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父亲形象

  翻开古典诗词的册页,很难找到歌颂父亲的诗篇。饱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素以含蓄内敛为特点,父爱是那样深沉朴实,如山般厚重,稳稳地立在时光的河岸边,千年不语。如果你拂去光阴的尘埃,深入到文字的内里,可以看到一些朦胧的身影,散发出执着而坚定的光芒,那就是“父亲”的形象。

  ◎李白:豪放诗仙的百结柔肠

  文学史上给李白诗歌风格的定论是“豪放飘逸”,诗如其人,他的一生也是如此:遍游名山大川,攀蜀道、至天门、渡黄河、登太行、赏庐山、游三峡……哪一个地方不是足迹与诗行同在,剑气与诗风纵横?骑马过长安,醉洒街上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这就是诗仙的快意人生。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李白的另一面,他虽来往飘忽,却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他的《寄东鲁二稚子》就是一首千转百结、感人至深的诗篇,展示了他细腻柔情的一面。

  诗的开篇是:“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以景发端,展示了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江南春色,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由谁来耕种呢?然后一句“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犹如电影镜头,在我们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已经齐肩,两人一起在桃树下玩耍。“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诚挚而急切的眷怀乡土之痴心、思念儿女之浓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远游在外的慈爱父亲,因思念儿女而乱了方寸,饱受熬煎。可见,颇有剑侠情怀的李白,内心也有一片柔软的角落,那是留给儿女的永恒天空。

  ◎杜甫:忧国诗圣的怜爱之情

  天宝十五载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困居长安时杜甫写下著名的《月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州之月,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现实中的“独看”和想象里的“双照”,两相对比,含意深广,耐人寻思。“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诗人想象妻子月下情景,寄托了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诗更令人动容,“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也许并不懂得想念,但大人们又怎能不念?这个“怜”字,是战乱年代的一腔苦泪,是远隔天涯的万种愁思,是一位父亲对儿女的百般怜爱。如果说李白思念儿女的柔情是壮游途中的偶一闪念,那么杜甫倾吐的则是毕生一以贯之的肺腑深情。

  ◎陆游: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

  陆游的《示儿》家喻户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牵挂的不是遗产的交付、家人的安置,而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里包含了陆游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悲壮激昂的基调中,为后世树立了一位深明大义、心怀国家的伟大父亲形象。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它更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编辑/初云

  翻开古典诗词的册页,很难找到歌颂父亲的诗篇。饱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素以含蓄内敛为特点,父爱是那样深沉朴实,如山般厚重,稳稳地立在时光的河岸边,千年不语。如果你拂去光阴的尘埃,深入到文字的内里,可以看到一些朦胧的身影,散发出执着而坚定的光芒,那就是“父亲”的形象。

  ◎李白:豪放诗仙的百结柔肠

  文学史上给李白诗歌风格的定论是“豪放飘逸”,诗如其人,他的一生也是如此:遍游名山大川,攀蜀道、至天门、渡黄河、登太行、赏庐山、游三峡……哪一个地方不是足迹与诗行同在,剑气与诗风纵横?骑马过长安,醉洒街上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这就是诗仙的快意人生。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李白的另一面,他虽来往飘忽,却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他的《寄东鲁二稚子》就是一首千转百结、感人至深的诗篇,展示了他细腻柔情的一面。

  诗的开篇是:“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以景发端,展示了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江南春色,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由谁来耕种呢?然后一句“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犹如电影镜头,在我们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已经齐肩,两人一起在桃树下玩耍。“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诚挚而急切的眷怀乡土之痴心、思念儿女之浓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远游在外的慈爱父亲,因思念儿女而乱了方寸,饱受熬煎。可见,颇有剑侠情怀的李白,内心也有一片柔软的角落,那是留给儿女的永恒天空。

  ◎杜甫:忧国诗圣的怜爱之情

  天宝十五载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困居长安时杜甫写下著名的《月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州之月,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现实中的“独看”和想象里的“双照”,两相对比,含意深广,耐人寻思。“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诗人想象妻子月下情景,寄托了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诗更令人动容,“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也许并不懂得想念,但大人们又怎能不念?这个“怜”字,是战乱年代的一腔苦泪,是远隔天涯的万种愁思,是一位父亲对儿女的百般怜爱。如果说李白思念儿女的柔情是壮游途中的偶一闪念,那么杜甫倾吐的则是毕生一以贯之的肺腑深情。

  ◎陆游: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

  陆游的《示儿》家喻户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牵挂的不是遗产的交付、家人的安置,而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里包含了陆游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悲壮激昂的基调中,为后世树立了一位深明大义、心怀国家的伟大父亲形象。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它更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编辑/初云


相关文章

  •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题班会
  •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题班会 刘明亚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 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二 ...查看


  •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8下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 B 2. C 3. A 4. B 5. B 6. B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 ~8题.(4分) 7.逐.移 8. 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查看


  •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2
  •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 ...查看


  • 六年级语文教案 1
  • 第 四 单 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情暖人间"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精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船长>是略读课 ...查看


  •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城关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语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文 满分 120 分,未写作文的总分一律按零分计.) 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查.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题号 分数 一.积累及运用(1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 ...查看


  • "剧本课堂"课型结构探索
  • [摘 要]所谓"剧本课堂",就是以课文.剧本为载体,将语言训练融合在"剧本"里,并巧妙植入听说读写,或导或演,或编或创,从而将语文读写过程活动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寻找不同文体课文与不 ...查看


  • 每日诗词 | 诗词中的父爱,深厚绵长
  • [导读]自古以来,颂扬母爱的诗词华章俯拾皆是,且无不感人至深.而表达父爱的诗词,却少之又少.也许是父亲太严肃的缘故,小编搜寻了很多网页书籍,很难找到表达父爱的诗词.可是,还是有一部分的诗篇被传颂了下来,一首首皆是肺腑之言,深厚绵长 诗词中的 ...查看


  • 四语课课练--21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 一.默写古诗,再解释词语和诗句. 默写<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______________ ...查看


  • 语文必背古诗
  •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