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声与情

  【摘 要】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技术与情感 平衡 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      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技术手法表达创作者内心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是情感交流与技巧表现高度融合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造的技术技巧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情感表达是促进技术技巧发展创新的原动力。   音乐艺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具备了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人声则是最容易触摸到音乐灵魂的媒介。      一、声与情的关系      所谓情,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反应形式,是艺术创造中非常活跃且极具创造力的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大动力,是点燃艺术家心中长久酝酿的激情的火种,是激发欣赏者内心长久积淀的情感火花的导火索,是艺术创造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是喜、怒、哀、乐、敬、爱、恨等心理表现形式。   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呢?是重声音?还是重情感?抑或是在声与情之间寻求一个结合点?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声乐艺术,就是构建各种各样平衡的艺术。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以情化声,声情合一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歌唱,是歌者运用丰富的声乐技巧,借助特殊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或谐谑或庄严或欢愉或凄凉的情感,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表现对生活的内心感悟的活动。作为完整展现创作思想的重要手段,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   2008年 9月19日,本人赴延安大学观摩《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独唱音乐会》。舞台上,陕北民歌《走西口》一唱响就让人感觉心口一紧,浸透歌声的质朴、苍凉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每一个人的心!近千名观众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走西口》是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陕北民歌,源自晋陕一带真实的历史经历,从三岁孩童到八十老者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唱。曲终,全场静默,观众完全沉浸在悲伤凄凉的离情别绪之中,歌者龚琳娜,用她真挚的歌声、淳朴的情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黄土梁上纵情高歌的陕北婆姨!片刻,雷鸣般的掌声引爆全场!著名的陕北民歌传承者、年逾古稀的白明理老人听了龚琳娜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演唱,抑制不住激动声音颤抖地说:“琳娜不容易,琳娜就是我们陕北的婆姨!”这正充分证明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生动地表情达意,即时传递给观众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以情化声,声情合一”的成功范例。   然而,当前歌唱舞台上能“声情合一”,并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越来越少。媒体上时时冲击大众视听神经的,大多像是“工业化”统一制造、拥有相同品牌标准的发声机器――靓丽的妆容、华美的服饰、雷同的表情、相似的音色!充斥舞台的是歌者游荡于作品之外的自我满足、自我欣赏、扭捏作态的自我陶醉,并把它强加给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感受音乐美的观众!原本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活动被人为地变成了浮躁、外在的“纯审美”――美容、美服、美舞!唯独缺少了歌唱美的根本――美丽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那种只为表现自我、注重外在、浮躁的表演,只能伤害歌唱艺术。   歌者只有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融入作品,把“以情化声,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激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参考文献:   [1]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摘 要】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技术与情感 平衡 以情化声 声情合一      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技术手法表达创作者内心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是情感交流与技巧表现高度融合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造的技术技巧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情感表达是促进技术技巧发展创新的原动力。   音乐艺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不仅表现创作者的内心感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某一情感需求。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元素中,节奏好比“骨骼”,旋律好比“血肉”,而情感则好比音乐的“灵魂”。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具备了健康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人声则是最容易触摸到音乐灵魂的媒介。      一、声与情的关系      所谓情,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反应形式,是艺术创造中非常活跃且极具创造力的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大动力,是点燃艺术家心中长久酝酿的激情的火种,是激发欣赏者内心长久积淀的情感火花的导火索,是艺术创造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是喜、怒、哀、乐、敬、爱、恨等心理表现形式。   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试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呢?是重声音?还是重情感?抑或是在声与情之间寻求一个结合点?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声乐艺术,就是构建各种各样平衡的艺术。   声与情作为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构成,恰如骨骼与血肉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只强调声音,极容易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丧失歌唱的审美价值;只强调情感,则极易表现为情感泛滥,破坏歌唱的艺术情境。我们无法接受仅有“骨骼”的干枯、僵硬,也难以接受缺乏生命力的“血肉”堆砌。无论多么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多么感人至深的内心情感,都应该是为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而存在的,绝不能把单纯追求高超的技巧或纯粹地展现丰富情感作为歌唱艺术的唯一目的。歌唱艺术应该始终贯穿技术服务情感、情感展示技术的宗旨,追求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合理。   只有跳出技术技巧条条框框的制约,让技术真正成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让情感表达成为展示技术技巧的方式,摆脱声与情貌合神离的“水油混合”状态,真正做到“骨肉相亲”般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建立起合情合理的平衡关系,才能从为了歌唱的“歌唱”,升华为返璞归真的歌唱艺术,到达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二、以情化声,声情合一      《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歌唱,是歌者运用丰富的声乐技巧,借助特殊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或谐谑或庄严或欢愉或凄凉的情感,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表现对生活的内心感悟的活动。作为完整展现创作思想的重要手段,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   2008年 9月19日,本人赴延安大学观摩《走生命的路――龚琳娜独唱音乐会》。舞台上,陕北民歌《走西口》一唱响就让人感觉心口一紧,浸透歌声的质朴、苍凉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了每一个人的心!近千名观众都屏住呼吸凝神细听……《走西口》是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陕北民歌,源自晋陕一带真实的历史经历,从三岁孩童到八十老者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唱。曲终,全场静默,观众完全沉浸在悲伤凄凉的离情别绪之中,歌者龚琳娜,用她真挚的歌声、淳朴的情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黄土梁上纵情高歌的陕北婆姨!片刻,雷鸣般的掌声引爆全场!著名的陕北民歌传承者、年逾古稀的白明理老人听了龚琳娜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演唱,抑制不住激动声音颤抖地说:“琳娜不容易,琳娜就是我们陕北的婆姨!”这正充分证明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生动地表情达意,即时传递给观众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以情化声,声情合一”的成功范例。   然而,当前歌唱舞台上能“声情合一”,并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越来越少。媒体上时时冲击大众视听神经的,大多像是“工业化”统一制造、拥有相同品牌标准的发声机器――靓丽的妆容、华美的服饰、雷同的表情、相似的音色!充斥舞台的是歌者游荡于作品之外的自我满足、自我欣赏、扭捏作态的自我陶醉,并把它强加给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渴望感受音乐美的观众!原本非常有意义的艺术活动被人为地变成了浮躁、外在的“纯审美”――美容、美服、美舞!唯独缺少了歌唱美的根本――美丽的内心情感体验过程!那种只为表现自我、注重外在、浮躁的表演,只能伤害歌唱艺术。   歌者只有牢牢抓住声乐表演的根――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学习表现技巧;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提高素质修养;依据作品的思想内涵合理设计情境、心态、眼神情态、表演举止,运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展现作品的风格特色,排除一切与演唱无关的因素,融入作品,把“以情化声,声情合一”作为自己追求的表演境界。真正理解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当歌者头脑中的思想情感与之相碰撞时,爆发出火花般璀璨的艺术灵感,才能引领观众进入艺术情境,充分调动观众的生活情感积累,把观众的情感积累调动到不得不发的最高峰,激发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最大限度地引发内心共鸣,达到预期的审美目的,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参考文献:   [1]周映辰,歌唱与聆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蔡仲德注译.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 如何培养小学生歌唱的兴趣
  • 音乐写作指导 79451714 摘 要 在小学开设歌唱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歌唱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 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其审美水平.通过韵律优美的歌唱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真切地的感受和体验其中美好的情感和快乐,而且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 ...查看


  • 歌唱思维的训练
  • [内容摘要]歌唱过程中,思维具有动觉思维特征和形象思维特征.歌唱训练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歌唱细节要领,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正确评定反馈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思维的预见性和敏捷性,形成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构建合理的思 ...查看


  •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 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 ...查看


  • 美妙声音的基础――呼吸
  • [摘要]呼吸是歌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整个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它是我们唱歌的动力,因为气息的冲击声带才能有声音,如果没有呼吸,嗓子的运动也就不存在,所以在教学上一向都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声乐课的学习中有老师曾经说过这 ...查看


  •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
  • 由<灰姑娘>浅谈唱歌的方法 摘 要:唱歌的方法要求,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呼吸,歌唱的情感.从我看过的<灰姑娘>这部童话音乐作品中这些方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关 键 词 :共鸣 气息 情感 老师说过唱歌唱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查看


  •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2009-12-24 15:35:23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吴青青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教学研究多样化的今天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教学规范问题,分析了教学规范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以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为 ...查看


  • 男低音歌唱家 优酷视频
  • 07:10 <歌剧人生>-著名男低音歌唱家 田浩江 视频报道 田浩江 原中央乐团声乐演员:1983年赴美深造:198 会员: 老楸树 发布:1年前 播放:1,499 01:13 男低音歌唱家沈洋-<洪流> 会员: 大 ...查看


  • 浅谈心理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 摘 要:歌唱是一种结合声乐技巧和歌者情感的艺术表达,同时,歌唱亦是歌者心理和生理相交融的行为产物.本文从心理情绪的角度,去探析不同心理情绪下,对歌者声乐技巧.个人情感以及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从而得出心理情绪在歌唱表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 ...查看


  • 浅谈咬字与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在演唱歌曲咬字吐字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咬字吐字是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解决好歌曲演唱中咬字吐字问题并掌握其技巧方法,对提高歌 ...查看


  • 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 内容摘要:声乐作为音乐的语言艺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在多种因素中,气息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歌唱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正确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呼吸及气息的正确运用对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