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评论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0904

张少明

[1**********]1

《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伦敦首映过后带来的好评如潮,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更吹牛逼说“电影历史将按照《阿凡达》之前和《阿凡达》之后来划分”,我一直和朋友们拿这个开玩笑,说他言过其实,但是在我看过电影后,我觉的索德伯格所言并不夸张。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影迷,我觉得我很幸运,从《黑客帝国》开始,到《指环王》、《蜘蛛侠》、《金刚》、《变形金刚》、《钢铁侠》,再到最近的《2012》,好莱坞精明的片商们,都把视觉特效作为一部电影成功的砝码,我们在经过了这么多的视觉洗礼,去感受导演和概念艺术家们想象力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透支我们自己的视觉想象力。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久而久之的积累,人们期待看到质变,希望看到真的能把人震的东倒西歪的东西,于是《阿凡达》出现了,詹神就是质变的关键,虽然我的时代没有《星球大战》,还好但是我的时代有《阿凡达》。我认为电影视觉特效的理念应该是去表现人们想象到的,但是真实世界又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你看到之后会觉得,你明明知道这东西不是真的,但是你却又不由自主的去相信它的存在,卡梅隆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创造《阿凡达》里整个潘朵拉星球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让你相信这些东西真的存在于这个我们的世界上,但是却在你的认知之外。

在视觉特效后,好莱坞的片商们已经发现了新玩具,那就是3D电影,这几年各大片场都推出了自己的3D电影就是证明,但其实很多3D电影的理念都非常的自以为是,无非就是不停玩诸如把东西从屏幕里伸出来吓唬你、或者向你丢个东西等等之类的把戏,就跟看恐怖片一样,时不时的突然吓你一下,再配以强烈的音效,方式简单粗暴,而且这些3D电影基本都是以远近分层的形式来实现立体效果,比如一个画面从景深上来讲,分远中近三层,远处一个人,中间一个人,近处一个人,这确实有远近关系,有层次,关键的问题来了,就某一层本生来说,它并没有立体效果,它还是平面的,就跟你看到一个立体贺年卡一样,有层次,但是每一层上的图案还是平面招贴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的立体电影,他们都给了你一个既定的视觉对焦点,比如一个画面,制作电影的人把焦

点集中在前景的的人物身上,那么你想看其他地方的东西,就很难受,眼睛快要爆掉,喜欢摄影的朋友们肯定了解,要是大光圈拍人,背景模糊了,你就只能看到焦点的东西。但是这是看照片,试想一下你在看一部立体电影,场景频繁切换的时候,每个场景的焦点都不一样,你要一直被动的跟着被设定好的焦点去改变自己眼睛对焦的点,眼镜对焦的生物马达会坏掉的。

《阿凡达》的出现改变了上述这样的情况,它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让每一层都立体起来了,放眼望去,画面上有无尽的空间和美景都可以让你观赏,画面几乎是全景深的,摄影专有名词上有个词叫“泛焦”,即为没有焦点,画面全清晰,你可以任意去观赏画面里的每一个角落,我记得在此前的《冰河世纪3》的3D版里,就已经几乎达到了这样的视觉体验,但是这种美妙的体验在《阿凡达》的CGI镜头里尤为明显,并发挥到了极致(《阿凡达》里有60%的镜头是全CGI的,难以想象),虽然在少数实拍的镜头里还是有些许不适,但是相对于此前的3D电影来讲,已经是高不止两三层楼那么简单了,这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打出的“体验电影”口号,我们不只是从银幕上看电影,而是深入到那个美妙的世界去跟角色一起体验精彩的冒险。其中有一段男女猪脚骑着班瑟飞龙在天空翱翔的镜头,美轮美奂,棒极了。

我一直认为,从听故事的角度来讲,你听到什么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讲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笑话,不同的人讲,笑果会大不一样,要是纵观卡梅隆所有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些他自己写的故事身其实都不新鲜,比如《终结者》就一部关于一个人被杀手追杀的故事,《真是的谎言》就是一个特工和反恐的故事,《铁达尼》更是一个千百个人讲过的爱情故事……关键是他能赋予这些故事一个新鲜的外壳,且他对电影细节和节奏的把握在当今好莱坞导演屈指可数。《终结者2》里液态机器人最后在炼钢厂追杀约翰·康纳的场景里,他把手放到炙热的栏杆上,立马收就和栏杆融合,还有脚踩在高温的甲板上,脚立马溶成半液态,卡梅隆的其他电影里也有很多这样细节的镜头,也许是可有可无 的,但是这些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看过《阿凡达》,你也许会想到《风中奇缘》,也许会想到《与狼共舞》,也许会想到美国西部大开发……只是《阿凡达》里加上了奇幻色彩,但最终还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环保和爱情的故事,其实卡梅隆也知道这故事很俗,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无与伦比的特效把你震翻,而且他很牛的地方就是,控制着每一步你的情绪,多长时间交代背景,多长时间铺垫,啥时候紧张,啥时候该舒缓情绪,等你差不要缓过劲了,再把你震回过来,甚至你上厕所的时间都考虑到了,虽然,你知道这都太过于好莱坞工业化,目的是掏你的腰包,但还是不得不心甘情愿的任它鱼肉,这就是《阿凡达》的魅力。但我坚信这只是詹姆斯·卡梅隆的一部技术的试验作品,所以故事这么简单,重头戏在将来的《铳梦》。

所以我会去再去看一次《阿凡达》,IMAX的,我将无限期待詹神的《铳梦》。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0904

张少明

[1**********]1

《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伦敦首映过后带来的好评如潮,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更吹牛逼说“电影历史将按照《阿凡达》之前和《阿凡达》之后来划分”,我一直和朋友们拿这个开玩笑,说他言过其实,但是在我看过电影后,我觉的索德伯格所言并不夸张。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影迷,我觉得我很幸运,从《黑客帝国》开始,到《指环王》、《蜘蛛侠》、《金刚》、《变形金刚》、《钢铁侠》,再到最近的《2012》,好莱坞精明的片商们,都把视觉特效作为一部电影成功的砝码,我们在经过了这么多的视觉洗礼,去感受导演和概念艺术家们想象力的同时其实也一直在透支我们自己的视觉想象力。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久而久之的积累,人们期待看到质变,希望看到真的能把人震的东倒西歪的东西,于是《阿凡达》出现了,詹神就是质变的关键,虽然我的时代没有《星球大战》,还好但是我的时代有《阿凡达》。我认为电影视觉特效的理念应该是去表现人们想象到的,但是真实世界又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你看到之后会觉得,你明明知道这东西不是真的,但是你却又不由自主的去相信它的存在,卡梅隆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创造《阿凡达》里整个潘朵拉星球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让你相信这些东西真的存在于这个我们的世界上,但是却在你的认知之外。

在视觉特效后,好莱坞的片商们已经发现了新玩具,那就是3D电影,这几年各大片场都推出了自己的3D电影就是证明,但其实很多3D电影的理念都非常的自以为是,无非就是不停玩诸如把东西从屏幕里伸出来吓唬你、或者向你丢个东西等等之类的把戏,就跟看恐怖片一样,时不时的突然吓你一下,再配以强烈的音效,方式简单粗暴,而且这些3D电影基本都是以远近分层的形式来实现立体效果,比如一个画面从景深上来讲,分远中近三层,远处一个人,中间一个人,近处一个人,这确实有远近关系,有层次,关键的问题来了,就某一层本生来说,它并没有立体效果,它还是平面的,就跟你看到一个立体贺年卡一样,有层次,但是每一层上的图案还是平面招贴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的立体电影,他们都给了你一个既定的视觉对焦点,比如一个画面,制作电影的人把焦

点集中在前景的的人物身上,那么你想看其他地方的东西,就很难受,眼睛快要爆掉,喜欢摄影的朋友们肯定了解,要是大光圈拍人,背景模糊了,你就只能看到焦点的东西。但是这是看照片,试想一下你在看一部立体电影,场景频繁切换的时候,每个场景的焦点都不一样,你要一直被动的跟着被设定好的焦点去改变自己眼睛对焦的点,眼镜对焦的生物马达会坏掉的。

《阿凡达》的出现改变了上述这样的情况,它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让每一层都立体起来了,放眼望去,画面上有无尽的空间和美景都可以让你观赏,画面几乎是全景深的,摄影专有名词上有个词叫“泛焦”,即为没有焦点,画面全清晰,你可以任意去观赏画面里的每一个角落,我记得在此前的《冰河世纪3》的3D版里,就已经几乎达到了这样的视觉体验,但是这种美妙的体验在《阿凡达》的CGI镜头里尤为明显,并发挥到了极致(《阿凡达》里有60%的镜头是全CGI的,难以想象),虽然在少数实拍的镜头里还是有些许不适,但是相对于此前的3D电影来讲,已经是高不止两三层楼那么简单了,这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打出的“体验电影”口号,我们不只是从银幕上看电影,而是深入到那个美妙的世界去跟角色一起体验精彩的冒险。其中有一段男女猪脚骑着班瑟飞龙在天空翱翔的镜头,美轮美奂,棒极了。

我一直认为,从听故事的角度来讲,你听到什么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讲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笑话,不同的人讲,笑果会大不一样,要是纵观卡梅隆所有的电影,你会发现,这些他自己写的故事身其实都不新鲜,比如《终结者》就一部关于一个人被杀手追杀的故事,《真是的谎言》就是一个特工和反恐的故事,《铁达尼》更是一个千百个人讲过的爱情故事……关键是他能赋予这些故事一个新鲜的外壳,且他对电影细节和节奏的把握在当今好莱坞导演屈指可数。《终结者2》里液态机器人最后在炼钢厂追杀约翰·康纳的场景里,他把手放到炙热的栏杆上,立马收就和栏杆融合,还有脚踩在高温的甲板上,脚立马溶成半液态,卡梅隆的其他电影里也有很多这样细节的镜头,也许是可有可无 的,但是这些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看过《阿凡达》,你也许会想到《风中奇缘》,也许会想到《与狼共舞》,也许会想到美国西部大开发……只是《阿凡达》里加上了奇幻色彩,但最终还是一个简单的关于环保和爱情的故事,其实卡梅隆也知道这故事很俗,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无与伦比的特效把你震翻,而且他很牛的地方就是,控制着每一步你的情绪,多长时间交代背景,多长时间铺垫,啥时候紧张,啥时候该舒缓情绪,等你差不要缓过劲了,再把你震回过来,甚至你上厕所的时间都考虑到了,虽然,你知道这都太过于好莱坞工业化,目的是掏你的腰包,但还是不得不心甘情愿的任它鱼肉,这就是《阿凡达》的魅力。但我坚信这只是詹姆斯·卡梅隆的一部技术的试验作品,所以故事这么简单,重头戏在将来的《铳梦》。

所以我会去再去看一次《阿凡达》,IMAX的,我将无限期待詹神的《铳梦》。


相关文章

  • [盗梦空间]影视评论论文
  • 题目:<盗梦空间>影视评论 课程名称: 当代影视评论 上课时间: 2014-2015 学 年 第一 学 期 学生姓名: 王昆伦 学 号:[1**********]3 院 系: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12级软件工程 ...查看


  • 四川云南评论类杂志调研报告
  • 四川评论类杂志调研报告(含有评论栏目杂志) 提要 1. 2. 3. 4. 5. 四川评论类杂志中(含有评论栏目杂志) 哲学.社科.政治时事类共3份,具体有<毛泽东思想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改革> ...查看


  • 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 ZCOM首页 学术期刊 杂志社区 在线杂志 杂志订阅 登陆 | 注册 所有杂志分类 杂志大全之杂志期刊分类 社会科学 经济 文化.科学.教育 文学 哲学.宗教 管理学 历史.地理 艺术 军事 社会科学总论 语言.文字 政治.法律 医学.卫生 ...查看


  •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 ...查看


  • 电影学-名词解释-死记硬背
  • 1.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 19 世纪末.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2.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 ...查看


  •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张颂教授,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特邀理事,播音学研究会顾问.主要著作有:<朗读学><朗读美学><播音创作基础>等 ...查看


  •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 的姊妹艺术--影视音乐. 2.通过对本节课所接触的音乐进行了解与感知,激发学生 主动思考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并乐于参和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能初步区分主题歌.插曲. 主题音乐及场景音乐:能简述出音画"对位 ...查看


  • 中国传媒大学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 中国传媒大学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新闻学(下设5个方向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 ) 初试考试科目 707 新闻学基础,为5个方向相同专业课考试 <新闻理论> 雷跃捷 北京广播学 ...查看


  •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 山东艺术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申报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 相关背景材料 一.专业建设规划 二.专业建设方案 三.人才培养状况 四.相关证明材料 1.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2000年以来教师出版著作情况 2.山东艺术学院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