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粥里春秋]阅读

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粥里春秋》阅读 作者:张学新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年第09期

推荐理由:

选文质朴亲切,发人深思。试题紧紧围绕作品内容,从理解、分析综合、赏析评价三个层级设计题目,考点鲜明突出,能很好地检测考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粥里春秋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让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⑨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喏,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⑩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⑾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问热泪盈眶……

(陆建华/文,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⑦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④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⑧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⑩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1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第57页)

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粥里春秋》阅读 作者:张学新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年第09期

推荐理由:

选文质朴亲切,发人深思。试题紧紧围绕作品内容,从理解、分析综合、赏析评价三个层级设计题目,考点鲜明突出,能很好地检测考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粥里春秋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让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⑨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喏,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⑩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⑾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问热泪盈眶……

(陆建华/文,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年龄稍大,□□□□→上大学时,□□□□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⑦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④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⑧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⑩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13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第57页)


相关文章

  • 中考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 中考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专家解读考点: 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不仅有利于阅读,也有利于交际.2008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②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中考作文命题: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 作者:姚守梅 中学语文教学 2015年12期 一.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概览 中考落下帷幕后,笔者搜集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27个考区共170道中考作文试题并进行归类整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对各考区作文试题的统计,大体可以看出今 ...查看


  • 中考语文"14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 中考语文"14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52qiuxue★语文系测试:为中考语文量身定做. 官方网站:http://bbs.52qiuxue.com/ 官方qq群:2014中考家长交流总群--315254213 文言诗文知 ...查看


  • 2012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例析
  • 王礼平 ( <语文建设> 2012年第 10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到第四学 ...查看


  • 无边光景一时新(一)
  • 作文历来是中考试卷中的重头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016年中考的大幕已经落下,纵观全国各地作文命题,犹如奇葩绽放,乱花迷眼,异彩纷呈,真可谓"无边光景一时新".我们欣赏它,分析它,研究它,对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查看


  • [2010中考语文分类]名著阅读
  • 名著阅读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 ...查看


  • 中考试题怎么出-12省市命题人员聚集沪上谈改革
  • 文汇报     2001-04-19     谢海阳 何连弟 陈韶旭 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考命题人员日前汇聚华东师范大学,参加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人员培训班,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出发,探索中考改革的新 ...查看


  • 2014年北京市中考和高考改革方案(全)
  • 一.2014年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 今天(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被民间讨论了一个多星期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了结果,此次改革涉及到2014考生志愿填报,详细内容如下: 高考考试与命题方面: 1.语文学科要加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