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5期2008年9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 I RONMEN T RES EAR C H Vol 120, No 15
S ep 1,
2008
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 以云南省为例
胡礼梅, 王培茗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从战略高度统筹全省各城镇的发展定位, 是实现城镇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全国城镇化加速前进时期的到来, 各种城市问题也相继出现, 这就对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 分析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 结合当前的城镇发展形势, 提出进一步完善规划以促进全省城镇体系的快速、和谐发展的建议:重视乡村发展, 加强城乡统筹; 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利用区位优势, 加强对外贸易与合作;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谐调发展。关键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TU 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7852(2008) 05-0084-05
0 引言
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及城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 具体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其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学方面的相互联系
[1]
展, 引发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病; 中小城镇发展潜力发挥不足, 进一步增长困难, 尴尬地处于大城市与农村之间;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带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 城市间盲目模仿和同质性竞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城镇周边甚至整个省域的城镇发展协调相关, 所以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全省各城镇发展潜力及需求的具有弹性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 以云南省为例, 通过研究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注意的重点内容。
。根据1994年建
设部颁发的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6, 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和县域4个层次
[2]
, 其中省域城镇体系作为各个省(市、自
治区) 自主编制的规划, 与国家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比, 对每个城镇发展的指导作用更加全面, 针对性更强; 与市域和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相比, 则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 不被城镇发展的内部环境所束缚, 对城镇发展的定位更具有全局性, 更加合理。因此,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大城市的不断膨胀式发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锤, 与越南、缅甸、老挝接壤, 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间联系的重要门户。此外云南省境内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提出, 云南省的城市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1999年昆明市园艺博览会的召开将昆明市乃至
1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第20卷胡礼梅等: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以云南省为例85
整个云南省的知名度都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近年来省内几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如丽江、香格里拉等) 更是将全省的发展都推向了全国甚至世界。这些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给云南省的城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1 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
11111 全省城镇/分区0发展雏形初现, 分工协作效应明显
所谓的/分区0发展包括物质形态空间与经济形态空间两者的分区发展。
在物质形态空间方面, 云南省所辖各市(州) 并不是各自为政, 孤军奋战, 而是在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6(以下简称/规划0) 的指导下, 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 形成内、中、外3个空间圈层的分工发展; 以主要交通大动脉为骨架(即5条铁路和公路为发展主轴), 出海通道和其它5条铁路、公路为发展轴, 形成滇西、滇西南、滇南3个区域中心城市群, 并以各条轴线上主要城镇为节点, 形成覆盖全省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网络* 。在这样的空间/分区0布局基础上, 一方
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昆明市的中心职能压力,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培养次级的地州中心城市, 对昆明市的辐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 在圈层划分中, 将发展条件相似的城市, 例如外圈层中的边境城镇分在一起, 有利于各项设施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而对于规划轴线上的城镇来说, 则是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 有重点的优先发展交通沿线的城市, 充分利用其在交通区位上的优势, 加强对外联系, 带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 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为29150%, 超过了5规划6预计的
*[4]
2617%, 比2001年提高了4164%。
在经济形态空间方面, 在综合各城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劣势基础上, 根据云南省/九五0计划经济分区的实施, 全省的经济活动主要按照6个经济区(滇中经济区, 滇东北经济区, 滇东南经济区, 滇西经济区, 滇西北经济区) 来布置。在该经济分区的基础上, 以经济区为单位, 制定出符合其发展的基础条件, 既各具特色又能够在省域范围内相互协调的经济发展规划。同时, 由于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特征相似的城市划分在一起, 扩大了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 有利于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
*
[3]
表1 云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2001~2006年) T ab 11 R eg i onal GDP of Y unnan P rov i nce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项目
云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同比增长率/%
2001年[1**********]2
2002年[1**********]0
2003年[1**********]44
2004年[1**********]05
2005年[1**********]33
2006年[1**********]25
2007年[1**********]99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1~2007整理[3~9]1
从表1可以看出, 经济分区规划实施以来, 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从2003年起其增长率从个位数猛增至10144%, 并急速增长到了2004年的20105%, 至2007年, 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全省经济在分区发展政策的指导下, 确实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11112 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较低, 且
全省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尽管云南省在过去的几年内城镇化加速前进, 规划实施后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也很突出, 但是由于城镇化起步较晚, 基础较差, 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表2) 。城市化水平低,
就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城市各种功能的发展, 最终导致生活水平提高困难。
从表2可以看出, 云南城镇化水平一方面绝对水平较低, 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一直保持在13%左右, 另一方面增长的速度不够快, 2003年仅比2002年提高了0159%, 还不到全国城镇化水平提高量的一半, 直到2004年以后才开始略高于全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平均水平。这说明5规划6的制定和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但是云南省的城镇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并且具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5规划6需要不断更新, 保持实施的动态性和高度弹性, 最大程度地促
86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表2 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城镇化水平比较
云南省城镇化
全国城镇化水平/%A [***********]19943190
全国与云南省城镇化
水平之差/%A 2) A[***********]14913140
[***********]10
[**************]1
云南城镇化水平
增长/%B1
第20卷
T ab 12 Co m pa rison bet ween the urbaniza ti on level o fY unnan P rov i nce and t he even urban ization leve l of Ch i na
全国城镇化水平全国与云南省城镇化
增长/%B2
水平增长之差/%
B2) B10185-0127-0117-0109
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水平/%A[***********][1**********]60
发展统计公报[9]整理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 [10],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2006) [3~8], 云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此外, 由于云南省境内地理环境多样, 不同地州的发展条件各异, 尤其是交通
条件的恶劣, 使得各市、地州之间的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例如至2002年底, 省会昆明市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50%,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迪庆、怒江
[11]
等地州, 城镇化水平还徘徊在20%左右。11113 小城镇基础实施建设薄弱
小城镇是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 处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金字塔的底部, 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 是城镇体系发展的重点, 也是难点。中国的城镇发展重点在经历过了大城市发展论与小城市发展论的争论和实践后, 逐渐明确了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该体系发展模式在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就是小城镇的发展不足, 引起大城市的承载力超负荷运转。云南省的城镇化起步晚, 城镇化水平偏低,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有所扩大, 运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 这些进步主要都集中于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供气等硬性设施的建设方面, 而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软性设施的建设方面则仍旧薄弱。
11114 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 但仍存在局限性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 地形复杂, 境内海拔高差大、气候多样, 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在城镇的发展中需要特别注重其环境的保护。当前, 全省的环保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2007年, 共建设环境监测站91个, 有环境监测人员1146人, 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531个, 项目总投资4177亿
元
[9]
, 另外在植树造林, 水资源的防治, 能源节约
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说明云南省的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 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 但是也可以看出, 目前对环境保护涵义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旅游资源的保护历来都是一个难点, 既要通过开发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又要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就这一方面来看, 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 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仍然不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常常忽略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常处于表面层次。而事实上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这些资源的承载力, 长时间的超负荷接待游客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加速衰竭。此外, 由于跨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需要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合作, 因此需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结合城市管制的制度和方法, 从区域层面建立起高效的环境保护体系。
11115 城镇等级结构尚不合理, 首位度较大1999年云南省的特大城市(>100万人) 、大城市(50~100万人) 、中等城市(20~50万人) 以及小城市(
*
0、2、12。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呈现高首位度的发展, 使得中心城市昆明一方面人口、土地、水资源的压力大, 另一方面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相对薄弱。因此在5规划6中, 计划到2005年完成7个县(宜良县、陆良县、蒙自县、建水县、丽江县、水富县、祥云县) 的撤县设市, 使全省设市的数量增加到22个, 同时个旧市和大理市发展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形成全省/一特大, 四中, 十七
第20卷
*
胡礼梅等: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以云南省为例87
小0的城镇体系结构。然而, 到2007年为止, 计划完成的撤县设市工作, 仅有丽江于2003年实现了设市, 其它的县尚未设市, 而计划2010年再设市的临沧反而提前撤地设市。
可以看出, 在整个城镇体系中,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不够充分, 除了特大城市昆明以外, 主要的城市都集中处于中等城市和县城的等级, 而原规划的城镇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有所变化, 因此, 需要调整规划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力度和实施进程, 加快全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完善。
112 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现状的分析, 结合目前城镇发展新形势,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1211 重视乡村发展, 加强城乡统筹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三农0问题的日益凸显, 发展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任务摆在了中国面前。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5决定6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 就将农村的发展提到了与城市同等的位置。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 云南省于2008年1月1日起, 取消/非农业人口0、/农业人口0的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 实行一元制的户籍登记管理模式, 统称为居民户, 成为全国第13个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省市。这意味着云南省的城乡建设工作已经向统筹城乡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是云南省的城镇化过程片面地压缩成了城镇建设过
[12]
程, 城镇发展质量不高。要实现完全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共同发展, 就必须要从城镇体系规划的层面开始进行城市职能与农村职能的统筹布置。因此, 在这个以统筹城乡发展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的环境中, 城镇体系规划的调整, 必须彻底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 改变以往单纯以城市为规划对象的思想, 要以获得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通过改革各项制度和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 并以完善的法律为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城镇化水平, 最终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11212 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 构建合理的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给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市就业困难、土地开发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差等问题不断出现。云南省虽然城市化水平不高, 但是由于其城镇规模体系呈现高首位度的发
展, 大城市的缺位, 中小城镇发展的不足, 使得省会昆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大, 影响到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结合5规划6中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城市群、发展轴线的布置, 有重点地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 一方面选择条件较好, 具有相对优势的中等规模城镇, 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加快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跻身大城市的行列, 弥补城镇体系中大城市的缺位; 另一方面, 不断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 壮大中等规模城镇的队伍, 为整个城镇体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13 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 加强对外贸易
与合作 对外贸易与招商引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云南省对外与老挝、缅甸、越南相接壤, 距离泰国和印度仅有二三百公里, 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合作中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先位置。在今后的发展中, 需要更进一步地挖掘对外贸易的潜力, 结合边境重点城镇的建设, 各条对外通道的建设, 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加强对外物资贸易的发展和对外投资, 与这些国家形成紧密合作的分工体系, 促进全省的经济增长。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 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弱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 应该抓住各种机遇, 筑巢引凤, 以口岸城镇连点串线带面, 实现边境城镇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更进一步借助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来发展本省的经济。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中, 要高度重视对/走出去0与/引进来0的统筹发展, 完善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通过城镇体系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加强云南与外界的联系, 全面地参与国际分工, 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同时, 良好的外贸发展和全球资源、机遇的利用反过来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1214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谐调发展
长期以来,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的环境问题, 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北方城市饱受其苦的沙尘暴、2008年初南方城市罕见的雪灾等都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有关系。云南省本来就处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区域, 境内常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城市可持续发
[13]
*
88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20卷
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 应该从其它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中总结教训, 从城镇体系规划的层面重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的统筹发展, 拓宽资源环境保护的内涵, 编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 并且以法律法规手段保障其实施。
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引导并促进城镇快速发展, 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云南省正处于城镇化起飞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还处于成长期, 全省的城镇体系规划需要不断的修正、改进, 保证规划的各项规定都适合各城镇的发展现状, 并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经过5规划6的实施, 全省的城镇体系结构得到了初步的明确, 经济产业发展带也初步形成, 适应了城镇发展的需求, 当前需要更进一步地以5个统筹为指导思想, 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 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全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 保证全省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 总结与展望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作为统筹城镇发展的指导, 对城镇的协调合理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也应该不断调整原有的规定, 增强规划的弹性, 以实现城乡的参考文献:
[1]刘玉亭, 顾朝林, 郑弘毅1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城市规划,
会科学版),
2007, 9(2):
174-1771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7-04-161http :
2001, 25(7) :27-301
[2]刘喜波, 李永实, 衣莹, 等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中心镇研究) ) )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3]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5[EB /OL].[4]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1[EB /OL].[5]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EB /OL].[6]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3[EB /OL].[7]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4[EB /OL].[8]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6[EB /OL].[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中国统计年鉴) ) ) 2007[EB /OL]1htt p :
//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
[9]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08-04-081http ://www1sta ts 1gov 1cn 1
[11]冯志成1提高云南城镇化水平的三大关键: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注重特色[J]1中国建设信息, 2003, (23):16-171[12]谭斌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云南农村城镇化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3]李建华1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
2005,
(3) :33-361
2007, 22(8):79-831
STUDY ON THE CURRENT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 ING
) ) ) A CA S E STUGY OF YUNNAN PROV INCE
HU L -i m e, i W ANG Pe-i m i n g
(Scho o l o f U rban Co nstructi o n and M anag e m ent, Yunnan U n i v ersity, Kun m ing 650091, Yunnan, C hi na )
Abst ract :Pro v i n cia l ur ban sy ste m p l a nning overa ll p l a n every city o r tow n p s deve lop m ent on t h e strateg y leve , l and it is the key step o f the har m on i o us deve l o pm ent of city and t o w ns 1W ith the acce lerati n g o f urban iza ti o n p s speed , m any city proble m s are a lso tur ned up 1So urban sy ste m p lanning has to m eet ne w requ ire m ent 1Analy zi n g t h e current situation o fY unnan Prov ince p s urban sy ste m, and referri n g to the current situa ti o n o f c ities and tow ns p
dev elopm en , t it can get som e concludes and g ive sugge sti o ns for t h e c ities p har m on ious dev elop m en:t a ttach i m -portance t o tow ns and reinfo rce overa ll p lann i n g o f citi e s and t o w ns ; re i n fo rce the m i d d l e and s m a ll cities p deve-l op m ent , constructi n g a reasonab l e urban sy ste m; use loca ti o n advantage , streng thening fo reign trade and cooper -
第20卷第5期2008年9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 GEOGRAPHIC ENV I RONMEN T RES EAR C H Vol 120, No 15
S ep 1,
2008
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 以云南省为例
胡礼梅, 王培茗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从战略高度统筹全省各城镇的发展定位, 是实现城镇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全国城镇化加速前进时期的到来, 各种城市问题也相继出现, 这就对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 分析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 结合当前的城镇发展形势, 提出进一步完善规划以促进全省城镇体系的快速、和谐发展的建议:重视乡村发展, 加强城乡统筹; 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利用区位优势, 加强对外贸易与合作;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谐调发展。关键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TU 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7852(2008) 05-0084-05
0 引言
城镇体系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及城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 具体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其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学方面的相互联系
[1]
展, 引发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病; 中小城镇发展潜力发挥不足, 进一步增长困难, 尴尬地处于大城市与农村之间;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带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 城市间盲目模仿和同质性竞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城镇周边甚至整个省域的城镇发展协调相关, 所以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全省各城镇发展潜力及需求的具有弹性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 以云南省为例, 通过研究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注意的重点内容。
。根据1994年建
设部颁发的5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6, 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和县域4个层次
[2]
, 其中省域城镇体系作为各个省(市、自
治区) 自主编制的规划, 与国家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比, 对每个城镇发展的指导作用更加全面, 针对性更强; 与市域和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相比, 则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 不被城镇发展的内部环境所束缚, 对城镇发展的定位更具有全局性, 更加合理。因此,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大城市的不断膨胀式发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锤, 与越南、缅甸、老挝接壤, 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间联系的重要门户。此外云南省境内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提出, 云南省的城市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1999年昆明市园艺博览会的召开将昆明市乃至
1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第20卷胡礼梅等: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以云南省为例85
整个云南省的知名度都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近年来省内几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如丽江、香格里拉等) 更是将全省的发展都推向了全国甚至世界。这些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给云南省的城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1 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
11111 全省城镇/分区0发展雏形初现, 分工协作效应明显
所谓的/分区0发展包括物质形态空间与经济形态空间两者的分区发展。
在物质形态空间方面, 云南省所辖各市(州) 并不是各自为政, 孤军奋战, 而是在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6(以下简称/规划0) 的指导下, 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 形成内、中、外3个空间圈层的分工发展; 以主要交通大动脉为骨架(即5条铁路和公路为发展主轴), 出海通道和其它5条铁路、公路为发展轴, 形成滇西、滇西南、滇南3个区域中心城市群, 并以各条轴线上主要城镇为节点, 形成覆盖全省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网络* 。在这样的空间/分区0布局基础上, 一方
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昆明市的中心职能压力,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培养次级的地州中心城市, 对昆明市的辐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 在圈层划分中, 将发展条件相似的城市, 例如外圈层中的边境城镇分在一起, 有利于各项设施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而对于规划轴线上的城镇来说, 则是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 有重点的优先发展交通沿线的城市, 充分利用其在交通区位上的优势, 加强对外联系, 带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 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为29150%, 超过了5规划6预计的
*[4]
2617%, 比2001年提高了4164%。
在经济形态空间方面, 在综合各城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劣势基础上, 根据云南省/九五0计划经济分区的实施, 全省的经济活动主要按照6个经济区(滇中经济区, 滇东北经济区, 滇东南经济区, 滇西经济区, 滇西北经济区) 来布置。在该经济分区的基础上, 以经济区为单位, 制定出符合其发展的基础条件, 既各具特色又能够在省域范围内相互协调的经济发展规划。同时, 由于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特征相似的城市划分在一起, 扩大了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 有利于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
*
[3]
表1 云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2001~2006年) T ab 11 R eg i onal GDP of Y unnan P rov i nce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项目
云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同比增长率/%
2001年[1**********]2
2002年[1**********]0
2003年[1**********]44
2004年[1**********]05
2005年[1**********]33
2006年[1**********]25
2007年[1**********]99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1~2007整理[3~9]1
从表1可以看出, 经济分区规划实施以来, 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从2003年起其增长率从个位数猛增至10144%, 并急速增长到了2004年的20105%, 至2007年, 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全省经济在分区发展政策的指导下, 确实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11112 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较低, 且
全省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尽管云南省在过去的几年内城镇化加速前进, 规划实施后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也很突出, 但是由于城镇化起步较晚, 基础较差, 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表2) 。城市化水平低,
就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城市各种功能的发展, 最终导致生活水平提高困难。
从表2可以看出, 云南城镇化水平一方面绝对水平较低, 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一直保持在13%左右, 另一方面增长的速度不够快, 2003年仅比2002年提高了0159%, 还不到全国城镇化水平提高量的一半, 直到2004年以后才开始略高于全国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平均水平。这说明5规划6的制定和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但是云南省的城镇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并且具很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5规划6需要不断更新, 保持实施的动态性和高度弹性, 最大程度地促
86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表2 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城镇化水平比较
云南省城镇化
全国城镇化水平/%A [***********]19943190
全国与云南省城镇化
水平之差/%A 2) A[***********]14913140
[***********]10
[**************]1
云南城镇化水平
增长/%B1
第20卷
T ab 12 Co m pa rison bet ween the urbaniza ti on level o fY unnan P rov i nce and t he even urban ization leve l of Ch i na
全国城镇化水平全国与云南省城镇化
增长/%B2
水平增长之差/%
B2) B10185-0127-0117-0109
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水平/%A[***********][1**********]60
发展统计公报[9]整理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 [10],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2006) [3~8], 云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此外, 由于云南省境内地理环境多样, 不同地州的发展条件各异, 尤其是交通
条件的恶劣, 使得各市、地州之间的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例如至2002年底, 省会昆明市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50%,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迪庆、怒江
[11]
等地州, 城镇化水平还徘徊在20%左右。11113 小城镇基础实施建设薄弱
小城镇是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 处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金字塔的底部, 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 是城镇体系发展的重点, 也是难点。中国的城镇发展重点在经历过了大城市发展论与小城市发展论的争论和实践后, 逐渐明确了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发展模式。该体系发展模式在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就是小城镇的发展不足, 引起大城市的承载力超负荷运转。云南省的城镇化起步晚, 城镇化水平偏低,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有所扩大, 运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 这些进步主要都集中于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供气等硬性设施的建设方面, 而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软性设施的建设方面则仍旧薄弱。
11114 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 但仍存在局限性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 地形复杂, 境内海拔高差大、气候多样, 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在城镇的发展中需要特别注重其环境的保护。当前, 全省的环保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2007年, 共建设环境监测站91个, 有环境监测人员1146人, 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531个, 项目总投资4177亿
元
[9]
, 另外在植树造林, 水资源的防治, 能源节约
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说明云南省的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 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始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 但是也可以看出, 目前对环境保护涵义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旅游资源的保护历来都是一个难点, 既要通过开发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又要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就这一方面来看, 云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 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仍然不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常常忽略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常处于表面层次。而事实上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考虑这些资源的承载力, 长时间的超负荷接待游客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加速衰竭。此外, 由于跨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需要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合作, 因此需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结合城市管制的制度和方法, 从区域层面建立起高效的环境保护体系。
11115 城镇等级结构尚不合理, 首位度较大1999年云南省的特大城市(>100万人) 、大城市(50~100万人) 、中等城市(20~50万人) 以及小城市(
*
0、2、12。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呈现高首位度的发展, 使得中心城市昆明一方面人口、土地、水资源的压力大, 另一方面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相对薄弱。因此在5规划6中, 计划到2005年完成7个县(宜良县、陆良县、蒙自县、建水县、丽江县、水富县、祥云县) 的撤县设市, 使全省设市的数量增加到22个, 同时个旧市和大理市发展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形成全省/一特大, 四中, 十七
第20卷
*
胡礼梅等: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 ) ) 以云南省为例87
小0的城镇体系结构。然而, 到2007年为止, 计划完成的撤县设市工作, 仅有丽江于2003年实现了设市, 其它的县尚未设市, 而计划2010年再设市的临沧反而提前撤地设市。
可以看出, 在整个城镇体系中,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不够充分, 除了特大城市昆明以外, 主要的城市都集中处于中等城市和县城的等级, 而原规划的城镇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有所变化, 因此, 需要调整规划对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力度和实施进程, 加快全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完善。
112 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现状的分析, 结合目前城镇发展新形势,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1211 重视乡村发展, 加强城乡统筹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三农0问题的日益凸显, 发展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任务摆在了中国面前。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5决定6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 就将农村的发展提到了与城市同等的位置。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 云南省于2008年1月1日起, 取消/非农业人口0、/农业人口0的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 实行一元制的户籍登记管理模式, 统称为居民户, 成为全国第13个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省市。这意味着云南省的城乡建设工作已经向统筹城乡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是云南省的城镇化过程片面地压缩成了城镇建设过
[12]
程, 城镇发展质量不高。要实现完全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共同发展, 就必须要从城镇体系规划的层面开始进行城市职能与农村职能的统筹布置。因此, 在这个以统筹城乡发展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的环境中, 城镇体系规划的调整, 必须彻底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 改变以往单纯以城市为规划对象的思想, 要以获得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通过改革各项制度和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 并以完善的法律为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城镇化水平, 最终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11212 进一步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 构建合理的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给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 城市就业困难、土地开发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差等问题不断出现。云南省虽然城市化水平不高, 但是由于其城镇规模体系呈现高首位度的发
展, 大城市的缺位, 中小城镇发展的不足, 使得省会昆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大, 影响到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结合5规划6中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城市群、发展轴线的布置, 有重点地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 一方面选择条件较好, 具有相对优势的中等规模城镇, 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加快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跻身大城市的行列, 弥补城镇体系中大城市的缺位; 另一方面, 不断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 壮大中等规模城镇的队伍, 为整个城镇体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213 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 加强对外贸易
与合作 对外贸易与招商引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云南省对外与老挝、缅甸、越南相接壤, 距离泰国和印度仅有二三百公里, 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合作中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先位置。在今后的发展中, 需要更进一步地挖掘对外贸易的潜力, 结合边境重点城镇的建设, 各条对外通道的建设, 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加强对外物资贸易的发展和对外投资, 与这些国家形成紧密合作的分工体系, 促进全省的经济增长。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 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弱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 应该抓住各种机遇, 筑巢引凤, 以口岸城镇连点串线带面, 实现边境城镇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更进一步借助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来发展本省的经济。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中, 要高度重视对/走出去0与/引进来0的统筹发展, 完善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通过城镇体系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加强云南与外界的联系, 全面地参与国际分工, 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同时, 良好的外贸发展和全球资源、机遇的利用反过来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21214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谐调发展
长期以来, 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少的环境问题, 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北方城市饱受其苦的沙尘暴、2008年初南方城市罕见的雪灾等都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有关系。云南省本来就处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的区域, 境内常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因此, 统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城市可持续发
[13]
*
88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20卷
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 应该从其它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中总结教训, 从城镇体系规划的层面重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的统筹发展, 拓宽资源环境保护的内涵, 编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 并且以法律法规手段保障其实施。
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引导并促进城镇快速发展, 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云南省正处于城镇化起飞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还处于成长期, 全省的城镇体系规划需要不断的修正、改进, 保证规划的各项规定都适合各城镇的发展现状, 并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经过5规划6的实施, 全省的城镇体系结构得到了初步的明确, 经济产业发展带也初步形成, 适应了城镇发展的需求, 当前需要更进一步地以5个统筹为指导思想, 尤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 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全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体系, 保证全省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 总结与展望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作为统筹城镇发展的指导, 对城镇的协调合理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城镇体系规划也应该不断调整原有的规定, 增强规划的弹性, 以实现城乡的参考文献:
[1]刘玉亭, 顾朝林, 郑弘毅1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城市规划,
会科学版),
2007, 9(2):
174-1771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6-12-311http :2007-04-161http :
2001, 25(7) :27-301
[2]刘喜波, 李永实, 衣莹, 等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中心镇研究) ) ) 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3]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5[EB /OL].[4]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1[EB /OL].[5]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2[EB /OL].[6]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3[EB /OL].[7]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4[EB /OL].[8]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6[EB /OL].[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中国统计年鉴) ) ) 2007[EB /OL]1htt p :
//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www1stats 1yn 1gov 1cn 1
[9]云南省统计局1云南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2008-04-081http ://www1sta ts 1gov 1cn 1
[11]冯志成1提高云南城镇化水平的三大关键: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注重特色[J]1中国建设信息, 2003, (23):16-171[12]谭斌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云南农村城镇化建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3]李建华1云南边境贸易与边境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
2005,
(3) :33-361
2007, 22(8):79-831
STUDY ON THE CURRENT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 ING
) ) ) A CA S E STUGY OF YUNNAN PROV INCE
HU L -i m e, i W ANG Pe-i m i n g
(Scho o l o f U rban Co nstructi o n and M anag e m ent, Yunnan U n i v ersity, Kun m ing 650091, Yunnan, C hi na )
Abst ract :Pro v i n cia l ur ban sy ste m p l a nning overa ll p l a n every city o r tow n p s deve lop m ent on t h e strateg y leve , l and it is the key step o f the har m on i o us deve l o pm ent of city and t o w ns 1W ith the acce lerati n g o f urban iza ti o n p s speed , m any city proble m s are a lso tur ned up 1So urban sy ste m p lanning has to m eet ne w requ ire m ent 1Analy zi n g t h e current situation o fY unnan Prov ince p s urban sy ste m, and referri n g to the current situa ti o n o f c ities and tow ns p
dev elopm en , t it can get som e concludes and g ive sugge sti o ns for t h e c ities p har m on ious dev elop m en:t a ttach i m -portance t o tow ns and reinfo rce overa ll p lann i n g o f citi e s and t o w ns ; re i n fo rce the m i d d l e and s m a ll cities p deve-l op m ent , constructi n g a reasonab l e urban sy ste m; use loca ti o n advantage , streng thening fo reign trade and coo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