。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以及王昌龄、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巩妇应该说,这四种李颀、王翰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描绘雄奇壮丽诗歌题材,除迁谪与边塞诗无甚关联外,其他三种大的边塞风光,表达卫国将士从军戍边的英雄气概,以多与边塞诗有关。林庚先生也在《略谈唐诗高潮中大漠、异域的景物展现将士豪迈的精神,以浪漫主义的一些标志》一文中指出:“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达观抒写边塞意象,反映盛唐精神,使积极进取、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引人瞩目,青春飞扬、宏伟气魄成为其时代的一种重要气象,为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唐代文学乃至唐代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唐帝国成为当为相对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诗歌在此时也以“盛唐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之音”演绎夺目的光辉。“盛唐气象”所造就的政治、神的边防歌。”边塞诗的引人人胜处“并不在于哪个经济、军事、文化及审美的氛围,直接催生了盛唐文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学的繁荣和勃兴。因而,对“盛唐气象”的解读和把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其具体的内容则握,关系着对“盛唐之音”的理解,关系着时代精神对往往是传统的游子主题的扩展,政治视野的扩展,山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关系着唐朝诗歌跃动的脉搏与水风光的扩展”。“边塞诗只属于盛唐时代,他因此节奏。
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盛唐气象”,是由宋人严羽首先提出来的。关志。,,[幻据此可知,边塞生活渗透在盛唐多种题材、多于它的内涵,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种主题的作品中,因而更能体现出盛唐诗歌普遍具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他还
有的“盛唐气象”。
收稿日期:2010—12-18
作者简介:雒海宁(1965-),男,汉族,甘肃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
80・
万方数据
关于“盛唐气象”,历来有许多理论家对此进行过论述。唐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3]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对唐诗给予很高评价,他说:“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钱先生仍注目唐诗的青春飞扬,没有哪一时代的诗歌能如盛唐这样极具蓬勃的气势与不凡的风骨。于是,便出现了李白的挥洒自如。“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4]李白固然以浪漫主义的胸怀极尽盛唐之能事,以远大的抱负、进步的理想抒写时代的辉煌,并于飘逸中流露追求理想、蔑视权贵的人格;在豪放中昭示执著自由、寻仙访道的叛逆。他的诗歌全景展现了“盛唐气象”的所有的意识和特征,将“盛唐之音”推向时代的顶端。但李白的诗歌却总是交织着积极与消极、进取与颓废、热情与悲哀、自由与遗憾、现实与理想等各种态度和矛盾,在描摹人生抱负时不乏热望,歌颂繁荣景象时暗含忧虑;进身谈贤者知遇,纵横尚游侠习气,更多的是政治坎坷与人生失意,于遍游山川中仰怀古人、壮思欲飞,在求仙学道中瞻望圣贤、叛逆不羁。其“诗仙”的地位使“盛唐气象”流溢着多彩的内涵。
也有人认为“盛唐气象”更多显示的是盛唐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乐观的人文精神。强大的国家,疆土的不断拓展,异族的俯首称臣,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举国“唯我独尊”的民族精神、意识和气魄,文人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身成名就的理想,造就了盛唐精神。致使“唐诗融汉魏气骨于江左文风而又变为盛唐之音,形成壮丽宏伟与平易自然相结合的理想风貌。盛唐诗歌的风骨不是以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度为主要特征,而在于追求理想的热情、蔑视权贵的自信和英雄失路的不平。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宏伟气魄和雄厚力量。盛唐诗歌的风骨以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为核心,同时也广泛体现在抒写日常生活的各种感受之中。,,[5]
就文学而言,盛唐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诗人和区别分明的诗歌流派,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形成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局面。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而具有清新、悠远、宁静、明秀之美。这是因
万方数据
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这些诗人准备了舒适的物质条件;佛老的畅行又为其提供了更为深邃的思想空间。豪门达官,既可由仕而隐,也可由隐而仕,以淡泊显示其悠闲无忧的生活,用宁静标榜其参禅悟道的心境;那些求仕坎坷的文人,往往选择由隐而仕,以“终南捷径”名高声远,以至“此中大有嘉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使隐逸风气大为流行。他们共同关注山水、关注田园,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传统,最终形成蔚为大观的山水田园诗派。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佛教的境界与道家的无为紧密的结合。儒、释、道的精神合一,造就了明志、致远的风尚。而边塞诗派以豪迈悲壮的乐观精神有别于山水田园诗派的隐逸避世。“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6]可以说边塞诗是整个盛唐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是文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的至高境界,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山水田园诗更多表现的是文人的无奈选择,是儒家“独善其身”品格的愤世抒怀,于泉石林壑、山水田园中感慨人生的兴衰和内心的得失,这只能是个体文人的人格锤炼与存在意识的内省,是主旋律之外的一咏三叹,是仕途悲观和际遇情怀的消极感悟,是儒家“独善其身”理想的遗憾抉择。个体的经历和情怀只能是时代的花絮和浪花,不能肩负起“盛唐气象”的气度与非凡。因此。时代的波涛和强盛脉搏则以洪钟大吕“天降大任”于边塞诗作之群体,寄托于群体意识的外敛张扬。于是,“兼济天下”人文精神在或雄厚浑朴或俊逸悲壮中展示达观、进取,以高亢的笔端抒写盛唐的丰姿绰约与雍容大度,以诗歌的婉转音律阐释文人为国尽忠、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因此,边塞诗的一批批创作者才是“盛唐气象”积极的、具有青春气息的承担者。
边塞诗的盛行,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就思想而言,边塞诗派的根源在于儒家思想的培育,诗人都能关乎天下、关乎国家、关乎民族、关乎民生,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兼济天下”、“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思想愿望和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造就了边塞诗人具有青春气息、积极进取的人格与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他们恪守并为之奋斗的信念。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大,为边塞诗的盛行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政治开明,科举取士,为中下层文人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前途,激发了他们对功名的种种幻
・8】・
想和追求,也使当时的文人极具进取的胸怀。文化上儒、释、道三教并存,百家争鸣,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使盛唐文人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更具深厚内涵的人文精神。“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盛唐时代的典型标志。因此,儒家人世情怀,铺就了文人报国精神的价值走向,而不甘儒生寂寞,不甘穷经皓首的理想,又从纵横家的自我标榜与身体力行中得到启迪。于是,游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人生理想和态度,成为一种普遍盛行的时尚,成为边塞诗人实现自身价值与拯物济世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在他们看来,“达则兼济天下”是成就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就是建功立业。“这条道路首先似乎是边塞军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蕃、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73于是,一种激越昂扬,达观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催生了文人满腔的热情。当时,除科举能炫耀“十年寒窗”的人生荣耀外,边塞建功也是功成名就的另一捷径。于是,从军戍边便为边塞诗人实现自身抱负、理想和价值的不二抉择。请看: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
——李白《塞下曲》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宴。
——李白《永王东巡歌》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杜甫《后出塞》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塞下曲》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
——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于此可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军旅生活,才是他们报效国家、激越人生的写照,主义的豪迈气概。
周谷城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将唐帝国的强盛概括为“文化的优越、产业的优越及军事的优越”,尤部及西南部诸族如吐谷浑、吐蕃,北部及西北部诸族如突厥、回纥等进行征服和镇压,并使之臣服,其地域也逐渐纳入了唐王朝的版图,故疆域辽阔。唐“尝
・82。
万方数据
于缘边要地,设置都护府,以控制新得之地,并镇压边地居民。,,[8]由于不断地拓边、屯边、戍边,使得盛唐的诗人大多都有入边、游边和使边的经历。当时“文人也出入边塞,习武知兵。初、盛唐的著名诗人们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口]
入边即是入幕,胡震亨《唐音癸签》中论述道:“唐词人自禁林外,节镇幕府为盛。如高适之依哥舒翰,岑参之依高仙芝,杜甫之依严武,比比皆是。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此处辟外幕和因缘幕府是两种文人人边的不同概括;游边“同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有关,但游边也并非都同于具有旅游性质的一般漫游。由于入边幕是盛唐文人仕进的一条途径,所以有些文人游边也兼带着寻找人幕机会的目的。叽10]李白一游巴蜀,二游几半中国。希望“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因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是漫游并求仕的时期。三游于洛阳遇杜甫,于汴州逢高适,然后三人同游梁园、济南,分手后,李白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唐代文人漫游之风可略见一斑。同时,盛唐诗人也有高适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岑参北游河朔,王昌龄游历河陇,无不以报国求仕为目的。而燕赵、蓟门、河朔、河陇等地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生存空间的交接地带,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北部游牧文化的边缘地区,也就是当时的边塞。使边也是盛唐诗人出入边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肩负着特殊的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的任务,他们或赴边宣旨,或交割任离,或解运粮兵,或巡视边陲,或出使异域,或沟通西域,使命不一。高适任封丘尉时,曾送兵到边塞而著有《送兵到蓟北》、《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等诗篇。王维也以监察御史之职出使河西、榆林、新秦郡等地,写有《使至塞上》、《出塞作》、《榆林郡歌》、《新秦郡松树歌》等。最著名的使边诗歌莫过于他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三叠”之曲关切使边安西的元二。此外,边塞的情况也要及时奏知朝廷,便有频繁来往于京城与边塞之间的使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人京使”即如是。无论是由京使边,还是由边入京,都以特殊的使命接触了边塞。
可见,盛唐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使出塞人塞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边塞诗人共同经历边塞生活,体验不同于中原的异域风光,以自己直接的经验或间接的感受描绘长河的落日与大漠的孤烟,并由此感悟人生的壮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儒生
(下转第130页)
这种人生志向,洋溢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其军事上对东部及东北部诸族如高丽、奚、契丹,西
的奠大讽刺。
为,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更需回顾百年前的北京大学,一百年前,中国教育的要学会尊重少数、个别、弱势群体,需要学会尊重不先行者们就已经开始移植和培育大学造成“自由之同意见,学会宽容,学会对自我行为、观点所依持的思想,独立之人格”的理念,在教育中注入自由教育立场进行反思和检视。
的新鲜血液,那么,在百年后的今天,其理应还是我我们需要自由教育。
们办教育办大学者所应思考和行动的重要起点。因参考文献:
[1]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3.[2][7]刘创.在传统与保守中获取自由[J].教育研究,2004,(4).
[3][4][5]杨东平主编.大学之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5,42—43.[6]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肖川.大学的理想与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LiberalEducation:theBasisofUniversityLife
SUZhong
(TheCollege
ofTeacherandEducation.Qinghai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Liberaleducationis
a
valueofeducationabouttheMentalandtherationalvalue.Liberaled—
ucationisthebasisofuniversityeducation;itreachestheliberalgoalsbymeansofHumanitiescourses.
LiberalEducation
as
a
traditionaIuniversityeducationhasbeenusedbymanyfamousUniversityinthe
world.Nowadays,moreandmorespecializedteachingmakesuniversityeducationbecomenarrow.There-fore,liberaleducationiSwidelyaccepted.
Keywords:liberaIeducation;tradition;specialeducation
(上接第82页)
品格,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纵横御辱的时代责任,是儒家强烈的人世愿望、纵横的精神观念、游侠的英以及“忧黎元”的人格风范,使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雄意识之问的结合,而道家汪洋恣意的奇异想象,又象征和标志,成为“盛唐气象”和精神的完美体现。
为边塞诗寻找到雄奇瑰丽的抒情基点。因而,“盛唐以上的论述表明,边塞诗的繁荣和辉煌,既以盛气象”的勃勃气势便应运而生了“盛唐之音”,促进了唐文化的多种学说并立、多民族文化融合为其深刻边塞诗的崛起和繁盛,而盛唐边塞诗则更是集中地背景,又与盛唐诗人出塞的经历有关。其思想基础体现、反映着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97.[2]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1—53.
[3][4][6][7][9]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6.132,125,125,125.[5]葛晓音.论初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85,(2).[8]周谷城.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440.
[103陈铁民.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J].文学遗产,2002。(3).
“Tang
Weather"and
TangFrontierPoems
LU0Hai—ning
(The
HumanitiesCollege,Qin曲ai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frontierfortressoftheTangDynasty.TangDynastypoetryisthespiritofliterature,aggressivesolebeareroftheBorderPoetsofitsprosperityliesintheentryside,YouedgesandmaketheedgeawayfromitistheConfuciansense
ofconvergence.“andeconomicworld”mind
ofthe
a
perfectinterpretation.
Keywords:gloriousofTongDynasty;poetry;border
・
130
・
万方数据
第33卷第2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3,No.2
2011年3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Mar.2011
“盛唐气象’’与盛唐边塞诗
雒海宁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
要: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
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关键词:盛唐}诗歌;边塞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一【2011)02一0080—04
盛唐文学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诗以认为以“雄浑悲壮”四字评盛唐诗,最为贴切。这种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成为古典诗歌璀璨的明珠,“雄壮浑厚”、“雄浑悲壮”的“盛唐气象”,与盛唐的边并使其在盛唐达到顶峰。盛唐诗歌除有李白浪漫主塞诗关系如何?严羽并未明确说明,但他在《沧浪诗义、杜甫现实主义之外,更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话・诗评》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派的交相辉映。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以及王昌龄、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巩妇应该说,这四种李颀、王翰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描绘雄奇壮丽诗歌题材,除迁谪与边塞诗无甚关联外,其他三种大的边塞风光,表达卫国将士从军戍边的英雄气概,以多与边塞诗有关。林庚先生也在《略谈唐诗高潮中大漠、异域的景物展现将士豪迈的精神,以浪漫主义的一些标志》一文中指出:“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达观抒写边塞意象,反映盛唐精神,使积极进取、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引人瞩目,青春飞扬、宏伟气魄成为其时代的一种重要气象,为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唐代文学乃至唐代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唐帝国成为当为相对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诗歌在此时也以“盛唐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之音”演绎夺目的光辉。“盛唐气象”所造就的政治、神的边防歌。”边塞诗的引人人胜处“并不在于哪个经济、军事、文化及审美的氛围,直接催生了盛唐文战场,哪个战役,而主要的是一种悲壮的豪情,异域学的繁荣和勃兴。因而,对“盛唐气象”的解读和把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其具体的内容则握,关系着对“盛唐之音”的理解,关系着时代精神对往往是传统的游子主题的扩展,政治视野的扩展,山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关系着唐朝诗歌跃动的脉搏与水风光的扩展”。“边塞诗只属于盛唐时代,他因此节奏。
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盛唐气象”,是由宋人严羽首先提出来的。关志。,,[幻据此可知,边塞生活渗透在盛唐多种题材、多于它的内涵,严羽在《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种主题的作品中,因而更能体现出盛唐诗歌普遍具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他还
有的“盛唐气象”。
收稿日期:2010—12-18
作者简介:雒海宁(1965-),男,汉族,甘肃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
80・
万方数据
关于“盛唐气象”,历来有许多理论家对此进行过论述。唐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3]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对唐诗给予很高评价,他说:“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钱先生仍注目唐诗的青春飞扬,没有哪一时代的诗歌能如盛唐这样极具蓬勃的气势与不凡的风骨。于是,便出现了李白的挥洒自如。“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4]李白固然以浪漫主义的胸怀极尽盛唐之能事,以远大的抱负、进步的理想抒写时代的辉煌,并于飘逸中流露追求理想、蔑视权贵的人格;在豪放中昭示执著自由、寻仙访道的叛逆。他的诗歌全景展现了“盛唐气象”的所有的意识和特征,将“盛唐之音”推向时代的顶端。但李白的诗歌却总是交织着积极与消极、进取与颓废、热情与悲哀、自由与遗憾、现实与理想等各种态度和矛盾,在描摹人生抱负时不乏热望,歌颂繁荣景象时暗含忧虑;进身谈贤者知遇,纵横尚游侠习气,更多的是政治坎坷与人生失意,于遍游山川中仰怀古人、壮思欲飞,在求仙学道中瞻望圣贤、叛逆不羁。其“诗仙”的地位使“盛唐气象”流溢着多彩的内涵。
也有人认为“盛唐气象”更多显示的是盛唐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乐观的人文精神。强大的国家,疆土的不断拓展,异族的俯首称臣,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举国“唯我独尊”的民族精神、意识和气魄,文人经世致用的观念和身成名就的理想,造就了盛唐精神。致使“唐诗融汉魏气骨于江左文风而又变为盛唐之音,形成壮丽宏伟与平易自然相结合的理想风貌。盛唐诗歌的风骨不是以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度为主要特征,而在于追求理想的热情、蔑视权贵的自信和英雄失路的不平。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宏伟气魄和雄厚力量。盛唐诗歌的风骨以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为核心,同时也广泛体现在抒写日常生活的各种感受之中。,,[5]
就文学而言,盛唐拥有众多个性鲜明的诗人和区别分明的诗歌流派,创造出各种诗歌之美,形成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局面。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而具有清新、悠远、宁静、明秀之美。这是因
万方数据
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这些诗人准备了舒适的物质条件;佛老的畅行又为其提供了更为深邃的思想空间。豪门达官,既可由仕而隐,也可由隐而仕,以淡泊显示其悠闲无忧的生活,用宁静标榜其参禅悟道的心境;那些求仕坎坷的文人,往往选择由隐而仕,以“终南捷径”名高声远,以至“此中大有嘉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使隐逸风气大为流行。他们共同关注山水、关注田园,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传统,最终形成蔚为大观的山水田园诗派。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佛教的境界与道家的无为紧密的结合。儒、释、道的精神合一,造就了明志、致远的风尚。而边塞诗派以豪迈悲壮的乐观精神有别于山水田园诗派的隐逸避世。“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6]可以说边塞诗是整个盛唐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是文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的至高境界,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山水田园诗更多表现的是文人的无奈选择,是儒家“独善其身”品格的愤世抒怀,于泉石林壑、山水田园中感慨人生的兴衰和内心的得失,这只能是个体文人的人格锤炼与存在意识的内省,是主旋律之外的一咏三叹,是仕途悲观和际遇情怀的消极感悟,是儒家“独善其身”理想的遗憾抉择。个体的经历和情怀只能是时代的花絮和浪花,不能肩负起“盛唐气象”的气度与非凡。因此。时代的波涛和强盛脉搏则以洪钟大吕“天降大任”于边塞诗作之群体,寄托于群体意识的外敛张扬。于是,“兼济天下”人文精神在或雄厚浑朴或俊逸悲壮中展示达观、进取,以高亢的笔端抒写盛唐的丰姿绰约与雍容大度,以诗歌的婉转音律阐释文人为国尽忠、建功立业的博大胸襟。因此,边塞诗的一批批创作者才是“盛唐气象”积极的、具有青春气息的承担者。
边塞诗的盛行,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就思想而言,边塞诗派的根源在于儒家思想的培育,诗人都能关乎天下、关乎国家、关乎民族、关乎民生,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兼济天下”、“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思想愿望和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造就了边塞诗人具有青春气息、积极进取的人格与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他们恪守并为之奋斗的信念。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大,为边塞诗的盛行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政治开明,科举取士,为中下层文人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前途,激发了他们对功名的种种幻
・8】・
想和追求,也使当时的文人极具进取的胸怀。文化上儒、释、道三教并存,百家争鸣,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使盛唐文人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更具深厚内涵的人文精神。“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盛唐时代的典型标志。因此,儒家人世情怀,铺就了文人报国精神的价值走向,而不甘儒生寂寞,不甘穷经皓首的理想,又从纵横家的自我标榜与身体力行中得到启迪。于是,游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人生理想和态度,成为一种普遍盛行的时尚,成为边塞诗人实现自身价值与拯物济世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在他们看来,“达则兼济天下”是成就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必由之路,而这条道路就是建功立业。“这条道路首先似乎是边塞军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蕃、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73于是,一种激越昂扬,达观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催生了文人满腔的热情。当时,除科举能炫耀“十年寒窗”的人生荣耀外,边塞建功也是功成名就的另一捷径。于是,从军戍边便为边塞诗人实现自身抱负、理想和价值的不二抉择。请看: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
——李白《塞下曲》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宴。
——李白《永王东巡歌》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杜甫《后出塞》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塞下曲》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
——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
于此可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军旅生活,才是他们报效国家、激越人生的写照,主义的豪迈气概。
周谷城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将唐帝国的强盛概括为“文化的优越、产业的优越及军事的优越”,尤部及西南部诸族如吐谷浑、吐蕃,北部及西北部诸族如突厥、回纥等进行征服和镇压,并使之臣服,其地域也逐渐纳入了唐王朝的版图,故疆域辽阔。唐“尝
・82。
万方数据
于缘边要地,设置都护府,以控制新得之地,并镇压边地居民。,,[8]由于不断地拓边、屯边、戍边,使得盛唐的诗人大多都有入边、游边和使边的经历。当时“文人也出入边塞,习武知兵。初、盛唐的著名诗人们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口]
入边即是入幕,胡震亨《唐音癸签》中论述道:“唐词人自禁林外,节镇幕府为盛。如高适之依哥舒翰,岑参之依高仙芝,杜甫之依严武,比比皆是。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此处辟外幕和因缘幕府是两种文人人边的不同概括;游边“同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有关,但游边也并非都同于具有旅游性质的一般漫游。由于入边幕是盛唐文人仕进的一条途径,所以有些文人游边也兼带着寻找人幕机会的目的。叽10]李白一游巴蜀,二游几半中国。希望“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因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是漫游并求仕的时期。三游于洛阳遇杜甫,于汴州逢高适,然后三人同游梁园、济南,分手后,李白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唐代文人漫游之风可略见一斑。同时,盛唐诗人也有高适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岑参北游河朔,王昌龄游历河陇,无不以报国求仕为目的。而燕赵、蓟门、河朔、河陇等地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生存空间的交接地带,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北部游牧文化的边缘地区,也就是当时的边塞。使边也是盛唐诗人出入边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肩负着特殊的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的任务,他们或赴边宣旨,或交割任离,或解运粮兵,或巡视边陲,或出使异域,或沟通西域,使命不一。高适任封丘尉时,曾送兵到边塞而著有《送兵到蓟北》、《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等诗篇。王维也以监察御史之职出使河西、榆林、新秦郡等地,写有《使至塞上》、《出塞作》、《榆林郡歌》、《新秦郡松树歌》等。最著名的使边诗歌莫过于他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三叠”之曲关切使边安西的元二。此外,边塞的情况也要及时奏知朝廷,便有频繁来往于京城与边塞之间的使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人京使”即如是。无论是由京使边,还是由边入京,都以特殊的使命接触了边塞。
可见,盛唐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使出塞人塞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边塞诗人共同经历边塞生活,体验不同于中原的异域风光,以自己直接的经验或间接的感受描绘长河的落日与大漠的孤烟,并由此感悟人生的壮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儒生
(下转第130页)
这种人生志向,洋溢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其军事上对东部及东北部诸族如高丽、奚、契丹,西
的奠大讽刺。
为,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更需回顾百年前的北京大学,一百年前,中国教育的要学会尊重少数、个别、弱势群体,需要学会尊重不先行者们就已经开始移植和培育大学造成“自由之同意见,学会宽容,学会对自我行为、观点所依持的思想,独立之人格”的理念,在教育中注入自由教育立场进行反思和检视。
的新鲜血液,那么,在百年后的今天,其理应还是我我们需要自由教育。
们办教育办大学者所应思考和行动的重要起点。因参考文献:
[1]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3.[2][7]刘创.在传统与保守中获取自由[J].教育研究,2004,(4).
[3][4][5]杨东平主编.大学之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5,42—43.[6]王大珩,于光远.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肖川.大学的理想与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LiberalEducation:theBasisofUniversityLife
SUZhong
(TheCollege
ofTeacherandEducation.Qinghai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Liberaleducationis
a
valueofeducationabouttheMentalandtherationalvalue.Liberaled—
ucationisthebasisofuniversityeducation;itreachestheliberalgoalsbymeansofHumanitiescourses.
LiberalEducation
as
a
traditionaIuniversityeducationhasbeenusedbymanyfamousUniversityinthe
world.Nowadays,moreandmorespecializedteachingmakesuniversityeducationbecomenarrow.There-fore,liberaleducationiSwidelyaccepted.
Keywords:liberaIeducation;tradition;specialeducation
(上接第82页)
品格,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纵横御辱的时代责任,是儒家强烈的人世愿望、纵横的精神观念、游侠的英以及“忧黎元”的人格风范,使他们成为一个时代的雄意识之问的结合,而道家汪洋恣意的奇异想象,又象征和标志,成为“盛唐气象”和精神的完美体现。
为边塞诗寻找到雄奇瑰丽的抒情基点。因而,“盛唐以上的论述表明,边塞诗的繁荣和辉煌,既以盛气象”的勃勃气势便应运而生了“盛唐之音”,促进了唐文化的多种学说并立、多民族文化融合为其深刻边塞诗的崛起和繁盛,而盛唐边塞诗则更是集中地背景,又与盛唐诗人出塞的经历有关。其思想基础体现、反映着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97.[2]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1—53.
[3][4][6][7][9]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26.132,125,125,125.[5]葛晓音.论初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85,(2).[8]周谷城.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440.
[103陈铁民.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J].文学遗产,2002。(3).
“Tang
Weather"and
TangFrontierPoems
LU0Hai—ning
(The
HumanitiesCollege,Qin曲aiNormalUniversity,Xining810008,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frontierfortressoftheTangDynasty.TangDynastypoetryisthespiritofliterature,aggressivesolebeareroftheBorderPoetsofitsprosperityliesintheentryside,YouedgesandmaketheedgeawayfromitistheConfuciansense
ofconvergence.“andeconomicworld”mind
ofthe
a
perfectinterpretation.
Keywords:gloriousofTongDynasty;poetry;border
・
130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