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路。1909年,清王朝为建立新军,在原云南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1912年改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首任总办高尔登,后由李根源继任。学堂设步、骑、炮、工兵4科,每期1—2年,第15期还招收了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1909至1928年,共办19期,学员达5000余人。1911年,讲武堂师生在昆明“重九起义”及后来的护国讨袁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讲武堂的历届毕业生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革命将领,如朱德、叶剑英及周保中等。韩国首任总理李范奭(当年化名李国根)、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元帅、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等都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修缮前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的著名军事学校之一,是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齐名的清末民初中国三大著名军校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并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军事院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从1909年到1935年的二十六年间,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为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更因其曾为新中国培养出两位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和数百名将军,以及三个国家的军队重要领导人而声名显赫。云南陆军讲武堂因此被朱德委员长誉为“革命熔炉”,被举世公认为“将帅摇篮”。
修缮中
原讲武堂规模较大,东临翠湖,西至钱局街,北靠仓园巷,南为洪化桥。开东、南两门,南部为外操场,北部为四合院式主楼,其西有兵器库、礼堂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现存东大门、主楼、礼堂、兵器库等建筑。
修缮后
主楼为土木结构两层四合院走马转角楼,由四座各长约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占地面积约1.44万平方米。东楼为学堂教职工办公区,西楼为教室,南、北楼为学员宿舍。东、西、南、北4楼均高12米。南楼中间设一阅兵楼,为当时教官训练指挥或阅操训话之所。东西楼南北端各设一券洞门。
传统打竹签、缠麻线的制作
1991—1993年,对主楼进行全面修葺,1999年修复了东大门。1989年建立了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文物管理所。在南楼布置讲武堂校史、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等陈列展览,于1991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宣部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还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灰浆层的裂隙修复
由于多次修缮对材料的选择、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讲武堂外立面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等病害。2016年初,受云南陆军讲武堂文物管理所的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陆军讲武堂外立面保养维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颜料层的涂刷
根据勘察发现,云南陆军讲武堂外立面墙体存在两种不同结构方式,南北楼为砖墙,东西楼为土坯砖墙,由于墙体构成材料的不同,导致所出现的病害情况也不尽相同。南北楼砖墙主要存在裂隙、颜色退化等病害现象,东西楼土坯墙存在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裂隙等病害现象。针对不同结构方式的墙体,提出了不同的修缮方案,对讲武堂外立面墙体的颜料层和灰浆层进行全面的去除,对南北楼砖墙采用传统的灰浆做法,适当的调整灰浆配比,保证与砖砌墙体的粘结;对东西楼土坯墙体,首先为了保证传统灰浆与土坯砖的粘结,在土坯砖上按照最传统的做法,打竹签、缠麻线,形成网状的拉结层,保障灰浆层与土坯砖的结合。做完灰浆层后,涂刷颜料层,颜色经过考证,选用“民国黄”,经过多次试验和实际墙体的试验性样块的制作,并通过论证,确定采用水性墙面漆,确保整体墙面颜色的一致性,漆面做好后再喷涂一层有机硅防水罩面层,使墙面的牢固性、颜料的耐候性得到增强。
保养维护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现工程已经结束,并通过了验收。
马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信息部主任,研究馆员
点击标题下方“云南考古”进行关注。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路。1909年,清王朝为建立新军,在原云南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1912年改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首任总办高尔登,后由李根源继任。学堂设步、骑、炮、工兵4科,每期1—2年,第15期还招收了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1909至1928年,共办19期,学员达5000余人。1911年,讲武堂师生在昆明“重九起义”及后来的护国讨袁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讲武堂的历届毕业生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革命将领,如朱德、叶剑英及周保中等。韩国首任总理李范奭(当年化名李国根)、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元帅、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等都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修缮前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的著名军事学校之一,是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齐名的清末民初中国三大著名军校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并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军事院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从1909年到1935年的二十六年间,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为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更因其曾为新中国培养出两位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和数百名将军,以及三个国家的军队重要领导人而声名显赫。云南陆军讲武堂因此被朱德委员长誉为“革命熔炉”,被举世公认为“将帅摇篮”。
修缮中
原讲武堂规模较大,东临翠湖,西至钱局街,北靠仓园巷,南为洪化桥。开东、南两门,南部为外操场,北部为四合院式主楼,其西有兵器库、礼堂等建筑,总占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现存东大门、主楼、礼堂、兵器库等建筑。
修缮后
主楼为土木结构两层四合院走马转角楼,由四座各长约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占地面积约1.44万平方米。东楼为学堂教职工办公区,西楼为教室,南、北楼为学员宿舍。东、西、南、北4楼均高12米。南楼中间设一阅兵楼,为当时教官训练指挥或阅操训话之所。东西楼南北端各设一券洞门。
传统打竹签、缠麻线的制作
1991—1993年,对主楼进行全面修葺,1999年修复了东大门。1989年建立了昆明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文物管理所。在南楼布置讲武堂校史、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等陈列展览,于1991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宣部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还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灰浆层的裂隙修复
由于多次修缮对材料的选择、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的不同,导致讲武堂外立面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等病害。2016年初,受云南陆军讲武堂文物管理所的委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陆军讲武堂外立面保养维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颜料层的涂刷
根据勘察发现,云南陆军讲武堂外立面墙体存在两种不同结构方式,南北楼为砖墙,东西楼为土坯砖墙,由于墙体构成材料的不同,导致所出现的病害情况也不尽相同。南北楼砖墙主要存在裂隙、颜色退化等病害现象,东西楼土坯墙存在灰浆层脱落、颜料层起甲、粉化、颜色退化、裂隙等病害现象。针对不同结构方式的墙体,提出了不同的修缮方案,对讲武堂外立面墙体的颜料层和灰浆层进行全面的去除,对南北楼砖墙采用传统的灰浆做法,适当的调整灰浆配比,保证与砖砌墙体的粘结;对东西楼土坯墙体,首先为了保证传统灰浆与土坯砖的粘结,在土坯砖上按照最传统的做法,打竹签、缠麻线,形成网状的拉结层,保障灰浆层与土坯砖的结合。做完灰浆层后,涂刷颜料层,颜色经过考证,选用“民国黄”,经过多次试验和实际墙体的试验性样块的制作,并通过论证,确定采用水性墙面漆,确保整体墙面颜色的一致性,漆面做好后再喷涂一层有机硅防水罩面层,使墙面的牢固性、颜料的耐候性得到增强。
保养维护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现工程已经结束,并通过了验收。
马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信息部主任,研究馆员
点击标题下方“云南考古”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