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华英语成功学》读书笔记
10
转载:我的外语学习历程(如何学会十门外语)
语言学习��������
������ǩ:外语学习, 学会十门外语, 爱好, 语言
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我其中一个爱好是阅读,下面这个人的爱好是学习外语,很难说一门语言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是的学会,但是能做到下面这位兄弟的程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96177262&owner=247173710 新年新气象,元旦一爬起来就开始写2012年第一篇日志了。
如果现在要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肯定最先会说“学外语”。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仔细反思了下缘由也许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许是因为一直有听不懂的经历。从小家里人对我就说普通话,过年时听亲戚们用上海话聊天我总是一头雾水,上小学以后还有很多词汇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到我外婆家也是整天听直到
现在都听不懂的福州话。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从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第二点是因为我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有兴趣。
于是从初二暑假点开阿木日语的网页到昨天用rosetta stone解决了计划中的最后一门语言,一晃就是八年了。在这八年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会领悟到了一些捷径。这篇文章就是想对自己八年的学习做个总结,并将学外语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所有正在学外语,要学外语,以及想学外语的人。
从日语开始
英语什么的都是从小按步就班学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直接从日语入门开始吧。那是又一个在家上网的日子,不知道又搜到了什么东西,我又开始关键词联想了。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日语入门”,我点进了搜索结果首页比较醒目的“阿木日语入门”,看着通俗易懂的说明,学会了desu 这个词,并发现学日语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便来了兴致,从当时资源并不丰富的互联网上下了老版标准日本语的电子书和mp3,便开始按步就搬的学起来了,之后也找到了教学视频,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这也是多亏了日语是笑着进哭着出的语言,也许如果当时进的是法语入门的话,现在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吧。。
下完电子书便开始学五十音图了,由于以前看动画片看主题曲经常会注意下面的日文字幕,所以很多假名都很眼熟,一天学平假名,一天学片假名,第三天便开始第一课了。其实一开始学日语不必纠结假名的,把几个区分度的看熟后,就可以猛看单词,在频繁的练习中自然就会了,字母这种基础的东西也不必靠联想法。
很认真地开始一课一课地学,刚开始还采用中国式的老办法——抄单词,这后来再回想就感觉完全没必要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听懂,然后是看懂,接着才是说和写。一开始几课的课文也学得很认真,几乎都听得烂熟,也都背下来了,平时没事干嘴里就无意识地冒出几句来。后来学别的语言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发现还是狂听课文的办法最好。
日语一开始的单词并不是很好背,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讲日语单词背诵方法的文章(就是右脑记忆法 加 17天背gre 法),便把后面附着的16页单词表下载,打印。背着背着猛然发现大多数竟然全是音读汉字词,也就是类似汉语方言的词,每个汉字在日语中都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于是背到sa 行就不用怎么背了,因为大多数汉字只是重复出现,只要看到汉字就知道读音。同理,在家看nhk 的时候,一些词听发音就能猜到汉字了,比如听新闻的时候经常听到kei satsu,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和其他已知的单词比对便猜出是 警察 这个词了。这也就是我学外语悟出的其中一个方法——高级词汇映射法。
高级词汇映射法——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而充满联系的。有的语言比较强势,一直在输出词汇,比如古代的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希腊语,现代的英语,日语。有的语言也会输出特定领域的词汇,比如许多欧洲语言中食物,餐具,化妆品和衣物的单词就全是法语。每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同一语族的。比如德语的lieben ,sprechen ,sagen 对应英语的love ,speak ,say ,西班牙语的comprar ,correr ,leer 对应意大利语的comprare ,correre ,leggere 。但是语言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来源都比较固定,欧洲语言的高级词汇都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伊斯兰教国家的高级词汇大多是阿拉伯语,东亚国家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是汉语。汉语在古代向日本,朝鲜和越南输出了大量词汇,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汉字的重新组合把科技政经词汇传到其他用汉字的国家。所以说如果要学日语,韩语或是越南语,一种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先掌握汉字词的读音映射关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词。
发音不能只学一次
初三时过得很忙,但不知道为什么又用了很多时间学外语。那时觉得光学日语不过瘾,便开始染指其他外语了。那时没有沪江网,小的语种也没有教材下,只能到处找找在线学习的网站,于是便找到了一个韩语入门的网站。点着图片学习方块圈圈的字母,先学后忘,外加发音模糊,便感觉学韩语比日语困难多了。总算把字母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东西学了。
之后一次学韩语就是高一暑假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发音不能只学一次。初三学韩语字母的时候,就想着找汉语或是英语的对应发音,有个oe 的音就直接发o 了。谁知道高一再学时看了几集韩剧,发现明明oe 是更接近“额”的读音,此外n 的读音也是接近d 的。在纠结听到的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我突然意识到,既然我已经知道说韩语的人是怎么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坚持原来的念法呢?这就好像学英语的时候一直把run 读作“润”,后来一直听到“软”的读法,但还是坚持原来的“润”。
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学英语的人口音各异的缘故吧,或是受到母语影响,或是受到老师误导,或是执着与音标,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改不过来了。然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应该靠纯粹模仿当地人才能学到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a 在书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文字,但没有谁会看着文字学发音,最终只能发出英语或是汉语的a ,但是仔细听的话的确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只是坚持初学时自以为正确的发音,就一直是那样了。不过如果听不出区别的话,也只能作罢。
有个变态叫法语
一直听说法语是最美的语言,在学完韩语字母后我便开始尝试了。然而对于那时候我的悟性和智商来说,法语就好像是因为游戏bug 而提前登场的大boss 一样,把我击败了。下好了某大学的教学视频,开始播放,开篇就说法语不像英语而是一门发音规则的语言,我心中窃喜。然而接下来就是整整两页的发音规则,什么开音节,闭音节啊,夹在两个字母和一个字母之间又怎么样啊。勉强知道怎么发音了,一看句子,才知道有个东西叫联颂,又看到疑问句的三种问法云云,放弃了。
邂逅罗塞塔
初三忙碌地过去了,中考完了在家没事干,上电驴找资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神奇的软件——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这款软件号称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就能学好外语,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下载键。
顺利安装好,打开试了试,全是图片。每幅图片都配有对应的单词和句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外语学习方法。几课学下来,一些基本事物的单词就已经终生记忆了,简单的语法也能在脑中形成形象的印象。这也多亏了西班牙语开始的语法简单,拼读也有规律。反观法语,court 和courent 的发音竟然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不过罗塞塔的难度还是偏低,第二版的编排也不太好,前面全是实意动词,一开始说来说去就去就是“一个男孩在跑”,“男孩在桌子下”这种短句。没什么成就感,玩腻了也就不用了。
大舌和小舌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外,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语言都有大舌或小舌音。大舌音一直都觉得很酷,很想学,在学西班牙语的时候用发“德拉”的方法学会了。但是后来才发现,我那时学会的只是rr ,真正难的是r ,也就是舌头只弹一下,没有震动。这个音我最近才学会,从前都是以l 代替的。日语中也有,最常见的就是kora ,也就是混蛋,一般人说这个ra 一般就弹一次,但是流氓就要korrrrrrra !了。
小舌音我也没学会多久。在学法语的时候,我用喉咙发出了比较响的“喝”,便以为那是小舌音。却不知真正的小舌音听起来跟大舌音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高中同学的示范下,我终于在高三某天洗澡时用漱口的办法学会了。
录了一小段发音示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KJga0yV8fI/。
この番组はご覧のスポンサーの提供でお送りします
进入高中,在英语班牛人林立之下完全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因为某种契机,我开始看起犬夜叉。第一次在电脑上看动画片,事实证明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没看几集就停不下来,于是花了5天便看了100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日语挥散不去,同步率最高的便是人名和短句,像什么shine !ushiro !matte !temee~~。这时候,我领悟到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外语学习方法——磨耳法。也就是这样一部部的动画看下来,从犬夜叉到火影到死神到海贼王到银魂到妖尾,我的日语听力时间已经超过英语了,现在做梦时也经常会冒出日语句子来。下面详细讲一下磨耳法。
磨耳法
磨耳法也就是泛听,讲究的是用数量胜过质量,高峰时期一天要听8小时以上。在没有数量,也就是没有像日语那样足够听力材料的时候,就只能用遍数来代替数量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日语是最方便的。因为动漫的集数多,语言简单,语速慢,内容主题明确。在一开始听的时候,最先辨别出的是重复得最多的人名和专有名词的词汇。然后是命令式的短句以及感叹词,如ikuzo ,hayaku ,chikusyou ,mattaku 等。接下来是短句,再是部分长句,最后是完整长句。当然,这样学习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搭配高强度的背单词或课本学习。磨耳只是为了让学过的东西脱口而出,光凭磨耳的话是不可能学会复杂的句子的,只能学会短句词组,这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否则还要学日语干什么。脱口而出是口语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汉语的时候会考虑“一”什么时候发第一声,什么时候发第二声吗?我现在说日语也不用考虑动词的未然形是什么,连体形是什么,只是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已。这一点在之后说到欧洲语言动词变位的时候也要讲。
韩语因为有韩剧,也是比较方便的。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些听力材料比较少的语言,如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些语言由于语速像机关枪,所以靠电影学是不明智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听歌。歌曲的语速慢,重复听不会腻,词汇固定,大部分的情歌都有表达情绪还有一些身体部位的词。
对了,还有一种方法,玩游戏学外语。日语就不说了,galgame 遍地都是,还有Square Enix的许多。韩语的游戏就看过格兰蒂亚。英语的也很多,什么gta 啊,质量效应啊,上古卷轴啊,全是全语音的。法德西意的话有刺客信条。玩游戏学外语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也需要一定耐心。
说出口的,就忘不了了
高一想出去交流玩玩,报了日韩,日本没去成,就去韩国了。于是暑假开始重拾韩语,这次用的是标准韩国语加新东方韩语一月通。对韩剧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什么听力材料,感觉效率很低。后来直接跟韩国学生对话了,抛出去一句想好的话,结果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那时也实在是没有语感。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我记忆深刻,就是凡是我说过的韩语单词或是句子,到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在英语课上说了那么多,却全忘光了。这也许是因为在陌生的外语的环境中,人会有一种类似求生欲的感觉,有一种紧张感。在外国想买东西,不知道那东西怎么说,于是十分不安,后来总算知道了,对这个单词产生了强烈想记住的愿望,便就记住了。这就像是沿着独木桥走,在课上桥下不远就是草地,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桥下是悬崖。在那时有一次我遇到了个路口,想秀秀单词,说了“右”(olunjok )以后忘记“左”(wenjo )怎么说了,旁边一个韩国学生看我手指着左边呆着,就说出wenjo 了,我恍然大悟,在那之后这两个词都没忘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高中的时候网上的外语学习资料已经很多了,有一套教程就是新东方外语一月通。有一次期末考试完闲在家里,就打开了好久没学的西班牙语教程,开始听起来。但是那一次我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凭着之
前rosetta stone的底子,直接看语法,直接记动词的变位,时态什么的掌握个大概基本上就下一课了。由于这样学句子也都看得懂了,所以以为自己比以前更牛逼了。结果打开广播一听,除了hola 和介词,什么都听不懂。就这是只有语法没有语感的后果。可以自己造句,但是一说出去就再也说不了第二句了,因为不知道对方说什么。反观有语感却没有语法的人,可以听懂,就算自己造不出对的句子,对方也能明白个大概。
再战法语
高考结束,在家闲着(怎么又是这句),用简明法语教程这套教材学法语,未果,发现高难度的语言自己看书学课文还是不大能坚持。
在同济学德语
大学了,学外语的条件也更好了,选课的时候直接就能选二外学。日语和法语忽略,俄语选的人太少,有点心虚,于是就选了同济特色的德语开始学习。虽然之前也学过发音和一些单词,但是毕竟图森破,还是需要提高姿势水平。
第一次上课就感觉进度奇慢,毕竟自学那么多年了,发音什么的就练了半天。终于进入正式课文了,又只是两周一课,学了一个学期也还没学名词第二格。不过在课堂上学习外语感觉还是有好处的。对于德语这样一种名词有各种不规则变化的语言,课堂的练习会让人学得更熟练。
没老师教了,又不想啃课本,我便想起了电脑里多年未动的第三版rosetta stone。学完了三级,语感不错,尝试泛听,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的德语学习出现了瓶颈。第一是德语的语序,情态动词和动词离太远,可分动词分得太开,使得我根本听不出动词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德语喜欢造词,不喜欢照搬,别的语言直接用science ,它却偏偏造了个wissenschaft ,虽然大多数词都由基本词根合成,但意思都有新的变化,也没有拉丁词根来的词学起来方便。
日本语能力试験
这么多年来都是看着动画和日剧学日语,在别人的鼓动下,我突然意识到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实力也是一种不错选择。于是从大一暑假开始,我便开始了半年的备考,报名时直接报了二级。
先把标日中级看了一遍,囫囵吞枣般地学了下高级语法,过了下生词,便开始直接做题了。日语高级语法对于口语和听力来说不太实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有许多模棱两可且暧昧的表达法,让人郁闷。我自认为那就是日语唯一的难点。敬语什么的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日剧中也经常会出现。但是日语阅读倒是有一点让我比较困惑,就是看到汉字脑子里到底应该反映出什么?是中文读音,日文读音,还是只有意思?这也是日语比较独特的一点。
然后暑假过后便是大二上每周做一套题的备考生活。考试还算顺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考,考试时没有以往考英语时的压迫感,反倒是一种游戏的态度,最后分数还不错。唯一遗憾的一点是那种全是选择题的考试造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会写日语。
法语与GRE
大一下开始的德语学习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大二下暑假,那时候准备第二年考GRE ,想早点准备起来,就开始背起红宝书来了。那段时候正好也在开始用rosetta stone学法语,过完三级,积累了语感,就想尝试听reflets 。结果依然听不太懂,特别是pascal 说的巴黎口音。。(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学完reflets 的人,到底要什么水平才能听懂pascal 找工作那一集黑人小孩说的法语???)于是改变策略,上沪江网每天听
慢速新闻,听着听着,便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想学好法语,就先学好英语,。当然这只适用于两者都想学的人。
英语有两套词汇,日耳曼词汇和拉丁词汇,历史原因就不多讲了。日耳曼词汇比较不上台面,适合口语,拉丁词汇比较正式,适合书面语。begin 的拉丁版是commence ,get 是obtain ,understand 是comprehend 。这些拉丁词改一下都直接是法语的基本词汇。更不用说government ,parliament ,conciliation 这种直接照搬的词了。所以如果把gre 词汇都背了,法语学到后面基本都不用背什么单词。这也是高级词汇映射法的另一种形态。
推荐一本法语词汇书:《法语词汇揭秘》,可以和红宝书对照着看
高级词汇映射法——罗曼语族(法意西葡)
罗曼语族是一家,都是拉丁语演变来的。所以自然有相近的词汇,特别是高级词汇。information 在这四种语言中的形态是:法information ,意informazione ,西informacion ,葡informacao 。如果英语的词汇量到托福水平了,差不多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了。在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基本上对着广播听个一星期差不多就能掌握大多数常见的高级词汇。前一阵子眼睛不好,我便听rtve 的西语广播,连续听了两星期,听力水平就追上法语了。这些发音规则的语言也适合一边听广播一边用google 翻译反查。捕捉到发音,推出可能的字母组合,就算一两个字母没拼对,google 也能自动纠错。此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差别太小,初级词汇也有映射关系,学其一即可学其二。
为什么要动词变位?因为他们就是那么说的。
学欧洲语言(英语,瑞典语等除外)有一个比较头疼的地方就是动词的变化,这在中国人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明明说nous aime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说成nous aimons?没有为什么,法国人就是这么说的。中学时英语老师就经常说:没有为什么,固定搭配,事实也就是这样。为什么是一辆车,为什么是一瓶水?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说的。所以学动词变位就只能不加思考地学,指着对方说 you are,指着自己说 I am,指着几个人说 they are,就是这样。
不规则的动词也是如此,就算掌握了规则,说话的时候也不会去想我要说的是第一类动词还是第二类动词,是强变化还是弱变化?说话的时候只会想我接下来要怎么说,是说得直白一点还是委婉一点?这里又要提起rosetta stone了,我不是在为这个软件做广告,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的,用过之后才知道真的很好用。。 rosetta stone对于训练动词变位来说就是直觉式的,脱口而出的。
此外,基本上多数的语言中的不规则变化都只有有限的几套,有的变化还是为了发音一致而变的。这也是许多不规则的本质——为了口语。汉语的字是不会随着口语变化而变化的。普通话的wo ,上海话的ngu ,闽南话的wa ,广东话的ngo ,它们的汉字都是“我”。而欧洲语言则是根据发音来拼写。法语中manger 的第一人称复数为什么是mangeons ?因为如果是mangons 的话g 的发音就变了。拼写不规则了,但是发音规则了。
另外一种不规则是因为历史原因。madame 的复数为什么是mesdames ?因为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在法语中ma 是物主形容词,需要根据dame 的性数进行变化。传进来的时候就这样的,大家都习惯那么说,总不能为了规则再改成madames 吧。
小谈联颂
说到法语不得不说下联颂。这个纠结的东西我是在前不久读 索绪尔 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 时才弄懂的。大体就是法国人的发音总是一直在变,但是又想保持文字的纯洁性,于是造成了文言不一致。croix 这个词在原来并不是“刻画”,而是“克洛伊克斯”。于是我猜想联颂是这样来的。Il est professeur中原来st 都是发音
的,但是法国人太懒,说着说着就把st 省略了。但是Il est un garcon中t 和元音u 连读发音不费力,法国人就一直这样读了,于是就有了联颂这个东西。法国人才不管外国人学法语有多痛苦,只要自己说法语说着爽就好了。同理,韩语的音变,英语的a 变an ,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也都是这样为了说起来方便才有的。 欧洲语言的思维
我的日语口语比英语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日语和汉语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以英语为首的欧洲语言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日语的naruhodo 可以轻易地翻成汉语的原来如此,但是要用英语说呢?that‟s it?I see?是不是感觉语气中有种违和感?日语的sokka 和汉语的“这样啊”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英语中表示自己在听是yes ,表示自己若有所思却只是hmm ,根本没有东方语言那种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所以许多时候音译外国电影的台词会觉得可笑,而学不好英语也正是因为没有学到那一套思想。学好英语的冠词用法,复数用法,从句思维,虚拟语气,其他欧洲语言也许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软绵绵的蝌蚪
文关于泰语的段落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因为一直都怎么坚持学习过。每次心血来潮般的学习都不会超过两星期,教材也比较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thai-language.com 。泰语那蝌蚪一般的字母太小,太多,太难记。辅音有44个,元音有32个,还有5个音调。但是语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动词变位,没有阴阳性,没有变格。所以可以只学听说,不学字母。也许许多人都觉得泰语难听,但其实习惯了的话,大脑就同步了。相比较语言本身而言,我其实更喜欢不同的文字,因为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阿拉伯人说,改动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因此也把语法传了下来,千年不变。扯远了。
17天搞定GRE 单词
最终决定考GT 了,发现自己的GRE 进度有些慢,于是上网寻找方法,发现了杨鹏的 17天搞定GRE 单词 这篇奇文。查了下日期,狠下心,开始执行计划,也把电脑的桌面改成17天计划表。实际背起来才发现十分痛苦。
时值期末考试外加项目答辩降至,早上起来去图书馆背个2小时,不一会儿就吃中饭了。下午对着电脑编程,晚上再是复习,到10点一看时间不对,便赶忙抄起红宝书复习起今天,昨天和大前天的n 个list 。还算撑得过去,于是没有放弃的念头。但是不巧的是在17天里肠胃发病了,又是捂着肚子编程过红宝。不知道怎么过的17天,最终还是结束了,那些单词因此也常住在我的大脑内了。然而自那以后,好几次想再试一次17天大法,却都没有动力了。详细记录:
My~~ precioussss~~~~
一直在新闻里听到某某读了n 本原版书,然后托福sat 考了几几分。我只是羡慕,因为我下了哈利波特,看了10页放弃了,买了廉价原版书,看了10几页满屏的生词又放弃了,只有计算机专业书还算轻松,都是常见的术语,却也没有坚持啃完。大三的寒假我刚完成了17天的计划,对词汇量有点信心了,心想再不读原版书,大学都毕业了,下学期还要面对gre 的长难句呢。于是掏出暑假去福州路买的魔戒三部曲,写好计划,开啃。
刚开始读我就想诅咒托老头。这tmd 电影都不拍的剧情写那么多干什么?环境描写那么多干什么?我管你是vale ,barrow 还是jutted cliff,反正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就对了。现代英语不好用,用什么thou arst fair,查了下字典竟然就是you are beautiful。。就这样硬着头皮一个小时看20页,每天坐在空调房坐三个小时,坚持了20天,总算是把这套巨着啃完了。学到了不少新词,ale ,puff ,stoop ,sniff 这些词在小说中都比较常见。
之后又花了大把的时间啃完了A dance with dragons,知道了什么是doublet ,jerkin ,velvet ,gaunlet 。。此是后话
三百年的阿拉伯语(重口味段落,可以跳过)
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也许是出于挑战极限的心理,提高大脑性能的意图,厌倦拉丁字母的原因,在2011年四月份考完aw 后我安装了rosetta stone 阿拉伯语一级,开始了两个月的神奇体验。
阿拉伯语就是心电图,所有字母都连着,每个字母在一串东西的开头,中间和末尾形态各异,许多字母要区分的话得看小点点在线的上面还是下面,有几个点。。不过rosetta stone的第三版对于学字母来说还是很便利的,有合理的课程编排,现在虽然看一个单词要几秒钟,还是可以勉强辨认的。阿拉伯语的发音比较飘逸,有六种喉音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另外大舌音也逃不掉。
阿拉伯语的语法相较德语来说还是难的,因为动词变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分三个人称,也分男和女。所以每个动词的现在时态比欧洲语言还多几个变化。阿拉伯语的数字也是奇葩,从一数到十要这样:
wahid,ithnain,thalatha, arba‟a,hamsa,sitta,saba‟a,thamania,tisa‟a,‟ashara,是不是很简洁?但这些还只是量的变化,质的变化是阿拉伯语是词内屈折的,什么意思呢?英语是词尾屈折的,英语的变化dog 变dogs ,love 变loved 。阿拉伯语则是rajulun 变rijalun ,ahmaru 变hamra„u,是不是很有趣?
于是我学到四位数怎么念的时候还是放弃了,不过至少简单的句子还是能说说。
罗曼诸语的盛宴
放弃阿拉伯语后我突然在淘宝上发现了寻找已久的rosetta stone 第四第五级,果断买下,于是从2011年6月起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最长一次的rosetta stone的学习。从法语到意大利语,从西班牙语到葡萄牙语,有了以前学习和挑战极限的经验,现在学这些语言已经比较轻松,只要每天用一个小时rosetta stone,不怎么用脑子就学完了。学完rosetta 也要搭配高级词汇映射法听广播磨耳,如果网络流畅的话看电视也行,此外还需要词汇手册和语法手册。推荐几个网址: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rtve.es ,巴西新闻广播电台
cbn.globoradio.globo.com ,意大利24新闻广播radio24.ilsole24ore.com ,法国的rfi 被hx 了,可以直接上沪江。
于是就到了今天,新的一年,目标的实现,也是新的开始。我的外语学习应该不会停止,但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梦想要追求。就这样吧,写的有点太太太长了。
(最后再补充一点,学外语是绝对不能速成的。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永远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多听。) (rosetta stone罗塞塔石碑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0727/ 。
我没说罗塞塔是万灵药,我学日语就没用rosetta ,因为日语听力材料多。但是其他语言没有动漫,没有电视剧,这种情况下要想有语感,罗塞塔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再附上两个以前读过的牛文的链接, 先是漏屋的《漏屋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整理》
。
然后是豆瓣上狸猫的《英法德西意俄等欧洲语言的学习体会》
。)
补1 厌倦与遗忘
如果要专精一门外语的话,是不可能天天开开心心学的。当我逐渐厌倦一门外语的时候,我就会采用低强度学习,(听歌,电影)实在不想学了也会直接搁置转投别的外语。我这样是一种螺旋形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难免会遭遇遗忘,这是外语学习者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如果记忆力不好的话,最好还是把一门外语学到中级,再换一门,这样下次再学第一门的时候至少还有很好的基础,稍加回忆词汇就全记起了。
补2 为什么,以及怎样使用rosetta stone
学外语完全可以按步就班地拿起教科书,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但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证明了这是效率低下的,除非自己很自觉,能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否则遗忘就会到来。而rosetta stone已经把课程安排好了,只要每天机械地下一课下一课就行了。一开始会觉得它很烦,因为重复了太多次,我也因此曾经跳过部分复习直接学新课。但是后来才发现,跳过那些复习课程直接造成了我的遗忘,有些单词后来看到还要想想。所以rosetta stone的一个好处就是逼你恰到好处地复习。
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是沉浸式的。这跟母语学习一样,完全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刺激,使大脑掌握音素所对应的语义,因此最好一开始尽量不看文字,避免干扰。但是rosetta stone里全是图片,有的图片会让人误解,因此也可以带有一定语法基础来用。或者零基础也是可以的,这样需要放弃母语的思维。当你看到动词突然变了,肯定会有疑惑。这时候可以先把疑惑搁置,将错就错,也许过一会儿就顿悟了,这样记忆会比知道语法来学更深刻。如果实在不懂,也可以上网查,这样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肯定也是印象深刻的。不过rosetta stone也就是格的概念和抽象动词表现地不是很好,单复数和基本时态动词变位还是做得很好的。 还有一点,罗塞塔适合西方语言。东方语言的敬语它肯定是无能为力,此外软件中的图片也都是一样西方特色的事物,比如三明治,意大利面,除臭剂,小费。。
补3 语速同步
这款软件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语速太慢,对于法语西班牙语这种连珠炮般的语言,学完了一听广播,还是什么都不懂。这种时候要做的事就是语速同步,要通过大量真实语速听力材料的磨练来习惯。由于rosetta stone 里教的是很基础的知识,所以广播里面肯定会用到相应表达,因此如果语速同步了,那么肯定也能听懂那些表达。
听广播的时候需要专注而有耐心。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就是听到似乎认识的词,就抓住不放,想要回忆。结果后面的内容全没听到。我后来就采用放任自流的办法,只是听广播里的人说了什么音节,不去考虑那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每天几个小时),便习惯了那种语速,原来陌生的音节在心中降慢速度了以后也都变成了有意义的单词,最后便是连词成句。
补4 杂
我不是读文科的,我是IT 民工。我没有老师教,除了英语和一学期的德语。我学外语是极度偏重听力的,因为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从听懂中获得的成就感是最大的。当然听着听着跟着默念口语也就跟上了。不过我没有作业,因此不怎么会拼写,只是看到能认识。我也不用考试,不会去抠语法,也不会没事干写作文。如果你是要靠书写,阅读,语法分析等手段学外语的话,我的方法就没那么有用了。
附:
括号中的是没学过的。
各语言难度排名(我眼中的)
综合: 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发音: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泰语>韩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日语 语法: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英语>泰语 词汇:阿拉伯语>英语>其他各语言
悦耳程度排名(我眼中的)(勿喷)
日语>葡萄牙语(巴西)>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德语>(俄语)>泰语>韩语>阿拉伯语
各语言实用程度比较(不考虑经济)
英语忽略
法语通行于法国,瑞士部分地方,比利时,半个非洲,越南某些人,加拿大某省,美国某些地方。法语歌和法语电影很文艺很小清新。法国旅游很发达。法国文学很强大。
日语是单一民族的语言,但由于ACG 和其他日本文化太强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人学。此外日本也是文学大国。
西班牙语别的没什么,就是用的人多,从美国南下到麦哲伦海峡,基本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巴西,海地)以外,都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语也是足球的语言。
德语是哲学的语言,哲学作品太难翻译,所以就要直接读德文原版。此外德语对于音乐界也是比较重要的语言。
葡萄牙语通行于葡萄牙,巴西,非洲几个国家。巴西的文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葡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巴葡,比较有异国情调。
意大利语是音乐界的第一语言,古代文化很灿烂,也是足球的语言。
阿拉伯语适合穆斯林,语言学家,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学习。
拉丁语是欧洲的文言文,学医学生物的要学,学法律的要学,学英语的人也可以学两句放在英语作文里吓吓老师,想一次搞定欧洲语言的人也可以学。
韩语和泰语我觉得除了旅游和流行文化就没什么用了。
俄语虽然因为hx 原因很多国家都不用了,但是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且俄罗斯也是文学大国。俄语也适合军事爱好者。但俄语的语法。。
手贱点了下全站评论,发现自己被专业大牛爆出翔了,果然括号里的标题还是标题党了。我本来就喜欢做总结,这次的总结有些大了,本来以为这篇日志会想以前的日志一样没什么人看,就加了括号里的标题,谁知结果抛了个大新闻,被批判了一番。会外语这个概念真不好说,各有各的标准。我自认为日语已经很
不错了,但是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还是基本看不懂。语言本来是有局限性的,双方的语义不对称也就有了误会和矛盾。 我的智商很普通,学习成绩从来没有拔尖过,只是喜欢外语,想跟大家分享外语学习的经验教训而已。 日志打完就没怎么修改,很多地方不太具体,还希望大家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我还是很喜欢跟别人讨论外语的。)刚才读了下《每天学习八小时以下是不道德的》这篇文章,狗眼碎了。这个世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比自己好的和比自己差的。也许很多人都想向上,但这是没有底线的,在定目标之前我会看到自己的极限,在极限范围内进行努力是可行的。另外,得到一定有付出,如果在权衡之下发现努力需要的付出很大,然而收获却更大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努力,因为人生是单行道。)
《杜子华英语成功学》读书笔记
10
转载:我的外语学习历程(如何学会十门外语)
语言学习��������
������ǩ:外语学习, 学会十门外语, 爱好, 语言
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我其中一个爱好是阅读,下面这个人的爱好是学习外语,很难说一门语言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是的学会,但是能做到下面这位兄弟的程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96177262&owner=247173710 新年新气象,元旦一爬起来就开始写2012年第一篇日志了。
如果现在要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肯定最先会说“学外语”。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仔细反思了下缘由也许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许是因为一直有听不懂的经历。从小家里人对我就说普通话,过年时听亲戚们用上海话聊天我总是一头雾水,上小学以后还有很多词汇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到我外婆家也是整天听直到
现在都听不懂的福州话。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从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第二点是因为我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有兴趣。
于是从初二暑假点开阿木日语的网页到昨天用rosetta stone解决了计划中的最后一门语言,一晃就是八年了。在这八年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会领悟到了一些捷径。这篇文章就是想对自己八年的学习做个总结,并将学外语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所有正在学外语,要学外语,以及想学外语的人。
从日语开始
英语什么的都是从小按步就班学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直接从日语入门开始吧。那是又一个在家上网的日子,不知道又搜到了什么东西,我又开始关键词联想了。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日语入门”,我点进了搜索结果首页比较醒目的“阿木日语入门”,看着通俗易懂的说明,学会了desu 这个词,并发现学日语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便来了兴致,从当时资源并不丰富的互联网上下了老版标准日本语的电子书和mp3,便开始按步就搬的学起来了,之后也找到了教学视频,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这也是多亏了日语是笑着进哭着出的语言,也许如果当时进的是法语入门的话,现在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吧。。
下完电子书便开始学五十音图了,由于以前看动画片看主题曲经常会注意下面的日文字幕,所以很多假名都很眼熟,一天学平假名,一天学片假名,第三天便开始第一课了。其实一开始学日语不必纠结假名的,把几个区分度的看熟后,就可以猛看单词,在频繁的练习中自然就会了,字母这种基础的东西也不必靠联想法。
很认真地开始一课一课地学,刚开始还采用中国式的老办法——抄单词,这后来再回想就感觉完全没必要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听懂,然后是看懂,接着才是说和写。一开始几课的课文也学得很认真,几乎都听得烂熟,也都背下来了,平时没事干嘴里就无意识地冒出几句来。后来学别的语言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发现还是狂听课文的办法最好。
日语一开始的单词并不是很好背,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讲日语单词背诵方法的文章(就是右脑记忆法 加 17天背gre 法),便把后面附着的16页单词表下载,打印。背着背着猛然发现大多数竟然全是音读汉字词,也就是类似汉语方言的词,每个汉字在日语中都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于是背到sa 行就不用怎么背了,因为大多数汉字只是重复出现,只要看到汉字就知道读音。同理,在家看nhk 的时候,一些词听发音就能猜到汉字了,比如听新闻的时候经常听到kei satsu,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和其他已知的单词比对便猜出是 警察 这个词了。这也就是我学外语悟出的其中一个方法——高级词汇映射法。
高级词汇映射法——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而充满联系的。有的语言比较强势,一直在输出词汇,比如古代的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希腊语,现代的英语,日语。有的语言也会输出特定领域的词汇,比如许多欧洲语言中食物,餐具,化妆品和衣物的单词就全是法语。每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同一语族的。比如德语的lieben ,sprechen ,sagen 对应英语的love ,speak ,say ,西班牙语的comprar ,correr ,leer 对应意大利语的comprare ,correre ,leggere 。但是语言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来源都比较固定,欧洲语言的高级词汇都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伊斯兰教国家的高级词汇大多是阿拉伯语,东亚国家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是汉语。汉语在古代向日本,朝鲜和越南输出了大量词汇,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汉字的重新组合把科技政经词汇传到其他用汉字的国家。所以说如果要学日语,韩语或是越南语,一种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先掌握汉字词的读音映射关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词。
发音不能只学一次
初三时过得很忙,但不知道为什么又用了很多时间学外语。那时觉得光学日语不过瘾,便开始染指其他外语了。那时没有沪江网,小的语种也没有教材下,只能到处找找在线学习的网站,于是便找到了一个韩语入门的网站。点着图片学习方块圈圈的字母,先学后忘,外加发音模糊,便感觉学韩语比日语困难多了。总算把字母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东西学了。
之后一次学韩语就是高一暑假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发音不能只学一次。初三学韩语字母的时候,就想着找汉语或是英语的对应发音,有个oe 的音就直接发o 了。谁知道高一再学时看了几集韩剧,发现明明oe 是更接近“额”的读音,此外n 的读音也是接近d 的。在纠结听到的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我突然意识到,既然我已经知道说韩语的人是怎么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坚持原来的念法呢?这就好像学英语的时候一直把run 读作“润”,后来一直听到“软”的读法,但还是坚持原来的“润”。
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学英语的人口音各异的缘故吧,或是受到母语影响,或是受到老师误导,或是执着与音标,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改不过来了。然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应该靠纯粹模仿当地人才能学到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a 在书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文字,但没有谁会看着文字学发音,最终只能发出英语或是汉语的a ,但是仔细听的话的确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只是坚持初学时自以为正确的发音,就一直是那样了。不过如果听不出区别的话,也只能作罢。
有个变态叫法语
一直听说法语是最美的语言,在学完韩语字母后我便开始尝试了。然而对于那时候我的悟性和智商来说,法语就好像是因为游戏bug 而提前登场的大boss 一样,把我击败了。下好了某大学的教学视频,开始播放,开篇就说法语不像英语而是一门发音规则的语言,我心中窃喜。然而接下来就是整整两页的发音规则,什么开音节,闭音节啊,夹在两个字母和一个字母之间又怎么样啊。勉强知道怎么发音了,一看句子,才知道有个东西叫联颂,又看到疑问句的三种问法云云,放弃了。
邂逅罗塞塔
初三忙碌地过去了,中考完了在家没事干,上电驴找资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神奇的软件——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这款软件号称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就能学好外语,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下载键。
顺利安装好,打开试了试,全是图片。每幅图片都配有对应的单词和句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外语学习方法。几课学下来,一些基本事物的单词就已经终生记忆了,简单的语法也能在脑中形成形象的印象。这也多亏了西班牙语开始的语法简单,拼读也有规律。反观法语,court 和courent 的发音竟然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不过罗塞塔的难度还是偏低,第二版的编排也不太好,前面全是实意动词,一开始说来说去就去就是“一个男孩在跑”,“男孩在桌子下”这种短句。没什么成就感,玩腻了也就不用了。
大舌和小舌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外,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语言都有大舌或小舌音。大舌音一直都觉得很酷,很想学,在学西班牙语的时候用发“德拉”的方法学会了。但是后来才发现,我那时学会的只是rr ,真正难的是r ,也就是舌头只弹一下,没有震动。这个音我最近才学会,从前都是以l 代替的。日语中也有,最常见的就是kora ,也就是混蛋,一般人说这个ra 一般就弹一次,但是流氓就要korrrrrrra !了。
小舌音我也没学会多久。在学法语的时候,我用喉咙发出了比较响的“喝”,便以为那是小舌音。却不知真正的小舌音听起来跟大舌音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高中同学的示范下,我终于在高三某天洗澡时用漱口的办法学会了。
录了一小段发音示范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KJga0yV8fI/。
この番组はご覧のスポンサーの提供でお送りします
进入高中,在英语班牛人林立之下完全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因为某种契机,我开始看起犬夜叉。第一次在电脑上看动画片,事实证明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没看几集就停不下来,于是花了5天便看了100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日语挥散不去,同步率最高的便是人名和短句,像什么shine !ushiro !matte !temee~~。这时候,我领悟到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外语学习方法——磨耳法。也就是这样一部部的动画看下来,从犬夜叉到火影到死神到海贼王到银魂到妖尾,我的日语听力时间已经超过英语了,现在做梦时也经常会冒出日语句子来。下面详细讲一下磨耳法。
磨耳法
磨耳法也就是泛听,讲究的是用数量胜过质量,高峰时期一天要听8小时以上。在没有数量,也就是没有像日语那样足够听力材料的时候,就只能用遍数来代替数量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日语是最方便的。因为动漫的集数多,语言简单,语速慢,内容主题明确。在一开始听的时候,最先辨别出的是重复得最多的人名和专有名词的词汇。然后是命令式的短句以及感叹词,如ikuzo ,hayaku ,chikusyou ,mattaku 等。接下来是短句,再是部分长句,最后是完整长句。当然,这样学习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搭配高强度的背单词或课本学习。磨耳只是为了让学过的东西脱口而出,光凭磨耳的话是不可能学会复杂的句子的,只能学会短句词组,这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否则还要学日语干什么。脱口而出是口语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汉语的时候会考虑“一”什么时候发第一声,什么时候发第二声吗?我现在说日语也不用考虑动词的未然形是什么,连体形是什么,只是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已。这一点在之后说到欧洲语言动词变位的时候也要讲。
韩语因为有韩剧,也是比较方便的。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些听力材料比较少的语言,如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些语言由于语速像机关枪,所以靠电影学是不明智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听歌。歌曲的语速慢,重复听不会腻,词汇固定,大部分的情歌都有表达情绪还有一些身体部位的词。
对了,还有一种方法,玩游戏学外语。日语就不说了,galgame 遍地都是,还有Square Enix的许多。韩语的游戏就看过格兰蒂亚。英语的也很多,什么gta 啊,质量效应啊,上古卷轴啊,全是全语音的。法德西意的话有刺客信条。玩游戏学外语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也需要一定耐心。
说出口的,就忘不了了
高一想出去交流玩玩,报了日韩,日本没去成,就去韩国了。于是暑假开始重拾韩语,这次用的是标准韩国语加新东方韩语一月通。对韩剧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什么听力材料,感觉效率很低。后来直接跟韩国学生对话了,抛出去一句想好的话,结果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那时也实在是没有语感。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我记忆深刻,就是凡是我说过的韩语单词或是句子,到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在英语课上说了那么多,却全忘光了。这也许是因为在陌生的外语的环境中,人会有一种类似求生欲的感觉,有一种紧张感。在外国想买东西,不知道那东西怎么说,于是十分不安,后来总算知道了,对这个单词产生了强烈想记住的愿望,便就记住了。这就像是沿着独木桥走,在课上桥下不远就是草地,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桥下是悬崖。在那时有一次我遇到了个路口,想秀秀单词,说了“右”(olunjok )以后忘记“左”(wenjo )怎么说了,旁边一个韩国学生看我手指着左边呆着,就说出wenjo 了,我恍然大悟,在那之后这两个词都没忘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高中的时候网上的外语学习资料已经很多了,有一套教程就是新东方外语一月通。有一次期末考试完闲在家里,就打开了好久没学的西班牙语教程,开始听起来。但是那一次我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凭着之
前rosetta stone的底子,直接看语法,直接记动词的变位,时态什么的掌握个大概基本上就下一课了。由于这样学句子也都看得懂了,所以以为自己比以前更牛逼了。结果打开广播一听,除了hola 和介词,什么都听不懂。就这是只有语法没有语感的后果。可以自己造句,但是一说出去就再也说不了第二句了,因为不知道对方说什么。反观有语感却没有语法的人,可以听懂,就算自己造不出对的句子,对方也能明白个大概。
再战法语
高考结束,在家闲着(怎么又是这句),用简明法语教程这套教材学法语,未果,发现高难度的语言自己看书学课文还是不大能坚持。
在同济学德语
大学了,学外语的条件也更好了,选课的时候直接就能选二外学。日语和法语忽略,俄语选的人太少,有点心虚,于是就选了同济特色的德语开始学习。虽然之前也学过发音和一些单词,但是毕竟图森破,还是需要提高姿势水平。
第一次上课就感觉进度奇慢,毕竟自学那么多年了,发音什么的就练了半天。终于进入正式课文了,又只是两周一课,学了一个学期也还没学名词第二格。不过在课堂上学习外语感觉还是有好处的。对于德语这样一种名词有各种不规则变化的语言,课堂的练习会让人学得更熟练。
没老师教了,又不想啃课本,我便想起了电脑里多年未动的第三版rosetta stone。学完了三级,语感不错,尝试泛听,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的德语学习出现了瓶颈。第一是德语的语序,情态动词和动词离太远,可分动词分得太开,使得我根本听不出动词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德语喜欢造词,不喜欢照搬,别的语言直接用science ,它却偏偏造了个wissenschaft ,虽然大多数词都由基本词根合成,但意思都有新的变化,也没有拉丁词根来的词学起来方便。
日本语能力试験
这么多年来都是看着动画和日剧学日语,在别人的鼓动下,我突然意识到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实力也是一种不错选择。于是从大一暑假开始,我便开始了半年的备考,报名时直接报了二级。
先把标日中级看了一遍,囫囵吞枣般地学了下高级语法,过了下生词,便开始直接做题了。日语高级语法对于口语和听力来说不太实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有许多模棱两可且暧昧的表达法,让人郁闷。我自认为那就是日语唯一的难点。敬语什么的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日剧中也经常会出现。但是日语阅读倒是有一点让我比较困惑,就是看到汉字脑子里到底应该反映出什么?是中文读音,日文读音,还是只有意思?这也是日语比较独特的一点。
然后暑假过后便是大二上每周做一套题的备考生活。考试还算顺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考,考试时没有以往考英语时的压迫感,反倒是一种游戏的态度,最后分数还不错。唯一遗憾的一点是那种全是选择题的考试造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会写日语。
法语与GRE
大一下开始的德语学习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大二下暑假,那时候准备第二年考GRE ,想早点准备起来,就开始背起红宝书来了。那段时候正好也在开始用rosetta stone学法语,过完三级,积累了语感,就想尝试听reflets 。结果依然听不太懂,特别是pascal 说的巴黎口音。。(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学完reflets 的人,到底要什么水平才能听懂pascal 找工作那一集黑人小孩说的法语???)于是改变策略,上沪江网每天听
慢速新闻,听着听着,便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想学好法语,就先学好英语,。当然这只适用于两者都想学的人。
英语有两套词汇,日耳曼词汇和拉丁词汇,历史原因就不多讲了。日耳曼词汇比较不上台面,适合口语,拉丁词汇比较正式,适合书面语。begin 的拉丁版是commence ,get 是obtain ,understand 是comprehend 。这些拉丁词改一下都直接是法语的基本词汇。更不用说government ,parliament ,conciliation 这种直接照搬的词了。所以如果把gre 词汇都背了,法语学到后面基本都不用背什么单词。这也是高级词汇映射法的另一种形态。
推荐一本法语词汇书:《法语词汇揭秘》,可以和红宝书对照着看
高级词汇映射法——罗曼语族(法意西葡)
罗曼语族是一家,都是拉丁语演变来的。所以自然有相近的词汇,特别是高级词汇。information 在这四种语言中的形态是:法information ,意informazione ,西informacion ,葡informacao 。如果英语的词汇量到托福水平了,差不多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了。在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基本上对着广播听个一星期差不多就能掌握大多数常见的高级词汇。前一阵子眼睛不好,我便听rtve 的西语广播,连续听了两星期,听力水平就追上法语了。这些发音规则的语言也适合一边听广播一边用google 翻译反查。捕捉到发音,推出可能的字母组合,就算一两个字母没拼对,google 也能自动纠错。此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差别太小,初级词汇也有映射关系,学其一即可学其二。
为什么要动词变位?因为他们就是那么说的。
学欧洲语言(英语,瑞典语等除外)有一个比较头疼的地方就是动词的变化,这在中国人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明明说nous aime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说成nous aimons?没有为什么,法国人就是这么说的。中学时英语老师就经常说:没有为什么,固定搭配,事实也就是这样。为什么是一辆车,为什么是一瓶水?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说的。所以学动词变位就只能不加思考地学,指着对方说 you are,指着自己说 I am,指着几个人说 they are,就是这样。
不规则的动词也是如此,就算掌握了规则,说话的时候也不会去想我要说的是第一类动词还是第二类动词,是强变化还是弱变化?说话的时候只会想我接下来要怎么说,是说得直白一点还是委婉一点?这里又要提起rosetta stone了,我不是在为这个软件做广告,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的,用过之后才知道真的很好用。。 rosetta stone对于训练动词变位来说就是直觉式的,脱口而出的。
此外,基本上多数的语言中的不规则变化都只有有限的几套,有的变化还是为了发音一致而变的。这也是许多不规则的本质——为了口语。汉语的字是不会随着口语变化而变化的。普通话的wo ,上海话的ngu ,闽南话的wa ,广东话的ngo ,它们的汉字都是“我”。而欧洲语言则是根据发音来拼写。法语中manger 的第一人称复数为什么是mangeons ?因为如果是mangons 的话g 的发音就变了。拼写不规则了,但是发音规则了。
另外一种不规则是因为历史原因。madame 的复数为什么是mesdames ?因为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在法语中ma 是物主形容词,需要根据dame 的性数进行变化。传进来的时候就这样的,大家都习惯那么说,总不能为了规则再改成madames 吧。
小谈联颂
说到法语不得不说下联颂。这个纠结的东西我是在前不久读 索绪尔 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 时才弄懂的。大体就是法国人的发音总是一直在变,但是又想保持文字的纯洁性,于是造成了文言不一致。croix 这个词在原来并不是“刻画”,而是“克洛伊克斯”。于是我猜想联颂是这样来的。Il est professeur中原来st 都是发音
的,但是法国人太懒,说着说着就把st 省略了。但是Il est un garcon中t 和元音u 连读发音不费力,法国人就一直这样读了,于是就有了联颂这个东西。法国人才不管外国人学法语有多痛苦,只要自己说法语说着爽就好了。同理,韩语的音变,英语的a 变an ,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也都是这样为了说起来方便才有的。 欧洲语言的思维
我的日语口语比英语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日语和汉语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以英语为首的欧洲语言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日语的naruhodo 可以轻易地翻成汉语的原来如此,但是要用英语说呢?that‟s it?I see?是不是感觉语气中有种违和感?日语的sokka 和汉语的“这样啊”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英语中表示自己在听是yes ,表示自己若有所思却只是hmm ,根本没有东方语言那种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所以许多时候音译外国电影的台词会觉得可笑,而学不好英语也正是因为没有学到那一套思想。学好英语的冠词用法,复数用法,从句思维,虚拟语气,其他欧洲语言也许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软绵绵的蝌蚪
文关于泰语的段落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因为一直都怎么坚持学习过。每次心血来潮般的学习都不会超过两星期,教材也比较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thai-language.com 。泰语那蝌蚪一般的字母太小,太多,太难记。辅音有44个,元音有32个,还有5个音调。但是语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动词变位,没有阴阳性,没有变格。所以可以只学听说,不学字母。也许许多人都觉得泰语难听,但其实习惯了的话,大脑就同步了。相比较语言本身而言,我其实更喜欢不同的文字,因为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阿拉伯人说,改动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因此也把语法传了下来,千年不变。扯远了。
17天搞定GRE 单词
最终决定考GT 了,发现自己的GRE 进度有些慢,于是上网寻找方法,发现了杨鹏的 17天搞定GRE 单词 这篇奇文。查了下日期,狠下心,开始执行计划,也把电脑的桌面改成17天计划表。实际背起来才发现十分痛苦。
时值期末考试外加项目答辩降至,早上起来去图书馆背个2小时,不一会儿就吃中饭了。下午对着电脑编程,晚上再是复习,到10点一看时间不对,便赶忙抄起红宝书复习起今天,昨天和大前天的n 个list 。还算撑得过去,于是没有放弃的念头。但是不巧的是在17天里肠胃发病了,又是捂着肚子编程过红宝。不知道怎么过的17天,最终还是结束了,那些单词因此也常住在我的大脑内了。然而自那以后,好几次想再试一次17天大法,却都没有动力了。详细记录:
My~~ precioussss~~~~
一直在新闻里听到某某读了n 本原版书,然后托福sat 考了几几分。我只是羡慕,因为我下了哈利波特,看了10页放弃了,买了廉价原版书,看了10几页满屏的生词又放弃了,只有计算机专业书还算轻松,都是常见的术语,却也没有坚持啃完。大三的寒假我刚完成了17天的计划,对词汇量有点信心了,心想再不读原版书,大学都毕业了,下学期还要面对gre 的长难句呢。于是掏出暑假去福州路买的魔戒三部曲,写好计划,开啃。
刚开始读我就想诅咒托老头。这tmd 电影都不拍的剧情写那么多干什么?环境描写那么多干什么?我管你是vale ,barrow 还是jutted cliff,反正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就对了。现代英语不好用,用什么thou arst fair,查了下字典竟然就是you are beautiful。。就这样硬着头皮一个小时看20页,每天坐在空调房坐三个小时,坚持了20天,总算是把这套巨着啃完了。学到了不少新词,ale ,puff ,stoop ,sniff 这些词在小说中都比较常见。
之后又花了大把的时间啃完了A dance with dragons,知道了什么是doublet ,jerkin ,velvet ,gaunlet 。。此是后话
三百年的阿拉伯语(重口味段落,可以跳过)
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也许是出于挑战极限的心理,提高大脑性能的意图,厌倦拉丁字母的原因,在2011年四月份考完aw 后我安装了rosetta stone 阿拉伯语一级,开始了两个月的神奇体验。
阿拉伯语就是心电图,所有字母都连着,每个字母在一串东西的开头,中间和末尾形态各异,许多字母要区分的话得看小点点在线的上面还是下面,有几个点。。不过rosetta stone的第三版对于学字母来说还是很便利的,有合理的课程编排,现在虽然看一个单词要几秒钟,还是可以勉强辨认的。阿拉伯语的发音比较飘逸,有六种喉音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另外大舌音也逃不掉。
阿拉伯语的语法相较德语来说还是难的,因为动词变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分三个人称,也分男和女。所以每个动词的现在时态比欧洲语言还多几个变化。阿拉伯语的数字也是奇葩,从一数到十要这样:
wahid,ithnain,thalatha, arba‟a,hamsa,sitta,saba‟a,thamania,tisa‟a,‟ashara,是不是很简洁?但这些还只是量的变化,质的变化是阿拉伯语是词内屈折的,什么意思呢?英语是词尾屈折的,英语的变化dog 变dogs ,love 变loved 。阿拉伯语则是rajulun 变rijalun ,ahmaru 变hamra„u,是不是很有趣?
于是我学到四位数怎么念的时候还是放弃了,不过至少简单的句子还是能说说。
罗曼诸语的盛宴
放弃阿拉伯语后我突然在淘宝上发现了寻找已久的rosetta stone 第四第五级,果断买下,于是从2011年6月起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最长一次的rosetta stone的学习。从法语到意大利语,从西班牙语到葡萄牙语,有了以前学习和挑战极限的经验,现在学这些语言已经比较轻松,只要每天用一个小时rosetta stone,不怎么用脑子就学完了。学完rosetta 也要搭配高级词汇映射法听广播磨耳,如果网络流畅的话看电视也行,此外还需要词汇手册和语法手册。推荐几个网址: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rtve.es ,巴西新闻广播电台
cbn.globoradio.globo.com ,意大利24新闻广播radio24.ilsole24ore.com ,法国的rfi 被hx 了,可以直接上沪江。
于是就到了今天,新的一年,目标的实现,也是新的开始。我的外语学习应该不会停止,但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梦想要追求。就这样吧,写的有点太太太长了。
(最后再补充一点,学外语是绝对不能速成的。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永远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多听。) (rosetta stone罗塞塔石碑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0727/ 。
我没说罗塞塔是万灵药,我学日语就没用rosetta ,因为日语听力材料多。但是其他语言没有动漫,没有电视剧,这种情况下要想有语感,罗塞塔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再附上两个以前读过的牛文的链接, 先是漏屋的《漏屋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整理》
。
然后是豆瓣上狸猫的《英法德西意俄等欧洲语言的学习体会》
。)
补1 厌倦与遗忘
如果要专精一门外语的话,是不可能天天开开心心学的。当我逐渐厌倦一门外语的时候,我就会采用低强度学习,(听歌,电影)实在不想学了也会直接搁置转投别的外语。我这样是一种螺旋形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难免会遭遇遗忘,这是外语学习者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如果记忆力不好的话,最好还是把一门外语学到中级,再换一门,这样下次再学第一门的时候至少还有很好的基础,稍加回忆词汇就全记起了。
补2 为什么,以及怎样使用rosetta stone
学外语完全可以按步就班地拿起教科书,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但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已经证明了这是效率低下的,除非自己很自觉,能够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否则遗忘就会到来。而rosetta stone已经把课程安排好了,只要每天机械地下一课下一课就行了。一开始会觉得它很烦,因为重复了太多次,我也因此曾经跳过部分复习直接学新课。但是后来才发现,跳过那些复习课程直接造成了我的遗忘,有些单词后来看到还要想想。所以rosetta stone的一个好处就是逼你恰到好处地复习。
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是沉浸式的。这跟母语学习一样,完全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刺激,使大脑掌握音素所对应的语义,因此最好一开始尽量不看文字,避免干扰。但是rosetta stone里全是图片,有的图片会让人误解,因此也可以带有一定语法基础来用。或者零基础也是可以的,这样需要放弃母语的思维。当你看到动词突然变了,肯定会有疑惑。这时候可以先把疑惑搁置,将错就错,也许过一会儿就顿悟了,这样记忆会比知道语法来学更深刻。如果实在不懂,也可以上网查,这样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肯定也是印象深刻的。不过rosetta stone也就是格的概念和抽象动词表现地不是很好,单复数和基本时态动词变位还是做得很好的。 还有一点,罗塞塔适合西方语言。东方语言的敬语它肯定是无能为力,此外软件中的图片也都是一样西方特色的事物,比如三明治,意大利面,除臭剂,小费。。
补3 语速同步
这款软件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语速太慢,对于法语西班牙语这种连珠炮般的语言,学完了一听广播,还是什么都不懂。这种时候要做的事就是语速同步,要通过大量真实语速听力材料的磨练来习惯。由于rosetta stone 里教的是很基础的知识,所以广播里面肯定会用到相应表达,因此如果语速同步了,那么肯定也能听懂那些表达。
听广播的时候需要专注而有耐心。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就是听到似乎认识的词,就抓住不放,想要回忆。结果后面的内容全没听到。我后来就采用放任自流的办法,只是听广播里的人说了什么音节,不去考虑那是什么意思,久而久之(每天几个小时),便习惯了那种语速,原来陌生的音节在心中降慢速度了以后也都变成了有意义的单词,最后便是连词成句。
补4 杂
我不是读文科的,我是IT 民工。我没有老师教,除了英语和一学期的德语。我学外语是极度偏重听力的,因为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从听懂中获得的成就感是最大的。当然听着听着跟着默念口语也就跟上了。不过我没有作业,因此不怎么会拼写,只是看到能认识。我也不用考试,不会去抠语法,也不会没事干写作文。如果你是要靠书写,阅读,语法分析等手段学外语的话,我的方法就没那么有用了。
附:
括号中的是没学过的。
各语言难度排名(我眼中的)
综合: 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发音: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泰语>韩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日语 语法: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英语>泰语 词汇:阿拉伯语>英语>其他各语言
悦耳程度排名(我眼中的)(勿喷)
日语>葡萄牙语(巴西)>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德语>(俄语)>泰语>韩语>阿拉伯语
各语言实用程度比较(不考虑经济)
英语忽略
法语通行于法国,瑞士部分地方,比利时,半个非洲,越南某些人,加拿大某省,美国某些地方。法语歌和法语电影很文艺很小清新。法国旅游很发达。法国文学很强大。
日语是单一民族的语言,但由于ACG 和其他日本文化太强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人学。此外日本也是文学大国。
西班牙语别的没什么,就是用的人多,从美国南下到麦哲伦海峡,基本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巴西,海地)以外,都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语也是足球的语言。
德语是哲学的语言,哲学作品太难翻译,所以就要直接读德文原版。此外德语对于音乐界也是比较重要的语言。
葡萄牙语通行于葡萄牙,巴西,非洲几个国家。巴西的文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葡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巴葡,比较有异国情调。
意大利语是音乐界的第一语言,古代文化很灿烂,也是足球的语言。
阿拉伯语适合穆斯林,语言学家,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学习。
拉丁语是欧洲的文言文,学医学生物的要学,学法律的要学,学英语的人也可以学两句放在英语作文里吓吓老师,想一次搞定欧洲语言的人也可以学。
韩语和泰语我觉得除了旅游和流行文化就没什么用了。
俄语虽然因为hx 原因很多国家都不用了,但是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且俄罗斯也是文学大国。俄语也适合军事爱好者。但俄语的语法。。
手贱点了下全站评论,发现自己被专业大牛爆出翔了,果然括号里的标题还是标题党了。我本来就喜欢做总结,这次的总结有些大了,本来以为这篇日志会想以前的日志一样没什么人看,就加了括号里的标题,谁知结果抛了个大新闻,被批判了一番。会外语这个概念真不好说,各有各的标准。我自认为日语已经很
不错了,但是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还是基本看不懂。语言本来是有局限性的,双方的语义不对称也就有了误会和矛盾。 我的智商很普通,学习成绩从来没有拔尖过,只是喜欢外语,想跟大家分享外语学习的经验教训而已。 日志打完就没怎么修改,很多地方不太具体,还希望大家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我还是很喜欢跟别人讨论外语的。)刚才读了下《每天学习八小时以下是不道德的》这篇文章,狗眼碎了。这个世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比自己好的和比自己差的。也许很多人都想向上,但这是没有底线的,在定目标之前我会看到自己的极限,在极限范围内进行努力是可行的。另外,得到一定有付出,如果在权衡之下发现努力需要的付出很大,然而收获却更大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努力,因为人生是单行道。)