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第121
至126页
授课对象:初一(9)班
执教者:游小蓉
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中学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9:55至10:3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实际问题中有许多涉及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较,这为学习不等式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讨论,得出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解简单的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依据,因此它们是不等式的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观察、类比、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数
学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体验和感悟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其将不等式变形。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不等式,通过阅读、观察、类比、探究和归纳等方法研究不等式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转化为x >a 或x
目标解析:
本节课适当改变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中数量以及表达方式,让学生快速列出不等式,从而感受和认识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同时,为后面的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做铺垫。而后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讨论,得出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解简单的不等式。鉴于性质的理解特点,对不等式的性质1、性质2采用阅读教材理解的方法,类比等式的性质,通过天平观察和具体数字运算的举例验证,以团队学习的方式完成认知。对不等式的性质3则采用具体数字探索验证理解,并与性质2进行对比,辅助用数轴的直观刻画加深理解。同时采用对比的方式,注意学生对性质的概括归纳与符号语言的转换表达。最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并通过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性质的必要性,从而学会运用性质求解不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不等式的性质3中,学生对“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与“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不等式的性质3不能延用性质1、2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3的过程中缺少了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只能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归纳出结论或者在不等式性质2的基础上讨论符号的变化得出结论;学生在“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转化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的过程导致学生形成理解上的思维障碍,同时,由于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不知何时要变号,何时不用变号,导致计算过程中发生错误。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出课题
问题:A 、B 两地相距140千米,一辆汽车10时从A 地出发,设车速为x 千米/时;
根据下列条件填空:
(1)若要求这辆汽车在12时到达B 地, 可列方程:
(2)若要求这辆汽车在12点前驶过..B 地,可列式子:(3)当x =60,70,80,110时,
满足(1)的有 ;
满足的(2)的有 、 。
阅读:
阅读课本第121页至122页,了解什么是不等式,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思考:
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又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设置,一般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不改变情景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数量以及表达方式,让学生快速列出不等式,从而感受和认识不等式的概念。同时,为后面的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做铺垫。
(二)尝试探索
1、解方程2x =140
解:x = (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 )
2、你会解不等式2x >140吗?依据是什么?
3、阅读课本第124页,理解不等式性质1、2,并举例说明。
阅读要求:(1)不等式的性质课村如何叙述;
(2)课本中图9.1-2、图9.1-3表示什么意思?
(3)请你用具体数字验证课本的结论;
给学生2至3分鈡的时间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并请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验证的方法。 提出问题:若两边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结果又如何?
4、探究理解不等式性质3
请在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并在横线上用“<”或“>”填空:
(1) 2
2⨯(- 1 7 (⨯-) -2⨯( 7 ( ) ⨯ 2÷(-1) 7÷(-1) -2÷( 7 ( ) ÷
(3) 2>-7 (4) -2>-7
) ⨯ 2⨯( ) -7⨯( ) -2⨯( 7 ( -
2÷( ) -7÷( ) -2÷( 7 ( -) ÷
归纳:若a >b ,c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方向 。
提示学生如何形象地表述性质3?用什么方法形象地表示出a >b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数轴 要求每位学生在练习本上用数轴表示a >b ,并将不等式a >b 两边同乘以-1,得到什么结果?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
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引导学生从a 、b 同为正数、同为负数、一正一负,三种情况分析。
【设计意图】
学生仿照等式的性质,通过阅读理解教材,自主探索性质1和2,再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与性质2进行对比,从而进行归纳出性质3,再由教师(或学生)则通过课件辅助,运用数轴的直观刻画加深学生对性质3的理解与概括, 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类似,可以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让学生对比等式与不等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四)挑战自我
1、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设a >b ,用“<”或“>”填空。
3a b ; a --8; -2a -2b ;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转化为x >a 或x
(1)x -1>5 (2)2x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不等式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课堂小结(总结自己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或值得借鉴、关注的地方)。
1、不等式性质的本质:
(1)除了对性质3外,不等式变形的结构是稳定不变的,即:只要是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乘(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就一定不变,而当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就需改变.
(2)不等式变形过程中的字母a 、b 和c 却可以变脸!可以是其它字母,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多项式.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不等式性质,学了它我们能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到不等式性质的本质所在,能突破式子或字面意义的局限性,建立起较高层次的有意义条件反射,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性质。
(六)分层训练
A 组
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利用不等式性质,将不等式化为x >a 或x
①x +7>6
解: (不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 ) 1②x b ,则a +3>b +3 ( ) ②如果a >b ,则a -54b ( ) ④如果a
解: (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1③-x
解: (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④3x
解: (不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B组
3、设m >n ,用“>”或“
(1)m -5 n -5 (2)2m -5 2n -5 (3)-3.5m +5 -3.5n +5
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化为x >a 或x
①3x >2x +1
②3x
C组
5、赵军说不等式a >2a 永远都不会成立,因为如果在这个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 ,就会出现1>2这样的错误结论,他的说法对吗?
6、比较-a 与-2a 的大小。
【设计意图】
A 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完成,B 组练习出现部分有一定难度的题,供中等程度学生完成;C 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内辅导。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第121
至126页
授课对象:初一(9)班
执教者:游小蓉
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中学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9:55至10:3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实际问题中有许多涉及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的比较,这为学习不等式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出不等式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讨论,得出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解简单的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依据,因此它们是不等式的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观察、类比、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数
学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体验和感悟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其将不等式变形。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不等式,通过阅读、观察、类比、探究和归纳等方法研究不等式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转化为x >a 或x
目标解析:
本节课适当改变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中数量以及表达方式,让学生快速列出不等式,从而感受和认识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同时,为后面的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做铺垫。而后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讨论,得出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并运用性质进行解简单的不等式。鉴于性质的理解特点,对不等式的性质1、性质2采用阅读教材理解的方法,类比等式的性质,通过天平观察和具体数字运算的举例验证,以团队学习的方式完成认知。对不等式的性质3则采用具体数字探索验证理解,并与性质2进行对比,辅助用数轴的直观刻画加深理解。同时采用对比的方式,注意学生对性质的概括归纳与符号语言的转换表达。最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并通过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性质的必要性,从而学会运用性质求解不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不等式的性质3中,学生对“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与“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不等式的性质3不能延用性质1、2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3的过程中缺少了对知识的直观认知,只能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归纳出结论或者在不等式性质2的基础上讨论符号的变化得出结论;学生在“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转化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的过程导致学生形成理解上的思维障碍,同时,由于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不知何时要变号,何时不用变号,导致计算过程中发生错误。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出课题
问题:A 、B 两地相距140千米,一辆汽车10时从A 地出发,设车速为x 千米/时;
根据下列条件填空:
(1)若要求这辆汽车在12时到达B 地, 可列方程:
(2)若要求这辆汽车在12点前驶过..B 地,可列式子:(3)当x =60,70,80,110时,
满足(1)的有 ;
满足的(2)的有 、 。
阅读:
阅读课本第121页至122页,了解什么是不等式,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思考:
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又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设置,一般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不改变情景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数量以及表达方式,让学生快速列出不等式,从而感受和认识不等式的概念。同时,为后面的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做铺垫。
(二)尝试探索
1、解方程2x =140
解:x = (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 )
2、你会解不等式2x >140吗?依据是什么?
3、阅读课本第124页,理解不等式性质1、2,并举例说明。
阅读要求:(1)不等式的性质课村如何叙述;
(2)课本中图9.1-2、图9.1-3表示什么意思?
(3)请你用具体数字验证课本的结论;
给学生2至3分鈡的时间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并请出学生代表展示自己验证的方法。 提出问题:若两边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结果又如何?
4、探究理解不等式性质3
请在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并在横线上用“<”或“>”填空:
(1) 2
2⨯(- 1 7 (⨯-) -2⨯( 7 ( ) ⨯ 2÷(-1) 7÷(-1) -2÷( 7 ( ) ÷
(3) 2>-7 (4) -2>-7
) ⨯ 2⨯( ) -7⨯( ) -2⨯( 7 ( -
2÷( ) -7÷( ) -2÷( 7 ( -) ÷
归纳:若a >b ,c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方向 。
提示学生如何形象地表述性质3?用什么方法形象地表示出a >b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数轴 要求每位学生在练习本上用数轴表示a >b ,并将不等式a >b 两边同乘以-1,得到什么结果?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
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引导学生从a 、b 同为正数、同为负数、一正一负,三种情况分析。
【设计意图】
学生仿照等式的性质,通过阅读理解教材,自主探索性质1和2,再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与性质2进行对比,从而进行归纳出性质3,再由教师(或学生)则通过课件辅助,运用数轴的直观刻画加深学生对性质3的理解与概括, 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类似,可以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让学生对比等式与不等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四)挑战自我
1、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设a >b ,用“<”或“>”填空。
3a b ; a --8; -2a -2b ;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转化为x >a 或x
(1)x -1>5 (2)2x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不等式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作课堂小结(总结自己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或值得借鉴、关注的地方)。
1、不等式性质的本质:
(1)除了对性质3外,不等式变形的结构是稳定不变的,即:只要是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乘(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就一定不变,而当两边同时乘(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就需改变.
(2)不等式变形过程中的字母a 、b 和c 却可以变脸!可以是其它字母,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多项式.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不等式性质,学了它我们能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到不等式性质的本质所在,能突破式子或字面意义的局限性,建立起较高层次的有意义条件反射,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性质。
(六)分层训练
A 组
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利用不等式性质,将不等式化为x >a 或x
①x +7>6
解: (不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 ) 1②x b ,则a +3>b +3 ( ) ②如果a >b ,则a -54b ( ) ④如果a
解: (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1③-x
解: (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④3x
解: (不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 数,不等号方向 )
B组
3、设m >n ,用“>”或“
(1)m -5 n -5 (2)2m -5 2n -5 (3)-3.5m +5 -3.5n +5
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化为x >a 或x
①3x >2x +1
②3x
C组
5、赵军说不等式a >2a 永远都不会成立,因为如果在这个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 ,就会出现1>2这样的错误结论,他的说法对吗?
6、比较-a 与-2a 的大小。
【设计意图】
A 组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完成,B 组练习出现部分有一定难度的题,供中等程度学生完成;C 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内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