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篇●冷泉亭记

冷泉亭[1]记

[唐]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2]。就郡言[3],灵隐寺为尤[4]。由寺观[5],冷泉亭为甲[6]。亭在山下[7],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8],广不累丈[9],而撮奇得要[10],地搜胜概

[11],物无遁形[12]。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13],木欣欣[14],可以导和纳粹[15],畅人血气[16]。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17],风泠泠[18],可以蠲烦析酲[19],起人心情[20]。山树为盖[21],岩石为屏,云从栋生[22],水与阶平[23]。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24];卧而狎之者

[25],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26],粹冷柔滑[27]。若俗士,若道人[28],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29],见辄除去[30]。潜利阴益[31],可胜言哉[3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33]。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词句注解:

[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2]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5]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6]为甲:数第一。

[7]山:指灵隐山。

[8]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累积。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10]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11]胜概:优美的山水。

[12]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13]薰薰:草木的香气。

[14]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15]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16]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17]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18]泠泠(líng):形容风清凉。

[19]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20]起:启发,振足。

[21]盖:伞。

[22]栋:指亭梁。

[23]阶:指亭的台阶。

[24]床:喻亭似床。

[25]狎(xiá):亲昵,亲近。

[26]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27]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28]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29]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30]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31]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32]可胜言:岂能说尽。

[33]“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

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在这种情况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任到这里以后,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背景:

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赏析: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

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冷泉亭[1]记

[唐]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2]。就郡言[3],灵隐寺为尤[4]。由寺观[5],冷泉亭为甲[6]。亭在山下[7],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8],广不累丈[9],而撮奇得要[10],地搜胜概

[11],物无遁形[12]。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13],木欣欣[14],可以导和纳粹[15],畅人血气[16]。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17],风泠泠[18],可以蠲烦析酲[19],起人心情[20]。山树为盖[21],岩石为屏,云从栋生[22],水与阶平[23]。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24];卧而狎之者

[25],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26],粹冷柔滑[27]。若俗士,若道人[28],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29],见辄除去[30]。潜利阴益[31],可胜言哉[3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33]。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词句注解:

[1]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2]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3]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4]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5]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6]为甲:数第一。

[7]山:指灵隐山。

[8]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9]累(lěi):累积。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10]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11]胜概:优美的山水。

[12]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13]薰薰:草木的香气。

[14]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15]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16]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17]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18]泠泠(líng):形容风清凉。

[19]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20]起:启发,振足。

[21]盖:伞。

[22]栋:指亭梁。

[23]阶:指亭的台阶。

[24]床:喻亭似床。

[25]狎(xiá):亲昵,亲近。

[26]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27]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28]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29]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30]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31]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32]可胜言:岂能说尽。

[33]“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

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在这种情况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任到这里以后,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背景:

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赏析: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山水胜迹,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时亭在水中,宋移建于岸上,并建起水闸蓄水排洪,“冷泉放闸”成为古代灵隐寺的景观之一。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出了对联上联:“泉从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清末大学者俞樾对得巧妙:“泉从冷时冷起,峰自飞处飞来!”。一时成为美谈。

这篇《冷泉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772——846年)的名作之一,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第一段用逐层递进的写法,介绍冷泉亭景色为杭州灵隐

之最,用笔工整;第二段是重点,举出了春夏两季和“坐而玩之者”、“卧而狎之者”为例,连用了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给人“潜利阴益”之多,点明其“最余杭而甲灵隐”的原因;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五座亭子及其建造者(唐代有姓名可考的杭州刺史共有99位)。


相关文章

  • 浅谈背诵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性
  • [摘要]背诵,是学好古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不可少的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背诵:古文学习:重要性 要想学好古文,背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更 ...查看


  •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
  • 名句名篇默写 考情大视界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本考点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 . 名句名篇试题,在1999年至2001年停考了三年后,2002年到2009年又连年登 ...查看


  • 经典古文名篇1
  • 国学 一.<孙子兵法>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 ...查看


  • 艺术硕士:[艺术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汇编(1)
  • 一.中国古代作家与作品 1.先秦时代 (1)古代神话.主要有盘古开天.女蜗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等.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相传为孔子编成.<诗经>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及教学内容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 ...查看


  • 政论文写作
  • 引言:政论传统与文体之辨 1936年初秋的一个深夜,毛泽东在对斯诺回忆起他青年时代的岁月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姓袁的国文教员,学生给他起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 ...查看


  •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 肥乡三中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经典文化诵读,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而校园文化本身也是一 ...查看


  • 唐宋八大家书法名篇
  • 唐宋八大家书法名篇,见字如见人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他们的书法造诣也是相当令人惊叹 ...查看


  • 古代文学考试题2
  • 第五南北朝诗文基础: 1.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楼>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