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2・

慢性咳嗽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汤长文(综述),李国平(审校)

[关键词]

慢性咳嗽;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41.5

[文章编号】

1672—7193(2010)01—0112—03

慢性咳嗽发病率较高,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由于其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造成误诊、漏诊,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从应用Irwinl981年提出并于1990年修改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以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捧j。近年来随着诱导痰、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等技术的改进和检测方法的改善,使88%一100%的慢性咳嗽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使84%一98%的患者咳嗽症状消除或缓解p1。本文就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1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Irwin等¨o于1981年首次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其内容包括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平片、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鼻窦平片及CT检查。1990年Irwin等¨o将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加入诊断程序,在此基础上作出病因的拟诊,再通过诊断性治疗加以证实。1999年Brightling等¨。加入诱导痰细胞分析,改进了慢性咳嗽病因解剖学诊断程序,扩大了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范围。近年来,欧美和13本相继制订了急性和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指南。继欧美和Et本后,我国于2005年11月正式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71,于2008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并于2009年6月颁布哺J。该指南指出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一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J,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欧美很多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UACS、CVA和GERC"’90…。日本的病因分布与欧美有所不同,GERC患病率极低¨¨。随着1989年Gibson等¨引发现EB,EB已成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约占慢性咳嗽的10%一20%。国内研究报道的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2009版)》相同,但分布有所差异,可能与种族、饮食和环境有关¨3’14J。其他病因较少见,

但涉及面广,如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

管结核、ACEI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心理性咳嗽等。

现有的资料显示,咳嗽感受器主要位于上、下呼吸道(直到

作者单位:646000IⅡt1'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汤长文、李国平)

万方数据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10.01.057

终末支气管)、鼻窦、角膜、心包膜、膈,食管、胃、外耳道、鼓膜等处,通过不同神经传递冲动,其中以喉部和气管(特别是气管隆凸)的咳嗽感受器最敏感。慢性咳嗽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咳嗽感受器受到物理、化学刺激增多,或者是咳嗽敏感性增加的结果。目前发现,气道炎症是慢性咳嗽患者普遍存在的特征。由于炎

症的存在,导致气道上皮受损(如上皮表面的磷脂屏障被破坏,

纤毛正常运动破坏),使咳嗽感受器暴露过多,容易受到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同时,气道浸润的炎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另外,感觉神经肽的释放电与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高有关。

2.1

CVA

CVA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都是以持

续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为特点,CVA的气道病理改变表现为慢性炎症,即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渗出,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活化,引起嗜酸粒细胞聚集和支气管黏膜上皮损伤,气道重塑¨引。De等¨刮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仅(TNF—ot)、IL一5、IL。8为参与CVA发病的重要炎性因子,Bradding等【171研究表明TNFa在哮喘患者的痰、肺泡灌洗液、外周血及支气管黏膜均有高水平表达,而且哮喘患者存在TH./Th2失衡,特别是n。免疫反应下降,可导致大量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生成,造成慢性气道炎症。随着对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研究加深,发现哮喘的免疫功能实质是Th。与n,哑群功能失调,表现为Th:亚群功能亢进。一旦7rh,与1k比例失调,可导致IgE增多和气道嗜酸粒细胞聚集、活化。Is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的jgE受体结合使之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抗原与XsE结合可激发致敏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可逆性阻塞il引。有研究。坩。发现,脑垂体前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密度在咳嗽变异型哮喘组患者高于典型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说明呼吸道感受器神经异常或许与咳嗽受体的高反应性有关,这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一样,在遗传学上亦属多基因遗传,到目前为止,来自国内外不同种族的关1:哮喘与HLAⅡ类分子相关性的研究报告不一,法国Senechal等Ⅲo研究报告特应性哮喘与HLA—∞R7相关。大量资料d三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是遗传易感性个体暴露于环境诱发凶素下所产生的病理过程,大气污染、吸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主要的暴露因素。

2.2

UACS引起上气道咳嗽综合症除了变应性鼻炎和慢性

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外,还常与咽、喉、扁桃体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喉炎等。鼻黏膜可具有

2发病机制

同下呼吸道相似的炎症反应,它的感觉神经末梢含有刺激气道感觉神经、增加咳嗽反射敏感性、产生咳嗽的神经肽和神经递质。UACS可能是明显或潜在的鼻、鼻窦分泌物滴人喉或呼吸道,刺激该处的咳嗽感受器或通过神经反射机制使咳嗽反射敏感化,当发生炎症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倒流入咽喉部刺激局部感受器,引发慢性咳嗽旧“。有一些研究认为旧’,鼻炎、鼻窦炎出现咳嗽是下呼吸道受累的标志,鼻腔分泌物微量吸入气道,刺激支气管咳嗽感受器而引发咳嗽。

,・

2.3

EB

EB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通过对EB气道炎症

细胞的分析,目前认为可能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其他少量炎症细胞共同参与的炎症过程。EB与哮喘的发病机制类似,而临床表现相差甚远,可能与炎症细胞的密度和活性状态、气道反应水平以及炎症部位不同有关。Brightling等旧1发现哮喘患者气道平滑肌的肥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而EB的肥大细胞浸润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认为这可能是导致EB与哮喘不同临床表现的一个重要机制。

2.4

GERC涉及微量误吸、食管一支气管反射、食管运动功

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目前认为食管一支气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起着主要作用,气管与食管有共同的胚胎起源(前肠)和神经支配,食管机械感受器A8传人纤维,伤害刺激感受器C纤维与气道快适应感受器(RARs)均来自迷走神经的节状神经节和颈神经节,其中RARs纤维是一种低阂值的机械感受器纤维,对持续超阈值的机械刺激快速适应,是引起咳嗽反射的主要的迷走传人神经亚型,而C纤维和有髓鞘A6纤维,是辣椒素敏感纤维,它类似于。躯体感觉系统的伤害感受器纤维,它们对机械刺激的阈值高,对化学刺激敏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咳嗽¨“。MoriceAHL251及

Patterson

RN等Ⅲ1研究发现:食管一支气管反射及相关神经肽

可能在GERC起重要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远端返流即可能诱发咳嗽。当酸返流到远端食道时,刺激食道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以下途径引起咳嗽:(1)沿迷走神经传入、传出咳嗽中枢。(2)神经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从脑内传到下呼吸道,引起黏液分泌增加或释放神经递质,分泌增加的黏液或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3)神经冲动直接传递到气管,刺激咳嗽感受器。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CVA、UACS、EB和GERC,通过解剖学诊断程序基本上可以确诊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人的咳嗽反射的详细通路和机制、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呼吸道慢性炎症在咳嗽中的作用,各种病因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等,为进一步诊治慢性咳嗽打下基

础。

【参考文献】

[1]Morice

AH,Fontana

GA,BelvisiMG,eta1.ER¥guidelines

on

the

as・

sessment

ofouugh[J].EerRespirJ,2007,29(6):1256—1276.

【2]RolfeMW,AlbeasWM.Thechronic

persistent

eougIl[J].ComprT-

her,1996,22(10):615—621.

[3]IrwinItS,Madison圳.Anatomicaldiagnosticprotocol

in

evaluating

chronic

coillghwithspecificrefemnce

to

gastrosophagealrdhxdisease[J].AMJMed,2000,108(Suppl4a):126S一130S.

万方数据

-113・

[4]

IrwinRS,CormWM,PratterMR.ChnmiepemistentCOUgIl

inthe

a・

duh:the

spectrumandfrequencyofc¨mand

successful

outcomeof

specific

therapy[J].AM

Bey

Respir

Dis。1981,123(4):413-417.

[51

Irwin

RS,CurleyFJ,FenchCL.ChroniccougII:the

spectrum

and

fre—

quency

ofPAltusco,key

components

of

the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of

specific

theraphyfJ].AM

Rev

Respir

Dis.1990.141(3):

640—647.

【6】BrightlingCE,WardR,GobKL,el

a/.Eosinophiliebronchitis

is

all

important

cause

ofchronic

eolllgh[J].AMJRespirCritCareMed,

1999。160(2):406-410.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9]PratterMR.Barner,I'.Akem

S,eta1.Analgorithmic

approach

to

ehro-

nie

coilgh[J].Ann

Intern

Med,1993,119(10):977—983.

[10]PalombiniBC,VillanovaCA,Amujo

E,et

a1.A

pathogenic

triad

in

chronicCOIlgh:asthma,postnasaldripsyndrome,andge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Chest,1999,116(2):279—284.

[u]FujimuraM,Gibson

PG,Eosinophilie

airway

disorders∞c珏um

otl-

solatedchroniccough:coughvariant

asthma,atopic

eoug}land

eosino-

philicbronchitiswithoutasthma[J】.Recent

lies

DevelResp

Critical

Care

Med。2002,2(1):135—156.

[12】GibsonPG,DoloviehJ,DenburgJ,da1.Chroniccough:eesinophilic

bronchitiswithout

asthma[J].Lancet,1989,1(8651):1346—1348.

[13]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凶慢性咳嗽的病岗分布及诊

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14]王志虹,林江涛,李勇,等.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

[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665—668.

[15】Matsumoto

H,Niimi

A,Tabuena

RP,el

a1.Airwaywallthickening

in

patients

withcough

variant

asthmaandnonaathmatic

chroniccough

[J].Chest,2007,131(4):1042—1049.

[16]De

Diego

A,MartinezE,PerpinaM。n

a1.Airway

inflammationand

eoughsensitivityinCOilghvariantasthma[j].Allergy,2005,60(11):

1407一1411.

[17]Bradding

P.Mastcell

regulation

of

airwaysmooth

mul“31efunctioniu

asthma[J].EurRospirJ.2007,29(5):827—830.

[18]张纪岩.肥大细胞与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状[J].国外医学・呼吸系

统分册,1993,13(3):185—187.

[19]LeeSY。KfmMK,Shinc,da1.Sbstance

P—immunoreactive

ilel.ve.q,

in

endobmnchialbiopsies

in

COUgh

variantasthmaandclassicasthma

[J].Respiration,2003,70(1):49-53.

[20]Seneclmi

H,Geny

S,DesvanxFX.Geneticsandspecific

immune

re・

sponscinallergyto

birchpollenandfood:evidenceof

stong,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topyand

theHLAclasslial—leleHI■一I)R7

[J].AllergyCinImmunol,1999.t04(4):104—108.

[21]Thiadens

HA,DeBoekGH,VanHouwelingenJL.酊“.Cat,peak

cx—

piratory

flowmeasurements

reliablyidentifythe

prcsence

of

airwayob—

stru咛tion

andbronehodilator

responseasassessedbyFFV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presentingwith

apersistentcough[J].Thorax,1999,54

(12):1055—1069.

[22]Pyehow,Dkkng.Chroniccoillgh

in

children[J].SingaporeMedJ,

2004,145(10):463—468.

・114・

[23]BriStlingCE,BraddingP.SymonF。et“.Mastcellinfiltrationof

waysmooth

air-

[25]MoriceAH.Gastm—oosophageatrefluxand

chronic

tachykininsinasthmaand

musclein

asthma[J].N

Engl

jMed,2002,346(22):cough[J].Thorax。2007,62(6):468—469.

tachykininlev—

1699一1705.

[26]PattersonItN。JohnstonBT.ArdillJE,el'a1.Increased

elsininduced

sputumfrom

[24]CanningBJ.Anatomyandneumphysiologyofthecoughreflex:ACCP

evidence—basedclinical

practice

asthmaticand.coughpatientswithacidre-

guidelines[J].Chest,2006,129

flux[J].3borax,2007,62(6):491—495.

(收稿日期:2009—10—13)

(1):33—47.

多药耐药蛋白P一糖蛋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曾玮(综述),雷正明(校审)

[摘要]

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

随着对多药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荆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P一糖蛋白;抑制剂;多药耐药[中图分类号]11730.5[文章编号】

1672—7193(2010)01一Oll4一03

[文献标志码]A

Do/:IO.3969/j.issn.1672—7193.2010.01.058TMl2及其附近,除此之外,TMl,TM4,TMl0,and

TMI

肿瘤的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化疗就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MDR)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也是多数肿瘤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MDR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多药耐药蛋白P一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最主要也最具有代表性,P一糖蛋白抑制剂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年的热点。

1也有药

物结合位点,TMl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参与药物结合口的构成并在决定合适的底物大小中扮演重要角色,而’I'M

2and

3的甘氨

酸残基在决定底物特异性中起重要作用。两个亚基的TM2/

TMIland

TMS/TM8区的相似性提示这些区域在P一印的细胞

质侧封闭了药物结合口,这就为循环周期的构象变化提供了“链条”C4.ts]。除此之外,TM区,细胞内环路甚至ATP结合区都有药物结合位点,P—gP的这两个TM区由6个长的0【一螺旋段组成,每一个TM区的5个d单环呈假双倍对称联接,而第6个Ot单环打破了这种对称,这两个d单环位于分子的中心而且最靠近(假)对称轴因此看起来是联在一起的。P—gp有氨基和羧基末端,最初一直都认为,ATP结合区的氨基末端有所有的ATP水解必需的残基而且与ATP结合区的羧基末端没有相互作用¨1,但是现在普遍认为:氨基和羧基末端ATP位点都能水解ATP,然而还没有证据显示ATP能同时被这两个位点水解HJ。这就为我们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P一糖蛋白的结构

P一糖蛋白(P—lycoprotein,P—gP)是一种腺苷三磷酸酶

(ATP酶),是能量依赖的膜结合蛋白,属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子…。它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由一条单链表达。这条单链分为同源的相等长度的2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包括六个跨膜区和两个ATP结合区分开并由一个多肽区分隔,其连接器区域的二级结构对于P—gp的两个亚单位有足够的协调功能,这种协调功能有可能需要两个ATP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旧J。ATP结合区位于胞浆侧,即核苷酸结合折叠,核苷酸结合折叠位于细胞质,为运输底物通过细胞膜传递能量。每一个A,I'P结合区包含三部分:Walker

A,B,andsignature

P一糖蛋白的功能及其产生耐药的机制

P—gP介导的外向通量是一种复杂的,ATP依赖的,能产

C模

体,walkerA模体中的高保守性的赖氨酸残基直接与ATP结合,walkerB模体中的高保守性的天冬氨酸残基与M露+相结合,人类P~gp需M萨+一一ATP结合和水解功能才能成为药物转运器"J。镁也许在稳定ATP结合位点中扮演重要角色。

Signature

生渗透梯度的并且在渗透方面敏感的运输。药物外向通量的第一步是P—gP通过ATP结合和水解作用对药物的识别,主要的药物结合部位位于TM6,TMl2,TMl,TM4,TMl0和TMIl及其附近,结合121的结构在决定P—gP适合的底物/药物大小及底物特异性中扮演重要角色渖o。这一过程释放的能量被用于底物通过中央孔流出细胞膜,大约0.6~3的ATP分子用于水解每一个运输到细胞外的药物分子”j,相反的,Sauna

andAm.

C模体可能以化学过渡态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参与加

速ATP水解,也可能参与了由于细胞膜整环的构象改变需要

底物易位,所以SignatureC模体还可能参与了ATP水解的能量转导¨1。和WalkerA模体的ATP结合区限制ATP结合位点不同的是,许多底物结合部位能够被P—gP的整个跨膜区(trmmmembrane,TIM)鉴别。主要的药物结合位点位于TM6and

budkar【9o的研究表明,这两种ATP分子的水解被用于每一个底

物分子的转运,一种用于底物转运,一种用于下一次催化性循环中所需的泵的构想变化。ADP从核苷酸结合部位的释放结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曾玮、雷正明)通讯作者:雷正明,E—mail:leizhm@medmail.oom.cn

万方数据

・112・

慢性咳嗽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汤长文(综述),李国平(审校)

[关键词]

慢性咳嗽;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41.5

[文章编号】

1672—7193(2010)01—0112—03

慢性咳嗽发病率较高,是患者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由于其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常造成误诊、漏诊,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从应用Irwinl981年提出并于1990年修改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以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捧j。近年来随着诱导痰、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等技术的改进和检测方法的改善,使88%一100%的慢性咳嗽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使84%一98%的患者咳嗽症状消除或缓解p1。本文就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1病因

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Irwin等¨o于1981年首次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其内容包括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平片、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鼻窦平片及CT检查。1990年Irwin等¨o将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加入诊断程序,在此基础上作出病因的拟诊,再通过诊断性治疗加以证实。1999年Brightling等¨。加入诱导痰细胞分析,改进了慢性咳嗽病因解剖学诊断程序,扩大了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范围。近年来,欧美和13本相继制订了急性和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指南。继欧美和Et本后,我国于2005年11月正式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71,于2008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并于2009年6月颁布哺J。该指南指出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一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J,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欧美很多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UACS、CVA和GERC"’90…。日本的病因分布与欧美有所不同,GERC患病率极低¨¨。随着1989年Gibson等¨引发现EB,EB已成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约占慢性咳嗽的10%一20%。国内研究报道的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2009版)》相同,但分布有所差异,可能与种族、饮食和环境有关¨3’14J。其他病因较少见,

但涉及面广,如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

管结核、ACEI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心理性咳嗽等。

现有的资料显示,咳嗽感受器主要位于上、下呼吸道(直到

作者单位:646000IⅡt1'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汤长文、李国平)

万方数据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10.01.057

终末支气管)、鼻窦、角膜、心包膜、膈,食管、胃、外耳道、鼓膜等处,通过不同神经传递冲动,其中以喉部和气管(特别是气管隆凸)的咳嗽感受器最敏感。慢性咳嗽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咳嗽感受器受到物理、化学刺激增多,或者是咳嗽敏感性增加的结果。目前发现,气道炎症是慢性咳嗽患者普遍存在的特征。由于炎

症的存在,导致气道上皮受损(如上皮表面的磷脂屏障被破坏,

纤毛正常运动破坏),使咳嗽感受器暴露过多,容易受到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同时,气道浸润的炎性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另外,感觉神经肽的释放电与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高有关。

2.1

CVA

CVA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都是以持

续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为特点,CVA的气道病理改变表现为慢性炎症,即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充血、渗出,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活化,引起嗜酸粒细胞聚集和支气管黏膜上皮损伤,气道重塑¨引。De等¨刮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仅(TNF—ot)、IL一5、IL。8为参与CVA发病的重要炎性因子,Bradding等【171研究表明TNFa在哮喘患者的痰、肺泡灌洗液、外周血及支气管黏膜均有高水平表达,而且哮喘患者存在TH./Th2失衡,特别是n。免疫反应下降,可导致大量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生成,造成慢性气道炎症。随着对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研究加深,发现哮喘的免疫功能实质是Th。与n,哑群功能失调,表现为Th:亚群功能亢进。一旦7rh,与1k比例失调,可导致IgE增多和气道嗜酸粒细胞聚集、活化。Is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的jgE受体结合使之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抗原与XsE结合可激发致敏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可逆性阻塞il引。有研究。坩。发现,脑垂体前叶P物质免疫反应神经密度在咳嗽变异型哮喘组患者高于典型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说明呼吸道感受器神经异常或许与咳嗽受体的高反应性有关,这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哮喘一样,在遗传学上亦属多基因遗传,到目前为止,来自国内外不同种族的关1:哮喘与HLAⅡ类分子相关性的研究报告不一,法国Senechal等Ⅲo研究报告特应性哮喘与HLA—∞R7相关。大量资料d三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是遗传易感性个体暴露于环境诱发凶素下所产生的病理过程,大气污染、吸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被认为是主要的暴露因素。

2.2

UACS引起上气道咳嗽综合症除了变应性鼻炎和慢性

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外,还常与咽、喉、扁桃体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喉炎等。鼻黏膜可具有

2发病机制

同下呼吸道相似的炎症反应,它的感觉神经末梢含有刺激气道感觉神经、增加咳嗽反射敏感性、产生咳嗽的神经肽和神经递质。UACS可能是明显或潜在的鼻、鼻窦分泌物滴人喉或呼吸道,刺激该处的咳嗽感受器或通过神经反射机制使咳嗽反射敏感化,当发生炎症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倒流入咽喉部刺激局部感受器,引发慢性咳嗽旧“。有一些研究认为旧’,鼻炎、鼻窦炎出现咳嗽是下呼吸道受累的标志,鼻腔分泌物微量吸入气道,刺激支气管咳嗽感受器而引发咳嗽。

,・

2.3

EB

EB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通过对EB气道炎症

细胞的分析,目前认为可能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其他少量炎症细胞共同参与的炎症过程。EB与哮喘的发病机制类似,而临床表现相差甚远,可能与炎症细胞的密度和活性状态、气道反应水平以及炎症部位不同有关。Brightling等旧1发现哮喘患者气道平滑肌的肥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而EB的肥大细胞浸润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认为这可能是导致EB与哮喘不同临床表现的一个重要机制。

2.4

GERC涉及微量误吸、食管一支气管反射、食管运动功

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目前认为食管一支气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起着主要作用,气管与食管有共同的胚胎起源(前肠)和神经支配,食管机械感受器A8传人纤维,伤害刺激感受器C纤维与气道快适应感受器(RARs)均来自迷走神经的节状神经节和颈神经节,其中RARs纤维是一种低阂值的机械感受器纤维,对持续超阈值的机械刺激快速适应,是引起咳嗽反射的主要的迷走传人神经亚型,而C纤维和有髓鞘A6纤维,是辣椒素敏感纤维,它类似于。躯体感觉系统的伤害感受器纤维,它们对机械刺激的阈值高,对化学刺激敏感,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咳嗽¨“。MoriceAHL251及

Patterson

RN等Ⅲ1研究发现:食管一支气管反射及相关神经肽

可能在GERC起重要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远端返流即可能诱发咳嗽。当酸返流到远端食道时,刺激食道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以下途径引起咳嗽:(1)沿迷走神经传入、传出咳嗽中枢。(2)神经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从脑内传到下呼吸道,引起黏液分泌增加或释放神经递质,分泌增加的黏液或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3)神经冲动直接传递到气管,刺激咳嗽感受器。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CVA、UACS、EB和GERC,通过解剖学诊断程序基本上可以确诊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人的咳嗽反射的详细通路和机制、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呼吸道慢性炎症在咳嗽中的作用,各种病因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等,为进一步诊治慢性咳嗽打下基

础。

【参考文献】

[1]Morice

AH,Fontana

GA,BelvisiMG,eta1.ER¥guidelines

on

the

as・

sessment

ofouugh[J].EerRespirJ,2007,29(6):1256—1276.

【2]RolfeMW,AlbeasWM.Thechronic

persistent

eougIl[J].ComprT-

her,1996,22(10):615—621.

[3]IrwinItS,Madison圳.Anatomicaldiagnosticprotocol

in

evaluating

chronic

coillghwithspecificrefemnce

to

gastrosophagealrdhxdisease[J].AMJMed,2000,108(Suppl4a):126S一130S.

万方数据

-113・

[4]

IrwinRS,CormWM,PratterMR.ChnmiepemistentCOUgIl

inthe

a・

duh:the

spectrumandfrequencyofc¨mand

successful

outcomeof

specific

therapy[J].AM

Bey

Respir

Dis。1981,123(4):413-417.

[51

Irwin

RS,CurleyFJ,FenchCL.ChroniccougII:the

spectrum

and

fre—

quency

ofPAltusco,key

components

of

the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of

specific

theraphyfJ].AM

Rev

Respir

Dis.1990.141(3):

640—647.

【6】BrightlingCE,WardR,GobKL,el

a/.Eosinophiliebronchitis

is

all

important

cause

ofchronic

eolllgh[J].AMJRespirCritCareMed,

1999。160(2):406-410.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9]PratterMR.Barner,I'.Akem

S,eta1.Analgorithmic

approach

to

ehro-

nie

coilgh[J].Ann

Intern

Med,1993,119(10):977—983.

[10]PalombiniBC,VillanovaCA,Amujo

E,et

a1.A

pathogenic

triad

in

chronicCOIlgh:asthma,postnasaldripsyndrome,andge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Chest,1999,116(2):279—284.

[u]FujimuraM,Gibson

PG,Eosinophilie

airway

disorders∞c珏um

otl-

solatedchroniccough:coughvariant

asthma,atopic

eoug}land

eosino-

philicbronchitiswithoutasthma[J】.Recent

lies

DevelResp

Critical

Care

Med。2002,2(1):135—156.

[12】GibsonPG,DoloviehJ,DenburgJ,da1.Chroniccough:eesinophilic

bronchitiswithout

asthma[J].Lancet,1989,1(8651):1346—1348.

[13]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凶慢性咳嗽的病岗分布及诊

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14]王志虹,林江涛,李勇,等.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效果

[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665—668.

[15】Matsumoto

H,Niimi

A,Tabuena

RP,el

a1.Airwaywallthickening

in

patients

withcough

variant

asthmaandnonaathmatic

chroniccough

[J].Chest,2007,131(4):1042—1049.

[16]De

Diego

A,MartinezE,PerpinaM。n

a1.Airway

inflammationand

eoughsensitivityinCOilghvariantasthma[j].Allergy,2005,60(11):

1407一1411.

[17]Bradding

P.Mastcell

regulation

of

airwaysmooth

mul“31efunctioniu

asthma[J].EurRospirJ.2007,29(5):827—830.

[18]张纪岩.肥大细胞与哮喘非特异性炎症状[J].国外医学・呼吸系

统分册,1993,13(3):185—187.

[19]LeeSY。KfmMK,Shinc,da1.Sbstance

P—immunoreactive

ilel.ve.q,

in

endobmnchialbiopsies

in

COUgh

variantasthmaandclassicasthma

[J].Respiration,2003,70(1):49-53.

[20]Seneclmi

H,Geny

S,DesvanxFX.Geneticsandspecific

immune

re・

sponscinallergyto

birchpollenandfood:evidenceof

stong,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topyand

theHLAclasslial—leleHI■一I)R7

[J].AllergyCinImmunol,1999.t04(4):104—108.

[21]Thiadens

HA,DeBoekGH,VanHouwelingenJL.酊“.Cat,peak

cx—

piratory

flowmeasurements

reliablyidentifythe

prcsence

of

airwayob—

stru咛tion

andbronehodilator

responseasassessedbyFFV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presentingwith

apersistentcough[J].Thorax,1999,54

(12):1055—1069.

[22]Pyehow,Dkkng.Chroniccoillgh

in

children[J].SingaporeMedJ,

2004,145(10):463—468.

・114・

[23]BriStlingCE,BraddingP.SymonF。et“.Mastcellinfiltrationof

waysmooth

air-

[25]MoriceAH.Gastm—oosophageatrefluxand

chronic

tachykininsinasthmaand

musclein

asthma[J].N

Engl

jMed,2002,346(22):cough[J].Thorax。2007,62(6):468—469.

tachykininlev—

1699一1705.

[26]PattersonItN。JohnstonBT.ArdillJE,el'a1.Increased

elsininduced

sputumfrom

[24]CanningBJ.Anatomyandneumphysiologyofthecoughreflex:ACCP

evidence—basedclinical

practice

asthmaticand.coughpatientswithacidre-

guidelines[J].Chest,2006,129

flux[J].3borax,2007,62(6):491—495.

(收稿日期:2009—10—13)

(1):33—47.

多药耐药蛋白P一糖蛋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曾玮(综述),雷正明(校审)

[摘要]

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

随着对多药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荆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P一糖蛋白;抑制剂;多药耐药[中图分类号]11730.5[文章编号】

1672—7193(2010)01一Oll4一03

[文献标志码]A

Do/:IO.3969/j.issn.1672—7193.2010.01.058TMl2及其附近,除此之外,TMl,TM4,TMl0,and

TMI

肿瘤的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化疗就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MDR)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也是多数肿瘤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MDR的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多药耐药蛋白P一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最主要也最具有代表性,P一糖蛋白抑制剂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年的热点。

1也有药

物结合位点,TMl的氨基酸类化合物参与药物结合口的构成并在决定合适的底物大小中扮演重要角色,而’I'M

2and

3的甘氨

酸残基在决定底物特异性中起重要作用。两个亚基的TM2/

TMIland

TMS/TM8区的相似性提示这些区域在P一印的细胞

质侧封闭了药物结合口,这就为循环周期的构象变化提供了“链条”C4.ts]。除此之外,TM区,细胞内环路甚至ATP结合区都有药物结合位点,P—gP的这两个TM区由6个长的0【一螺旋段组成,每一个TM区的5个d单环呈假双倍对称联接,而第6个Ot单环打破了这种对称,这两个d单环位于分子的中心而且最靠近(假)对称轴因此看起来是联在一起的。P—gp有氨基和羧基末端,最初一直都认为,ATP结合区的氨基末端有所有的ATP水解必需的残基而且与ATP结合区的羧基末端没有相互作用¨1,但是现在普遍认为:氨基和羧基末端ATP位点都能水解ATP,然而还没有证据显示ATP能同时被这两个位点水解HJ。这就为我们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P一糖蛋白的结构

P一糖蛋白(P—lycoprotein,P—gP)是一种腺苷三磷酸酶

(ATP酶),是能量依赖的膜结合蛋白,属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BC)转运子…。它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由一条单链表达。这条单链分为同源的相等长度的2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包括六个跨膜区和两个ATP结合区分开并由一个多肽区分隔,其连接器区域的二级结构对于P—gp的两个亚单位有足够的协调功能,这种协调功能有可能需要两个ATP结合部位的相互作用旧J。ATP结合区位于胞浆侧,即核苷酸结合折叠,核苷酸结合折叠位于细胞质,为运输底物通过细胞膜传递能量。每一个A,I'P结合区包含三部分:Walker

A,B,andsignature

P一糖蛋白的功能及其产生耐药的机制

P—gP介导的外向通量是一种复杂的,ATP依赖的,能产

C模

体,walkerA模体中的高保守性的赖氨酸残基直接与ATP结合,walkerB模体中的高保守性的天冬氨酸残基与M露+相结合,人类P~gp需M萨+一一ATP结合和水解功能才能成为药物转运器"J。镁也许在稳定ATP结合位点中扮演重要角色。

Signature

生渗透梯度的并且在渗透方面敏感的运输。药物外向通量的第一步是P—gP通过ATP结合和水解作用对药物的识别,主要的药物结合部位位于TM6,TMl2,TMl,TM4,TMl0和TMIl及其附近,结合121的结构在决定P—gP适合的底物/药物大小及底物特异性中扮演重要角色渖o。这一过程释放的能量被用于底物通过中央孔流出细胞膜,大约0.6~3的ATP分子用于水解每一个运输到细胞外的药物分子”j,相反的,Sauna

andAm.

C模体可能以化学过渡态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参与加

速ATP水解,也可能参与了由于细胞膜整环的构象改变需要

底物易位,所以SignatureC模体还可能参与了ATP水解的能量转导¨1。和WalkerA模体的ATP结合区限制ATP结合位点不同的是,许多底物结合部位能够被P—gP的整个跨膜区(trmmmembrane,TIM)鉴别。主要的药物结合位点位于TM6and

budkar【9o的研究表明,这两种ATP分子的水解被用于每一个底

物分子的转运,一种用于底物转运,一种用于下一次催化性循环中所需的泵的构想变化。ADP从核苷酸结合部位的释放结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曾玮、雷正明)通讯作者:雷正明,E—mail:leizhm@medmail.oom.cn

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 赖克方,男,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欧洲呼吸协会特邀会员,港澳胸科协会联合会员. 在国际和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先后获得欧洲呼吸协会和香港 ...查看


  • 如何理解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程序
  • 咳嗽病人占呼吸专科门诊病人的八成以上.慢性咳嗽已成为困扰众多医师和患者的疑难杂症.但临床对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认识仍严重不足,很多病人常被当作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不少病人的咳嗽常经年累月发作,反复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随着人们对咳 ...查看


  • 诊断学重点
  •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 言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收集和获取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并通过诊断思维,对临床资料分析归纳,做出诊断.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眼视 ...查看


  • 病史采集万能模板
  • 病史采集巧记忆+公式 一.现病史:包括以下5部分? ?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病因.诱因? ??? 2).主要症状的特点 3).伴随症状? ? 4).全身状态:即发病后一般状态 (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情况)?? ...查看


  • 2012临床医师病史采集万能模板
  • 2012临床医师病史采集万能模板:巧记忆+公式 一.现病史:包括以下5部分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病因.诱因 (受凉.饮食.药物.外伤.情志.劳累等) 2).主要症状的特点 (程度.类型.性状.次数.缓急.颜色.部位.量.时间) ...查看


  • 呼吸系统疾病
  •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急性感染的总称,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2.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病原体在成人以为主. A .流感病毒 B .呼吸道合胞病毒 C .鼻病毒 D .β-溶血性链球菌 E. 细菌 3. 小儿普 ...查看


  • 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复习必备知识点(五)
  • 201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复习必备知识点(五) 咯血的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一) 概述 呼吸困难可理解为呼吸驱动和实际所能达到的通气量不匹配时,所产生的呼吸费力的主观感受.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描述多种多样,轻症患者可感觉胸闷.气短或气不够 ...查看


  • 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60例临床观察
  •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苏饮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夹湿型的效果.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参苏饮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疗程均为14 d. 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 ...查看


  •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第 1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 全 科 医 学 概 论 细目 要点 要求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 (3)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全科医疗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全科医疗中的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